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幸福来敲门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全国文明城市,被誉为当今国内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问鼎这一桂冠,含金量之高,竞争之激烈,创建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0年4月28日,“五创”行动重磅出击,巴陵儿女再次吹响文明创建的集结号。
回顾创建日志,从社区楼栋到大街小巷,从厂矿企业到机关单位,从普通市民到领导干部,全城动员不动摇,踏平坎坷成大道。古城岳阳,咬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不放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气魄坚定决绝。
文明创建,步步升温;创建成果,节节显现——
绿树红花,环境优美;车水马龙,文明礼貌;楼栋整洁,心情舒畅;广场夜景,流光溢彩;神清气爽,红歌传唱„„看得到的创建成果在眼前呈现,道不完的创建故事在耳际流传。幸福来敲门。随着创建工作的日益深化,我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项建设硕果累累,如同动力强劲的四驾“马车”,齐头并进;又仿佛一首主题为“幸福”的四重奏,乐声激扬。
追逐幸福梦想不言悔。巴陵儿女万众一心,向城市评比的最高荣誉冲刺,共同谱写着新的“岳阳跨越”。
强基蓄力快发展
7月5日,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项目又喜迎8个新项目签约。不到两年,这里已经聚集42个大项目。“岳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变得愈发美丽宜居。我们到美丽的城市投资兴业,很放心、很开心、有信心。”参加签约的宇业集团董事长周旭洲一语道破,文明创建是招商引资的重量级砝码。
超常建设,超常发展,经济发展的喜人来势,包蕴着文明创建的汗马功劳。
无论是外地客商,还是本地市民,都感受到了文明创建这项惠民工程、强市工程带来的变化,以及给岳阳“十一五”经济注入的巨大动力——GDP从2005年的 628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153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38亿元增加到139.6亿元,跃居全省第二。
民之所盼,政之所求。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是创建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我市“一掷亿金”拿出创建工作经费1.5亿元,全面掀起城市基础建设提质新高潮。去年来,中心城区共启动旧城改造项目31个,完成115项重点工程,新建、改建15条交通主干道,改造提
质6条主干道立面,高标准改造农贸市场13个,修建、提质小街小巷325条,城市道路总里程达270公里。
步入“十二五”,巴陵儿女丝毫没有高枕无忧,反而是快马加鞭,更上层楼。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完成财政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32.4%,增加24.3亿元,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二。其中民生方面支出55.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67.3%。全市上半年预计完成GDP826.96亿元,增长1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2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111元,分别增长13.5%、20%。“十二五”的强势开局,又是文明创建促进大发展的最有力佐证。
无处不飞文明花
云溪乡71岁的盲人炎爹,承包荒山种树造林,将卖树后所得用来修路灯。有人问他,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捐款修路灯?他说,为了别人能看见。“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李国武的口头禅。15年来,他为慈善公益事业投入300多万元,为4000多人送去了爱心和帮助,受助者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但他生活勤俭节约,至今仍住在普通的集资楼里。
连续几年,我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涌现出朱再保、李国武、徐剑、刘雄辉等一批先进典型。8万多人的志愿者团队遍布巴陵大地,清风义工、激情山水爱心家园等优秀志愿者个人,怀大爱心,做小事件,在助学、助残、敬老、救灾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默默服务,用行动诠释了城市的文明内涵。
只言片语透射文明素质,举手投足彰显文明形象。还记得2008年奥运圣火岳阳传递,活动井然有序,活动后街面整洁,获得北京奥组委官员高度评价:“圣火在岳阳的传递,是传递活动以来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创建悄无声息地树立起时代新风。去年召开的创建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发表致全体市民公开信,号召市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支持文明创建。很快,万名机关干部上街文明劝导;10万市民签名承诺“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读本》人人皆知。城区主要街道、交通路口,大型公益广告和宣传画醒目入心,街道社区、企业单位,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多种宣传风生水起。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洞庭。规范言行有标准、自我教育有标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个个争执创建大旗,蔚然成风。
风清气正扬远帆
放眼回眸,“忧民、为民”的思想贯穿着岳阳的发展历史,也成为文明创建的强大引擎。2004年7月,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城乡秀美、社会和谐”
等六大富民强市目标的确立,“务实岳阳、文明岳阳”等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的建设,顺势而起,深入人心,为创建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坚强保障。
闻鼙鼓而思良将,文明创建成功的每一步,人是关键。
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是我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的“法宝”。近年来,我市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力推进“务实岳阳”建设。市委坚持“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从严管理干部,相继建立开展了“有错无为问责、忠诚主题教育、不换状态就换人、庸懒表现挂号销号、谈心谈话”等制度和活动,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锻造了一支会想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勤政廉政、求真务实的干部作风建设,既营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又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进程。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73万城乡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有敬老院”目标,洞庭湖专业捕捞渔民全部上岸定居,各项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广大干部忠诚履职、奋发有为,潜移默化地凝聚着创建的力量,也推动我市各项工作精彩跨越——三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桂冠接踵而至。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市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010年位居全省第一,2010年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入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彰行列。
