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暑期甘谷电信公司社会实践论文
2010年暑期甘谷电信公司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 通过这次实习,我开始逐渐明白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只是一点点的错误,却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形象和水准。从大学校园生活直接步入社会,需要你去接触的不再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换之而来的是各行个业的人。对他们的了解要从头开始,如何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相信这次的实习会让我在今后真正的工作中更加自信,淡定,坚持。
关键词:锻炼 提高适应社会实践 成长
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海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走进了甘谷电信开始了我这个暑期的社会实习。
在为期近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有幸能在政企部门实习学习。学习一些业务的办理,信息的采集,文案的制作等等。实习的第一天我当然是先熟悉工作环境了,在办公室看同事如何的工作,看他们都需要去哪些地方。其实我觉得在工作的一开始,我是从做信息采集表开始做的,帮同事进行一些信息采集表方面的记录。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但是里面有好多需要你去掌握的。至少你还需要知道哪些东西是需要的,哪些东西是一定需要记在表上面的。虽然工作很简单,但能够帮上一些忙,也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通过这次实习,我开始逐渐明白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只是一点点的错误,却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形象和水准。虽然每天在做着重复的工作,打电话。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无聊,相反,我在其中找到了技巧,更好的跟别人沟通,也找到了自信,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虽然日子单调但却过得充实。这是我第一份的实习经历,我每天到的电信公司的工作不停地给客户打电话,问相同的问题,跟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鄞州电信对他们的关爱,很多人都听不懂普通话,有些人还骂我们是骗人的,不过我安慰自己,年轻人多干一点,多忍一点是不会吃亏的。坚持就是胜利,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做的工作不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实践中,我时刻感受着工作的氛围,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要做什么,但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
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毕竟,两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实践并成长。
最后,我向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甘谷电信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帮助我的朋友、我的同学致以衷心的感谢!这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非常巨大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还结交了许多同学和朋友,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些都是在书上学不到的。刚离开校门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当然是充满着好奇和向往。从大学校园生活直接步入社会,需要你去接触的不再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换之而来的是各行个业的人。对他们的了解要从头开始,如何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相信这次的实习会让我在今后真正的工作中更加自信,淡定,坚持。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电信
暑期社会实践
男儿当自强。先天性别就赋予了我要做自强自立的人的责任。20岁的我无论是在现在家庭里,还是为将来的家庭打算,我都应该要很好的利用暑假的机会,更好的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做一个不靠父母,自强自立,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独当一面的人。
最近几年的“支持国货”口号,在我心中打得非常火热,所以,怀着对国企的向往,以及无限的支持,我选择了中国电信。把我大部分的暑假时间奉献给她,我没有丝毫的遗憾,我真正见识到了国企员工的工作环境,国企的真正实力,我觉得这对我今后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的观点里的所谓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应该有的收获。金钱的收益只是一个鼓励,真正能顾影响我们的应该是在实践的时候我们的环境,与我们的工作方法以及我们的简单人际关系。
暑假前期,我是现在一个比较小型的电信营业厅,充当打下手的角色。虽然说出来有点难成大事似的,不过,这并不是我社会实践的最终目标,做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要熟悉电信的基本工作环境以及基本业务。我想今后毕业了,工作,这个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能胜任那些需要经验的工作,也许到时候我们也有那么一个缓冲期,让我们适应从学校到工作地方环境的差异,以及慢慢培养我们对工作的熟悉度。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普通本科生刚毕业时的工资没有农民工的工资高”。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低糜的心境,而是积极学习,积极适应环境的态度。通过这次在营业厅的“打杂”我深有体会,我觉得,毕业后我一定不会因为刚进某一企业没被重用而感到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营业厅最大的收获也正在于此,很多事情,一定要真正经历了才会明白。
