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班级:
学号:
姓名:黄鑫鑫
时间:2010级行政管理一班 ***年3月25日
《干法》读后感
《干法》一书的红色封面赫然印着醒目的大字:当你还在将西方的管理理念奉为圭臬,即要释放自己的个性和欲望,要根据兴趣选择工作,要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却用完全相反的工作观,创建了三个“世界五百强”;谁来拯救我们的工作,让叱咤商界70余年的稻盛和夫向你讲述至真至诚的工作真谛。读了稻盛先生写的《干法》,还未踏入社会的我对工作、对人生进行了更深入的的思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现在的中国价值多元,我认为西方和日本的管理理念都有可取之处,我信奉中庸的思想,万事最好不要走极端,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年轻人必须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且有责任心的人才有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我们又不必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工作,因为我们还有亲人、朋友、生活和爱情等其他值得珍惜的东西。从工作说到人生,我认为,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且自己感到充实和快乐。这是我对工作和人生的基本价值观,也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工作”和“我”是稻盛先生提到的两个要素,在此,我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工作”这个客体。
一直萦绕在我心中问题之一是,工作的意义或作用到底是什么?
我们一般人都会想到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就像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北漂”石小孟那样,拼命工作却仍难以维持生计,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没钱没房子在这个城市里边,你永远是个外地人。你穿的跟墙壁一个色,你站在大街上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永远有人找你查暂住证,稳定这两个字永远不属于你,在北京的外地人谁不想家呀,但是回不去了,回去就是认输,不能认输,认命也不能认输。”在这样一种困窘的生存状态下,我想人们想的大概也只能是生计。
而稻盛和夫提出,人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一重更高的境界,能达到此境界的有两种人:一是生活条件宽裕、温饱不愁的人,能够自由自在地为自己挚爱的事业而奋斗,就像西方那些大哲学家;另一种则是高度认真的“完美主义者”,这类人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能做到“忘我敬业”,把苦难当成对自己的一种磨砺,稻盛先生是这类人的代表。
此外,稻盛和夫还指出工作是“万病良药”,能帮人克服人生磨难,使你的命运获得转机。当你遭遇挫折、心存不满、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遭受“欲望”、“恼怒”、“愚痴”这“三毒”侵害时,全身心投入工作会拯救你——这是一种“精神转移法”,当你无暇顾及恶劣的环境和消极的情绪时,你的心绪就平静了,生活就简单了。这就类似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的:“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某些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而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稻盛和夫和路遥属于同一类人,他们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都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被生活的狂涛巨浪所淹没”。这种“人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上进精神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
(二)关于“人”这个主体
《干法》一书给了我很多做人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人要有“爱”,有“激情”,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译者曹岫云谈到热爱的力量时说:“热爱会导致成功,燃起激情,激发灵感,陶冶人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经过了诸多实践证明,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不予赘述。
其次,人要懂得坚持。书中讲到,持续的力量能将“不凡”变得“非凡”,这点不只《干法》中有所提及,许多优秀企业家在写书和演讲时都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包括国内的俞敏洪、马云、黄鸣和国外的松下幸之助等等。反观我的求学经历,比我聪明、比我优秀的同学不在少数,但他们好多都中途放弃了学业,过早走向了社会,不得不说,没有坚持是他们的一种遗憾。再次,人要每天反省。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论语》就记载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但真正做到者却不多。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古典指出,每天十分钟用来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就是这每天十分钟,就会使人在数年之后有天壤之别。《留学大调查》中一记载了一个打工留学生,她叫“麦鸽”,白天辛苦地打工、学习,到了深夜却仍会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深思——用来找回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当初的梦想。反省与总结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不能因为“懒惰”的天性而放弃这个珍贵的习惯。
最后,人要有“拼劲”。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人需要看清楚一点,那就是:自己努力的同时,他人也在努力,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有的时候,你没有成功,没有在团体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而是你努力的还不够。我们可以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追求卓越;我们也可以享受平凡的人生,不必都追逐那个耀眼的“第一”。毕竟,人的追求和理想是丰富多样的、是有弹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
提到稻盛和夫的“极度认真”与“工作疯狂”,我还想到日本的国情,2011年,日本自杀率再次“雄冠全球”。不良的死亡文化、恶劣的工作环境、低迷的经济状况是其自杀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作拼命是日本人重要的“标签”之一。日语中有一个词叫“一生悬命”,就很贴切的表达了日本人对工作的态度。但长年累月的加班,超过极限的工作压力,让很多日本人病魔缠身、精神崩溃,生不如死。日本上班族每天上班提早到,晚上11、12点还不回家的比比皆是,忙的时候,很多人干脆睡在办公室。看上去很有精神,实际上外强中干,抽屉里满是提精神的药物。由于积劳成疾,压力巨大,一些人不堪忍受而选择自杀。这些人在自杀者中占很大比例。这种工作状态和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提到的自己年轻时的工作状态基本一致(他的长寿大概归结于其信佛教,注意修身养性和适时休息),这种极端的工作态度我觉的不宜过度提倡。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贪图享乐,乐衷于投机、不劳而获,或者总对工作发出抱怨而连连跳槽。据调查,77%的美国人痛恨他们的工作,由此导致的生产率降低使美国企业每年损失3500亿美元。总之,我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不必成为拼了命的“工作狂人”(当然,把自己的事业看做生命者除外)。
