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公安机关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是在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的决议、批准的报告和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这次全国两会开得民
主、求实、团结、奋进,必将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迈进的重要一年。全力做好今年的维稳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做为公安战线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认为当前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是:
1、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找准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结合点、切入点。
2、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增强信心,保持清醒头脑,更加自觉地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公安工作。
3、认真梳理、研究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议案提案,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不断改进公安工作
同时要总结借鉴今年全国两会安保成功经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检查指导,确保万无一失。要进一步树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指导思想,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面防控工作,维护全国治安稳定。要紧密结合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打牢公安工作的基础。要进一步抓好公安队伍建设,加大各警种教育培训力度,确保队伍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并且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广大公安民警能够始终坚持公正廉洁执法。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组织广大民警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开展积极讨论、谈体会、写心得,将学习“两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两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抓好严打整治斗争,全面推进命案侦破、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经济犯罪等刑事犯罪侦查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和谐聊城建设;以健全完善基层基础工作长效机制为重点,做强硬件,做实软件,不断深化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保障机制建设,着力抓好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等软件建设,全面提升“三基”建设的整体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素质强警、从严治警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为建设平安和谐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二篇: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东星资源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一
尊敬的党组织:
2020年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建人民满意政府服务窗口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民满意”是服务窗口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是这样认为的,服务窗口是政府服务型建设部分决策的执行者,办理的是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审批事项,服务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窗口的服务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服务公众质量的追求。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窗口公职人员工作质量体现的程度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公众的意愿,窗口组织及人员所在单位对于窗口公职人员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也不一定能够代表公众的满意度。评价窗口满意度的主体只能是窗口服务所涉及到的大多数人民群众,追求公众满意最大化应该是窗口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
一、从思想上确立“最大满意”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体现一个服务窗口的价值选择,转变服务理念是提高窗口服务绩效的基础。虽然长期以来,各级服务窗口一直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施政宗旨,但这只是一种笼统的政治概念,无法从制度上更加具体地体现公众服务的要求,因而以“政府本位”为核心,以强制性为特点的施政模式依然在服务窗口根深蒂固。要加快服务窗口建设步伐,充分体现服务窗口为“公众服务”的施政本质,就必须牢固树立4种施政新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公共服务整个过程中尽快实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由窗口本位向社会本位、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根本转变,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成为一系列能够体现公众意志的可操作的具体工作制度,以公正、公平和依法施政为标志,承担好服务窗口相应的公众服务责任。二是“公众至上”理念,大力增强公仆意识,切实摆正民众和窗口的主仆位置,把窗口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坚持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公众着想,建立通畅的办事前、办事中、办事后服务渠道,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公众的信任和满意。三是“公众导向”理念,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在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坚持公众至上,改变窗口传统的工作链,以公众需求为第一个环节,以公众高兴不高兴,公众答应不答应,公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服务窗口施政的价值追求,按照“公众的需要和爱好是什么---何种方式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和爱好---最适合于这种方式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硬件设备是什么---需要具有哪些素质能力的人员去具休提供服务”的思路去谋划和实施服务,努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好地体现一切服务为了公众的满意。四是“以经济为中心”理念,要更加注意到,企业作为现代财富创造的主体,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承担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服务窗口应该将企业作为优先服务和重点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对企业的服务内容,切实保障企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和改善民生所急需的物质条件。
二、从内容上满足“最大满意”的愿望需求
民众情感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动力源泉。客户有效衡量服务满意度rater指数中的“同理度”指明,由于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提供服务的单位对于顾客期望值的理解和所提供的服务与顾客自己对于服务的期望值经常存在着5种差距,如果把这5种差距移植到窗口为公众服务中来,那就是∶公众对于服务的期望值与窗口管理层对于公众期望值的认知之间的差距,窗口对于公众所做出的服务承诺与窗口实际为公众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差距,窗口对公众服务质量标准的要求和服务人员实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窗口管理层对于公众期望值的认知与窗口的公众服务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公众对于窗口所提供的服务的感受与公众自己对于服务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由此看来,要提高窗口的服务满意度必须消除或缩小这些差距,切实使公职人员能够随时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真正地同情理解群众的处境、了解群众的需求,切实按照群众的真实呼声、合理愿望、各种需求不断改进工作,以满足公众对窗口的要求。为此,各级服务窗口应当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要求去净化公职人员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切实做到以下六点:一是在服务情感上不断加深民情。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端正服务态度,摆正服务位置,清除衙门旧习,处处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事事渗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厚感情。二是在服务制度上充分体现民意。要畅通各种渠道,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体察民苦、收集民怨,切实把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制定和完善各种服务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保服务窗口的每一项决策都能成为体现民意的结晶。三是在服务重点上竭力解善民生。把2020年中央“两会”确定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窗口办理业务的重点,有现行政策规定的要及时办好,没有政策规定的也要讲清道理,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其他可能渠道尽力予以解决。四是在服务方式上坚决维护民权。要按政策要求搞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改进服务方式,严格依法行政,体现公平正义,接受民众监督,确保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相关权利在服务窗口平台得到充分行使。五是在服务协调中坚持发扬民主。凡是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都应做到坚持原则与坚持同民众“五个互相”(即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相兼容,维护党委、政府的领导权威与平等待人、从善处事相结合,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办事与按照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完善政策相并举,依靠民主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窗口服务工作的完善。六是在特殊情况下设法排除民优。当窗口服务出现问题时,要马上回应、迅速解决,同时尽可能为那些具有特殊情况群众提供服务制度以外的“增值服务”,如对有需求或有困难的群众做到“主动服务”、对比较复杂且对办理时间要求较强的事项实行“预约服务”、对行动不便顾客主动“上门服务”、对申报手续比较简单的审批事项推行“网上服务”、对情况突变需在上班之外时间办理的急办事项采取“加班服务”等,切实让人民群众打从内心感受到服务窗口真正地用诚心去体恤民情,真正地用诚意去排除民优。
