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法学101王明娅学号:100101003
4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1、你的年龄
2、你的性别
(1)男(2)女
3、你的民族
(1)汉族(2)少数民族
4、你的老家在(1)贵州(2)外省(1)贵阳(2)遵义(3)安顺(4)铜仁(5)黔东南
(6毕节(7)六盘水(8)黔西南(9)黔南
5、你经常的娱乐方式是
(1)打牌(2)上网(3)看电视(4)其他(5)打牌和看电视(6)上网和看电视
(7)打牌和上网
6、文化程度是
(1)文盲(2)小学(3)中学(4)大专或以上(5)其他
7、去9年务工的收入是
(1)2000以内(2)2000~5000以内(3)5000~10000(4)10000以上
8、你每月用多少钱
(1)100以内(2)100~300(3)300~600(4)600以上
9、你的婚姻状况是
(1)未婚(2)离异(3)丧偶(4)结婚
10、你有多少子女
11、如果有子女在上学,现在在哪?
(1)老家(2)贵阳(3)其他
12、你的配偶现在的情况
(1)在家务农(2)外出其他地方务工(4)和你一起务工(5)其他
13、你的租房状况
(1)自购房(2)单独租房(3)合租(4)职工宿舍(5)其他(6)学校宿舍
14、你这份工作干了多久
(1)三个月(2)三到六个月(3)六到十二个月(4)十二个月以上
15、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人有多少和你来自同一个乡
(1)没有(2)很少(3)很多(4)全部
16、你的工作是谁介绍的(1)自己找的(2)老乡或亲戚介绍的(3)中介(4)政府组织(5)其他
17、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1)六小时以内(2)六到八小时(3)八到十二小时(4)十二小时以上
18、你和老家的联系
(1)很少(2)一般(3)经常
19、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1)很差(2)一般(3)很好 20、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1)是(2)否
外来流动人口,一般是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不具备所居住城市
户口的人。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目的千差万别,但最主要的是以就业为目的而进入城市,因此常常将他们称为“外来务工者”(或“外来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这些外来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此,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农民工,很少有人理解农民工,也很少有人支持农民工。现在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农民工。宽敞整洁的马路,高高耸立的楼房,美丽高档的小区„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他们默默无闻的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区的生活,关于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的运转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就是进城农民工。近年来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趋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抽样调查、访问调查内容的介绍
此次调查我们在学校附近随机抽取了40名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男性占52.5%,女性占47.5%,少数民族占55%,汉族占45%,对他们的娱乐方式、文化程度、收入、家庭情况、工作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们有28.5%的人看电视,上网和看电视占大多数,其中打牌占的比例也较大,有20%。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学或者中学毕业,极少数是文盲和大专以上学历,务工收入的悬殊比较大,有的收入仅为2000元,有的则在一万元以上,每个月的支出也都在600以上和300至600之间。农民工中已婚的占了50.5%,丧偶和离异的很少,子女也都是两至三个,负担有点重,已婚的农民工中他们的配偶大多都是在外务工,有自购房的也很少,大多都是合租的。工作时间半年以上的占了60%,几乎全部的人都有同乡和自己在一起打工,工作也都是自己找的或亲戚介绍的,工作的时间也都是8至12小时,也经常和老家的人联系,身体状况也很好,但是他们有80%的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有20%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有了稳定的保障。讨论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社会的最基本的底层或者说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设施之中奋斗,为了他们的家,为了他们的父母妻儿努力的辛苦工作。不论他们做的是什么职业,不论他们有没有文化,不论他们每个月挣多少工资,始终有一句老话不变“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同样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掌握流动人口的特点、趋势,可以更好的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管理,是我们的治安、生活更好。
根据这次随机抽选的40个农民工的调查发现,男女的比例大致平衡,少数民族和汉族比例相当,他们从事的职业也都是市政建设、建筑方面的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高,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关心度不够,福利待遇也不好。
