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治庸问责”应达到五个目的: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以此正党风、转作风、树新风,从而建立一支党性观念强、作风过得硬,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四个XX”建设提供坚强保障。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开展“治庸问责”,应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励志”。一位年轻干部到基层任“一把手
”,临行时向领导表态:上任后保证不出问题。可见,在有些领导眼里,重要的不是干事创业,而是千万别出问题。也就是说,为了不出问题,当官可以没有作为,没有目标,可以“庸”。这样的“为官之道”,表现形式多样:不学习,止步于既往的工作经验;不观察,看不到时代的巨变;不思考,满足于从本本到条条,机械照搬照抄;不用心,敷衍塞责,浅尝辄止,得过且过;不进取,缺乏忧患意识,自满自恋,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飘飘然。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事业上满足现状、没有志气,或者暮气沉沉、志气不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称王与其年轻立志分不开;“语不惊人死不休”,至高追求成就一代诗圣杜甫。“治庸问责”就要向那些没有志气、“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干部队伍开刀,树立其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履职、敢于创造佳绩的工作豪气,使其争创一流、百折不挠、奋力开拓,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去担当建设“四个襄阳”的重大使命。
二是“提能”。有的同志干起事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就是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能力不足。好比汽车拉东西,想多载,就是爬不上坡。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明确了建设“四个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完成这一目标,每位党员干部要有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这种能力源与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习、不思进取,致使知识与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工作起来,思路窄、办法少。只有注重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强化学习,才能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治庸问责”为东风,敢于查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始终牢记,学习无止境,奋斗无止境,善于在实践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推进工作、创新工作的能力。
三是“明事”。“明事”就是明确岗位职责。只有建立权责明确的岗位责任机制,才能把事情干得更出色。责任不明确、要求不具体、任务不到人,难以履责,也难以追责。拿老干部信访工作来说,老同志从寄出信访件那一刻开始,每天都在翘首期盼,如果局系统信访接待人员不明确、程序不规范,老干部队伍能有今天的稳定局面吗?对岗位职责不明确,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就会贻误工作,影响部门形象,更谈不上出成绩、创业绩。开展“治庸问责”,就要结合实际,梳理部门职责及其内设机构职责,切实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管理真空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定各科室、各单位、各岗位职责,推动部门责任法定化;明确界定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工作流程和能力素质要求,实现岗位责任具体化;明确和细化各层级、职级的责任,实现责任层级清晰化;建立岗位之间、科室之间的责任链条,做到责任对接无缝化。
四是“察绩”。一件产品,合不合格,标准好制定,检验起来很方便。党员干部工作绩效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复杂的难点工作,特别是有些岗位,不能用一二三甲乙丙来衡量。这次“治庸问责”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各部门在“察绩”上动脑筋、下功夫。要把岗位当“厂房”,把工作质量当“产品”,向“精细化”要绩效。要对现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改革,按照“精简指标、提高标准、拉开差距、奖优罚劣”思路,把治庸问责与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突出中心工作,突出主要职能,拉开考核档次和距离,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干劲、考出效能、考出真本领,改变“工作虽然一般化,年底个个是先进”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激发党员干部提高能力、改进工作的主动性,改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在行、不在状态等现象,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勤勉者吃亏,懒怠者得利。
五是“责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同志在全市治庸问责动员会上都反复强调,推进治庸问责,重在“治典”,必须“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治庸问责光靠“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解决不了问题,推进治庸问责,必须敢于问责、善于问责。敢于问责是基础,体现的是决心和气魄;善于问责是保证,依靠的是制度和法规。要对不履责、不尽责、有过失的人真问严罚,坚决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采取“零容忍”政策,不搞“下不为例”,使党员干部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
