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5 16:1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第一篇: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年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适时前瞻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以来,我们××县紧紧围绕“四个年”活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截止到6月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将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200%。现着重将活动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我县共辖7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共确定15个试点村和20个重点推进村。今年以来,××严格按照“二十字”方针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方面措施,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做到村村有帮扶

由××县委组织部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158个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与158个行政村联帮结对。重点筛选 了35个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机关企业与试点村和推进村结对子。每个单位包村到户,出资出人,热心扶持,找路子,想法子,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解决实质性问题。同时,按照全市“百千万”巾帼帮扶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们非常重视县域内女企业家、女能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县妇联牵头,协调组织,以亚华制盖、盛格特太阳能、文敬村和下太许村为典型,充分发挥妇字号企业和农村致富能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力量,鼓励她们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年”创业立功。通过帮扶,使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力争达到“八新”,即“两委”班子有新思路,推进工作有新措施,农民增收有新项目,主导产业有新亮点,村庄规划有新特色,基础投入有新增加,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和谐有新气象。

(二)严格责任落实

一是制定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责任制。按照标准、任务和完成时限,向全县交账。二是制定了乡镇领导责任制。各乡镇的试点村由党委书记亲自抓,重点推进村由乡镇长具体抓。三是制定了职能部门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城建部门要协调搞好全县的村镇规划和设计;林业部门要搞好通道绿化、园区绿化及村镇绿化;电力部门要搞好电力设施及配套;交通公路部门要搞好村镇道路硬化和路政牌设计与安装;农业部门要协调全县的产业规划;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利设施配套;开发办要搞好绿色产品开发、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财政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扶持;宣传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六个一”建设涉及部门做到各负其责,通力协作。

(三)集中使用资金

今年县财政拿出了5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资金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在这方面,我们加大整合力度,由财政局和新农办牵头,将53个成员单位帮扶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和各项支农涉农资金全面整合,突出试点村和推进村两个重点,集中用于试点村和重点村发展主导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等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发展现代农业

我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优质小麦建基地、优质果菜建园区,规模养殖建小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通过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科技促动、典型带动和市场驱动等有效手段,使全县“一村一品”工程呈现出产业特色村多、产业规模大、产业化程序高和产业效益好的四大特点,涌现出北董大蒜、里村红提、杨谈苹果、西常河槽大棚和周庄蛋鸡养殖、文敬万头猪场等一大批种养专业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五)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突出抓了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由宣传和司法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我们努力在全县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

(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们重点抓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的运转。“中心”内设培训部、转移部、信息部、维权部和综合办公室,创新机制、创新办法,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达到6万人。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县15个试点村已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主街道路灯亮化的任务。同时,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设施,达到每个村都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学校的目标。

20个重点推进村正在规划的村7个,街巷硬化达标的村15个,安装路灯350盏;改水达标的村16个、4938户。20个推进村全部实现了“六通”即: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客车、通广播电视、通水泥(油)路。今年新建标准化农村文化活动室10个、标准卫生所15个、标准化学校4所、休闲健身场所5个、便民连锁店13个、科技综合服务中心5个。

二、狠抓落实,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保证源。为此,我们在项目落实上始终坚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原则。特别是参加去年“港洽会”、“沪洽会”、“中博会”以来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把项目的落实作为全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确保这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我县成立了签约项目协调领导组,指派了分管县长主抓项目的落实,将签约项目定为××县重点项目,并按项目类型分解到人,每个项目都指派了专人负责,纳入重点项目跟踪范围,从而大大加强了“三会”签约项目落实的工作力度,有力地推进了“三会”项目的实施进度。“三会”总共签约13个项目:沪洽会1个,港洽会9个,中博会3个,项目总投资额3.5917亿美元,拟引进外资21312万美元。截止目前,开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9.33亿元。13个签约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中宇公司300万吨钢配套项目完成省级核准、环评、土地手续。累计完成投资2020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3407万元。3号45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4号高炉、高速线材很快建成投产。(沪洽会)

中宇公司225mw废煤气发电项目完成省级核准、环评、土地手。累计完成投资572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1420万元,建成一座煤气柜。(港洽会)

中宇公司特种钢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环评手续,土地手续办完,今年开工,累计投资3260万元。(港洽会)

立恒50万吨弹簧钢项目项目各项手续完备。累计完成投资1800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港洽会)

通才工贸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各种手续完备,土建工程结束,正在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港洽会)

盛格特年产30万台太阳能扩建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年产1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二期年产20万台生产线正在筹备之中,近期开工。(港洽会)

民政福利年产6万吨离心球墨铸管项目项目备案、土地手续已经办理。正在做环评,近期开工建设。(中博会)