后来,我和其他同样是暑期实习的学生通过争取机会,积极表现,获得了天翼的培训机会。我很重视这次机会,虽然这和我的专业没多少相关,我毕业后从事这类工作的概率也不是特别大。但中国有句古话:技多不压身。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也许我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这也是对我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表现的认可,极大的刺激了我的积极性。在参加培训的几天里,我一直感触良多。以前我从没有参加过这类的培训,也没有机会。第一天培训,主要是讲一些半专业的有关营销的知识,我本身专业与营销没有半点关系,平时自己也很少涉猎,咋一学习还是倍感惊讶的。我记得以前老师或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讲座,总有提到关于实际经验与学历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记得很多人都是支持,在做营销类工作时,理论经验要大于学历的观点。许是听了这些个人的观点,潜移默化中,我总觉得,做营销,实战经验是重中之重。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讲求实战,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做什么,理论知识的地位都是尤为重要的。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从而也就间接的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方法。而所谓的“实战经验比学历重要”之观点,也是基于我们在掌握了适当的理论经验之后,灵活的应用比再去苦学更多的理论知识要重要。所以,不管我以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先耐下性子,好好把理论打好,再用实际经验把这些理论运用上去,同时还要在实际运用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好的为理论去服务。接下来的几天,我同样受益良多,完整的知识构架向我展示了营销的极大魅力,让我对营销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突然间想起自己前端时间在营业厅的空装上阵,自己都会暗暗发笑,就像想起小时候闹的一个很低级的笑话。我想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没有前端时间在营业厅的灰头土脸,我也就没有现在的感触良多,还是一句话,有些事,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
营销培训完成后,我和其他成员一样,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恨不得马上投入战场,试一试自己这几天的全新学习。但,公司却没有马上安排我们重新回到营销的行列,反而要求我们先去熟悉熟悉其他的工作流程,也就一两天的功夫,我们几个人心中的那一团热情之火就淡了不少。但是我还埋怨,电信的真是不会好好利用资源啊!非要等我们激情没的时候
去做最需要激情的事情。后来终于等到营销机会的时候,真正再去做了营销之后,我蔡明白,如果没有原来那两天的熟悉过程,也许我根本就做不来现在的工作。那时候觉得新学了那些知识,看到了知识的魅力,以为自己可以了,其实正是漏洞最多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反而最不容易察觉,也就是成了最容易犯错的时候。杜绝阴沟翻船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慢慢的,随着我对工作的深入,游刃有余,自信增添了不少,业绩也提高了很多。知道整个实习期结束,我表现一直不错,也拿到了不少工资。
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而所谓年轻时的成败,看的也知识经历的多少。对于我们来说,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的整个暑期实践经历就是一个完整的职场缩版。刚刚进入职场,我们得不到重用是很正常的,这时要耐的住寂寞,踏踏实实的认真学习,积累经验,寻找可以深入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了解,然后经历一个也许并不算长的缓冲期,就到了我们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了,真正证明我们价值的时候也就到了。
第三篇:暑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社会实践论文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论文题目的暑期实践收获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09级电子商务(0)班姓名张博
学号2009150005
日期2011年8月31日
论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暑期实践收获
“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希望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才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大学。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目前而言:成长比成功重要,机遇比待遇重要,收获比收入重要。打开思想、跳跃思维、广开思路、活出精彩。只要你想成功,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9月1号,我开学的那天,关友云经理这么跟我说,我将受益终生。
在学校的时候参加过一些比赛,一些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实践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又志向从商的大学生,在与市场接触方面更是与人堪忧。
在大一暑假时,我通过自己学习考取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因此在大二暑假,我本着学习为主,赚钱为辅的想法自告奋勇来到了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固镇支公司,开始只是尝试的想法,但那时的我却不知道,在那两个月的学习将是我一生的财富,是千金难买的。
实践过程
进入公司的时候我填写了很多合同,这是我第一次填写用工合同吧。公司每天都会有早会,在早会上组训报到昨天公司业绩和学习业务,第一天我穿着自己的T恤按时到会,准备好好感受一下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是怎样开始它的一天的,可没想到的是第一天上班就被经理当头棒喝到了——“我们一些伙伴工作时不喜欢穿职业装,觉得没自己的衣服好看,你能出单,出业务,可以,我不管你平常穿成什么样,但是你在公司就要受公司规矩,代表公司的专业形象。我们的新伙伴张博,你今天第一天来我就不说你了,不过你已经是公司员工,就要穿职业装,维护公司形象,没有的话就去买,如果一件衬衫的钱都不愿意出,客户会在你这里投保吗?客户会放心给你投保吗?”——关有云经理——固镇支公司个险部如是说。
我被震住了,感觉到中国人寿的正规性和纪律性,这就是500强的风范
吗?一件衬衫的钱都不愿意出,客户怎么放心在你这投保,这个逻辑我也感觉到了那么新鲜,却的确有自己的道理。——我如是想。之后每天我都会穿着白衬衫,按时到会,学习,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学习什么。
成长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刚进公司的几天,大家还不清楚我的名字,我的名字不是张博,而是叫做一个通称“大学生”,那时我突然觉得大学生这个名字是那么刺耳,特别是当同事们问到“大学生,你会不会„„;大学生,你知不知道„„”,而当我面情窘迫的回答不知道,不清楚时,很想把自己变成隐形人。是的,我不知道的太多了。是不是每个实习的大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呢?