青山绿水入丹青
连日来,许多市民欣喜不已,环南湖旅游走廊续建工程千亩湖栈道雏形已显。放眼望去,湖面开阔,微风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想到千亩湖建设既治理改善了南湖的生态环境,扩大了湖面面积,市民又多了一处新的游览、观光、健身、休闲场所,热心的老人易普选把心底的赞誉献给建设者:“古有苏杭西湖美,今有南湖赛西湖。千秋创业得民心,万代歌颂共产党。”
南湖是我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但长期以来,57个排污口不停直排污水废水。市委、市政府“决不再让污水流入南湖”的承诺掷地有声,两年投资4亿元,建成雨污水分流设施33处、截污泵站4个、截污管网10000米,南湖水质明显好转。
低碳环保、生态宜居。这是我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南地区重要石化、造纸和电力工业基地,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市委、市政府毅然抉择: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对15个重点排污产业逐批实施优胜劣退,关停淘汰97家“五小”污染企业,彻底关闭61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1条化学制浆生产线,依法否决130多家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下降了33.3%,总体水质由IV类提高到Ⅲ类。
南湖、洞庭湖的治理见证着我市以创建工作推动生态绿城建设的执着与付出。近两年,城区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5亿元,新增公共绿地1280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5%。新建了10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剧增 26.5万立方米,实现了污水处理覆盖县城的目标。“文明创建是一个永恒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大崇高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是一部宏篇大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市委书记易炼红的朴实话语,道出巴陵儿女对幸福的共同追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建一座幸福的城。”一路走来,文明创建的脚步没有丝毫懈怠。昨天,追寻文明,众志可成城;今天,励精图治,精彩谋跨越;明天,诗意栖居,幸福逐梦来。
第二篇:长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民本长治:构筑民生乐园的城市之基
──长治市10年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城市,是创业的出发地,是心灵的落脚点。
当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们想为自己寻找一处精神的栖息地时,停歇下来的那一刻,他们便与世代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共同的感受:秀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完善的设施和便捷的出行正在使长治成为黄土高原少有的宜居城市。而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充分的就业、覆盖了每一个家庭的保障体系、对弱势群体和老人亲情般的关爱,更是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和对城市主人尊严的守护。
十年创建,宜居的长治成了城乡居民享受生活的温馨家园。
追求:让阳光洒进每一户家庭
傍晚,华灯初上。吃过晚饭的史引弟照例牵着4岁的孙女,来到小区旁的小游园。轻快的音乐声中,67岁的她融入到健身舞的队列中,身边的孙女也跟着扭起来,笑靥动人。可3年前,她还是一个为生活穿行在垃圾场所的拾荒者。自从长治市提出“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的目标后,市里先后7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保证了城、郊两区1万多名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
2009年,长治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构建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为主体的社会保险框架,参保人数总计超过210万,年征缴总额达到19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在100%。其中,投入2000多万元使568户国有、集体困难企业的4.4万名职工受益医保,5200名未参保、中断缴费人员和“五七”家属通过补缴、续费,解决了养老保险难题。弱势群体是保障救助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提高对低保对象生活补贴标准的同时,全市又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不仅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五保户100%集中供养,而且根据各地实际,对全市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600元-7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从而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安全网”,全市17.9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全部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为破解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早在7年前,长治市就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在所有农村实施了“村村建立一个卫生所、配备一名农民保健员,户户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发放一本保健书”的“四个一工程”。为142所乡镇卫生院装备了B超、X光机、心电图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全市3482个行政村都配备了农民健康员,设立了全市农民健康保健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全市13个县(市、区),农民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为提升乡村两级医疗服务水平,长治市还采取城市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专家定期到县医院坐诊、城市卫生机构托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领办乡村卫生所等四种办法,建立完善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机制。农民这样形象地概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过去是“小病去城里,大病看不起”,现在是“大病敢去看,小病村中办。”
