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2

时间:2019-05-12 14: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2》。

第一篇: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2

7.何谓虚工作?如何正确使用?

答:虚工作是既无工作内容,也不需要时间和资源,仅仅是为使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表达而虚设的工作。虚工作一般用虚箭线(或实箭线下边标出持续时间为0)表示,虚工作在双代号网络图中既可以将应该连接的工作连接起来,又能够将不应该连接的工作断开。

8、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有哪些?如何计算?

答: 1.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及其含义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分为如下3类:

(1)工作的时间参数

①工作的持续时间(Di-j),指完成该工作所需的工作时间。

②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指该工作最早可能开始工作的时间。

③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j),指该工作最早可能完成的时间。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指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最迟必须开始工作的时间。

⑤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i-j),指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最迟必须完成的时间。

⑥工作的总时差(TFi-j),指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所具有的最大机动时间。⑦工作的自由时差(FFi-j),指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该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2)节点的时间参数

①节点的最早时间(ETi),指节点(也称为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

②节点的最迟时间(LTi),指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节点的最迟发生时间。

(3)网络计划的工期

①计算工期(Tc),指通过计算求得的网络计划的工期。

②计划工期(Tp),指完成网络计划的计划(打算)工期。

③要求工期(Tr),指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企业上级要求的工期。

2.按工作计算法计算时间参数

(1)工作时间参数与工期的计算公式

在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Di-j)可以通过第2章1.2节讲述的方法确定。这里讲述的网络计划工作时间参数的计算,是指对每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总时差、自由时差等时间参数的计算。对网络计则工期的计算(确定)是指对计算工期、计划工期的计算(确定)。

①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对于无紧前工作的工作,通常令其最早开始时间等于零,有紧前丁作的丁作,其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所有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即

当i=l时ESi-j=0

当i≠1时ESi-j=max{ EFh-i}

式中,i=1表示该工作的开始节点为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工作h—i代表本工作i—j所有的紧前工作(下同)。

②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 i-j)。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之和,即

EF i-j=ES i-j十D i-j

③网络计划的工期。

a.计算工期(Tc)。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所有无紧后工作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即

Tc=max{EFi-n}

式中,n表示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下同)。

b.计划工期(TP)。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要分两种情况确定,即当工期无要求时,可令

Tp=Tc

当工期有要求时,令Tp≤Tr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减 去本工作的持续时间,即

LS i-j=LF i-j-D i-j

⑤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也需要分两种情况计算。对于i-j)

无紧后工作的工作,其最迟完成时间等于计划工期;而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最迟完成时间等于所有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即

当j=n时LFi-j=Tp

当j≠n时LF i-j=min{LSj-k}公式中下角标j-k是表示本工作i-j的所有紧后工作(下同)。

⑥工作的总时差(TF。工作的总时差等于本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 i-j)

之差,或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即

TF i-j =LS i-jEF i-j⑦工作的自由时差(FF。工作的自由时差也要分两种情况计算。对于无紧后工作的i-j)

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而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所有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即

当j=n时FF i-j = TpD7-8=15-5=10

LF6-8=Tp=15

LS6-8=LF6-8D3-7=10-6=4

LF2-6=min{LS6-8}=min{11}=11

LS2-6=LF2-6D4-5=10-4=6

LFl-3=min{LS3-7 ,LS4-5}=min{4,6}=4

LSl-3=LFl-3 =D1-3 =4-2 =2

LFl-2=min{LS2-6 ,LS4-5}=min{3,6}=

3LSl-2=LFl-2 =D1-2=3-3=0

将上述计算结果标注在每项工作上边的LSi-j、LFi-j的位置上。

④工作的总时差的计算。工作的总时差可以从网络计划的任一部位开始,但为了有规律起见,一般采用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自左向右依次计算:

TFl-2=LSl-2ESl-3 =2-0 =2

TF 2-6=LS2-6ES4-5=6-3=3

TF3-7=LS3-7ES6-8=11ES7-8=10-8 =2

将工作的总时差的计算结果标注在每项工作上边的TFi-j的位置上。

⑤工作的自由时差的计算。工作的自由时差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自右向左依次计算:

FF7-8=Tp-EF7-8=15-13=2

FF6-8=Tp11=11-11=0

FFl-3=min{ES3-7 ,ES4-5}-EFl-3=min{2,3}-2=2-2=0

FFl-2=min{ES2-6,ES 4-5)-EFl-2=min{3,3}-3=3-3=0

将工作的自由时差的计算结果标注在每项工作上边的FFi-j的位置

3.按节点计算法计算时间参数

(1)时间参数计算公式

①节点最早时间(ETi)。通常令无紧前节点的节点最早时间等于零,而有紧前节点的节点最早时间等于所有紧前节点最早时间与由紧前节点到达本节点之间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的最大值,即

当i=1时ETi=0当i≠1时ETi= max{ ETh+Dh-i}

式中,i=l表示该节点为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节点h为节点i的紧前节点,Dh-i为紧前节点与本节点之间工作的持续时间。

②网络计划的工期。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早时间。当工期无要求时,可令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当工期有要求时,应令计划工期不超过要求工期,即

Tc=ETn

式中,n表示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下同)。

当工期无要求时Tp=Tc当工期有要求时Tp≤Tr③节点的最迟时间(LTi)。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迟时间等于计划工期;其他节点的最迟时间等于所有紧后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由本节点与紧后节点之间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差的最小值,即

当i=n时LTi=Tp当i≠n时LTi= min{LTj-Di-j}

式中LTj为本节点i的紧后节点的最迟时间。

④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

这4个工作的时间参数可以通过对节点时间参数分析得出:

a.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即

ESi-j=ETi

b.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本工作的开始节点最早时间加上本工作的持续时间,即EFi-j=ETi+Di-j

c.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本工作的结束节点的最迟时间,即

LFi-j= LTj

d.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结束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本工作的持续时间,即LSi-j=LTj-Di-j(3-34)⑤工作的总时差(TFi-j)。工作的总时差等于本工作结束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本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本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的差,即

TFi-j= LTj-(ETi+Di-j)

⑥工作的自由时差(FFi-j)。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紧后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的最小值减去本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本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的差,即

FFi-j=min{ ETj}-(ETi+Di-j)式中,ETj,为本工作i-j的紧后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

9.何谓工期优化、费用优化、资源优化?

