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市乡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定稿
土市乡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打下基础的关键年,为抓好全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助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根据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1、着力抓好下陈、土市村新农村试点工作。按照“乡风文明、生产发展、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要求,争取投资15余万元在下陈清理生活垃圾、改造旧房危房、安装村篮球场路灯、维修加固村进村桥梁、建设好公共厨房、延伸村道100米以及完成两口山塘的清淤整修。争取投资10余万元在土市村开展生活垃圾的清理、改建厕所、检修路灯、改造老街道、拆迁旧房危房和完成新街道的亮化美化。
2、我乡要通过多方努力,向上积极争取资金90余万元,投资建设土市乡汪田村敬老院。拟完成上陈村该村村口道路硬化并与省道接通,极大便利附近5个行政村的出行。针对新安村刘家岭重大地质灾害区近20户居民随时存在生命安全隐患的情况,乡党委、政府拟筹资近100万元对灾害区居民进行集体搬迁和安置,使刘家岭居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同时乡里计划对红石通往太平乡的村道进行硬化,年底可竣工并投入使用。
3、宣传好利用好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一事一议”财
政奖补等形式,鼓励发展村组公益事业,争取上泉洞、汪田、锡楼等五个行政村列入“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范围,修通环村水泥路。下陈村的危桥整修维护、公共厨房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针对我乡地处蓝山县地势最低洼地带,且处于钟水河下游,常年丰雨易涝、稀雨易旱,拟对钟水河下游沿岸的上泉洞、西江、新村、汪田等6个村的电排进行改造和维护,提高这些行政村的防汛抗旱能力;并争取陈、四村、岐山、社背等16各村共计18口山塘进行山塘清淤扩容和加固,增强既有山塘的蓄水抗旱能力;筹资数十万元重点对岐山水库进行了加固,使下游数百万亩良田受益。
第二篇:乡新农村建设总结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乡桑株村(11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秘家园,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引导农牧民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桑株村是我乡一个各方面
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民勤劳等等。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些有利特点,立足山区优势,彰显生态特色,积极探索实施“庭院经济”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实践表明,只要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增进农牧民福祉,在桑株村这样的山区贫困乡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在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编制,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配套衔接。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牧民相对集中建房、相对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降低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既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就是区分轻重缓急,从农牧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牧民负担。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统筹全乡的原则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让农牧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须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快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入户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牧民特别是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脑子活、信息灵的外出务工农牧民培养成劳务输出领头人,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鼓励各种人才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坚持支部带村,抓住关键,建强班子。建设新农村,村是工作的基础,农牧民是行动的主体,能否增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关键在干部,重点是班子,我们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
第三篇: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需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探求工作方法,不断摸索有效途径。基层要做好建设新农村这篇大文章,尤其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应着重从五个方面突破。
一、抓“兴工富乡”,实
现以工带农
一是合理调配,增强企业发展力量。进一步健全强化了乡机关干部联系标志性企业制度,要求每名班子成员、站办所长都联系标志性企业,宣传政策,主动服务,协调关系,协助管理,维护企业利益。积极提供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乡发放工资派遣机关干部入企业工作。二是加强服务,解决企业发展困难。经常性开展调研,组织企业老板座谈会,专题研究企业发展工作。巩固了铸造、皮革、电器、陶瓷等行业协会。三是创造条件,加快企业发展进程。因势利导,分类规划,新建、扩建了20多家企业。压缩办公场地,将机关二院整体转让给深思电工,帮助其扩大生产。组织村干部及规模企业老板赴江浙一带参观学习。打造文化艺术节,在全乡营造推进兴工富乡的氛围。四是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出重拳,下猛药,狠刹邪气,严惩村痞村霸,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兴办工业企业。始终做到把“老外”当作老乡看待,用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亲商、安商、富商。2005年,共完成招商引资1300万,项目建设资金4700多万。
二、抓基地建设,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依靠科技抓调整。大力推广“猪—沼—稻”生态农业结构,全乡共建沼气池2000多个。二是力求规模抓调整。实施了“四个十工程”,即扶持50亩以上种田大户10户,饲养千头以上生猪10户,纳税过5万元餐饮户10户,特种养殖户10户。三是围绕增收抓调整。实施“吨粮田变万元亩”工程,在全乡范围内普及了优质稻;加大了生猪品改力度,良种猪养殖达70;大力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全年种植春秋玉米5000亩,蔬菜5000亩,黄花菜1000亩,花卉苗木5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黄花菜生产、冬季蔬菜生产等九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基地促开发,以基地联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勃勃生机。
三、抓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把握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投资的机遇,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2005年硬化村级道路25千米;水利建设上,争取上级农综开发等资金,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投入400万元,建设工程项目320处,改造病险水库1座,维修机埠5处,修高标准砼路15千米;电力建设上,绝大部分的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新建了110KV变电站,架设了双回路输电线路,与城区实现资源共享;通讯、有线电视、教卫设施的建设成效明显,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四、抓劳务经济,畅通增收渠道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握三个重点,把人力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以中介为重点,强力推进就业输出;以维权为重点,建立健全维权体系;以宣传为重点,把劳务经济炒热叫响。2005年全乡共输出劳动力15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000万元,仅此一项就创人均纯收近2000元。
