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法》读后感[范文模版]
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干法》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干法》读后感
《干法》一书是日本稻盛和夫经营之圣又一力作,这本书体现的工作观和《活法》完全相反,但并不矛盾,东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别。
谁来拯救我们的工作?现在就《干法》一书体会我自身的感想,本书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当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体验,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让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价值,同时工作又是万病良药,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工作中体会乐趣,就向人们常说的乐在工作。
人为什么要工作?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饭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他人认可的价值。《干法》书中说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贵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日复一日的工作锻炼了我们的心志,提升了人性,磨砺了人的思想。
在人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信心,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不管人怎样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觉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终如一,努力的思善和行善,一但有了不好的念头,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虚心的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的不好的念头消失在萌芽之中,每提反省,时时刻刻反省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全身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练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自己的命运一定会向好的方面转变。
如何能够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变心态,心态能改变一切是最有道理的,每天对自己的心态的调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现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更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欢上了,就能不辞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难当做困难,一心去想怎样工作,自然就会有好的收获,一定能做出成绩,有了成绩就会获得身边人的好评,你就会更加爱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挑战自己是生命中的动力,在公司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都会有销售计划和任务,前几年为了提升业绩,公司领导带头表态,如果完不成任务会如何如何惩罚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什么什么等等,外人看来这是一群疯子,但是我相信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向更高目标更高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
《干法》读后感读完《干法》后,我受益良多。不得不惊叹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品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二战后受到重创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几二十年恢复经济,乃至发展成为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强国。
从稻盛和夫这个人,再到这个行业,再俯瞰整个日本,正是因为这种专业,创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竞争氛围下,人家的企业才逾越成为世界上顶尖企业,人家的国家才成为富裕发达的强国。
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他们对于工作,仅仅停留在为了解决温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
曾几何时,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到底工作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为了什么看了《干法》后,我似乎从中找到了些许想要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相反对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激—情,对生活的态度没有积极,同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去。工作给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枯燥的无聊的,时常让人感觉到压抑烦躁,这是大多数的人的体会。
恰恰无聊是最让人堕落的根源,这是我的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无聊是因为你对事物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兴趣,而无聊也会导致没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导致一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一生默默无为,平凡的结束自己的一生,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
像和盛稻夫一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找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为年轻,想法很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中,是选择离开那家企业,重新寻找更好的工作,还是继续忍受寂寞,无聊,枯燥的工作,埋头苦干,积极进取呢其实我们没个人都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当中,不想抉择又不得不去面对,怎样才是对,怎样才是错,没有人去教你怎样做,毕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别人也帮不上。
这时,当自己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时就要认真思考了,三思而后行,做出的决定就一定要贯彻始终,不要回头,相信自己。很多时候就是错了,也不要后悔,有些人后悔当初要是那样就好了,要是不选这样或许会更好,这些都是事后无用的后悔,人生难免会有错,只要不重复犯错,就对了。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说现代年轻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归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冷静,戒焦戒燥,学会沉淀。
