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年鉴之工作总结
教育年鉴之工作总结
本年度,我校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实效的新校组建工作
1.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在七年级教育教学组合中,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双向选择,使新组合的教育教学团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工作热情高涨。
在小学部教师选用过程中,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采用竞聘的方式,在新城子乡小学126名教师中选用76名。开了我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
2.合班并校工作。10月20日,小学部学生正式入校学习。为了保证学校秩序稳定,学校先后召开了班子会、班主任会、校车司机会和家长会。学校各部门也按照职责,互相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保证了并校的平稳过渡。
二、积极进取的德育安全工作
3.学校德育工作。本年度以来,我校的的德育工作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德育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工作。
规范常规管理。学校狠抓常规管理,从落实《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创新德育活动。角色挑战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自律的氛围。开展角色挑战活动,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纳入到每个角色职责中。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使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得以展现。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达到了强化纪律、自我约束的要求。
“叫响我是自愿者”活动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报名、面试、筛选、培训,共选出自愿者138名,为学校的环境卫生、文明提升做出了贡献。
大队委员和学生会干部的竞选,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12月中旬,校团委组织了竞选活动、,最终有20名同学当选。
狠抓班级管理。学校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班主任考核细则下发到每个班主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中。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认真组织每周班团队会。11月份的感恩节,我校组织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同学们真诚的态度,质朴的语言感动了所有参与者。
发挥国学魅力。沐浴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坚持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国学笃学厚德之人才的目标,广泛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活动。广播宣传、建立图书角,大力营造学国学、用国学的氛围。结合国学内容召开了班会展示课。开展国学诵读评比活动。形成了国学经典诵读考级评比方案。
为了长期营造学习国学的氛围,我校以考级的形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考级评定共分六级,考试中抽测数量占备考数量的10%。每学期共设两次考级时间,根据考级测试结果颁发《国学诵读等级证书》。
学生资助工作。德育处完成了全校农民工子女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德育处在区贫困学生资助中心的指导下,增强服务意识,对贫困学生逐一落实,贫困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满意。
对外宣传工作。做好稿件撰写工作,及时向沈阳市教育网、市德育网、新区教育网、局行政办、德育科、青教办和团区委上报信息。被沈阳市教育网采用了10余篇,市德育网采用了40余篇,局办采用了多篇。
德育科研工作。继续开展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家庭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的实验实施工作
德育工作效果。3月,田雨平在“天下大事知多少”网上答题活动中获优胜奖。4月,冯婷婷、赵祉健分别获得区级“我有一个好习惯”演讲比赛一、二等奖。5月,在区“中华魂民族情”征文比赛中,曹若琪等10名同学获得优秀征文奖。8月,吴秀君老师获得市“感动校园好教师”称号。刘鹏、李俊同学获得沈阳市第12届中小学生征文三等奖。11月,高伟铭、卢帅同学获得沈阳市校园读书之星称号。
4.安全综治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工作,杜绝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健全安全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防范责任层层分解到人。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经常性组织安全演练。成立了有五名专职教师组成的校园安保处。安保教师早来晚走,课间及中午巡视到位,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对学生习惯养成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加强安全教育。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和每周安全教育时间,教育学生文明遵守《守则》《规范》,尤其是在上下楼梯等拥挤场所,要保持镇静,小步轻走,不要乱喊乱叫或推搡他人,防止造成混乱,避免踩踏事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扎实有序的教学改革工作
本学期,学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5.教学管理工作。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备课、上课、听课等定期检查,有记录。
7.质量监测工作。精心组织每次考试和监测,考试质量分析及时,有针对性。
8.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成长的各种听课、培训、辅导、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发现新典型,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活动培养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教师。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点做到了坚持召开班主任例会,查找班级管理工作的纰漏和不足,研讨各班教与学的情况,交流各班管理经验,探讨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强班主任管理和研究,使班主任管理工作量化更客观、区分更明确、等级更合理,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效果。
四、不断创新的体卫艺术工作
9.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科学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10.学校卫生工作。本年度,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学生个人卫生监督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11.艺术教育工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开展艺术活动
五、积极进取的行风廉政工作
