第一篇:农业结构调情况汇报
嵩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2012年5月10日
嵩明县辖嵩阳街道、杨林镇、小街镇、牛栏江镇、阿子营乡、滇源镇等六个镇(街道),县境东西最长62公里,南北最宽39公里,幅员面积1357.29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三分之一。嵩明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北部,县境东与马龙县接壤,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宜良县、官渡区毗邻,西与盘龙区相交,北与寻甸县相连。
一、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粮食生产形势喜人。2011年在遭遇干旱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1万亩,其中:小春18万亩、大春17.05万亩、晚秋(粮食作物)3.0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0.1万吨(小春3.0104万吨、大春7.09145万吨)。基本形成了口粮、种子粮、饲料粮、食品加工用粮“四元结构”的发展格局,并向畜禽、水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产业转化延伸,成为稳农、兴牧、富民的一大基础产业。
——烤烟生产提质增效。按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基本实现了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性转变。2011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4.46万亩。全县收购烟叶11.61万担,占计划的100%。上等烟叶比例66.57%烟叶产值1.0676亿元,烟叶税2348.6万元。目前,嵩明已成为昆烟企业可靠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烤烟已-1-
成为农民和财政增收,富民兴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畜禽养殖迅猛发展。畜牧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畜牧业产值6.1亿元,大牲畜存栏4.4327万头,大牲畜出栏1.7934万头;牛存栏2.6114万头,牛出栏1.6978万头;生猪存栏16.2627万头, 猪出栏32.1412头;羊存栏3.1454万只,羊出栏2.0712万只,家禽存栏114.1421万羽,肉禽出栏145.9574万羽。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精养水面不断扩大,鱼产量逐年提高。2011年,全县养殖水面达2.3298万亩,其中池塘精养面积1.2734万亩,水库养殖水面1.0564万亩,养殖品种18个,鱼产量达8000多吨,产值达0.71亿元。
——蔬菜花卉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居全市第二,是云南省重要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生菜产业已成为麦当劳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基地,2011年全县蔬菜播种15.8万亩,产量31万吨,产值2.45亿元。花卉产业形成了以鲜切花、种球种苗为主体,干花、盆花为补充的综合发展格局,菊花种苗出口居全国第一,产销量在国际市场大幅提升,花卉种植1.8万亩,鲜切花产量5.85亿枝,产值2.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燕京啤酒、嘉士伯啤酒、王老吉入驻嵩明生产,康师傅正在抓紧建设,丰润油脂建成投产,占地近1万亩的昆明泛亚国际家具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全县龙头企业已达4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29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嵩明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由于嵩明县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较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龙头企业不多,带动辐射不强。虽然经各级努力,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数量还比较少,规模较小,特别是加工型企业更少,导致农产品产业链短,市场占有率及商品化水平不高,产业开发层次低,还处于原料输出或粗放加工状态,开发效益不明显,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强。
三是蔬菜、花卉、烤烟等特色产业科技支撑不足,整体效益不高,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生产用的较为优质的种子、种苗、种球大多依赖进口。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矛盾日趋突出,牛栏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制约了部分产业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枣庄是鲁南重要的中心城市,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等五区和滕州市,总人口386.79万,面积4563平方公里。枣庄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闻名遐尔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有滕州红荷湿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峄城万亩石榴园、山亭抱犊崮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枣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乡俗民风淳朴,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淮海经济区的日益隆起,枣庄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健康轨道。
近几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以“三六九五”总体思路为指导,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转型,特别是大力实施资源城市转型战略,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2005年5月,组织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推进城市转型理论研讨会。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城市转型战略。2008年3月,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制定的《枣庄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纲要》,转型工作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2009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市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是山东省、也是东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市,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央财政连续四年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2009年底已到位3.02亿元。作为首批利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的8个试点市之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60亿元的贷款协议,为转型项目建设争取金融资金支持。省政府专题研究枣庄城市转型工作,给予我市的省级配套资金达到3.54亿元,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批准我市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
城市转型战略的稳步实施,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GDP完成1201.3亿元,人均首次突破3万元;预算内可用财力达到114.3亿元,人均首次突破3000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9.8亿元,增长2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5元,均增长9.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实际到账外资等多项重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五名;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我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占比较高。近年来,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12.2︰56.4︰31.4调整到2009年的8.6︰62︰29.4,一产下降了3.6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
5.6个百分点。虽然2009年三产占比较2008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相比2003年仍下降了2个百分点,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服务业发展依然滞后。
(一)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较快。2009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64.4︰2.2︰26.1︰1.9︰5.4。与2003年相比,农、林、渔业分别下降