“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第8天了,我想我遇到了瓶颈,困难。每天早上来点名,看大家的业绩和进步,我又在审视自己是否也有着自己的进步,每天的晨操之后,我即进入半梦的状态,回家之后,就恢复到宅的状态。我想知道状态就是这样下去吗?接下来会怎样?我会怎样进步?”——工作笔记。在进入公司的前期,我感觉自己就像没人问一样,除了早会的学习,其他时间都是无任务的,诈尸一样,于是我着急了,写下上面一段话。
我认为不能这样下去,带着疑惑,我找到田凌云经理——固镇支公司个险部城关区经理,想寻求指点。经过一番谈话中,田经理告诉我虽然我是新人,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可以主动找主管帮忙,先跟着主管拜访客户,看主管怎么说。另外我还可以去尝试主持早会。这样的锻炼也是不错的。
在那个谈话之后,我就做了两个动作,一方面找到组训——李晴姐,希望可以有机会主持早会,李晴姐是个很热情的小姑娘,她看起来很高兴我能去帮忙,不过她也担心我会搞砸,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的教会我早会流程,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包括友情提示—敬业时间—唱歌—晨操—喜讯报道—心得分享—专题学习—业务联系,李晴姐告诉我,这没一个环节都是经过认真考虑才这样安排的,要有效率,早会是帮助公司提高效率,不是拖后腿的。作为早会主持人,要很好的传达信息,振奋一天的士气,所以责任很重。晚上10点多,李晴姐帮我做了次日的ppt,并发给我,还给了我很多之前的主持串词,希望我能用到,非常感谢。那晚我写主持词到两点,差点第二天起不来。那天的早会我完全大脑空白,到今天都不知道我在台上说过什
么做过什么,只知道开始拉了,又结束了。不过后来听业务主管们说,我主持的很不错的,我宽慰了一些,但愿是真的还不错。
另一方面,那天我联系了自己的周雅丽——我的主管,希望可以跟她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雅丽是一个看起来成熟但很可爱很进取的姑娘,通过聊天,我知道她今年还不到20岁,比我还小几个月,几年下来,除了保险业另外还有了自己的一片事业,强大的小女人。她很在意的就是别人说她年纪小,所以总是穿职业装。之前就觉得她很眼熟,所以特别的问了一下,发现我们居然是小学同学,只是多年不见都变了摸样。这之于我是很大的触动,因为事情就发生在眼前,当我还在学校里过自己的小日子时,我的同学已经可以每天都在打拼事业,为妈妈存养老保险,为自己做理财规划了,这是我还有很多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说回到进公司第8天的下午,我从公司拿了很多孤儿保单的红利通知单——保险每年都会有分红到账,所以公司做了很多这样的红利通知单,一方面用于通知客户上一的分红状况,一方面也是业务人员拜访客户的说辞;孤儿保单就是没有业务员负责跟进的保单,拥有这样保单的客户才有可能发展成自己的客户。那天下午雅丽约我一起去拜访客户,红利单上没有电话,只有客户的模糊地地址,我之前以为自己对固镇非常了解,可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没那么简单,因为虽然我熟悉固镇,但是我却不知道每一条街道的名字,如果给了我一个地址,我是很难找到的。雅丽骑着电动车载着我在固镇的街上奔波,在路上的时候她一边骑车一边告诉我路过的街道叫什么,路过的店铺是谁开的,店铺老板家庭情况怎么样,经济情况怎样养,怎么可以跟他们接触到。雅丽跟我说这些都是我要熟悉的,人脉就是钱脉。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很顺利找到客户,更多的时候要不断向周围打听。这时候就要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如何打听,之前觉得这没什么,问到就问到,问不到就算,但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却不一样了,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名业务员要尽可能多的做到有效拜访,向周围打听就要最快的打听到现在在哪,联系方式怎样,甚至还要了解家庭情况等以确定是否有继续放放必要,更加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向周围邻居打听客户信息时也是在做一次拜访,一次完全的陌生拜访,要跟接触到的任何人营销保险知识、介绍保险产品。不排除这样的情
况,你做客户的保险没成功,却成功了他邻居,来他家做客的客人的保险,这样的案例也有很多。
那天我基本没说话,一直都在看着雅丽工作,自己几乎是在一种被包裹起来的状态,不适应这样的节奏还有那些专业术语,就连自以为还不错聊天技巧我都显的笨拙。好像每一个人都是雅丽的熟人一样,首先是那种感觉一上来就可以很快进入很好的聊天氛围,再者她似乎总是能找到和被拜访者的关系,我想这是因为固镇太小的原因嘛还是做保险的真的是认识很多人?都有吧。那一天我们一共拜访了5个客户,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投保状况,并邀请他们参加公司的产品销售会议,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进入公司的第八天,这一天有了很多的改变。
