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板仑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浅析
板仑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浅析
工业经济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工业化发展的主动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板仑乡地处富宁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全乡共11个村民委、14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苗、瑶、彝5种民族,农业人口占85%以上,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4亩。长期以来全乡大部分群众仍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大豆为糊口,养殖牛、马为耕地,养殖猪、鸡、鸭、鹅为过年为主,是一个 “老、少、边、穷” 为一体的工业滞后型农业典型乡。但是板仑乡蕴藏着独厚的铁、钛、锰、金、镍等矿产资源,大小矿点多达20余个,此外,板仑乡 还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热区优势,八角、油菜、杉木、松林、油桐等经济作物种类较多,尚有大批荒山亟待开发,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潜力巨大。
近年来,板仑乡经过不断努力,一手抓基础工作,一手搞好项目建设,多措并举,积极发展,促进了全乡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工业经济萧条局面冲出低谷,步入逐年增加阶段,尽管如此,板仑乡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差距甚远。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经济增涨带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正确思考、探索、选择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如何更有效地为工业园区建设出谋划策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更好发展板仑乡工业经济的正确路径提出以下意见供决策者或读者参考。1开拓创新,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层面。
1.1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出台新政策,开创新格局。
在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板仑乡工业发展不同程度受交通条件、市场竞争环境、开创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滞碍,导致全乡工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可见,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发展工业,一味地僵化固守是行不通的,盲目地模仿和依赖也是低效益性的。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工业,我们务必以开拓的视野为导向,以思想解放为发展工业的前提,以不懈追求工业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永续发展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锐意创新,因地制宜,寻机而入、迎难而上,扬长避短,围绕市场找题目,围绕优势找项目,围绕政策做文章。要摸清底子,吃透精神,用足用活上级配套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能灵活的要灵活,能放宽的要放宽,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积极消除部门谋利思想,标榜“发展就是硬道理”,不等靠,不依赖,自寻项目,狠抓实干,努力开创引资新格局,扩大招商新层面,为“工业兴乡”、“以商促农”创造条件。
1.2标本兼治,完善服务体系。
开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服务窗口,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做好每个项目的审、报、批、办等工作,同时,加强对执法部门、职能部门的监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拖办、虚办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坚决杜绝一切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等现象发生。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法定许可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准入“门槛”,建立更加宽松的审批制度,提高审批质量,推行“零干预”,把办事程序和环节最精简化。通过制度的改革更加明确责任,更加完善服务体系,全面营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以主动的、便捷的、周到的服务为全乡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1.3科学定位,创新招商环境。
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招商引资定位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结合当地实际,尽可能地分析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大的产品,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判断准确,对经济发展的先机及时掌握,为招商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根据资本市场投资趋势,正确查找和分析地当的优势,找准项目来源切入点,精选出市
场需求量大,且当地具有独厚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做到以优引资,以资促商,以商兴乡。
2搞好制度安排,建立富足发展长效机制。
2.1以民营经济为生力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分展。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是挖掘民营经济,希望在民间、潜力在民间、主力在民间,动力靠民力。首先我们要鼓励现有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其次我们要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有专长的党、政、团、村、组干部或有志者,转岗创业,离岗兴业,承办、领办、介入、租赁乡办企业,从事工业。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全乡工业发展活力,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致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业态势。
2.2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解决资金“瓶颈”。
工业项目管理部门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工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金融部门要将信贷投放重点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反馈给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政府导向,银企选择”的原则,围绕企业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企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在互信、互通、互动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贷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2.3加强项目建设协调力度,要在土地征收等方面予以支持,激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工业建设。
对在本乡落户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征收、土地出让、税费征收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制度。如采取集体和被征地农民以地为股共同兴办企业、对重点企业税收采取先征后返的扶持政策等多种模式。总之,对工业企业发展的用地、税费收取、融资管理等各方面要灵活多样,催促工业企业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成长壮大。
3实施人才推动战略,努力占领科技高地。
