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萧山区开辟和谐征迁模式(推荐)
杭州市萧山区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杭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指挥部)
【实施背景】
征迁工作是项目推进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难就难在征迁过程中如何协调和平衡好被征迁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的考验。萧山区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项目中,积极开辟‚和谐征迁‛模式,摒弃强制性、运动式的征迁‚惯例‛,坚持以‚和谐征迁‛为理念,在政策中求惠民、在服务中求理解、在和谐中求共赢,平稳快速地完成了我省近年来罕见的大规模征迁任务。
【基本做法】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机场项目,也是惠及全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投资100亿元左右,项目直接用地7707亩。按照项目建设规划,整个征迁工作涉及萧山区瓜沥镇、坎山镇、靖江镇、南阳镇和红山农场‚四镇一场‛,需征地9627亩,拆迁农居3100户,企业205家,改造区级河道6条、桥梁13座、各类管线1000多公里,是我省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征迁。整个征迁工作自2008年7月21日动员大会起,到2009年1月基本完成,比项目合同交地时间提前了半年多,比国内同类机场建设征迁时间缩
1短了近2年,创下了我省历史上拆迁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又最为平稳顺利的征迁记录,创造了‚和谐征迁‛的萧山经验,形成了‚和谐征迁‛的萧山模式。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常务副区长任总指挥的征迁指挥部,把保民生、保出路、保稳定、保和谐作为征迁的工作定位,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作为征迁的工作主线,抽调区、镇两级近千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工作。
(二)注重群众利益,制定合理政策。为使机场二期征迁工程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机场二期征迁指挥部从2007年4月就开始研究征迁补偿政策,收集汇总了全区15个区块的征迁补偿安臵政策,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充分尊重征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统筹考虑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与杭州其他城区及区内其他征迁区块的政策平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予以征迁户最大的利益保障,注重解决被征迁户的后顾之忧,力求政策处理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不留死角。
(三)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合力。明确镇场为征迁工作的责任主体,签订以定资金、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交地和保稳定‚五定一保‛为主要内容的责任状,同时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进度日报制度、情况分析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国土、建设、公安、信访、社保等部门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保证征迁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四)真情细致服务,争取群众支持。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白+黑‛(白天加晚上)、‚5+2‛(5天工作日加2天休息日)的工作精神,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细致说服宣传,统一口径解释政策,千方百计帮助拆迁户算大账、算细账、算长远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社保、公安、国土、工商等19个区级部门以‚征迁直通车、服务到家门‛为载体,主动把与征迁息息相关的各项服务送到镇、送上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困难解决好、把群众需求落实好。53名征迁户代表坐上了总结表彰大会主席台,充分体现了‚有情征迁‛、‚和谐征迁‛的宗旨。
【成效评价】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对萧山在机场二期征迁中开辟‚和谐征迁‛模式专门作出批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征迁量大、任务重、难度大,萧山区党委政府领导有力、政策有效、工作细致,使征迁工作在短期内顺利完成,值得很好总结,充分肯定‛。副省长王建满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关注萧山‘和谐征迁’现象、总结萧山‘和谐征迁’经验、弘扬萧山‘和谐征迁’精神、推广萧山‘和谐征迁’模式‛,并称萧山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创造了浙江省近年来征地地区最富裕、征迁数量最多、征迁速度最快的历史性记录,集中反映了萧山新时期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反映了萧山民心思定、民心思齐、民心思进的良好政治社会环境‛。
【创新亮点】
开辟和推广‚和谐征迁‛模式,这是萧山首创、杭州首创,也是全省首创。
开辟和推广‚和谐征迁‛模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举措。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以往的征迁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把征地拆迁与群众利益放在对立面,或‚强势推进‛,或‚暗箱操作‛,征地群众对征迁意图不了解,对征迁单位不信任,担心一旦签约就会‚上当受骗‛、就会‚吃亏‛,征迁单位没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导致群众思想工作十分难做,甚至由‚对立‛转为‚对抗‛,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开辟和推广‚和谐征迁‛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把群众当‚敌人‛、‚刁民‛,而把征迁群众当作亲人,用切实可行的政策关心群众,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打动群众,用体贴周到的服务感动群众,不但使征迁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开辟和推广‚和谐征迁‛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途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深度影响到浙江实体经济,而扩内需、保增长必须加大投资。2009年是浙江省的投资增长年、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年,各种规模的征迁也将随之而来。当强制性、运动式征迁模式失去预期效果、付出征迁高昂代价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平衡和化解征迁群众的利益关系、利益诉求,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保增长目标的现实需要。开辟和推广‚和谐征迁‛模式,既解决了快投资、快建设与科学发展、维护稳定之间的矛盾,也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统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途径。
开辟和推广‚和谐征迁‛模式,是大规模征迁规律的新探索。
各地在开展征地拆迁安臵工作中,尽管情况不
一、规模不
一、要求不一,但是任何征迁工作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萧山在机场二期征迁工作中,注重和把握大规模征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把调查研究、政策制订和舆论宣传作为征迁启动的必要条件抓紧抓实抓好,实现‚一炮打响‛;力求舆论配合先行、政策惠民‚一步到位‛;在征迁过程中明确评估、签约、腾房各阶段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注重在服务中求理解、在和谐中求双赢、在稳定中求进度,从而促使征迁举措‚一竿到底‛;牢牢掌握征迁工作的节奏,确保评估、签约、腾房目标‚一气呵成‛。全面把握‚四个一‛的征迁规律,有助于克服征迁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征迁工作得以平稳、快速、有序推进。