第二篇: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和纽带,必须自觉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群众的桥梁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全市妇女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作为妇联组织中的一员,决心在“安其位、精其道、新其形”这九个字上下功夫,勇敢地经受住全市“治庸问责”风暴的考验。
一、“安其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工作
工作岗位,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或许不是每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都能与自己的理想和初衷相符,但即使我们不能“选我所爱”,也要“爱我所在”、“爱我所有”,学会用感恩、感激的心态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一是带着感情。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要“用心”对待我们的服务对象——全市广大妇女群众,要怀着对她们的尊敬和热爱,贴近妇女、服务妇女,深入了解妇女需求,及时反映妇女呼声,有效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妇女群众的受惠面和满意度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竭诚为妇女群众维权益、谋利益。二是摆正位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认识世界是一种智慧,但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身位置更是一种能力。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在其位做其事”,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做好份内事,不缺位、不越位。同时,不能以管人者自居,必须主动当好全市妇女儿童的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踏实肯干。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能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更不能遇事推诿,敷衍塞责,因为自己岗位工作不到位、不落实,而影响到工作全局。
二、“精其道”,加强磨砺,提高能力促发展
年轻干部包括年轻的妇女干部在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就是要通过磨砺和锻炼,提高能力、增长才干。这也正是“治庸问责”的题中应有之意。要让“治庸计划”触动每一个干部职工的思想灵魂,让“责任风暴”席卷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岗位,提高胜任岗位职责的本领和能力。一是勤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识渊博就会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才能得心应手。要做好新形势下
的妇女工作,就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善思。善于思考是一种本领。只有胸怀全局、谋划全局,才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融入中心,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妇女同胞的呼声,感受困难家庭的疾苦,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多提金点子,多出好思路,主动为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三是笃行。实践出真知、实干长能力。我们年轻人要珍惜和把握每一次工作实践的机会,勇于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挑战。虚心在群众中总结经验、提炼思路,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的能力和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平时多实践、多付出、多流汗,才能水到渠成,练就一身过硬的工作本领。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新其形”,开拓创新,激发热情增活力
没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创新,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发展。同样,我们的工作也会因为没有创新发展而固步自封、失去活力。治理“庸懒散”,就是要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焕发出奋发有为的朝气、开拓创新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更新观念。提高创新力,关键是思想创新,观念更新。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打破因循守旧的束缚,勤动脑、敢尝试,做一个创新型干部。要树立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观念,不断拓宽服务妇女儿童的领域;树立敢闯敢试、勇创新路的观念,精益求精地开展妇女群众工作;始终保持鲜活的思想、前瞻的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特别是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更要与时俱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新途径、新方式、新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转变作风。要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始终,把“治庸问责”与创先争优、“五型”妇联机关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实事求是地反映成绩,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对妇女反映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呼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同时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推动解决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要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以推动城乡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以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为
