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附件:
2011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卫生部和市政府的各项要求,根据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世博保障成功经验,弘扬世博精神,以“夯实基础、巩固成绩、拓新发展”为原则,确保医改、“十二五”规划和第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和实施,确保本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全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
1.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本市新增加基本服务项目的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探索建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加强督导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项目任务如期保质完成。研究落实本市新增重大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确保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全面推进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总结和借鉴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制定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口腔卫生、眼病防治等的区域和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推进各专业公共卫生领域的绩效考核。
二、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
4.全面启动实施《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简称: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及时落实项目经费和基建项目立项。建立项目科学和长效的管理机制,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经费预算。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组织项目管理培训,定期开展督导,加强质量督查。
5.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期间疾控妇幼工作,根据国家、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组织实施本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相关工作内容,组织本市各专业机构实施“十二五”规划。
6.组织各区县结合落实医改近期重点工作要求、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等开展辖区公共卫生工作调研,制定并实施区县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
三、着力夯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基础
7.继续做好非典、人禽流感、流感等冬春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和霍乱、菌痢等夏秋季主要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防控措施。加强虱、蜱等媒介传播传染病监测。提高狂犬病、布病等的疫情处置能力。完成闸北区、松江区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推进落实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推进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进程。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结合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进一步优化试点症状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缺课缺勤网络直报;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控制和督导。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储备。做好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8.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全市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制订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修订《上海市接种单位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接种门诊工作规范》等。全面开展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在疾控机构试点推行疫苗全程电子监管;继续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开展以外来儿童等为主要对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以进城务工人员等为主要对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落实消除麻疹措施。配合教育部门落实新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9.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做细、做精、做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和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能力建设,切实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疫情监测,规范治疗流程和管理要求。继续整合日常防治工作、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艾滋病高危行为和重点人群干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预防与遏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2006-2010年)》终期评估,制定新一轮“五年行动计划”。启动《上海市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1-2020年)》,落实梅毒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拓展“三位一体”结核病综合防治工作内涵,加强本市结核病/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试点开展耐药结核病政府减免和预防控制工作。
10.完善传染病防控信息沟通平台,巩固江浙沪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和本市部门间沟通合作机制,巩固新发、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体系。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任务界定和经费补助政策,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
四、深化聚焦〝一高一低〞妇幼保健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
11.深入推进以“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为特点的全覆盖妇幼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模式。深化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切实提高筛查率、提高复筛率和提高干预率。完善建立“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保健”、“青春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和“学前保健-托幼保健-学校保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和保健模式。进一步发挥产科主任例会和儿科主任例会制度在沟通信息、增强合作、提升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加快推进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运作筹备;推进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
12.实施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精细化管理”,加强高危孕妇早期干预管理,探索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评审工作制度。继续实施产科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运网络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发挥会诊抢救中心技术指导作用,不断提升产科医疗救治能力。积
极倡导和促进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技术比武,进一步降低致残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继续开展产科质量督导检查,建立助产医疗机构质量督导档案。
13.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模式,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系统、有效的综合干预服务,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完善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管理网络建设,完善产前筛查机构申报、审批程序。结合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女保健项目,继续开展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
14.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修订本市实施细则;落实《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索建立儿童综合发育干预、评估体系;建立和规范本市常见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康复和管理体系,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
