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市地震局年度工作计划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年,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重要一年,做好2011年玉林市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2011年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富民强桂建设提供地
震安全保障为己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国家防震减灾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全面预防观,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进一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为玉林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一)继续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要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好的做法和经验,继续巩固和扩大学习活动成果,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党支部为龙头,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在全市地震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队伍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发展的党组织活动,不断增强防震减灾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认真做好“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实施工作。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加强与上级对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力量,全面、科学地制定“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工作,及时出台规划,积极推进规划实施工作,指导县级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做好“十一五”期间尚未完成项目的续建工作。
(三)围绕中心,全面落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各项工作措施。
玉林市是――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玉林市防震减灾规划(-2020)》的安排,结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从服务服从中心工作大局出发,有计划地把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制定好《2011玉林市防震减灾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实施,切实理顺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和工作机构。
(四)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力求科学把握震情发展趋势。
认真组织好全市震情跟踪工作,建立通讯保障机制和群测群防灾情速报工作机制,严密监视震情发展态势。特别是加强对地震易发地区和城市等重点地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玉博会期间等重要时段以及大型水库等重点部位的震情保障工作。加强震情异常情况的跟踪分析力度,尤其要强化地震前兆监测和地震预测工作,积极参加区域联防。进一步加强对监测环境的保护,构建地震监测网络共享平台,努力提高全市监测能力。认真总结地震预测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市的地震短临现场跟踪工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积极推进数字化地震资料进一步共享和应用,不断提高地震预测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专群结合,开展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实践。全力做好重要时段和节假日的震情监视工作,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测。
(五)规范管理,全面提升震害综合防御能力。
进一步规范全市地震行政许可的工作,严格依法行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继续督促协调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经济工作部门要认真贯彻《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通知》(玉政办发[]42号)文件精神,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事项列入工程建设项目基建管理程序程度,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把抗震设防列入审查内容。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地震行业形象。稳步推进城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等基础性工作。要继续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协助政府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检查。
切实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要继续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通过上街下乡,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手机短信、报纸、横标、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面;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工作,重点抓好对学生和农民的宣传;深入推进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的宣传贯彻和全面实施工作,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在2010年工作基础上,争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取得新进展。
加大对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快探索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新机制,努力促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协调发展。加强“三网一员”队伍的建设规模。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工作经费渠道,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
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工作。按市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规划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
第二篇:市地震局工作计划
我局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各项目标要求,积极将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相关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与提高服务保障的举措和能力,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完成工作目标。
一、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觉悟和素养,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思想武器,2014年我局将继续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局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好基础。此外,认真对照检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勤奋务实的作风建设,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三、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做好地震观测预报工作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是防震减灾工作坚持的方针。我局继续组织做好全市震情跟踪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群测群防灾情速报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地震趋势分析工作,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地震观测异常,密切关注地震活动,继续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四、规范管理,全面提升震害综合防御能力
开展全市地震系统的抗震设防行政许可检查活动,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全市地震行政许可工作;继续推进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工程,通过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全市所有建设工程依法达到全市的抗震设防标准,从而逐步提高全市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五、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继续利用防震减灾宣传的各个特殊时段,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通过上街下乡,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手机短信、报纸、横标、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面;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工作;以北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示范,继续跟进和完善市、县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六、不断健全地震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完善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善玉林市地震紧急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继续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切实做好思想准备、机制准备、队伍准备和技术准备,做好特殊时段、关键场所的地震安全保障工作。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民主议事、科学决策的能力;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强化业务工作,努力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信息工作,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八、重教育严防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xxx自治区和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报告会传达学习工作,组织好反腐倡廉教育,在全局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监督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决定制度。
