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萧山区流动人口犯罪调查报告
杭州市萧山区流动人口犯罪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调查时间:2011年暑期
调查地点:萧山区人民检察院
调查方式:实习
前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涌现大量流动人口,这不仅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流动人口带来了犯罪率上升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由流动人口引发的犯罪问题逐渐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如何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将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关键。
2011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我于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参加暑期实习。我所在的科室是侦监科,负责对公安机关上报的案件的批捕和对疑案的提审,每天的案件数目令人咂舌。经过对诸多案件的审批处理,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犯罪嫌疑人多为外地农村人口,且文化水平较低。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一共接手20余个案子,可仅有一个涉及本地人,也就是说我接手的所有案子都有外地人涉案。经过相关调查了解,我发现这并不是特殊情况,而是人口输入城市的普遍现象。这不得不给我们党和国家敲响警钟,对于流动人口犯罪的问题应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分析
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也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具有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这种规律和特点对于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发挥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以侵财型案件为主
流动人口多来至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活水平较低。这些人到了当地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住诱惑,同时又好吃懒做,贪图一夜致富,为了获取钱财,改变生活现状,他们能偷则偷、能骗则骗、能抢则抢,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从犯罪的成功机率和风险性来看,盗窃、抢劫、诈骗犯罪成功机率相对较高,刑罚又相对较轻,所以流动人口犯罪分子选择盗窃、抢劫、诈骗作案的居多。
从萧山区人民检察院了解的资料表明:2010年外地人犯罪案件比例占案件总数一半以上,且有逐渐攀升的趋势。其中以盗窃案最多。
(二)犯罪目标随机、盲目,手段残忍
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的随机性喝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网吧以及城镇乡村,寻找作案目标,捕捉犯罪机会。这种犯罪的不确定性和人员的流动性,使流动人口犯罪带有实施多种犯罪的突发性和盲目性而且手段残忍。
我在实习期间办过一个案子,涉案8人,均来至外省,包括安徽、河南、云南,其中4人就因看不惯在路边吃夜宵的人而对其实施殴打,被殴的4人纠集其他人携
带砍刀、菜刀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泄愤报复,拿刀随意乱砍,造成对方重伤,手段残忍。
(三)团体犯罪多,并呈现多罪种犯罪团伙的发展趋势
流动人口出来打工,大多是与亲戚朋友结伴而来,同吃同住,容易形成一种较为封闭的小团体,而团体作案成功率也更高。作案团伙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壮胆,更加疯狂地进行犯罪活动,对社会治安造成了较大的伤害。
在办案过程中,第一次发现“老乡”是个可怕的字眼,不难发现,团体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来至同一地区,有的甚至是亲戚。譬如我所办的一个案件,张某醉酒闹事,被打后不服,便叫来老乡,携带菜刀,砍死了对方的儿子。其他的几个结伙作案也不外如是。
(四)犯罪成员年龄向低龄化发展相当突出
今年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来青少年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他们除了随其在外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因厌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而被迫流入的。这些人因不具合法的打工资格,所得的劳动报酬很低,有的只要求管吃住就可以了。这些受教育程度有限且涉世未深的外地少年,常常成为犯罪分子教唆的对象。
据我所在的基层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流动人口的近40%,其中不乏14岁、15岁的未成年人,而且这部分人的犯罪大多集中在抢劫案件,参与抢劫案件的109人中系未成年人67人,占近60%。
(五)作案的案件类型以及手段,地域性较为明显
流动人口以籍贯和同乡为纽带聚居,流入和居住往往具有地域性和纽带性。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不同,作案的案件类型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特点。同时,以地缘和亲缘为纽带结成的犯罪团伙,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师傅带徒弟相互传授“经验”,所以在作案手段上呈现出地域性。
据我所在的基层检察院统计,来至新疆的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从事扒窃割包,特别是以男女老少交叉掩护结伙扒窃为主;来至湖南的则主要从事伪造证件犯罪活动,或以假金佛、假文物为诱饵结伙行骗等。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分析
基于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的了解,我认为导致其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明显差距,使得千万计的农村剩余人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流入城市,挣钱成为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的最直接的目的。但现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追求金钱的欲望破灭,极易导致犯罪。马克思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人的意识思想,在生活水平低下,而且贫富不均的情况下,犯罪率居高不下是必然的。
(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发展和地位的提升受到制约,是一些犯罪的直接原因
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来自贫困落后的地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在认识上、价值观念上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强烈的冲突,常处于矛盾困惑中,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同时流动人口中许多人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根本不懂法,他们判断是非曲
直、美丑善恶往往以家乡形成的道德和生活习惯为标准,一旦错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管理缺位
人口管理机制不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法规及有关配套规章不完善,流动人口分布广、人员构成复杂,为外来人口犯罪留下了空隙,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出租房管理的不到位和流动人口救济金制度的未建立。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的难点,也是重点。要想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势头,必须从多方入手。
(一)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增强流动人口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是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思想素质。首先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增强流动人口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其次要对他们开展法制宣传,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水平,使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针对农村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小学、初中毕业生占绝大多数,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成人高校、夜校等方式来提高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
三是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技术素质。一种是由原籍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培训,使其学会一两门实用技术,为他们走向社会提供平台;另一种是通过民工所在的学校或由就业企业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等负责培训。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流动人口的受歧视心理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还是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乡二元体制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也应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流动人口救济金制度的建立完善,对于处于失业半失业的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对于减少犯罪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大对出租房的管理力度
