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奋斗史
一个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奋斗史
从2007年至今,我毕业两年多了。这两年,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也学会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近乎完美的完成了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现在我已由刚毕业时的1500元实习工资做到了现在的年薪十万多。年薪十万对许多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也许刚毕业就能拿到,但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门槛儿。我愿意把我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求职第一步:选好行业是关键
无论是我个人经验,还是前辈们的成功经验都说明,行业的选择对一个初涉职业者来说是相当关键的,它代表着你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后你无论换职位(如,原来做产品,现在做销售),还是跳槽,都要这在个行业内发展。一旦离开了这个行业,你之前积累的经验几乎都废了。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在海尔做海外产品经理,现在跳槽到LG做人力资源培训课长,虽然在职位上有跨度,但仍然没有离开家电行业,是个成功的案例;相比之下,我另一个朋友,从食品跳到房地产,又跳到贸易进出口行业,薪水却一直超不过3000元,原因就在于他跨行业发展,经验得不到积累。而我本人却一直没跳槽。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的发展。
职场第二步:虚心求教,不合理就提出,不懂就问,寻求高效率的方法是关键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首先就是要摆低姿态,要放下那股心高气傲的劲,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且这些东西在学校是学不来的。我前几天看到有个关于清华毕业生实习经历的帖子,他说了一个令他十分苦恼的故事。
在他刚实习的时候,他师傅递给他十几页文本资料,包括销售报表什么的,要他做成电子版的资料,并且当天下午就要用。我们知道,十几页文档,就算打字再快,无论如何在一个下午完不成的。但是他竟然没有提出这个疑问,中午饭也不吃,一直在敲键盘打字,做表格。结果到下午师傅问他要时,他当然没有完成。事实上,他公司就有一台文本仪,专门做扫描录入用的,几分钟就能搞定。如果他在接到任务时提出异议“用键盘打下午完不成吧?”,他师傅自然会告诉他用文本仪录入。而他既然不问,他师傅却可能以为他知道用文本仪去扫描录入,哪知道他一味蛮干,用键盘去敲字,精神固然可嘉,但工作要讲究效率。
最后结果就是,他被师傅骂,他生师傅气,他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我却不这么看,这些问题固然有信息沟通上的偏差,但主要责任在于这个实习生自己,他不虚心。结果他跟师傅之间关系越闹越糟糕,最后还打算要离职。所以我强调“虚心求教,不合理就提出,不懂就问,工作讲究高效率”。这只是一件小事,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情况,特别是突发事件,要你去灵活应对,你不讲究工作效率和技巧,一味蛮干肯定是不会得到上司赏识的。
职场第三步:不要太拿工资当回事儿
我说这话,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同。这么说吧,金庸的《鹿鼎记》大家都听看过吧,里面韦小宝经常说的一句话“花花轿儿人抬人”,水涨船高,意思是你让别人好了,你就会好;同样的,你把本职工作干好了,对公司好了,对上司好了,他们焉能看不见?等这种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给你加薪。如果你仅仅因为工资低而抱怨,不能尽心工作,甚至频繁跳槽,往往会适得其反。
职场第四步:不要嫌工作比别人多
肯定更有人反对我了。但是对于这个事,你必须学会逆向思维。因为你初涉职场,需要学的东西太多,特别需要锻炼的机会,工作多,事情多了,你学的东西不就比别人多吗?我刚转正时是做区域销售运营的工作,负责从拿订单到产品发货的整个过程。公司一共划分四个区域,我负责的北区分销商最多,工作最繁琐。而东区和南区大客户较多,西区则正在开发中,他们的工作都比我轻松。但是,我顶着压力坚持下去了。或许这就是我能快速成长起来的原因。
第二篇:非“牛人”的奋斗史p
梦想并不遥远
————一个非“牛人”的奋斗史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华、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考浙大、复旦、上海交大,而上清华北大的人都是轻轻松松拿下高考的。尤其是现在,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好像该放弃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非“牛人”来劝学弟学妹,一切都来得及,一切希望都还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当不牛。中考的时候比A班的线高了两分进来的,高一的时候在班级排了40多名。当时班级一共52人,还有5个学文的,我记得后来反省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理科生的倒数第五。虽然是在A班,在学年也得排到300多名。百分制的小考试数学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间;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间:虽然绝少不及格,但是几乎从来没上过平均分。以上部分是论证我并非一头牛。我很羡慕班级里面的几头大牛,什么东西都懂,什么题都会做。人家半小时答完的卷子我得写一个小时交上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空着。平时人家写N本练习册写完了11点准时睡觉,我光写一本还得写到后半夜一点两点,有算不对算不出的题把自己逼得死去活来。那个时候我心里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时嘻嘻哈哈的同时,依然保持着题量上对我的完胜。金考卷银考卷四大名辅试题调研,三尺讲台3+X优化设计大钥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写不完。牛人也许也写不完,但是人家几乎没有没见过的题了。这就基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看起来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轻松的人的成绩要远远好过刻苦的人。不是因为轻松,而是因为牛,所以看起来轻松。做题带来成绩,永远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确定了两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华。清华又没说只有轻轻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虽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发扬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拼了一阵。