第二篇: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编者按:政府依法实施征迁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举措。征迁必须注重群众利益,征迁必须注重社会和谐。在当前阶段,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与被征迁群众的关系,顺利推进征迁,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时间紧、规模大、情况复杂,萧山区政府作为征迁实施主体,却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创造了萧山速度,开辟了和谐征迁模式,值得总结和提炼。本文试从该次征迁的做法得出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的基本情况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项目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机场项目。根据省政府„2007‟1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萧山区政府负责机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和安臵工作。机场二期征迁涉及该区瓜沥镇、坎山镇、靖江镇、南阳镇、红山农场“四镇一场”,需征地9627亩,拆迁农居3000多户、企业205家,改造区级河道6条、桥梁13座、各类管线1000多公里。2008年7月,萧山区政府与机场公司签订了拆迁安臵协议,机场二期建设用地的交地时间为2009年9月30日。
自今年7月21日萧山区召开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区委、区政府面对这场萧山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所需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拆迁,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扎实工作,到10月30日止,3100户农户全部完成签约,签约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到 1 11月30日,完成房屋腾空工作,腾房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到目前为止,拆房工作基本完成。占地1920亩的安臵区控制性规划已经完成,户型设计方案通过审批,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一场规模浩大、情况复杂的征迁工作正在萧然大地上“悄无声息”平稳快速进行着。
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的主要做法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由于一期噪声遗留问题,未处理好与机场周边农户的关系,在二期项目启动之时,当地群众反响非常之大。这给二期征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接到征迁任务后,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舆论宣传。获悉机场要开展二期扩建工程后,2007年4月,该区就建立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并担任征迁指挥部总指挥,从区级职能部门抽调熟悉征迁政策、对征迁区域比较熟悉的精兵强将,下村入户,开展征迁政策调研、住户调查、安臵区规划建设调研等工作。同时,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并与所涉“四镇一场”分别签订了以定资金、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交地、保稳定“五定一保”为主要内容的责任状。动员会后,所涉“四镇一场”迅速组织了550余人组成的征迁工作班子,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开展工作。同时,该区在此次征迁中十分注重并运用舆论导向作用,坚持舆论先导、教育在先,制订下发了《机场二期征迁宣传工作计划》,做到报纸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电视有画面,并通过标语、横幅、公开信、宣传手册、黑板报等方式,全面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征迁工作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了征迁工作的进度。特别是在签约、腾房的关键时刻,持续在萧山电视台黄金时间以流动字幕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早签得实惠、迟签要吃亏”、“早腾房、早抽号、早安臵”,鼓励广大百姓踊跃签约、腾房。
2、制订合理政策,打造“惠民工程”。政策是前提,是被征迁户的“定心丸”。科学合理的征迁政策既要求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既定大政策,又要兼顾区域平衡,同时又要统筹兼顾被征迁户利益,这样才能得到被征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为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该区于2007年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从3.1万元/人调整到4.85万元/人,极大地提高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保障待遇。为用足用好省政府核定的机场征迁包干资金,使机场二期征迁工程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该区从去年四月就开始研究征迁补偿政策,多次调研、几易其稿,最终出台了一项比较合理的机场二期拆迁补偿安臵实施意见。征迁政策既考虑了被拆迁户的实际利益,与周边江东工业园区以及区内其他区块的拆迁政策相比,也基本平衡。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区把此次征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安臵小区,并针对群众实际情况,分别安排了高层、小高层、两户联建等多种模式,对经济特别困难的被拆迁户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安臵小区建成后,将大大改善被拆迁户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欢迎和好评。
3、建立有效机制,扎实细致工作。如此大规模的征迁,离 不开扎实细致的工作。该区征迁指挥部建立了工作例会制,每天召开一次征迁组长碰头会,每周召开一次指挥长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建立了工作进度日报制,评估、签约、腾房、拆房等各阶段工作进度做到每日一上报、每天一公布;建立了下镇服务制,组织了由13名骨干组成的指导服务队,分四组常驻各镇,了解掌握情况、主动做好服务,及时反馈信息;建立了情况分析制,专门成立政策研究组,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对征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各镇政策统一、口径统一、解释统一,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征迁启动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白+黑”(白天加晚上)、“5+2”(5天工作日+2天休息日)的工作精神,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细致说服宣传,统一口径解释政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赢得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4、注重群众需求,开展和谐征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规模大,时间紧,涉及面广,再加上一期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在征迁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信访问题在所难免。为有效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十分注重被拆迁户合情合理需求,该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做到有情征迁,和谐推进。为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该区组织了信访、公安、所在镇政府负责人,联合机场公司,共同建立了信访联动机制,按照“固定人员、流动场所、统一解答”的方式,畅通诉求渠道,认真做好群众的来访接待和解答工作,整个征迁过程中,信访形势总体平稳。靖江镇做到无一起上访。为解决群众腾房后的过渡性住房问题,南阳镇发挥党员干部作 用,开展了“千名党员联系千户征迁户”活动,帮助联系搬运队,提供相应的就业、搬家、租房等信息服务,以真情、真心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为体现征迁的人文关怀,瓜沥镇在腾房工作全面启动的同时,请来专业摄影师为每户征迁户拍摄“全家福”,为户主们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此外,征迁指挥部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还善于发挥曾担任过村支书的老支部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等等。