1.8、1.0、1.3个百分点,牧业、农业服务业分别提高1.8、2.3个百分点。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峄城石榴”、“滕州马铃薯”和“山亭火樱桃”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榴栽植基地、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和重要的樱桃栽植基地。全市共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84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总数达到286个。
(二)优化产业布局,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加
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已建成煤化工企业16家,形成固定资产总额110亿元,在建煤化工项目8个,总投资121亿元,已完成投资40.9亿元。已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12种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良性发展,枣庄已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获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全省煤化工产业编制的“蓝本”。二是机床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拥有机械制造企业713家,其中规模以上233家,拥有11大类、1000余个品种。滕州市先后被省和国家授予“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荣誉。三是电力产业“上大压小”进展顺利。我市已累计关停小火电容量67.32万千瓦,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关停25万千瓦任务的2.7倍,关停容量居全省第一位。在“关小”的同时抢抓“上大”机遇,目前十里泉发电厂第一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拿到“路条”。四是“拆立上旋”推动水泥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来,坚决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2007年,启动了“中国水泥第一爆”,目前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170条,淘汰熟料生产能力1654.8万吨,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期间关停和淘汰任务。2009年全市旋窑水泥产量占总产的70%以上,初步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五是科技和品牌引领支撑作用增强。2009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2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4%,提高2.1个百分点。华润纸业、鲁南机床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实现了“零”的突破。内丰面粉等19家企业的20个品牌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三)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6个服务业重点城区、15个重点园区、30家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和“四引”、“七个一”工程建设,努力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整合资源,培育龙头,重点抓好鲁南铁水联运、大运河物流二期、新奥化工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培育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节点。继续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成功举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山东省首届运河龙舟大赛、“春之声”温泉节等51个节会活动,发展节会经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枣庄优惠二日游”活动蓬勃开展,台儿庄古城一期核心景区基本建成,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2009年旅游综合收入58.6亿元,增长30%;旅游业营业税增长4.2倍,直接拉动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长34%,旅游业日渐成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亮点。
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建材、电力为主的产业体系,能源消耗和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任务较重,产业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第二产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但工业大而不强,初级产品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高,产业层级较低。第三产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需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推进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服务业,抓好“四引”、“七个一”项目建设,突出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容。
二、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抓住了投资结构就等于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市牢牢把握中央和省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作用,引导投资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2009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8.9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3亿元,同比增长55.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42.7%,增幅比2008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10.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投资成为新亮点。2009年是全市服务业投资力度最大、项目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53.4和43.4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增幅提高15.2个百分点。67个“四引”、“七个一”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55%,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个,过5亿元的6个,过亿元的28个。
(三)城市建设和投资进度加快。截至2009年底,新城区完成投资12.87亿元,累计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启动高铁站前广场、市民中心一期和城中村搬迁工程,新城幼儿园、中医院加快建设,医疗保健中心投入使用,光明大道BRT快速公交系统全面建设,老城区热源置换及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功。枣庄火车站实现动车组停靠,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鲁南“门户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从第二产业内部投资比例构成看,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幅明显提高,但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的投资占比依然很大。虽然三产投资增幅速较快,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市投资结构偏重,第三产业投入基数小,欠账多,总体上仍然偏小,三产投资比例分别低于全省、全国7.7和17.9个百分点。在今后投资安排上,应更加突出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域,投向产业链长、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领域。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载体
项目建设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培植一批好项目”作为全市各级执政的重要理念,实施“项目年”活动,积极争项目招项目建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力度,围绕煤化工、机械、旅游等重点产业,储备一批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联系,加大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筛选、评估、分析等各项前期工作,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好格局。
(二)抓项目立项。对市级立项的项目,只要符合要求,做到快速高效服务。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基础工作,完善手续,积极争跑,牵头或会同有关部门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八大工业集群、四大特色服务业等项目在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平流层飞艇项目先后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庄里水库、十电60万千瓦机组、八一热电厂扩建新城供热电厂等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在省发改委立项的项目个数逐年增加,2009年,共有57个项目在省发改委办理了立项手续,总投资160.2亿元,较上年增长64.5%,其中,备案的工业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居全省各市首位。
