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革命传统
文章标题: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革命传统
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革命传统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努力奋斗
在7月5日召开的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秘书长指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像插入国民党反动派腹部的一把尖刀,紧紧牵制住了敌人的主力部队,大大缓解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压力,为实现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刘邓大军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军,面临牺牲生命的危险,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直前,去争取胜利,这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科全体同志就如何继承和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光荣革命传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濮阳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四点共识。
一是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在世界上干成一件事,没有一点精神状态是不行的。要做好新时期的办公室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更需要一种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清醒认识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牢固树立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思想,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思想,发奋图强、争创一流的思想,恪尽职守,忘我工作。
二是要奉行举轻若重的工作态度。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是市委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职能。可以这样说,市委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就是服务。这就决定了我们从事的工作看起来大多比较“小”和“轻”,比如说文电起草、会议通知、会场布置、文件传阅等,都是很具体、很繁琐的工作,但却是很重要的工作,容不得出现半点纰漏。所以,不管我们从事哪项工作,都要奉行举轻若重的工作态度,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不能有半点的大意与疏忽,决不能出现任何失误。
三是要强化顾全大局的工作意识。市委办公室是在市委机关的首脑部位工作,位置特殊,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市委中心工作的大局。如果把市委办公室比喻成一台机器的话,那么我们当中的每位同志都是这台机器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零部件,哪位同志的工作出现问题就不能保证整个市委办公室运转有序。所以,我们每位同志都要强化顾全大局的工作意识,做到心中有大局,工作为大局,办事顾大局,做事要积极,做法要稳妥,要慎言慎行,严于律已。
四是要培养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能有机会在市委办公室工作,有机会参与市委的工作决策、见证一个时期濮阳发展的历史,是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精益求精地干好本职工作。但是干好工作,不能光凭一股热情,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认识新事物,了解新发展,开拓新视野,提升新境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力求为领导和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决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革命传统》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革命传统。
第二篇: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景阳冈旅游区
7月2号下午,我参加了由旅游局党支部组织的去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参观的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在纪念馆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门厅、强渡河战役厅、英烈厅和群众支前双拥厅。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而且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的内心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一、学习渡河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和英雄事迹鞭策我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阳谷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使我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部队奋勇强渡黄河奋勇杀敌,夺取强渡黄河胜利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孔月仙老人”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是军民团结的见证!
二、激发爱国热情。在强渡黄河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今天的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坚定服务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作为一名景区工作人员,我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同时,我对照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个人剖析状况汇报如下:
一、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渡广渡把握不够。虽然平时也用心参加组织的各种学习,但主动学、系统学、自觉学习的紧迫感不强,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在学深、学透、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够,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汇贯通,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工作。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做事情有时安于现状,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三、主动服务意识不浓,宗旨意识不强。主要是对“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的思想体会的不深不透。具体表现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急躁,缺乏耐心和换位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改善措施:
一、坚定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立党为公,甘于奉献,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学习方式,增强紧迫感,系统、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以及旅游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进一步增强职责意识,扎实地履行职责。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工作信心,要注重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勤于思考,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立足自己岗位,认真扎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整改时限:我保证所有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红色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经过参观,不仅让我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作为景区一名工作人员,我要牢记党的教导,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个人素养、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等方面不断进步,特别是应该具有勤劳上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与工作中的每次挑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景区工作者。
第三篇:1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景阳冈旅游区
7月2号下午,我参加了由旅游局党支部组织的去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参观的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在纪念馆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门厅、强渡河战役厅、英烈厅和群众支前双拥厅。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而且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的内心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一、学习渡河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和英雄事迹鞭策我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阳谷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使我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部队奋勇强渡黄河奋勇杀敌,夺取强渡黄河胜利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孔月仙老人”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是军民团结的见证!