答:(1).工期优化的概念

根据工程施工方案,按照计划中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编制的网络计划,其计算工期与既定的工期目标相比,如果计算工期长于工期目标(要求工期),就要对计算工期进行调整。工期优化就是通过压缩计算工期,以达到既定工期目标,或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工期最短的过程。

(2).费用优化的概念

一项工程的总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在一定范围内,直接费用随工期的延长而减少,而间接费用则随工期的延长而增加,(3)、资源优化的概念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资金等统称为资源。完成一项工程计划所需的资源总量是不变的。资源优化的目标不是减少资源总量,而是通过调整计划中某些工作投入作业的开始时间,使资源分布满足某种要求。在资源优化中,通常将某项工作在单位时间内所需某种资源数量称为资源强度(用ri-j,表示);将整个计划在某单位时间内所需某种资源数量称为资源需用量(用Qt表示);将在单位时间内可供使用的某种资源的最大数量称为资源限量(用Qa表示)。

资源优化的内容有“资源有限一工期最短优化”和“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优化”两个方面。

10.简述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指为保证工程项目实现预期的工期目标,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的各项工作时间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调整等的一系列工作。

1.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阶段进度控制、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阶段进度控制。

2. 施工准备阶段进度控制包括

1、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工期目标的确定与分解2.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3.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需用计划4.编制年、季、月、旬

度施工作业计划5.制定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细则

3.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包括

1、施工进度的跟踪检查2.收集、整理和统计有关进度数

据3.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4.分析进度偏差对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5.分析是否需要进行进度调整6.采取进度调整措施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进度控制包括1.制定竣工验收阶段工作进度计划2.定期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3.整理有关工程进度资料.11.简述S型曲线的概念、绘制与控制方法。

答:1.S型曲线的概念

S型曲线是一种描述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动态曲线。一般来说,在项目施工初期,由于准备工作多,作业面条件差,劳动力、机械设备不能一次性全部到位,工人作业不熟练等原因,施工进展速度较慢;在项目施工中期,施工进展速度较快;而在项目施工后期,作业面逐渐减小,劳动力、机械设备等逐渐撤离施工现场,只留较少一部分人员从事收尾和清理工作,项目施工进展速度又要减慢。如果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表示时间(可以天、周、旬、月等为单位),以纵坐标表示每一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可以用实物工程量、费用支出或工时消耗等数量表示),绘制出的时间与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果以横坐标表示时间不变,以纵坐标表示到每一单位时间为止累计完成的工作量,绘制出的时间与累计完成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因为此曲线形如“S”,故称其为S型曲线。

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中,各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往往不是随时间的延续而连续变化的,绘制出的时间与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关系曲线,时间与累计完成工作量的关系曲线该曲线也呈“S”形,故也称其为S型曲线。

2.S型曲线绘制方法

(1)确定各单位时间(每天)完成工程量qj值。(2)计算到每一单位时间(每天)完成工程量Qj值。(3)根据(j,Qj)或(j,μj)绘制S型曲线。

3.S型曲线控制方法

采用S型曲线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时,首先需要根据计划进度绘制出S型曲线后在施工过程中按下述步骤和方法对施工实际进度进行控制。

(1)标出检查日期。(2)绘制出到检查日期为止的工程项目实际进度S型曲线。(3)分析工作量完成情况。(4)分析进度超前或拖后时间。(5)项目后期施工进度预测。(6)分析项目后期施工进度的速度限值。(7)采取加快施工进度调整措施。

12.简述工程项目质量的PDCA循环法。

答: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组成的工作循环。

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其基本内容为:

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质量方针、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一步要有重点地进行。首先,要分析项目范围内的质量常见病和多发病。要特别注意工程中一些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等项目的质量分析。要依据大量数据和资料,用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分析、反映问题。

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是要召开有关人员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图表来分析;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用投票的方式确定。

第四步是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制定改进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

行措施的计划,并预计其效果。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明确回答以下5W1H的问题:

(1)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措施,执行这样的计划?回答采取措施的原因(Why)。

(2)执行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将会有什么效果(What)?

(3)改进措施在何处(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哪个过程)执行(Where)?

(4)改进措施和计划在什么时间执行和完成(When)?

(5)由谁来执行和完成(Who)?

(6)用什么方法?怎样完成(How)?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措施和计划,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这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实施措施和计划。在该阶段,首先要做好措施和计划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质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相应的要求。其次要依靠质量体系来保证改进措施和计划的有效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第四阶段是处置阶段(即A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分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

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上一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修改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好的经验总结起来,把成绩巩固下来,防正问题发生。

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第二篇: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新增作业

问题内容:

新增作业内容 1.2.3.4.5.6.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我国森林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国家一类清查的方式、目的、总体及资源落实单位是什么? 小班调查的内容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抽样调查?简述简单抽样调查的具体步骤?

1、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

答: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展开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 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或小区地段叫小班。小班划分条件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

—— 权属不同;

—— 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

——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等级、保护等级不同;

——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

—— 地类不同;

—— 起源不同;

—— 树种组成不同,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纯林和混交林要分别区划小班; —— 龄组或龄级不同,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经济林生产期不同;

—— 林分郁闭度不同,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

—— 立地类型、林分经营类型或经营措施类型不同。

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答: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3、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种类有哪些?

答:森林调查(forest inventory)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

营 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在我国,根据 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将森林调查分为 3 大类。①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原称为“全 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简称“一类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 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②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 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为“二)类调查”。此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森 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③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调查的 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的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 条件等内容。

4、国家一类清查的方式、目的、总体及资源落实单位是什么?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也简称为一类调查。所谓连续清查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调查的方法是以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的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时也增设一些临时样地。森林资源落实的基础单位(在我国)是县和林业局。我国于 20 世纪 50 年代(1953~1961 年)曾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森林资源调查,但是调查的单位是县和林场,调查方法是以目测为主的小班调查。真正的以省为单位的连续清 查体系是从 1975 年开始建立的。1983 建立了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到以后每 5 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连续清查,到 1998 年已完了第 5 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一类调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的重要依据。其任务是及时、准备地查清全国 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个副总体。目的是为了使调查方法和调查成果有连续性、可比性。一类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布置下统一完成。在调查时,一 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抽样调查的总体。如果有的省内森林分布、地形等条件差异比较 大,可在省内设立副总体,森林资源落实的单位(最小)是县或林业局。

5、小班调查的内容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小班是以林分为基础划分的,而林分是林学、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与周围森林地段有明显差异的森林地段,是森林资源构成的基本群体单元。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将森林资源 信息落实到每个林分中。小班调查就是将各种林分调查因子落实到每个林分中。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薄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正等。

(一)小班调查内容 1.地况调查(1)地况的分类系统 根据林业部 1996 年颁布的规程,地况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分类,详见表 4-4。表 4-4 土 陆 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总 无立木林地 乔木生长以内灌木林 乔木生长以外灌木林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 面 地 苗圃地 积 荒地 农地 难利用地 其他土地 内陆水域 乔木生长以内荒地 乔木生长以内荒地 天然更新林地 预备造林地 地况分类 林地 森林 针叶林 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竹林(2)地况调查技术标准 地况的技术标准见表 4-5。表 4-5 土地类型 1.陆地 2.森林 3.针叶林 4.阔叶林 5.针阔混交林 6.竹林 7.疏林地 8.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灌木林 9.乔木生长范围以外的灌木林 10.采伐迹地 11.未成林选林地 土地类型的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长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潍滩涂 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 的林地,或冠幅>10m 的 林带 针叶林蓄积比重≥65% 阔叶树蓄积比重≥65% 由针叶、阔叶树构成,其蓄积比重都<65% 由竹类构成的林分,不含胸径<2cm 的小杂竹丛 由乔木构