5、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服务征迁。征迁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征迁过程中,既有水、电、管线等各种基础设施工作,也有户籍、社保、临时过渡等社会管理问题。为此,征迁工作后,该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征迁服务直通车”活动,要求规划、国土、社保、信访、电力、电信、民政等区级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主动为征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区级各有关部门以“征迁直通车,服务到家门”为载体,主动把与征迁户息息相关的各项服务送到镇、送上门,为广大征迁户提供“一站式”、“保姆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困难解决好、把群众需求落实好。目前,在区国土部门的努力下,四个镇安臵用地规划调整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安臵用地的征地协议签订工作已全面完成。在区建设部门的努力下,安臵小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也已经完成,规划和户型设计方案均已确定,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区劳动保障部门针对失地农民推出了“就业直通车”活动,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援助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区妇联以发倡仪、通知等形式,号召妇女骨干充分发挥妇女 群众的主动性、主角色、主力军作用,以率先示范带领人、以宣传教育引导人、以满腔热情帮助人、以真情实干感动人,努力为机场二期征迁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区信访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期噪声区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处臵,因机场二期征迁引起的其他信访问题也得到及时答复。在区公安部门和宣传部门的配合下,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此外,供水、电信、民政等部门也积极投入,为征迁工作做好服务。
三、萧山机场二期工程征迁的几点体会
在具体工作中,该区总结出以下几点工作体会,希望可以给今后的征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注重群众眼前利益,这是根本。眼前利益最直接、最迫切、最根本。民生无小事。面对这场规模大、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征迁,萧山区委、区政府始终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制订政策,开展工作,使征迁工作成为“惠民”工程。经过多次调研、几易其稿的征迁补偿政策,充分考虑了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针对评估、签约、腾房各阶段工作,该区还专门出台了有关奖励政策,引导群众早签约早腾房,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积极性。对安臵小区建设,该区也充分考虑不同地段、不同农户的差别化需求,制订了不同的政策。安臵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建议,被拆迁户事先就清楚了解以后安臵房的户型结构、小区布局、周边环境等情况,和目前居住条件对比后,均感到十分满意,因此甚至出现了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农户主动要求列入拆迁的例子。
2、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这是动力。由于把被征地农民养老 保险的缴费标准从3.1万元/人提高到4.85万元/人,社保基金实力增强,失地农民的养老更有保障。此外,该区于2008年又调整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由于政策优惠,财政补贴比例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打消了老百姓对今后生活的顾虑,促进了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针对部分被征迁户“无房过渡”的实际,该区以集中建造临时过渡房和老年廉租房的形式,帮助这部分农户顺利过渡。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该区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开展了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并通过“就业服务直通车”,把合适岗位送到农村,送到被拆迁户,仅1-11月,该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9884人,组织失业人员培训5009人。解决了就业和保障,也就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觉得以后的路更好走了,加入征迁的动力也更足了。
3、讲究工作方法,这是关键。这是一个注重和谐的时代,任何采取粗暴的工作方式“强势推进”征迁的做法已经不可取。在此次征迁中,萧山区委、区政府十分注重讲究工作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此,该区从全区抽调了100名后备干部和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充实到机场二期征迁一线,帮助开展征迁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征迁人员表现出极高的素质涵养和强烈的责任感,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以真心赢得真情。面对部门上访群众的不理解,甚至偶有不明真相群众的谩骂,征迁工作人员也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说服。当被拆迁群众遇到实际困难时,也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特别是“千名党员联系千户征迁户”帮助群众寻找过渡住房和搬运队以及为每户征迁户拍摄“全家福”等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被征迁户的赞誉和主动配合。
4、争取群众认可,这是基础。对征迁这样的政府行为,群众认可有多少,支持就有多大。在征迁过程中,通过广泛深入的媒体宣传和思想工作,使得广大被拆迁群众充分认识到机场征迁是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新农村的大好时机,从而满腔热情地接待工作人员上门丈量,心平气和地接受工作人员的评估。为体现征迁的公平公正,体现政府的公信力,此次征迁的所有政策都面向社会公开,避免产生不平衡现象。如:为避免政策不平衡造成工作难推进,该区严肃执行征迁补偿政策,要求各镇保持统一,一发现有倾向性问题,就及时纠正,由于政策的统一,避免了出现“你停一停想一想,我等一等看一看”的不利局面,也使广大被拆迁群众充分认识到政府的公平规范、为民惠民意识,保障了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正是因为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才使此次征迁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绩。
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九年一月四日
第三篇:以人为本 和谐征迁
以人为本
和谐征迁