前几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极,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想法,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找到些方向,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在迈进,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缺少目标和梦想。把目标设置的太大,不容易实现,我就把目标变的小些,时间短些,待实现了一个再接着一个。我过的很充实,不再那么浮躁和迷茫了。
《干法》读后感文字,是人类发展至今取得骄人成绩的首席功臣,正因为有文字,人类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各个领域的宝贵经验才得以传承。书本,则是把浩瀚知识海洋中的精要以一种分类的方式记载。难能可贵,稻盛先生作为一位成功的先行者,他以他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传奇般的经历与信念,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的真谛。
人们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在当代的年轻人口中大概只能得出几种荒唐的答案。赚钱生存、打发他多余的青春、努力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恰恰相反稻盛先生则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如果一味的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总想着山的另一面有更好的差事,就这样在痛苦中徘徊,到最后青春燃尽,终将一事无成。
《干法》一书教导我们,首先要喜欢并爱上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都必须喜欢上,就如你喜欢女孩子一样喜欢,爱上了,她在你心中就是最美的,旁人无可取代。
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然后继续全心声地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去。从现在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更新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要勇于创新,敢走别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还可以有创新的阶梯,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还在,梦想就在。
只可惜,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被现有的复杂生活圈感染玷污了圣洁的心灵。无法摆脱金钱、名利、爱慕虚荣所下的圈套。依赖、攀比这些都是阻挡人进步的最大恶魔。也许会有那么些时候触动灵魂认真想到过要改变一下自己。可现实还是现实,那美好的想法就这么被它摧毁。导读中的一段话写得很透彻“稻盛先生开出的药方虽好,但这个药方好像只对一小部分人管用。”对于这一小部分人来说《干法》只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因为他们本来就这么想。而对于至今尚未明白认真工作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人,如果他们看懂并能运用好《干法》,则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之前的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并不了解日本文化,只知道日本有一流的电子产品、和强势的经济产业。读完干法以后,不得不对日本人的经济头脑、哲学典故所震撼。相比之下,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简直就是一团糟,真为自己汗颜。
第二篇:《干法》读后感
读《干法》有感
可能是对日本人存在一定的偏见吧,一谈到日本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篡改教科书、抢占钓鱼岛等事情,更甚至于日本人写的书、拍的电影、我都不屑一看。以至于当要求学习《干法》的时候,我都不知道稻盛和夫是谁,好长时间我都把作者名字记成了稻田村夫,以致遭到同事们的嘲笑。
但是既然是公司分配的任务,不读又不行,只好硬着头皮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看一下:这个小日本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以至于受到这么多公司的追捧。可是刚读了几页,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书中对工作的目的,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态度,工作的团队精神等都做了风趣深度的讲述,这不正是我们目前工作中最需要的事情吗?读着读着我完全忘记了作者是日本人,感觉就像在一位长辈在对我进行语重心长地教导。
人为什么要工作?在有些人眼里,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工作,自然就会认为工作是辛苦的,是迫不得已的。在这样的心态下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人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工作提不起兴趣,觉得是给别人干,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工作业绩,无论对公司还是对自己,都没有好处。
而稻盛和夫却说:“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当我读到书中的一位木匠说的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这句话时,我深深地被打动了,不是这句话文采有多漂亮,而是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我是做技术工作的,技术工作是公司的龙头,俗话说:“产品未动,技术先行”,每个技术员设计的产品都是有生命的,一个产品让不同的人来设计,最后的样子肯定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看着一个产品从无都有,从图纸变成实物,从原材料变成零件再变成成品,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逐渐成长。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我们会像照看自己孩子一样,从头跟踪到尾,如果产品加工中出现问题,自己的感觉真的像孩子生病那样着急,等故障排除后我们又像孩子病好了一样长舒了口气。等到最后产品加工完成,看着倾注着自己心血的产品一尘不染、闪闪发亮地摆在眼前时,心里的感觉就像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全身上下都透心地舒畅。
在“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一节内,作者提到有一次无意中碰倒了松香容器,导致鞋上沾上了实验用的松香树脂,由此引发灵感,发现了“镁橄榄石”粉末成型方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看见物体摆动的等时性而发明了计时器,瓦特看见水壶盖在烧开时跳动发明了蒸汽机。这些发现按《干法》中的说法应该称为“神的启示”。
我们很多时候都再一再感叹,一些伟人们的发现或发明真是太幸运了:假设牛顿当时在思考的时候,正好没有那个苹果落地,不知道是否还能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有些人一味感叹自己机遇不好,但是回
过头来思考,全世界每天看见苹果落地的人有成千上万,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只有牛顿发现了,这就不能仅仅归结为幸运了。俗话说“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勤奋的努力,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即使机遇就在你眼前你也抓不住,许多成功人士就是因为提前做了充足准备,所以才能在机遇来到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也是这样,我们要不停的充实自己,学习各种先进知识和加工经验,这样才能在出现难题时大显身手、及时解决。
《干法》中感动人心的地方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关系我就只写以上一点了,不用打搅我,下面我要继续看我的《干法》去啦„„