有很大一部分流动人口居无定所,经常更换住所,所以出租房是管理流动人口的关键切入点,只有把出租房管理纳入正规,才能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好。出租房工作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抓好责任的落实,强调“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综治原则。
(四)“抓小放大”,重点管理外来高危人群
唯物辩证法指出: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实践表明,真正从事犯罪活动的外来人口总是占流动人口总数的一小部分,管理好这一高危群体是关键。高危人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更容易作案,惯犯更有再次作案的可能。
四、我能为减少流动人口犯罪做的我一直秉承着一份朴素的正义感,未来我想成为一名富有正义感的检察官,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不对外来人口加以歧视,一律公平对待每一位公民。我觉得这是我对减少流动人口犯罪能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我现在及未来能做的很少,但是我始终相信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一个个法律人士的点滴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五、前景展望
在我看来,流动人口犯罪率在未来的几年里必会下降,主要原因是现在中西部的崛起带动了大量“劳工返巢”。流动人口的数量大量减少,管理也会更加容易方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有所松懈,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政府牵头,公安为主,部门参与,齐抓齐管,综合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达到对流动人口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中,我们归根到底是在处理一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我们的祖国在大步向前迈进,经济腾飞,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将带动社会管理模式的变更,而社会管理模式的更加完善必会带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们在处理各类问题,包括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都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此我们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始终围绕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工作,而我也始终相信我们国家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杭州市萧山区2007规划
杭州市萧山区2007-2010年人才规划
杭州市萧山区2007-2010年人才规划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萧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根据《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萧委〔2004〕6号)、《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萧政发〔2006〕4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基本背景
(一)“十五”期间人才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
(1)人才总量稳步增加。至200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已达8.3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43.1%,其中党政人才3534人、经营管理人才7900人、专业技术人才4.7万余人、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3062人。
(2)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出台了《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萧委〔2004〕6号)、《萧山区委办公室、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五”时期我区人才高地工程的实施意见》(区委办〔2001〕105号)、《萧山市引进人才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若干规定》(萧政发〔2000〕65号)等一系列政策,为人才引进和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区内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人才(“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3)人才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针对我区缺乏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际,努力培育新的引才用才载体,重点抓好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十五”期间,共申报引智项目124个,执行49项。新增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其中国家级7家),目前共有工作站11家;先后有18名博士后进站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共有在站博士后15名,设站数量和在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全省区(县、市)首位。
(4)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人才市场服务网络,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服务功能。“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大型人才交流会46期、人才集市33期,为6172家(次)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组织区内企业到外地招聘人才20余次。“十五”期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1万余名;区人才市场共接收各类生源的毕业生7879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25名、本科3110名。在办好有形市场的同时,积极建设网上人才市场,萧山人才网开办4年来,共发展网上会员单位393家,2万余人次在网上求职,网站点击量近600万人次,日访问量达8000余人次。
(5)人才作用日益彰显。“十五”期末,全区已有18%的规模以上企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开始或完成了由传统家族型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转变。“十五”期间,全区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31项,其中国家级102项、省级77项。有4项课题被国家科技部列
为“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区内2家企业分别承担了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的开发任务。
2.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人才资源开发理念相对滞后。一是部分企业在发展上,重技术模仿、轻知识创新,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培养。在人才使用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存在人才“拿来主义”等短期行为,重使用、轻培养,对人才工作投入少或不投入。二是引资和引才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关键作用。
(2)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短缺。“十五”期末,全区仅拥有浙江省“151”培养人选7名,杭州市“131”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13名。区内仅有正高级职称人员59名、副高级1543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相当缺乏,每万人仅拥有工程师17人。从整体来看,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极为短缺,各行业普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每年取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与我区经济规模不相称。
(3)人才开发公共投入明显不足。全社会人才开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投入还不相称,人才开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不足。
(二)2007-2010年人才发展的背景和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筑大都市强区的关键时期。为满足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前列中的关键作用。
