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自2012年1月开始,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全镇上下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我镇林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改工作机构
首先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集体林权改革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林改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其次成立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小组,由镇党委委员任各组组长,联系各村,同时还成立镇集体林权改革维稳组,协调处理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二、注重宣传发动,积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
为确保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完成全镇林改任务,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由各村、相关部门参与的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林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并邀请区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对参会同志进行林改工作专门培训,会上还向各村发放《**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根据会议部署,会后各村联系点分管领导赴各村,组织召开村林改动员会,向广大林农仔细讲解林改政策、法规,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性。
三、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林改任务顺利完成(1)全镇抽调八名以选派村第一书记为主的机关干部,以全脱产形式参与林改工作,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协调、人员安排、以及内业的整理工作中去,为林业技术干部的外业区划、勘界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取消法定节假日,要求林改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外业区划与勘界。同时利用不能开展外业的空闲时间,加快进行内业的整理以及材料收集工作;
(3)对村组干部及林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使林改代表掌握林改工作程序,熟练各种图表的填写;
(4)定期召开全镇林改工作调度会,由各组林改干部汇报林改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布置;
(5)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充分协调好村组关系,尽量做到不缺工。要求林改干部利用早晚时间召开村民组会议,进行统筹协调。对于山场在一起的村民组,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外业区划及勘界工作,节省工作时间。
四、依法调处纠纷,积极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维护林区秩序稳定是上级党政组织的根本要求,是整个林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将维护林区稳定工作贯穿始终,无论是村、组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无论是宣传发动,还是林改现状调查摸底,每项工作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上,严格依法依规操作,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同时,着力排查调解林改中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努力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镇,出现一起解决一起,截止目前,我镇未出现一起因林权改革发生的信访事件,为林改工作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由于去年冬天的长时间冰冻雨雾天气,影响了外业的区划与勘界工作;
二是今年3月份的村支两委会换届工作,我镇存在着村民组的换届工作,影响我镇的林改进度;
三是业务上的磨合期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争取在5月12日至18日,对所有的村都进行外业区划与勘界,全面铺开全镇林改工作;第二,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镇25万亩林区外业区划及勘界工作;第三,多措并举,确保9月份完成所有内业的整理与收集。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汇报材料
**乡(镇)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我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是从年月开始,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和《沁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合本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全面实施,于年月圆满完成。
一、基本情况
我乡(镇)有个行政村,农户户,口人,共有集体林地亩,根据上级计生文件优惠政策,双女户、独生子女户多享受一人份,通过反复核实、核查、复议、公示。全乡(镇)参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农户为户,参加人数为口人,确权林地为亩,全乡(镇)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户与人均为100%,在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中,我乡(镇)无一例纠纷。
二、实施过程
1、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机制保障
从月日全乡(镇)林改动员会之后,乡(镇)村两级及时成立了林改领导机构和林改工作机构,乡(镇)村两级本
1着“严格程序,摸清底子,试点先行,全面实施”的方针,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一线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放手抓,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制任制,采取一周一督查,十天一汇报的工作制度,分阶段对林改工作进行汇总总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下阶段的工作开展提出指导意见,为林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调查摸底到位,政策落实保障
在县林改办的大力支持下,乡(镇)村两级林改工作人员坚持“不怕吃苦,一线服务”的精神,每村必去,每山必到,每班必查,每地必清,做到了村村知根知底,块块底清数明。
3、方案实施到位,责任落实保障
林改以来,乡(镇)、村、组层层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考核,由于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职责分明、工作纪律严明,全乡(镇)上下形成了林改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心中有责任。
通过3个月紧张有序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引导下,我乡(镇)乡(镇)、村两乡(镇)干部以及参加林改工作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中峪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这项惠民工程,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了共同管护的责任体系,建立起了“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责于民,确保农民得到实惠,生态受到保护。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第三篇:林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03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代理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04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04年11月初至2005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05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03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05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五要化解矛盾,维护林区稳定。积极探索林地使用费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切实维护林区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区长期安定稳定。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沙日浩来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沙日浩来镇有林地面积325409亩,森林覆盖率达41.%;有林面积282348亩,涉及全镇12个村、5538多个农户、近22592口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林业建设,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保障收益权,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调动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嘎查呼和嘎查推进情况
呼和嘎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涉及7个村民组、农户312户共1446口人、林地面积30685亩。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林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现在,已全部完成林权现状的摸底调查及林改方案的制定工作,完成林地所有权外业勘测13565亩,其中已发证面积6708.8亩。
(二)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和做法
1、成立机构,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 镇政府成立沙日浩来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为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有: 经管站站长、土地所所长、妇联主任、林业工作站站长。同时 20个村也相应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2、调查研究,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
经过反复调研和修改,《奈曼旗委、奈曼旗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颁布实施。《沙日浩来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也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争取尽快通过并公布实施。各嘎查村也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实际,草拟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先行试点呼和嘎查早已出台实施,其它嘎查村正在拟制或报批中。
3、明确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
根据奈曼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度安排和旗人民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标,2009年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涉及集体林地面积325409亩。
4、宣传发动,营造集体林改工作氛围
宣传发动,开展培训。各嘎查村都要分别制定宣传、培训计划,作为林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先行实施。
坚持舆论先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等多种宣传媒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改革政策,并贯穿于林改的全过程,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宣传动员解决改革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和踊跃参与改革。各嘎查村都要召开改革动员大会,对本地区林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等方式,按照自治区培训到盟市、旗县,盟市培训到旗县、苏木乡镇,旗县培训到苏木乡镇、嘎查村的原则,自上而下、逐级开展培训,使领导干部、林改工作人员以及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农牧民掌握有关的政策法规、改革方法和操作程序。