数学终于有了点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来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彻底树立起来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竞赛题当高考题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题,一样可以考高分。分数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只要高考而已,每个人都说高考题简单,那就把简单的都做对,就OK了。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阵,专学一科,然后就上来了。说起来很简单是吧?我当时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晚上一点以后,一般是两点左右睡觉,白天困了用咖啡顶着„„同桌很严肃地跟我说你再这样你会死的,但是事实证明了人远远没有那么脆弱。这个作息时间也就是听着可怕,其实做起来习惯了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寒假我觉得在家的学习状态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学住校,在寝室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一心扑在习题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各科高考题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信念。你能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去不顾一切的奋斗,这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当然作为一个不牛的人,成绩肯定仍然不是牛的样子。一般是班级15名左右,年纪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尔能进40.一模年纪80多,有些郁闷。二模130多,更加郁闷。三模180多,我没崩溃我父母先崩溃了。当时我写给自己两句话: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放弃希望。一个高考而已,老子还搞不定你?四模21.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华。
我终于用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考名牌大学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赋上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努力,自信!
点燃学习的欲望
一、致富秘诀
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的是,1998年他因患上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随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奖金——留在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该报收到大量的信件,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当然,答案五花八门。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就是金钱;有的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反思:我们多数同学是不是缺少成为学习优秀学生的“野心”呢?
二、“我要上北大”
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教授原来是青岛某中学数学教师。在他35岁那年就已经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了。可是,那一年他的女儿五年级毕业考试非常糟糕。在朋友的开导下,他辞去教导主任职务,一家三口来到北京,他在人大附中谋了个职。来北京的当天,王金战教授就带着女儿来到北大参观。女儿看到北大那么漂亮的校园,就说: “原来北大这么漂亮!我将来一定要上北大!”她的眼睛里闪着从未有过的光芒,心灵深处涌现出从未有过的欲望。参观完北大,一家三口又来到清华。女儿又一次震惊了:“老爸,清华也这么漂亮啊!我又要上清华怎么办啊?”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在将来是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表现出了特别困惑的表情。她爸爸就风趣的告诉她:“你将来本科在北大,研究生在清华,这两个学校不都是你的母校了吗?”她的女儿高兴得不得了,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出路。好像自己已经戴上了北大的校徽,已经是清华的研究生似的。于是,王教授一家三口,六只手叠加在一起,就在清华的门口举行了一个仪式:六年后,女儿大学上北大,研究生上清华,全家人为了这个目标共同努力。2006年,王金战教授的女儿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北京大学。对此,王金战教授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说:当你很想很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一定能成功,前提是:“很想很想”。
反思:我们有多少同学在追求学习的过程中时常达到了“很想很想”的境界?
三、点燃学习的欲望
两个故事,两个关键词。“野心”和“很想很想”都是有强烈的欲望。在学习上,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强烈的欲望,它能给与我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力量,它更能给我们插上学习腾飞的翅膀。因此,真正的“想学”不是想想而已,是建立在具有明确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并且是要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实现这个理想目标。是能够抵制一切诱惑排除所有干扰只有唯一一个念头的,是一心想学、乐此不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对待学习就是要有这种强烈的欲望,这是一种学习精神,更是一种学习气概!理想点燃希望,希望唤起行动,行动创造辉煌!
同学们,赶快点燃起你学习的欲望吧!
第三篇: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如何入职“500强”—沈昂
她——一个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在实习期间过关斩将,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的一名正式员工。
沈昂:你从大四开始,就在欧莱雅实习了,你觉得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经验对求职有什么帮助?