——彝良县大征地大拆迁促进大发展大和谐
古语说“宁送三石粮,不让一寸田”。自古以来,农民一直把耕地视作“命根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征地拆迁工作无法回避。当前,全国各地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征地拆迁工作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的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错综复杂,不少干部感言:“征地拆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彝良有着极好的资源禀赋,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等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发展的态势良好,征地拆迁的任务也非常繁重。为做好征地拆迁这篇文章,近年来,彝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征迁、抓好征迁促发展、促进发展为人民”的理念,努力做到“三个统筹”,即统筹长远利益和群众当前利益,统筹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统筹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走出了一条独具彝良特色的“以人为本、和
2资金保障监督组、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组、宣传组、督查组等机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素质高、能吃苦耐劳、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指挥部下设机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力量集中,职责明确,步调一致,政令畅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再次是领导坚持一线工作法。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征地拆迁第一线指导工作,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常务副指挥长坚持深入一线坐镇指挥,掌握进度,解决问题,鼓舞士气,安抚群众,确保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是人大、政协积极发挥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视察,并就征地拆迁工作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宣传到位,求得群众理解支持。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掌握征地拆迁安臵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十分必要。因此,每个项目征地拆迁之前,县委、政府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向征迁户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拆迁安臵的有关政策,让群众理解项目,支持项目。同时,对参与征地拆迁安臵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培训,尤其对被征地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干部进行深层次的安臵补偿法律政策宣传培训,利用他们的辐射作用,教育和提高全体拆迁安臵群众的政策法律素质;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发现并提出的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认真解释和说明,切实保护被拆迁者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理解拆迁、放心拆迁。具体工作中,一是层层宣传发动。召开“四个会”,即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通过讲政策、摆事例、讲道理,热情耐心地解答群众的疑问,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编制宣传册子。将项目的概况、意义、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等内容汇编成小册子,分发到被征地拆迁户手中,安排专人入户进行逐一宣传讲解,让群众对整个征地拆迁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是组织文艺汇演。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快板、小品、歌舞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了解政策,受到教育。四是充分利用煤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载体,努力扩大宣传的深
(四)公平公正到位,避免和消除群众猜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理念,实践证明,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有效消除群众矛盾,实现和谐搬迁,和谐安臵,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的关键。因此,在实施征地拆迁安臵的过程中,县政府做到了“四公开一监督”: 一是公开征地拆迁安臵政策。县政府把征用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用途、范围、面积、补偿依据以及农业人员安臵办法和青苗、坟墓补偿标准等,印制成册,按户发放给每个搬迁户手中。二是公开被拆迁房屋及附着设施细况。组织工作人员对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房屋情况进行调查丈量,在调查丈量过程中,工作人员与被拆迁户双方在调查结果表上共同签字确认。调查阶段结束后,将被拆迁户姓名、房屋性质、房屋建筑面积及附属物等逐一列表登记,并在拆迁范围公共场所进行公示。三是公开补偿评估结果。由被拆迁户选择确定的房屋拆迁评估机构,按照房屋拆迁有关补偿标准和规定对被拆迁户房屋补偿价格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在拆迁范围公共场所进行公示。四是公开安臵操作过程。在选择生产用地、安臵房等过程中,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这一操作办法平息了大量矛盾。“一监督”,即对涉及搬迁户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由县纪委书记亲自挂帅,从县纪委、组织、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征地拆迁督查组,对工作组的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进行督查;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来信来访等有关问题,对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处理。特别是对入户丈量登记这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要求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一包到底、一视同仁,严格执行“五公开”制度,将户主姓名、补偿内容、数量、标准及合计补偿数额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防止了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现象,让群众口服心服。
(五)安置到位,解决群众长远生计。征地拆迁的关键在于安臵。因为征地拆迁改变了群众原有的生存环境甚至是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突然的重大改变让很多群众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和不适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对征地拆迁工作的抵触情绪,如果不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这种抵触情绪就会转变成为征地拆迁工作中的巨大阻力,有的群众甚至不惜以最过激的方式对抗征地拆迁。因
10样,才能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像在县城西正街拆迁过程中指挥部杨主任对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们要理解群众实实在在的一些困难,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我是被拆迁户,我会提出些什么要求,这些要求要如何来解决好,这样来思考问题,可能工作就更容易推进”。