重点,努力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广大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三是激情创业。市妇联陈光菊主席曾这样诠释“干事文化”: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想干事”是责任、是追求;“能干事”是能力、是水平;“干成事”是标准、是关键;“干净干事”是境界、是要求。治理“庸懒散”,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治理“上班迟到早退”、“上班玩游戏炒股票”等问题,而是从制度、体制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完善科学的用人选人机制,实现“能上庸下,庸者去庸,能者更能”的局面,从而点燃更多人积极干事业、激情创事业的愿望。“责任重于泰山、治庸从我做起”。我将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更好的精神状态,更高的服务水平,为实现“做美丽女人,建魅力组织,创美好生活”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治庸问责是市掀起的一场责任风暴,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也有人说:这些活动搞了有什么用?我感到有这样那样的杂音是正常的,但xx市的治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像这样的活动,即使省委、省政府不组织,我们自己也要经常组织,为什么呢?这取决于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机关病”是个顽症,屡治不愈,周期性发作,治理一下,好一段时间,松一下就旧病复发。这不完全是干部素质问题,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下规律性的东西。公务员的“庸懒散软”,不仅仅在中国有,在西方国家同样有,也是周期性发作,所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也同样在不断改革。省委、省政府用开展活动这种形式,来给大家提神鼓劲,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同志抱怨:“这些活动一个接一个,又耽误工作,又挤占精力,累人”,这种观点就十分偏颇,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懒散的表现,正是要治的一种现象,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
谈到对治庸问责工作的认识,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什么是“庸、懒、散、软”
(一)“庸”。“庸”在字典标准解释就是“平常的、不高明的”,总体是个中性词,偏贬义。但是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个庸人、庸才!这个活动中的“庸”,当然是贬义的。
首先,庸字的贬义是相对的概念。就是说,这个活动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展开,是在省直机关中展开。我们在座的这群人,担负着全省畜牧兽医事业发展重任,是全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领头羊、司令部,理所当然应该比系统下面市、县的同志视野更开阔、素质更全面。省直机关的干部,用对市、县干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就显得不够了。能做一般人做的事情、有一般人的觉悟、具备一般人的素质是不行的,所以庸是个相对的概念。第二,庸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庸表现为一种能力状态,对于每一个人,作为一种能力状态,我认为庸是绝对的。在座的每一个人,从我开始,肯定是庸的,庸是绝对的,不庸是相对的。为什么这样说?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相对自己的职位,庸是有变化的。我当这个局长,是称职还是不称职,不称职肯定是庸的,即使称职,相对于省委、省政府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在座各位更高的期望,相对于我们这个系统广大养殖户的更高期盼,我还是不够的,还是庸的。更不用说你是在做(熟悉的)这些事情,如果你换了做另外一些(不熟悉的)事情呢?那更是庸的,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庸是绝对的。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干,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做这些事情(做的)有多好,说这个意思不是打消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目的在于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认为治庸怎么会治到我的头上?我肯定不庸,这是不对的。xx书记这两年一直在强调,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位,都是一个能力席位,这个席位不是说谁都能坐的,它要能力来支撑,没有一定的能力,坐这个位置,那不是庸是什么?没有能力是庸,能力不够是庸,能力今天够,明天不够也是庸。所以庸相对于职位来说,是绝对的。从管理学上来说,很多东西可以佐证这个东西。西方管理学有“三层论”,即:每一个组织,都有高层、中层和基层。我们这个组织也是一样,局领导算高层,处级干部算中层,科级干部是我们机关的基层。当然,把我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又算是中层。对于我们这个组织来说,对每一层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处在高层的,就是应该突出高层概念(思维)上的能力,概念(思维)上的能力就是你的思维要有认识、有看法、有思想、有思路,能提出工作上战略性的(新)观念。湖北省畜牧兽医事业,一个阶段往哪儿去?走到什么程度?要靠高层来谋划。如果你没有这个谋划能力,提不出来,一年如此,两年如此,五年还是一个样,那么高层这些人就是庸。对中层来说,大家希望你有(协调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高层提出了看法、想法、思路,如何落实这些工作,要靠我们中层去领会,去执行。执行就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同上级沟通,又要与基层沟通,还要与横向的社会环境沟通。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中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基层来说,就是一个技术、技能上的问题,思路、思想有了,怎么执行有了,创造的好环境有了,具体的落实、技术工作,就该我们基层的同志做了。对这三个层面来说,每个层面应该有不同的能力,你能力不够,承担不了,就是庸。当然,实际工作中没有这么绝对的界限,也都是相对的。