九、统筹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按要求做好“美丽玉林·清洁乡村”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活动;按照市直机关工委部署,做好党务信息化工作;加强综合治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营造和谐氛围,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市地震局工作总结
200x年我局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进娶转变职能、干事创业,市地震局工作总结。积极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十五”规划的落实和监测管理工作,使我市的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将200x监测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认真搞好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并且对焦作及周边、河南及邻区地震预报的中期、短期、临震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谣传,稳定了社会,当好了政府参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完善地震监测手段
我市有地震台一个,主要进行测震、地形变观测;有4口深水观测井,其中有2口属于国家地震局深井观测水网,有14口浅层水位观测井,4台β—r射线自动测试定标器,5台电磁波脉冲电脑自计仪,还有地温、地倾斜、磁偏角、气象观测等手段。从2003年到2004年陆续在全市新增了断层气观测手段和电磁波、地温、地电数字化观测手段十多台(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给的对08、09井的管理任务。
2004年建立和完善了焦作市地震前兆动物宏观观测网络,55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覆盖全市六县四区,均具备固定观测场所、观测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四个基本条件。规范对全市测报点的管理,推行了“三个一”,即一块铜牌、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局监测管理科绘制了焦作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图、一览表和地震前兆综合动态跟踪研究图表,对其实行动态管理。
2、建设地震信息通讯系统
我局与省局无线电台始终保持着联系,电台工作正常,能保证应急通讯的需要。目前我局拥有10部电台、8部对讲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通讯网络,满足了地震应急通讯的需要。我局计算机网络上联省局网络中心,及时从网上获悉省局有关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与网络中心连接一次,及时下载有关材料,今年通过网络完成了向省局传送会商报告、异常报告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等工作。2004年完成了部分县市区地震办与市局地震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市局传送相关资料信息。2004年完成了焦作市十五项目信息节点的硬件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网络机房的调试,目前由1台服务器与两客户机组成一个地震信息局域网。与县市地震办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资料传送;
对焦作市地震信息网站进行了实行的更新与维护。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家专栏
3、认真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1)坚持周、月、季会商,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上半年共编发震情会商纪要6期,编发震情8期;
2)
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2004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共新增高了几十项前兆观测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观测手段,共30多项,工作总结《市地震局工作总结》。监测科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坚持建立了地震观测资料数据库,每周绘图分析资料。对豫08、09井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校核,于每月10日前报送省地震局;
3)坚持异常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上半年共发送震情零报告、日报告182期;
4)
积极同兄弟省市地震监测部门互换观测资料,同濮阳、安阳等地市交换地下水等前兆观测资料,与四省联防区的地市交换震情会商意见;
5)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了检查,调整了部分宏观测报点,并上报省地震局;
6)对一些前兆异常进行及时落实,做到了落实异常不过夜。上半年先后对修武地温异常、地震台地倾斜异常进行了认真的落实;
7)对市直测报点进行维护与维修,上半年共到测报点检修仪器4次,对豫09井重新更换了测绳,对豫08井进行了测绳标定;
8)5月初,对市直测报点、断层气观测点及部分县微观观测手段进行了检查;
9)
编写完成了焦作市2004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参加全省地震趋势年中会商会,在会上提出了我市异常项目及趋势判定意见;
10)较好地完成了测报点的管理工作,及时发放测报点补助,及时购置断层气观测管,保证了断层气观测点正常运转;
4、组织局、台业务技术培训
针对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点,2004我局组织了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聘请地震监测预报专家授课,传授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我局还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组织的专业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工作成果显著
2004,我局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市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我市地震台的测震、地倾斜、地磁观测资料在省地震局组织的评比中,均获得优秀奖;市08、09井在省局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评比中均获优秀奖;编写的《焦作市2004地震趋势综合研究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各县市区测报点的观测资料都达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开评比会,对县(市)区资料进行评比验收及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运行良好
我局在河南省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中,早在92年率先在河南省完成无线电台通讯和电磁波观测网建设。目前我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网络。微观网络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的市直观测网络和县(市)、区地震办直接观测的微观手段,其中有电磁波、地倾斜、盖革记数器、地温等手段,其二是县(市)、区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观测网。
宏观网点,目前已建成宏观观测点55个,这些动物前兆观测点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观测规模、固定的观测场地、有固定联系人员观测人员、有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有管理规章制度。
7、完成了焦作市地震台台站改造工作
根据宋瑞祥局长关于“要把焦作市地震台建成全国一流台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台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彻底改观,市地震台已成为集地震监测、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焦作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崭新台站。
8、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实施十五地震数字化网络建设
2004,积极与省地震局配合,实施我市数字化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工作。参加省局监测处召开的十五项目动员会,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成立了我局十五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技术负责人,明确了负责科室,指定了质量保证人员。目前已向市财政打专项报告争取十五项目资金。十五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第四篇:地震局工作计划
地震局工作计划
2014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紧紧围绕到2020年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和应对6级左右、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这条主线,突出加强六种能力建设。坚持依靠科技,紧紧盯住地震形势;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坚