康家源公司年产300万公斤红枣速溶超细粉加工生产线和年产600吨山药保建项目项目前期工程已经完成,备案、土地手续完备,正在进行征用土地的青苗补偿工作,预计近期开工。(中博会)、(港洽会)

太子湖3000吨大豆方便面建设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一号车间一条生产线已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港洽会)

三泰公司年产100万吨超细矿渣粉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年产2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投资,完成投资3000万元。正在积极落实外方资金,预计二期近期开工。(港洽会)

中条山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项目手续完备。累计完成投资26586万元,其中,1-4月完成7440万元。该项目已剪彩投产。(中博会)

亚华超薄一体化马口铁制罐项目项目手续齐全。正在进行土地青苗补偿。近期开工,到位资金2500万元。(港洽会)

三、积极稳妥,城市建设扎实开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年”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现“城建名县”的目标,今年我县共确定了十五项城建重点工程。目前,大部分工程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县城总体规划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县城总体规划的修订。年初,我县城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之后,使得我县2002年编制完成的县城总体规划的内容有了重大变化和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即将上报市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此外,县域总体规划、县城绿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进入评审阶段;县城客运公共交通规划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由市政府批复后即可实施。

北大街北进二期工程该工程是连结县城与太子滩农业观光区和高显冶金工业园区的纽带,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二期工程已于四月份竣工,实现了该道路的全面畅通。

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在去年完成的五眼水井凿井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水源地至县城十二公里的输水管网配套工程,涉及三个乡镇、十四个村。目前,正在进行水源地供电专线架设工程和水井管理房建设工程,城东配水厂正在筹建当中。

太和苑建设工程该工程是县城中心广场的姊妹工程,已完成了拆迁工作,分别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宁设计院、大冶市中鲁古建园林工程设计公司进行了方案设计,目前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城市供气工程该工程以三星焦化厂煤气为气源,目前,焦化厂煤气工程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实现供气范围为花苑小区和府东街、府西街,下一步供气范围将拓展到晋都北路晋都南路。

晋都北路道路建设工程工程于2007年6月2日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两侧侧道下煤气上水、弱电工程施工,整个工程可望于国庆节完工并交付使用。

东城区道路框架建设工程按照要求,今年要完成两纵两横四条主街道的道路框架建设。目前府东街东扩工程已经全线启动,贡院街东扩正在前期准备阶段。其中,府东街东扩工程长1500米,宽60米,总投资2000万元,4月15日动工,目前已完成道路基层的铺筑压实工程,排水管网工程已完成40%。完成的工程总量占整个工程的35%,国庆节前可望高标准完成整个配套工程并交付使用;贡院街东扩1500米,宽60米,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目前,正在对涉及拆迁的房屋进行评估,可望7月中旬完成拆迁任务,8月初动工建设。

另外,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职中、新乐昌中学、新县医院等工程都在新规划的东城区范围,随着东城区道路工程的完工,这些工程将陆续开工建设。

四、综合治理,环境建设显出成效

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的要求,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我们重点对省政府公布的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的县境内18户冶炼焦化企业分三批进行淘汰关闭。3月25日,已对临汾海泰实业有限公司3.2捣固型焦炉实施了关闭,并对其装煤车、推焦车、洗焦车、变压器以及焦炉炉门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部拆除,对7家冶炼企业和一家洗煤厂分别下达了设施淘汰关闭决定通知。目前,这8家企业已全部停产,停电停水,拆除烟囱、风机及相关设施。对剩下的9户企业,我们也已做好了准备工作,10月底前将对其全部淘汰关闭。另外又对6家小化铁炉、5家小选渣厂、23家煤场进行了彻底取缔。对冶炼、焦化、建材等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目前已有10家企业通过市环保局监测验收,核发了排污许可证,绝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完成治理,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纠纷事故隐患。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治理技改项目建设步代大大加快。目前,通过工贸的余热橡胶制品加工项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立恒铁业的冶炼渣制砖项目全线投产,闽光焦化的焦炉煤气再利用已和天泉淀粉制糖项目联营,各冶炼企业的物料输送环节除尘封闭设备也已全部投入使用。

(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加快实施县城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县城西大街煤气已入户使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实现了日清日洁;对城区段23户经营性门店炉灶更换了液化气和煤气等清洁燃料;对各施工单位实行了封闭作业,有效防止了二次扬尘污染;县城绿化面积新增10.8万平方米,总覆盖面积达到了35万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提升。