在调查中发现,未婚农民工每个月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而已婚农民工则主要是将工资寄回老家或者拿来家用,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娱乐消费,他们的婚姻状况都很好,很少有离婚的或者丧偶的,家庭关系也很和睦,这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过子女的教育方面就比较欠缺,因为在外务工,有些子女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留守家中,有些就和父母在一起居住在他们务工的城市,但是由于他们外出务工时间比较长或者时间上不够充裕,因此,很少与子女交流,这样很有可能会对子女心里或者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他们和自己一起来务工的老乡或者同事之间的相处很融洽,大家的感情非常的好,经常交流一些生活和家里的情况,有时候也开一些玩笑,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好,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比较老实、诚恳,讲话也比较风趣,很实在,很多年纪大一点的都比较消瘦,皮肤都比较黑,也许是工作环境的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农民工的生活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也不够。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子女的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管理和治安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育方面尤其是学校更加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社会方面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困难。而留守家中的父母和子女方面也同样如此,子女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爷爷奶奶的思想的孩子的思想毕竟有所不同,在教育方面肯定会有很多缺失、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当很多因素累计起来时就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面对许多小问题是就应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仅要靠一个人、一个组织,还需要社会、政府的更多关心和帮助,这样面对城市流动人口中出现的许多犯罪和治安问题,才可以更好的避免甚至杜绝犯罪,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的创造文明的城市生活,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二篇: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01月18号至2012年01月20号。
2.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11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一情况比2010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的带来的问题
事物有利必有弊。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很明显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据调查,2011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较2010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中华民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用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篇:贵阳市花溪区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流动人口——背篼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经济飞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而且西部大开发的的进一步深入,西南地区经济得以较快发展。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人口流动大潮,一时间,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更备受专家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使城镇经济较快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计其数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形成一股庞大的人口流动大军。而且一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但“劳务经济”却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道亮点,在那么收入徘徊不前的情况下,打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是不可小嘘的。农民进城务工不仅能改善其生活条件和提高其收入水平,而且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现代化建设,带动农村自然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作为流入地的城镇的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产生影响。贵阳市花溪区是贵阳市与农村的结合带,而且花溪的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也较多,很容易吸引大量民工。花溪务工人数逐渐增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了解这些流动人口对花溪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及其子女的教育水平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把握这批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变动趋势。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促使花溪经济不断发展和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和谐新花溪的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开始对花溪“背篼”展开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介绍