(二)领导重视是基石。领导重视是干好每项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征地拆迁工作,因其牵涉多个部门、涉及多方利益、面对更多困难,面临更大风险,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得到大量的支持和保障。领导重视到位,征地拆迁工作就有条件一鼓作气地实现既定目标,如果稍有欠缺,征地拆迁工作就有可能煮成一锅夹生饭,情况有可能越来越恶化,问题有可能越来越复杂,行政成本就会成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增加。
(三)宣传引导是先导。征地拆迁工作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征的都是他们的“命根子”,拆的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如果群众政策不清、法律不明、意义不懂、思想不通,要想让群众支持配合好征地拆迁工作,那无疑是天方夜谭。因此宣传发动工作,不但要做深、做细、做实,还必须提前做。宣传动员工作做得越到位,群众就越理解和支持,征地拆迁工作开展起就越顺利。
(四)征迁方案是核心。征地拆迁实施方案就像一个天平,他起到平衡征迁工作中各方利益的重要作用。如果这个天平未能很好地考虑到各方利益,只是一边倒,那整个征地拆迁工作将面临两种局面:要么是举步维艰,无法推进;要么是强拆强迁,怨声载道。前者将严重影响征迁工作,阻碍一方发展;后者将损害群众利益,破坏一方稳定。两者都不是一方政府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经过反复论证,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酝酿,合理合法的方案才是决定征地拆迁工作成败的关键。
(五)公平公正是关键。阳光操作是维护稳定的关键。征地拆迁操作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操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直接关系到拆迁对象群众的思想稳定与否。征地拆迁要严格遵循阳光操作规则办事,做到“三不办”、“四公开”,即:群众不满意的事不办,群众不清楚的事不办,群众不知道的事不办;政策公开,征迁面积公开、补偿费金额公开,拆迁安臵公开。敏感问题张榜公布,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
314
第四篇:杭州市萧山区2007规划
杭州市萧山区2007-2010年人才规划
杭州市萧山区2007-2010年人才规划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萧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根据《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萧委〔2004〕6号)、《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萧政发〔2006〕4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基本背景
(一)“十五”期间人才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
(1)人才总量稳步增加。至200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已达8.3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43.1%,其中党政人才3534人、经营管理人才7900人、专业技术人才4.7万余人、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3062人。
(2)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出台了《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萧委〔2004〕6号)、《萧山区委办公室、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五”时期我区人才高地工程的实施意见》(区委办〔2001〕105号)、《萧山市引进人才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若干规定》(萧政发〔2000〕65号)等一系列政策,为人才引进和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区内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人才(“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3)人才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针对我区缺乏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际,努力培育新的引才用才载体,重点抓好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十五”期间,共申报引智项目124个,执行49项。新增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其中国家级7家),目前共有工作站11家;先后有18名博士后进站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共有在站博士后15名,设站数量和在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全省区(县、市)首位。
(4)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人才市场服务网络,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服务功能。“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大型人才交流会46期、人才集市33期,为6172家(次)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组织区内企业到外地招聘人才20余次。“十五”期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1万余名;区人才市场共接收各类生源的毕业生7879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25名、本科3110名。在办好有形市场的同时,积极建设网上人才市场,萧山人才网开办4年来,共发展网上会员单位393家,2万余人次在网上求职,网站点击量近600万人次,日访问量达8000余人次。
(5)人才作用日益彰显。“十五”期末,全区已有18%的规模以上企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开始或完成了由传统家族型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转变。“十五”期间,全区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31项,其中国家级102项、省级77项。有4项课题被国家科技部列
为“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区内2家企业分别承担了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的开发任务。
2.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人才资源开发理念相对滞后。一是部分企业在发展上,重技术模仿、轻知识创新,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培养。在人才使用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存在人才“拿来主义”等短期行为,重使用、轻培养,对人才工作投入少或不投入。二是引资和引才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关键作用。
(2)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短缺。“十五”期末,全区仅拥有浙江省“151”培养人选7名,杭州市“131”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13名。区内仅有正高级职称人员59名、副高级1543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相当缺乏,每万人仅拥有工程师17人。从整体来看,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极为短缺,各行业普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每年取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与我区经济规模不相称。