(三)造林绿化深入开展

通过大力推进通道绿化、环城绿化、村镇绿化、荒山绿化,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新植道路17条、补植道路32条,栽植各种苗木33.5万株,完成了18个园林村的补植补栽和完善提高,完成了环城绿化800亩,绿色××建设初见成效。在推进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着力打造和谐人文环境,在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市级帮建领导应邀来我县检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表示热枕欢迎,对你们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群众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外敬请批评指正。

一、过去两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6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确定了9个条件较好的村进行试点,按照“一名领导包挂,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帮建,所在乡镇为主”的工作模式,夯实领导包抓责任,整合部门帮扶力量,集中捆绑项目资金,狠抓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三大建设,着力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来,9个试点村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2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70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50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45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2150元,年均增长150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9个村共新建密植丰产桑园2000亩,栽培魔芋800亩,饲养生猪2.7万头,家禽30万只,实现劳务输出2520人,开办“巴山人家”农家乐35户,各类产业规模和效益现达到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任务的90%。二是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两年来,9个村共投入资金1070万元,新修和改造村级道路50.1公里,硬化道 路35.5公里,分别是《三年规划》任务的90%和100%,各村公路主干线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公路到户率达80%以上;新建人畜引水工程26处,新修河提10.1公里,修复农田819亩,分别是规划任务的113%、92%和136%;改造农电网8.8杆公里,试点村全部实现了低压电网改造。三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共改厨568户、改厕616户、改圈620户,建沼气池513口;新建移民点13个,实施移民搬迁348户1509人,新建房屋471户1135间,启动绿色家园建设163户,新建果园1740亩,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四是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两年共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期175场次,8500人接受培训,基本达到户均有1人能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等知识教育扎实开展,文明健康的乡风民俗和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修和改造村级活动室9个,建立文体活动场所8处,村卫生室7处,建五保集中供养点8处,各村五保供养达100%,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有线电视到户率达80%以上,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级各帮建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帮助,也离不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省市领导多次深入我县新农村试点村,检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促进发展的建议和要求;市级帮建部门自挂联帮建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后,在市人大的牵头组织下,各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试点村视察调研,积极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想思路、出点子、找资金,并派出得力驻村联系领导,与我县干部群众一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试点村办成了许多实事,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市人大办在抓好柏杨林村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充分履行牵头职责,在市人大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多次召开市直帮建部门工作协调会和联席会议,积极协调各方、督促进度、狠抓落实,促进工作。两年来,市直帮建部门共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无偿投入资金78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各村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各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产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劳务收入,缺乏能够长期支撑家庭支出的可靠增收产业项目。二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整村推进任务艰巨。部分农户受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的制约,在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建设等方面,与交通条件较好,经济宽裕的农户差异较大,在建设项目有限,国家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任务艰巨。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农民 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四是个别乡镇干部缺乏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认为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居住环境有了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放松了抓新农村的力度。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抢抓政策机遇,扎实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今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全面完成新农村试点村《三年规划》的冲刺之年,扎实抓好今年试点村各项工作,对稳步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二届四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二次人代会议精神,以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础设施、突出环境治理、搞好公共服务、培育新型农民、强化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努力增强农民收入,把试点村建设成特色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山区示范新村。

一要对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三年规划》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狠抓特色产业建设。按照产业建设“五个一”工作要求,主攻蚕桑、魔芋、畜牧三大特色产业。9个村蚕桑发种2202张,产茧74吨,新建蚕室160间,种植魔芋520亩,饲养生猪1.66万头,家禽23.9万只,新建畜禽养殖正大模式29户,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增收200元的奋斗目标。二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和改造公路12.5公里,新建公路桥4座、便民桥13座,新建人饮工程7处1354米,堰渠2条2000米,修复农田490亩。三是突出村容村貌治理。结合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实施巴山居民改造398户1030间,厨房改造406户632间、厕圈建设425户680间,建沼气池660口,经济林果园100亩。四是发展社会事业。开展技能培训550人,实现劳务输出2730人,新增广播电视用户620人,续建文体活动场所8处,村卫生室6处,巩固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全面 落实义务教育、计生奖励补助、民政救助等各项惠农政策。