成,郁闭度在 0.10~0.19 之间的林地 立地条件适合某些乔木树种生长的灌木林地 立地条件不适合乔木生长的灌木林地 采伐后保留林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 5 年的迹 地 造林后保存株数≥造林株数的 80%,尚未郁闭但有希望 成林的造林地,一般指造林不满 3~5 年或飞播后不满 5~7 年的造林地 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但未达到森林标准的林地 调查时已经整地但尚未造林的土地 固定用于林木育苗的地块 调查时尚未利用,其表层为土质,能生长植被的土地 立地条件适合某些乔木树种生长的地块 立地条件不适合乔木树种生长的地块 各种用于农作物种植和放牧的土块 在当前条件下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包括:滩涂、盐碱 地、沼泽地、裸土地、岩地、荒漠、沙漠、戈壁、苔原 等 包括城镇、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以及未列入 上述地类的土地 内陆自然和人工水域,常年正常保持的水面,包括:河 流、湖泊、水库、坑塘等水面,林内小溪不属于此类 12.天然更新林地 13.预备造林地 14.苗圃地 15.荒地 16.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荒地 17.乔木生长范围以外的荒地 18.农地 19.难利用地 20.其他土地 21.内陆水域(3)小班调查因子 小班调查因子是指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主要调查的小班因子见表 4-6,林种分类见表 4-7。表 4-6 1.位置 2.权属 小班调查因子 林业局(县)、林场(分场、乡、镇、村)、林班、小班等 分别林地所有权和林木所有权记录 3.地类 4.地形地势 5.土壤 6.下木植被 7.立地类型 8.地位等级 9.更新 10.经营类型 11. 经营措施类型 12.林种 13.林层 14.起源 15.树种组成 16.优势树种 17.平均年龄 18.平均高 19.平均直径 20. 优势木平均高 21.郁闭度 22.每公顷株数 23. 每公顷蓄积量 24.枯倒木蓄积 25.病虫害

26.火灾 按地类划分系统中最细地类记录 主要记录海拔、坡位、坡向和坡度 土壤名称、各层厚度(主要是 A、B 层),质地,石砾率 优势和指示性下木,植被种类名称、平均高和总盖度 根据小班因子,查立地类型表确定 对有林地小班可用地位级和地位指数确定,对于无木林地和荒地可采 用相关因子确定 更新(起源)的种类、树木名称、年龄、平均高、平均胸径、每公顷 株数等 按林场(乡、村)组织的各种经营类型之一划定 是指小班所属某一经营类型内,而采取的何种经营措施而划定 按相关标准(见表 4-7)划定 根据有关标准确定主林层和副林层 主要有 2 类,其一是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飞播,其二是实生或萌生 按蓄积比重十分法确定,复层林分别林层记录 蓄积比重最大的树种 分林层,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为代表 分林层,以优势树种平均高为代表 分林层,以优势树种平均直径为代表 选 3 株树高最高或直径最大的林木,测其树高,取平均值 树冠投影占林地面积比重 指活立木的株数 指活立木的蓄积量,复层林分层统计 指小班 5 年内发生的、现可利用的枯立木、倒木、风折木、火烧木等 的蓄积量 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程度 火灾发生时间、受损程度和面积。

(二)小班调查方法 小班调查方法有多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能结合使用。1.样地调查法 在调查地域范围内,使用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其他抽样方式,进行小班调查的方法。样地形状多为圆形、矩形等。在样地内实测各项林分调查因子,并按照数理统计学的方法,用样地测定值估算总体相应值后,计算抽样误差、精度等因子。样地的数量根据可靠性、观测值变动系数,误差要求并因子确定。2.标准地调查法 是在调查的地域范围内,用标准地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值的方法。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 矩形、带状等。标准地调查法的实施步骤是,设立标准地,然后进行实测,用其结果推算小班单位面积和整个小班范围内的蓄积量等因子。使用标准地调查法减少误差的关键是所选标准地尽可能的“标准”,即标准地的状况要具有调查总体的平均水平。另外,标准地面积必须保证一定的数量,如果面积过小,则难以保证所选标准地的代表性,推算总体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但是,标准地面积过大会使工作量加大,增加调查时间和工作成本。还有布设标准地时应尽量避免产生系统误差。3.目测调查法 在森林状况比较简单,且调查人员通过目测调查考核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目测调查的考核方法是,调查员在 25 块以上的标准地中进行目测调查,当各项调

查因子的测试数据 80%以上项次达到规定的精度时(不同调查因子的精度要求不同),则认为通过考核。4.角规调查法 用角规进行每公顷断面积等因子的调查,具有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在小班透视条件好,调查员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角规常数的选择应视林木大小而定。5.回归估计法 用其他方法的测定值与小班实测值建立回归关系,推算小班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等因子的数量值,称为回归估计法。回归估计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利用航空像片判读值与小班实测调查值建立回归关系的回归估计法。

6、什么是抽样调查?简述抽样调查的具体步骤? 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具体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实施抽样调查并推测总体

(4)分割总体

(5)决定样本规模

(6)决定抽样方式

(7)确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篇: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2010专业二作业

2010专业二作业

(12)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问题有哪些?

答: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 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 5.11×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 1.49×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

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

(1)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但方式要全国推广。

(2)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

(3)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

(4)家庭中的下水管道的结构可以改变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倒掉的水若可重复使用的话,可流人马桶蓄水池内,以供冲厕;也可流人固定的水池内,以供其他用途。例如:洗拖布、浇花等。那样,水的重复使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麻烦了。

总之,只要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中国淡水资源的节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我国的家庭节水潜力还很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呼吁人类关注水污染,节约水资源,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呼唤着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所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注意拧紧水龙头,做清洁时节约用水,在生活中与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做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淡水2.8万亿吨,而每排放一吨废水,就会污染8吨淡水,如果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5亿吨,那么我国的淡水只能维持700年,记得有一句保护淡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13)谈谈你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认识。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森林绝不是单一的林木,更不仅仅是树。它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藤本、苔藓等植物,鸟兽、昆虫等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特殊功能和巨大效益。国外一些专家认为,森林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其中生态效益是其他任何物质所无法替代的。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森林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动态平衡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全球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归纳起来,森林的 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森林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很复杂。民间讲,“林水一家,有水才有林,有林则有水”,讲得很辩证。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森林的水文作用。一是调节径流。二是蓄水。三是防止水土流失四是促进降雨。