(3)人才开发公共投入明显不足。全社会人才开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投入还不相称,人才开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不足。
(二)2007-2010年人才发展的背景和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筑大都市强区的关键时期。为满足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前列中的关键作用。
1.国际新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不断加速,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进一步加剧。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才素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我国将面临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历史性机遇。要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中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必须大力开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资源,迎接新的挑战。
2.国内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战略地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区也面临人才区域竞争加剧、引进和使用人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3.我区新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要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强区的目标,成为杭州提升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引擎,成为大杭州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样板区、生产服务集聚区、人居旅游新兴区、富裕和谐先导区”,都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要求人才工作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由资本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要求增强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只有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竞争实力和优势,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区工作重心,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努力建好“五支人才队伍”,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逐步将我区建设成为大都市人才集聚中心,人才资源开发实现总量充足、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顺畅、环境一流、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目标。在人才数量上,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5.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8万人;在人才素质上,要建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知识创新型、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居全国和省、市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在人才结构配置上,到2010年,各类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0%、高级职称人员达到5%以上,每万人拥有工程师25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全区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提高党政人才的执政能力。以区管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为培养重点,探索全新的党政干部培养方法,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上挂、下派、外派、交流和轮岗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党政干部的实践锻练。每年要有计划、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到中央和省、市机关的综合部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经济建设战场以及国(境)外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集团锻炼。着眼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政人才队伍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逐步建立梯次完备、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教育和管理,健全干部信访预警谈话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完善组织、信访、维稳等职能部门的督查督办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党政人才选拔机制。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突出能力导向,围绕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培养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后备经营者队伍人才库,推进企业经营者队伍梯队建设,做到使用一代、培养一代、发现一代。建立企业经营者评价机构,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聘请国内外职业经理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1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大专院校学习培训。筹建企业家俱乐部,开设企业家论坛,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知名企业家来萧讲学交流。
3.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着眼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性产业集群建设,抓紧培养学识丰富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着眼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抓紧培养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需要,抓紧培养熟悉世贸规则和国际经济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入推进“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巩固、完善我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拓宽人才培养路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牵线搭桥、省内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培养方式,加快培养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4.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引进高职院校到萧山落户,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技工学校、成人文化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名师带高徒”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落实技师社会考
评,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和保障体系。