实施人才“一推一揽”战略,建立工业人才长足有效机制。“推”即鼓励、支持富足劳动力外出务工,推动“打工经济”,这即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又可以增长农民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有利于为当地工业发展作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上又实施“凤还巢”战略,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着力宣传,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把“凤还巢”工程作为全乡小型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揽”即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工业企业高科人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接纳工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到深入当地创业,必要时专门聘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退休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担任工业企业技术顾问和技术骨干。此外,要强化人才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搜寻人才信息,建立各类人才库。对到当地创业或就业的高级人才,在户籍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应予以优惠、支持。总之,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聘用等环节要打破常规,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营造的良好环境。
4立足现实,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聚集园区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增长。
4.1依托优势,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结合当地实际,依托水能、矿产、特色农产品等优势,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因为板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因此,不能离开农业发展来谈工业,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立特色农业基地板块,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最终构建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其次要 依托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优势,打造资源依托型企业。
4.2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着力哺育一批核心竞争性企业。
乡境内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也可以发展多个企业,但要重点突出两三项功能,哺育两三项强势产业,着力加强对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品牌,做大做强,最终形成集群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4.3开创工业基地集中区,充分发挥聚集效应。
在招商引资和确立项目过程中,要认真结合板仑小城镇长远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生态园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实行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统筹发展,把工业企业集中于工业小区,引导企业向小区集聚,将工业小区建设集中于小城镇,形成“三化”互动的新格局,开创工业基地集中区,因势利导发展一批企业,充分发挥集中区聚集效应
第二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工业座谈会交流材料---工业经济2008年发展思路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简要汇报如下:
一、2007年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
总量增长较快。全年工业增加值计划为7.8亿元,全年实现8.1亿元,占计划106.4%,比上年增长30.6%;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计划为28亿元,全年实现31亿元,占计划110.7%,比上年增长27%;全年入库工商税计划为4400万元,全年实现4520万元,占计划102.7%,比上年增长26.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4亿元,全年实现5.4亿元,占计划135%,比上年增长22.8%。
2、经济增长点不断突出。一是今年新开工亿元项目东成(江苏)机械有限公司、丽伟家纺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正宇机械公司、九鼎机械2个。竣工投产上海贝思特公司、神彩墨业、九鼎机械公司、华峰公司、华谊石油厂、泰西斯公司等13个企业。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2007年底实现超百万企业7家,新增定报企业10个。三是全镇引进工业项目52个,投资总额突破4亿元。“三外”工作已完成全年目标,全年协议引资500万美元,外资实际到帐119万美元。
二、2008年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启动一园一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培植龙头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入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尽快启动储备项目。全力做好投资3000万元的水泥添加剂生产项目、投资1亿元的韩国塑料机械项目、投资1亿元的世标皮革机械项目和投资1亿元的惠龙医用材料项目,力促其尽快投产达效。二是抓紧土地准备项目尽快上马。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闲置土地资源,对于暂时闲置的张氏机械15土地,华远石油机械15亩土地和友情机械8亩土地,对照招商选资要求,报选优势特色项目进场落户。三是开工项目迅速施工。东荣石油机械、康泰服饰和南港焊管、华海石机项目迅速开工。
2、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中小企业。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业为主,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好工业经济工作,具体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园与区建设结合,构建发展载体。一方面,加快一园一区建设,规划建设好一个占地2500亩的民营经济创业园和一个占地2000亩的鞋机工业区。在此基础上,立足镇情实际,按照园区建设要求,全力抓好现有的轻纺、机械冶金、宁盐路、富港、振冈等五个工业小区的改造升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好江苏省轻工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已经摘得检测中心牌子的基础上,落实好建设用地、筹措到建设启动资金,同时征得市、区质监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使检测中心早日建成,为我镇鞋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强化做强产业与做大规模结合,塑创发展优势。以打造中国鞋机城为契机,通过培育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配套协作,加快提升鞋机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确保到2010年鞋机产业实现开票销售8亿元,利税1.2亿元。与此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广泛吸纳外来资金,实现倍增式发展。三是强化技改扩能与创新创牌结合,激发发展活力。通过加快投入力度,嫁接实施一批规模大、层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技改扩能项目,推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实现裂变式扩张。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鞋机产业要加速自主创新,新培育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创建1-2个省级名牌产品。磨料磨具行业以大直径、高速切割砂轮为主攻方向,新上大型压机等硬件设施,创建省级名牌产品;石油机械行业以螺杆钻具、隔热油管为主攻方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冶金行业要淘汰一批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纺织行业以高支高密特种纱布和后道生产加工为主攻方向,切实改变目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四是强化招大引强与全民创业结合,积蓄发展后劲。一方面,重