好书是良药,而且不苦口。通过阅读这些理念类、知识类或其他类别的好书,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看清未来。
第二篇:《干法》读后感
读《干法》有感
在看这本书前,我对稻盛先生没有一点了解。只是很多朋友都说这本书的好,这个人物的了不起。即使我拿到了书,也没有太多的激动。毕竟,我还不了解他。我有个习惯,不熟悉的,都会先上网去找寻解答。
稻盛先生的这本《干法》,语言很朴实厚重,没有过多语言,却能一针见血点到自己内心的深处。这是一本写的非常好的书,一本让我人生醒悟的书,一本让我人生奋斗的书。从学校毕业出来到单位工作,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过程中,渐渐的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一直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对生活负责的一种态度,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内工作。读了稻盛先生的《干法》,忽然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不但能起到锻炼心志、提升人性的作用,长时间不懈的工作还可以磨砺心志。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工作舞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说:“除非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则永远无法成功。”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其实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恩心态非常重要。
我们在对待工作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我们用这种说法来原谅自己,替自己不能更努力进行辩解。做任何事情不能本着尽力而为,竭尽全力是我们工作所要达到的境界。古语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在工作上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成功的机会是不会错过的。想到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的心理斗争过程,就像稻盛先生所说: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强动力。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人格,而且会让你的人生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干法》一书教导我们,首先要喜欢并爱上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然后继续全心声地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去。从现在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更新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要勇于创新,敢走别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还可以有创新的阶梯,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还在,梦想就在。
我们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工作权利,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积极主动,敢干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潜在职责,主动承担责任。做自然型人才,高调自己的目标,低调自己的姿态。悄悄地把愿望装进潜意识,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创造非凡。开创一种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第三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干法》,起初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是市面上那种教导人们怎样想,怎样做去获得成功的书。我个人对这种书籍其实并不感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做,也未必成功。同时作者还是一个日本人,就更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鉴于公司推荐,耐心的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如何去做,如何去成功,而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从本质上面教导人们如何去工作,如何去成功。另外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文字、真理是没有国界的。
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因人而异。我们每个人是否曾经深入的去想过这个问题?为了生活,为了家人,还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很少会有人像作者稻盛和夫那样把工作看做是人生中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吧。想法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结局。如今的职员工作的极致就是,拿多少薪水,就付出多少的努力,以为工作只是劳动和报酬的等价交换。只要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薪酬水平,就在此基础上做到一般的工作水平。但是作者却不一样,他认为“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人生。他正是在这种信念下,坚守“完美主义”,客服了自己当初的逆反心理,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之后,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人生变得比以前更加顺畅,同时更加的热爱工作,在这种状态下,成功就会不期而遇。
我认为本书的中心是在介绍要有一种精神,热爱工作,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抱怨,而是去享受,去热爱,后续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去想,不认真思考,不去做,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既然有时间去抱怨,去犹豫,倒不如换种思考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美好,去迷恋它。因为当你每天思考问题的时候,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去,在意想不到的场合,潜意识就会发动,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们有时候稍微努力那么一点点,就会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累,别人怎么会那么轻松。其实,我们只是只看到了自己的痛苦,突出了别人的成功,却不曾想,那些比我们天资聪颖,确比我们还要努力地人是如何的早出晚归,不停的在努力奋斗着。所以,每当沮丧的时候,我们就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经竭尽全力去工作了,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要重振旗鼓,努力奋斗。书中也提到一句“专心致志干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特别的实在,却又是真理。因为只要你坚持了,并且专注的坚持了,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曾经的努力会将平凡变为不凡。