此次调查采用的社会调查类型是普遍调查,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具体的调查形式是展开拉网式调查。普查是指对调查总体对象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调查。普查有两个方式,一是填报表,二是直接登记。其最大优点是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主要特点:1.一次性或周期性,2.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3.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4.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5.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6.普查的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最基本及特定的对象。问卷调查是调查者运用统一的问卷向受调查者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此次调查对象是贵阳市花溪区的“背篼”。本次调查共有效收回的个人问卷有66份,调查完后,为确保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的质量,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对数据进行筛选,而且做了一个统一的调查报表。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根据调查人数是66人的调查问卷和统一的调查报表做出统计如下:
1.民工年龄分布统计:50—60岁(含50)有9人,40—50岁(含40)有33人,30—40(含30)岁有15人,20—30岁(含20)有9人。显然30—50岁的民工占了被调查民工人数的73%。
2.民工的性别分布统计:男性有54人,女性有12人,男性占被调查民工的82%。
3.民工的民族分布统计:汉族有48人,其他少数民族18人,汉族民工占被调查民工的73%。
4.民工的原住地分布统计:贵州的有64人,外省有2人,省内民工占了被调查民工的98%,其中贵阳有15人,安顺有4人,遵义有3人,铜仁4人,黔东南6人,黔西南3人,毕节23人,毕节占被调查民工的35%。
5.民工的娱乐方式情况统计:打牌的有14人,看电视的有18人,逛街的有1人,聊天的有20人,没有娱乐方式的有2人,打牌和看电视的有2人,打牌和聊天的有2 人,聊天打发时间的大约占58%。
6.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的有38人,中学文化的有20人,大学文化1的有人,大学以上文化没有,文盲有6人,是小学文化水平的大约占58%。7.去年务工收入情况:收入在一万以上的有27人,在5000—10000有11人,5000以下的有13人,未填的有15人,收入在一万以上民工的大约41%。民工的婚姻状况:未婚的有10人,已婚的有51人,离婚的有4人,丧偶1人,已婚 的民工大约占82%。
9.民工拥有子女数量统计:有一个子女有5人,有2个子女的有8人,有3个子女的有14人,有4个子女的有2人,有5个子女的有1人,未填的有11人,有2个子女的大约42%。
10.子女是否上学统计:子女在上学的有44人,没有上学的有11人,未填的有11人,子女上学的民工人数占被调查民工人数的67%。.子女的上学地分布统计:在原住地的有26个,在贵阳的有12个,其他地方的有8人,未填的有20个,子女在原住地上学的民工人数大约占39%。
12.配偶情况统计:在家务农的有16人,外出其他地方务工的有8人,和民工本人在一起务工的有19人,其他10人,未填13人,和本人在一起务工的占29%。
13.住房情况统计:自己购房的有8人,单独租房的有35人,合租的有16人,住职工宿舍的有3人,其他3人,未填1人,单独租房民工大约占的占53%。.民工与工友情况统计:没有同乡的有13人,很少是同乡的有21人,很多是同乡的有25人,全部
都是同乡的有4人,未填3人,很多工友是同乡的占38%。15.获得工作途径统计:自己找到的有43人,老乡或者亲人介绍的有16人,中介介绍的有1人,其他1人,未填5人,自己找工作的大约占65%。
16.一天的工作时间统计:工作在6小时以下的有6人,工作时间在6—8小时的有18人,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有35人,在12小时以上的有6人。未填1人,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民工大约占53%。
17.与家中的联系情况统计:很少联系的有19人,经常联系的有43人,未填有4人,经常联系的民工大约占48%。
18.民工的身体情况统计:身体很差的有2人,一般的有29人,很好的有32人,未填3人,身体很好的民工占48%。
四、调查内容的讨论
1.从被调查的民工年龄情况看,大多数是30—50的中年人,而少数是50—60的老人和20—30的年轻人,这个年龄分布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观念和体力问题,老年人由于体力较弱而较少从事民工工作,而年轻人觉得这不是个体面活而不选择。
2.从性别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而女性则很少,这可能是受体力造成的影响。
3.从民工的民族情况看,以汉族民工居多,其他少数民族民较少,由于汉族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所以汉族民工居多是情理之中的事。4.从民工原住地看,绝大多数是省内民工,其中毕节民工是省内各地民工数最多的,这与毕节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5.从民工的娱乐方式看:大多数民工的娱乐方式是打牌,聊天,看电视,总体上来说其娱乐方式还是比较单调,这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