抓招大引强。推行以园区为载体、特色产业为指南、利益机制为动力的招商方式,采取以商引商、以企引商、代理招商等方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每年确保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另一方面,狠抓全民创业。按照“环境优先,抓大不放小”的发展思路,对照“六放”要求,降低准入门槛,激活民资民力,推进全民创业。每年确保新
增民营企业90个以上,个体工商户800户以上,注册资本15000万元以上。五是强化外引与内培结合,提升队伍素质。不惜重金培养和聘请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作为“靠山”;定期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前来授课,举办各类技术、管理知识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企业主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具体措施
在组织经济工作中,坚持科学决策抓重点,改进方法抓难点,齐心合力抓热点,攻坚克难抓亮点,力促工业经济上水平、出成效、创特色。
1、明晰工作思路,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工业强镇工程。坚持三着并举:一抓蓝多特、华跃、坤泰、华森、晨龙、弘佳为代表的企业扩能增量,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二抓豪邦、东成、泽田、为代表的企业增资合作,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三促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培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年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00户。二是实施项目兴镇推进工程。发展经济必须要把项目为把手,以项目推进促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重抓工业项目,突出外资项目,主攻大项目,引进好项目。三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改革是“发动机”,科技是“引擎器”。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改制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增强竞争的实力。四是实施人才创业工程。用足用活人才资源,启用重用经济能人,化经济资源为经济优势,变能人经济为老板经济。
2、紧扣中心工作,攻克重点难点。一是围绕招商引资攻克“三难”。针对项目难找、客商难谈、资金难到位的“三难”实际,主动迎上去,抓上手,促到位。镇招商办主动服务,帮助筛选意向项目,论证考察接手项目,跟踪介入洽谈项目。在帮助办理证照手续时,催促投资者资金必须到位。二是围绕企业运转攻克“三难”,针对部分规模企业人心难稳定、产销难衔接、矛盾难协调实际,加大协调力度。调处部分企业的用地矛盾,租赁厂房矛盾以及人员工资矛盾,确保企业正常运转,新项目顺利进场,税收正常增长。
3、提高组织化,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引导企业抢占市场,扩能增量,创新创业,强化管理。鞋机、纺织、石机、磨料磨具企业销售增幅达28%以上。纺织业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实行有序竞争。蓝多特公司、华跃织布厂增幅明显;鞋机企业,尽管竞争激烈,但业务不减,闳业、泽田等企业保持龙头地位;冶金铸造企业中,庆华、盛钢等企业生产形势看好,效益提升明显;轻工业企业,龙熙钢等一马当先;磨料磨具企业,华辰公司、石机企业,石油工具厂一路领先,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4、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发展经济合力。一是严实部署工作与重点督查公示相结合。招商引资重点工作逢会必汇报,定期必公示,不断进行催逼加压,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行动。二是化解棘手矛盾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主动与供电局、土管局、环保局、建设局等部门联络感情,沟通关系,为项目征地、电力增容、环评、办证等提供“快捷通道”。三是协调疏通关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坚持恪守诚信,实行高效服务,着力营造透明公开的法制政策环境,严厉打击吃拿卡要、强装强卸强建等扰商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企业及业主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范不到位。
2、极个别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把安全当额外工作,本身隶属于垂直管理,对乡镇布置的工作流于应付。
3、镇村安全监督条件落后,人员、设备、经费投入不足。
4、纺织企业多,消防任务重,但供水时间和供水管道存在较大隐患。
针对上述排查出的主要安全隐患,我们将着力解决下列突出问题:
1、强化宣传教育、法制培训,提高企业业主安全生产意识。在乡镇建立专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充实人员,按乡镇工业规模增设安监工作人员,加强对乡镇工业企业检查督查。
2、努力探索完善乡镇一级安委会组成机构,理顺垂直管理部门、双管单位与乡镇人民政府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或者探索两者的安全监管的职责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分清权利与义务,职责与责任关系。
3、着力改变镇村两级安全监管的条件,充实人员,提高待遇,增加投入。
4、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乡镇消防供水不足,供应时间不足问题。对监管消防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责任。
第三篇: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O一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幸福三厂,打造宜居东城”的关键之年,是打好基础,建设强镇的关键之年,是强基之年,更是腾飞起步年。
2011年全镇工业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按照“抓发展,调结构,保稳定,求突破,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打造“辅城经济”作为出发点,突出税源经济和规模经济建设,放亮优势,“畅”出精彩,努力将三厂建成海门城市东城区,开发区延伸区,规模企业集聚区,沿江开发实践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争先创优示范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11年全镇力争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5亿元,实现规模销售收入104亿元,实现规模利税10亿元,实现应税销售30亿元,工业入库税金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5亿元。市外民资4亿元,工业骨干企业培育数10家。
作为全市的工业强镇,工业线在树立“全面争一流,全部进先进”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名次全面前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竞赛项目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工业经济保二争一。
(一)前瞻定位,科学发展,力促发展思路大开放
思路决定出路,三厂工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借助开发区的扩容以及海门江海时代的到来,充分认识我镇的发展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当前我镇的发展优势是:一区位优势。我镇是海门沿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临江新区联结点及及延伸的必然所在。二交通优势。主镇区在环城线之内,苏336线横贯而过,即将开建的宁启铁路也在我镇境内。三良好的发展趋势。紧靠我镇的经济开发区集聚着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建成和人口的集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为我镇的迅速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就目前看,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已明显增多,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周边迅猛的发展势头,都将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三厂的定位与发展应该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融入开发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着力于产业的提升;重点导向上要向发展三产商贸服务业倾斜,主动丰富并对接开发区产业建设,努力成为开发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终实现镇域经济与开发区融成一体。