日本在这方面也有个“三才论”:高层是通才,中层是专才,基层是干才。这与西方的理论是相通的,通才无非是知识面要丰富一点,想问题能想得宽,站得高,看得远一点;但对高层来说,你既然通了,你就专不了,深不了,这就靠中层来专,专了以后怎么干,靠基层。台湾(的理论)在这方面说的更形象:高层是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也就是说,提出的一些概念、战略、想法、思路、看法是清楚的,要做什么是清楚的,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清楚的,但怎么实现这些目标,可能一时还没有想清楚,一时没有想通,或是说的不完整,表达的是模模糊糊。高层就是应该在战略上多动脑筋,在具体实践上,想不到那么细。中层是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他理解高层的这种思路、战略是清清楚楚的,虽然他想不出来,但说出来他懂,而且高层想不出来的具体东西,他想得出来,他知道怎么去落实,这就是对我们处长们的要求,要听得清楚,想得清楚。对基层来说,与高层正好倒过来,基层是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他可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不一定理解,但是,处长们交代怎么做的时候,他有能力做好,能把它做好。这些是相通的。有时候我表达的一些想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不完整的,我就是希望处长们能通盘理解,进行完善,然后施行。最近搞农畜产品交易所,红颂同志钻研得深一点,对我来说,我知道要做这个事,但具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我也说不清楚,那靠谁做?靠处长们做。我们要搞股权投资,我们要扩展我们的发展空间,我只是想得到呀,我即使会做能做,精力也顾不过来,(最后)还是要靠处长们去做,去拿方案,咨询政策,申请报批,组建落实。现在回想一下,这些道理是相通的,人家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希望大家认真体会。相对于我们的责任来说,我们是庸的,大家都是庸的。这点没有必要讳言,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过程。相对于自己的同事,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庸,我们互相之间,都能发现自己的庸,与陈局长、张局长相比,我身上的庸多不多?我觉得很多,每个人都必须正视这一点。只有有了这种认识,你才有动力,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表每个人都是不称职的。与岗位相匹配的,叫能力匹配,有什么样的能力,在什么样的岗位,你要不满足这个现状,你就要提高自己。我们在座的,应该来说整体上有四种人:第一种是有能力、有知识、有追求、有抱负的。毫无疑问,领导对这种人肯定是授权、放权的。他既有能力承担,同时他又愿意承担,(对)这样的人,当然要放权,这样的人,就具备承担更重任务的基础;第二种是有能力、有知识,但没有抱负、没有追求。这种人,他无所谓、无所求。对这种人,我们要鞭策、要督导,让他参与到工作中来,(最好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三种是能力或知识结构有欠缺的,但有抱负,有追求。这样的人就要大力引导,在座的总体上都是有抱负、有追求的,能力知识上有差别,有的在某方面知识欠缺一点。比如局里非畜牧兽医专业干部这个群体,他们到畜牧兽医局后,养猪、养鸡、给动物看病等方面肯定有所欠缺,和我一样。但只要有抱负、有追求,那么我们就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迅速融入畜牧兽医事业中来。我们在华农办班学习,这些同志非常踊跃,积极参加,这种好学的精神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这也是我们办这个培训班的初衷;最后一种人是知识能力有欠缺,抱负追求也没有的。这种人,拨一下动一下,那我们只能是拨一下算一下,就要经常去“拨”。
相对于我们同事,我们互相之间也是庸的。相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我们庸不庸?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们产业发展这么迅速,大家都适应了吗?都跟得上吗?我时常问自己,我跟得上吗?就是陈局长、张局长这样的大专家,就跟得上吗?也有跟不上的时候,在座的每个人都要问自己,相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来说,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庸的。
相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也是庸的。这与相对同事是同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只要想进步,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应该说,庸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体。治庸,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平时强调学习的原因。省委、省政府开展治庸问责,是“治”在点子上!治庸,只有始点,没有终点。
(二)“懒”。懒就是怠惰,与勤相对。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贬义词。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外在表现是我们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工作懈怠,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不推就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是大推小动,这样的现象应该来说还是普遍存在的。懒,纯粹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是可以立即改正的。懒,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有。上午祝厅长讲自己,讲洗碗,谈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懒。我也是一样,做饭做不到,碗也不洗,也是一种懒。家里懒会互相包容,工作中的懒就不行。家里互相包容,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工作中的懒,后果就比较严重,其后果不仅由你自己承担,还要由全局人承担,由全系统承担,由事业发展承担,因此,工作中容不得我们“懒”。
(三)“散”。散是指没有约束、松散、分开的,分离的、零碎的。是一种物质分布状态。总体上是中性词、偏贬义。延伸到精神状态,就是散漫,是贬义词。就是我们精神散了,时间散了,自由主义严重,精力不集中,时间没有保障,一天工作8小时,可能有4小时在晃荡,心在打野、开小差,干这件事想那件事,干好干坏无所谓,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做好工作?
