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本科人力资源单选题
单选题
1.(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缴纳者。
2.(序列比较法)是绩效考评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
3.(绩效改进)是考评结果最重要的应用.。
4.(性向测验)是用于测量从事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某种潜在能力的心理测试。
5.(必备条款)是依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款,不具备此类条款,劳动合同不能成立。
6.(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
7.(压力面试)是指向被试者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将被试者置于难堪的境地,目的在于观察其反应能力、承受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8.(晕轮效应)是指考评者在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某种要素评价较高或较低将导致对其所有的其他要素也评价较高或较低。
9.(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1.(奖励工资)又被称为可变工资,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即工资中随着员工努力程度和工作绩效的变化而变化的部分。
2.(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职工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
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比例控制法)优点是既拉开了被评估对象之间的等级差距,便于相对比较,又可以有效控制各等级的人数分布,保持人配合理,避免
盲目考评与失控现象。缺点是使绩效水平相近的员工因为比例限制而被划分到不同的等级中去,从而产生评估的偏差。
5.(成就测验)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应试者“应知”、“应会”
掌握的水平。
7、(B、人力资本理论)的创造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耕地、空间、能源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决定的。
32、(D 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流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26、(D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23、(D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27、(D 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31、(C 转任)是我国公务员交流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35、(B 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49、(初任培训)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
52、(C 案例分析培训法)是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中普遍采用的方法.54、(B 以能力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提升,是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的根本所在。
64、(A 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
65、(B 360度绩效评估)是指从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事甚至客户等各个角度来了解员工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
75、(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控与约束)在对整个公职人员监控系统中居于最高的层次。
C
传统的职业道路(是员工在一个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
70、从1993年10月1日起,国家行政机关结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建立了适合公务员职业特点的(B.职务级别工资制)。
D8、第一个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1902年在(B.美国)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1.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NZ--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日的假期。
39、对于公共部门人才所要测评的要素来说,(A笔试)仍然是最基本的测评方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9、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公平理论)。
2.电气设备的安全属于(安全生产技术)。
3.短期奖励计划不包括(期权计划)。
4.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的人力资源供求情况是(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
F71、法定休假日安排公职人员工作的,需给付不低于正常工资(D.300%)的报酬。
G7、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B、约翰.L.霍兰德)提出的。
8.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不愿协商解决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申请(企业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调解。
9.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等比较适合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绩效考评。
10.岗位工资制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工资标准)。
11.关于薪酬管理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适当拉开薪酬差距)。
12.关于斯坎伦计划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斯坎伦比率等于劳动力成本与产品销售价值的比率)。
13.工作性质完全相同的职位系列称作(职系)。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D 公共利益)为导向。
4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只有在(B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公共职位空缺的数量、结构、任职资格条件、具体的招募途径以及甄选方法等。
5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内培训的最大优点在于(B.针对性较强、容易实施,也比较容易取得实效)。
H59、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认为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都属于(B外在激励),它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得到的快乐”才对人具有根本性的激励作用。
J
1.计件工资的特点是(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态度)。
2.绩效考评是对员工(A项和B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估过程。
K16、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L8、李某总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并能主动地完成工作,承担责任。李某的管理方式在对人的态度方面认为人是(D、“社会人”)。
6、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A、试用期限)。
1.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试用期限)。
2.劳动关系当事人为明确劳动关系特定的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称为(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的终止符合的法定条件不包括(劳动者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4.劳动者解除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5.劳动争议当事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应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7.劳动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M
1.目标管理法能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
63、目前,大多数公共管理部门所采取的考评模式均属于(B.判断型评估)的类型。
2.马尔科夫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58、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A60%)左右的差距。
N
1.内部招聘的主要优点有(了解全面,更容易做到用其所长)。
53、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卢卡斯认为,技术进步与(D人力资本)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P
1.培训需求分析中,(工作岗位层面分析)层面的分析指的是确定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层次的分析决定了培训的内容。
Q
1.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是(人力资源规划)。
2.企业内部供给的预测方法包括(马尔科夫分析法)。
3.企业对新员工上岗前进行的培训称为(入职引导)。
4.企业一般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
5.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维持企业不至于倒闭,那么薪酬原则是(支付略低于市场工资水平的工资)。
3、企业对新员工上岗进行的培训称为(C、岗前培训)。
5、企业一般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B、绩效工资制)。
R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C、德尔菲法)。
1.人力资源开发要抓住人的年龄最有利于职业要求的阶段来实施最有利的激励措施,这是因为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特征。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德尔菲法)。
3.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首先要依赖于(A.组织目标)。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2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B.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S
1.社会保险就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以便从根本上稳定社会秩序,指的是社会保险具有(保障性)的特征。
2.社会保险关系的主体不包括(工会)。
3.社会福利的实施对象是(劳动者)。
67、实践证明,采用(B.定性分析)的考核方法,很难区分不同部门之间公务员业绩的差别和同一部门内工作性质差别不太大的公务
员工作业绩的高下,也很难根据考核结果客观、完整地评价一个公务员。
T
1.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期限为(30)天,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66、通过引入(A.绩效评估),可以在公务员考核中加入“顾客”即公务员服务对象对该公务员的评价,并影响考核的结果,从而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精神,提高公众对公共部门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W
1.我国的社会保险包括五大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1、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B.品秩)。
17、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B.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4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自身的现实并汲取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D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网状职业道路(既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也包括一系列横向的机会)。
X
1.下列关于德尔菲法的表述,正确的是(整个过程要尽可能简化,不问与预测无关的问题)。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工作中晋升)。
3.学员在特定场景中或情境下,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这种培训方式是(角色扮演法)。
74、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表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一些刚性约束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上级与下级,或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即(D.柔性约束)。
Y
1.员工招聘时应以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岗位的空缺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岗位对任职者的资格要求选用人员,这是遵循了(因人择事)原则。
2.员工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称为(在岗培训)。
3.一名工人的绩效,除了产量指标完成情况外,质量、原材料消耗率、能耗、出勤,甚至团结、服从纪律等硬、软方面的表现,都需要综
合考虑,逐一评估,这体现了绩效的(多维性)的特点。
4.以下关于人力调配图,说法正确的是(人力调配图是一种岗位延续计划)。
5.以下关于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
6.以下关于企业薪酬的错误说法是(薪酬调查的目的是给企业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招到最好的人才)。
7.以下不属于奖金的是(技能工资)。
8.由组织的各级管理者,根据需要预测对各种人员需要量,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人员把各部门的预测进行综合,形成总体预测方案,这
种方法称为(微观集成法)。