二、激发爱国热情。在强渡黄河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今天的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坚定服务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作为一名景区工作人员,我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同时,我对照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个人剖析状况汇报如下:
一、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渡广渡把握不够。虽然平时也用心参加组织的各种学习,但主动学、系统学、自觉学习的紧迫感不强,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在学深、学透、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够,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汇贯通,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工作。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做事情有时安于现状,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三、主动服务意识不浓,宗旨意识不强。主要是对“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的思想体会的不深不透。具体表现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急躁,缺乏耐心和换位思考。
四、对宋义华同志的批评意见
1、学习主动性不强。平时很少主动地学,政策实事的东西学不学无所谓的现象存在。
2、因为年龄偏大,工作热情有所减退,有抵触情绪。工作方法不多,胆量不够大,怕得罪人。工作不实、落实不力。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改善措施:
一、坚定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立党为公,甘于奉献,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学习方式,增强紧迫感,系统、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以及旅游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进一步增强职责意识,扎实地履行职责。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工作信心,要注重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勤于思考,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立足自己岗位,认真扎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整改时限:我保证所有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红色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经过参观,不仅让我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作为景区一名工作人员,我要牢记党的教导,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个人素养、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等方面不断进步,特别是应该具有勤劳上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与工作中的每次挑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景区工作者。
第四篇: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
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
位于台前县东南约10公里的孙口渡口,是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的主要渡河点之一。1947年7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率军南征的。当地群众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一事件,把孙口渡口称为“将军渡”。
一、强渡黄河的条件
首先,从军事上分析。内战爆发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正确分析了国共双方的实力,确立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战略思想,制定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法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按照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也使其在重点进攻中屡遭惨败,取得了消灭国民党军队112万人的重大战果,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减至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减至150万;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127万增至195万,其中野战军由61万增至100万以上。在机动兵力上,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的军队。这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条件。
其次,从政治上分析。中共中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原则,并针对农村、城市和国民党军队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统战政策。在解放区,广泛进行土地改革,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约有2/3的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群众为保卫胜利成果,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地更加巩固。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民主人士,一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战、卖国政策的强烈愤慨,另一方面受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此伏彼起。至1947年初,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深深陷入到革命力量的两面夹击之中。
再次,从经济上分析。解放区军民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坚决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的方针开展了发展经济和整理财政的工作,使经济状况大为好转。特别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晋冀鲁豫等解放区出现了十多年未见的大丰收,不仅改善了军民生活,也为革命战争提供了物力保证。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状况则完全相反,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使民族工商业受到严重摧残;迅速增加的军费开支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大量印刷货币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1947年7月,美联社发表的一个材料显示:100元法币可以购买的物品,1937年为两头牛,1943年为一只鸡,1946年为一个鸡蛋,1947年为1/3盒火柴,这种情况表明,国民党统治集团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军事上屡遭惨败,使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政治和经济上的严重危机,使国统区民怨沸腾,后方难以稳定。这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由内线作战转至外线作战的有利条件。