6.从民工的文化程度来分析,大多数是中小学的文化水平,还有部分是文盲,由于大多数民工是穷苦出生,所以文化教育较少,只能选择体力活。
7.民工的去年务工总收入情况上看,大多数民工的收入一万以上,而有部分民工没有填写,这可能是由于民工之间的收入存在差距而造成的,所以收入过低者未能填写。
8.从婚姻状况上看,大多数都是已婚民工,但也有一部分是未婚民工,由此大概能判这部分民工较懒而且生活不太节俭;而已婚的民工则比较勤劳和节俭。
9.从民工拥有的子女数量上看,大多数有2-3个子女,而有独生子女的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思想的影响,这也会导致拥有子女多的民工较为勤劳和节俭,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
10.从民工子女的上学情况看,大多数的子女都已入学,这说明民工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而被调查民工中大多数的子女是在原住地上学,较少的是在贵阳市里上学,而民工的原住地都是在农村,但是农村的教学质量较差,所以大部分民工的子女的受教育情况还是不太理想。
11.从民工的配偶的情况看,大多数民工的配偶还是与民工本人在一起务工;另有一部分占很大比重的民工配偶在家务农,这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留守问题。
12.从民工的住房情况看,大多数都是租房居住,而且以单独租房为主。由于民工算得上是流动人口,所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所以很少有固定居所。
13.从民工工友的情况及获得工作的途径看,大多数民工都互相认识,而且很多是同乡;民工的工作也有很多是经过亲人或者同乡介绍的。但大部分民工的工作是自己找到的。
14.从每天工作情况看,大部分民工的工作时间在6小时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背篼”是不稳定的工作,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所以大部分民工为了赚更多的钱而选择坚守岗位。
15.从他们和家中的联系情况看,大多数民工都和家中经常联系,这说明外出务工民工比较牵挂家里,外出务工是迫不得已的。
16.从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看,大部分民工的身体都比较好,因为这种工作需要很好的体力,身体不好的也做不了。
从以上对调查内容及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从事背篼行业的民工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他们工资收入比较偏低,其次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差,再次他们的生活也很差,而且由于他们是弱势群体,很多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在贵州除了六盘水曾对他们进行过有效管理外,其他的背篼民工都存在着无政府状态。他们靠给人用背篼搬运东西为生,有时候他们的工钱会被雇主故意克扣,少给或刁难他们。人们在雇用背篼工的同时又害怕他们,总感觉他们来路不明。运气不好的背篼工还会遇到“跑单”的主雇,有些“背篼”反映,一些工地上的老板请他们去干活,却拿不到工钱,投诉无门。他们没有代言人,更没有疏导和管理机制,政策缺位,无“权”可护。地方政府对于户口不在本地的流动大军也是鞭长莫及,背篼工注定被忽略。
(一)对于背篼民工的产生分析如下: 1.市场需求的存在
“背篼”的体力劳动职业与其他的技术、科技等智力劳动职业其实已经形成了“劳动链条”,城市里也离不开背篼,脏活、重活、累活离不开背篼的参与。“背篼”给贵阳市带来的方便与效益,“背篼”就像高原上移动着的输氧瓶,随时给贵阳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舒适供应着氧气,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贵阳人也离不开“背篼”,贵阳市民的心声道出了两者的鱼水关系: “怎么可以取缔,真是开玩笑,背砂子背水泥哪样不要背篼做,我下货时没有背篼是不行的”,“虽然他们脏一点,但很多活是要他们才能干的,比如在菜场里买菜多了就需要背篼背,一个人怎么提得了。这些我的男人的是不干的。”,“老人离不开背篼的,老人上街买东西就需要背篼们帮忙。”有需求就有市场!“背篼军”的进入,填补了城市急需的劳动力的空缺。贵州特殊地域环境、独特的经济人文环境产生了其特殊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其特有的背篼市场的形成。
2.劳动力供给充足
(1)从地理环境上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省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因素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尤严重。这对本已为数不多的可耕种土地无疑于雪上加霜,加上云贵高原的土地贫瘠,故而贵州的土地无法满足其近4000万人口的耕种需要。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需要对外转移,而在贵州为数不多的几个可吸纳外来劳动力的城市中,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贵阳作为谋生之地。
(2)从贵州民工的特点当“背篼”是贵州农民进城打工的一种方便形式,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一方面,他们大都来自比较偏远的山区,缺乏劳动技能,且“能吃城里人不能吃之苦,受城里人不能受之累”。他们对收入的期望值较低,主要做一些拾遗补缺以及城里人所不愿做的脏、累、苦、险之类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认为,当“背篼”是一种较好的就业方式。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相比较而言,在单位时间内,当“背篼”的收入比在工厂做工的收入要高,自由度也更大。而当“背篼”,拿的是“现钱”,心理踏实。也有一些“背篼”即使能够进入到某些正规行业,但由于他们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令人满意的收入待遇,在收入和地位悬殊不太大的情况下,他们宁可冒收入不稳定的风险,选择当“背篼”。这是因为当“背篼”有更大的自由。由于“背篼”行业较易进入和劳动供给较为自由,背背篼成了一种相对具有吸引力的行业。许多暂时还未找到合适事情干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出来当“背篼”。