72、英国2003年对高级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时,引入了(C.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突出奖励成绩显著,工作出色的公务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Z46、在我国,(A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员招募中发挥主体作用。
77、在我国,(B.权力机关的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
83、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B、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P287
1.在理论界通常将(舒尔茨)看作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
2.在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模式选择中,所谓部分业务外包模式是指(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的一部分外包出去,其他部分继
续由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
3.在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模式选择中,所谓整体业务外包模式是指(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全部外包出去)
2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D.人力资源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4.在使用绩效考评的关键法时,(考评者要记录并观察员工工作中的关键事件)。
34、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51、在学校培训中,(D 行政学院)的培训是政府部门公务员最基本的培训形式。
6.职业—人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提出的。
36、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D人)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2、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确立起以(D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指导原则。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B.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
62、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B.危机激励)的重大作用。
18、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始自(B.20世纪60年代),但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却早已有之。
33、作为一种常规性工具,(D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管理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第二篇: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1单选题精华1
()不会增加预算赤字。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B.政府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增加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D.间接税增加 单选 D
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B.每个双头垄断厂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单选 C 奥肯定理说明了()。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单选 A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单选 B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A.边际消费倾向B.1+边际消费倾向C.1-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单选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单选 D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与1无关 单选 B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 单选 B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利率上升B.利率下降C.利率为0D.利率为负数 单选 A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l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B.100C.I20D.25 单选 A 产权理论的中心论题是()。A.产权不能交易B.责任而不是权利C.确保获得利润D.只要存在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就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单选 B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C.在价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单选 B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C.在价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单选 B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收益C.边际产品D.边际生产力 单选 D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VMP=W B.MRP=W C.MP=W D.MR=W 单选 A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 单选 A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经济衰退时期B.经济繁荣时期C.高通货膨胀时期D.低失业率时期 单选 A 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指()。A.企业供给曲线B.企业的需求曲线C.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D.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 单选 A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 X3= +2,则收入效应: X3 X2=-3,则商品是()。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吉芬商品D.独立商品 单选 A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 +5,收入效应: X2X3= +3,则商品是()。A.正常商品B.低档商品C.吉芬商品D.独立商品 单选 A
当国际收支为赤字或盈余时,一般来说国家要通过()进行调整。A.经常项目B.增加进口C.资本项目D.官方储备 单选 A
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A.正常利润B.超额利润C.贡献利润D.亏损 单选 B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 单选 A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单选 C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单选 D 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A.公共产品B.外部不经济效果C.交易成本D.外部经济 单选 D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等时,收入水平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相关 单选 A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C.总需求减少D.总需求增加 单选 A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C.总需求减少D.总需求增加 单选 A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减少D.消费的减少 单选 A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减少D.消费的减少 单选 A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增加D.消费的增加 单选 B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增加D.消费的增加 单选 B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单选 B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单选 B
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单选 A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C.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单选 C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C.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单选 C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 单选 B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单选 C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单选 D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不能确定 单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选 B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工资 单选 C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lB.乙国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的基尼系数为0.15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单选 A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C.消费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 单选 B
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 单选 C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 单选 B
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单选 B
固定成本是指()。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单选 A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A.企业数目不同B.竞争策略不同C.成本结构不同D.从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不同 单选 A
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A.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单选 C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洛伦兹曲线B.非利普斯曲线C.契约线D.工资曲线 单选 A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A.不平均 /平均B.平均 /不平均C.不平均 /不平均D.平均 /平均 单选 B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是因为()。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会被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抵消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D.以上说法都对 单选 A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收支相抵点B.亏损点C.停止营业点D.获取超额利润点 单选 A
假定挤出效应为0,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A保持不变B.增加100万元C.减少100万元D.增加500万元 单选 B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A.30000B.5Q-Q2C.5-Q D.30000/Q 单选 D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A.30000B.5Q-Q2C.5-QD.30000/Q 单选 B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判断 单选 C
假定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和边际收益均等于4美元,且此时厂商得到了最大利润,则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的价值为()。A.2 B.4 C.l D.16 单选 B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万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单选 B
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l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A.l0万元B.7万元C.3万元D.不可确定 单选 B
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B.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D.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单选 A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B.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C.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D.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单选 A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单选 D
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单选 D
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单选 B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C.总需求小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于总供给时的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单选 D
均衡价格随着()。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单选 D
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单选 B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A.I=S B.I+G=S+T C.I+G+X=S+T+M D.I+T=S+G 单选 C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A.I=S B.I+G=S+T C.I+G+X=S+T+M D.I+T=S+G 单选 C