因此,在思维上,我们不能仅将思维停留在镇级经济上,应站在全市的角度,站在沿江开发的宏观角度上去分析,与开发区和临江新区错位发展,和谐发展。
(二)狠抓龙头,突出重点,加速规模经济大扩容
“中兴兴,则三厂兴”已成为全镇工业的发展共识,同时这也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弊端,仅靠中兴装备一家龙头独舞,已很难单独地支撑起全镇的整体发展,只有群龙共舞才能发出更为绚彩的光芒。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放在战略位置,一要支持现有基础条件好、规模扩张快、带动效应强的骨干企业,如海迪化工、大力神钢绳、新锦江印染等大公司,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入“中字头”、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入驻,着力培育新的龙头,2010年力争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继续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如恒荣机泵厂、西马特机器公司、维柏思特衬布等,打造多个国内的“单打冠军”,促使他们向第一集团靠拢。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全镇的规模企业规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规模经济第一强镇的目标。四是重点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尤其在对优势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供应上,将向对全镇经济贡献大、创税能力强、利用现有资源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上。同时加大对新兴税源的引进和培植工作。
(三)铸强载体,突破瓶颈,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目前,土地稀缺性矛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日渐凸现,招商引资面临“地荒”的严峻考验。如何用有限的“寸金地”谋求“无限”的发展?是各地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是采取“筑巢引凤”,利用现有的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二是“腾笼换鸟”,对园区内入驻企业进行清仓摸底,对不能按期施工建设、竣工投产的企业,限期撤离,收回土地使用权,着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借梯上楼”,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周边地区的做法,可以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如果我们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好盘活文章,那么就可把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在项目建设上,一是多形式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增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重点吸引一批企业在我镇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采购中心;加强与省、市的对接,积极争取在我镇布局重大项目;积极抓住浙资、沪资北上的机会,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狠抓以企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开展对外合作,做大一批项目;加强重点产业分析,围绕我镇重点产业中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策划包装重大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全镇工业发展后劲,加强协调服务,健全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项目促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四)专业招商,个性服务,加快招商效果大提升 随着土地指标及银根的不断松缩以及各地省市级园区发展的日趋规范和壮大,乡镇一级招商引资的功能呈逐步弱化之势,乡镇招商引资出现了信息采集量小,项目无地可放,基础设施无钱建设,产业限制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劣势,这也给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及特点,尤其应利用好东城优势和沿江优势,针对海门“腹地”产业具有向城区集聚,向沿江集聚的特点和愿望,效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打造“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及“飞地经济”,2011年三厂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特大项目上要有所突破。二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效率。除参与各类型的招商会外,积极举办以行业为主题的专项招商会,转变招商思路,尝试“企业搭台,政府唱戏”的新型招商模式,即利用本地区优势企业,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积极与行业协会联络,积极争取在本地开展行业性会议与活动,这对于招商引资必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把招商引资与鼓励企业再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切实发展壮大本地的“草根经济”。三是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效率。新成立的招商服务中心,要尽快进入角色,2011年要实践“走出去,请进来”之路,实行多层次、多层面招商,要善于对投资信息进行捕捉、收集、整理、归档,不放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招商人员要有“三千三万”的工作精神,为投资商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只要投资者决定在三厂干,一切手续由招商服务中心办,只要项目开了工,全程服务到始终,企业入驻后,负责为企业申报、注册、统计等等。
(五)科技兴企,科学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大升级
在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2011年,我们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技术落后、污染较重、能耗较高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产学研联合。尝试建立起全市首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 心,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贴息和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拉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多为企业申请和争取各项贴息和补助资金,从而切实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精心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区域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展销会,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区域品牌,大力提升我镇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知名度,逐步推进实现我镇工业向品牌经营型的转变。
同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激励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认真布置安排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六)强化预警,优化环境,确保经济建设大和谐。
发展至上,稳定为先。作为百年老镇,三厂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目前全镇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的高度爆发期,进一步加强监督,强化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1年,我们要加强与重点企业及各部门单位的联系,理顺和完善工作网络,细化对辖区内的企业评估分析,并通过快速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011年也是重塑工业经济主柱地位的重要一年,因此在推进“工业强镇、环境立镇、形象树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用硬环境筑巢,以软环境引凤,全镇要形成“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氛围。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水平前移。着力营造服务发展新平台,为全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2010年11月30日