二要总结试点经验、巩固建设成果。一是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成绩,归纳出一套值得我县其它村普遍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各试点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年底要撰写出一篇有质量、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材料,交县新农村办公室。县新村办要做好新农村试点总结,为全县第二阶段整体推进积累经验。二是各试点村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制定出农村公路、人饮灌溉工程、村文体活动场所等公益设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将一系列管理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并按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巩固建设成果。县新村办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各村好的措施和做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全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和制度,供全县各村遵照执行。三是加强农民教育。教育群众热爱家乡、爱护公共财产,共同打击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使群众明白人人都是公益事业的主人,个个都是基础设施的管理者、维护者和受益者,让各项公共设施得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要扎实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今年我县新启动了20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其内容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突出抓好绿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项目。坚持“项目集中、资金捆绑、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综合利用扶贫移民、工赈移民、库区移民、小集镇建设等项目,争取各类资金,加大公路、水利、电讯网建设、街道硬化等公共基础建设力度,同时对农村产业、新建房屋、沼、厕、圈、厨、园等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采取了一个县级领导挂联,两个部帮建,所在乡镇 为主的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小康村各项建设。我县小康示范村建设的实施,其目的是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奠定基础,也是为我县第2轮新农村推进村建设奠定基础。各乡镇、各帮建部门一定要按照《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夯实工作措施,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层层夯实任务。县上已将《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至各乡镇各部门,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各项任务指标量化细化,落实到分管领导,夯实到工作队员、村组干部人头,细化到农户到地块。各工作队要加强队员管理,强化责任,抓好组织发动,搞好督促检查,坚决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要搞好组织协调。今年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继续实行工作机制不变,力度不减,帮建部门不调。县级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综合协调,落实好帮建责任,协调解决好各种困难和问题。3月底前,县级帮建部门要将帮建工作计划,帮扶资金任务上报县新村办,办公室要搞好督促检查、评比通报。同时,请市直各帮建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县新农村建设,继续给我县新农村建设多谋思路,多出点子,多想办法。

三要严格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已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县委办、政府办、县新农村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根据阶段建设重点,及时搞好督查督办,评比通报,对乡镇、综合职能部门、帮建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半年检查 通报,年终考核奖惩。县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县派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直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抓实抓好,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山区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西地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西地镇人民政府 2012年5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十一五”期间县经济办对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全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地镇地处县城东13公里处,是一个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同步发展的农牧业大镇。全镇总面积316平方公里,有可耕地20.43万亩。辖4个村民委员会,3645户,15999人,分属汉、维、回、哈、蒙、满、锡箔等8个民族。2011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556元,比上年增加1518元。其中:种植业实现人均收入4076元,占人均纯收入35%;畜牧业实现人均收入4729元,占人均纯收入41%; 二、三产业实现人均收入1864元,占人均纯收入16%; 林业实现人均收入35元,占人均纯收入0.3 %;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实现746 元,占人均纯收入7%;其他收入人均实现73元,占人均纯收入0.5%。二 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成立了西地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每年制定《西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意见》,与各村签订责任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镇4个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了镇、村上下联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为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加大支持,示范带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行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镇领导各包一个村,每村选派机关干部,协助各村完成各项工作。二是借助外力推动发展力度。争取各类项目涉及资金,同时协调包村支农单位开展大结对活动,多方争取发展资金。三是突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民自觉、志愿加入项目建设。

(三)、健全机制,强化督查,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为确保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创新督查机制,首先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其次是镇党委、政府每季度对各村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问效、进度检查和考核评估,形成了每季度一督查、每季度一通报的督查新机制。同时还将工作实绩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与村干部工资挂钩,从而确保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三、取得成效:

(一)、在2010年1月初对全村15名妇代组长进行了集体免职,从而拉开了西地镇“撤组并村”工作的序幕,村“两委”领导班子相继在各片区兼任党支部书记,全村下设成立了西地村党委、3个党支部书记,经过运行摸排村“两委”相继结合各支部的实际情况提拔任命了配齐了个党支部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委员,生产干事,妇带组长,相继产生,而提拔任用的班子成员经过近半年的磨合运行,在实际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如新农村建设居民集中聚居小区,经济落实,土地清理,植树造林及其他各项工作,作用发挥较往年有所提高。“撤组并村”工作班子配备及人员由以前的46人减少为目前的20人,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人员的精简,工作质量的提高充分活用了“撤组并村”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了2010年西地村的党建经济及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2010年西地村被西地镇党委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而工程工作项目建设为中心地段居民集中聚居小区建设,这也是镇党委政府自2009年4、5、6组新农村建设之后又一项惠民工程,同时也是西地村乃至周边村组居民居住楼区节约土地,整合资源,解决本地居民县城购买楼房二造成的夏天种地住农村,冬天农闲县城住的“两栖”农民的困难问题,努力消除城乡统筹一体化得矛盾,截止目前为止西地村新农村建设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村“两委”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居民新区及村委会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新址所占用的土地多次上门与农户协商洽谈,本着土地转让自愿,利益均享,资源共享的原则,经过努力,所占用的6户农户80多亩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协商合同及转让协议均一签订完成,为楼区建设前期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2、协商配合完成了居民集中聚居小区及村委会新址的规划设计并报上级部门。