A.I=S B.I+G=S=T C.I+G+X=S+T+M D.I+G+X+N=S+T+M+F 单选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 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绝对收入假说B.持久收入假说C.生命周期假说D.预期收入假说 单选 A 科斯定理的一个局限性是()。A.当存在大量厂商时最有效B.假设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C.只有当普遍拥有产权时才成立D.当交易成本很高时不成立 单选 D
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单选 C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后弯曲的曲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单选 B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单选 C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I=S B.I+G=S+T C.I+G+X=S+T+M D.AD=AS 单选 A
两种商品中如果其中的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请问二者的交叉弹性系数是()。A.负B.正C.O D.l 单选 A 27 10 5 12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向右下方倾斜的B.向右上方倾斜的C.垂直的D.水平的 单选 A
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B.品质竞争C.广告竞争D.以上途径都可以用 单选 D
垄断性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共同点是()。A.垄断力度相同B.企业数目相同C.价格弹性相同D.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下倾斜 单选 D
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A.信息不对称问题B.搭便车问题C.道德陷阱D.逆向选择 单选 A
美元贬值将会()A.有利于美国出口,但不利于美国进口B.减少美国的进口和出口C.增加美国的进口和出口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单选 A
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A.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B.企业放弃利润极大化的目标C.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D.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常数成本 单选 C 面临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A.降价销售B.产量增加C.利润不变D.利润增加 单选 D
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和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A.300元B.100元C.200元D.500元 单选 C 55 全部成本等于()。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单选 C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经济 单选 C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2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单选 B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单选 A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单某人的吸烟行为属()。选 D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单选 B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单选 C
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A.前者比后者平坦B.前者比后者陡峭C.前者与后者重合D.无法确定 单选 B
平均成本等于()。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单选 C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与1无关 单选 B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单选 C
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C.持久收入理论D.相对收入理论 单选 B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减少100万元税收将使国民收入增加()。A.500万元B.80万元C.400万元D.100万元 单选 C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增加100万元支出将使国民收入增加()。A.500万元B.80万元C.400万元D.100万元 单选 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 单选 A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A.为0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C.为边际消费倾向D.为负 单选 B 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A.出口和进口都减少B.出口和进口相等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D.出口小于进口 单选 D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横轴相交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单选 C
如果某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取得最大利润()。A.他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B.他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C.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增加产量D.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减少产量 单选 C
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A.销售收益增加B.销售收益不变C.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单选 C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A.供给增加B.供给减少C.供给量增加D.供给量减少 单选 C
A.大大增加B.稍有增加C.下降D.不变 单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选 C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妥善解决。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单选 B
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斯曲线就会()。A.越直B.越弯曲C.越小D.越长 单选 B
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l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单位。A.108个B.l00个C.l06个D.6个 单选 D
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为()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B.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单选 A
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单选 A
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变化,预算线()。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单选 D
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预算线()。A.向左下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不动D.绕着一点移动 单选 B
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A.向左下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绕着一点移动D.不动 单选 C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均不正确 单选 A
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A.会计成本B.隐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 单选 C
失业率是指()。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单选 D
市场失灵是指()。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D.收入分配不平等 单选 C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等于0B.等于lC.大于0小于ID.小于1 单选 A 收益是指()。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 单选 A
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A.一般准租金B.经济租金C.纯租金D.地租 单选 B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B.一直趋于减少C.一直趋于增加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单选 B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单选 C
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A.凯恩斯B.莫迪利安尼等人C.弗里德曼D.杜森贝 单选 C 通货膨胀是()。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 单选 A
投资乘数()。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D.是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单选 B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与横轴平行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单选 D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A.AVC>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B.AC>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C.SMC≥AVC那部分SMC曲线D.SMC≥AC那部分SMC曲线 单选 C
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A.厂商数目的多少B.进入市场是否有障碍C.产品是否有差别D.市场信息是否畅通 单选 C
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A.利润最大化B.社会福利最大化C.消费者均衡D.随心所欲 单选 A 完全垄断厂商如果处于()。A.长期均衡时,不一定处于短期均衡B.短期均衡时,一定处于长期均衡C.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D.以上都不是 单选 C
()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A.MR=MCB.MR=SMC=LMCC.MR=SMC=LMC=SACD.MR=SMC=LMC=SAC=LAC 单选 B
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是限制的B.是提倡的C.不管的D.有条件地加以支持的 单选 A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D.边际成本之比 单选 C
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单选 B
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D.生产扩展路线 单选 D
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是()。A.多数票原则B.交易成本原则C.产权原则D.逆向选择原则 单选 A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单选 C
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税收减少50亿元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单选 A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单选 B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单选 B 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A.飞机B.卷烟C.水稻D.汽车 单选 C
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政府投资B.个人所得税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D.农产品支持价格 单选 A
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 单选 B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A.政府支出B.投资C.净出口D.税收 单选 D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A.政府支出B.投资C.净出口D.税收 单选 D
消费和投资增加,()。A.国民收入减少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单选 C
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A.需求曲线B.价格一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一消费曲线 单选 B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A.实际所得B.没有购买的部分C.主观感受D.消费剩余部分 单选 C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A.满足程度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C.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单选 B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 单选 B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单选 A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取决于它的价格C.不可比较D.可以比较 单选 D
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A.提高税率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D.降低再贴现率 单选 C
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按一固定比率增加D.按一固定比率减少 单一般来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选 A