15.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对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场所设置、手术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开展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婚前保健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继续依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按照《上海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持证机构的换证审批。继续规范和加强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强《上海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培训,开展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督导。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信息化工作。
五、继续加强慢病防治、精神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
16.启动开展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建设工作。实施《上海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01年-2015年)》第二轮中期评估。修订完善社区慢病防治相关工作指南和规范。完成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营养与相关健康状况监测、癌症早诊早治等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研究制定“医生进学校”工作方案。
17.完善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实施碘盐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放射卫生监测和青少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综合监测等方案。完成卫生部对本市区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的评估。继续推进伤害监测工作。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气象对健康影响的综合监测与评价,开展相关监测、预警、预报。
18.深入推进精神卫生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精神,完善精神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上海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的研究制定,切实做好贯彻实施相关工作。贯彻实施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工作规范》,全面实施和完成卫生部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686”)项目。进一步增强各级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部门在精神卫生治疗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19.继续做好眼病防治和口腔卫生工作。开展近视综合防控,建立学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在试点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筛查和建档工作,并在本市逐步推广。推进外来务工者子女初级眼保健工作,加大本市农村地区贫困白内障手术工作投入力度,提高白内障复明手术内涵质量。开展针对大学生、在职人员的眼保健服务,扩大初级眼保健覆盖人群。组织实施《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行动计划》,推广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开展学校公益性口腔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儿童口腔健康与危险因素调查》。
20.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深化践行“健康教育先行”理念,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加强健康教育理论建设和指导。普及公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素养干预、监测与评估。加强健康教育平台和能力建设,完善和巩固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咨询服务质量,加强预防保健专业机构的技术和资源整合,运用信息传播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健康教育社会传播,特别是有关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以“健康大讲堂”等健康教育品牌项目为抓手,切实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本市医疗卫生系统内禁烟和控烟工作。
第二篇:2012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2012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卫生部和市政府的各项要求,根据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世博保障成功经验,弘扬世博精神,以“夯实基础、巩固成绩、拓新发展”为原则,确保医改、“十二五”规划和第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和实施,确保本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全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
1.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本市新增加基本服务项目的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探索建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加强督导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项目任务如期保质完成。研究落实本市新增重大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确保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全面推进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总结和借鉴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制定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健康、口腔卫生、眼病防治等的区域和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推进各专业公共卫生领域的绩效考核。
二、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
4.全面启动实施《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2013年)》(简称: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及时落实项目经费和基建项目立项。建立项目科学和长效的管理机制,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经费预算。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组织项目管理培训,定期开展督导,加强质量督查。
5.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期间疾控妇幼工作,根据国家、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组织实施本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相关工作内容,组织本市各专业机构实施“十二五”规划。
6.组织各区县结合落实医改近期重点工作要求、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等开展辖区公共卫生工作调研,制定并实施区县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
三、着力夯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基础
7.继续做好非典、人禽流感、流感等冬春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和霍乱、菌痢等夏秋季主要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防控措施。加强虱、蜱等媒介传播传染病监测。提高狂犬病、布病等的疫情处置能力。完成闸北区、松江区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推进落实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推进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进程。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结合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进一步优化试点症状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缺课缺勤网络直报;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控制和督导。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储备。做好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8.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全市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制订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修订《上海市接种单位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接种门诊工作规范》等。全面开展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在疾控机构试点推行疫苗全程电子监管;继续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开展以外来儿童等为主要对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以进城务工
人员等为主要对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落实消除麻疹措施。配合部门落实新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9.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做细、做精、做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和健康,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能力建设,切实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疫情监测,规范治疗流程和管理要求。继续整合日常防治工作、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艾滋病高危行为和重点人群干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预防与遏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2006-2010年)》终期评估,制定新一轮“五年行动计划”。启动《上海市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2-2020年)》,落实梅毒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拓展“三位一体”结核病综合防治工作内涵,加强本市结核病/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试点开展耐药结核病政府减免和预防控制工作。