那天之后,我的组训的工作和业务员的工作同时进行着。开始试着自己做ppt,写主持词。后来的会议主持我就逐渐的有记忆了,知道自己说过些什么,笑过些什么,控场能力有了提升。雅丽给了我一本营销员羊皮卷、一本业务员手册和一本新人营销话术入门以及一本工作日志,我的任务是每天阅读羊皮卷和话术入门,熟悉业务员手册上的条款,还有就是不要让工作日志空白。所以每天下午,我都会自己陌生拜访客户,天气热的时候,经常会有中暑的感觉,而且我的效率低,找到客户会很吃力,通常一下午只能找到两三个客户,即便不能跟他们说什么保险专业知识,我也会勉强寒暄两句,了解他们一些情况,以备后用。
在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名业务员了,为此我感到高兴。
收获总结
保险公司的营销体系是中国最先进的营销体系,他们的营销理念也是超前的,营销热情比通常的职业热情要高,在这里除了了解到一名业务人员应该做的事情,更可以一窥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样貌。
从保险专业只是角度,我了解到了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更是一种风险规避的工具,它可以保障一个家庭的幸福,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理财方式,每一款保险都有它针对的风险。
作为一名业务员,我了解首先我要相信自己的产品是合理的是符合客户需求的,我们所做的不是硬推销给谁,而是把它介绍出去,让客户明白我们真的需要这款产品。作为一名业务员不仅仅是把东西卖出去就可以了,更要和客户做朋友,只有和客户做朋友,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只有让客户觉得我们的服务是值得的,他们才会拿出更多的钱让我们服务,介绍更多的客户让我们服务。才能提升公司价值,自身价值。从陌生人到朋友,只有要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好的人脉带来好的钱脉。
一名业务人员在心态上也要有所适应,有所调整,去拜访客户,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家等你,不是在家等你的人都是一副好脾气,不是每一个你要约的客户都能来,也许你邀请了5个客户参加“客户答谢会”,到最后却一个都没有来,你还白白在太阳底下等了他们几个小时。调整心态,像水一样柔软而强大。也许一个月没收获,也许两个月,但要坚持,因为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就会有结果,业务员的世界就是这样,认真的培养才会结果。它就像种地,你糊弄地,地就糊弄你。有一名主管常说“世界上没有结馍树”“活着干,死了算”,就是说只有认真坚持做事,才有收获,懒惰就什么都没有。如此之收获,在这两个月中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
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希望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才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大学。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目前而言:成长比成功重要,机遇比待遇重要,收获比收入重要。打开思想、跳跃思维、广开思路、活出精彩。
只要你想成功,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目标就在远方,我们都在路上,未来,加油„„
第四篇:甘谷方言称谓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历来对亲属称谓问题极为重视。而中国古代又是宗法制社会,所以很注意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形成了独特、丰富的亲属称谓语。但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因此亲属称谓语也不尽相同。甘谷地处陇右,被誉称为“华夏第一县”。因其历史、地理、民族融合以及外来移民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其亲属称谓词更是充盈着甘谷方言自身丰厚的文化内涵,讲究秩序和人伦,区分亲疏和内外,注重礼仪和情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又富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底蕴。以其独特魅力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了甘谷历史的源远流长。
一、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举隅
下面把甘谷方言中主要亲属称谓列于下(括号内的为甘谷方言叫法):
血亲 1.宗亲(同姓)
(1)直系宗亲 高祖父(祖太爷)、高祖母(祖太太)、曾祖父(太爷)、曾祖母(太太)、祖父(爷爷)、祖母(婆婆)、父亲(达达、爸)、母亲(嬷、妈)、兄长(大哥、二哥„„)、弟(呼名或称老几,如排行第三,就称老三;下同)、姊(姐姐)、妹(呼名或称老几)、儿子(后人)、女儿(女子、女孩儿);孙子孙女(统称孙娃子)、曾孙曾孙女(统称重孙)。
(2)旁系宗亲 伯父(大达、二达„„)、叔父(碎爸)、姑母(大姑姑、二姑姑„„碎姑姑);堂兄(大哥、二哥„„)、堂弟(呼名或称老几)、堂姐(姐姐)、堂妹(呼名或称老几)、侄子侄女(侄儿或呼名)、侄孙侄孙女(堂孙子)。