(四)“软”。软与硬相对,是精神上的懦弱,容易被动摇。体现在工作状态上,就是没有心劲,主观上不敢得罪人,主要是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做人滑头,做事象个泥鳅,滑溜。治庸问责,问责就体现在这个“软”上面。省委、省政府用这四个字来说明活动的主题,治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机关是对症下药。这四个方面,庸相对独立,与个体紧密联系,庸有传染性,但不大,庸主要体现在自身能力状态。另外三个方面,则具有很强的外部传染性。我做事,你在那儿读书看报,时间长了,我也不想做了;我做事,你在那儿喝酒,谁愿意去做?做事不承担责任,有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有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领导不敢承担责任,遇到难题,环顾左右而言它,说了半天也没有个明白话,这样的处长谁愿意跟你干?“懒散软”具有传染性,一个机关有四分之一的人偷懒,耍滑头,就散了,就会蔓延到其他人,这也是我们机关病周而复发的原因。这也正是省委、省政府开展这样的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针对性之所在。
有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建议,我局这次活动的方针是“四治四转变”,即,一是长期治庸,实现由碌碌无为到能干会干的能力转变;二是坚决治懒,实现由懒惰懈怠到勤勉勤奋的状态转变;三是立即治散,实现由散漫无序到规范严谨的精神转变;四是强硬治软,实现由软弱滑头向勇于担当的责任转变。
二、为什么要治“庸、懒、散、软”
“庸、懒、散、软”危害事业的发展、危害组织的形象、危害个人的成长、危害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这四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警醒我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总书记着眼全局,提出“四个危险”警醒全党,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庸懒散软”问题就是“四个危险”在作风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庸懒散软”危害事业发展
“完成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按照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局提出要建设为畜牧强省,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局当前的“非常之事”。党员干部作为推动我省实现畜牧兽医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非常之人”,是事关全省畜牧兽医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第一投资环境,必须具备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三万”活动,我局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数党员干部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上,还存与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要求不适应、与建设畜牧强省不相融合的问题,如果不治,我们就不能担当起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庸懒散软”危害组织形象
xx书记所说的“能力平庸、业绩平庸、思想懒惰、工作懒惰、纪律作风松散、班子软弱涣散”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我们有些处室和单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为:有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制定目标缺乏豪情、干事创业缺乏激情、履职尽责缺乏热情;有的干部能力不强、本领不大,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干部懒于学习、懒于思考,热衷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就躲、见到矛盾就推,不敢担当、怕背责任;有的干部纪律观念淡化,上班时迟到早退、谈“股”论“基”,开会时无故缺席、随意顶替;有的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大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遵循、有要求不落实,等等。这些庸、懒、散、软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要治,而且要严治。
(三)“庸懒散软”危害个人成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庸懒散软”现象如果得不到治理,就会助长一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谋人不谋事”,甚至投机钻营的心理,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挫伤那些敢抓敢管、埋头干事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庸懒散软”往往与不正之风、消极腐败连在一起,背后有不正当利益的羁绊,表现为工作作风上的疲沓。因此,治庸问责,就是治病救人,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得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甚至避免走向根本性的毁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坚决治理“庸懒散软”现象,严格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不让那些踏实干事、作出贡献的人吃亏,不让那些品行不端、投机钻营的人占到便宜。
(四)“庸懒散软”危害执政党形象和执政地位 有人认为,懒惰是人的本性,平庸更是多数人的共性,我们政府官员是人,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存在懒惰平庸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试问政府官员是做什么的?党员又要起到什么作用?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个身为人民公仆,身为共产党员,必须要走出常人的观念,真正成为一名能担当的起人民托付的人。在我们的工作中,容不得平庸,容不得懒惰,容不得散慢,只有敢于负责、勤奋工作,追求卓越、追求效率,我们的党才会基业长青。