(3)从市场准入难易程度上看,“背篼”行业较易进入。这种非正规方式的就业形式具有以下特点:容易进入,管制较少,劳动契约随时可能被终止;基本报酬一般采取计件工资的形式;劳动供给自由;劳动者从事的工作以体力支出为特征。所以只需花几元钱购买一个背篼,就成为了行业的参与者,由此,便造成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供给。背背篼属于一种强体力的简单劳动,对技能和文化素质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加上它是一种流动非常自由的行业,因而对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那些目前还没有合适工作或暂时还不想干其他事情的进城农民工来说,这是最好的栖息地。
(二)对花溪及贵阳背篼的几点建议: 可以说在贵阳,背篼是政府较为忽略的社会群体。就整个贵州而言,也仅有六盘水市政府真正把背篼问题纳入政府的管理范畴。政府管理的缺位,使得背篼行业发展得更为凌乱,呈无政府的状态。重庆对他们的"山城棒棒军"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取得相当好的社会效应.贵州的“背篼”就如重庆的"山城棒棒军"一样是特殊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群体,一样需要人民政府对他进行规范化管理。贵阳的背篼是自发性发展的,由于没有政府的介入,这确实让此行业的自由度更大,所受的干预较少。然而同时在其“自由驰骋”的空间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不仅贵阳市民就是背篼们本身也强烈呼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背篼行业组织。
贵阳建立背篼行业组织是必要而且是迫切的。贵阳的背篼业是凌乱无序的,没有代言人,通过背篼行业组织的自律与自卫,树立背篼服务的良好形象,维护背篼的合法权益。
2.明确背篼归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对贵阳背篼市场实行规范、有序的引导与管理,责任在政府。应把贵阳的背篼纳入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体系下,把他们视为准正式职业者进行编制式管理。建立基本行业标准,规范其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权益等。这个背篼归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建议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来承担。政府在市场准入上,对童工不应放任其准入,对年老者也应有所限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损害,保障人权。
3.鼓励开发背篼行业市场
可以探讨用企业模式来管理背篼,开拓与规范背兜服务市场,如建立背篼公司等,同时也鼓励、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创业开发背篼市场。政府应该积极开拓和培育的背篼市场,实现背篼的市场化与规范化。
4.提高素质促使背兜在文明与竞争中发展建立培训机构 一个事物的发展需要具备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条件,因此有了行业组织这个硬件条件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背篼的自身的软件建设,培养和提高背篼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市场意识等。现在贵阳市场上的背篼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技能匮乏、市场意识和法律、卫生观念淡薄等方面的不足。故此,作为其行业组织,有义务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传授基础文化知识与基本道德礼仪。其次是进行技能培训。最后还要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引进市场机制。
五.总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和关心背
兜群体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二十多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体保证了社会稳定,但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一直或公开或潜伏地存在。失业风险、公共安全和群体骚乱等种种表现不一而足。从大的方面来看,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征可以归结为制度、阶层和心理三个层面。而在阶层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包括固有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新增的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比如背篼等等,其数量在悄然扩大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与暴富和奢侈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中间阶层在缓慢扩大,但两极分化已在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等方面凸显出各种利益冲突,社会下层与上层之间形成了结构性的社会紧张。