“这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我感谢这座城市,感谢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将来我还会回到这里,把爱延续下去。”2008年9月,在长治儿童收养中心生活了20年的孤儿党春艳,考上大学后临走前的一句话,至今仍让许多人难以忘怀。以“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体受益”为宗旨的长治市学生救助体系,使长治市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2005年1月,长治市成为全国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市。2008年,又启动了全市职业高中全免费。
为使考入大学的贫困生能够顺利入学,他们坚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筹集助学资金930多万元,资助25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
让每个家庭有房住、住得好,也是长治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追求。近年来,长治市致力于经济适用房、危改房、廉租房等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2006年至2007年,全市共建设经济适用房23.5万平方米,解决了237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08年,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用于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房建设和货币化补贴。2009年解决了1050户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并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万多套,总计76.5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理念:在均衡发展中体现平等权利
近日,武乡县丰州镇西贾庄村投资19万元维修了水源井,新建了一座泵房,更换了输配水主管道,全村两个自然庄480口人用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自此,长治市已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28处,全市3454个行政村的200万农民群众像城市居民一样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而更能激发村民们自豪感的是,自水泥(油)路通到家门口后,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随着市商务系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粮食系统“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的全面实施,目前建成的35个各类农村物资配送中心、1676个日用品便民超市、711个农资超市和便民店所形成的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69%的农村。在村里,他们就能买到所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除了可以领低保、看病能报销外,丰富的文化生活给农民以生活在城市般的感觉。早在2000年,长治市就实现了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去年以来,又着力解决了贫困县614个20户至49户的自然村共1.842万户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的问题,顺利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任务。今天,不管生活在哪个村子,农民除可以在家里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外,还能不花钱看戏、看电影。2007年以来,长治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拨出580万元,坚持每年免费为每个贫困村演唱1台戏、放映6场电影,为每个贫困人口发放1本图书。今年,全市已在贫困农村演戏100场,播放电影2万场,赠送价值160万元的图书。
在统筹城乡中推进均衡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村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市里除开通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程、开展千名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外,还把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列为“全覆盖”的重点。他们在相关部门抽调专人,对全市3454个行政村的1841所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逐一进行实地勘测、科学规划和论证,及时解决土地、环评、资金、手续审批等问题,三年投资21亿元,新建学校130余所,改扩建学校900余所,全市农村35万名在校学生实现了在现代化校园里成长的梦想。
均衡发展还使广大农民生活在卫生整洁的环境中。2007年以来,长治坚持每年开展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并逐步建立起城乡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根据区域大小和经济发展状况,他们在每个乡镇配备了8到10名卫生巡查员,每个村配备3至5名卫生保洁员。全市共配备乡镇卫生巡查员1316人,享受财政补贴的农村保洁员1.1万名,新设置垃圾处置点1.8万个,垃圾处理场和填埋场3454个,购置配备各种垃圾运输车4966辆。细致有效的管理,促成了农村面貌的深刻变化,在许多农村你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绿树、花坛、草坪簇拥着整洁的街道;精致的小广场中央是标准的篮球场,周边摆放着这种健身器材;宽敞明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经常举办各种学习或文化活动,农家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村卫生所里药品齐全„„
一个以民生为重的城市总能在发展进程中写出自己的别样华章。为把长治市完全打造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2007年以来,他们不断加快市区与周边5个县市区的同城化步伐,全力构筑20分钟通达半径的“1+5”城市群。届时,这个占全市总面积33%、承载着全市63%的人口、提供了全市66%的生产总值、57%财政收入的城市群,将会使她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得到更大的提升,并为创业者们提供无数的发展机会。
第三篇:街道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街道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街道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大街小巷乱停乱放的车辆不见了,乱摆乱卖的摊点不见了,脏乱差的小区变美了……11月13日,行走在文峰区永明路街道的大街小巷,无不让人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永明路街道高度重视,结合辖区实际,明确责任,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同时,该街道攻坚克难、治理乱点,大力开展市容整治和小区专项治理,有力推进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缝对接精准划分
11月13日一上班,永明路街道京林社区主任高青就开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小区环境巡查工作。