12.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本,提倡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实现了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师德师风和行风校风的转变;使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
养上有新的提升,对社会、家长、学生的服务上有新的提升,教师形象上有新的提升的目的,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
六、稳健扎实的总务后勤工作
14.总务后勤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安全优美的教育环境。开源节流,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固定资产和备品的清查登记工作,加强了管理,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
第二篇:教育年鉴之工作总结
教育年鉴工作总结
本,我校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强化行为养成教育,以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顺利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实效的工作
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在七年级教育教学组合中,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双向选择,使新组合的教育教学团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工作热情高涨。
二、积极进取的德育安全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本以来,我校的的德育工作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德育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圆满地完成了工作。
规范常规管理。在常规工作管理上学校狠抓常规管理,从落实《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狠抓班级管理。学校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班主任考核细则下发到每个班主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中。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认真组织每周班团队会。11月份的感恩节,我校组织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同学们真诚的态度,质朴的语言感动了所有参与者。
安全综治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主要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杜绝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健全安全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防范责任层层分解到人。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经常性组织安全演练。成立了有五名专职教师组成的校园安保处。安保教师早来晚走,课间及中午巡视到位,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对学生习惯养成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加强安全教育。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和每日安全教育时间,教育学生文明遵守《守则》《规范》,尤其是在上下楼梯等拥挤场所,要保持镇静,小步轻走,不要乱喊乱叫或推搡他人,防止造成混乱,避免踩踏事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扎实有序的教学改革工作
本学期,学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认真落实教体局文件精神,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管理工作。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备课、上课、听课等定期检查,有记录。
教导处坚持每周到班听课,及时了解师生情况,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反馈,共同探讨,从而使师生双方尽快度过了磨合期,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工作。为了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于10月组织部分教师到外校观摩,回校后进行了研讨交流。11月召开了教改动员大会,宣布了《德育改革方案》和《教学改革方案》,校长做了动员讲话。12月举行了教学开放周活动,共上了8节课改汇报课。学校领导和教师共25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他教师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并逐渐把改革落到实处。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研究的热情有所提高。为下一步更深入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质量监测工作。精心组织每次考试和监测,考试质量分析及时,有针对性。监测学科做到集体备课,侧重预习提纲的编制,让学生课前预习变成有统一目标和要求的自觉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制定了优秀学习小组和学习之星的评选标准,补充了学生评价机制,调动了学生小组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班级学生出缺席统计,规范学籍管理办法。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成长的各种听课、培训、辅导、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发现新典型,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活动培养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教师。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点做到了坚持召开班主任例会,查找班级管理工作的纰漏和不足,研讨各班教与学的情况,交流各班管理经验,探讨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强班主任管理和研究,使班主任管理工作量化更客观、区分更明确、等级更合理,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效果。
四、不断创新的体卫艺术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科学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本,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学生个人卫生监督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艺术教育工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增强学生艺术素养。
五、积极进取的行风廉政工作
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本,提倡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实现了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师德师风和行风校风的转变;使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对社会、家长、学生的服务上有新的提升,教师形象上有新的提升的目的,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
六、稳健扎实的总务后勤工作
总务后勤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安全优美的教育环境。开源节流,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固定资产和备品的清查登记工作,加强了管理,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