就贵阳而言,在农民工和城市人之间存在职业隔离。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只能从事与在农村相似的体力工作,即所谓的“农民的工作”,“背篼”即是其中的一类。“背篼”主要从事脏、累、险的工作,而其权益若招致侵害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申诉„„这一切使得背篼们生存于都市却难以融入都市社会。他们往往在繁华和文明的面前手足无措。城市的文明在排斥“背篼”的劳动机会,文明的人们也在野蛮的同化着他们的“文明”。这种人为的身份“壁垒”,会令进城的背篼工仇视城里人,仇视城市,埋下反社会的祸根。虽然不和谐问题散见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但目前社会稳定的风险源仍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之中。由于弱势群体的权益出于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保障,他们已有被排除在经济发展之外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机体产生了断裂,这种断裂是全方位的,即包括即时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实现,也包括申诉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回应,还包括向上的社会流动得不到机会。而且,弱势群体因现实地位的长期沦陷也正在形成一种模糊的共同意识,所以他们成为社会稳定的一颗炸弹,政府若不集中力量对其生存状况和发展机会加以关注和改善,则随时可能酿致危机。
贵阳背篼问题急待政府的介入与引导,贵阳政府需要正视背篼的问题并应该着手加以解决,协调好背篼与社会、背篼与市民以及背篼本身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以理性沟通而不是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把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纳入小康社会的框架,努力降低制度成本,同时争取双赢,既实现全面小康又消化弱势群体,尽早消除社会隐患,建立贵阳和谐社会。如此一来,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心理对立就能在常态的制度设计下得到有效的缓冲与消解,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意义上可使“民怨”产生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意义上可使“民怨”得到顺利宣泄,这无疑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四篇:流动人口管理调查报告
Xx流动人口管理调查报告
经过走访,实地调研的形式,根据县相关文件精神,乡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人员对本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人口管理基本现状1、2009年5月底我乡流出人口4916人,其中女1677人,其中周岁以上育龄妇女1505人,持有效婚育证明1472人,已婚育龄妇女1443人,生育对象410人,其中一孩107人,二孩303人,大龄男青年1839人,其中婚否无把握1098人。流出半年以上在外当年生育后返回77人,其中政策内39人,政策外3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50.6%。我乡流出人口的分布很广,省内主要在贵阳、安顺等地,省外主要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省。
2、2009年5月底我乡流入人口49人,其中女25人,流入不满半年5人,其中女2人,18周岁以上育龄妇女17人,持有效婚育证明13人,已婚育龄妇女14人,流入人口流入不满半年出生人口2人,政策内2人。我乡流入人口主要是从省外流入,在煤矿上居住,但流动频率高,居住不了几天又返回去了,给我们的管理造成太多麻烦。
二、我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全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特别是今年我县作为地区流动人口管理示范县,我乡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指导下,流动人口管理已初见成效。
1、党政重视,机构健全。乡政府及各村建立了党政领导挂帅,全乡各村委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覆盖全乡各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
2、履行职能,齐抓共管。乡成立由各乡直有关单位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有8个。一年来,他们在各自管辖的领域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自觉做好流管工作,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教育部门积极解决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入学问题。乡派出所积极办理流出返乡生育人口落户、督促流入人口办理暂住证的同时还出台流动人口的便民政策。司法系统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把流动人口普法教育纳入日常工作。社会事务办在流动人口就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卫生部门流动人口的就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计生办、站在搞好流动人口的管理的同时,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实行生育、节育、查环查孕查病全免费服务。各村加强房屋出租管理,实行合同登记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我乡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三、我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意识不强,不注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乡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流动人口只要流出去就与自己无关,生育、生活、生产因为太远自己管不着,也管不了,生育政策外返回后上报了事,而不去积极与其家人或亲属联系,与流入地取得联系,争取共同管理,能提供流动人口在生育、生活、生产的服务。
2、经费不足,影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在流出人口管理过程中,常遇上明知在外政策外怀孕,手术库存等情况,而没有经费去与流入地联系,对其采取相应措施,流入地有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自然就形成政策外出生。