(三)抓项目建设。2004年以来,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537.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2个,完成投资460.7亿元,有219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市重点项目建设逆势而上,全市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08个,同比增加29个,完成投资346.8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4个,同比翻了一番。市定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64.6亿元,完成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38.3%。有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占17市总数的8.5%。
(四)抓协调服务。突出抓好金融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组织“银企会”、“企业联谊会”,引导各种资金投入到好项目、大项目上。2005年以来,枣庄已连续四年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485个,签约资金412亿元,累计资金到位率在80%以上,为我市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深入企业,到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现场办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上门服务、特事特办等方式,帮助项目单位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0个城市转型项目中,民生项目3个,城市公共事业项目4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4个,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9个,工业项目28个。工业项目中,既包括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又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充分体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四、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建议
虽然我市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省委、省政府继续给予倾斜和扶持。
(一)加大对枣庄城市转型支持力度。枣庄作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和东部唯一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城市,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并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我市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是枣庄市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切实落实好中央、省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同时,恳请省里从政策、用地、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运用税收调节手段,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两高一资”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节能降耗的奖励力度,对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给予超额奖励。积极向中央建议调整税收返还体制,在确定税收返还时,不仅仅以“两税”增量作为基数,而要以当地全部上缴税收的增量作为基数。尽快下达我市开征可持续发展准备金标准,并将枣矿集团在我市转型扶持期间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返还我市,用于生态修复。二是在人才资源储备、引进上给予支持。加快城市转型,打好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但相关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严重阻碍了转型步伐。建议省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两院院士、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枣工作,在枣庄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促成枣庄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市共建,冠“山东省”名称、执行省政策、省先期投资,枣庄市出场所,省市两级共管,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省级人才专场招聘会,为枣庄招聘急需的文化旅游、煤化工、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并在招聘、培训人才所需的资金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
三是帮助解决在转型过程中,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近年,因大批资源型企业政策性破产或依法破产、关停,就业安置压力很大,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不完善等有关问题逐步显现。建议省里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筹资渠道,完善财政补助机制,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推进“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结合工作。将枣庄市全部纳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财政上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扶持枣庄建设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一处,继续对区(市)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逐年加大对枣庄市的就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失业保险调剂金支持力度。
四是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我市结构性污染突出,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基础设施尚未完善,需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一方面我市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山亭区、峄城区属于全省重点贫困县,财政非常困难,环保工作处于“两难”局面。建议中央和省加大对我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原来按比例上交到国家和省的排污费,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全部下放归市级财政使用,用于解决治污资金不足的问题。增加我市环保资金项目,扩大资金支持范围,降低或减免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充分考虑我市地处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要求的水质标准高的实际,加大“以奖促治”的力度。
五是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房建设的扶持力度。财政上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争取中央财政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省财政将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等全额返还我市,并帮助争取中央留存部分全额返还,对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所有公司应上缴省级的企业所得税(8%)、营业税(20%)增量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补充资金。政策上,今年及今后三年列支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分配方面对我市给予倾斜和扶持。对我市已列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的村庄“腾空地”整理复垦项目给予支持,对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全额返还或提高给枣庄的分成比例,用于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增建设用地规划和计划指标上向我市倾斜,重点对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项目给与扶持。批准并适当扩大我市城中村改造“建新拆旧”项目区,并在筛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时,优先安排枣庄“挂钩”项目。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与扶持,支持我市申报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二)帮助枣庄争取享受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的优惠政策。尽管我市地处东部地区,但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来看,仍是欠发达地区。如果能享受到中西部地区政策,对加快我市城市转型步伐,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整,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建议省里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积极帮助枣庄争取享受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的优惠政策,推动枣庄加快转型。