教育年鉴之学校大事记
10月 学校教学大楼落成,师生进驻。
11月 召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动员大会,全校教师参加。五位教师做主题发言,副校长分别宣布《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方案》和《学校教学改革工作方案》,校长做动员讲话。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正式实施。
12月 开展教学开放周课改汇报课活动。全体教师为大家奉献了8节课改汇报课。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共200多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三篇:教育年鉴
社旗县教体局
拟编入《社旗年鉴》(2011年卷)材料
概述
2011年,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办让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创新举措、强化管理、深入破解发展难题,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佳县、河南省首届学生戏剧节优秀组织奖等省、市、县奖励及荣誉称号19项。
学前教育
完成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编制规划,申报项目学校233所,申请资金1500万元。投资129万元新建田庄、郝寨、城郊3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启动饶良、兴隆、桥头、唐庄4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建设。
义务教育
建成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县实验小学及赊店六小扩建,启动县实验中学、县实验幼儿园建设及新建县第三初级中学、县第二幼儿园、赊店镇四小筹建工作。城区小学扩容9个教学班,新增学位405个,“大班额”现象进一 步缓解。2011年教育系统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13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投入资金472万元,安排项目学校7所,新建校舍7248平方米。图书仪器课桌凳更新工程投入装备经费120.5万元,更新教育教学及学生生活设施5000余件(套),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晋庄、丁庄、朱集3个乡镇的寄宿制小学,启动了郝寨、李店、桥头寄宿制小学建设工作。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进程进行了规划,经市教育局初评,有22所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合格学校”标准,有23所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优秀学校”标准,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高中教育
普及程度持续提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坚持质量立校,不断健全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依据自身优势注重特色发展,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职成教育
启动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继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办法,2011年秋期招生667人,2012年春期招生达到245人,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11年毕业 生对口升学率达到97%,实现历史性突破。继续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教育模式,扎实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共完成各类培训1500余人次。2011年11月,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职教强县”复评。
教育质量
2011年我县普通高招报名2698人,本科上线人数1239人,上线率为45.9%,比2010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上线139人,上线人数增加53人,增幅为61.6%,上线率为5.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16人,比上年增加22人,增幅为3.7%,上线率为22.8%,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在全市综合排名位居第七,比2008年前移了6个位次,赶超了周边兄弟县市,取得了自2003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县一高中考生常静羽以643分摘得南阳市文科状元桂冠并被北京大学录取,创造了我县高考的又一历史。10年来,首次获得县委、政府8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奖励。
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1年,特岗计划分配我县教师260人,县自主招录小学、幼教教师180人,绿色通道招录高中教师20名。特岗及小学、幼教教师440人全部分配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我县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优、学科缺编的问题得到了 进一步缓解。扎实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2011年共完成各级教师培训任务1800余人次,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公开选调44名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平稳分流36名原县三高中教师到一、二高中及城区初中任教,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惠民政策
2011年共发放两免一补专项资金6267.2万元,其中公用经费(免学费)4804.2万元,免教科书资金913万元,使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共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550万元,受益学生5811人次。继续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2011年资助普通高中学生4406人,资助总额330.4万元,受资助人数占在校生人数近30%。发放职业高中助学金136.5万元,受资助学生1820人。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2011年为274人免除了总额为16.44万元的学费。为全县孤儿救助协会募集资金16万余元,共发放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10人次。
安全稳定
投资30万元为51所中小学校安装了178套视频监控系统,技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 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全力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加强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领导任职情况
教育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 教育工委副书记、教体局副局长教体局副局长 教育工委副书记 教育纪工委书记 招生办主任 副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群工站站长
何聚德 穆书忻 李永敬 聂大力 王大庆 张桦 何秋萍 李奇 杨顺亭 吕如巍 供稿:办公室
第四篇:2008洛阳教育年鉴
2007洛阳教育年鉴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校长、书记:白 帆 电话:63483544-811 校址:老城区柳林南路12号 邮编:471000