10.完善传染病防控信息沟通平台,巩固江浙沪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和本市部门间沟通合作机制,巩固新发、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体系。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任务界定和经费补助政策,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
四、深化聚焦〝一高一低〞妇幼保健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
11.深入推进以“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为特点的全覆盖妇幼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模式。深化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切实提高筛查率、提高复筛率和提高干预率。完善建立“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保健”、“青春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和“学前保健-托幼保健-学校保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和保健模式。进一步发挥产科主任例会和儿科主任例会制度在沟通信息、增强合作、提升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加快推进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运作筹备;推进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
12.实施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精细化管理”,加强高危孕妇早期干预管理,探索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评审工作制度。继续实施产科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运网络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发挥会诊抢救中心技术指导作用,不断提升产科医疗救治能力。积极倡导和促进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技术比武,进一步降低致残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继续开展产科质量督导检查,建立助产医疗机构质量督导档案。
13.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模式,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系统、有效的综合干预服务,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完善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管理网络建设,完善产前筛查机构申报、审批程序。结合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女保健项目,继续开展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
14.落实《托儿所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修订本市实施细则;落实《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索建立儿童综合发育干预、评估体系;建立和规范本市常见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康复和管理体系,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
15.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对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场所设置、手术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开展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婚前保健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继续依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按照《上海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持证机构的换证审批。继续规范和加强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强《上海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培训,开展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督导。进一步加强妇幼
卫生监测和信息化工作。
五、继续加强慢病防治、精神卫生和健康工作
16.启动开展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建设工作。实施《上海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01年-2015年)》第二轮中期评估。修订完善社区慢病防治相关工作指南和规范。完成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营养与相关健康状况监测、癌症早诊早治等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研究制定“医生进学校”工作方案。
17.完善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实施碘盐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放射卫生监测和青少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综合监测等方案。完成卫生部对本市区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的评估。继续推进伤害监测工作。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气象对健康影响的综合监测与评价,开展相关监测、预警、预报。
18.深入推进精神卫生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精神,完善精神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上海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2012年-2015年)》的研究制定,切实做好贯彻实施相关工作。贯彻实施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工作规范》,全面实施和完成卫生部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686”)项目。进一步增强各级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部门在精神卫生治疗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19.继续做好眼病防治和口腔卫生工作。开展近视综合防控,建立学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在试点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筛查和建档工作,并在本市逐步推广。推进外来务工者子女初级眼保健工作,加大本市农村地区贫困白内障手术工作投入力度,提高白内障复明手术内涵质量。开展针对大学生、在职人员的眼保健服务,扩大初级眼保健覆盖人群。组织实施《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行动计划》,推广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开展学校公益性口腔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儿童口腔健康与危险因素调查》。
20.进一步加强健康工作。深化践行“健康先行”理念,贯彻落实《全国健康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加强健康理论建设和指导。普及公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素养干预、监测与评估。加强健康平台和能力建设,完善和巩固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咨询服务质量,加强预防保健专业机构的技术和资源整合,运用信息传播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健康社会传播,特别是有关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以“健康大讲堂”等健康品牌项目为抓手,切实加强健康的基础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本市医疗卫生系统内禁烟和控烟工作。
2012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把保障全县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作为神圣职责,发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精神,全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健康教
育、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卫生工作。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采用多学科、多途径,不断巩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疫情监测能力、防病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和实验室监测检验能力,进一步提升疾控整体形象,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了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建设的步伐,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开拓创新、科学管理