2.外亲(异姓)外祖父(外爷、爷爷)、外祖母(外婆、婆婆)、舅父(大舅舅、二舅舅„„)、姨母(姨娘、姨姨)、表兄(大哥、二哥„„)、表弟(呼名)、表姊(姐姐)、表妹(呼名)、外甥外甥女(统称外甥);外孙外孙女(女孙)。姻亲姻亲姻亲姻亲
伯母(大嬷)、婶母(二嬷、三嬷„„)、姑夫(姑父)、姨夫(姨父)、舅母(妗子)、嫂子(仍称嫂子)、弟媳(呼名或老几舍的,如是老三的媳妇,就称老三舍的)、姐夫(哥哥)、妹夫(呼名)、大伯子(阿伯子)、小叔子(呼名或背称小叔子)、内兄(哥哥)、内弟(呼名或称老几)、大姨子小姨子(娃他姨)、儿媳(媳妇子)、女婿(呼名或背称女婿)、侄媳(媳妇子)、侄婿(呼名或背称女婿)、孙媳(孙媳妇子)、孙婿(呼名或背称孙女婿)。
二、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文化特点
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讲究秩序和人伦,区分亲疏和内外,注重礼仪和情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又富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底蕴。
(一)长幼有序 中国传统社会很讲究宗法,以此来规范社会行为,而作为社会生活的缩影家政管理,自然也要求有严格的秩序性。甘谷话的亲属称谓词就很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特征,其亲属称谓系统按照辈分原则井然有序地排列。甘谷方言亲属称谓以父系称谓为中心,突出辈份,注重排行,长幼有序,具有严格的秩序性。对长辈和晚辈,不同的辈分采取不同的称呼,如儿女辈、同辈、父母辈、祖父母辈、曾祖父母辈等等,老少分明。对长辈,称父亲为“达达”、“爸爸”,母亲为“嬷”、“妈妈”,祖父为“爷爷”,祖母为“婆婆”,曾祖父为“太爷”,曾祖母为“太太”,高祖父为“祖太爷”,高祖母为“祖太太”。称祖父的兄弟姐妹为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婆、二姑婆、三姑婆„„;称父亲的兄弟姐妹为大达、二达、三爸„„碎爸,大姑、二姑、三姑„„碎姑。他们的配偶,也按他们的排行称之为“大婆婆”、“姑爷”、“大嬷”、“姑父”。对同辈的称谓,则按照年龄原则,不同年龄的同一类亲戚注重排行,长幼有序。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甘谷人常有“大门转小辈,小辈变大辈”之说。对于辈分长于自己的,即便年龄比自己小很多,也一定得按称谓系统规定的尊称,长者为尊,不可直呼其名。长辈称晚辈,面称可直呼其名或昵称,以示亲近。对于年长于自己的同辈人,不可直呼其名,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人,面称时,一般直呼其名。在家族中,长者对家事有绝对的发言权和处置权,体现传统秩序“长者为尊”的权威。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代宗法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立长制度。有的大家族,人丁很旺,但三代以内的同代人,仍按一个顺序排行,这样的家族一般家族统治比较严密,族人比较团结,在当地势力较大,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亲疏有别 甘谷人在运用亲属称谓时很讲究亲疏。亲就亲,不亲就不亲,与甘谷人耿直的性格颇有相似。在对姻亲、族亲、庄亲等非血缘关系的亲属上,是亲疏有秩、内外有别的。对于姻亲,当面称呼要用血缘关系的称谓称呼。对于妻子来说,称呼丈夫的一切亲人,一律随丈夫,也就是说,如同称呼自己的亲人一样。如,称公公为“达”、“爸”(背称阿公),婆母为“嬷”、“妈”(背称阿家),大伯为“哥”(背称阿伯子),小叔为“兄弟”(背称小叔子),对丈夫的妹妹呼名(背称小姑子)。但对于丈夫来说,称呼妻子的亲人就不一定一律随妻子,如,称岳父为“姨父”(背称丈人),岳母为“姨娘”(背称丈门家),大舅为“哥”,小舅为“兄弟或呼名”。因为甘谷方言中兄弟间互称“房家”,如老大为大房家,老二为二房家,于是对于大伯、大姑来说,称呼弟弟的妻子为“娣妇子”(背称几房家的或老几的婆娘)。夫妻互不称名,谓夫为掌柜的或呼娃名(背称老汉或皋的屋人),谓妻为屋内的或呼娃名(背称婆娘或老婆子)。妯娌之间互称“先后”。女婿之间互称“挑担”。夫妻两家老人互称“亲家”。对于族亲,同样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别。如果是同一个“祖太爷”的后代,互称“亲房”。对于庄亲,即同村异姓的人之间的称谓也是用亲属称谓,以示亲近,尊卑长幼也不得随意。但亲属称谓用于关系比较远的族亲和庄亲时,一般在亲属称谓词前应当加上对方的名字。
(三)重情崇礼 甘谷人在运用亲属称谓时很讲究“重情崇礼”。在甘谷县礼辛镇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曰:“礼让是远古遗风,穷源溯低,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既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一联道尽斯邑本色!