3﹑信息反馈存在难度。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管理证虽然是办理了,但持证人到达流入地点后没有及时到流入地验证,查体,使育管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正反馈,造成信息不,管理滞后等情况发生。这是近几年来流动人口管理中普遍发生和存在的现象。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目前,各项工作重心下移,我乡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只有一人,工作量大已成事实。自实行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将流动人口结婚、生育、避孕节育、建档、验证、两检、生殖健康服务等各类信息全部输入WIS系统以来,虽然目的是为了构建人口信息平台以及网上查询有关信息,但工作量成倍地增加,工作人员忙碌不堪有点顾吹顾不了打的现象。
5.各职能部门联动减弱。政府职能转变,制定了一些改革新举措,民政部新《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实施后,申请结婚登记时
将不再要求出具婚姻状况证明了,这样计生部门对育龄人员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孩子性别、孩次等信息将难以掌握。公安部办理暂住证、申报户口登记时将取消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这给计生部门掌握育龄人员的婚育情况带来很大困难。对“三无人员”由原来的遣送改救助后,大量身份复杂的外来人员纷纷涌进来,给计生管理更增新的添困难。
第五篇:关于广州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
关于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感觉他们融入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渐渐地,流动人口成为广州经济繁荣的支柱。
调查目的:
1、流动人口为什么会选择来广州工作
2、流动人口为广州所带来的利益、是否了促进经济发展 调查步骤:
1、访问我们身边的流动人口,并为此做一份调查问卷
2、根据问卷,做出一系列的数据并说明
3、总结原因,得出结果 展开调查:
第二步:
分析:
1、在我们调查的13个流动人口家庭中,其中8个是租房住的,都属于打工族,有5个是做建筑的水泥工等;剩下的5个家庭,是做企业或自己开厂做老板的等。从中得知,流动人口的一半人数是在城市中做农民工,据他们口中得知,因为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才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找工作干,帮补家里收入。加上自己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只能做工人;而另一半,是因为自己本身有资本与技术,来到广州这大城市发展,争取更多商机。
2、在4号家庭和9号家庭中,大家同是来自于河南,但工种不同。联系分析1,可能是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工种不同,流动人口中一半人数是干一些劳动力,而且是本地人不愿意去干的累活,然而成为广州的建设发展的重要比例。他们需要工作,广州需要人力,由此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上海、北京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从这些地方来的流动人口到广州发展,是看好广州有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且附近有两个特别行政特区和两个经济特区,他们有技术,我们有生产力,又是一种“互帮互利”的良好关系。
3、表格中,或许有留意到流动人口并非是找工作做这么简单,而是为自己儿女的教育问题着想,让流动人口在广州“落地生根”的因素是广州有良好的教育坏境。广州有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他们来到这里发展,再次印证其中的密切关系。
第三步:总结
对于流动人口的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只能说是有利有弊。原因如下:
利:
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城市建设
使城市呈现多元性 丰富性
能提高不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水平
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
弊:
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安全隐患
流动人口使城市卫生下降 素质降低
流动人口良莠不齐 具有难以控制性
流动人口会加大城市的负担
流动人口是人口分布变得悬殊 不利于长远发展
流动人口会带来许多社会矛盾
流动人口会使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拥挤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许多外地人。也许,有的素质很高,可以和我们和睦相处,并且对社会也有不少贡献,这样的人,我们都很欢迎;但是,当你坐在公交车上,你经常会看见一些毫无教养,毫无素质的“乡下佬”,在那大声说话,毫不收敛,随地吐痰,肮肮脏脏的行为同样会让你厌恶,也许这就是矛盾的所在吧!但是,作为这里的东道主,我们不能自私地把所有的流动人口赶走,而是持有一种宽容他人的心态,尝试接纳他们。我们因该明白到:他们离乡别井到外地干活,也很不容易。什么外地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等无理取闹的抱怨,我们是不因该有的,同样是中国人,就拥有同等的权利,谁能干就选谁,既然彼此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我们就因该与他们强强联手,创造美好的祖国,而不应该排斥他们。
所以,归根到底,在于流动人口们互相竞争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广州人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