1.国际新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不断加速,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进一步加剧。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才素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我国将面临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历史性机遇。要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中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必须大力开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资源,迎接新的挑战。
2.国内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战略地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区也面临人才区域竞争加剧、引进和使用人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3.我区新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要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强区的目标,成为杭州提升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引擎,成为大杭州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样板区、生产服务集聚区、人居旅游新兴区、富裕和谐先导区”,都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要求人才工作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由资本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要求增强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只有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竞争实力和优势,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区工作重心,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努力建好“五支人才队伍”,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逐步将我区建设成为大都市人才集聚中心,人才资源开发实现总量充足、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顺畅、环境一流、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目标。在人才数量上,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5.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8万人;在人才素质上,要建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知识创新型、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居全国和省、市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在人才结构配置上,到2010年,各类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0%、高级职称人员达到5%以上,每万人拥有工程师25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全区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提高党政人才的执政能力。以区管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为培养重点,探索全新的党政干部培养方法,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上挂、下派、外派、交流和轮岗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党政干部的实践锻练。每年要有计划、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到中央和省、市机关的综合部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经济建设战场以及国(境)外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集团锻炼。着眼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政人才队伍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逐步建立梯次完备、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教育和管理,健全干部信访预警谈话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完善组织、信访、维稳等职能部门的督查督办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党政人才选拔机制。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突出能力导向,围绕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培养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后备经营者队伍人才库,推进企业经营者队伍梯队建设,做到使用一代、培养一代、发现一代。建立企业经营者评价机构,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聘请国内外职业经理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1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大专院校学习培训。筹建企业家俱乐部,开设企业家论坛,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知名企业家来萧讲学交流。
3.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着眼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性产业集群建设,抓紧培养学识丰富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着眼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抓紧培养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需要,抓紧培养熟悉世贸规则和国际经济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入推进“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巩固、完善我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拓宽人才培养路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牵线搭桥、省内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培养方式,加快培养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4.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引进高职院校到萧山落户,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技工学校、成人文化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名师带高徒”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落实技师社会考
评,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和保障体系。
5.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创业能力。围绕我区“一中心两基地”和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建设,重点抓好农村经营(营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村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攻关、技能传授等方式,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区、镇街和村(企业)三级培训网络。对已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个人档案和信息库,加强管理,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吸引集聚高层次紧缺人才
1.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和实施我区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学科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的优势,按照“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方针,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萧从事兼职、咨询、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和投资兴办企业。继续完善和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
2.积极引进国(境)外智力。鼓励和倡导企业引进国(境)外智力,发挥引智工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广引智成果,不断扩大引智工作影响。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发挥国家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示范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省引智项目推广基地。探索将引进国(境)外智力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引导企事业单位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3.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指导,争取多建站、建好站、出成果,每年新建工作站1个以上。要以工作站为载体,引导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联合体。企业要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站的投入力度,围绕进站博士后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培养和使用博士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出站博士后留萧工作,力争“十一五”期末,在我区形成多支以博士后领衔的科技研发队伍。