三、从环境上体现“最大满意”的有形关怀
有形环境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必须条件。公众对服务窗口满意指数中的“有形度”,是指有形的服务设施、环境、服务人员的仪表以及服务人员对客户的帮助和关怀的有形表现。服务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但是整洁的服务环境、行政大厅或审批场所里为顾客提供的专用座椅、笔墨纸张、办事指南及各相关部门的办理窗口方位等等,都能使服务这一无形产品变得有形起来。当前,服务窗口要做好有形服务,应着重从六个方面去强化:一是强化硬件服务。完善窗口各项服务设施,服务环境要做到分区合理,设施齐全,美观舒适,干净整洁,标识清晰,业务宣传到位,公告提示准确,服务承诺和收费标准公开明确。二是强化程序服务。“按法定程序办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注3)。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制定出明确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时限制”、“超时默认许可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和行政程序的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和工作流程,将施政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步骤程序化,强化自律约束,避免服务的随意性。三是强化和善服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背景下,窗口服务应该用和善言行去抓住民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人民公仆的风范。对到窗口办事的群众,要从多方面予以关怀和体贴,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分忧解难,不断完善对企业、对外商的办证、纳税、提供信息等服务方式,以和善周到的作风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的亲和效应。四是强化礼仪服务。公职人员要按照规范礼仪标准为客户提供服务,仪容、仪表得体大方,服务语言热情亲切、表述准确,使用恰当,迎、送群众态度和蔼等。五是强化准确服务。公职人员要熟悉各项服务规程,全面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熟练操作有关机具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办理审批工作,做到准确、安全、快捷,防止发生操作风险以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失。六是强化监督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程序,让人民群众知道怎么监督政府及其服务窗口,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服务窗口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另一方面服务窗口要及时负责任地回应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严防因违反行政程序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
四、从行动上兑现“最大满意”的服务承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恪守契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进行经济交往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政府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成功要旨。一个诚信缺失的服务窗口必然是降低自身形象和人民满意度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开设服务窗口的实践证明,一个服务窗口承诺对公众预期的回应以及实现程度,往往就是派出那个窗口的政府机关或部门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度的重要依据。公众对服务窗口满意指数中的“信赖度”,正是期望窗口能够始终如一地履行自己对公众所做出的承诺,当这个窗口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才会拥有良好的口碑,赢得公众的信赖。而调查表明,政策与执行脱节、承诺与兑现脱节、口号与行动脱节、宣传与事实脱节,是当前一些服务窗口诚信缺失的突出反映,也是群众对政府、对文件、对法律、对宣传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把加强诚信建设作为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首先,要当好政府诚信的崇尚者。应该让大家懂得,诚信是美德、是党性、更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所在,每个窗口、每个公职人员的每一件服务业务,都体现着政府对公众的诚信,只有人人崇尚诚信服务,人人插牢诚信服务思想根子,人人争做诚信服务员,才能提高窗口的公信力,才能建设好诚信窗口。其次,要当好政府诚信的体现者。工作中要始终发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尚,无论是对群众、对企业、对基层,还是对外商、对其他机关部门的服务承诺,都要言出必行、有诺必践、行必见效,彻底克服各种言行脱节和各种违规施政的现象,以“诚实守信”和人民满意的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对政策、对宣传的信任度。再次,要当好政府诚信的守护者。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失信容易守信难,公众对服务单位的满意度更是如此,在一件事上失信可让公众给你打上不满意的烙印,要使公众对你做出最大满意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做好诚信的坚强守护者。各级各类窗口都应制定出一种能当真、能较真的刚性规则和制约铁律,对单位及其公职人员的公众承诺进行有效地过滤和净化,进一步加强对服务窗口信用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表彰在维系信用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努力营造服务窗口“恪守信用,提高效能”的良好氛围,切实在提高政府形象上取得新突破。
五、从素质上炼就“最大满意”的服务能力
能力素质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窗口公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应该是与办理本级服务事务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能够准确快捷地完成各自岗位行政事务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从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区直分中心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服务窗口的整体工作效能,达到服务型政府“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要求,必须努力提高公职人员五种能力:一是熟悉岗位专业知识的能力。各级服务窗口公职人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岗位业务、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窗口负责人要成为领导和指导窗口业务的行家里手,一般干部职工要熟悉岗位业务开展的基本规律,保障人员要熟悉各项工作运行的基本情况,全体人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懂业务”。二是与客户有效沟通的能力。要增强尊重、关心和热爱顾客的情感,学会打通人心的策略,掌握如何在与顾客交谈中真诚地承认顾客和了解顾客的本领,坚持在与顾客交往中细心、诚恳地聆听他们的谈话和接受他们的意见,努力与顾客建立起良好关系。同时要提高多方联系、多方沟通、多层协调的能力。通过密切联系传递信息、加深了解、促进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沟通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推进工作的深入,通过协调增进感情、化解矛盾,加快工作的发展。三是为民分忧解难的能力。公职人员应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发扬拼命、奉献和实干三种精神,以“服务公众、优化环境、推动发展”的胸怀,多为“客户”着想,多做有助于“解民忧”的实事,多解基层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事”,并运用现代公共行政的先进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依法施政的能力。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日趋法制化的要求,强化“规则意识”和政策观念,按照依法行政、合法理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原则,确保所办理事项的合法性。五是调节分歧化解矛盾的能力。社会情况的复杂性、人们思想的多维性和服务条件的有限性,决定了非正常情况在窗口发生的可能性。服务窗口公职人员头脑中应该牢固树立应对非正常情况发生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努力锻炼见微知着、反应迅速、果断应对的素质,不断提高善于用规则和理智调节意见分歧、用情感和耐心化解工作矛盾、用政策和法律解决利益争议的能力,确保服务窗口时刻处于和谐稳定的良好状态。
六、从效率上给予“最大满意”的时间节约
办事高效率是公众评价窗口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窗口办事高效率来自多种基础性因素,只有认真做好制约效率提高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促进窗口服务又好又快地进行。为此,各级服务窗口应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从三个渠道去实现给予公众“最大满意”的时间节约:一是通过发扬良好工作作风去实现。每个公职人员都应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快捷高效”的服务观念,在办理业务中发扬干脆利索的作风,努力做到“三个一次清”和“三个通”的要求,即:登记表格一次给清、咨询事项一次说清、办事程序一次讲清,做到符合法律、法规的办理事项确保畅通,有利于事业发展但又不违背原则的办理事项适当变通,自已主办但又需要其他单位协办的办理事项要主动疏通,确保公众所要办理的事项在承诺期限内办结。二是通过创新服务流程来实现。针对目前有些窗口服务流程存在着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和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给公众尤其是企业为事设置诸多障碍的现实,服务窗口应该对服务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最迫切的是进一步简化那些过多过细的规章制度,简化那些过细过繁的行政程序,废止或修订那些过时缺失的规章制度,制订出符合民众意愿、适应形势要求,方便快捷的规章制度和行政流程,并把流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切实使各种事情的办理程序真正方便公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三是通过强化服务监督来实现。温家宝同志曾强调指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实践证明,越是监督有力的地方,政府的效率越高,窗口及其公职人员的施政服务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有可能懈怠、独断和专行,甚至腐化堕落,更谈不上实现最大满意的公众服务。为此,窗口应尽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接衔又相互制约的服务监督机制,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各级窗口既要主动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之外,更要自觉接受公众服务对象和舆论单位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保证把全部精力用在谋求公众利益最大化的服务上。
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二
尊敬的党组织:
我在前不久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在这期间我很兴奋,我终于能够距离成为党员的梦想越来越近了。现在我知道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三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事,为祖国发展献计谋,为普天苍生请民愿。每年3月5日,175人组成的全国人大十三届人大代表构成相比,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增加农民工代表的同时,一线工人代表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增加了70%以上。这是建国60周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变在政治层面的反映,也是进一步通过人大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报告。结构决定功能。新代表、新委员、新构成,基层代表委员的增加,私营企业主、律师等新阶层人士代表委员的增加,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年有更多的新阶层、新群体代表委员参加两会,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更代表着广泛的民意,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政协大会上,我们更是看到了人民政协生机和活力的迸发——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政协委员在这里畅所欲言,“解放表达”,共同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在民主的氛围中,代表委员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的两会不只是几千名代表委员的两会,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建言献策,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互联网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两会上民主开放的氛围,还体现在对境内外媒体的进一步开放。全国人大在前年开放团组审议允许中外记者旁听的基础上,今年又要求各代表团在开放团组审议后留出20分钟时间,供中外记者自由发问。
2020年的这个春天,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也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根本目标的信心。作为一名刚入职三年的新员工,应该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每年的两会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是我们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的正确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积极带动身边人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党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三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要任务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建人民满意政府服务窗口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民满意”是服务窗口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是这样认为的,服务窗口是政府服务型建设部分决策的执行者,办理的是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审批事项,服务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窗口的服务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服务公众质量的追求。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窗口公职人员工作质量体现的程度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公众的意愿,窗口组织及人员所在单位对于窗口公职人员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也不一定能够代表公众的满意度。评价窗口满意度的主体只能是窗口服务所涉及到的大多数人民群众,追求公众满意最大化应该是窗口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
一、从思想上确立“最大满意”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体现一个服务窗口的价值选择,转变服务理念是提高窗口服务绩效的基础。虽然长期以来,各级服务窗口一直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施政宗旨,但这只是一种笼统的政治概念,无法从制度上更加具体地体现公众服务的要求,因而以“政府本位”为核心,以强制性为特点的施政模式依然在服务窗口根深蒂固。要加快服务窗口建设步伐,充分体现服务窗口为“公众服务”的施政本质,就必须牢固树立4种施政新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公共服务整个过程中尽快实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由窗口本位向社会本位、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根本转变,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成为一系列能够体现公众意志的可操作的具体工作制度,以公正、公平和依法施政为标志,承担好服务窗口相应的公众服务责任。二是“公众至上”理念,大力增强公仆意识,切实摆正民众和窗口的主仆位置,把窗口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坚持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公众着想,建立通畅的办事前、办事中、办事后服务渠道,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公众的信任和满意。三是“公众导向”理念,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在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坚持公众至上,改变窗口传统的工作链,以公众需求为第一个环节,以公众高兴不高兴,公众答应不答应,公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服务窗口施政的价值追求,按照“公众的需要和爱好是什么何种方式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和爱好最适合于这种方式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硬件设备是什么需要具有哪些素质能力的人员去具休提供服务”的思路去谋划和实施服务,努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好地体现一切服务为了公众的满意。四是“以经济为中心”理念,要更加注意到,企业作为现代财富创造的主体,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承担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服务窗口应该将企业作为优先服务和重点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对企业的服务内容,切实保障企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和改善民生所急需的物质条件。
二、从内容上满足“最大满意”的愿望需求
民众情感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动力源泉。客户有效衡量服务满意度rater指数中的“同理度”指明,由于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提供服务的单位对于顾客期望值的理解和所提供的服务与顾客自己对于服务的期望值经常存在着5种差距,如果把这5种差距移植到窗口为公众服务中来,那就是∶公众对于服务的期望值与窗口管理层对于公众期望值的认知之间的差距,窗口对于公众所做出的服务承诺与窗口实际为公众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差距,窗口对公众服务质量标准的要求和服务人员实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窗口管理层对于公众期望值的认知与窗口的公众服务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公众对于窗口所提供的服务的感受与公众自己对于服务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由此看来,要提高窗口的服务满意度必须消除或缩小这些差距,切实使公职人员能够随时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真正地同情理解群众的处境、了解群众的需求,切实按照群众的真实呼声、合理愿望、各种需求不断改进工作,以满足公众对窗口的要求。为此,各级服务窗口应当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要求去净化公职人员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切实做到以下六点:
一是在服务情感上不断加深民情。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端正服务态度,摆正服务位置,清除衙门旧习,处处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事事渗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厚感情。
二是在服务制度上充分体现民意。要畅通各种渠道,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体察民苦、收集民怨,切实把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制定和完善各种服务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保服务窗口的每一项决策都能成为体现民意的结晶。
三是在服务重点上竭力解善民生。把中央“两会”确定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窗口办理业务的重点,有现行政策规定的要及时办好,没有政策规定的也要讲清道理,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其他可能渠道尽力予以解决。
四是在服务方式上坚决维护民权。要按政策要求搞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改进服务方式,严格依法行政,体现公平正义,接受民众监督,确保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相关权利在服务窗口平台得到充分行使。
五是在服务协调中坚持发扬民主。凡是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都应做到坚持原则与坚持同民众“五个互相”(即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相兼容,维护党委、政府的领导权威与平等待人、从善处事相结合,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办事与按照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完善政策相并举,依靠民主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窗口服务工作的完善。
六是在特殊情况下设法排除民优。当窗口服务出现问题时,要马上回应、迅速解决,同时尽可能为那些具有特殊情况群众提供服务制度以外的“增值服务”,如对有需求或有困难的群众做到“主动服务”、对比较复杂且对办理时间要求较强的事项实行“预约服务”、对行动不便顾客主动“上门服务”、对申报手续比较简单的审批事项推行“网上服务”、对情况突变需在上班之外时间办理的急办事项采取“加班服务”等,切实让人民群众打从内心感受到服务窗口真正地用诚心去体恤民情,真正地用诚意去排除民优。
三、从环境上体现“最大满意”的有形关怀