保存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调节气温、缓解“温室效应”

森林是气候调节器,是控制地球变暖的重要缓冲器。森林对太阳辐射有再分配功能。可见,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意义深远而重大,的确是一个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全局性问题。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少国家都在研究森林的生态价值,但计算方法不一致。据2001年日本公布的资料,日本3.77亿亩(0.25亿公顷,我国森林是其6.4倍)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价值量为74.99万亿日元(不包括生物多样性价值),按当时汇价约合5.23万亿元人民币。芬兰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为17亿马克,而森林产生的间接效益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森林生态价值还没有研究出来,但也有不少成果。全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为7万亿元人民币。1999年北京市采用替代法对全市60.9万公顷森林的生态价值进行核算,为2119.88亿元人民币,是其森林经济价值的13.3倍。全国森林是北京市森林的260倍,其生态效益该是何等巨大。(14)阐述气候变化对森林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气候变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张福春根据近30年中国物候和气候资料建立了物候与年平均气温的线性统计模型,计算了未来气候增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如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中国各种木本植物物候期,春季将提前3~4天,秋季一般推迟3~4天,绿叶期延长6~8天。如年均气温升高1~1.8℃,则春季提前4~6天,绿叶期延长8~12天。此外,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由于大气CO2浓度增加及温度和降水的变化,通过施肥效应、高温胁迫、生长期延长、干旱化或湿润化,以及其它生理效应,将使森林初级生产力发生变化。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施肥效应,多数研究结果认为,CO2浓度升高有利于促进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加速生物量积累。但不同植物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差异很大,其中C3植物的净光合生产力会有明显提高,而C4植物敏感性相对较差。CO2浓度升高的另一个正效益是降低气孔导度,减少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这将使我国许多干旱缺水地区受益,使植被生物产量增加。但大气CO2增加的长期效应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进而影响林地生产潜力,其中许多复杂的反馈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如土壤有机质的C/N比可能比目前高出20%~40%,必将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国外也有研究指出,苏州led,虽然CO2增加对植物生长会有促进,但其作用很快会由于土壤氮的枯竭而消失。根据气候变化后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格局和树种分布状况的综合预测分析,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净生产力的变化是:兴安落叶松净生产力增益最大,约8~10%,红松次之为6~8%,油松为2~6%,局部地区为8~10%,马尾松和杉木为1~2%,云南松为2%,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增加8~10%。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预测仅依据气候与生产力之间简单的线性平衡关系,没有考虑森林植被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理生态、生长等适应与驯化反应,以及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景观尺度上森林植被系统的变化,竞争、演替过程等(刘世荣等,1997)。气候变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气CO2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变化,将使主要植被类型过渡带在水平方向上向北移动100~300km,垂直高度向上移动150~300m。一般来说,高度升高与纬度往北有类似的变化,山地每升高500m,温度降低3℃,相当于往北250km(王献溥,1992)。各种植物的分布界线都有相对的迁移。物种分布区范围愈窄,就愈容易遭到淘汰。应当指出,森林植被带或群落不可能简单地照原样随气候变暖而移动的,其反应必然是复杂的,是涉及有关物种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问题,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将是十分复杂的,这方面的研究是极富挑战性的。

由于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其生态特性而在超出其气候适应范围的条件下生长,所以就可能导致某些森林群落的消失或脆弱化,某些森林生境将消失或恶化。这些变化的速度超出某些物种的适应能力时,一些不易迁移的物种将会就地灭绝。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对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繁殖及扩散能力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某些侵略性物种或杂草可能得益,从而增强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导致群落原有的竞争和协调关系发生变化,使某些物种灭绝,甚至导致某些群落类型消失。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带和特殊生态系统的影响据牛文元的定义,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脆弱带)或称交错区、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2种和2种以上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特殊生态系统,是指那些由于生境的独特性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独特性,而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域。它们两者都具有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抗干扰能力弱、易发生空间替代甚至消失、恢复机会小等特点。这些区域往往包含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要求多种环境或景观的边缘种和栖息于特殊生境的特有种,在生态系统和群落水平上具有更大的产生突变的倾向,以及产生其它边际效应的潜力,可作为全球变化的预警区、先兆区。

(15)一种昆虫,或一种草本,看不出有什么用处,还有没有必要保护其部灭绝?谈谈你的看法。

答: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作用、都有它的功能,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它的功能,就认为它可以随意的灭绝。目前我们没有研究到该物种的价值,可以留给后人研究。首先丰富的物种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工业原料、食物等等;生态学中提到物种制约的原理,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的缺失,都有可能影响自然界的平衡,当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后,将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6)你认为影响你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生物物种灭绝。2,贫困化与生态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3,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安全4,环境污染

5,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

(17)你认为新林业学说与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对我国的森林经营有哪些借鉴意义?答:新林业主张,通过早期间伐等手段,使同龄林发展成为多层次的异龄林,尽量增加林分组成和结构上的多样性。应当延长森林的轮伐期,增加大径木的数量,这也是增加林分结构的复杂性的一个途径。

新林业的实践措施可包括林分层次和景观层次。林分层次指的是对一个具体地段的措施,而景观层次指的是同一景观内不同地段的处理,例如伐区配置。林学家历来研究采伐方式是从更新出发的,Franklin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采伐方式,可更全面地评价采伐的生物学后果和生态学过程。林业问题多与空间配置有密切关系,所以它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必然很紧密。如目前的伐区配置方式,造成斑块边缘增多的后果,对要求内部种的种群不利。提出伐区应当相邻配置,这样可减少森林的破碎化过程。

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他们经营的目标林分是:混交?异龄?复层林。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即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标定目的树,随 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随着树龄树体增大,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选择和抚育。通过2~3次选择和抚育,目的树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后对其进行成熟择伐。整个经营过程只对标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枝。抚育时间,周围的抚育面积和目的树的修枝强度等,以不压抑影响目的树生长、形成优质良材为准则。其余草灌及林木任其自然竞争,天然淘汰,在高密度大数量中充分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加上人工选择,保证经营对象始终是遗传品质最好的立木个体。其他个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地力,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及对预留目的树的天然整枝。5年前,德国通过立法,已全面禁止使用农药。通过益鸟招引和野生动物保护,恢复合理的“食物链”结构,达到对农林病虫种群数量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四篇:2.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doc知识更新

1.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称为低产林。论述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

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是低价值林分是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 1)林业生产粗放,科技含量低使人工产量低 粗放经营外,形成大量中低产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分密度过大。现在采用人工栽培品种都很速生,通常采用的株行距对人工树种生长空间很快就不够用了,林木因缺乏生长空间衰退,随林龄增长,对生长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加上粗放经营,结果形成大量中低产林分。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总产量下降。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总产量下降。