4.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萧创业。建立留学人员信息库,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团体或组织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来萧创业的政策,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吸引留学人员带资金和项目参与我区经济建设。建好区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孵化楼,建立市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为海外留学人才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
(三)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人才公共服务的力度,从政府直接办市场逐步转变为管市场。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要求,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市场配置人才的能力。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持人才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对人才档案的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诚信和业绩档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积极做好人才配置。继续办好人才交流会和人才集市。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努力使网络成为今后人才交流的主渠道。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研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每年落实一批人才公寓房源,切实解
决好有突出贡献人才的住房问题,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公共服务,大力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加大各项人才政策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倾斜力度,努力形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热情和活力的社会环境。有效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促进党政人才、企事业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鼓励人才创新的环境。健全完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加强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保障
1.完善统一高效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整合相关政策,对各职能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指导和把关,防止政出多门、相互矛盾。要统筹资源,整合各职能部门人、财、物资源,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完善区、镇街、企业三级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督查。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镇街及企业对有关人才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建立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对策措施。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才战略实施工作目标,每年年终听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被考核单位领导人业绩考核范围,同时,提出工作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
(二)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和领导干部任期制,建立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努力实现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调任制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和绩效考核。探索试行政府雇员制度。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严格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重视业绩与潜能激发,按照知识、能力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构建薪酬体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技发明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高级技能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给予重奖。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密切人才评价结果与人员的晋升、奖励、培训、辞退、薪酬的关系,强化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鼓励和引导企业实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高层次的特殊人才和科技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的实际作用,试行协议工资制。
3.建立健全专家参谋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参谋咨询作用,建立相对稳定与独立的专家咨询组织,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健全完善企业经营者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制度,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科技人才制度。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人事、经济管理
部门与企业经营者的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三)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
牢固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实施人才投入优先战略。区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增长要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设立1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滚存使用,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等。加快人才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改变人才市场“有市无场”的局面。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区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我区的人才开发事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人才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重点支持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项目,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宣传“人才强区”战略为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政策,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引才、育才、用才的典型经验。重视人才工作理论的总结,及时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创业平台,进一步研究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坚持“四个尊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
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 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 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文件萧环保[2009]69号
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
各有关单位:
为确保萧山区考生在中高考期间有一个安静的学习、考试和休息环境,防止和减少噪声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区政府批准,在中高考期间(6月1日至6月15日)作如下规定:
一、禁止城区及各集镇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夜间施工作业(夜间时
间为:22时至次日6时)。特殊情况确需夜间作业的,必须经区政府批准同意。
二、禁止各类文化娱乐、餐饮等公共服务场所噪声超标排放。