在使用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语时,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密,亲属称谓还作为一种尊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身上,如称“老爸(年长男子,老伯之意)”、“阿爷”(大娘之意)、“大哥”、“大嫂子”、“大姐”,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敬,表示关系的亲密。同时,这也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另外,在他称、直称时也很讲究。所谓他称,即降一辈称呼对方,站在下一辈人的角度上称呼,这是甘谷方言的“尊敬体”。使用尊敬体要注意在称谓词前中“您”或“他”,以示区别。如,在孩子面前称呼自己的父母为“您爷爷”、“您婆婆”。对晚辈的他称非常简单,称所有的子、侄、孙辈男性为“他哥或呼名”,其配偶为“他嫂子”,女性为“您姐”,其配偶为“您姐夫”,而不以弟、弟媳、妹、妹夫称之。这种他称也可前加晚辈子女的乳名,如称妻子为“小强他妈”,丈夫为“小芳她爸”,婆母为“文生他婆婆”;也可前加“娃娃”,如“娃娃他娘”、“娃娃他爷”。这种在交际、相处时,不是亲属但是在称谓中以亲属称谓称呼的事例非常普遍,路途相遇,即使互不相识,打招呼时也以“老爸”、“阿爷”等相称。这既是以血缘亲族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反映,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崇礼重情“的淳朴民风。
另外,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除了具有上述文化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体现了民族交融及明清移民的特色
纵观史册,从上古伏羲文化、商周文化、羌氐文化、秦源文化、三国文化、至两汉后儒、佛、道文化及石窟文化,构成了甘谷浑厚的多元文化底蕴。同时也包容着西部少数民族和西方多元文化,具有半汉半蕃,多元兼容的特质。这里是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长期攻战争夺的前哨,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的边缘地带。从周秦以来,众多降服的少数民族居民在这里汉化,元明清三朝,大量内地居民移民于此,使这里成为汉文化与其它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心。体现在语言上,使甘谷方言表现出了“你中有我,兼容并包”的民族特点。在甘谷方言里,至今保留着许多蒙古族、回族、羌族等民族的语汇。例如甘谷方言把父亲叫“达达”与羌族的称谓有关。《广韵》记载:“爹,陟邪切,羌人呼父也。”爹音dia,讹读为da,今俗写为:达、大等;又一说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无论怎样,都反映了民族交融的特征。
三、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等的变化,亲属称谓语也会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在甘谷方言亲属语中这种变化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称谓没有延用传统的亲属称谓语,由于某种原因使用了从他性称呼。过去有的儿媳妇或女婿对自己的公婆或岳父母常常感到难以启齿称他们为“爸”“妈”,如果说话人有了孩子,他们就会用从儿称谓来解决这个难题,把老人称为 “娃娃他爷”“娃娃他婆”。如果说话人没有孩子,他们常常避免作任何称呼。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般的姻亲亲属,面称都用从夫、从妻称谓来称呼,对岳父母或公婆也随妻子或丈夫称为“爸”“妈”。另外,现在对姐夫也可称“哥”或“名字+哥”,对亲堂姑表兄妹称呼一般也不冠“堂”“表”,而直呼“哥”“姐”,这大概是因为这样称呼更亲密些,更少嫌“外”的缘故。
2.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汉语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有些亲属称谓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表现出向普通话靠拢、向城镇靠拢的趋势。比如许多小孩都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称祖父母为“爷爷”“奶奶”,称舅父和舅母为“舅舅”“舅妈”。3.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致使家庭结构关系大为简化,许多亲属称谓语渐渐失去用武之地,逐渐成为历史词语。比如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婆、二姑婆、三姑婆„„,大达、二达、三爸„„碎爸,大姑、二姑、三姑„„碎姑这些称谓将逐渐淡化。[立论依据]
1.基本情况:目前,甘肃方言的整体研究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国内仍显滞后。至于在各方言区结合民俗文化进行方言研究,更是少有人去涉足。虽然有人做过一些整理工作,但都是零散的,很不成系统。并且许多方言词汇、语法的整理工作仅仅局限于罗列,并未归类,更不用说对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结合《中国文化导论》课程所学知识以及平日积累,就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这一个类别进行整理罗列、归纳分析,以小见大来进行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期能引起更多人对本地区方言研究的关注。