3、按照镇村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加强西地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西地村中心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工程,建成广场、草坪、喷泉、花坛、风景墙、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广场、人行道路、健身器材配臵;完成了村级卫生室改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主巷道得到硬化、亮化,村庄绿化率逐年提高,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5%以上;人畜饮水达到国家安全标准;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六乱”现象得到及时治理。

4、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规范合作社的运行、土地流转、高效节水示范点建设、抓好“千元田”“双千元田”的创建、设施农业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的落实。截至目前,累计投资于西地村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1303.5万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村集体积累已达到310万;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2011年人均收入可达11556元,比去年增长1500元,二三产业成为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非农收入比例已达到46%以上。

5、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六统一”标准,在每个中心逐步配套完善“四区建设”,兴建了西地村鑫源小区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安居富民住房任务210户。

6、目前,西地村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100%,农村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低保户和五保户得到全面救助,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弱势群体创业致富。

7、积极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节日开展文化体育娱乐及教育活动。目前;西地镇所辖各村无重大案件及超越级上访现象,并先后获得文明村及平安村的称号,同时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三)根据自治州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与考核细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情,西地镇被县委拟定为创建州级精品示范镇、农牧民纯收入万元乡镇。为确保精品示范乡镇、万元乡镇的创建工作,我们通过争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不断促进农牧民人均增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乡镇、万元村标准。按照县委2011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分解方案中示范点增收目标为1200元以上,我镇被确定为2011年新增万元乡镇。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镇完善各类措施,确保人均增收的落实工作。2011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1556元,比上年增加1518元,所辖六村人均收入全部过万元。其中:东地村人均收入12305元,比上年增长3914元;西地村人均收入11220元,比上年增长2617元;桥子村人均收入10742元,比上年增长2544元;小渠子村人均收入12801元,比上年增长4136元。高效节水面积比重增加。2011年新增节水面积8.6万亩,完成率143%。目前全镇累计节水面积16.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6%。土地产出率水平提高。2011年西地镇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水平为1700元/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收益,实现单位面积产出水平≥3000元/亩。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标准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今年西地镇达到规模经营的播种面积为64238亩,农业规模经营站的比重为27%。农民组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龙头带动型、农民合作创办型等多种模式,推动统一经营、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结构。2011年,西地镇参加协会农户1962户,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51.9%。到2015年,全镇规范化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4个以上,农户入社率达94%以上,全面覆盖重点产业和所有行政村。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促成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西地镇2011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600人,农业劳动力比重仅占26.5%。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今年我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56850元/人,全面完成2011年目标值≥56260元/人的目标。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增长。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4.5%以上。绿色农业比重有所增加。狠抓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产品播种面积11134亩,比重占48%。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降低。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新型回收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50%。村庄绿化覆盖率上升。继续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为村民乘凉、休憩、交流提供方便。农牧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农牧民生活条件改善程度达92.3%。农牧户参加农业保险率提高。2011年参保率达6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救助对象全覆盖,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标准比去年有明显增长。

(四)一是全面完成农牧业现代化的指标测算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15号文件及昌州党发(2011)1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对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二十一项指标进行了认真测算。目前,指标推进测算工作已全面完成,建立健全了台账。二是农村经济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农牧民人均收入。2011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556元,比上年增加1518元。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基地已建105座大棚栽植的葡萄、油桃、蟠桃及蔬菜,目前长势良好。今年新建大棚21座,105亩现已全面完工;专业合作社。按照“六有”合作社的要求,我镇成立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农业产业合作社13个,畜牧产业合作社7个,会员486人。产业化基地建设。种植总面积达23.2万亩,其中种植小麦11.46万亩,种植玉米7.5万亩,甜菜2.2万亩,裸仁南瓜8458亩,其它经济作物11937多亩。“千元田”创建。分配千元田任务13.3万亩,“双千元田”4.6万亩,现已全面完成。分配千元田示范点6个,实际完成12个,双千元田4个。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坚持把农业新品种引进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全镇引进新品种29个,新技术19项,良种使用率和新技术推广率均达100%。土鸡养殖。建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土鸡养殖大户45户。投资310万元,建立青年创业基地一个,以此带动全镇土鸡养殖的发展。挤奶厅建设。西地村新建标准化挤奶厅1座,实现集中挤奶和封闭挤奶,推动奶牛养殖上规模,上层次。林果业。2011年农田防护林任务350亩,现已完成420亩;道路绿化任务6公里100亩,现已完成7公里100.3亩;完成居民点绿化任务2个50亩。完成特色经济林任务1650亩,完成率110%。水利工作。分配任务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6.1万亩,完成万亩节水示范点4个。农民就业创业。截至目前,成立劳动力转移协会1个,完成率达100%,转移劳动力3077人,完成率达118.8%;完成农牧民技能培训690人,完成率达106%;已完成创业培训116人,完成率达116%。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启动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按照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动实招,重实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结合中央精神和县情实际,理清思路,完善规划,确定模式,重点整治