第四篇: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O一一年十二五开篇之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打造实力三厂,彰显活力东城”的关键之年,是打好基础,建设强镇的关键之年,是强基之年,更是腾飞起步年。
2011年全镇工业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按照“抓发展,保稳定,求突破,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打造辅城经济作为出发点,突出税源经济和规模经济建设,放亮优势,“畅”出精彩,努力将三厂建成海门城市东城区,开发园区延伸区,规模企业集聚区,沿江开发实践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争先创优示范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10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规模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规模利税亿元,同比增长%,3、力争实现工业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工业用电量达到万度,合同利用外资超过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亿元。市外民资突破 亿元。完成专利数突破件。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位列全市前茅。
作为全市的工业强镇,工业线在树立“全面争一流,全部进先进”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名次全面前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并且在单项竞赛第一名的竞争中实现保一争三,即确保实现至少一项第一(科技创新),力争三项(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
(一)前瞻定位,科学发展,力促发展思路大开放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工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借助开发区的扩容和海门江海时代的到来,充分认识我镇的发展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当前我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一是区位优势。我镇是海门沿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临江新区联结点及及延伸的必然所在。二是交通优势。主镇区在环城线之内,苏336线横贯而过,即将开建的宁启铁路也在我镇境内。三是良好的发展趋势。紧靠我镇的经济开发区集聚着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建成和人口的集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为我镇的迅速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就目前看,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已明显增多,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周边迅猛的发展势头,都将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三厂的定位与发展应该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融入开发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着力于产业的提升;重点导向上要向发展三产商贸服务业倾斜,主动丰富并对接开发区产业建设,努力成为开发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终实现镇域经济与开发区融成一体。
因此,在思维上,我们不能仅将思维停留在镇级经济上,应站在全市的角度,站在沿江开发的宏观角度上去分析,与开发区和临江新区错位发展,和谐发展。
(二)狠抓龙头,突出重点,加速规模经济大扩容
“中兴兴,则三厂兴”已成为全镇工业发展的一大依靠,同时这也说明了我镇工业经济存在的弊端,仅靠中兴装备一家龙头独舞,已很难单独地支撑起全镇的整体发展,只有群龙共舞才能发出更为绚
彩的光芒。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放在战略位置,一要支持现有基础条件好、规模扩张快、带动效应强的骨干企业,如海迪化工、大力神钢绳、新锦江印染等大公司,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入“中字头”、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入驻,着力培育新的龙头,2010年力争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继续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如恒荣机泵厂、西马特机器公司、维柏思特衬布等,打造多个国内的“单打冠军”,促使他们向第一集团靠拢。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全镇的规模企业规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规模经济第一强镇的目标。四是重点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尤其在对优势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供应上,将向对全镇经济贡献大、创税能力强、利用现有资源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上。同时加大对新兴税源的引进和培植工作。
(三)铸强载体,突破瓶颈,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目前,土地稀缺性矛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日渐凸现,招商引资面临“地荒”的严峻考验。如何用有限的“寸金地”谋求“无限”的发展?是各地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是采取“筑巢引凤”,利用现有的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规范;二是“腾笼换鸟”,对园区内入驻企业进行清仓摸底,对不能按期施工建设、竣工投产的企业,限期撤离,收回土地使用权,着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借梯上屋”,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周边地区的做法,可以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如果我们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好盘活文章,那么就可把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在项目建设上,一是多形式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增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重点吸引一批企业在我镇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采购中心;加强与省、市的对接,积极争取在我镇布局重大项目;积极抓住浙资、沪资北上的机会,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狠抓以企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开展对外合作,做大一批项目;加强重点产业分析,围绕我区重点产业中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策划包装重大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全镇工业发展后劲,加强协调服务,健全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项目促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四)专业招商,个性服务,加快招商效果大提升
随着土地指标及银根的不断松缩以及各地省市级园区发展的日趋规范和壮大,乡镇一级招商引资的功能呈逐步弱化之势,乡镇招商引资出现了信息采集量小,项目无地可放,基础设施无钱建设,产业限制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劣势,这也给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及特点,尤其应利用好东城优势和沿江优势,针对海门“腹地”产业具有向城区集聚,向沿江集聚的特点和愿望,逐步效仿城市经济发