五、抓组织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化“五联创”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巩固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成果,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第四篇: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乡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5户,行政村的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440亩。
2005年,**乡从自
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省优美乡镇”、“地区生态乡镇”、“地区平安乡镇”、“地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地区先进武装部”、“省六好乡镇党委”荣誉,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年的超标单位。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们从加北乡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实干 拼搏 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加北乡实际、具有加北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4万元,同比增长13.2;牧业产值969万元,同比增长27.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53。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我乡参保率达78.9,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3个村和机关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乡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乡党委以“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达到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投入2.5万多元,解决了加北村和五一村居民自来水供水不便的问题。投入近10万资金,进行高低压线路电线杆的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给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投资7万多元分别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进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砖瓦化率为53,砖瓦化率逐渐提高。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5年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乡和加北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幸福村和五一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二等奖。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第五篇: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推荐)
各位领导:
我把***乡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思路是: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树立新形象”的工作要求,着力构筑五个体系,正确引导、因村而宜,抓好规划,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落实四项机制,督促指导、服务到位,抓好试点,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重点抓了五项工作
1、优化结构,培育产业支撑体系。着力培育优质粮、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畜牧养殖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化农业和创汇农业。**省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西红柿、黄瓜、茄子已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蒙阳红石榴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实施。
2、合理规划,构建城镇功能体系。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村容村貌等情况,对全乡21个行政村进行分类排队,对全乡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部署。目前,两个试点村的自来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质量标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在17个村铺开,网络覆盖率达80%;兴建农村文化大院和图书阅览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得到落实,消除了“脏乱差”现象。
3、关注弱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全作医疗等制度,目前参加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达到100%,办理农村低保340户,对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4、立体动员,构筑动力激励体系。采取“政府引导、村组自治、部门帮抚、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动态,通过宣传发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5、和谐发展,巩固民主管理体系。完善组织,规范制度,全面推行六步工作法。大城村新的两委班子组建后,大小工作都通过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今年新农村创建工作要硬化全村23条街道,需要资金近200万元,村两委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达成了“砸锅卖铁,也要干”的共识,形成了按每户自己拿600元,集体每户补600元的筹资办法。
二、两个试点村创建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
试点村创建工作,整体安排是:以试点村规划为前提,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抓好硬化、绿化、排水设施、公共设施等几项工作。
**村:10月份完成规划任务;三秋前完成村内12条东西街道硬化工作80%;村里统一购置绿化树苗,年底完成绿化任务;街道硬化后,计划修建通向大城涝河800米排水沟,解决村内排水需要;干部党员每周开展一次义务劳动,已定下2名保洁员,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已经落实;进一步完善文化大院、幼儿院、体育场,沿**路两侧建一商贸区,建好加油站,农资超市、理发店、建材门市部等,形成商贸一条街。
***村:9月完成规划任务;全村南北街道一条,东西街道12条,共计1.8万平方米,11月全面完成任务;在搞好绿化的基础上,村里计划搞2-3个休闲绿化场地;环境卫生整治已定下两名保洁员、一个垃圾掩埋场;公共设施方面,计划在9月份完成村幼儿院改造,安装路灯200个,进一步完善照明设施,10月份完成村文化大院建设,年底完成商贸区建设。
三、为完成试点村九项创建任务,我们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1、加强领导,实行责任制。成立了***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两名班子成员具体抓此项工作,要求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工作有思路、推进有办法。
2、加强督导,实行销号制。按照全县新农村试点创建工作任务,**庄、**两个试点村分别建立了工作台账,定工作任务、定完成时限、定工作奖惩。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半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
3、加强指导,实行服务制。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深入一线,抓具体,抓细节,抓落实,促进度,确保工作在一线指挥,实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难点在一线突破。
4、加强引导,实行帮扶制。完成创建工作,关键一点是资金问题。为此,我们将加大项目申请力度,争取财政支持;协调县直帮扶单位及有实力的企业,争取帮扶资金;调整乡财政预算,适度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同时,动员群众筹措资金,用自己的钱建设自己的家园。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想尽一切办法,采取过硬措施,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全力完成试点村的创建工作,为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做好示范、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