Sophie: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开始,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工作经验的话,一般企业不太愿意录用你,因为他还要花时间培养你,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些事情,比如正式的邮件该怎么写,发传真,使用复印机等等。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经验的话,是很难上手的。但是,如果在大公司实习过,你就会对它的组织结构、运转,包括不同title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沈昂:你作为一个上师大,一个普通高校的学生,最终留下来,但是有很多名校的却没有留下来,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优势呢?
Sophie:留下来和不留下来的决定因素,我觉得有这么2个,一个是内在的因素,一个是外在的因素。外在的因素其实是很客观的,比如说,一个部门今年有没有headcount,很多大公司的headcount,从去年到今年,都在缩减,或者说freeze,冻结了。可能你再优秀,也没有办法留下来。
沈昂:嗯,这是一个客观的环境因素。那在你看来,内在因素是指什么呢?
Sophie:内在因素的话,首先,我认为,要有专业方面的积累。我在大学四年里读了2个专业,一个是英语专业,另外辅修了经济学。这样的话,我比单经济学专业的同学英文好,比英语专业的同学而言,又多了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优势,比如,老板讲到财务报表的问题,或者一些商务信函,所学的专业知识,我都能应用自如了。而且,我在实习之前读过商务英语,这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就知道在口语中,怎么样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沈昂:这个就是你实习中的一个优势?那除此之外呢?
Sophie:另一方面,我觉得就是人的一些基本素质。首先,做事情要很认真,很多时候,老板会非常注重一些小的细节,有些事情你当下做完了,但是后面需要follow-up,要不断地check。这些都是小细节,但是很多时候,往往细节决定着成败。其次,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能力的话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第一点,你的办事能力,比如给你一个小的项目,怎么去把各个步骤理清楚,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怎么去协调不同部门,或者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再有一个,就是跟人打交道,你的处事能力。在这个群体当中,你要合群,如果你是比较特立独行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这样的人是很难融入一个team,是很难做好事情的。
沈昂:你所在的并不是一个顶尖的学校,在和名校的学生进行PK的时候,在intern这样一个环节中,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
Sophie:首先当然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其次就是你在进入这份实习之前,在其他方面的积累。比如说,在学生会呆过,或者在学校组织过一些什么活动,那你就有project management这样一种能力,能够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或者资源,去完成一件事情。再有就是,比如说,你参加志愿者的活动,甚至做一些part-time job,也能积累很多经验。关键就是,你会知道,要怎么样在学校以外的一个环境中去生存。还有一个就是个人的qualification,你要很诚实,很正直,对同事很友好,做事要认真,努力。
沈昂:你有过很多的实习经验,能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吗?
Sophie:大学四年,除了学业之外,实习真的很重要。我建议大家从大三开始,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应该多出去实习,锻炼自己,很多同学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海投简历,而且因为自身很优秀,最后拿到了很多offer,要去抉择,非常痛苦。但是,如果在大学里经历过不同的环境,有不同行业的实习经历的话,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更适合什么就能帮助你判断最后到底选择什么,走哪条路。
专家点评:
和Sophie的交流是在气氛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的。时间一晃3年过去了,当年BEC商务英语班上的大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巴黎欧莱雅亚洲地区的高级职员。和很多学生一样,Sophie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因此她成功入职世界500强的经验,对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最初,Sophie是作为实习生走进欧莱雅的。在欧莱雅实习的那段时间里,Sophie充分了解一个500强企业的组织架构、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运转。虽然,当年和她一起实习的四、五名同事都是名校生,然而,最终只有Sophie一个人留了下来。能在巴黎欧莱雅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对于她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采访中,Sophie告诉我,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只是求职的一个砝码,而内在条件和外在因素才是决定能否成功拿到OFFER的关键。
Sophie大学毕业后,获得经济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既懂得相关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就已经具备了在外企工作的基本素质条件,同时,也提升了毕业证书的“含金量”。Sophie说,在新东方学习BEC商务英语,对了解商务知识、提高商务应用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而内在因素则是要看个人的“修炼”程度了,其中,个人品质与工作能力最为关键。Sophie实习期间所在的部门恰好是欧莱雅刚刚成立的部门,工作量巨大,更无周六、周日可言。但Sophie在实习期间任劳任怨,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责任心和不怕吃苦的品质。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她条理清晰、注意沟通细节、同事之间配合默契。种种出色的表现自然得到主任的认可。