有形环境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必须条件。公众对服务窗口满意指数中的“有形度”,是指有形的服务设施、环境、服务人员的仪表以及服务人员对客户的帮助和关怀的有形表现。服务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但是整洁的服务环境、行政大厅或审批场所里为顾客提供的专用座椅、笔墨纸张、办事指南及各相关部门的办理窗口方位等等,都能使服务这一无形产品变得有形起来。当前,服务窗口要做好有形服务,应着重从六个方面去强化:一是强化硬件服务。完善窗口各项服务设施,服务环境要做到分区合理,设施齐全,美观舒适,干净整洁,标识清晰,业务宣传到位,公告提示准确,服务承诺和收费标准公开明确。二是强化程序服务。“按法定程序办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注3)。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制定出明确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时限制”、“超时默认许可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和行政程序的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和工作流程,将施政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步骤程序化,强化自律约束,避免服务的随意性。三是强化和善服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背景下,窗口服务应该用和善言行去抓住民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人民公仆的风范。对到窗口办事的群众,要从多方面予以关怀和体贴,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分忧解难,不断完善对企业、对外商的办证、纳税、提供信息等服务方式,以和善周到的作风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的亲和效应。四是强化礼仪服务。公职人员要按照规范礼仪标准为客户提供服务,仪容、仪表得体大方,服务语言热情亲切、表述准确,使用恰当,迎、送群众态度和蔼等。五是强化准确服务。公职人员要熟悉各项服务规程,全面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熟练操作有关机具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办理审批工作,做到准确、安全、快捷,防止发生操作风险以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失。六是强化监督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程序,让人民群众知道怎么监督政府及其服务窗口,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服务窗口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另一方面服务窗口要及时负责任地回应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严防因违反行政程序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
四、从行动上兑现“最大满意”的服务承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恪守契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进行经济交往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政府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成功要旨。一个诚信缺失的服务窗口必然是降低自身形象和人民满意度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开设服务窗口的实践证明,一个服务窗口承诺对公众预期的回应以及实现程度,往往就是派出那个窗口的政府机关或部门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度的重要依据。公众对服务窗口满意指数中的“信赖度”,正是期望窗口能够始终如一地履行自己对公众所做出的承诺,当这个窗口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才会拥有良好的口碑,赢得公众的信赖。而调查表明,政策与执行脱节、承诺与兑现脱节、口号与行动脱节、宣传与事实脱节,是当前一些服务窗口诚信缺失的突出反映,也是群众对政府、对文件、对法律、对宣传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把加强诚信建设作为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首先,要当好政府诚信的崇尚者。应该让大家懂得,诚信是美德、是党性、更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所在,每个窗口、每个公职人员的每一件服务业务,都体现着政府对公众的诚信,只有人人崇尚诚信服务,人人插牢诚信服务思想根子,人人争做诚信服务员,才能提高窗口的公信力,才能建设好诚信窗口。其次,要当好政府诚信的体现者。工作中要始终发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尚,无论是对群众、对企业、对基层,还是对外商、对其他机关部门的服务承诺,都要言出必行、有诺必践、行必见效,彻底克服各种言行脱节和各种违规施政的现象,以“诚实守信”和人民满意的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对政策、对宣传的信任度。再次,要当好政府诚信的守护者。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失信容易守信难,公众对服务单位的满意度更是如此,在一件事上失信可让公众给你打上不满意的烙印,要使公众对你做出最大满意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做好诚信的坚强守护者。各级各类窗口都应制定出一种能当真、能较真的刚性规则和制约铁律,对单位及其公职人员的公众承诺进行有效地过滤和净化,进一步加强对服务窗口信用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表彰在维系信用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努力营造服务窗口“恪守信用,提高效能”的良好氛围,切实在提高政府形象上取得新突破。
五、从素质上炼就“最大满意”的服务能力
能力素质是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窗口公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应该是与办理本级服务事务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能够准确快捷地完成各自岗位行政事务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从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区直分中心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服务窗口的整体工作效能,达到服务型政府“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要求,必须努力提高公职人员五种能力:一是熟悉岗位专业知识的能力。各级服务窗口公职人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岗位业务、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窗口负责人要成为领导和指导窗口业务的行家里手,一般干部职工要熟悉岗位业务开展的基本规律,保障人员要熟悉各项工作运行的基本情况,全体人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懂业务”。二是与客户有效沟通的能力。要增强尊重、关心和热爱顾客的情感,学会打通人心的策略,掌握如何在与顾客交谈中真诚地承认顾客和了解顾客的本领,坚持在与顾客交往中细心、诚恳地聆听他们的谈话和接受他们的意见,努力与顾客建立起良好关系。同时要提高多方联系、多方沟通、多层协调的能力。通过密切联系传递信息、加深了解、促进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沟通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推进工作的深入,通过协调增进感情、化解矛盾,加快工作的发展。三是为民分忧解难的能力。公职人员应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发扬拼命、奉献和实干三种精神,以“服务公众、优化环境、推动发展”的胸怀,多为“客户”着想,多做有助于“解民忧”的实事,多解基层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事”,并运用现代公共行政的先进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依法施政的能力。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日趋法制化的要求,强化“规则意识”和政策观念,按照依法行政、合法理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原则,确保所办理事项的合法性。五是调节分歧化解矛盾的能力。社会情况的复杂性、人们思想的多维性和服务条件的有限性,决定了非正常情况在窗口发生的可能性。服务窗口公职人员头脑中应该牢固树立应对非正常情况发生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努力锻炼见微知着、反应迅速、果断应对的素质,不断提高善于用规则和理智调节意见分歧、用情感和耐心化解工作矛盾、用政策和法律解决利益争议的能力,确保服务窗口时刻处于和谐稳定的良好状态。
六、从效率上给予“最大满意”的时间节约
办事高效率是公众评价窗口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窗口办事高效率来自多种基础性因素,只有认真做好制约效率提高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促进窗口服务又好又快地进行。为此,各级服务窗口应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从三个渠道去实现给予公众“最大满意”的时间节约:一是通过发扬良好工作作风去实现。每个公职人员都应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快捷高效”的服务观念,在办理业务中发扬干脆利索的作风,努力做到“三个一次清”和“三个通”的要求,即:登记表格一次给清、咨询事项一次说清、办事程序一次讲清,做到符合法律、法规的办理事项确保畅通,有利于事业发展但又不违背原则的办理事项适当变通,自已主办但又需要其他单位协办的办理事项要主动疏通,确保公众所要办理的事项在承诺期限内办结。
二是通过创新服务流程来实现。针对目前有些窗口服务流程存在着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和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给公众尤其是企业为事设置诸多障碍的现实,服务窗口应该对服务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最迫切的是进一步简化那些过多过细的规章制度,简化那些过细过繁的行政程序,废止或修订那些过时缺失的规章制度,制订出符合民众意愿、适应形势要求,方便快捷的规章制度和行政流程,并把流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切实使各种事情的办理程序真正方便公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三是通过强化服务监督来实现。温家宝同志曾强调指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实践证明,越是监督有力的地方,政府的效率越高,窗口及其公职人员的施政服务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有可能懈怠、独断和专行,甚至腐化堕落,更谈不上实现最大满意的公众服务。为此,窗口应尽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接衔又相互制约的服务监督机制,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各级窗口既要主动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之外,更要自觉接受公众服务对象和舆论单位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保证把全部精力用在谋求公众利益最大化的服务上。
第三篇: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范文模版]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东星资源网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一
3月是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时节,那些学校要开学,那些民工返城务工。以及我们党的两会召开。
新闻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方面的信息,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关注房产信息。房地产在国内各大发达城市迅速的成长起来,土地的价格也有当初到现在的百倍增长。河南、安徽作为全国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每年都向全国输送千万的农民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自己劳动的城市中注入太多的血汗,所以他们不想在走,不想回到那个故乡,虽然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外生活了30年左右,早已对那个地方陌生的没有感觉。仿佛只记得儿时母亲的呼唤,父亲那宽阔的肩膀,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女人依靠的肩膀,一个孩子依偎的臂弯。那里才是他们的家?