疾控行业是社会的窗口,县疾控中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行业作风建设摆上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以人为本,以社会满意为工作职责,全力打创疾控行业新形象。一是健全单位内部管理机制,采取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见效益的思路,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做到领导带头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建立了指令性任务与事改工资挂构、经济指标与绩效工资挂构、工作业绩与分配效益挂构的“三挂构”和定人、定岗、定任务的“三定”制度;二是营造团队精神,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纳入单位目标管理,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并着重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优化激励,营造团结,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格局。
二、迈大步、体系建设上台阶
中心以重塑政府公共卫生和疾控中心形象为目标,广泛争取多项目支持,初步建成了一个专业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综合防治能力强的新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03年“非典”的出现,给我国疾控事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全面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疾控中心以此为契机,2006年我中心实验室综合大楼改扩建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样使我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扩大到3120.6平方米;规范标准化的理化、生化实验室、鼠疫强毒室、结核病痰检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添置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x光机、b超、心电图、纯水机、大气采样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中心多年来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的现状,大大提高了我县疾病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功难点、抓细节、练内功、疾控工作成绩显著
**县疾控中心的工作思路是: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利用一切优势抢抓机遇,促进疾控事业长足发展。中心与各科室实行了经济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建立“效力优先、按劳取酬、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全中心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在全县推广了规范化接种门诊,加强规范管理,确保了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规范的操作和优质的服务,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优美的人性化接种环境,让孩子舒心、大人放心、群众安心,推动了全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预防接种的质量,保证了各项计划免疫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扩大免疫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落实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暴发流行;切实制定完善了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预案,并重新整合调整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开展专业培训及应急演练,建立了快速反应应急机制,使之成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提高和增强了应急反应能力和疫情处置能力,同时建立健全了疫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了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治疗等环节紧紧衔接,做到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三是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健康的基础。我县自1998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省级结核病控制项目、who西太区结核病控制项目、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日本无偿援助项目、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及全球基金第四轮、第五轮结核病控制项目,严格按上级要求,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强化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代表云南省接受国家卫生部“卫x项目中期评估团”评审,得到专家组一致肯定及高度赞誉,为云南省结防工作赢得国家特殊荣誉做出了重大贡献;结核病痰涂片被确定为全省的示范教学片,涂阳病人治愈率高达90%以上;多次被国家、省、市、县评为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四是艾滋病防治工作推陈出新上台阶。艾滋病防治工作以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和省级防治项目为龙头,全面带动**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摸索出了一套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模
第四篇: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2009年**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根据县卫生局2009年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目标任务、市/县2009年责任目标协议及各项任务指标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及2008年对各乡考核发现问题,制定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中心内部科学管理,认真执行孟卫字[2005]13号文件
严格执行孟卫字[2005]13号文件,计划组织全体职工学习6次,召开职工大会4次,召开职工会员大会1次,修改完善中心规章管理制度,按制度实施内部科学化管理。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12次,召开中心与科室会议12次。制定中心全年工作计划,撰写半年、全年中心工作总结、自查报告各1篇,实施按月工作计划制度及累计工作进展制度公开,按季度实施责任目标检查,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执行请销假与车辆管理
根据卫生责任目标的具体要求,单位领导按时参加卫生局召开的各种会议,每季度向卫生局分管领导汇报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情况,单位领导和所有职工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和疾控工作请示汇报制度,车辆服从卫生局调配。
三、积极推进民主化管理
2月上旬召开了全体职工会员大会,中心主任将向所有职工报告了1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财务支出,明确下一年工作重点及计划,并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执行,执行对科室的责任目标管理,对科室年终考核制。制定中心与科室、科室与科员责任目标协议,并与科室签订责任目标协议,建立科长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干部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四、制定完善对乡级责任目标管理
修改制定2009年计划县/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协议,2月上旬召开全县疾病预防工作会议,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目标协议,对全县各乡镇全年每半年、年底实施考核,并在全县通报考核结果。
五、完善落实中心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2009年在2008年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扩展中心规章管理制度,健全实施40个规章管理制度,有值班、设备管理、疫情管理、科室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每季度由专人负责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核实检查1次。
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继续聘用门卫,门卫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每天实施检查制度,确保2009年无治安案件发生。
七、落实老干部管理
认真执行老干部责任目标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年终有总结,组织召开老干部工作会议4次,召开工作老干部座谈会1次。
八、加强中心财经管理
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管理制度,按照物价批准收费,公开中心各项收费标准,公开中心财务执行情况。严格执行中心财务统一专人管理,科室不收费,不设小金库,财务室负责按时上报各种财务和业务统计报表。
九、认真执行卫生管理制度
加强对中心环境卫生和对各科室卫生执行每周卫生检查,每天打扫1次卫生,确保中心环境好,科室整洁,卫生。
十、依法执业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执业医师法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康复门诊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环境、配齐急救药品和物资,门诊执业医生实施挂牌上岗,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十一、加强行风建设,开展行风综合评价
加强中心医务人员行风建设,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有自查自评,向社会群众和各联系单位开展行风满意度调查1次,确保行风满意度在90以上,严格防治责任事故发生。要求中心全体职工遵纪守法,规范执业。
十二、加强综合管理,积极完成市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1、落实责任目标逐级分解;
制定县乡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协议,中心与科室责任目标协议,签订协议,严格按照协议开展工作。
2、完善中心各类资料管理;
全面实施中心各类资料统一模式分类、归档、建封面、建目录科学管理,确保各类上报资料按质、按时上报。