1、大造声势抓发动。2月21日至22日,全县召开了400多人的新农村建设动员培训大会,所有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做了动员报告,会议组织讨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方案,并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专题进行了培训。会议达到了部署工作,鼓舞人心的目的。与此同时,电视台等媒体加强了宣传报道,各乡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哓、深入人心。

2、明确任务抓组织。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兼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考核。创办了《平遥县新农村建设》简报,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为各单位、各部门相互沟通了解、相互借鉴学习创造了平台,营造了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互动赶超的工作局面。

3、科学决策抓调研。为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县委、县政府确定专题和重点村,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活动,确定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情况、农村劳动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村庄建设规划、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园林村建设等11个专题和古陶镇南城、岳壁乡梁村、南政乡王家庄村、洪善镇洪善村等14个重点村进行调研,各调研负责单位深入乡村,走访农户,采用编写调研提纲,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农村党员干部两议会成员座谈等调研方法,从3月10日开始到3月25日,历时半个月掌握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依据。

4、以点带面抓示范。今年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启动阶段,根据我县农村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主导产业类型的不同,县里选择城中村改造、城郊村治理、建制镇上档、中心村扩张、移民村新建等五类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各乡镇把乡镇所在村作为乡级试点,确定了梁村、王家庄、桥头、杜村等12个县级试点村,试点示范村一定五年不变,每个试点村明确两名县级领导负责,乡镇党委书记参与,到2010年,试点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

5、政策扶持抓落实。从今年开始,在稳定现在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每年筹措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优先解决农村路水电、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薄弱环节和农民急需解决问题。2006年财政预算支农支出为350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完成411万元,超预算117%。主要投向畜病防治、树木绿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建设、科技培训等方面。同时,继续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和免征农业税等“三补一免”政策。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好局

1、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围绕“生产发展”的目标,我县继续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着力培育粮、牧、果、菜四大主导产业,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共完成春播面积53.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2.4万亩,经济作物10.9万亩。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作物新优品种130余个,立体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新发展芦笋基地1500余亩,总面积达到6500余亩,亩均收入4000元左右。结合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山杏、山桃直播和仁用杏、核桃、红枣补植,改变原来单一的纯生态模式,实行林果复合经营,共发展以核桃、仁用杏、红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万余亩,全县干果面积达到9.8万亩。受自然风险和市场环境影响,各类畜禽数量增幅趋缓,上半年,我县猪饲养量19.97万头,同比下降10.2%;牛饲养量3.4万头,同比下降13.8%、羊饲养量15.8万只,同比减少7.8%;鸡饲养量563.2万只,同比增长12.7%。以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商标注册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威壮牌山药粉两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长山药、胡萝卜、秋马铃薯、菠菜4个农产品无公害认证上报农业部待批,25万亩无公害基地建设正在组织实施,实施后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将达到45万亩。由宁固爪菜协会和同康芦笋公司承担的日本南瓜、芦笋的商标注册正在办理中。勇康乳业有限公司200吨乳制品生产线启动建设。龙海公司肉鸡产业化开发、五阳公司粮食储备库建设、国青饲料无公害养殖园区建设等龙头调产项目稳步实施。以涉农协会为重点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新建7个,总数达到69个,成员总数6658个,已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载体。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村风得到改善。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了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创建“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党员帮扶活动,结对子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更新观念、改变陋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今年,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目标,以“五建一通三下乡”工程为启动,全力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上台阶。“五建一通三下乡”工程即建文明村规(居民公约)、建服务中心、建农民学校、建文化大院、建示范标兵,通广播有线电视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村规是全体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行为准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在解决一些法律无规定,政策不好管的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小宪法”。服务中心是农村文化、科技、信息、体育、服务的中心、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推广、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农民学校是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或机制。文化大院是民间自发形式的民间文化经营大户,个人图书室、放映队及民间文艺社团等从事文化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文明示范兵是全县文明创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全县和谐文明新风尚的标志,对全县文明创建具有带动示范意义。“五建”在我县部分乡村有一定基础,但发展极不平衡,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推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2003年全面启动,目前,传输网络贯通除孟山以外13个乡镇90%的行政村,发展农民有线用户1.3万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60个行政村,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都要以系统牵头,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几项主题活动,平时工作中,面向广大农村开展以“送政策、送项目、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送”活动,特别是农口各单位,每年组建8支科技下乡服务队,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开辟电视讲座等形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年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在广大农民中,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风尚。