2.大概内容:包括对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调查整理,进行罗列归纳、分析比较,结合其历史、地理等因素,探讨甘谷方言的独特魅力及其所折射出的民俗民风、氏族关系、宗法制度、伦理道德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第五篇:甘谷教育思考
甘谷教育的思考
2011年甘谷县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考生8095人,高考上线人数2404人,较上年的2279人增加125人,高考上线率达29.70%,较上年的29.15%增长0.55个百分点。其中,理科共计上线1938人,较上年的1905人增加33人,增长1.7%;理科重点上线736人,较上年的665人增加71人,增长9.6 %,理科本科上线1202人。全县文科上线466人,较上年的374人增加92人,增长19.74%。其中,文科重点上线69人,较上年的67人增加2人,增长2.8;本科上线397人,较上年的307人增加90人,增长22.67 %,文科上线率为20.71%,较上年的19.22%增长0.59个百分点。
甘谷是我市的人口大县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周边其他县区差距不大,但高考年年上新台阶, 连续12年位居全市第一,成功的秘诀何在呢?纵观甘谷教育的发展历程,以下五点启示值得我们思考:
启示之一:“五苦”精神奠定发展基石。甘谷县立足本县实际,探索和寻求发展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经过多年培育的党政“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育”和社会“苦助”的五苦精神成为甘谷教育的脊梁,撑起了甘谷教育的一片蓝天。
党政“苦抓”抓什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牢牢记在心上,届届抓在手上,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积极争取和实施教育项目,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为全县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师“苦教”怎么教?该县把建设一流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作为办好学校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资源,2004年完成了15个学区校长和所属中小学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竟聘上岗工作,2005年完成了全县学区所属学校教职工的全员聘用工作,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52%、89.64%、59.33%。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才创造了甘谷教育今天的辉煌。
学生“苦学”如何学?甘谷的孩子以苦为乐,学校没有学生宿舍,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学校附近的农户租房上学,偏远山区的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了这种生活,即使家境再贫寒,遇到再大的挫折和困难,求学信念从不动摇。甘谷县一中2010届毕业生陈建民,家住礼辛乡冯山村,离校几十里,父母双亡,哥哥患癫痫病,家庭非常贫穷,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坚强的毅力与各种困难顽强拼搏,2007年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中央文明委给他支助学费2万元。甘谷县六中2006届毕业生王晶,父亲是下岗工人,母亲是农民,他暗下决心,刻苦学习,2006年以67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苦学”改变了甘谷孩子的命运,也改变了甘谷孩子的人生。
家长“苦育”有何方?甘谷的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学习上,把几乎全部的收入投入到教育上,山区有的家长一边在城里打工一边陪读,有的周末按时接送孩子,有的隔三差五为孩子送干粮„„为了孩子,他们起早贪黑,四处奔波。磐安镇张家窑村的汪炳有老人是一名伤残军人,他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供孩子上学读书,创造了五子登科的“神话”。目前,大儿子汪筱林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二儿子汪金龙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三儿子汪金军为甘谷县四中语文教师,四儿子汪金国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小儿子汪金爱原在天水电信公司工作,2006年再次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社会“苦助”功何在?多年来,在外地工作的甘谷籍有识之士,心系甘谷教育,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0年-2008年,甘谷县社会各界人士共捐助建校资金661万元,新建维修校舍1.83万平方米,北京国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泽先生捐赠138万元建设甘谷县张家井文泽学校校舍及配套设施,在青海经商的甘谷籍商人马功仁捐资100万元新建了新兴镇慈光学校功仁教学楼。还有许多建筑企业家采取先垫资修建学校的办法为教育事业做奉献。