【学校概况】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柳林南街12号,毗邻洛浦公园,风景如画,是洛阳市教育局直属公立重点中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教职工157人,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外籍教师3人,访问学者11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58人,教师学历100%达标。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在校生1 887人。校园占地面积23 76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9 038平方米,图书馆存书10 832册。学校固定资产4 20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2007年学校荣获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知荣明耻树新风征文活动集体奖、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食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4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领导分工】 校长、书记白帆主持学校全面工作,主抓党务、财务、办公室工作;副校长赵忠义主管教育教学,主抓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外事、体卫、工会工作;副校长张国良主管总务,主抓总务处、餐厅工作。
【承办全市教育系统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007年4月9日,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承办了由洛阳市委宣传部和洛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全市教育系统“小手拉大手文明礼仪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归宝辰、教育局副局长刘雪娟等领导出席了大会,标志着师生参与,共同构建诚信洛阳、礼仪洛阳、魅力洛阳的全市性宣传教育活动拉开序幕。【征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007年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经广泛征集、有序推选、严格评审,本年5月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锤炼出炉,确定高情远致为校训,尚德笃学为校风,亲和育人为教风,乐学善思为学风,校歌为《用今天点亮明天》。这些标志性文化的建立,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上新台阶。
【中招上省定示范性高中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2007年6月,学校初三毕业班447人,中招上省定示范性高中分数线人数达104人,首次实现突破百人大关目标,升学率及上线绝对人数均居市属学校榜首,再创历史新高。【接待美国“总统奖”优秀中学生代表团来访】 2007年7月21日,美国荣获总统奖的15名优秀中学生代表组团访问洛阳。这些美国中学生与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结为朋友,走进二外学生家庭。中美学生共同参加了教育体验活动和座谈交流,并参观了洛阳名胜古迹,增进了中美青少年的交流和友谊。【自筹资金建成新综合楼】 2007年8月,学校新综合楼落成并投入使用,该综合楼建筑面积8 000余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两个部分,解决了一个年级的教学、办公、住宿、餐饮用房问题,增设了教师休闲室,图书室、阅览室的面积扩大,设施条件大大改善,实现了自主发展。
【举办校园贸易节 推进素质教育】 2007年9月7日,学校举办“第三届校园贸易节”,交易作品514件,交易金额6 934.5元。这次贸易节除按照惯例要求纳税之外,还有一显著特征:学校把贸易节活动与救助孤残儿童结合起来,广大师生自愿将交易收入捐献给市儿童福利院,捐款共计2 002.8元,体现了二外人扶残助弱的高尚风范。【建立帮扶关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人力资源优势,加紧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除9月初专门安排讲座进行系统业务培训外,又于10月底由教务处牵头组织老中青教师结对子,建立了29对师徒帮带关系,鼓励青年教师发扬“拜师学艺”的优良作风,认真学习老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娴熟的育人技巧及精湛的授课技艺,尽快成长,适应二外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
【开展连环体验活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10月24日,河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蔡处长及郑州大学政治教育系博士生导师王教授等一行四人光临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调研洛阳市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蔡处长、王教授对我校连环活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评价。12月25日,河南省委宣传部确定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等8所学校为全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河南日报》12月7日刊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探索德育教育之路》、《大河报》12月13日刊载《融合西方文化实施连环教育》客观报道了洛阳二外以学生为主体,从劳动和学习实践入手,设置连环体验活动,突出自主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事迹。12月25日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赴杜朗口考察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07年11月26日、12月3日,学校组织116名教师分两批赴山东聊城杜朗口中学考察学习,探究课堂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寻求学校发展新突破口。学习归来后,举办了“教师论坛”,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学校全面推开。
【举办“希望之星”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2007年12月8日,学校举行“第三届希望之星青年教师技能大赛”,47名30岁以下的教师分文科、理科、外语三组进行比赛。学校组织18位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分组对参赛教师进行评课指导。这次比赛激励全校教师相互学习、不断进取,落实教学常规,推进新课改研究。
【争当小实验家活动获奖人数再创新高】 2007年12月底,学校30名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争当小实验家”竞赛,共获金牌19枚,银牌9枚,铜牌2枚,与2005年3金、6银、2铜和2006年5金、10银、8铜相比,获奖总数和获金牌数大幅度攀升,再创历史新高,获金奖人数居全市第一,金奖比率名列各省市参赛单位前茅。
第五篇:如何设计年鉴框架之浅议
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思考
朱迎喜