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 单选 B
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A.大B.小C.相等D.无法比较 单选 B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单选 B
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A.等于基本的消费支出B.小于lC.大于1D.等于1 单选 B
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A.外汇利用充分B.积累了外汇C.通货膨胀D.实行了汇率管理 单选 B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生产一种没有替代品的产品,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A.垄断竞争B.完全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 单选 D
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 X3= +2,则收入效应: X3 X2=()。A.-2B.-4C.-1D.+1 单选 B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单选 D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单选 C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形状是()。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单选 A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形状是()。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单选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单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形状是()。选 C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2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4/3B.4/5C.2/5D.5/2 单选 A
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 TC=5Q2+20Q+1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140-P,试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A.10B.5C.3D.15 单选 A
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单选 A 引致消费取决于()。A.自发消费B.平均储蓄倾向C.收入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单选 D
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单选 B
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 单选 C 有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A.小于B.大于C.等于D.可能不等于 单选 B
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C.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效率倾向 单选 D
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 单选 B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A.财政政策的效果差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D.无法确定 单选 A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A.财政政策效果差B.财政政策效果好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一样好D.无法确定 单选 B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单选 A
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右端B.左端C.最低点D.无法确定 单选 A
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固定成本B.机会成本C.平均成本D.隐成本 单选 A 在寡头垄断的价格领导模型中()。A.成本最低的厂商将决定市场价格B.单个厂商对它们将一致索取的价格明确表示同意C.由一个厂商领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追随其后D.所有厂商索取相同的价格,获取相等的利润 单选 C
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单选 B
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A.国际收支平衡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C.经济的均衡增长D.消除通货膨胀 单选 B
在垄断竞争行业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因为()。A.每个厂商面对着一条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B.每个厂商做决策时都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C.每个厂商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厂商得到平均利润 单选 C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其需求曲线就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是()。A.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B.整个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C.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D.小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单选 A 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A.三条无差异曲线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D.两条无差异曲线 单选 B
在突点的需求曲线模型中,突点左右两边的需求弹性是()。A.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C.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D.以上都不对 单选 C
A.厂商在短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点是()。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 单选 B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市场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A.水平线B.垂直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单选 C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A.产品有差别B.产品无差别C.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D.以上说法都对 单选 B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MR=SACB.MR=STCC.MR=SMCD.AR=MC 单选 C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单选 A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A.大于B.小于C.等于D.没有关系 单选 C
A.ΔQ/ΔLB.MP?PC.ΔTR/ΔQD.MP?MR 单选 B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A.一家B.两家C.三家D.无数家 单选 A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A.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C.平均成本D.市场价格 单选 D
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单选 A
A.封闭性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B.封闭性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C.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开放性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D.开放性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单选 B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单选 C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单选 D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单选 D 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单选 A 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单选 A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长期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 单选 A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长期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 单选 A 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D.一项公共政策 单选 B
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单选 C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消费 单选 C
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A.有效市场理论B.看不见的手C.科斯定理D.逆向选择 单选 C
只有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最低点B.左端C.右端D.无法确定 单选 A
周期性失业是指()。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单选 B 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A.正常商品B.周期性商品C.任何商品D.吉芬商品 单选 B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单选 C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A.总需求B.公债C.税收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单选 C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单选 B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单选 B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A.+进口—出口B.+净出口C.—净出口D.+出口+进口 单选 B 总需求曲线表明()。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单选 D 总需求曲线表明()。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单选 D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的直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单总需求曲线是一条()。选 A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的直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单总需求曲线是一条()。选 A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单选 B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单选 B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单选 D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单选 D
最需要进行广告宜传的市场是()。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单选 C
第三篇:人力资源规划单选题
07年5月
1、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的统一。
(A)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B)战略规划与组织规划(C)人员计划与组织规划(D)费用计划与人员计划
39、()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A)人力资源培训规划(B)人力资源费用计划(C)人力资源战略规划(D)人力资源制度规划
40、()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一
(A)人员规划(B)制度规划(C)费用规划(D)战略规划
4l、()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A)人员需求计划(B)人员供给计划(c)工作岗位分析(D)工作岗位调查
42、根据生产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和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属于()。
(A)按机器设备定员(B)按比例定员(c)按劳动效率定员(D)按岗位定员
43、()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A)效率定员标准(B)岗位定员标准(c)单项定员标准(D)设备定员标准
44、()被称为企业的“宪法”。
(A)企业管理制度(B)企业基本制度(c)企业薪酬制度(D)企业培训制度
45、()不属于行为规范。
(A)品德规范(B)仪态仪表规范(C)劳动纪律(D)员工业务规范
46、()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A)共同发展原则(B)学习与创新并重(C)适合企业特点(D)保持动态性原则
07年11月
37,人力资源开发日标的整体性不包括(),(A)目标制定的整体性(B)目标实施的整体性(c)各个目标问不孤立(D)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38、()是对企业总体框架的设计,(A)战略规划(B)组织规划(c)人员规划(D)岗位规划
39、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形成岗位规范和(),(A)培训制度(B)工作说明书(c)工资制度(D)任务计划表
40、()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A)工作岗位分析(B)工作岗位设计(c)人员流动统计(D)人员需求计划
41、影响劳动环境的因素不包括(),(A)温度与湿度(B)工作地组织(c)工作丰富化(D)照明与色彩
42、根据岗位数量、岗位工作重和劳动者工作效率来棱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属于(),(A)按设备定员(B)按比例定员(c)按效率定员(D)按岗位定员
43、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的特征不包括(),(A)法定性(B)拄术性(c)精确性(D)统一性
44、()亦称概略定员标准一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都人员为对象制订的标准,(A)比例定员标准(B)综合定员标准(c)效率定员标准(D)设备定员标准