随亲人远走他乡到处漂泊、流浪,习惯了父母出外孤单的一人玩耍,也能够忍受了单薄被窝里寒冷的夜晚。然而他学会了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家庭撑起一角天;敢于承担,犯下的错误用百倍的努力换取成功。没有温暖的被窝,让阳光任意的挥洒在懒洋洋的脸上;没有好看的衣服,给陌生人一个可爱帅气的模样;没有平静的生活,随时都遭受他人鄙视和冷漠的目光。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少创伤,他们也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拥有温暖的被窝可爱的小床;他们也希望能够牵着父母的手,嬉笑的走在每一个商场和游乐园的路上;他们也想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拥有善良和热忱的目光观望。
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希望给自己孩子一个温馨的家。省吃俭用、埋头苦干。可是,一切都是那么荒唐,今年还差点钱就可以付房子的首付,明年就只能买一个洗手间的地方。怀里揣着那些血和汗换来的叫着钞票的东西欲哭无泪,那一刻,是什么伤了这颗诚挚的心,又是什么让他的希望化着泡沫,随风飘散在吹过的风里……
房价的上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更令人恐惧的是房产背后的泡沫。一旦他破灭,不知道会有多少的人要面临悲惨的遭遇,一夜就扭转的贫富差距,是否可以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连续的房价宏观调控政策,在大家的眼里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至少短暂的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成效。渴望新年买房子的人,只能作为干锅里的蚂蚁到处乱串。
房产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我们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大家都关注的两会,我们都渴望有一个明确的政策,能够引导房产市场走向一个平稳、经济的路线。这样既可以解决现在面临的住房问题,同样可以避免了经济适用房的重复建设,也给国内普遍关注的囤地现象更好的解决办法,那么一切问题是否可以得到完善的解决,还要看我们的人大代表能够作出什么样的决策,所以我们关注着两会,更关注两会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我们也渴望政府能够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能够在城市扎根。对于两会的信息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解决,这个温暖人心的时刻我相信我们的政党能够给予我们足够的关怀。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二
如今,代表委员已经陆续抵京,他们肩负着民意,携带着沉甸甸的议案、提案。国事连着家事,国计关乎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代表委员的目光聚焦之处,也是亟需政府着力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2020两会调查”显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前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所说:“政协最大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提案和发言是政协委员表达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委员们带来的提案来源于民意,又集中了民意,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
回眸2020年,我们看到,全国人大十三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我们期待,在今年的两会上,在遏制过高房价上,代表委员能够积极表达,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的代表、委员,一定不负人民重托,敢言、能言、善言,建言献策,积极履行职责。
汇报人:xx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三
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已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3月12日和3月14日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两会”的召开吸引者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样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温家宝总理做了20*年的政府工作汇报,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了温总理的工作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今年的“两会”是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统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继续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顺利完成“十五”规划实施,为实施“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承前启后的一次关键性会议。是一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大会。“成就巨大,鼓舞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会上提出的一切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小康社会”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和谐社会”主要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小康”包含着“和谐”,“小康社会”更期待“和谐社会”的到来。
和谐社会有四点内涵:
一是,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二是,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三是,和谐社会是规范的社会
四是,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活力迸发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条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偏大
二是农民,工人等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应得的补偿不对等
三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标准公平和分配公平,更需要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发展的机会。
解决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有3个原则:即初次分配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和谐社会是安定团结的社会。社会安定就是平安,稳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时间的能力。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井然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
这次的“两会”在总结去年以来的执政经验基础上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新面貌的社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和谐社会早日到来。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四
尊敬的XX党组织:
两会已经结束了,但是两会上的问题我还在思考。我深知,我还有很多的问题要不断的深入学习,作为预备党员唯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深度,我才能成长为一名正真的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是要求我不断的学习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其本质上看,就是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能科学地实现,关键在于主体的科学素养,尤其在于主体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在于主体的价值观、政绩观是否科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的价值观。它明确指出什么发展是好的发展、善的发展;怎样发展才会有好的发展、善的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倡导的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反对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认钱不认人的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反对金钱、物质对人性的扭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又一特征是发展价值的普惠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再一特征是发展价值的永续性。发展不仅要利于当代人,而且要利于子孙后代,追求当代人的富裕幸福绝不可损害子孙后代的富裕幸福;子孙后代的富裕幸福,人类世代延续的富裕幸福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永恒价值追求。
科学精神是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首先,科学精神是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其最起码的要求。以科学精神对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哗众取宠,从始至终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其次,科学精神是一种严格缜密的方法,每一个论断都要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何谓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主体采用严格缜密的方法,对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计划、每一个政策、每一个安排都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并以实践作为是非真伪的检验标准。真正的科学发展反对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反对匆忙决策,仓促上马。再次,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要对自己和别人所做的研究无一例外地进行苛刻的审查,不承认任何万古不变的教条。推动科学发展,就要有这种批判精神,尤其是对自己做出的决定、部署、安排要反思批判,苛刻审查,错了就改,不完善的及时完善,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将错就错,更不要贪功诿过。
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规范政绩观,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发展的主体虽然是全体人民、广大普通劳动者,当务之急是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要特别强调对科学的尊重,对真理的尊重,对规律的尊重。让一切计划、规划、决策、政策、举措都从科学的大门进入,而将一切非科学的决策、政策、规划、部署、措施拒之于科学的大门之外,这样,才会有真正科学的发展,真正科学的发展也才能得到真正科学的实现。
我向党组织郑重保证,我会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追求学习思想和政治上的进步,希望能够得到党组织的帮助个指正。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五
敬爱的党组织:
自*月*日下午15点,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即将正式开幕以来,已经历时11天。今年的两会看点颇多。对此,我认为,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是民生命题要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民生和制度建设是社会发展命题的两方面:
民生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的社会基层和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制度建设则是中国的整体社会能够保障民生命题顺利地发展的一个基础。如果这二者,能够通过我们两会这样一个参政议政和制度建设的平台,得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的两会,对于我们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从民生的层面上来看,这些年来,民生一直是本届政府,一直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就介绍说,在去年政协收到的提案中,有1900份提案是关于民生的问题,占了所有提案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民生的问题非常受到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而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来说,我们都知道,政协发挥了充分的参政议政的作用,那么全国人大又在立法、调研、决策等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影响力。这些立法、决策的力度和方向从哪里来?其实根本上说,应该从公众所关心的命题和他们所需要得到的力度上来进一步完善。
比如说今年的第一提案,其实是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就低碳经济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共同来协作,一方面,当然我们需要制度建设上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合理环节,但是另一方面,其实老百姓自己也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这样二者之间如果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这将是两会非常大的一个亮点。与民互动能最大限度发挥参政议政功能:
在民意交流上,其实今年政协的一个亮点是不少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民众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人也把自己的提案草案放在博客上,来征集修改意见,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参政议政是全国政协的重要职能。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三十多个界别,这三十多个界别其实辐射了全国大量的行业。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自己的期待,这些期待如果能够通过民意的途径,直接地和我们的委员们进行互动,有助于我们委员更好地调查民生,而且把民间的声音传递到我们两会上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上。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这种与民互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也应该同时充分发挥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等各种形态。民意需要和立法,和参政议政良性互动,民意才有得到尊重的可能;立法和参政议政也才有舆论的基础。因为民众的关注,本身就代表了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对于自身发展环境,对于整个制度建设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我们政协委员承载着这种关注,当他把这种关注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变成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把它变成具体化的建议,那么这些建议最后又能回馈到我们的民生,那么这种良性的互动一旦形成,两会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前进动力。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六
时隔18年,中共中央再发一个有关农村的一号文件,不仅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在发展战略中的轻重缓急地位,也反映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新召开的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年彻底免去农业税,兑现了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的承诺。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粮食生产由于农民种粮不赚钱,几年来呈下降趋势。不赚钱的原因在于粮价上不去,而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费等)。农民种粮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不计劳动力,也只能持平。若遇灾年,种粮越多,越赔本。
种粮不赚钱,除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外,还大大挫伤农民种田积极性,导致农民弃田不种,外出打工。其后果,中国粮食产量一直下降,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拿2002年来说,粮食耕种面积比1998年减少15%。同时,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大落后。就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来说,近几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002年的农民收入比1997年人均减少100元左右。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1978年中国改革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今日的中国贫富不均,已举世公认。这已成为今日的严重社会问题,也必将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信仰和执政基础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富起来,这不光是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是执政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要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执政党如何利用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政策权力,对社会进行更公正的再分配问题。
温家宝提出的三年取消农业税,就是以税收杠杆,把国家所摄取的收入再分配给农民。这是一个晚到的,但不无作用的政策。在费税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先养鸡,后下蛋”的做法。坚决把这300多亿农业税从农民身上减去,即使这会导致有些地方财政不足,影响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家还应防止“收费”回潮。本来农民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由农村的“一事一议”来让农民承担,而应该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如在城市修路,不是由城市居民出钱,同样,农村的路为什么要农民们来付之?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税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
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际已破产)。有些乡镇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有效保障机制。现在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由村委会负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一味的征地,建造城市。关键是应把重点放在减少城乡差别上。减少城乡差别,定位应放在将现有的村落改造成花园村庄,逐步将农民改变成居民。通路、通电、通水,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以县划范围,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县内建造城市,数目取决于本县人口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功能是为本县居民和农民提供工作、商业、消费及休闲。而居住在花园村庄的居民不必拥挤到城市里居住,却可在城里上班、消费,同时又可享受到田园式生活,不必遭遇到大城市里的污染、噪音、拥挤和交通堵塞。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可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差别,又可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去,避免中国城市发展墨西哥城化。如果按中国政府的计划,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城市化,到2021年,将中国城镇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15%至16%,那将意味着3亿至5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要再造40多个上海,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口。这显然是个严重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一味城镇化,应是中国之路。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七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矗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矗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矗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幢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矗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矗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矗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幢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八
3月5日,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也同时开幕。
在此期间,我在网上查看了关于“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做工作报告时表示,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依靠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十五”计划即将结束,“十四五”计划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两会的召开就显得更重要了。两会中提出的各项决议与决策,都将更好的造福于人民群众、听取群众的心声。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也将会得到加强。本人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学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刻苦学习这后,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
总之,我们要不但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九
在国内外瞩目的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对国内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他先后17次提到“难”字,其中透露出五层积极信号。令我们强烈感受到高层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雄韬大略。
温总理通过解读“难”字传递的第一层积极信号,是中国已经在克服困难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经济已经在克服困难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有力的步伐,并且增强了进一步战胜困难的信心。
温总理通过解读“难”字传递的第二层积极信号,是在充分肯定2020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强调充分认识到困难依然存在。他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020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针对微观经济领域,他也提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强调大的形势依然困难,可以在战略上更加注重远近结合,在战术上更加切合实际,注重政策安排和落实的快、准、稳、实。
温总理通过解读“难”字传递的第三层积极信号,是“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这里的“难”字主要不是指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困难,而更着眼于中国经济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这就将应对突然到来的、至今仍在蔓延的国际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我国自身存在的一些改革不充分问题一并考虑,从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角度加以突出。温总理主要列举了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等5项大的改革。
温总理通过解读“难”字传递的第四层积极信号,主要是“在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一节中。一方面,政府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克服当前困难,做好政府投资决策、监管,尤其需要广纳民意,科学分析和决策。唯有此,才能减少消耗,将刺激经济的手段用实,用到位。另一方面,政府要与人民共克时艰。温总理强调,政府工作人员要与人民一道“知难而进”。他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也提到一些具体领域的难事以及解决之策,主要是“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政府知难,为人民解难,与人民共同应对困难,这正是信心凝聚的关键所在。
温总理通过解读“难”字传递的第五层积极信号,是“困难与希望同在”。强调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他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强调信心和力量来自于八个大的方面,强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温总理从五个层次分析困难,如同开了一场娓娓道来、温暖人心的谈心会,帮助我们认识困难,增强信心,努力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增长8%左右的目标,激励我们最终战胜困难。
我认真学习了本次“两会”的精神,我们深信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值此佳际,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和入党积极分子,关注时事,并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当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最大的骄傲。
党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十