2)人工树种结构不合理,没有适地适树,营造林难度不断加大,对技术的需求不但增加,造成森林资源质量差。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满足树种需求,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3)生态功能弱,生态功能弱主要来自土壤肥力较低,难以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森林抚育、复壮改造、综合改造、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结构等方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改造 2.论述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途径;

1)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而且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才能实现目的。

2)林分结构的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良好的结构是林分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为了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生产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综上所述,对于用材林造林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六项措施。即: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整地、抚育保护。3.试论述起苗后到栽植过程中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环节;

起苗是培育苗木的最后一关。起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木及造林和建园的质量、特别是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栽植后的成活率、生长和结果。在起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苗木枝条健壮,成熟度好,芽饱满;根系健全,须根多;无病虫害。苗高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1)、修剪: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及无效萌蘖剪除,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剪截口处涂蜡或用薄膜包扎,以防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

2)、根系处理:将新植苗木的病残根、细弱根剪除,有利于苗木栽植后重发新根。对于一些不利成活的苗木,可浸入生根粉配成的溶液中,促进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养护管理

(1)保水:新移植大树由于根系受损,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所以保证水分充足是确保树木成活的关键。除适时浇水外,还应据树种和天气情况进行喷水雾保湿或树干包裹。

(2)防病虫害:新植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差,所以要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随时观察,适时采取预防措施。

(3)排水:大树移植后,据树种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如法桐喜湿润土壤,而雪松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故法桐移植后应适当多浇水,雪松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4)夏防日灼冬防寒:北方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珍贵树种移栽后应喷水雾降温,必要时应做遮荫伞。冬季气温偏低,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常采用草绳绕干、设风障等方法防寒。

有些不耐移栽的植物或者比较大的植物或者远距离运输,尽量不损伤根系,根系上一定要带潮湿的土球,大些更好。并用其他材质包裹缠紧防止松散,如塑料薄膜,尼龙布,草帘子草包等包裹。有些相对耐移栽的植物 保持根系潮湿,不带或者少带土球都可以的,长途运输要尽量保持其根系潮湿,不脱水。在根系上可以喷淋些水或者用草帘子草包等包裹。在移栽前几天充分浇足水,在移栽的前一天不要浇。对于一些小的近距离运输的耐移栽的花卉,只要把它的根系放在泥浆中滚一下均匀的粘上泥浆就好了。

4.简述植苗造林过程中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

植苗造林又称为栽植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1)、苗木的活力:

苗木活力受遗传品质、苗木质量和含水量的影响。苗木从圃地以裸根的形式起出后,水分状况的变化: ⑴、起苗时根系损伤,细根、菌根破坏,吸水功能下降。

⑵、地上、地下部分水分蒸腾与蒸发,根系不能吸水-水分失衡。因此需要做好起苗、根系防护工作,强调苗木的假植与储藏。2)、造林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

土壤水分适中、温度适宜,是苗木根系恢复的关键――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是关键。3)、种植技术

⑴、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避免窝根与空隙。

⑵、深度适宜,超过原土痕。深栽虽然能保证水分,但温度较低。

5、试从林分中林木个体间竞争角度,分析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

答:由森林形成开始,至成熟为止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内,森林与环境之间、不同林木个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①幼龄林时期(Juvenile stage,森林形成时期):从栽植到林分郁闭。幼树散生,幼树树冠尚未相互交接,个体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弱;非目的树种、灌木、杂草的竞争对幼树构成严重的威胁。

②壮龄林时期(Fast growing stage,森林速生时期):幼林经过对环境的适应和生长,树冠相互交接,形成森林环境,进入森林速生时期。高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林分高度郁闭,林下光照变弱,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林木分化明显。

③中龄林时期(森林成长时期):森林高生长开始变缓,直径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林木树冠生长迅速,叶面积迅速扩展;胸径和材积生长旺盛,高生长放慢;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

④近熟林时期:林木开始结实,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林冠保持郁闭,个体间的竞争明显减弱;林木生长和林分外观表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⑤成熟林时期:大量结实阶段,胸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林冠逐渐疏开,林木间的竞争几乎消失;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达到成熟。

⑥过熟林时期:结实能力和种子质量显著下降,生长停滞,自然衰老。出现枯梢/心腐等生理衰老症状;易于感染病虫害。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工林自郁闭后至成熟前这段时间(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和近熟林时期),林分郁闭度越来越大,林下光照变弱, 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林木自然分化严重,树冠相互挤压,根系相互盘结,林木开始出现自然稀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合理进行抚育间伐。①抚育间伐可以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人工林虽然按经济要求和树木的特性配置密度,分布均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缩小,并感到不足,及时抚育间伐,保持该年龄阶段的合理密度,为留存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与此同时,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给林木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②抚育间伐可以长机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由于抚育采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地下根系提高了活性,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树冠能得到舒展,产生适中的冠幅和叶面积,从而使林木得到较好的生长量。尤其径生长随密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这就可以大大缩短林木培育期限,早日达到工艺成熟规格要求。③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木质量。④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⑤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等。

因此适时对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是十分必要的。

6.试分析您所在省区或市县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指出应优先发展的林种,说明采用的主要树种(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四方面论述)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总面积45.46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东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嫩平原,北部是大、小兴安岭山地,南部是长白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全省有林地面积1895万公顷,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1.9%。全省现有草地433万公顷,其中集中连片、宜牧优质草原有187万公顷,是我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现查明有各种矿产资源131种,水资源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高等植物183科,2200多种,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边疆,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总面积约45.4万km2(不包括由黑龙江省管辖的内蒙古自治区加松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3%.黑龙江省地貌类型复杂多山,形态类型多样,有中山(海拔高度1000m以上,相对高度在400~500m之间),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m,相对高度为200~400m),丘陵(海拔高度为300~500m,相对高度在200m以下),台地平原等.黑龙江北部是季风寒温带,南部是季风温带,北部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1300~1600℃,南部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1600~2900℃.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出现在1月中旬,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兴安岭地区-55℃左右.极端最低值出现在额木尔山的樟岭,为-59.7℃,伊勒呼里山南,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54~-45℃,平原地区为-44~-40℃,南部地区为-37℃以上.本省北部年辐射总量为405.99kJ/cm2;中,东部为460.41kJ/cm2;西南部年辐射总量为502.26kJ/cm2.全省年降雨量450~700mm之间,平均降雪量50mm.分布于全省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森林土壤的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等;草原土壤的黑钙土,黑土等.与地带性土壤呈复区存在的非地带性土壤有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碱土,冲积土等.黑龙江省有种子植物约2400多种,乔,灌木共有41科92属332种88变种36变型.森林植物区系包括北部寒温带,东部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该省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水曲柳,核桃楸,黄檗,紫椴,大青杨,山杨,以及槭属,榆属等乔木阔叶树种与丁香,忍冬,蔷薇等多种多样的灌木.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300~900m之间,是以红松为主与多种阔叶树混交的林带,本带内针叶树种除红松,长白落叶松外,尚有鱼鳞云杉,沙冷杉,红皮云杉等.阔叶树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紫椴,水曲柳,胡桃楸,枫桦,蒙古栎,春榆,裂叶榆等。森林按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以下5个林种: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其他防护林等;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