小区卫生有无死角、楼道内有无杂物、路沿石灰尘是否清理……这是当日高青巡查的细节。
高青负责辖区内所有小区的卫生巡查工作。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她为维护辖区环境奉献着真心与真情。“我早上一上班就开始在辖区的各个小区转,如果发现这个小区的问题比较多,就连着几天都去,看看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高青告诉记者,工作中也会遇到辖区居民不理解。
有一次,高青在巡查一个小区时,发现某住户将10多盆花放在单元门口,导致消防通道被堵,就耐心做住户的工作。一开始,该住户不理解,甚至说她是“找茬”。后来在她与街道领导多次耐做工作后,该住户深受感动,主动将花盆移到自家车库。
在永明路街道,像高青这样每天巡查分包区域的人员不在少数,他们每天都要到分包的社区(村)走一遍,成为环境监管的“流动岗”。
据了解,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永明路街道成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每条背街小巷、每个小区进行精准划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牵头,实行责任包干、任务到人的管理机制。分包人员严格按照指标对责任区域的环境卫生、秩序等进行督办检查,建立起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管理体系,整个辖区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开启齐心协办、齐抓共管的“无缝对接”工作新模式。
综合治理不留死角
唐韵美城小区是辖区内一个新建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小区南门西侧有一处闲置空地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一处颇具规模的“垃圾场”,虽然有围挡,但和小区优美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区文明办、永明路街道协调我市一家清理公司,动用大型机械开进小区,加班加点地清理杂物。两天时间,围挡内的建筑垃圾、杂草被彻底清理干净,并加盖绿网覆盖。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以前,站在我们家的阳台往下看,这里面杂草丛生,建筑垃圾遍地都是。现在经过整治,围挡去掉了,杂物清理了。”当日,家住唐韵美城小区的郑玲霞喜滋滋地说。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金土苑小区。以前,这个小区内同样堆有杂物,环境卫生堪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墙体斑驳。经过整治后,如今走进小区,目之所及是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粉刷一新的墙面。
以上两个小区的变化得益于永明路街道对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据了解,为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今年年初以来,永明路街道对辖区的小区开展综合治理,集中清理小区杂物。
清理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每个小区的堆积物进行细致排查,并通过入户宣传的形式动员居民对自家楼道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同时,街道对小区进行了包括院落清扫、墙体粉刷、小广告清除、施划停车线等整治,使小区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清理小区21个、楼道200个、乱堆乱
放1000余处,粉刷墙体10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7000余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1000余处。
市容整治因地制宜
永繁路是辖区一条新建道路,长约3000米,宽约16米,两侧店铺林立,是一条“好吃街”,也曾是辖区脏乱差的代表路段。
占道经营、随地乱扔垃圾、流动摊贩乱丢货物、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周边居民意见较大。今年6月,永明路街道对这条街进行了整治。
“刚开始治理时,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每次好不了两天,流动商贩就又占道经营,治理难度很大。”永明路街道负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人员王辰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消除这种现象,今年6月,我们设置了摊群点。起初,个别商户不理解,说搬到摊群点会影响生意。经过我们耐心做思想工作、宣传‘创文’,慢慢地,45户流动摊贩都同意搬到摊群点。这样一来,占道经营、乱丢垃圾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日,记者来到该路段,看到整条道路秩序井然,附近市容环境大为改善,居民出行更加方便,道路两侧还合理规划了停车位。
永明路街道对永繁路的整治,是该街道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永明路街道全面梳理日常管控难题,强化环境秩序治理,采取强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对辖区主次干道的各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该街道健全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体系,坚持每天开展
集中行动,安排街道执法人员、保安采取巡查的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动态,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严防影响市容环境的现象反弹,确保辖区环境整洁有序。
第四篇:区县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_1
区县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区县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2019,梁山县坚持全县动员、全民发动、全域创建、共建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受到全县上下一致认可和支持,群众文明素质、文明程度、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明显提升,全县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创城实体化运作
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29人,配备齐全办公场所及设施,明确材料申报、实地考察、测评点定点督导等分工协作。制定印发《梁山县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责任分工》、《梁山县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挂图作战任务表》、《梁山县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小区责任分工表》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任务要求、工作分工和时间节点,定期开展督查会议对各网格责任单位履行职责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创城常态化管理
创城督导组、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督导巡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办,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做到管理无漏洞、督查无死角。2019共发放督办单42期,督办情况反馈11期。
基础设施在完善