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京召开。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何伟提交的《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建议》的提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无论是从因扩招影响的一年3月5日提出,希望政府加强高校与民企沟通与协作,从而解决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是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有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20年3月5日,九三学社呼吁去除大学行政化体制。九三学社在《关于去除行政化,治理大学腐败的提案》中分析指出,随着大学不断扩招与规模扩张,高校基建以及招生事务成为大学腐败高发之地。
“解决我国大学腐败的关键就是去除高等教育系统的行政化。”对此,九三学社呼吁,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腐败的治理,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惩处犯罪分子,严肃党纪政纪,使干部受到警示教育,尤其是对各类学术腐败案件,教育主管部门要态度坚决,及时督办,消除学校内部的包庇、袒护;严格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高校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提案资料还指出,要尽快落实《高等教育法》,改变大学行政权力至上、学术权力微弱的现状。大学要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宗旨,形成尊重教师与学术、行政为教育科研服务的风气和环境;要取消实际存在的大学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要改革大学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清除学术腐败产生的诱因。
九三学社建议尽快制定《高等院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条例》,强化教代会和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利;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完善其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辅助决策机制,保证学术性权利在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制定并出台《高等院校信息公开条例》,加大大学信息公开力度,大学应及时将学校基本工作情况和有关信息报告公布,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要定期公开学校财务支出情况;要公开重大基建项目信息,包括招标、过程、结果、预算、工程等信息;要公开招生程序,录取学生的资格、程序、结果,确保高校基建和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总之,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两会给予了高度关注。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关注两会,随时了解政府对大学生的优惠福利和政策,把握国家政策动态,这些对于我们今后就业和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3月是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时节,那些学校要开学,那些民工返城务工。以及我们党的两会召开。东星资源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一
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已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3月12日和3月14日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两会”的召开吸引者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样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温家宝总理做了20*年的政府工作汇报,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了温总理的工作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今年的“两会”是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统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继续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顺利完成“十五”规划实施,为实施“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承前启后的一次关键性会议。是一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大会。“成就巨大,鼓舞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会上提出的一切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小康社会”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和谐社会”主要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小康”包含着“和谐”,“小康社会”更期待“和谐社会”的到来。
和谐社会有四点内涵:
一是,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二是,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三是,和谐社会是规范的社会
四是,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活力迸发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条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偏大
二是农民,工人等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应得的补偿不对等
三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标准公平和分配公平,更需要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发展的机会。
解决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有3个原则:即初次分配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和谐社会是安定团结的社会。社会安定就是平安,稳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时间的能力。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井然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
这次的“两会”在总结去年以来的执政经验基础上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新面貌的社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和谐社会早日到来。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二
尊敬的XX党组织:
两会已经结束了,但是两会上的问题我还在思考。我深知,我还有很多的问题要不断的深入学习,作为预备党员唯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深度,我才能成长为一名正真的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是要求我不断的学习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其本质上看,就是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能科学地实现,关键在于主体的科学素养,尤其在于主体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在于主体的价值观、政绩观是否科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的价值观。它明确指出什么发展是好的发展、善的发展;怎样发展才会有好的发展、善的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倡导的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反对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认钱不认人的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反对金钱、物质对人性的扭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又一特征是发展价值的普惠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再一特征是发展价值的永续性。发展不仅要利于当代人,而且要利于子孙后代,追求当代人的富裕幸福绝不可损害子孙后代的富裕幸福;子孙后代的富裕幸福,人类世代延续的富裕幸福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永恒价值追求。
科学精神是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首先,科学精神是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其最起码的要求。以科学精神对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哗众取宠,从始至终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其次,科学精神是一种严格缜密的方法,每一个论断都要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何谓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主体采用严格缜密的方法,对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计划、每一个政策、每一个安排都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并以实践作为是非真伪的检验标准。真正的科学发展反对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反对匆忙决策,仓促上马。再次,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要对自己和别人所做的研究无一例外地进行苛刻的审查,不承认任何万古不变的教条。推动科学发展,就要有这种批判精神,尤其是对自己做出的决定、部署、安排要反思批判,苛刻审查,错了就改,不完善的及时完善,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将错就错,更不要贪功诿过。
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规范政绩观,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发展的主体虽然是全体人民、广大普通劳动者,当务之急是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要特别强调对科学的尊重,对真理的尊重,对规律的尊重。让一切计划、规划、决策、政策、举措都从科学的大门进入,而将一切非科学的决策、政策、规划、部署、措施拒之于科学的大门之外,这样,才会有真正科学的发展,真正科学的发展也才能得到真正科学的实现。
我向党组织郑重保证,我会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追求学习思想和政治上的进步,希望能够得到党组织的帮助个指正。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三
敬爱的党组织:
*月*日下午*点,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即将正式开幕。今年的两会看点颇多。对此,我认为,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是民生命题要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
民生和制度建设是社会发展命题的两方面
民生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的社会基层和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制度建设则是中国的整体社会能够保障民生命题顺利地发展的一个基础。如果这二者,能够通过我们两会这样一个参政议政和制度建设的平台,得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的两会,对于我们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从民生的层面上来看,这些年来,民生一直是本届政府,一直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就介绍说,在去年政协收到的提案中,有1900份提案是关于民生的问题,占了所有提案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民生的问题非常受到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而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来说,我们都知道,政协发挥了充分的参政议政的作用,那么全国人大又在立法、调研、决策等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影响力。这些立法、决策的力度和方向从哪里来?其实根本上说,应该从公众所关心的命题和他们所需要得到的力度上来进一步完善。
比如说今年的第一提案,其实是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就低碳经济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共同来协作,一方面,当然我们需要制度建设上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合理环节,但是另一方面,其实老百姓自己也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这样二者之间如果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这将是两会非常大的一个亮点。
与民互动能最大限度发挥参政议政功能
在民意交流上,其实今年政协的一个亮点是不少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民众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人也把自己的提案草案放在博客上,来征集修改意见,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