第三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是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写的一本书,本书原著出版于2009年4月,此时的稻盛和夫先生已经是77岁的高龄了,稻盛和夫先生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而《干法》一书正是稻盛和夫先生对自己工作经历的感悟,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对日本年轻人价值观进行警醒,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就是“劳动观”,就是对工作的基本观念。稻盛和夫先生提到当下的年轻人劳动观不正确:1.逃避工作,不认真工作;2.想要“不劳而获”的工作。稻盛先生认为这种观念很危险,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竞争力产生不良影响,将会导致国之不国。因此写下了此书,将劳动、工作的目的及意义告诉日本年轻一代。稻盛先生也提到了中国,他认为中国在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如果今后中国要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那么整个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很有幸我读了此书,受益颇丰。
《干法》一书从六个章节一一递进讲述稻盛自己的经历,从思想开始“为什么要工作”到“如何投入工作”,第三章是“设立工作目标”然后是“持续工作抓紧每一天”,第五章“追求完美”到最后“要创造性的钻研创新工作”。所以从章节就能看出来这是从刚开始工作到获得成功的一条线,也正是我们从入职到能取得工作成就必不可少的步骤。工作在人的一生当中所占的时间是最多的,我们也是在工作中学到最多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成长。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一个意识:“我要工作”而不是“要我工作”,每天工作是为了什么?首要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其次我们一心一意投入工作,聚精会神,日复一日,精益求精,这可以磨练我们的心志。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工作中却隐藏着这个巨大力量。
从第二章节“如何投入工作”到第五章“怎样出色的工作”,稻盛先生举了非常多的例子,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稻盛先生自己的例子,稻盛先生刚毕业进了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刚进入时企业已经濒临倒闭,很多都离职去其他地方了,但他在一番思想斗争后认为“如果感觉不满就离职了那么以后的人生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于是他开始了“极度”的工作,吃住在实验室里,研发新型的陶瓷材料,但是稻盛的专业是有机化学,对无机化学知之甚少,他便查各种资料借阅专业书籍订阅有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到最后获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了无机化学领域的新星。因此,稻盛先生得出感悟:要做出成绩,就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工作,只有这么做才能硕果累累。
我认为稻盛和夫的经历感悟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同样也是做为研发,几乎天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实验,那么我们要不断树立“高目标”,并且去不断的思考投入持续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拿分析专业上来说,我们每天都要检验样品,那么如何又快又好的完成是很重要的,这就是高效率工作的问题,首先我们在脑海里就要有一个计划,实验前准备-称量-配制-进样,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有很多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干净且标定合格的量瓶”“天平工作环境的要求”“正确的溶液配制”“熟练地仪器操作”等等,摊开了讲会有更多的细节要我们去关注。而正是在这样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做到完美,为我们的产品提供真实可靠的质量控制。
最后稻盛先生提到“创新”,他认为“创新”带来更大的发展。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地钻研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我们在每天工作中也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我这样做是否可行”“我如何做可以做的更好”,带着这种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每天的创新只有一点点,那么累积起来,就会获得惊人的丰硕成果。很多人认为在合成、制剂专业才能有所创新,分析就是跟着检测样品,毫无创新,这就大错特错了。分析的创新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尝试新的检测方法,对现有的检测样品中的某环节进行改进来使我们的效率提高,在使用日常的仪器设备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设备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毕竟仪器只有天天使用的人才能知道怎么样才是最好的。
读完此书,对工作的意义变得清晰明朗了,此书并不是“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而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分享,专注于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对当今浮躁的社会很有意义。
第四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最近在公司的推荐下阅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一书。自己孤陋寡闻,最初听说“干法”这个名字,还不明就里地认为《干法》或许是某部法律,或者像华为公司的《华为基本法》一样,《干法》是我们公司的某个规章制度。阅读后才明白“干法”只是本书的中文译名,其日文名为“动方”,意即指我们做事所应该持有的态度和方法,行动的方针与准则,是稻盛和夫先生根据自己一生的成功经验所总结出的工作的哲学。
开始拿到《干法》这本书时随手翻阅了一下,自己又一次先入为主的在心里不屑地想“又是一本老掉牙的成功学书籍„„”然而经过仔细地研读之后,稻盛和夫先生“工作造就人格”的观点使我深受启发。也明白了为什么马云、俞敏洪、张瑞敏、季羡林、松下幸之助等这么多名人对稻盛和夫先生的观点交口称赞。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说:“工作造就人格”、“全身心投入到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毫不过分地说,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职场新人,这番话对我来说简直犹如醍醐灌顶。在此之前,我也一直把工作看作是自己出于对家庭、社会的责任而不得不承担的一项苦役,或者把工作看成是达到自己理想目标而不得不忍受的一种痛苦,因此内心深处总是有一种希望自己的工作越少越好的愿望。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写到“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同许多在大学里感慨“高中生活忙碌充实”的同学一样,对第一种空虚的痛苦我有过切身的体会。对于第二种痛苦,虽然自己不曾体验过,却因为耳濡目染了许多厌烦自己工作的人的状态,在入职前便持了“工作乃苦役”的错误看法。通过对《干法》的阅读,稻盛和夫先生向我们揭示了工作对于塑造个人人格的重要性,端正了我对于工作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这让我想到关于“工作塑造人格”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许多同学早于我们几年时间参加工作,同学聚会时,已经参加工作的同学们浑身上下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稳重的气宇,是我们一帮还带着半孩子气的学生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关于“工作乃苦役”稻盛和夫先生进一步阐述道:“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能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再话下。”