(3)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他副特产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林种优先级

当某地块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商品林按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公益林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

国防林、自然保护区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防火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黑龙江省主要的属国家珍稀保护的树种有黄菠萝、红松、樟子松、兴凯湖松、东北红豆杉、水曲柳、蒙古栎、核桃楸、钻天柳、山槐十种。东北红豆杉在本省境内分布极少,主要集中在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山区,其提取物紫杉醇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物。

主要乔木用材树种有红松、落叶松、冷杉、云杉、山杨、白桦、紫椴、康椴等。1)、大兴安岭全区虽有少量中山,但以低山丘陵为主,相对高差不大同,因此,土壤垂直分布比较简单,只在少数1000米以上的中等高度的山上,并相对高差较大处显示出垂直地带性,地势平缓。结冰期长,除水较少,因而,土壤冲刷侵蚀较差。岩性多酸性岩,加之植物凋落物以松叶为主,分解不完全,大部分土壤偏酸,沟谷宽阔,多生塔头苔草,流水不畅,冻土发达,不透适水,沟谷及缓坡多沼泽土分布由于气温低,腐殖质分解缓慢。虽植物凋落物多,但土壤肥力并不多。土壤由于土湿度过低。有机质分解不良,地表水湿,有效肥力低。绝大多数适宜于树木生长。尤其是在各种棕色针叶林土上适宜于落叶松的生长。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甜杨、朝鲜柳、杨树 2)、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夏季温热而暂短。,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长白松、赤松、红皮云杉、冷杉、白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糠慑、蒙古栋、械树、黄榆、杨树

第五篇:2014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继续教育作业

2014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会计)继续教育作业题

(1)资产评估假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由于认识客体的无限变化和认识主体有限能力的矛盾,人们不得不依据已掌握的数据资料对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或全部事实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这种依据有限事实,通过一系列推理,对于所研究的事物做出合乎逻辑的假定说明就叫假设。假设必须依据充分的事实,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推理(包括演绎、归纳和类比)而形成。当然,无论如何严密的假设都带有推测,甚至是主观猜想的成分。但是,只要假设是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它对科学研究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2)资产评估报告对资产评估的委托者有什么用途? 答:为了发挥资产评估在资产实际交易之前为委托人提供资产交易底价的专家判断的作用,同时又能够使资产评估得以进行,利用交易假设将被评估资产置于“交易”当中,模拟市场进行评估就是十分必要的。

(3)资产评估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为被委托评估的资产提供作价意见;

2、反映和体现资产评估工作情况及有关方面责任的依据;

3、管理部门对评估机构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4、建立评估档案资料的重要信息来源。

(4)简述金融资产的评估特点。

答:理解和把握资产评估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认识资产评估的实质,对于搞好资产评估工作,提高资产评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资产评估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性

资产评估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专业中介服务活动,其基本目标就是根据资产业务的不同性质,通过模拟市场条件对资产价值做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评定估算和报告。2.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资产评估行为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的任何一方的需要。公正性的表现有两点:

(1)资产评估按公允、法定的准则和规程进行,公允的行为规范和业务规范是公正性的技术基础;

(2)评估人员是与资产业务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这是公正性的组织基础。3.专业性

资产评估是一种专业人员的活动,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应由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专家及专业人土组成。一方面这些资产评估机构形成专业化分工,使得评估活动专业化;另一方面,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判断也都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4.咨询性

咨询性是指资产评估结论是为资产业务提供专业化估价意见,该意见本身并无强制执行的效力,评估师只对结论本身合乎职业规范要求负责,而不对资产业务定价决策负责。事实上,资产评估为资产交易提供的估价往往由当事人作为要价和出价的参考,最终的成交价取决于当事人的决策动机、谈判地位和谈判技巧等综合因素。

(5)如何确定无形资产转让的最低收费额?

答: 无形资产转让的最低收费额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和机会成本。开发成本是指重新研究和开发这项无形资产的现时成本,包括所需要投入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资金。机会成本包括无形资产转出的净减收益和转让成本。无形资产转出的净减收益是指因转让无形资产,使得卖方失去了现有及潜在的全部或部分产品销售市场即盈利机会,而造成的可能的经济损失现值。转让成本包括:卖方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如指导安置、调试、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谈判过程的差旅费及管理费;有关的法律费用;其他与执行合同相关的费用,如邀请买方的招待费用、佣金等。无形资产的最低收费额= 开发成本净值× 开发成本分摊率 + 无形资产转出的净减收益+转让成本

(6)自创型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 自创型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包括研究、开发该无形资产的全部资本投入(包括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以及所投入资本应取得的正常报酬。无形资产的成本分析中一般应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开发商利润及企业家奖励等方面要素。材料成本包括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有形要素的支出,该部分在无形资产开发过程的总体成本中通常所占比重不大;人工成本包括与无形资产开发有关的人力资本耗费,通常包括员工的全部工资薪金和给合同商的所有货币报酬;间接成本通常包括与就业有关的税收、与就业有关的额外收入和福利附加(支付给雇员的养老金、健康保险、人身保险及其他福利)、管理和监督成本,以及公用设施和经营费用;开发商利润可以用开发商在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间接成本上的投资报酬百分比来评估,也可以用开发所耗费时间量的加价百分比或确定的金额加价来评估;企业家奖励是激励无形资产所有者进入开发过程的经济收益额,可以看作是时间机会成本。

7.案例分析题

李某系某资产评估公司的注册资产评估师、部门经理和项目负责人。于2011年5月8日与一森工企业商讨林地使用权价格评估事宜。由于李某曾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该森工企业财务部门任经理,双方比较熟悉,故该森工企业以该企业林地使用权平均每亩评估价值不低于8000元为条件,决定是否委托该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李某为了评估公司的利益,口头承诺了森工企业的要求,并接受了森工企业的评估委托。李某按照资产评估协议书的要求在5日内完成了对森工企业林地使用权的评估,评估结果为每亩7300元。因李某曾对甲企业有过口头承诺,即不动产评估值不低于每亩8000元。李某认为7300元/亩与8000元/亩之差并未超过10%,属于正常误差范围,而且资产评估本身就是一种估计。带有咨询性质,故以每亩8000元出具了评估报告;并打电话给本所已在外地开会一周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周某,得到允许后,加盖李某本人和周某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印签并签字,又以项目负责人的名义签字,加盖公章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书,交与森工企业;同时将该评估报告书送给在其它企业当顾问的评估专家赵某一份。请根据以上背景资料,指出4处违反资产评估行业规范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1)李某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