45、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不包括(),(A)个人与权利相分离(B)适合现代小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c)以理性分析为基础(D)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46,()是对企业管理各基车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A)管理制度(B)业务规范(c)技术规范(D)行为规范
08年5月
37、()是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工具。
(A)岗位调查(B)岗位评价(C)岗位分析(D)岗位分类分级
38、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的是()。
(A)制度规划(B)人力赍源规划(C)战略规划(D)工作岗位分析
39、管理岗位培训规范的内容不包括()。
(A)经历要求(B)指导性培训计划(C)推荐教材(D)参考性培训大纲
40、改进岗位设计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但不包括()。
(A)岗位工作的满负荷(B)岗位的工时制度(C)岗位员工的知识化(D)劳动环境的优化
41、以下关于工作丰富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B)有利于提高岗位的工作敢率
(C)增强员工在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感(D)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和手段发生变更
42、以下关于企业定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B)定员标准通过主观努力要能够达到
(C)定员的执行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内外部环境
(D)定员内部环境包括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43、以下关于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用范围相同(B)劳动时间采用的单位长度不同
(C)概念内涵相同(D)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
44、以下关于零基定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零基法是以岗位劳动量为依据一切从零开始
(B)零基法主要用来测定二、三线人员的定员人赦
(C)零基法是以某一类人员人数为基础,按比例定人数
(D)零基法对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实行并岗或由一人兼职蒹岗
45、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不包括()。
(A)劳动力市场的结构(B)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C)劳动者的择业意识(D)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情况
46、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及时性(B)节约性(C)适应性(D)合理性
08年11月
44、()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 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A)数理统计分析(B)SWOT 分析(C)财务报表分析(D)市场预测分析
45、组织设计的首要内容与步翼就是按照企业计划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包括各个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的建立。
(A)信息渠道(B)管理体制(C)技术组织(D)组织机构
46、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任务分析(B)岗位分析(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
47、在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时要考虑()。
(A)人力资源流动情况(B)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程度
(C)劳动力市场发育情况(D)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48、工资项目的预算首先应当分析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本发布的()对工资预算的影
(A)平均工资标准(B)最高工资标准(C)最低工资标准(D)消费物价指数
09年5 月
38、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区£4不包括(),(A)涉及的内容不同(B)结构形式不同(C)突出的主题不同(D)适用范围不同
39、以下关于工作岗位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尽可能进行全面调查以保证调查质量(B)为搞好岗位分析,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C)正确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D)调查项目中的问题和答案一般是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表现
40、岗位丰富化的作用不包括()。
(A)为员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B)使工作的范围和责任增加
(C)使员工有更多机舍实现个人价值(D)有利于提高岗位工作效率
41、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不包括()。
(A)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B)科学的定员是企业内部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C)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D)台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2、以下关于定员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辅助生产工人可按比例定员(B)化工、冶金企业适合按岗位定员
(C)检修工、检验工适合按岗位定员(D)机器制造和纺织企业适合按以比例定员
43、企业定员的新方法不包括()。
(A)零基定员法(B)效率定员法(C)运用概率推断确定医务人员人数
(D)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44、劳动定员标准属于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即以()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A)人力消耗(B)时间消耗(C)资源消耗(D)一切劳动消耗
45、以下关于制度化管理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权与管理权相结合(B)管理者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C)把责任和权力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D)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提出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46、以下关于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B)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
(C)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科学性(D)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
36、员工激励的特点不包括()。
(A)任何一种激励方法都不是万能的(B)激励不一定达到满意效果
(C)员工做出相应反应需要一定时间(D)激励不一定会产生直接反应
09年11月
38、以下关于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为岗位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B)为员工的素质测评提供依据
(C)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D)能揭示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39、以下关于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岗位规范的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B)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
(C)岗位规范覆盖的范围比工作说明书广泛(D)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40、工作岗位设计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管理信息系统(B)软环境条件(C)劳动环境条件(D)职能性技术专家
4l、以下关于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差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者增加任务(B)后者扩大岗位任务结构
(C)后者更有利于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D)前者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
42、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工作岗位的设计无需满足()的需要。
(A)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B)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出(C)员工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
(D)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
43、以下关于企业定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政府编制(B)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完全一致
(C)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D)使用劳动力的一种数量和质量界限
44、下列关于定员标准总体编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提示的附录是标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B)劳动定员标准由概述、标准正文和补充组成(C)提示的附录按国家标准GB/T1.1的要求撰写
(D)标准名称通常禽有引导词、主体词和补充词三个要素
45、企业基本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A)企业章程(B)董事会组织(C)人事制度(D)高层管理组织规范
第四篇:电大2012企业文化单选题汇总
选择
一、单项
1、从企业文化管理角度来看,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文化的内容。(C 企业激励)
2、(A企业整体价值观念)是企业的基本信念、追求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
3、企业文化是个多元的体系,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观察,可以概括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C超前性)
4、按现实性和预见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C实际模式和目标模式)。
5、按共性和个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D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
6、企业文化的(B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
7、“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的观点是属于。(BX理论)
8、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是按什么来划分的(A市场角度)。
9、从事飞行员工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甚至要冒生命危险,这样引起的焦虑是(C次生性焦虑)
10、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是(D社会性)。
1、主要解决办企业是为了什么,企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进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企业文化的哪项内容?(A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2、下面哪项企业价值观不是从纵向系统考察的?(D社会价值观)
3、企业正向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的哪一方面?(A 主体内容)
4、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精神的取名方式?(D 外延扩展命名式)
5、“别具一格,勇于创新”体现了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什么原则?(A个性化原则)
6、CI战略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A企业理念识别)
8、公司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形成的公司文化称为(B企业守业文化)。
9、“加强质量管理”体现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哪种精神?(D严细精神)
10、突出个人能力和强调理性主义,是哪个国家的文化特征(A美国)
1、下面哪种不是欧洲国家的文化特征?(B亲和一致的精神)
2、下面哪种种作用不是企业楷模所表现的作用?(C主体作用)
3、“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反映了企业家哪哪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能力?(B特征方面)
4、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只求办实业。这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哪种基本素质和能力?(A基本职业追求)
5、积极向上,努力把事情办得最好。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哪项基本原则?(B卓越原则)
6、企业文化氛围由物质氛围、制度氛围和感情氛围等三部分构成,其中(C感情氛围)是核心,它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
7、“企业的办公室里洁净、井然有序”反应了企业文化氛围里的(C物质氛围)
8、“不自由,毋宁死“的价值观反应了欧洲国家文化的哪个特征?(B人文主义)
9、美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A个人主义)
10、以下哪项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C统一原则)
1、塑造“四有”新人,是中国有特色企业文化的哪种文化背景与价值源泉?(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正确的经营理念,这一点反映了理念识别的什么功能?(A向导功能)
3、青岛海尔的OEC管理是(B企业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的典范。
4、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是(A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设计的四个要素?