3、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实行居住社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在村镇规划上,我县突出特色,分类推进城郊服务型、产业支撑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开发型、生态园林五种类型搞好规划。上半年,规划局组织申报了十七个“历史文化名村”,其中申报国家级的2家,省级的15家。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我县连续三年展开农村网络建设攻坚,共完成投资近4亿元,新建里程1311公里,262个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通达率达到96%。开通了16条农村客运线路。围绕农村绿化和园林村建设,我县坚持村镇绿化与小康村建设相结合,村农田林网与村镇绿化一齐上,亭宅院落与绿色景观相配套,用林树与常青树,观赏花卉相结合,全力推进,先后涌现出洪善镇白家庄村、杜家庄乡南良庄村、朱坑乡婴溪村、南政乡西游驾村等先进典型,其中南良庄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光荣称号。特别是今年加大了对造林主体资金投入配套力度,专门出台了绿化占地和林木管护资金补偿办法,目前已完成了250公里的通道绿化,完成四旁植树253万株,完成所有中心村公路两侧绿化任务创近年之最,着力改善群众饮水条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24个村、4.5万农民的饮水困难。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推进改厕、改厨、改圈,建设“一池三饮”沼气用户2500余户,实现了管理院净化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目标,确定了12个试点村,28个治理村和10条主要交通干线为重点整治对象,其中1个月时间全面开展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并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成果。

4、加强农民民主管理,农村局面保持稳定。近年来,我县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比较扎实,每年定期两次村务公开,并对公开的内容都作了规定,公开时有监督检查,村务公开率每年均达98%以上。两议会议事制度、支部主任双签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村财乡管制度等在村民主管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我县继续强化对实施会计委托代理后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了三项管理制度,一是农村财务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定期报帐制度和值班制度,三是定期报表制度,同时强化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管理环境。

三、致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虽然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亟待转变。一些单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中,忙于应乎,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尽管我县财政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投入的增长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需创新投资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3、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实在基层,迫切需要一批好带头人。目前的现状是广大党员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一些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实际,下半年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一要抓好扶持龙头企业这个切入点。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方式,发挥好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努力完成2个农品的商标注册、10个农产品的无公害和绿色认证,建设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二要抓好农业项目建设这个切入点。高标准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打井配套,节水灌溉,扶贫移民等工程,以项目实施劳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要抓好提升农民素质这个切入点。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和创业本领。完成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

四要抓好改善人居环境这个上项入点。大力实施“三清一绿”工程,建设秀美的田园村庄,即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造林绿化,有效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五要抓好农村队伍建设这个切入点。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形成“能人治村”的良好局面。

六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这个切入点。以12个试点村、28个治理村和主要交通沿线村为重点,开展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培育一批在建设规划,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先行一步的示范村。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城口县庙坝镇罗江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城口县庙坝镇罗江村党支部、村委会

(2011年12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城口县庙坝镇罗江村位于罗江河上游,距城口县城25公里,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辖15个社、368户、1474人,劳动力880人,耕地面积2447亩。自2008年12月被列为重庆市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老促会、农委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罗江村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于后。

一、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

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罗江村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全面落实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主线,以产业培育、村级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农房风貌改造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强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生产加快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通过三年努力,培育形成花卉苗木这一特色产业,现有苗木基地186亩,产值269万元,带动62户农民每户增收7100元;通过大力引导,新发展毛猪养殖1120头,新增产值202万元,带动350余户农民每户增收3500元;通过对接加工企业,发展山地鸡规模养殖24600只,总产值197万元,带动103户农民每户增收6600元;新发展韩国萝卜320亩,豇豆80亩,洋姜105亩,使农民获利48万元,带动110余户农民每户增收4400元。

二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一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011年实现劳动力转移140余人,创收150余万元;二是农民就地务工大幅增加,带动22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3500元。

三是巩固传统增收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牛、山羊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蜂活框养殖。鼓励农民改造旧茶园,连片发展茶叶产业,充分利用高山笋竹资源,通过实施低产林改造提升经济效益。传统增收产业新增产值98万元,带动24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4100元。

据估算,2011年人均纯收入将达5600元,与2009年相比户均增收1万元,9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二)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三年来,罗江村级公路实现从无到有,到覆盖全村80%农户,现已修通16公里,硬化3.5公里,基本解决了12个社1228人的交通运输问题,还有4公里村级公路已纳入规划,正紧张筹备准备施工。三年来,新建人行便道10公里,改善了4个社112户455人的出行条件。

二是全面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借助示范村建设机遇,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建水池3个,160 立方,维修水池15个、600立方,更换供水管道12000米,实现罗江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三是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三年来,新修河堤473米,保护农房32户130余人,恢复和保护耕地14亩。2011年10月新启动老屋营300亩土地整治项目,将使14社、15社42户128人受益。