三、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四、严格控制在公共场所组织娱乐和集会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
五、严格控制机动车噪声污染。所有机动车辆必须遵守市区禁鸣喇叭的规定。
六、严格控制船舶噪声污染。所有船舶在市区通航水域严禁鸣笛及禁鸣高音喇叭。
七、严格控制室内装修活动。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室内装修活动。
八、在高考考试时间6月7日至6月9日和中考考试时间(6月14日至6月15日),考点周围5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工程作业及室内装修和其他产生噪声污染影响考试的行为。
九、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本通告规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高考期间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将依法从严处理。
特此通告。
附件:噪声管理各职能部门分工
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
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
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附件:
噪声管理各职能部门分工
1、建设工程施工噪声。经审批的夜间施工由环保局负责解释处理,未经审批的违法夜间作业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
2、农民建房噪声。由当地政府负责协调解决。
3、拆房工地噪声。由建设局负责处理。
4、交通噪声。(1)路面由交警部门管辖处理;(2)通航航道由港航
管理部门管辖处理。
5、夜市、灯会等噪声。由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及城市管理综合行政
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6、高音喇叭噪声。学校高音喇叭噪声由教育局协调或公安部门解决
处理;商业经营中高音喇叭噪声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7、家庭房屋装修引发的噪声、家用的空调噪声污染。由所在物业管
理部门、街道社区或当地公安派出所管辖处理。
8、家庭中产生的噪声,如电器、乐器、吵闹声、娱乐声。由当地公
安派出所管辖处理或社区协调。
9、办喜、丧事噪声。由当地政府协调或公安部门处理。
10、商业经营中使用空调机、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水泵、空压
机、音响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等产生超过区域标准的噪声。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11、22时后各类歌舞娱乐等文化经营场所产生的超标噪声。由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理。
12、店面铝合金加工噪声。有证有照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处理。无证无照的,由工商分局处理。
13、工业企业的环境噪声污染。由环保局处理。
受理投诉各职能部门公开电话
单位名称电话号码
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82656565
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82721156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110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2318
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22827000
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82656601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82621594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12315
(注;五位数字的电话必须用固定电话拨打)
第四篇:中共杭州市萧山区街道党工委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街道党工委
杭州市萧山区××街道办事处
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样本)
根据《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江东新城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二、职能转变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新城党工委、管委会的指导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健全组织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转变行政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切实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
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
(一)编制各项规划,促进经济发展。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规划;负责本辖区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根据区政府授权,组织、开发、建设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繁荣区域经济;负责辖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城市管理、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建立公共财政,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协助搞好税征管理,做好财务会计、1
经济统计和财务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负责街道组织人事工作和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劳动保障、民政优抚、义务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人民防空、消防安全等管理工作,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三)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对居(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信访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办理兵役工作,加强平安建设。
完成区委、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设8个职能科(室)。纪检(监察)、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按照有关章程和规定设置,归口街道办事处机关有关职能科(室)并履行各自的职责。
(一)党政(人大)办公室
贯彻执行有关组织人事、公务文书、档案、机关事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街道办事处机关党务、行政事务、政务公开、文书收发、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综合协调、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检查、督促党工委、办事处布置的重要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完成落实情况,抓好对机关干部日常工作的督查和考核;综合负责信访接待工作,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的信访处理事项;组织人大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及政协提案的办理和答复;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搞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安排;负责人大工委交办的具体工作;负责统一战线工作和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管理工作;负责老龄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经济管理和劳动保障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
贯彻执行有关经济发展、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街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统筹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负责工业、服务业的统计工作;负责经济运行监测、商贸行业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及外经外贸、科技进步等工作,指导企业抓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节能降耗等工作,为企业技术改造与发展等提供服务;综合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监督、检查、协调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消防安全工作;负责本街道企业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工作;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做好本辖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及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险的基础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生态街道建设;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城市管理科