参政议政是全国政协的重要职能。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三十多个界别,这三十多个界别其实辐射了全国大量的行业。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自己的期待,这些期待如果能够通过民意的途径,直接地和我们的委员们进行互动,有助于我们委员更好地调查民生,而且把民间的声音传递到我们两会上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上。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这种与民互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也应该同时充分发挥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等各种形态。民意需要和立法,和参政议政良性互动,民意才有得到尊重的可能;立法和参政议政也才有舆论的基础。因为民众的关注,本身就代表了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对于自身发展环境,对于整个制度建设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我们政协委员承载着这种关注,当他把这种关注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变成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把它变成具体化的建议,那么这些建议最后又能回馈到我们的民生,那么这种良性的互动一旦形成,两会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前进动力。
汇报人:xx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四
敬爱的党组织:
自*月*日下午15点,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即将正式开幕以来,已经历时11天。今年的两会看点颇多。对此,我认为,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是民生命题要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民生和制度建设是社会发展命题的两方面:
民生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的社会基层和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制度建设则是中国的整体社会能够保障民生命题顺利地发展的一个基础。如果这二者,能够通过我们两会这样一个参政议政和制度建设的平台,得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的两会,对于我们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从民生的层面上来看,这些年来,民生一直是本届政府,一直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就介绍说,在去年政协收到的提案中,有1900份提案是关于民生的问题,占了所有提案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民生的问题非常受到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而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来说,我们都知道,政协发挥了充分的参政议政的作用,那么全国人大又在立法、调研、决策等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影响力。这些立法、决策的力度和方向从哪里来?其实根本上说,应该从公众所关心的命题和他们所需要得到的力度上来进一步完善。
比如说今年的第一提案,其实是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就低碳经济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共同来协作,一方面,当然我们需要制度建设上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合理环节,但是另一方面,其实老百姓自己也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这样二者之间如果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这将是两会非常大的一个亮点。与民互动能最大限度发挥参政议政功能:
在民意交流上,其实今年政协的一个亮点是不少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民众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人也把自己的提案草案放在博客上,来征集修改意见,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参政议政是全国政协的重要职能。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三十多个界别,这三十多个界别其实辐射了全国大量的行业。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自己的期待,这些期待如果能够通过民意的途径,直接地和我们的委员们进行互动,有助于我们委员更好地调查民生,而且把民间的声音传递到我们两会上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上。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这种与民互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也应该同时充分发挥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等各种形态。民意需要和立法,和参政议政良性互动,民意才有得到尊重的可能;立法和参政议政也才有舆论的基础。因为民众的关注,本身就代表了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对于自身发展环境,对于整个制度建设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我们政协委员承载着这种关注,当他把这种关注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变成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把它变成具体化的建议,那么这些建议最后又能回馈到我们的民生,那么这种良性的互动一旦形成,两会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前进动力。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思想汇报五
时隔18年,中共中央再发一个有关农村的一号文件,不仅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在发展战略中的轻重缓急地位,也反映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新召开的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年彻底免去农业税,兑现了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的承诺。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粮食生产由于农民种粮不赚钱,几年来呈下降趋势。不赚钱的原因在于粮价上不去,而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费等)。农民种粮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不计劳动力,也只能持平。若遇灾年,种粮越多,越赔本。
种粮不赚钱,除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外,还大大挫伤农民种田积极性,导致农民弃田不种,外出打工。其后果,中国粮食产量一直下降,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拿2002年来说,粮食耕种面积比1998年减少15%。同时,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大落后。就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来说,近几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002年的农民收入比1997年人均减少100元左右。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1978年中国改革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今日的中国贫富不均,已举世公认。这已成为今日的严重社会问题,也必将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信仰和执政基础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富起来,这不光是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是执政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要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执政党如何利用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政策权力,对社会进行更公正的再分配问题。
温家宝提出的三年取消农业税,就是以税收杠杆,把国家所摄取的收入再分配给农民。这是一个晚到的,但不无作用的政策。在费税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先养鸡,后下蛋”的做法。坚决把这300多亿农业税从农民身上减去,即使这会导致有些地方财政不足,影响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家还应防止“收费”回潮。本来农民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由农村的“一事一议”来让农民承担,而应该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如在城市修路,不是由城市居民出钱,同样,农村的路为什么要农民们来付之?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税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
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际已破产)。有些乡镇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有效保障机制。现在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由村委会负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一味的征地,建造城市。关键是应把重点放在减少城乡差别上。减少城乡差别,定位应放在将现有的村落改造成花园村庄,逐步将农民改变成居民。通路、通电、通水,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以县划范围,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县内建造城市,数目取决于本县人口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功能是为本县居民和农民提供工作、商业、消费及休闲。而居住在花园村庄的居民不必拥挤到城市里居住,却可在城里上班、消费,同时又可享受到田园式生活,不必遭遇到大城市里的污染、噪音、拥挤和交通堵塞。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可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差别,又可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去,避免中国城市发展墨西哥城化。如果按中国政府的计划,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城市化,到2021年,将中国城镇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15%至16%,那将意味着3亿至5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要再造40多个上海,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口。这显然是个严重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一味城镇化,应是中国之路。
第五篇:党员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党员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2012年3月3-14日召开了十一届五次全国人大、政协会议。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
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
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
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
定,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
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
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
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
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
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
%以上在中西部。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
高到200元。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
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
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
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继续提高粮食
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
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作为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必须要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在所研究的方向上有所建树,志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一切从实际从发,多学习国外农业新进的育种方法,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设计创新型实验方案,为培育优良抗病品种准备。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政府关于农业的最新政策。
此致
敬礼!
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