二、选择在濮阳一带强渡黄河的原因 为了打乱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战略部署,减轻战争对解放区的破坏和消耗,中共中央确立了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方针。1947年1月2日,中央军委在给刘邓的电令中,第一次提出了南下展开战略进攻的设想。随着战局的发展,从1947年5月至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先后作出了三支野战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转入战略进攻的部署。即:刘邓大军在 6月底自豫北地区强渡黄河,实施中央突破,挺进中原,在长江以北的鄂豫皖地区实施战略展开;陈谢、陈粟两支大军随后分别南进,配合刘邓大军逐鹿中原。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冀鲁豫根据地实际情况,最后把强渡黄河的地点放在了今河南省濮阳县至山东省东阿县之间的黄河地段。中共中央和刘邓首长之所以把实施战略进攻的突破点最终放在这一地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国内战争的整体布局。1947年3月,蒋介石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的计划,开始实行所谓的“双矛攻势”,把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作为进攻重点,双拳出击。蒋介石认为:共产党在关内有三个重要根据地,即延安为政治根据地,沂蒙山区为军事根据地,胶东为交通供应根据地。只要攻占了这三块根据地,在彻底消灭共产党方面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他调集胡宗南等部25万兵力进攻陕北,调集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的45万兵力用于进攻山东,对冀鲁豫解放区采取守势。由于蒋介石把重兵调离中原,使国民党军队的布局形成了陕北战场和山东战场这两头强,而处于这两个战场之间的晋冀鲁豫解放区和中原地区兵力较弱的哑铃状,位于冀鲁豫解放区中心地带濮阳地区,正处在国民党军队防守的薄弱环节上。濮阳一带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是解放区,黄河以南离国民党重兵防守的大城市较远。这就为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央突破,出击中原提供了有利环境。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令刘邓率大军在濮阳一带强渡黄河,出击中原,在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软肋”上给以重重一击,迫其从陕北、山东两个战场上撤兵回援。从而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二是中原地区与冀鲁豫解放区的战略地位及地理位置。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大别山位于南京和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战略上十分敏感的部位。占据大别山地区,便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是蒋介石绝不会轻言放弃的地点。所以,中共中央把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至外线作战的落脚点放在了大别山。而冀鲁豫解放区西依太行,东靠泰山,北临石德线,南跨陇海线,进可攻,退可守,回旋余地大,而且这一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又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磨炼,群众基础好。同时,在地理位置上,冀鲁豫解放区大部分属于中原地区,与其它解放区相比,距大别山较近,且面对敌人防守的“软肋”,人民解放军可以用大跨步跃进的方式挺进大别山地区,从而实现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目标。
三是邓小平亲临渡河地段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渡河计划作准备。1947年4月清明节前后,邓小平赶至范县颜村铺,直接听取了范县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汇报,对当地的气候、地理、地形、风俗民情、群众思想觉悟以及黄河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这次范县调查,虽然仅短短一天时间,但邓小平问得详细、具体,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把强渡黄河的地点最后定在濮阳一带起了决定作用。
第五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分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分析
英语1301 张梦瑶 29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攻击,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在刘邓挺进大别山之前,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接近平衡,而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这样就极大地加重了解放区的战争负担。蒋介石的战略企图是,集中主力于陕北、山东两翼,实施进攻,而将南线我军压缩在“乙”字形的弧内,聚而歼之。联系两翼的战线中央,则凭借黄河天险只部署少量兵力防御,就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中央部分就成了要害和薄弱部分。而刘邓大军所在的晋冀鲁豫战场是连系东西两战场的中间地带,正像这个哑铃的“把”。这也是国民党军兵力较为空虚的一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及时抓住战机,发展有利形势,果断地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把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毛泽东早已考虑成熟:战略进攻大别山区。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3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那里崇山峻岭,绵延不绝,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解放军容易立足生根。占据大别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沙,瞰制中原。毛泽东提出,进军大别山应采取跃进的方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再夺取城市。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于8月7日黄昏从鲁西南出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20多天急行军,战胜了敌人的前堵后追,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在此期间,陈谢集团往返于潼关与洛阳间连续作战,歼敌3万余人,使敌不得不抽调在大别山的1个整编师和在陕北、晋南的两个旅回援。9月上旬,陈毅、粟裕率黄河北岸的华东野战军第6、第10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主力南渡,会同原在鲁西南地区的5个纵队(包括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组成18万人的西线兵团,并在菏泽以东发起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迫敌从山东和大别山抽调4个整编师增援。接着,于9月下旬进入豫皖苏边区。
至此,刘邓,陈粟、陈谢3路大军布成逐鹿中原的“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协调行动,迫使国民党军大批兵力南调,给了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以有力的策应。
在此次军事行动之前,毛泽东、邓小平及刘伯承曾经反复研究过这。这是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甚至赌博。在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这次行动的三种可能:
一、部队到不了大别山;二,部队到大别山后站不住脚;