持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坚持全面发展,努力提高综合应对能力。以深入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为契机,实现防震减灾工作全面加速、提升、创新、增效,为建设地震安全城市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加强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着眼提高综合保障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坚持资源整合原则,彰显示范作用特色,深入做好“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的筹划、启动工作。
一是做好统筹谋划工作。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全面体现资源整合,通盘考虑地震监测及烈度速报台网系统、地震现场监测及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地震科普宣传及教育综合中心、地震灾害应急储备中心、地震灾害应急训练中心六个方面,实施最佳优化组合,实现功能最大化。
二是做好前期项目启动工作。进一步细化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2014年投资计划,抓紧做好规划土地征用等工作。
二、加强震情保障能力建设。着眼充分发挥参谋作用,扎实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全力做好震情保障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监测预测工作。按照 “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方案”,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执行24小时震情速报值班制度,高效处置地震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震情监测及周、月、和特殊时期、重要时段的震情会商,力争会商质量保持国内先进、省内第一,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努力提高地震监测台网(站)运行质量。升级改造现有测震台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做好台网维护及台站规范化管理,确保地震台网高效优质运行。
三是深入做好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地震宏观观测网络,建立我市更加规范的宏观观测示范点。四是开展地震监测技术及观测环境保护培训。组织地震监测技术、台站管理及观测环境保护等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城市地震安全能力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紧扣服务城市地震安全规划和城市建设这个主题,突出做好灾前防御工作。
一是做好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调研,更好地把探测成果应用到城市规划、国土利用等工作中,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服好务。
二是深入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积极推动区、市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成果抗震设防应用,提高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三是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程序。做好工程抗震设防安评审批、地震安评资质备案、地震安评现场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确保我市全面落实抗震设防管理。
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坚持防御与救助相结合、预案建设与预案演练相结合、队伍建设与能力建设相结合、震后需要与震前储备相结合,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年内开展高等院校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指导高等院校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和备案工作。
二是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全市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在已有预案基础上,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地震应急演练方法和步骤。
三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反应敏捷、机动快速、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总要求,完成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装备配备工作,强化国际标准技能培训,快速达成应急实战能力。坚持专业救援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组织编制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壮大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第一时间救援能力。
四是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储备工作。做好地震应急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确保专业救援队伍震后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五、加强社会动员能力建设。
充分依靠群众,坚持社会参与,坚定不移地做好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借助5月1日《防震减灾法》实施纪念日、5月12日第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7月28日“唐山地震38周年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在全市集中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防震避震知识宣传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村镇、进企业、进社区”,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法制保障能力建设。
坚持依靠法制,实现有法可依。做好“市防震减灾条例”立法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条例”立法进程。做好“青岛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管理规定”制定的立项和编写工作。
第五篇:地震局2018年工作计划
地震局2018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我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xx实现“四个中心”建设“三年有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全市地震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服务于全市“1+454”工作体系,结合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是全市今年工作的总纲、灵魂和主线,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全市地震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自觉,树牢“四个意识”;要提高思想站位,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升境界;要提高工作站位,抬升标杆,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要聚焦对准党的十九大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和全市“1+454”工作体系,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和亮点,狠抓工作落实,为实现“四个中心”建设“三年有突破”,提供地震服务和保障。
(二)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强化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适时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和贯彻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和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全市今后5年防震减灾工作和2018年重点任务做出安排。有效发挥地震部门主导作用,切实履行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协调推进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各县区也要及时调整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适时召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推动本县区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三)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一是推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全覆盖。积极参加审批大厅综合受理、联合审查等各平台工作,按照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为建设工程出具抗震设防要求意见;督促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及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各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开发区或连片开发区域地震安全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供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共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地震行政执法,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全覆盖。二是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充分利用审批大厅各联合受理审查平台,达到地震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次办”、实现企业“零跑腿”或“只跑一次”。深入重点项目、区域性开发、棚改旧改现场开展面对面服务,推进“企业别跑、我来跑”,提供“店小二+专业式”服务。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