(三)提升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层次。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准了十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鲁南经济带作为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和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里充分考虑鲁南地区作为山东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尽快将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上报国家审批,提升其层次,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第三篇:目录[农业结构
目录
一、博罗县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2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2
(二)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3
(三)加工落后,难以转化增值……………………………………..3
(四)政府职能转换慢,指导乏力……………………………………3
(五)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盲目倾向…………………………………4
(六)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弱,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 ………4
二、对博罗县农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分析……………………………….4
(一)片面强调特色,产业层次较低的问题…………………………..4
(二)盲目追求市场,重视短期利益的问题………………………….5
(三)产业结构趋同,市场风险较大的问题…………………………6
(四)专业组织匮乏,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6
(五)过度行政干预,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7
三、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8
(一)加强对结构调整的指导………………………………………….8
(二)加大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9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市场和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9
(四)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10
(五)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
参考文献………………………………………………………………..13
第四篇:结构汇报材料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巨华世纪城和谐园2#、4#住宅楼
结构“青山杯”汇报材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巨华世纪城和谐园,西邻丁香路,南邻爱民路,北侧为成吉思汗大街,东侧为呼和浩特房产交易中心,东南为村民回迁小区。2#楼地下建筑面积为635.93㎡,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6534.36㎡,地上26层,建筑高度为76.95m,4#楼地下建筑面积为478㎡,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 12428.3㎡,地上26层,建筑高度为76.95m,均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基础为900厚伐板基础,与地下车库互为一体,现场施工采用楼座地下室与地下车库一次施工,更好的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该工程于2011年8月3日开工,主体结构工程计划于2013年10月30日完成。建设各方
质量监督单位:呼和浩特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设单位:内蒙古巨华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内蒙古万和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呼和浩特宏厦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目标:结构工程为“青山杯”
二、质量保证体系
该项目工程实行公司、项目部两级管理,公司技术处、质检处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及指导。项目部由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班子,并组建项目创杯领导小组。劳务分包队配备工长、质检员及技术人员,从上至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公司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对质量目标层层进行分解和考核,工地实行技术交底制、三检制、样板引路制及质量奖罚制度等。实行过程控制,对原材料进场强化质量检测验收工作和工序验收质量评定,质量检验资料有监理工程师复核、签认,创优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施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工方案,都经过审核批准,并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贯彻实施,全面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建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杜绝结构隐患,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三、测量放线
1、测量工作是施工的先行,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本工程占地面积近2万平米。现场控制网是以地下车库的10轴和M轴建立。为防止基础施工完后,地下外围轴线暗桩被破坏,将有效的控制点引测到基坑以外不容易破坏的点位上,垫层施工完后将该施工控制点移至各单体建筑物内部便于各单体工程测量的控制,实行外控与内控相结合的措施,主体施工时在每层四周轴线以里1m处留设20cm×20cm预留孔,采用激光垂直仪向上引测。
2、规划部门给定的高程点,为防止破坏及时引测到四周,并在办公区另外设置三个高程点,防止楼体沉降等扰动其准确性以及便于进行闭合核查。层高的控制是以一个基准点,一尺量到位,并在墙柱角筋500处引控制点,用红油漆标记。
3、测量设专人完成,测量仪器经常检查并定期校准。
4、利用楼间的伸缩缝,进行两栋楼体的50线高程复核和平面闭合验收。
四、钢筋工程
钢筋的采购严把质量关,进场的钢筋按规定均在专业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进行复检,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清退出场。钢筋下料加工前,必须保证钢筋表面无铁锈、油渍等,下料加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现场绑扎时做到“七不绑”,使绑扎好的钢筋达到质量要求。
为防止柱子及剪力墙钢筋位移,柱子采用定距框的方法进行固定,剪力墙采用采用梯子筋的方法进行固定,以保证剪力墙筋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本工程梁、柱、墙节点较多,钢筋密集,因此,在梁与柱、梁与梁或三者交叉部位,要预先放样,以保证主筋与箍筋绑扎到位。
梁柱板接头较多,且钢筋比较密集,结构施工中对钢筋的保护层控制较难。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控制,其中包括:
1、石材、水泥砂浆垫块
垫块水泥砂浆的比例为1:2,成型后应加强养护,分规格存放。板平台钢筋保护层应垫在最下层的钢筋下面,梁应垫在箍筋下面、侧面。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2、塑料垫块
按照所卡位置和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匹配的塑料卡。
3、钢筋顶棍
钢筋顶棍的长度,比所顶断面小2mm,切断钢筋应用无尺锯下料,端部必须垂直,无飞边。安装时,应用绑丝绑扎牢固。钢筋顶棍不允许与主筋焊接。
4、钢筋马凳
工字马凳加工时其高度h,根据垫架的位置,正确计算,下腿横筋宽度b要大与板下铁钢筋网的间距,h=板厚—2×15mm(保护层)-2d(上下钢筋网的直径)。马凳下的钢筋底铁处必须垫好保护层垫块。
五、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钢管承重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案(详见专项方案),为了有效的控制柱模板刚度变形,柱模板采用[12槽钢加对拉螺栓的方法进行双向加固。为了保证柱子的截面尺寸,在支模前焊定位筋,上部安装定距框。墙、柱根部,留置清扫口,清扫口一面全部打开或对角留置,便于吹扫。模板与墙体拼缝处,用密封条封堵,密封条边不突出模板面,防止夹入混凝土内。
六、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基础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是基础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我项目部从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原材料要求等及时与搅拌站沟通,并对施工停电、天气情况等特殊情况进行预案准备;