正是靠“五苦”精神,甘谷教育才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甘谷县累计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4.1万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300余人、硕士学位者2100余人、学士学位者近1.4万人。
启示之二:抓教育质量要建立工作机制。甘谷抓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考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高中教育和高考工作的宏观指导,在抓高考的过程中强化了三个“协调”,即协调应届和往届、文科和理科、文化课和小术科。在备考中强调科学备考、长远备考、信息备考等三个“备考”,重视应届生和学困生,加强考前教育引导,促进了各校学科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县上建立了县政府与教体局、教育主管部门与学区、直属校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学校工作校长负责制,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健全完善了教育质量县、乡、校三级通报制,对会考、高考成绩优异的学校和会考、高考单科成绩前三名的教师实行奖励政策,从而形成了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
启示之三:均衡发展才是科学全面发展。甘谷县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另一个经验是高考不是一枝独秀,而是“遍地开花,满园春色”,近几年县内的每一所高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挥优势,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注重特色,多样化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并为其设计成功成才的方向,确定学习发展目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全县各高中学校呈现出处处开花、校校结果的喜人景象。我县一中、二中、六中、三中、四中连续几年跨入全市前20所中学之列,其中有4所学校跨入前10位,应届生上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全县老百姓选择高中学校不看条件看质量,不看城乡重效果,既减轻了县城高中的办学压力,又保证了农村高中学校生源的稳定,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成本,为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创造了均衡公平的环境。
启示之四:基础教育要夯实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高考成绩优异不仅是高中教育的成果,更与小学、初中教育分不开,甘谷县按照“高中教育抓提升,初中教育抓均衡,小学教育抓基础,幼儿教育抓规范,民办教育抓完善,职业教育抓拓展”的总体思路,重视各个学段、各类学校和各个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及贯通,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培育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取得进步,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启示之五:农村也能办优质教育。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好,教师配备强,所以到城市接受的才是优质教育,而甘谷县农村高中的质量和效益正好从另一面证明了其实不然。甘谷县二中和三中是两所农村高中,但这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比其他周边城市学校的低, 甘谷二中今年上线总人数576人,较去年增长65人,应届生上线286人,上线率达34.47%,较2007年相比,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在全市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迈出新步伐。甘谷三中2011年上线362人,其中一本上线199人,上线率达到了27.44%,。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