5、企业标志、企业的象征图案、企业的标语口号与歌曲是(C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1.(C《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2.彼得斯和沃特曼在合著的(A《成功之路》)一书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分析传统的理性主义管理的缺陷。
2.最早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科学家是(A切斯特.巴纳德和菲尼普.塞尔茨尼克)。
3.国外学者从(B 20世纪30年代)开始涉及企业文化的研究。
4.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于(A 1988年)。
1.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稳定的管理方式是在(A日本企业)实现的。
2.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座里程碑是(B企业文化理论)。
3.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从属特征的是(D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统一
5.以下属于低风险、慢反馈型的企业化的是(D过程文化)。
6.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基本功能的是(D强化功能)。
7.对“Y”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生来就是懒惰的)。)。4.以企业的最高目标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类型属于(B目标型企业文化)。1.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经营运作、发展战略的导向、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B企业价值观)。2.以下不属于企业精神特点的是(D企业精神具有不稳定性)。
4.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企业精神“永不休止地追求一流”采用了哪种表述企业精神的方式?(A目标表述式)。
5.北京市公交总公司的企业精神“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采用了哪种表述企业精神的方式?(C.特点整合式)。
6.以下对“企业形象”描述错误的是?(D企业形象是现代和传统的统一)。
7.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整体印象是(A理念形象)。
8.以下不属于企业形象的要素的是(D生产形象)。
9.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是(C.企业文化积累)。
10.企业文化选择过程的实质是(C.企业文化的冲突过程
1.企业文化整合的前提条件是(A企业文化传播)
2.企业文化特质改变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叫(D企业文化变革)。
3.(A威廉.大内)把企业文化归纳为Z型文化和A型文化。
1.下面哪个不是企业环境的特征?(D.简单性)。
2.德国的企业文化观最早起源于1914年R 戴特策的(A《经营科学》)。
3.美国企业文化的理论源泉是(B.科学管理理论)。
4.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初创期为(A 1956~1966)。
5.关于企业与国家、与同行竞争伙伴关系的法律、制度规范属于(B.法律硬环境)
6.关于维持企业文化共同体作为一个经营实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规范属于(B.法律硬环境)。
7.以下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优秀的企业精神的是(D.儒家精神)。
2.以下不属于美国文化特征的为(D.集体主义)。
3.以下不属于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的是(C.制度化)。
4.员工与企业形成家族式的关系,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之特征?(B.德国)。
5.总结东西方的企业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代企业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品)。
6.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二者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管理是文化的母体)。
1.企业文化的主体是(C.企业员工)。
2.从楷模形成特点看,企业楷模可分为(B.共生楷模和情势楷模)。
3.以下不属于中国企业家的职业修养的是(C发展意识)。
4.以下不属于建立良好的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运行机制的是(A建立企业家的约束机制)。
1.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调查研究的内容的是(D.员工的工资)。
2.企业员工在社会公众联系及交际过程中的礼仪是指(D交往性礼仪)。
3.与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带有常规性的礼仪是(A.工作惯例礼仪)。
1.企业形象设计中最根本的是(D 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
2.以下不属于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的是(D 企业形象)。
1.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的是(D从企业的发展机遇入手)。
准则奠定了基础。
2、企业文化建设一般要经过①定格设计、②调查研究、③完善提高、④实践巩固等四个环节,正确的工作程序是(C ②①④③)。
3、《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的作者是(A特雷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
4、先提出“小球斜坡理论”,主张不断强化“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建立了一个有利于每个人发挥潜力发挥特长的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里找到适合于发展自己才能的位臵,这是我国著名企业(B海尔)的成功经验。
5.企业文化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新的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几个里程碑?(D第四个里程碑)
6.下面哪种企业文化是从发育状态上划分出来的?(C成熟型企业文化)
10.下面哪一种不是拜昂对团体感情状态所做的基本假设?(D 不配对假设)
23.下面哪种文化不是欧洲国家的文化特征(B追求精神自由)
24.公司的奠基者和创始人通常被称为(A共生英雄)
30.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正确的经营理念,这一点反映了理念识别的什么功能?(A向导功能)
1、企业文化是一门(D 年轻的实践性边缘学科)学科。
2、企业文化理论由(A美国)学者提出。企业文化实践由(B日本)企业首创。
4企业文化理论的初步奠定者是(A比尔.安伯纳西)。
5企业文化结构中的深层是指(D企业价值观)。
6(B双维理论)理论属于领导风格理论。团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创造性与稳定性)。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第一步是企业精神的(C确认阶段)。企业形象是企业的(B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B亚文化)。
15.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文化传播应遵循的规律?(B整体传播规律)
33.在实践中,下面哪一项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工具性要素?(A基本原则))。
1、(C.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
1、企业文化是一门(D)学科。
A 实践性B 理论性C边缘性D 年轻的实践性边缘学科
2、企业文化理论由(A)学者提出。
A美国B 日本C 德国D 加拿大企业文化实践由(B)企业首创。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德国
4企业文化理论的初步奠定者是(A)。
A 比尔.安伯纳西B 威廉.大内C 帕斯卡尔D 迪尔5企业文化结构中的深层是指(D)。
A 企业风貌B 企业形象C 企业伦理道德D企业价值观6(B)理论属于领导风格理论。
A 单维理论B 双维理论C 三维理论D 立体理论7 团体发展的第三内个阶段是(C)。
A 依附与权利B 角色差异C 创造性与稳定性D 生存与发展8 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第一步是企业精神的(C)。
A 倡导阶段B 深化阶段C 确认阶段D 检验阶段9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B)。
A 有形资产B 无形资产C 积累资产D 特殊资产10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B)。
A 核心文化B 亚文化C 表层文化D 深层文化
1、(B)理论属于领导风格理论。
A 单维理论B 双维理论C 三维理论D 立体理论
2、团体发展的第三内个阶段是(C)。
A 依附与权利B 角色差异C 创造性与稳定性D 生存与发展
3、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第一步是企业精神的(C)。
A 倡导阶段B 深化阶段C 确认阶段D 检验阶段
4、企业形象是企业的(B)。
A 有形资产B 无形资产C 积累资产D 特殊资产
5、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B)。
A 核心文化B 亚文化C 表层文化D 深层文化
6、企业文化是一门(D)学科。
A 实践性B 理论性C边缘性D 年轻的实践性边缘学科
7、企业文化理论由(A)学者提出。
A美国B 日本C 德国D 加拿大
8、企业文化实践由(B)企业首创。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德国
9、企业文化理论的初步奠定者是(A)。
A 比尔.安伯纳西B 威廉.大内C 帕斯卡尔D 迪尔
10、企业文化结构中的深层是指(D)。
A 企业风貌B 企业形象C 企业伦理道德D企业价值观
第五篇:电大本科
电大本科《美学概论》39个问与答
1、.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答: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四个具体方面:理性与感性;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概念与形象。
2.怎样理解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要求?