贯彻执行有关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协助区级有关职能部门抓好辖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土地管理、市场管理和主要市政道路建设工作;负责本辖区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建设和村级交通道路建设规划;负责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环境污染,配合上级环保部门调查、处理环境违法行为;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园林绿化等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财政统计审计科
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统计、审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抓好财源建设,编制和执行街道办事处预决算计划,管理预算内外资金,合理安排支出;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办事处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负责综合统计工作,执行国家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完成国家和地方统一年报、各种定期报表并组织上报,协调本街道范围内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等的统计工作;负责规划执行情况的统计跟踪和监督;负责统计信
息自动化及网络建设,建立本街道统计资料数据库;负责辖区内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社会事务科
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广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街道教育、文化、体育和广播事业的建设、发展与管理;负责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未成年人教育、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及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负责抓好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负责社区、行政村的基层组织建设;负责做好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负责军(警)民共建等联络工作;负责社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负责教育、文化、卫生场所和大型文体活动的安全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科
贯彻执行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订本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并组织实施;主管全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目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负责辖区内有关生育对象的审核、审批、报批等工作;负责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实施计划生育全程优质服务;负责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综合治理和民政科
贯彻执行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订创建“平安街道”的计划与方案,部署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负责维稳情报信息和矛盾纠纷信息的摸排、收集和上报工作;负责街道居(村)两级治保调解网络建设,检查、督促、考核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和征兵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人民防空工作;负责抓好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和群防群治工作,及时处理各类民间纠纷;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开展企业内保工作和“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负责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和救助管理、社会捐赠、殡葬、社团和民间组织管理等民政优抚工作;负责残疾人管理与服务工作;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农业科
贯彻执行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头、协调工作;负责农业统计工作;负责制订本街道农业发展规划;负责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以及生产资料的组织与协调;负责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划实施和防洪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农业结构调整和指导服务工作;负责多种经营生产的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负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负责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管理、村务公开工作和村级会计代理,配合抓好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负责居(村)务公开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行政编制名。
领导职数:党政领导职数10名。街道办事处中层领导职数名,其中正职8名,副职名。
五、街道所属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
组建杭州市萧山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名。
上级要求设立的农技(畜牧兽医)、劳动社保、民政救助、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农经管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社区管理等机构,在承担相关职能的科室挂牌,挂牌机构的负责人由相应职能科(室)领导兼任。
第五篇:杭州市萧山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推荐]
杭州市萧山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萧国罚〔2010〕81号
杭州萧山大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经我局(所)于2010年3月10日至2010年3月26日对你(单位)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情况进行检查,你单位存在违法事实及处罚决定如下:
一、违法事实
经查实,你公司存在以下税收违法事实:
1、在对你公司一楼门市部的检查中核实2008年共有165笔,总额78595.70元,2009年有117笔,总额52566.60元,共计131162.30元零星销售没有申报销售收入。
2、在检查你企业2008年的账务中发现2008年8月46号凭证记载“借:银行存款50000元,贷:应收账款50000元”,凭证附件显示系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替吴某个人付款。经核实,这笔业务是销售给吴某的商品,因为吴某与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所以款由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用支票替吴某支付给大众机电公司,该笔销售收入没有开具发票,且未申报纳税。
3、发现2008年9月份3号凭证和12月份101号凭证分别对商品销售收入科目作了调增16524.47元和调减16524.47元的处理。经核实,9月份3号凭证是对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分别调减448.82元、5966.91元、11000元和调增
共 3 页 第 1 页
33940.20元正负相抵后的结果。其中448.82元和5966.91元是原先记在商品销售收入中的增值税销项税金,价税分离后允许从商品销售收入科目中调减;11000元是销售的商品由于交货地点的变动给客户价格的折让,未按规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不予从商品销售收入科目中调减,应补税;调增的33940.20元中10343.20元和12137元两笔已经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申报缴纳了税款,属重复缴税,应扣减。12月份101号凭证对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调减16524.47元没有合法依据,不予调减,应补税。综上,你企业2008年应补缴的增值税为19542.37元;2009年应补缴的增值税为7637.88元,合计应补缴增值27180.25元。
二、处罚决定
你公司的上述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和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27180.25元。
以上应缴款项共计27180.25元。限你(单位)自本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到杭州市萧山区国家税务局计划征收科一楼大厅(银行窗口)缴纳入库(帐号:)。到期不缴纳罚款,我局(所)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可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杭州市萧山区国家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如对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
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我局(所)将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一○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