三、如何做好治庸问责工作
治庸问责工作拓展开,落到实处,就是要进行“四治”:长期治庸,坚决治懒,立即治散,强硬治软。
(一)“三深入”以长期治庸。庸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半年之内,治当前的庸;半年之后,治以后的庸。治庸是连续的、不间断的、长期的行为。关键是把功夫用在平时。一要深入开展学习。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频次和强度,学习要有检验标准:半年至少读一本书、记1万字读书笔记、写一篇文章,并在支部大会上做一次报告,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二要深入基层实践。勤下基层,多闻多问,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这也要有检验标准:既然是深入实践,就需要有适当的时间作保证,一次实践工作完成了,就应该有一份书面的调查报告或工作建议。三要深入查漏补缺。要查思想上的平庸,查知识上的欠缺,查工作上的漏洞。检查标准就是:工作中要有新思路,行动中要有新举措,效果上要有新提升。按局的《治庸问责工作实施方案》,每个人要有一篇自查报告、一套整改方案,结合工作,大家现在就要开始着手查找。
(二)“三克服”以坚决治懒。懒是可以马上改正的,不洗碗,有强大的压力,马上就可以洗,根本不需要过渡;洗得干净不干净,那是能力问题。但懒这个态度,是可以立即改变的,所以要坚决治懒,实现由懒惰懈怠到勤勉勤奋的根本转变。一要克服思想的麻痹。要经常解剖自己,查找自身的不足,以提神鼓劲、振奋精神。它的标准是:笨鸟要先飞,快马再加鞭;当日事当日毕;要有团结、合作、协作的意识和精神。二要克服懒惰的惯性。要自加压力,自寻动力,借助外力。它的标准是:工作日程清晰(知道要做什么),工作措施有力(知道怎么做),工作沟通及时(想办法做的更好)。三要克服盲目的攀比。要见贤思齐,向我看齐。做到与否的标准是: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要做得好,事后结果比事前预料的好。
(三)“三严明”以立即治散。散漫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可以实现即时性转变的,开会,坐得歪七竖八的,马上可以改正,坐得端端正正。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是一个精气神问题。一是严明精神境界。要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要树好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它的标准就是:工作有激情,工作有干劲,行为知荣耻。二是严明工作纪律。有完善的制度,有纪律意识,有违规惩戒。它的检验标准就是,有良好的机关秩序(办公、作息、生活),有舒畅的工作氛围,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三是严明行为规范。即举止得体,行为得当,言语有度。它的标准是:有规范的言行举止,有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单位要有家的意识和概念)。
(四)“三强化”以强硬治软。软弱不像“懒”、“散”那样马上可以治好,它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还取决于个人的品质和性格。有的人在品质上就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想好事揽到自己头上,坏事推到别人身上;有的人在性格上就比较软弱,这不是马上可以改正的。但“软”又涉及到我们事业的责任问题,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不能得到改正,长期软下去,就必须让位,让硬的人来担当。一是强化职责意识。做到职能职责明确、清晰、准确。标准是:人人身上有担子,没有扯皮拉筋、揽功推过现象,权利、责任基本对等。二是强化追责问责。对失职失责行为和个人一追到底,是谁的责任跑不了,要有人负责,敢于负责,负责到底。标准是: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责任买单制,责任终身制。三是强化奖优罚劣。鼓励负责的,奖励担当的,惩戒失责的。标准是:荣誉归于负责的,晋升优选负责的,惩戒给予失责的。
第四篇: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严于律己真抓实干
用激情和汗水践行岗位职责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治庸问责是指围绕“强化履责,优化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庸下能上”的主题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投资环境的整风运动。从2011年8月份开始,全省上下拉开了治庸问责活动序幕。县委、县政府在今年2月份全面部署“治庸问责”效能建设以来,有两月有余,在此谈几点心得体会,同时反思自己,以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一、几点体会
“治庸问责”效能建设活动是一项有利于事业发展、班子建设、行政效能发挥和个人成长的整风运动。治庸,是指治理庸、懒、散,与其相对的为“勤、快、实”;也指治理庸、懒、散、软,“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问责,是指加强责任意识,尤其是对干部作风进行改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治庸工作落到实效。我认为,治庸问责活动非常有必要。
㈠治庸问责有利于事业发展
2011年我们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如何在工作上不掉队、在年终考核上不掉位?必须要通过扎实而辛苦的工作做基础,而通过“治庸问责”效能建设活动,可有效解决我们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上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我们拥有更足的精气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当中,借助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㈡治庸问责有利于组织形象
当前,“能力平庸、业绩平庸、思想懒惰、工作懒惰、纪律作风松散”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我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一个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府窗口,我们计生团队的每个人都代表集体形象,我们容不得平庸,容不得懒惰,容不得散慢,只有敢于负责、勤奋工作,追求卓越、追求效率,才无愧于热血青春,对此,通过治庸问责,可以为我们自己套上“紧箍咒”,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反思自己,并进行有效整改,以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加强计生办的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彰显良好的计生部门形象。