创城开展以来,我县持续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整治行动,加强城市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营造规范有序、干净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志愿服务暖人心
自创城开展以来全县15个志愿服务队,4个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广泛开展清扫小区卫生、道路交通劝导、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
创城氛围浓厚
为营造“创建无处不在、文明无时不有”的创城氛围,我县在各主次干道、社区、窗口单位等地设置“讲文明树新风”“核心价值观”宣传栏,让文明宣传栏,把创建文明城市的理念推向大众。
第五篇:霸州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文明花开满眼春
—霸州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在人们步履匆匆的脚步下延伸,一处处沐浴暖阳的广场绿地正在扮靓这座幸福之城,从街道到社区,正在市民举手投足的每个细节中成为一道道亮丽如画的风景。霸州,这座冀中古城正在文明新风的劲吹下发生着巨变……
近年来,霸州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霸州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在创建工作中尊重群众意愿,突出群众主体,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速,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抓“发展” 夯实“文明”基础
“发展”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抓手和强力支撑,只有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推进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霸州市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扩大外源拉动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先后引进了国家电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华科技产业园、达利食品生产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市坚持民生为先,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率先在全省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完成了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紧急救护不出
乡、大病重病能救治”。新农合和新农保全面推开,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低保和社会救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把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几年来,霸州先后建成了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18处精品文化工程。以“四乡一镇”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覆盖城乡的“十大文化”建设,形成了文化设施完备、文化组织齐全、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人才辈出的特色景观,先后打造了“文化艺术节”、“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抓“城建” 筑起“文明”高地
“和谐宜居”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完备的城市功能又是文明创建与传播的平台。近年来,霸州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了有特色而又符合发展需要的城建格局,筑起了文明城市创建的高地。
该市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谋划,完成了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以及市区园林绿地、环卫设施、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25个专项规划以及全部12个乡镇总体规划和60个保留村庄规划,为实现城市“和谐宜居”与“文明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方式,霸州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几年来,该市共融资323亿元,实施了211项重点工程,建设了28个标志性建筑。建设了金康道时空隧道、大广引线景观大道、环城林荫路等样板街,形成了“四横四纵”的城市精品文化经纬线。
围绕突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承载文明、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能力,霸州先后建设了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胜芳古镇、茗汤温泉、乒乓球馆、游泳馆等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了华夏民间收藏馆、李少春纪念馆、荣高棠纪念馆、中华戏曲大观园、图书馆等文化传播普及设施;建设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等文化展演活动设施,有效地提升了霸州的城市品位,拓展了霸州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能力。
抓“活动” 塑造“文明”主体
人民群众是创建文明的主体,同时也是承载文明的主体。近年来。霸州市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提升素质。
为强化典型带动作用,该市先后组织开展了“道德模范”、“杰出青年”、“孝子孝媳”评选表彰等一系列活动,推出了高建国、荣季祥、董海燕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典型;同时,深入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以及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等创建和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了交通局运管站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典型。通过广泛宣传,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增强。
强化管理教育,倡导文明行为。先后开展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宣传、“垃圾不落地、霸州更美丽”主题实践、“我和城市一起变、我变文明城变美”义务劳动等一系列文明行为教育活动。同时,印制宣传材料10万余份,通过全市1000辆出租汽车向全市人民发放,对常见的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衣着不整、语
言不美、不讲秩序等不良行为提出警示。霸州的社会秩序和市民的行为习惯明显改善。
净化成长环境,培育文明新人。以未成年人教育为重点,该市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坚决打击违规网吧、取缔非法音像制品、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为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在全市开展了争创“十佳德育示范学校”活动,组建了法制报告团,先后到全市30多所中小学作报告200多场,受众达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