理由:注册资产评估师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应予回避; 2)甲企业与李某约定评估价值不低于每平方米8000元;

理由: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业中,不得迁就客户,双方不得事先约定评估价值;

3)李某以注册资产评估师周某的名义签字并加盖印章;

理由: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在资产评估报告书上签字盖章;

4)以项目负责人的名义签字而没有法定代表人签字;

理由:评估报告书应由评估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5)将评估报告书送给在乙企业当顾问的赵某。

理由:注册资产评估师应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李某不得擅自将评估报告送给他人。

8.评估人员对某一森工林业企业进行整体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史经营状况的分析及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收集到下列数据资料: 预计该企业第一年的收益额为200万元,以后每年的收益额比上年增长10%,自第6年企业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收益额将保持在300万元的水平上。

社会平均收益率为12%,国库券利率为8%,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风险系数为1.5;该森工林业企业各单项资产经评估后的价值之和为1600万元。

要求:①确定该森工林业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② 森工林业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如何处理? 问题内容:

(1)企业未来5的预期收益额分别为:

第1年:200万元

第2年:200×(1+10%)=220万元

第3年:220×(1+10%)=242万元

第4年:242×(1+10%)=266.2万元

第5年:266.2×(1+10%)=292.82万元(2)折现率=8%+(12%-8%)×1.5=14%(3)整体评估值=200(1+14%)-1+220(1+14%)-2+242(1+14%)-3+266.2(1+14%)-4+292.82(1+14%)-5+300÷14%×(1+14%)-5=1930.79万元

或前5年收益现值=200(1+14%)-1+220(1+14%)-2+242(1+14%)-3+266.2(1+14%)-4+292.82(1+14%)-5=817.79(万元)

第6年后的永续收益现值=300÷14%×(1+14%)-5=1113(万元)评估值=817.79+1113=1930.79(万元)(4)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330.79万元作为该企事业的商誉处理。

1.什么是诱助侵犯专利权?

2..新商标法对商标相似侵权行为认定有什么修改? 3.侵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4.如何更好利用商标权和商号权的相互结合维护企业利益?

1.什么诱助侵犯专利权?

答:诱助侵犯专利权就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教唆、引诱、帮助他人对专利权所实施侵害的行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往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8条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将诱助侵犯专利权人按照共同侵权人来处理的。应该说在很多情况下,诱助侵权行为可以构成共同侵权,但这仅仅是诱助侵权行为的一种情况。

诱助侵权实际应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诱助侵权行为人与被诱助侵权行为人存在意思联系,也就是事先有过沟通,这属于共同侵权; 第二,诱助侵权行为人与被诱助侵权行为人不存在之间不存在意思联络,属于无意思联系的数人侵权行为; 第三,尚没有或者难确定被诱助侵权人时诱助侵权行为人独立承担侵权责任。后两种情况并不属于共同侵权的情况。

2.新商标法对商标相似侵权行为认定有什么修改?

答:一,明确商标案件审查审理期限。1.)缩短商标注册审查周期 2.)明确驳回复审审查期限3.)缩短异议案件审查时限 4.)宣告商标无效的审查时。

二,简化商标确权授权案件程序。1.)增加“一标多类”申请方式2.)增加商标审查意见书程序 3.)完善商标注册异议制度4.)增加了声音商标注册 5.)商标续展可以提前一年提交申请

3.侵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

(一)网络环境中复制权使用问题,计算机和网路普及,对传统著作权法的复制权造成过了极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在用计算机对软件等作品进行复制的时候,复制手段是计算机特有的电子复制,而承载作品的物质载体是硬盘光盘等新型载体。这种电子手段的复制行为是在传统著作权复制行为中没有遇到过的,传统的复制权如何对其进行调整就成了问题,以弹性的描述方式对“复制”行为进行界定的国家一般通过法理解释和判例方式对复制权延伸至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新型载体上进行的复制。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

1、)避风港规则为了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法经营,也为了是法律规则有比较大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效仿美国的《千禧年版权法》(以下简称DCMA),在立法中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承担责任的条款,主要以“免责条件”的形式出现,这些条款通称为“避风港”规则,其本意就是为了明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2、“通知和移除”规则,“通知和移除”规则是指先由权利人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再由网络服务提供者移除通知中所主张的侵权的内容或是断开其链接,但其实质上是指针对“通知”行为进行移除的法律后果。

3、“反通知和恢复”规则,“反通知和恢复”规则是对“通知和移除”规则的必要补充,其要求在通知内容属实的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对被主张侵权的内容不采取删除或是屏蔽措施,将构成帮助侵权。

(三)作品的数字化问题作品的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作品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当传统作品以各种方式被数字化之后,其就成为了 1和0两个二进制代码的排列组合。数字化作品被存储在硬盘和光盘等计算机存储介质上之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对其进行无限制次数的复制。这与之前的录音等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产生新作品的基础,但是这样会加大了对著作权侵权的风险。

(四)P2P技术的问题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点对点)的简称。P2P技术则可以帮助不特定的用户在一些基于P2P技术幵发的软件可以使用户直接搜索并下载其他同时在线的用户存储在“共享目录”下的各类作品。

4.如何更好利用商标权和商号权的相互结合维护企业利益?

答:商号权是指商事主体对其登记注册的商号在一定的地域内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两者在实践中存在冲突是有着其深刻的原因的。首先,对于商号权和商标权保护的单独分别立法直接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冲突。目前,我国对于商号权的保护主要通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加以规范。而对于商标权的相关保护则集中于《商标法》等相关法律规范当中。在《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并没有禁止将已经注册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名称,同样在《商标法》中也没有规定不能将已有的企业名称注册为商标,这样自然就在法律层面造成了两者的冲突。当然,经济利益的驱动也让商人更愿意注册已经知名的名称为商标抑或已经知名的商标为名称。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的存在,才出现了实践中二者的一些冲突。那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保护呢?我们应当以诚实信用以及其他一些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对二者的保护加以规范。当然从根源上来讲,应该通过立法来协调两者之间的保护。实践中我们不妨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调整。我国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对驰名商标加以特别保护,那么我们就可以类似的出台一些规定,比如对知名商号、老字号加以特别保护,而对于一般的商标和商号我们可以采取在先的原则,可以把《商标法》中“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扩大解释为:“包括以他人注册商标作为自己的商业名称”同时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使用的名称”相结合实现对在先的商标权的保护。同样可以采取类似方式实现对在先商号权的保护。