答:美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理论性与批评性、体验性与阐释性、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结合的人文学科。由此规定了美学的方法论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寻求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
3.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
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不能重此轻彼。
例如当我们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凭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来把握住作品中蕴藏的中国书法美学的普遍特性,又要注意挖掘出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这就应从文本分析入手,通过作品独特的点线造型和气韵流动分析其中深厚的审美意味和人格风貌。
4.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
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的个性感悟。同时,对这一审美现象进行理性阐释时,我们能清楚地分析出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那种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辉煌的无限留恋,以及冷静地面对将要到来的生命黄昏的理性态度。
5.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互动借鉴)的方法。
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体现了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但是,由于美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又必定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资源,因而又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特性。
从这个角度提出了美学的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的方法论要求。只有用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既保持独特的问题领域,又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为理解对象提供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和阐释渠道。
例如在阅读和鉴赏小说作品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美学学科知识中关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去把握作品在语言、文体、性格刻画、环境描写、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成就,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等知识去阅读,两者汇通,相互激发,可以获得丰富的、全新的审美感受。
6.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答: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四个具体方面:理性与感性;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概念与形象。
7.怎样理解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要求?
答:美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理论性与批评性、体验性与阐释性、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结合的人文学科。由此规定了美学的方法论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寻求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
8.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
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不能重此轻彼。
例如当我们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凭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来把握住作品中蕴藏的中国书法美学的普遍特性,又要注意挖掘出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这就应从文本分析入手,通过作品独特的点线造型和气韵流动分析其中深厚的审美意味和人格风貌。
9.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
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
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的个性感悟。同时,对这一审美现象进行理性阐释时,我们能清楚地分析出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那种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辉煌的无限留恋,以及冷静地面对将要到来的生命黄昏的理性态度。
10.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互动借鉴)的方法。
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体现了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但是,由于美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又必定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资源,因而又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特性。
从这个角度提出了美学的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的方法论要求。只有用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既保持独特的问题领域,又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为理解对象提供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和阐释渠道。
例如在阅读和鉴赏小说作品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美学学科知识中关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去把握作品在语言、文体、性格刻画、环境描写、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成就,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等知识去阅读,两者汇通,相互激发,可以获得丰富的、全新的审美感受。
11.什么是美的符号性
美的符号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具有物质化形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12.什么是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
13.什么是技术美
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一是指技术对象的直观形式使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三是指技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
14.什么是荒诞
荒诞是西方现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15.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错。这种说法只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16.“丑得如此精美”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对。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艺术家的活动是利用自然和现实提供的材料创造具有表现性的艺术符号,而艺术符号具有奇特的建构力量,经过这种创造性的建构,征服现实中的丑,可以使现实中的“丑”的东西获得美的形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丑得如此精美”成立。七.怎样理解语言论美学如何对待美的本质问题?
语言论美学的核心是追问语言问题,在美的本质的问题上,它认为传统美学的理性与感性问题不再是美学的中心问题,而是新的语言与意义的问题。语言论美学的本质观是:宣布美的本质是伪问题,认定美学的唯一问题是清理语言。
17.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人与物之间的动感和主体的精神性快感。交感是指主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双向感动过程。动感是人与世界、心灵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精神性快感不同于生物本能的满足,它指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升华,属于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18.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史前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不存在美与丑的问题。
第二阶段,动物自然首先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第三阶段,山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
第四阶段,高科技对象,宏观如太空,极地,海底世界等,微观如纳米世界等。
第五阶段,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如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雪崩等。
第六阶段,人体美,人体美是自然美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成为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连接枢纽。
19.社会风俗美有哪些特征?