㈢治庸问责有利于个人成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庸懒散软”现象如果得不到治理,就会助长一些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谋人不谋事”,甚至投机钻营的心理,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我们的积极性。而对于我们年轻同志来讲,若长期处于“庸懒散软”状态,必将是虚度光阴和浪费生命的开始,若将“庸懒散软”与随之附着的不正之风、消极腐败联系起来,我们的人生将更加可怕。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治庸问责就是治病救人,治小病可以避免得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我们误入歧途,少走弯路,早走正道。可以说,治庸问责效能建设活动对我们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治庸问责”效能建设活动中,我自认为还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不够深入。还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认识到治庸问责的实际意义,与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反思不够深刻。对我自身以及整个计生办来讲,还没有深刻、全面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开展的不够。三是治理力度不大。我们虽然能正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但在治理整改方面力度不够,还缺少恒心和毅力。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下步工作及“治庸问责”效能建设活动中,我们除了针对自己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逐步改进和加强之外,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不断提高个人以及计生集体的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㈠积极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政治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只有理论上的坚定与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作为党员必须有高的理论水平,积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并将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素质。
㈡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争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要进一步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紧贴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
㈢密切联系同事,加强团结协作。计生部门的工作量大,许多工作需要突击进行,加班加点完成。自己要克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足,在保持诚心对人、热心待人品格的同时,还要学会与同时交流沟通,善于帮助同事、加强与同时的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把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㈣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强化和提高。一是要多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二是要借助机关各类主题活动、下乡工作的契机,大胆尝试和表现自己,增加胆量;三是要多学习、多谅解、多反思,少抱怨、少浮躁、少自满,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四是要进一步在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塑造机关公务员良好形象。
第五篇: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来源: 范文网 录入时间:2011-10-08 浏览次数:0次
治庸问责是市掀起的一场责任风暴,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也有人说:这些活动搞了有什么用?我感到有这样那样的杂音是正常的,但xx市的治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像这样的活动,即使省委、省政府不组织,我们自己也要经常组织,为什么呢?这取决于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机关病”是个顽症,屡治不愈,周期性发作,治理一下,好一段时间,松一下就旧病复发。这不完全是干部素质问题,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下规律性的东西。公务员的“庸懒散软”,不仅仅在中国有,在西方国家同样有,也是周期性发作,所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也同样在不断改革。省委、省政府用开展活动这种形式,来给大家提神鼓劲,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同志抱怨:“这些活动一个接一个,又耽误工作,又挤占精力,累人”,这种观点就十分偏颇,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懒散的表现,正是要治的一种现象,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
谈到对治庸问责工作的认识,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什么是“庸、懒、散、软”
(一)“庸”。“庸”在字典标准解释就是“平常的、不高明的”,总体是个中性词,偏贬义。但是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个庸人、庸才!这个活动中的“庸”,当然是贬义的。