优秀是一种积累。而大学四年,是最佳的积累时期。在校期间,Sophie参与并组织过社团活动、做过老师锻炼了表达能力、在上海外事办实习过而知礼节……所有这些经历,大大提升了Sophie在职场的就业竞争力,加上她本身所具备的良好素质,成功PK掉名校出生的竞争者,自然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
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选择。Sophie在欧莱雅实习的同时,虽然也以年级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但Sophie更看重的是在欧莱雅的实习工作,她认为,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工作三年能比读三研究生学到的东西更有价值。也正因为如此,Sophie毅然放弃了“保研”的机会,专心在欧莱雅工作。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今,已经在欧莱雅工作近2年的Sophie,已经从一个普通职员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见贤思齐。在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普通大学毕业生如何脱颖而出,成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Sophie无疑是最好的榜样。
第四篇:一个软件测试菜鸟奋斗史
一个软件测试菜鸟奋斗史
入行2年,仍然在手工功能测试
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软件测试,一直做了2年,看着自己同样是做软件测试的同学有的已经做到了测试主管,有的做性能测试,工资都比我高出了不少,突然感觉到压力,我个人比较爱面子,家里也不属于富二代,我想自己应该在技术上进行提升,让自己有能力跟其他同学一样做一些自动化的测试工作
测试自学
然后我开始在加入了好几个QQ群,其中有Besttest的QQ群,他们一直在讲一些免费的公开课,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听了他们性能测试的公开课,从此之后我便喜欢上了Besttest,因为他们的公开儿课从来都是以实际的环境进行去操作讲解,并不会像其他一些地方只说不做,或者只说大话。从此他们的公开课一节不拉的去听去学习
我最喜欢的事Besttest网站上的测试自学路线图跟测试自学的视频,完全指明了我学习性能的路线,节约了我大量去查找资料的时间,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跟他们讨论学习。
就业
学习完基础的性能测试视频后,我找的小强老师单独给我补习了几天课程,在课程接受后,小强老师把我的简历推荐到了一些一线互联网公司,期间接到了新浪、百度、360、搜狐等公司的面试电话,我也顺利的拿到了新浪微博的offer。
入职1个月后,感慨良多,现在不管是工资达到自己的预期,现在公司也提供了我足够大的发展平台。所以我想对其他测试界的朋友说,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多多学习吧。
第五篇:名牌大学毕业生沉沦坊间的新闻桥段
名牌大学毕业生沉沦坊间的新闻桥段,并不新鲜。北大高材生陆步轩没有正式工作选择去卖猪肉的新闻曝光时,我们就曾经对之进行过解剖式的“案例分析”:关于幸福,关于成功,关于尊严和人格,也关于“自己的路”和“别人的说”……而今,清华毕业生在小区当保安的故事,再一次将以上人生问题摆上桌面,每一位读到张晓勇人生阅历的人似乎都在思索那些永远没有固定答案的哲学难题。
清华大学,是一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排名,都是数一数二的那所学校。《2012年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显示,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84名亿万富豪校友,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元,超越北大成为2012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另外,清华百年校庆时,清华大学还向世人展示了一份“政界英才榜”和小区保安,在外界看来,是一份卑微而繁琐的工作。“哪家的狗狗被偷,哪家又遭了贼,哪家夫妻又吵架了”,这些都是他的分内事。但是,能否做好简单的事,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份工作是否伟大的标准,至少张晓勇可以进行这样的自我安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意味着成功。而事实上,我们也没有权利来评判张晓勇的选择,一者,名牌大学高材毕业生,代表不了什么;二者,“父母在不远游”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坚守?三者,“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清华高材生当保安,留给我们的社会话题有两个:一是,为什么小区保安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向来被人看不起,原因是不是在于这个职业没有所谓的“五险一金”,不是吃财政饭,工资不高又不稳定,往深处说,职业与职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是不是应该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分配格局,而那些光鲜的官职,是不是已经完全剥离了特权?二是,如果我们的养老体制、医疗体制非常健全,非常完善,父亲得重病会不会成为张晓勇回乡的充分必要理由?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当特权不在,当公平就如同空气一样触手可及,当所有的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当人人都共享于一个高枕无忧的福利制度之内,当“防老”不只有“养儿”这一条路径,或许,无论小区保安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是哪所大学的毕业生,都不会成为一个话题。
关于成功,从来都是见仁见智;关于幸福,也并不趋向于人云亦云。权贵们看似高贵,市民们看似平凡,殊不知,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冷暖自知”四个字,真正能回答“我将如何存在”的哲人,只有当事人自己。除了社会性问题,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评判标准,或许也应该摒弃形向上学和浮躁主义,并让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具有更多的高智商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