(三)全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村风文明进步。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三年来,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全民养老保险政策,覆盖全村人口;认真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已有586人自愿转户,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二是认真搞好社会服务工作。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村村通广播,传播科技知识和先进理念。利用卫生室、三农服务站,满足农民就医、农资服务需求。利用图书室、运动场等设施,组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村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并于2011年1月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四)认真搞好乡村建设,促进村容整洁卫生。

一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三年来,沼气池建设从无到有,到覆盖全村的60%,建成沼气池188口,沼气服务站1个,推动清洁能源进入广大农户,并建立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长效机制。

二是大力实施风貌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通过实施主干道农房风貌改造,农房品质大幅提升,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为生态旅游开发和新农村整体形象增添了不少亮色。同时正在进行D级危房和C级危房的调查摸底,争取用一年时间全部消除D级危房和C级危房。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把环境整治作为常态工作,通过整治,做到了房前屋后无淤泥,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通过沼气池建设,人畜粪便入池,有条件的农户,做到厨房、厕所、畜圈三分开;对人行路硬化了的地方实行分段包干,生活垃圾在指定的地方深埋或焚烧,全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卫生村”。

(五)注重搞好自身建设,促进民主科学管理。

一是阵地建设取得巨大改观。原罗江村公共服务中心,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更无真正意义上的接待室、会议室等办公室,村上开会或群众办事都十分不便。2010年4月异地重建后,现在的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00平米,占地面积1000平米,硬化院坝300平米,绿化100平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农资超市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并通过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打造成为了服务群众的示范点。

二是组织建设得到大力提升。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主导作用,建设党务村务监督组织,配齐配强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引导团支部、妇联、民兵连、残疾人协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认真履职、发挥职能,打造了一支坚实有力的村级管理队伍。

三是民主管理得以贯彻落实。认真推行听证会制度,对村上重大问题搞好“四议两公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

二、今后工作重点

当前,罗江村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九重山的开发,打开了罗江旅游生态村建设的大门;工业园区E区的落户,将让罗江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城万快速公路通道的修通,让罗江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人流物流的汇集和企业的集聚,将带动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和群众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落实“二十字方针”,明确工作重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奋力推进罗江实现

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现代产业

一是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在发展苗木产业、山地蔬菜产业、山地鸡产业时,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发动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对村社集体资产进行量化确股,发展规模经营,让广大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使农民获得更稳、更高、更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二是服务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工作。认真解读农民土地承包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政策,全程服务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协助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这一困境。

三是发展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借助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发展微型企业。借助九重山开发和园区建设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打造创业街,繁荣夜市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

四是发展劳务经济。一是借助园区企业入驻投产的机遇,针对性地培训,增加就近就业;二是认真做好渠道建设,做好劳动力输出。

(二)推进城乡统筹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村级基层文化、体育、村邮站、村卫生室等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二是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集约利用土地,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农房品质和市场价值。引导农民到新村和小城镇集中居住。

三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借助庙坝镇场园一体化建设机遇,按照功能分区,打造成为产业坚实、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罗江河上段中心村。

(三)发挥组织作用

扎实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化学习锻炼,提高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中坚带头作用。加强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学习培训,大力解放思想,大力培养团结协作、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加大阵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搞好民主管理。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荒,农村劳动力紧缺。村内劳动力大量外流,形成大量的“空壳户”,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缺乏有生力量。

二是融资难。农村抗风险能力弱,农民融资困难。

三是缺乏优势的农业发展项目。除了传统种养殖业,没有形成覆盖全村、带动周边的优势发展项目。

四、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罗江示范村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请求市县老促会、农委及相关部门帮助推荐引进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带动罗江村加快发展。

总之,我们决心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加快罗江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让老区群众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谢谢!

下载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县情,扎实开展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点多面广、辐射力强、......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县情,扎实开展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点多面广、辐射力强、......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xx村位于x县x镇西北隅,占地面积x平方公里,共辖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人。全村地处丘陵地带,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四面环山,山峦叠嶂,植被茂盛,全村森林覆盖率达x%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你们好,欢迎你们到xxx村检查指导工作。我就本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足之外,恳求提出宝贵意见。我村地处镇区西北部,距镇区17公里,农业基础条件相对优......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作者:314332678 提交日期:2007-7-15 21:54:00 |分类: | 访问量:144 今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

    冠市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定)1

    冠市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雷市长及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冠市村全体村民和驻村工作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请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对......

    市发改委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最终定稿)

    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三农”发展的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投资管理职能,把“三农”工作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涉农项目的争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