展模式,开始打造“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及“飞地经济”,2011年三厂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特大项目上要有所突破。二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效率。除参与各类型的招商会外,积极举办以行业为主题的专项招商会,转变招商思路,尝试“企业搭台,政府唱戏”的新型招商模式,即利用本地区优势企业,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积极与行业协会联络,积极争取在本地开展行业性会议与活动,这对于招商引资必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把招商引资与鼓励企业再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切实发展壮大本地的“草根经济”。三是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效率。新成立的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对招商引资将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只要投资者决定在三厂镇干,一切手续由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办,只要项目开了工,全程服务到始终,企业入驻后,负责为企业申报、注册、统计等等。
(五)科技兴企,科学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大升级
在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2011年,我们要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技术落后、污染较重、能耗较高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产学研联合。尝试建立起全市首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贴息和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拉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多为企业申请和争取各项贴息和补助资金,从而切实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精心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区域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展销会,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区域
品牌,大力提升我镇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知名度,逐步推进实现我镇工业向品牌经营型的转变。
同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激励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认真布置安排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六)强化预警,优化环境,确保经济建设大和谐。
发展至上,稳定为先。作为百年老镇,三厂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全镇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也是各类矛盾的高度爆发期,进一步加强监督,强化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1年,我们要加强与重点企业及各部门单位的联系,理顺和完善工作网络,细化对辖区内的企业评估分析,并通过快速的信息回馈管道,及时了解重点企业运营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011年也是重塑工业经济主柱地位的重要一年,因此推进“工业强镇、环境立镇、形象树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用硬环境筑巢,以软环境引凤,全镇形成“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氛围。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水平前移。着力营造服务发展新平台,为全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第五篇: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范文模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围绕一个主题(结构调整),强化两个支撑(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打造三大平台(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园、产业集群),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咸安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含年销售收入在500-XX万元之间的规模企业)预计实现产值240亿,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增长20%。
三、工作重点
1、抓好三项制度。继续坚持 “三个例会”制:即建立工业经济形势分析调度月例会制、在谈项目跟踪洽谈半月例会制、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建项目周例会制。
2、加强工业调度。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上台阶、四季度结硬仗”步骤及时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场和重点规模企业,对重点企业、项目继续实行“月调度、季分析”的调度机制;每半年由区委、区政府主持召开一次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专题会议,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3、建设成长工程。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有一定成长潜力、带动力较强的成长型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大。2013年力争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确保亿元企业达到50家以上,同时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家。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巨宁、汇美达和华宁橡胶三家企业上市工作实现突破。
4、做强产业集群。2013年要确保苎麻纺织产业集群保持在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并推动森工建材业向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进军。
5、做好资金申报。要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各种政策资金扶持,包括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产业集群发展资金、项目资金等。
6、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做好“签约项目督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我区资源优势及时更新项目库,争取将我区更多的工业项目纳入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项目库。
7、推进科技创新。组织产学研对接洽谈,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名牌、驰名商标,力争明年新增1个中国驰名商标。
8、服务园区建设。对咸安经济开发区内的投产企业,要继续成立专班、抽调专人帮助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对乡镇工业小区采取包片负责的方式帮助做好服务工作。要重点推进马桥纺织服装园,向阳湖镇机械配件工业小区、北洪建材工业小区,温泉办事处肖桥工业小区二期工程等工业小区建设力度。
9、做好企业服务。继续实行四大家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工业项目制度,同时经济局每个干部职工都要挂点服务企业,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组织2-3次银企座谈会,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与市经委和供电部门联系,确保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继续为企业办理绿色通行证,保证企业原材料、产品运输畅通。
10、做好企业管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搞好统计培训;结合省经委的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重点培养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
11、抓好工业考核。继续实行工业经济发展考评制度,起到“以考核促发展”的良好效果,确保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对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