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后,现场设专人定期抽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外观检查,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允许偏为±10mm。以此来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混凝土浇筑入模,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均匀铺3~5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份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振捣,根据振捣棒的长度和振捣作用有效半径,有次序的进行振捣,振捣棒移动间距在30cm左右。振捣棒插入下层已振捣混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凝土深度应不小于5cm,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砼振捣到以浆出齐砼不下沉为标准,严防漏振或过振。
对混凝土表面处理:当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用2m长的木刮杠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并随刮随拍打使混凝土沉实。然后用木抹子再反复搓抹,提浆找平,使混凝土面层进一步的密实,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再抹压收浆一遍,可避免因混凝土收缩而出现裂缝。
施工缝的留设、养护及覆盖材料的准备等方面均做了充分的准备,采用了薄膜覆盖以加强养护等相应措施,以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及规范要求。
在浇筑混凝土时,设两名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现场修整钢筋,保证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位置正确。必要时可在钢筋上架设脚手板,避免作业人员踩踏钢筋。
七、材料管理
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进场材料都有原材料合格证、材质单,需要复检的材料均在专业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送检,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清退出场。
以材料员为主,成立项目组内部采供部,建立材料出库、入库单,严格出入库手续,按计划采购、供应,以减少浪费。
1.所有现场材料、半成品,均按施工总平布置图规定的场地,分门别类地堆放,并按先进先用的原则进行。
2.钢筋堆放有地楞隔离,并设专人管理,按计划供应。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3.为保证工程质量,模板拆除后应进行修理,不合要求的不得进入上部结构的使用。
八、总结
我项目部严格按照《呼和浩特市建筑工程结构“青山杯”评审实施细则》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仍需不断的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并强化项目管理,加强质量的三阶段控制,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为确保结构“青山杯”作出不懈的努力。
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第十六项目部
2012年7月10日
第五篇: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大讨
论活动总结
5月31日,我社区召开了 “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动员会,标志着我社区“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活动的正式启动。
该讨论活动以“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奉献”为主题,活动从5月底到7月初共三个月的时间,分为宣传发动、研讨、论坛、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四个阶段,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会重点工作如何寻找切入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等讨论提纲,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更好的服务大局的新思路,新途径,新载体,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护和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会议要求,工会组织要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作为事关全局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来抓,强化措施,全面推进,为我社区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推动,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工作。
要立足基础工作,用全方位的标准体系来规范工作。以职工为本,从规范的工作标准管理入手,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牢牢把握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 1
身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教育和工会工作,重点突出职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适应超常规发展的新形势,建设好职工之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理念和模式有很大的转变,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跨跃。工会组织和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都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准确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定位,因此,要尽快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完成工作转型,全面落实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开展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寻找适宜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勤勉工作,做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努力在新的层次上推进建设职工之家工作。
三、抓好民主管理,深入公开制度。
继续推进公开制度,力求公开工作达到“三求”、“四规范”:即求共识、求公正、求突破;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程序上规范;对职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对待和热心帮助解决。继续完善公开的形式,开辟民主管理有效渠道,如定期召开恳谈会,以面对面谈心、对话以及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员工的广泛沟通与交流;要适时组织开展合理化建活动,推动本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围绕社区中心工作,组织劳动竞赛,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
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优良传统。在新年里,我们要以“一本三提高创一流”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大胆创新。
一是要抓住三个层面。即劳动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三个层面。竞赛的主体是劳动者,要积极启发劳动者的觉悟,抓住劳动者最关心而又是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竞赛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管理者要把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引进竞赛,把劳动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社区、搞活社区上来。监督者要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竞赛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二要把握三个结合。即劳动竞赛与社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心工作、职工素质工程有机结合,使竞赛成果体现在经济效益、服务中心和提高职工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改革创新的能力上来。三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社区由大变强、职工素质结构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激励机制由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工会要重视职工素质、业务能力,要积极倡导岗位成才,调动职工学习业务,使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五、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落实工会“维护”职能。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坚持一条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3都必须把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认真履行好工会的四项职能,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通过具体而深化的重点工作,不断使“突出维护”得以真正落实,使工会的维权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的全过程,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使广大职工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拥晖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拥晖社区居民委员会二0一0年七月二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