5、抓好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业性强、技术性高,集体林改工作人员的素质是这次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旗里组织举办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由林业局有关人员、各嘎查村代表和乡里干部参加大约有100多人。通过培训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集体林改的目的和要求,熟悉集体林改的程序和步骤,掌握集体林改的政策和方法,并能在改革中正确运用。做到懂政策、能指导、会操作,确保改革依照法定程序,规范操作。同时,也为今后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6、总结经验,加快推进
为及时总结交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教训,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改革。镇政府又召开了全市集体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会上各嘎查村分别汇报了上一阶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镇政府李镇长总结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镇政府赵镇长 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同时,组织力量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一,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林改前,由于林权主体不明,发生森林火灾时,干部救火,群众望火,乱砍滥伐林木、野外随意用火、乱占乱垦的现象时有发生。林改后,明确了林地、林木的权属,林地、林木成了林农的自家财产,“看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成为林农的自觉行为。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大为减少,野外随意用火的行为得到遏制,森林火灾明显减少。
第二,促进了林农增收,增强了集体经济收入。改革中,我们始终注意妥善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分配关系。一方面,坚持把利益的大头留给林农,确保农民通过林改得到实惠。通过林改使林农营造林得到法律保障,实现了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增强了种树、发展经济林、开发林资源的积极性,拓宽了林农直接就业渠道,大幅度增加了来自林业的收入。另一方面,抓好村集体林地的统一经营管理,正确引导林农交纳林地使用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保证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和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行,解决公益事业投入难的问题。真正体现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三,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林改,进一步明 确了边界,确定了所有权,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促进邻里关系。同时在林改中,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广大基层干部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而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例如沙日浩来镇林权纠纷,经过林改工作队耐心细致调解,很多的恩怨得到化解。第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改工作以来,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亲民爱民意识,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基层老百姓研究林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扎实、过细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民主决策,民主决议,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及参与林改工作的热情,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融洽。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林改工作进展不平衡。
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强的工作。个别地方领导对林改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没有把林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部门间配合不够协调,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存在观望等待区、市出台改革的相关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的思想,不敢先行出台各自的文件,而这些文件走的程序比较繁锁,耗时较长。有的还没有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大部 分还没有召开林改动员会,工作进展较为迟缓。
(二)集体林地复杂。
“三定”时期落实给农户的自留山、责任山的发证率低,所发的林权证大都存在面积与实际不相符,四至边界不清,且没有经营图的问题。因此确权发证,必须对原已落实的自留山、责任山重新勾图和丈量;另外,从81年林业“三定”到现已相隔近三十年,林地的经营状况变化大,存在农户乱占集体林地经营、农户间相互乱占经营等现象比较多,面积大小不均,群众认为上山勘界触及其利益,因此不配合镇、镇、村林改队工作;还没有划分的集体林地,绝大部分的村、组群众要按目前林地的立地条件好差、远近、高低进行搭配划分,工作量大,上图难度。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性不够高。一些基层干部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把握不全面,对林改的意义,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等重大问题认识不足,担心林改会带来集体公益事业失去经济来源,担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出现更多山林权属纠纷、乱砍滥伐森林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另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构是临时机构,没有专门配臵办公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仅靠林业局内部调剂,难予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加上从各单位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担心下一步机构改革会改到自已,造成两头不到岸,不安心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林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少,而且镇政府和林业站工作繁多,林改人员多是同时兼顾多项工作,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技术人员还难以独立开展工作,造成林改进度相对缓慢。
(五)林业“三定”遗留问题多。
81年林业“三定”遗留问题多,林权权属纠纷多,调处难度大,影响林改工作进展。有林户80%没有合同书,大部分都是落实责任制后按户分的需签订合同,其余20%农户合同不规范需要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是我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关键一年,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步伐。主要抓几方面工作:一是成立机构。目前,我大部分县区已经按照旗人民政府的要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还没有成立的嘎查村等要尽快成立。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抽调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负责抓好政策指导、技术培训和日常工作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二是加快制定方案。要求各嘎查村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现有集体山林的历史沿革、权属结构和经营管理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尽快报旗林改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实施,并报旗林改办备案;各试点嘎查村的林改方案,也要尽快制定报镇林改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实施。三继续 抓好宣传工作。要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面安排部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认真组织学习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在林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广泛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林改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和好事,自觉参与到林改中来。四是加强培训。各嘎查村要镇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及时组织集体林改骨干人员进行培训,使所有参与集体林改的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充分认识集体林改的目的和要求,熟悉集体林改的程序和步骤,掌握集体林改的政策和方法,并能在改革中正确运用。五是化解矛盾。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改革过程中必然有许多林地纠纷暴露出来,要抓紧这个有利时机,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妥善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组内矛盾不出村、村内矛盾不出乡、乡内矛盾不出县。要认真、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林农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处,决不可臵之不理或久拖不决。要杜绝群体事件、纠纷械斗事件的发生,把上访与越级上访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六是严明纪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坚决做到“五不准”:不准干部利用部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优势参股、入股;不准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转让林 木林地,与民争利;不准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集体山林承包经营或招投标、拍卖转让经营;不准干部暗箱操作,搞权力承包、垄断承包;不准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对违法乱纪、徇私舞弊、损害群众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依规查处。七是畅通信息。在林改过程中要做好资料、信息收集和统计报送工作。
第五篇:林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05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03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林改任务(2003、2004、2005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 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03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代理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04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04年11月初至2005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05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03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05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05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05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要化解矛盾,维护林区稳定。积极探索林地使用费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切实维护林区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区长期安定稳定。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