年鉴的框架是承载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是年鉴的“骨架”。“骨架”能否撑的起、立的住,对于编好年鉴、提高年鉴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年鉴编辑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特色创新,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方针,不断完善编纂思想、框架结构和体例设计,解决好“设定全书内容记述范围和选题选材方向,设定年鉴资料的分类归属和记述层次,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所占比例”三个方面的问题,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年鉴风格。本文就地方志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掌握各层面读者需求,明确记述范围和记述方式 年鉴的读者对象有多个层面,框架设计要以多层面读者需要为依据,框定资料信息内容和选材方向。设计者不但要明确一般读者需要什么信息,还要了解不同的读者群体需要什么信息,这是年鉴立项的依据。设计者不但要洞察读者需要什么,而且还应了解他们对信息形态的需求,这是对资料信息的表达方式进行设计的依据,如综述、文件、专记、大事记、条目、要目、图、表等都属于资料信息形态的设计。设计者还要了解读者对资料信息的深度要求,循序渐进、连-1-
续积累,使资料信息保持适当的深度是框架设计层次处理上的依据。只有将资料信息的需求性、针对性和形态、深度等问题把握好了,才能设计出成功的有特色的年鉴框架结构。
二、把握价值判断尺度,选择有效资料信息入编
年鉴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信息选择的过程。基本方法是以设计者的价值尺度为依据,选择有特点的、有史料价值的、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亮点”立目入编。框架设计时,要从大处着眼、宏观着手,将选题立目的重点放在主体构架的立项之上,放在专题、专记、特载等要文的选题之上,放在突出年鉴特色的选题之上,以便于实施和操作。
三、抓住地方独特个性,全面彰显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年鉴生命力的源泉。所谓地方特色应当是
一地之情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共性中的个性,是本地独有的、特有的或具有突出地位的事物。许多地方的年鉴能够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抓住地方的强项和独特之处,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框架。
一是通过大事记记载突出地方特色。大事记是年鉴中的重要类目之一,它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一年内发生的重要事件依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述下来。它在年鉴中起纵向的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突出设置一些类目和分目凸显地方特色。对于
在地方特大、特强的事物,甚至在该地区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物,应当尽量突出栏目位置。如我县轩辕文化是清水的代表性特征,我们在“文化”类目中不但设立了专业文化、群众文化、、广播电视、文物保护、考古发现、博物馆、收藏、档案等分目,还增设了“第三届轩辕文化旅游节”分目,记载第三届轩辕文化旅游节暨经贸项目洽谈会的举办盛况,对提升清水作为轩辕故里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上起了很大的推介作用。
三是通过彩页编排和增加图表数量强化地方特色。图片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信息,弥补文字信息的不足,提高一地的知名度。地方综合年鉴的宣传彩页都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编排,以此来强化地方特色之视觉感受。图表是另一种能比较全面反映一地经济发展变化的信息载体,可分为系列统计图、单类统计图和地图。大量的图表能够直接、全面地反映地方各个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又节省大量的文字记述,既可提高有效信息的收入量,又可以限制年鉴篇幅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扣时代发展特点,适时调整栏目设置
框架设计要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反映地域总情的前提下,以把握宏观、前瞻趋势、详记特色、简述一般为内容编排为着力点,打破形式逻辑的束缚,该升格详记的内容
即升格详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后,年鉴就应当适应社会发生的变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把握科学发展内涵,克服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编纂思想,对年鉴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对人民生活、政治文明、民生民情等单列类目予以集中记述,同时在所有其他类目的编纂中,都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调整相关结构、充实相应内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后,年鉴也应调整相关的结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记载,如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予以更多更好的反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因此,年鉴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必须在年鉴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在框架设计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很多的内容,至少有以下10个方面内容可以承载:(1)社会结构发展变化。如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发展变化情况;(2)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如
社会利益结构、社会利益关系、人民生活收入状况等发展变化情况;(3)社会保障。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发展变化情况;(4)社会事务。如民政事物管理、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居民生活、老龄工作等发展变化情况;
(5)社区建设。如社区组织机构、社区发展变迁、社区设施建设、社区管理等发展变化情况;(6)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人民内部矛盾等发展变化情况;(7)社团组织。如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社团登记、社团活动、社团管理等发展变化情况;(8)社会服务。如常用证照办理程序、办事指南、购物指南、置业指南、投资指南、求学指南、求医指南、旅游指南、就业指南等;(9)社情民意。如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群众的意见建议,民间珍闻趣事等信息;(10)当地的社会管理模式及其特点。我县年鉴编纂在记述上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内容时,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集中部分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两个类目中;分散部分主要记载在“政法”等类目中。
五、依据科学系统要求,做到合理分类、有序排列
框架设计还要按照“纵横交错、有物有序”的要求解决资料信息的调配安排,即排列组合的问题,这是一项分解和集中的工作。如果将方方面面看为“横”的序列,将时间当作“纵”的序列,那么年鉴的基本构架就是“纵横交错”、“有物有序”。在做到言之有物之后,各级各类资料信息如何做到“有序”
就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谓“有序”就是:一是资料归类要科学准确,二是各部门资料比例合理,三是层次分明,有完整的体系。年鉴所载内容的分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编排。事类编排要成序列,类目统辖要成系统,领属关系要符合逻辑,以完整、准确地体现有序性和层次性,便于读者提纲挈领,迅速抓住要点。尤其要注意类目下的分目设置,分目与类目要有层级上的对应关系,分目与分目之间要有内在逻辑上的并列关系,不能互为倒置或者互不关联。
总之,年鉴的框架设计,需要面向开放的社会。融入全新的思维,不断优化其结构,显示特色和个性,增强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