5.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创业能力。围绕我区“一中心两基地”和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建设,重点抓好农村经营(营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村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攻关、技能传授等方式,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区、镇街和村(企业)三级培训网络。对已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个人档案和信息库,加强管理,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吸引集聚高层次紧缺人才
1.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和实施我区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学科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的优势,按照“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方针,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萧从事兼职、咨询、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和投资兴办企业。继续完善和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
2.积极引进国(境)外智力。鼓励和倡导企业引进国(境)外智力,发挥引智工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广引智成果,不断扩大引智工作影响。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发挥国家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示范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省引智项目推广基地。探索将引进国(境)外智力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引导企事业单位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3.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指导,争取多建站、建好站、出成果,每年新建工作站1个以上。要以工作站为载体,引导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联合体。企业要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站的投入力度,围绕进站博士后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培养和使用博士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出站博士后留萧工作,力争“十一五”期末,在我区形成多支以博士后领衔的科技研发队伍。
4.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萧创业。建立留学人员信息库,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团体或组织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来萧创业的政策,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吸引留学人员带资金和项目参与我区经济建设。建好区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孵化楼,建立市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为海外留学人才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
(三)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人才公共服务的力度,从政府直接办市场逐步转变为管市场。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要求,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市场配置人才的能力。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持人才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对人才档案的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诚信和业绩档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积极做好人才配置。继续办好人才交流会和人才集市。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努力使网络成为今后人才交流的主渠道。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研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每年落实一批人才公寓房源,切实解
决好有突出贡献人才的住房问题,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公共服务,大力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加大各项人才政策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倾斜力度,努力形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热情和活力的社会环境。有效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促进党政人才、企事业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鼓励人才创新的环境。健全完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加强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保障
1.完善统一高效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整合相关政策,对各职能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指导和把关,防止政出多门、相互矛盾。要统筹资源,整合各职能部门人、财、物资源,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完善区、镇街、企业三级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督查。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镇街及企业对有关人才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建立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对策措施。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才战略实施工作目标,每年年终听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被考核单位领导人业绩考核范围,同时,提出工作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
(二)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和领导干部任期制,建立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努力实现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调任制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和绩效考核。探索试行政府雇员制度。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严格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重视业绩与潜能激发,按照知识、能力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构建薪酬体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技发明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高级技能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给予重奖。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密切人才评价结果与人员的晋升、奖励、培训、辞退、薪酬的关系,强化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鼓励和引导企业实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高层次的特殊人才和科技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的实际作用,试行协议工资制。