三、部队扎根大别山。他继续提出,要坚决避免第一、二种结果,努力实现第三种结果。因为第一种的结果是刘邓大军被消灭,第二种结果是返回根据地打游击。纵观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很少有直接跟蒋介石交锋的,主要是以游击战为主。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充分展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和气魄。他兵行奇招,出其不备,主动出击,挺近大别山。然而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但是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为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招险棋!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第一,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解放区军事压力。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重兵聚集陕北和山东,进行重点进攻,形势十分严峻。黄河,从陕北到山东呈“乙”字形。蒋介石的战略企图是,集中主力于陕北、山东两翼,实施进攻,而将南线我军压缩在“乙”字形的弧内,聚而歼之。为了缓解陕北及山东解放区的军事压力,经过对敌人战略的正确分析及充分估计,党中央毅然决定放弃后方,直插敌人后方,把战争引向敌占区。邓小平对他的部下说:我们晋冀鲁豫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大战场。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及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出去挑的担子越重,对全局就越有利; 第二,开辟了新解放区,缓解了老解放区经济压力。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解放区面积减少,人口减少,再加上自然灾害,经济极为困难。在陕北地区,本来就是贫瘠地带,陕北人民供应中央机关和陕北少量部队已很困难。因此,要想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必须将战争的地点转移到敌占区; 第三,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之后,立即开始了攻城掠地、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并在辽阔的中原战场上充分发挥我军运动战特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结果使得敌人从陕西及山东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去围剿刘邓大军,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解放区的压力,从大的范围上打破了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使我军由被动转入主动,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关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有两种评价,几十年来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别。正面观点认为其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并调动和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军大别山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及其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反面观点则认为刘邓大军共约12万人马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但立刻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结果只有6万人生还,并且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并没有吸引山东及陕西根据地的大批国民党军队,从战术上来理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的失败被随之而来的辽沈战役的胜利掩盖了。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一个失误。
我赞成的观点是不能单纯的从战略和战术上考虑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与失败、意义与教训,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历史背景,融合战略与战术综合考虑。通过综合考虑,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否加快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是否有其它的方法能够减少大别山人员伤亡而我们没有发现并采取;第三,千里跃进大别山初始制定的方针是否得以实现,或者实现了多少。由于上面两个观点相比差别很大,我们无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即哪一种说法是符合实情的。但有一点却是双方也是所有人都认同的,那就是刘邓大军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同敌人作战的,他们的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作用的。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值得在现代军事理论中继承发扬。
解放战争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极差、面临中外各方面的敌人的疯狂进攻及强大压力下进行的,它的胜利既是一个中国式的奇迹,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性,它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只是整个战争中的一个插曲,不同的是这个插曲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历史转折,尽管它真正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证明,但这个证明与其他证明不同的是:不论结果如何,它产生的意义与价值都将是积极的,它好的一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坏的一方面会留给我们一定的教训。为成功找经验,为失败找教训。这才是我们研究历史,并以史为鉴的标准。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别山精神依然是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断开拓、不断奋斗。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精神文明建设却蹒跚前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世界上完成真正的崛起。事实证明,强大的综合国力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精神文明作为支撑,就好比一座高楼大厦要有深厚地基一样,革命精神是我们的革命志士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时总结出来并发扬光大的,它是历史的沉淀与积累,是被证明正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不能丢弃。
2002年一年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数次参拜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立即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的强烈反抗,而我们很少有人会考虑他为什么会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而坚持参拜,可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取得选民的支持,但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这样做会使得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在日本国民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且不断生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当我们看到这些时我们会提醒自己的国民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但我们却没有提醒自己的国民勿忘国耻、坚持学习在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其实,有了这些革命精神,我们的国民才会不惧怕战争的来临,自然也不会害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挺进大别山正是这一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在和平年代,它都是我们国民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武器,在外交中,它是我们震慑它国得有力“武器”。一个国家只有认真学习了自己国家在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思想才不会惧怕战争,这样才会离战争越来越远!
总之,革命战争年代的不怕牺牲、不畏战争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