对此我深以为然。以我们最近六个星期的产线实习为例,虽然产线上的工作使大家身体疲惫,回到宿舍后累的倒头就睡,但是大家内心都充满了愉悦,对我们能够创造出价值而感到自豪。当我们做到700台的产量时;当我们时速达到90多台时;当我们实现了“一个流”生产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感受是难以言喻的。正如一位同事在微博中说的那样“车间实习让我明白存在感,让我总算觉得自己是双脚踩着地在生活!”相比大学里大多数时候,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只能把自己寄托于游戏的生活,产线实习给了我们这种强烈的存在感,给了我们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当慢慢熟悉以后,我们充分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的工位上面,往往速度快时热火朝天丝毫不觉得累,而当前面工位慢下来以时后面的工位还会上前催促。大家在一起交流时也有相同的感受:工作节奏快时不觉得累,工作节奏过分慢时站在工位上却很痛苦;上班时不感到累和困而且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下班后倦意袭来„„总结这几周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工作至少有以下几种乐趣:第一、一项新的工作给人新鲜体验的乐趣 ;第二、自己做出对他人有用的产品,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第三、完成自己本以为完不成的时那种超越自我的乐趣;第四、把一个工位做的越来越熟练、质量越来越好时那种如同庖丁解牛般把工作做的近于艺的乐趣;最后,在产线上专心工作时,杜绝了许多胡思乱想,省却了那种闲愁万种的烦恼。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还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强调两军对垒时要拥有对敌人的绝对优势时方可进行一战;《干法》中强调对于工作我们应持有全身心投入的态度,集中所有精力忘我地工作。二者都秉持着这么一种观点:差不多、敷衍的态度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完美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
稻盛和夫先生还在《干法》中提到“劳动乃苦役”的思想源于《圣经》的记载——人们为了救赎自己偷吃禁果的原罪,而不得不接受劳作这种惩罚。我对此的看法是这样的:同锻炼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远离各种疾病一样;劳动可以使我们的心性明净,找到自己的明确定位,让我们远离那些因为空虚骄满而产生的妄自菲薄或者淫逸欲望——各种心理的疾病。这可以认为是我们通过劳作而得到了救赎,与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是相同的。
最后,关于这篇读后感,没有写的时候,自己各种痛苦不愿意写,但时时刻刻却又在心里牵挂着自己还有一篇读后感要交。而当自己打开word开始打字,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写下来时,一切的感觉都非常好。工作并不痛苦,真正使我们痛苦的我们的畏难情绪。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越是投入,越是竭尽全力地工作越是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第五篇:干法 读后感
《干法》之于我
第一次捧着稻盛和夫的《干法》,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觉得“干法”顾名思义是在讲述他自己干活的方法。到现在,完整的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稻盛和夫的工作方法,更多的是学习到他的工作态度,因为我知道成功是没有办法复制的,但经验可以吸取。
稻盛和夫的《干法》里面,详尽叙述了他白手起家的经历,我可以看到他的坚持不懈的心和智慧,智慧是源于他的坚持不懈。稻盛和夫解释了他之所以会那么执着的工作,有那么积极的劳动观,最终的结果只是为了造就更加完美的自己。不尽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即有持久激情,正是稻盛和夫有异于常人的成功。他在偶然之中“被迫”坚持下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凭着他对公司的热情与执着,稻盛和夫中在艰难的环境中研究制造出了新型陶瓷产品。一点一滴的积累,作为一个即将毕业,开始实习工作的我,读完这本《干法》之前,我认为我是一个“零”。而在这本书里面,我学习到的精髓是“要有持久激情”,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毅力,一个是热情。《干法》之于我的生活,我要积极应对生活里面的所有挫折与困难,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慢慢的实验不同的材料一样,同时,热爱我的生活。热爱工作,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干法》之于我即将的工作,我的教学与带人,都必须耐心,以及充满热情。稻盛和夫的《干法》所强调的毅力,不是一味盲目的坚持,而是类似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知即是科学知识,行即是人的实践,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科学知识,树立自己的相对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套适用自己的方法论。《干法》中有很多的观念和想法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尤其是开头论述人为什么工作?稻盛和夫认为通过工作不仅能获取报酬,更加能够造就人格,的确如此,在我暑假实习还没有开始之前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和参加学校的活动,没什么机会去直接接触社会。我这个暑假选择了去青少年辅导中心做兴趣班老师,教授普通话和英语。在暑假实习之后,跟学生接触、跟同事交流、跟上级打交道,逐渐培养了我在学校课堂没有办法学到的能力,考虑问题也更加成熟,这些并非能够靠报酬所能带来的,从刚开始接到教学任务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得心应手。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只有在接触社会之后才能运用和实践。另外,稻盛和夫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投入工作?从改变工作心态到迷恋工作,到最后成为“自燃型” 的人。这无不在说明,对于工作要投入极大的热情,才能有所收获。从《干法》里,我收获的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去操作,而是怎样去对待。我相信,稻盛和夫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怎么模范,都只会是我们自己,而不会成为稻盛和夫,我只能努力的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工作,并辅以稻盛和夫所提倡的“要有持久激情”,或许能够事半功倍。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我们要努力的工作,收获的不仅是工作上的,更是我们美好的人生。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使得我们内心愉悦,继而激发我们深处的工作热情,更加投入进去,造就的是我们的人生。工作在就完美人格。在工作当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不足,做到更完美的自己。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面总结一条法则,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是这样解释的,回顾自己70余年的人生,我可以想大家断言,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做到这些,你的人生一定会硕果累累、幸福美满。这一段话值得我认真推敲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