作者在自己创业的一生中也遭遇过低谷,但是稻盛和夫却不将绝望的处境看作是终点,而是看作重新开始的起点。其实任何时候,你觉得是低谷绝境的时候,换种思维方式,就会发现,这是你的机遇,你会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你想成功,并且制定了成功的计划,那么在中途就不要放弃,此路不同,换个渠道,就会豁然开朗。我国的应试教育,把当初富有梦想,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都培养成了工作的工具,很少人会去创新性的思考,开辟别人不敢走的路径,认为存在即合理,不爱思考。这是阻止创新的巨大障碍。而在文章的最后,稻盛和夫强调,在热爱工作的同时,也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每天钻研,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无论工作多么渺小,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意识的人,假以时日,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在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和夫认为的能够给大家带来硕果的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让我们按照以上的内容不断的培养提高自己吧,对于工作和生活不要抱怨,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去热爱、去享受工作和生活。
第四篇:《干法》读后感
【洗脑与反洗脑】
前几日太太交给我一个任务,说单位给每人发了一本书,要求写一篇读后感上交。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各个钻在写字楼里高大上的公司来说,稀松平常。但我太太就职于一家制药厂,岗位是化验室的一名普通的化验员。这件事,我觉得很奇怪,并认为这本书一定是跟她们专业相关的,让我一个写文章的人写跟她们专业相关的读后感,我觉得压力倍增。
今儿太太把书带了回来,我一看书名——《干法》,一个叫做稻盛和夫的日本人写的,是专门写给职场人的工作真谛。这本书很畅销,很高大上,各个企业家给了很高的评价,有刚刚跻身中国新首富的马云,有海尔的张瑞敏,有《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还有俞敏洪、季羡林、白立新等等。在他们面前,我写一点感想无疑是班门弄斧,但这并不代笔我不能够有我自己的理解。
毫无疑问,太太所在的企业一定是碰到了管理上的难题,觉得员工已经缺乏有效的工作激情,所以希望能够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弥补这种情感,同时太太还告诉我,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中三十五周岁以下的职工。毫无疑问,企业的这种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家制药企业的前身是国有企业,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转制后变身为有限公司,但其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三十五岁成为企业近千名员工中的一道分割点,往上是习惯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员工,往下是曾经富有思想、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当着两股力量汇聚到一起时,我相信这是最难的企业管理命题。稻盛和夫这本书的中文版序中表达了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增长,让人民在赞叹物质富裕的同时,却丧失了重要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指的就是劳动观,是对工作的基本观念。
他的这种担忧,促使他从管理者、企业家的角度,去写出了这样一本“洗脑”的书。放在四年前,我看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一定不屑一顾,这就是一本“洗脑”的书。但今天,我看到这本书,我会仔细的读下去,因为我想知道,如何让员工具备富有激情的劳动观。这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同一本书的看法,四年时间我已经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本书,我大致翻了下,几乎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价值观,如何努力工作创造最大的价值。不可否认,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优秀人才认同这种观点,这样的人只要经历一定的磨练就会成为管理者,他又将面对一群普通的员工,管理又将成为他的新命题。
随着九零后逐渐成为职场中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群应该怎么样引导,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至少扔一本书给他们去消化是万万不能的。真心话就是说这么多,还是要得帮太太写一篇充满正能量的读后感,这样的反洗脑,我真是想不通管理者是如何评定这种方式的效果。
第五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在工作中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地对待生活。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的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稻盛和夫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智、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的工作不只是为了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从而提升个人境界.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让自己喜欢上铁路工作,改变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已有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为自己每一小步成功而感动,获得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善用能量无限发挥的“自燃型”员工。
专心致志于铁路工作,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不要像豹子那样行动迅猛,而是要像牛一样,只是“笨拙”地、“愚直”地、持续地专注于一行一业。这样不断努力的结果,不仅让我们提升了能力,而且磨炼了人格,造就了高尚美好的人生。在工作中要追求完美,不允许有一丝懈怠和消极的思想来应付自己。必须注重细节。具备优良品质的产品应该是外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
要学会创新性的工作,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路上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没有趣味。若只知步别人的后尘,则绝不能开拓新的事业。
如果你现在没有比当下更好的工作,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创业,那不妨我们和铁路“恋爱”,全身心的投入,爱上了就会一心一意,对方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霸州西桥梁车间:李建林
2016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