3.建立健全专家参谋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参谋咨询作用,建立相对稳定与独立的专家咨询组织,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健全完善企业经营者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制度,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科技人才制度。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人事、经济管理
部门与企业经营者的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三)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
牢固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实施人才投入优先战略。区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增长要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设立1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滚存使用,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等。加快人才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改变人才市场“有市无场”的局面。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区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我区的人才开发事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人才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重点支持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项目,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宣传“人才强区”战略为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政策,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引才、育才、用才的典型经验。重视人才工作理论的总结,及时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创业平台,进一步研究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坚持“四个尊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
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 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 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文件萧环保[2009]69号
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
各有关单位:
为确保萧山区考生在中高考期间有一个安静的学习、考试和休息环境,防止和减少噪声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区政府批准,在中高考期间(6月1日至6月15日)作如下规定:
一、禁止城区及各集镇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夜间施工作业(夜间时
间为:22时至次日6时)。特殊情况确需夜间作业的,必须经区政府批准同意。
二、禁止各类文化娱乐、餐饮等公共服务场所噪声超标排放。
三、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四、严格控制在公共场所组织娱乐和集会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
五、严格控制机动车噪声污染。所有机动车辆必须遵守市区禁鸣喇叭的规定。
六、严格控制船舶噪声污染。所有船舶在市区通航水域严禁鸣笛及禁鸣高音喇叭。
七、严格控制室内装修活动。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室内装修活动。
八、在高考考试时间6月7日至6月9日和中考考试时间(6月14日至6月15日),考点周围5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工程作业及室内装修和其他产生噪声污染影响考试的行为。
九、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本通告规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高考期间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将依法从严处理。
特此通告。
附件:噪声管理各职能部门分工
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
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
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附件:
噪声管理各职能部门分工
1、建设工程施工噪声。经审批的夜间施工由环保局负责解释处理,未经审批的违法夜间作业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
2、农民建房噪声。由当地政府负责协调解决。
3、拆房工地噪声。由建设局负责处理。
4、交通噪声。(1)路面由交警部门管辖处理;(2)通航航道由港航
管理部门管辖处理。
5、夜市、灯会等噪声。由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及城市管理综合行政
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6、高音喇叭噪声。学校高音喇叭噪声由教育局协调或公安部门解决
处理;商业经营中高音喇叭噪声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7、家庭房屋装修引发的噪声、家用的空调噪声污染。由所在物业管
理部门、街道社区或当地公安派出所管辖处理。
8、家庭中产生的噪声,如电器、乐器、吵闹声、娱乐声。由当地公
安派出所管辖处理或社区协调。
9、办喜、丧事噪声。由当地政府协调或公安部门处理。
10、商业经营中使用空调机、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水泵、空压
机、音响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等产生超过区域标准的噪声。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11、22时后各类歌舞娱乐等文化经营场所产生的超标噪声。由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12、店面铝合金加工噪声。有证有照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处理。无证无照的,由工商分局处理。
13、工业企业的环境噪声污染。由环保局处理。
受理投诉各职能部门公开电话
单位名称电话号码
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82656565
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82721156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110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2318
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22827000
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82656601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82621594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12315
(注;五位数字的电话必须用固定电话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