社会风俗美是指风俗在历史的流变中扬弃了其现实功利性和直接的伦理意义,从而成为一种审美符号。社会风俗美的三个显著的特征是:丰富的差异性;作为特定地域人民生存根本灵魂的古朴性;顺乎人的自然需求的自然性。
20.文化语境和艺术活动的关系怎样?
答:艺术体验和艺术创造,都必定发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文化语境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规范,为艺术活动制定了基本的审美惯例。另一方面艺术活动又不是消极地屈从于文化语境,而是积极推动基本价值的变革和发展。
21.技术对审美活动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技术是人类永远发明、创造、延伸的符号,它对人类审美活动的积极影响体现在:技术对象的感官形式给人类感官带来愉悦,丰富人的直观感受;技术作为人的自由活动的结果,服务于人类,成为人的文化精神的象征,开阔了人类的审美视野;技术扩大和丰富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内容,给艺术提供了挑战与契机。
22.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答: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
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
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例如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作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丰沛的象征性形象,是可见可触可闻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形象,而且这个美的形象不是通过层层逻辑推理得来的,而是人在与落红这个自然物交互影响和应答中直接察觉到的。鲜花而为落红,落红而为春泥,体现着自然生命的流变和内在韵律。
再比如“梁祝化蝶”,这个感动了难以数计的中国人的美的形象,有过诗歌、舞蹈、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而常听常新、百听不厌,每一次欣赏都能激起心灵深处的感动的,还是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运动的节奏、韵律暗合并显现了人心底的情感节律和生命活动,成为至高无上的动人形象。
23.论述艺术美的本质。
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
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24.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写道:“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华屋檐,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试论这段以诗品诗的话语的美学含义。答:这段诗论,以典雅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典雅的形象,生动论述了诗的艺术风格,形象地呈现了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典雅”的含义。
它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艺术形式上的朴素性。艺术意境上气韵的生动性;审美趣味上的超俗性。
茅屋、修竹、白云、飞鸟、浓绿的树阴、自在的瀑布、檐下落花、恬淡的人儿,这些自然的景观无一不是按照自身的生命节奏自由自在地呈现着、运动着,无言而生动,自然天成,平易却尽显高古超凡的风韵。
它们尽性而为,充满内在活力,在平淡中流露出难以抗拒的审美意蕴。同时,这些典雅的事物形象与低俗浅陋的事物决然对立,呈现出一种规范雅致、与势利绝缘的清高风韵,表现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这三方面的美学意义,构成了“典雅”这一美学范畴突出而集中地体现出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理想。
25.什么是审美直觉
答:审美直觉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显著、最基本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是主体对事物感性形式的直接的、整体的、动情的观照。
26.什么是审美通感
答: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它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
27.什么是艺术物化
答:物化是指把无形的体验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艺术物化是指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28.什么是审美认同
答:审美认同是指在审美体验中,主体把自我置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体认。审美认同是艺术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29.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错。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具有的。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因而美感不仅有生物学的渊源,同时有社会学的依据,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故美感和快感有明显的区别:
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
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
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
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
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
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
30.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答:对。因为美感虽然是非概念的直觉,却同时具有着理性因素,是直觉中的理解。在整个美感心理运动过程中,理解活动与直觉、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渗透于美感经验诸环节中。它具有前提性和融会性,作为审美心理运动的指向,提升直觉,组织想象,规范情感,在审美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32. 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感起源的观点有哪些?
答: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感起源的探索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美感是“神赐的迷狂”;第二种,夏夫兹博里认为美感是人的“内在感官”对事物的感觉;第三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认为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或反应,或来自于对客观对象的感觉,或是客观事物的美在感官中的反映(人像照镜子一样在对象上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第四种,认为美感是人的生命力量的表现或投射。
33.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答:直觉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直觉。第一,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这是因为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人是开放的存在物,感官就是主体向世界敞开的门户。通过感觉,人与世界展开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作为特殊感受方式的审美直觉也是美感心理的起点,例如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是自然美感产生的感性基础。第二,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和基础。审美直觉是对事物感性形式的观照,这种过程就是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同构。情感赋予形式以生命,形式使情感得以对象化,情感与形式的契合就是审
美意象产生的前提。第三,审美直觉指向意义。有直接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情感,审美感觉、知觉、通感都在对事物形式的观照中贯注了情感,也强化了情感。情感驱动着想象,想象所建构的符号宇宙象征着人类的价值与意义。
34. 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
答:审美移情有四种具体类型:一是统觉移情,即主体赋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二是经验移情,即主体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三是气氛移情,即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气氛的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四是表现移情,即主体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于客观事物。四种移情现象都是把生命与世界统一,把情感与景象相联。
35. 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答: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经验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
36. 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
答: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主体直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美的敏锐能力。它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培养美的感受能力是美育的基础。
37. 什么是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答: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
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38. 什么是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美感活动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它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例如林黛玉葬花是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染渠沟”,清高孤傲的黛玉自爱自怜的情感驱动她格外地怜惜和观照性质高洁却在风雨中飘零的落花,落花这一活的形象就是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同时,落花这一形象具体而可感,这也是在主体情感推动下使审美期待借助想象而具体化。并且,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意义。
第二,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造的形象也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丁香空结雨中愁”,人们对这一形象的审美,就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和体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由愁怨的情感使诸种感觉协同起来,集中在“雨中丁香”这一形象上面。同时,“丁香”和“雨”这两种事物也不是机械地并置,而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共同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愁。
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因素。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39. 什么是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题记中说其作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种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