(四)不断提升地震监测预测水平。一是提高地震监测效能。做好“十三五”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立项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台站标准化评估调研,科学评价台站监测效能。升级监测台网部分软、硬件设施,规范维保流程,提升运维水平,确保产出有减灾实效的数据。二是强化震情处置能力。加强震情保障,完善震情处置速报规程,随时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做好特殊时段、重点时段的震情保障工作。调研先进的地震速报系统平台,提高地震监测数据处理时效性。加强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维护,充分利用台站可视化运行管理维护系统,提高台站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三是提升震情会商水平。落实震情会商制度改革要求,组织开展50次周(月)震情会商,在震情应急期或特殊时段加密会商频次。利用远程视频等形式指导县区开展震情会商。召开2次全市地震趋势会商会,组织编写震情趋势研究报告。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在震情会商中的应用,提升会商报告研究层次,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四是加强地震科研培训。制定学术交流和培训计划,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组织开展地震监测业务培训。做好科研项目立项、在研项目验收和科技成果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配合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xx地区任务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xx地区台阵设备安装任务。
(五)夯实城乡震害防御基础。一是做好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好中国地震局地震安全城市指导意见印发后的贯彻落实工作。配合规划、城乡建设部门推进《xx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二是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建设。通过落实《山东省农村住房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推进农居抗震知识宣传、技术服务,加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监督和管理等工作。印发《xx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和引导县区政府开展地震安全示范农居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建筑抗震设防能力。三是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建设。借力“1+5”城市街区更新,指导街区内的社区、学校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地震安全示范街区。全年争创国家级示范工程2个以上(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个);省级示范工程7个以上(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1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个);争创市级示范工程8个以上(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个、防震减灾示范企业1个、防震减灾宣教基地1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3个)。开展第七批中小学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平阴县争创省级防震减灾基层基础示范县。
(六)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一是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适时修订我市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对县区地震应急工作的指导,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督促各县区做好街道(镇)、社区和行政村地震应急预案的报备和完善工作。指导、组织各县区、市属各涉灾部门、学校、社区开展不同层次的应急演练。做好鲁西地震应急协作区各项应急准备。二是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总结全国文明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经验,各县区在原有基础上至少规范1处避难场所。推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指导产权或管理单位完善设施、丰富功能。结合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新型片区建设,落实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三是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加强市、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运维管理,每季度开展1次省、市、县三级系统对接演练。每月开展1次地震现场移动通信指挥系统维护保养和设备联调。全年开展不少于12次地震流动监测台架设演练。四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强与各行业专业救援队联系,共享救援资源。组织全局地震应急驻训演练和现场工作队培训、无人机系统培训。参照国家局、省局健全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和列装制度要求,逐步完善现场工作队技术装备。充实市、县地震应急装备库。
(七)加强地震科普宣教。认真落实全国地震科普大会精神。一是开展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联合市民政、教育、科协、消防等涉灾部门,组织各县区、社区代表等,开展防震减灾大型广场宣传暨防震减灾进社区三年行动启动仪式。制作防震减灾动漫公益宣传短片,在xx新闻台等媒体播放。举办全市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抄报大赛和科普宣讲竞赛,并组织参加全省竞赛。二是防震减灾工作走进百个社区。开展防震减灾进社区三年行动,2018年全市进社区数量不少于100个。各县区组织街道办、社区居委会,明确联络员,招募志愿者,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广场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促进防震减灾工作进楼入户。服务“1+5”城市街区更新,推进防震减灾宣传、应急救援演练进街区。三是扩大防震减灾宣教覆盖面。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教“七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公共场所),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和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巡回宣讲、广场宣传、媒体专栏宣传、科普基地开放、科普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法制宣传。提高市地震科普馆对外接待质量和能力,协调利用好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全年实现参观6000人次以上。及时更新市防震减灾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扩大社会影响。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宣传引导作用,做好涉震咨询解答。推进车载式防震减灾流动宣传平台建设,力争将“流动的防震减灾科普馆”送到群众家门口。
(八)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一是深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以学习修改后的宪法为基础,突出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全市地震系统法制培训和执法人员培训。结合业务实际制定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计划。二是防范行政决策法律风险。坚持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并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等事务,防范决策风险。三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队伍,推进市、县联合执法,探索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开展2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集中执法检查。四是强化清单动态管理。落实“放管服”和清单管理改革部署,及时更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确保政务公开及时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九)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一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深入。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充分发挥支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作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落实纪检监督责任,开展半年、全年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检查,邀请纪检(监察委)派驻组全程监督,强化日常廉政谈话提醒,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完善制度、程序,加强行政审批、资金使用、干部调整等风险防控。三是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问题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机关“作风能力效能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同时,扎实做好政务、保密、老干部、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后勤保障、安全生产、扶贫、工会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