写对“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科目的体会

学习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课程心得体会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和东北林业大学,共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网上培训,我通过网络参训,自学了 “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 这门公共课,使我加深了对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了解。为了对知识产权有更深入的学习,我查 阅了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书籍和网上的资料,使我对知识产权有了相对比较系统 的认识,并同时,对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我深深 意识到,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扭转在国际知识产权战争中被动的局面,加强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现代知识产权体系,是科技、法律、文化、经济的 交叉成果和综合集成。最先进的发明创造技术成果,可以依赖专利知识产权得以 充分公开并受到法律保护。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在新形 势下正表现为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竞争。作为一名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高级 农艺师,我觉得在工作中更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学好用好法律武器,为我国的新 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多出科研成果,保护好知识产权,更好的为农业、农村和 农民服务。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点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 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 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 行使其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 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二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 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 利。三是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 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 要是经济的)不同。四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 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 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 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1、保护知识产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 不竭动力,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2、保护知识产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大国,经济增长绝不能长期依靠耗费资源来支撑。

3、保护知识产权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 靠形成良好品牌,二靠研发优质产品。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只有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才拥有竞争优势。

4、保护知识产权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 断加快,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保 护知识产权是世贸组织规则的重要内容。

三、我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在知识 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方面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方面:(一)我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成本上升 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较少,因而我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成本 上升,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供应源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在技术供应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市场的垄断权。在 此情形下,技术的转移将会出现更多的限制性的商业做法,从而迫使中国企业不 得不付出更为高昂的成本以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进而失去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例如,2003 年我国“DVD”产品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显示其出口增长已呈减缓 趋势。造成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专利费的收取导致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加重, 出口竞争力减弱,直接阻碍了出口规模的扩大。(二)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我们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却忽视了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致使国内一大批商标像“同仁堂”成药等在国外被抢注。我国航天技术是强项, 但在国内申请专利数仅几十项,国外来申请的有 100 多项。自 1985 年以来,我国 专利局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 3 万件,其中向国外申请的不足 4000 件,这意味着 99%的专利在中国以外地区可无偿使用。(三)原产地标记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标明其原产地(地理标志)是一种通行做法,以 表明产品的生长地、出生地、出土地或生产、加工、制造地以及某项服务来源地。使用原产地标记的目的,既是为了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也是为了防止不法者假冒 侵权杜绝欺骗性的或易引起误解的标记。现在原产地标记已被许多国家列为维护 本国利益的主要管制内容,并被一些国家当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原产地 标记应该是我国的强项,但我国由于缺乏原产地概念,对原产地标记理解的肤浅, 致使不能充分发挥原产地标记的功能。(四)缺乏对知识产权滥用必要的、完善的限制措施 当权利人以不公平、不适当的方式行使其权利(其实质是扩张其所享有的权 利)时,即构成“权利滥用”。为防止权利的滥用,任何权利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中有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 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还存在不少差距;与 TRIPS 协议中有关对限制竞争的行 为进行控制的规定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存在着差距。例如,在我国与美国政府 进行的知识产权谈判中,美国从来不指责我国没有进行反垄断控制。因此,我们都 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且相应地建立起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四、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措施

1、为技术创新建立长期稳定的法律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措施:其一,尽快改变对科技成果的评价 体系,制定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其二,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措施, 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制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使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 保护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使一切可以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及时取 得国内外专利保护,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专利保护不充分、不及 时而造成的高新技术的流失。其三,要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与运用。如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重视专利信息的检索,以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起点和水平;在技术进出口过程中重视专利信息的检索,以避免吃亏上当和侵犯专利权。其四, 国家以及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应建立重大技术项目的专利申请基金和开发实施基 金,对一些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特别是具有良好国外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从 资金上给予保障和扶持。

2、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别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法律壁垒以促进知识产权的出口, 利用现有的有关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是较佳的途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要 根据 TR IPS 协定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具体规则,对发达 国家的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中对出口商歧视性规定,据理力争,通过向与贸易有关 的知识产权理事会提出对出口国法律指控或作为第三方积极参与别国提出的申 诉,迫使其放弃阻碍知识产权进口的规定,维护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所应享有 的权益。

3、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是签约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现有的有关国际知识产权规 则,由于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和形成的,因而侧重点是保护发达国家利用知 识产权,进行技术垄断追求高额利润,从根本上说是不利于我国采用引进新技术,对整个发展中国家都不利。我国作为 20 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世界经济大国,随 着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应积极参与修改、制定、完善国际知识产权 规则,使之成为既保护发达国家利益,又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特别是保护我国 自身利益,利用最新技术加快发展速度的公平杠杆。

4、进一步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现代社会的全部新技术,几乎都是发达国家创造并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为了 加快发展步伐,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就要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引进人 家的先进技术,但前提是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承认人家的知识产权,消除 侵权行为,为其提供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环境,既避免受到 WTO 规则的惩罚,又形 成良好的国际信誉,使发达国家真心与我合作,为购买先进技术奠定基础。

5、要严格执法,使知识产权法发挥应有的效力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其核心 是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一个时期以来,虽然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 由于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和公民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影响,知识产权方面的 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这既影响了国内的知识、技术创新,阻碍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又给西方一些国家攻击我国造成口实,影响了先进技术的引进。所以国家在加强 立法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使法律的至上性真正得到体现。

6、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法律素质,敢于并善于应对知识产权诉讼 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促成 “科技兴贸” 政策落实的成功或失败。当前仍有很多生产经营者对知识产权法律知之甚少,不懂得如何维护其享有的知 识产权。更有不少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不惜违法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在严厉 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更要注意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法律素质。因此,政府各级部 门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应详细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教育计划,并指定专门 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计划的实施。

7、鼓励国人积极开发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入世” 后,国外商品和服务将在更大范围、以更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我们所面 临着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要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的支持力 度。政府不仅通过专利申请费维护费的补贴,鼓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对获取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给以一定比例研发经费的支持。中国成为世贸成员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知识产权保 护的立法、执法与司法状。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 评价中国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有效地保护国内外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才能更好 地 “引进来”与“走出去”,才能保障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长期有效实施。

下载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森林工程作业(精选五篇)

    1、何谓项目?项目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项目的概念 项目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事业(或任务)。例如,一项开发、一项科研、一项设计、一幢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

    2014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公需作业及新增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2

    1. 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 第1条 小班是森林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固定的林业区划单位。调查时, 在现地根据地权、土地种类,林种、林分起源、树种组成......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共需作业习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2014东林共需作业 1、简答著作权人有的著作财产权。 答:1、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经济收益的权利。如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信息络传播权......

    东北林业大学[范文大全]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教育部与黑龙江省......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学习党的十八大,喜看家乡新变化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五班 报 告 人:梁辰 学号:20123043 2013年1月22日 这是我大学......

    2013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专业继续教育中级职称作业答案

    1. 知识产权与其他私法上的权利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知识产权是多种民事权利中的一种,与一般有形财产所有权、债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相比, 它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1)权利客体的无形(2)权......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范文)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 (1)说明“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答: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将森林保护管理作为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