3、做好上下级及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加强上下级、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与协调,及时处置好各项往来事务,保障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全县传染病控制;
加强全县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做到主动监测,提前预防,及时调查处置,把2009年全县传染病疫情在市卫生局下达的任务指标内。
十三、落实重大传染病控制工作
1、制定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鼠疫、霍乱、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等每种传染病分类监测、防治工作计划,制定监测指标,开展全面监测。
2、完善各类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收集整理,进行监测与分析,建立分析制度,由急传科专人负责,每季度分析1次,检查落实重大传
第五篇: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
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2012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x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发展主线,以全面推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为重点,狠抓重大疾病防治和扩大免疫规划,全面提高疾病控制、卫生监测工作质量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为保证全场人民身体健康我院积极把这项工作做扎实。
一、推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不断完善我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2年要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0-3岁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率均要求达到95%以上。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使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工作能够在城乡落到实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认真贯彻卫生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内涵建设,积极推进疾控绩效考核工作,根据2009年绩效考核工作的结果,找出问题,认清差距,加强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疾病控制工作职能,进一步提高疾控机构履职的能力,把绩效考核作为推动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圆满完成2012年绩效考核工作任务。
三、传染病管理与重点传染病控制
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报告规范等相关法规,搞好传染病监测和网络报告,按时报告疫情,疫情单位报告率达100%,•传染病报告率达100%,对重点管理的传染病•(甲型H1N1、霍乱、SARS、艾滋病、麻疹、百日咳、甲人禽流感、猪链球菌、白喉、脊灰、流脑、乙脑、伤寒、钩体、疟疾、狂犬病、出血热)•,必须及时电话报告,重点传染病调查处理率100%。每月疫情简报于次月10日前发出, 夏秋季和冬春季疫情预测预报分别于5月10日和10月10日前发出。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网络直报人员的业务培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疫情网络系统的管理,保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
2.搞好以SARS、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不明原因肺炎的疫情监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报告工
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在人员、物资、药械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完成上级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3认真搞好结核病综合防治工作,抓好健康教育,做到结核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民结核病知晓率;加大结核病人的发现力度,加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5%以上,治愈率达85%以上;加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及归口管理工作,结核病人转诊率达100%,追踪到位率达95%以上;每季度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控制工作专项检查(病人的转诊与发现任务按市卫(2005)第16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
4.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完成艾滋病监测任务,年内进行一次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和重点场所工作人员的预防知识培训;按规定搞好HIV阳性者的管理,完成艾滋病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及归档工作;搞好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完成拘留所在押人员、重点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监测任务和上级下达的专项调查任务。
5.搞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并从人员、物资、药械上作好应急准备,5-10月开设腹泻门诊,按照腹泻门诊工作规程开展相应工作,完成霍乱监测任务;5月份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6月份对市
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管理进行检查,10月份对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管理进行检查。
6.搞好板房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病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加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安全工作。青原镇卫生院要协助疾控中心完成辖区内学校食品、饮用水、传染病监测及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体检;特别是要指导学校作好晨检,加强学生健康体检监测、预防接种的查验、补种和相应疫苗的普种工作;每学期派员指导学校定期对供水设施、水质进行清洗和消毒;指导学校制定和落实传染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对监测和体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在3日内报告市卫生局,并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
四、计划免疫
1.重点抓好新生儿建卡、建证工作,0--7岁儿童建卡率100%,建证率100%,搞好“冷链”管理,各接种单位年内冷链运转不低于20次,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内疫苗平均加强接种率≥90%,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结合“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计免宣传活动,搞好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的报告,各接种点按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要求,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率达100%,3.按照《xxx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实施细则》要求,实
行“谁接生、谁接种第一针”,保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8%以上,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作好接种登记、报告和乙肝疫苗使用与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免疫规划外人群的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工作,努力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
4.加强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凡重建卫生院计免门诊达示范门诊标准,实现计划免疫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加强接种人员培训,切实做到安全注射,防止接种差错事故发生。
5.加强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完成监测指标,•按时上报各种报表,保持无脊灰状态;3月底前完成麻疹疫苗的普种工作。
6.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点)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切实做好我市的预防用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
7.按照《xxx县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标准》要求,作好计免资料的归档立卷工作和迎接全国免疫规划工作督导的准备工作。
9.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群体接种任务,2012年1和5月分别完成学生乙肝疫苗查漏被种的第二针、第三针接种。
五、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工作
1.碘缺乏病防治: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搞好5月5日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指导群众正确地使用碘盐;抓好碘盐销售点和居民的食盐碘含量监测;巩固碘缺乏病基本消灭成果。
2.死因报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死因监测报告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要求完成。
3.积极开展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全市学生中开展预防近视、龋齿活动,•指导学校搞好健康教育和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及卫生室建设,搞好学校“三同时”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