首先,庸字的贬义是相对的概念。就是说,这个活动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展开,是在省直机关中展开。我们在座的这群人,担负着全省畜牧兽医事业发展重任,是全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领头羊、司令部,理所当然应该比系统下面市、县的同志视野更开阔、素质更全面。省直机关的干部,用对市、县干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就显得不够了。能做一般人做的事情、有一般人的觉悟、具备一般人的素质是不行的,所以庸是个相对的概念。
第二,庸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庸表现为一种能力状态,对于每一个人,作为一种能力状态,我认为庸是绝对的。在座的每一个人,从我开始,肯定是庸的,庸是绝对的,不庸是相对的。为什么这样说?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相对自己的职位,庸是有变化的。我当这个局长,是称职还是不称职,不称职肯定是庸的,即使称职,相对于省委、省政府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在座各位更高的期望,相对于我们这个系统广大养殖户的更高期盼,我还是不够的,还是庸的。更不用说你是在做(熟悉的)这些事情,如果你换了做另外一些(不熟悉的)事情呢?那更是庸的,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庸是绝对的。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干,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做这些事情(做的)有多好,说这个意思不是打消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目的在于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认为治庸怎么会治到我的头上?我肯定不庸,这是不对的。xx书记这两年一直在强调,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位,都是一个能力席位,这个席位不是说谁都能坐的,它要能力来支撑,没有一定的能力,坐这个位置,那不是庸是什么?没有能力是庸,能力不够是庸,能力今天够,明天不够也是庸。所以庸相对于职位来说,是绝对的。
从管理学上来说,很多东西可以佐证这个东西。西方管理学有“三层论”,即:每一个组织,都有高层、中层和基层。我们这个组织也是一样,局领导算高层,处级干部算中层,科级干部是我们机关的基层。当然,把我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又算是中层。对于我们这个组织来说,对每一层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处在高层的,就是应该突出高层概念(思维)上的能力,概念(思维)上的能力就是你的思维要有认识、有看法、有思想、有思路,能提出工作上战略性的(新)观念。湖北省畜牧兽医事业,一个阶段往哪儿去?走到什么程度?要靠高层来谋划。如果你没有这个谋划能力,提不出来,一年如此,两年如此,五年还是一个样,那么高层这些人就是庸。对中层来说,大家希望你有(协调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高层提出了看法、想法、思路,如何落实这些工作,要靠我们中层去领会,去执行。执行就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同上级沟通,又要与基层沟通,还要与横向的社会环境沟通。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中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基层来说,就是一
个技术、技能上的问题,思路、思想有了,怎么执行有了,创造的好环境有了,具体的落实、技术工作,就该我们基层的同志做了。对这三个层面来说,每个层面应该有不同的能力,你能力不够,承担不了,就是庸。当然,实际工作中没有这么绝对的界限,也都是相对的。日本在这方面也有个“三才论”:高层是通才,中层是专才,基层是干才。这与西方的理论是相通的,通才无非是知识面要丰富一点,想问题能想得宽,站得高,看得远一点;但对高层来说,你既然通了,你就专不了,深不了,这就靠中层来专,专了以后怎么干,靠基层。
台湾(的理论)在这方面说的更形象:高层是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也就是说,提出的一些概念、战略、想法、思路、看法是清楚的,要做什么是清楚的,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清楚的,但怎么实现这些目标,可能一时还没有想清楚,一时没有想通,或是说的不完整,表达的是模模糊糊。高层就是应该在战略上多动脑筋,在具体实践上,想不到那么细。中层是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他理解高层的这种思路、战略是清清楚楚的,虽然他想不出来,但说出来他懂,而且高层想不出来的具体东西,他想得出来,他知道怎么去落实,这就是对我们处长们的要求,要听得清楚,想得清楚。对基层来说,与高层正好倒过来,基层是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他可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不一定理解,但是,处长们交代怎么做的时候,他有能力做好,能把它做好。这些是相通的。有时候我表达的一些想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不完整的,我就是希望处长们能通盘理解,进行完善,然后施行。最近搞农畜产品交易所,红颂同志钻研得深一点,对我来说,我知道要做这个事,但具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我也说不清楚,那靠谁做?靠处长们做。我们要搞股权投资,我们要扩展我们的发展空间,我只是想得到呀,我即使会做能做,精力也顾不过来,(最后)还是要靠处长们去做,去拿方案,咨询政策,申请报批,组建落实。现在回想一下,这些道理是相通的,人家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希望大家认真体会。
相对于我们的责任来说,我们是庸的,大家都是庸的。这点没有必要讳言,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过程。相对于自己的同事,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庸,我们互相之间,都能发现自己的庸,与陈局长、张局长相比,我身上的庸多不多?我觉得很多,每个人都必须正视这一点。只有有了这种认识,你才有动力,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表每个人都是不称职的。与岗位相匹配的,叫能力匹配,有什么样的能力,在什么样的岗位,你要不满足这个现状,你就要提高自己。我们在座的,应该来说整体上有四种人:第一种是有能力、有知识、有追求、有抱负的。毫无疑问,领导对这种人肯定是授权、放权的。他既有能力承担,同时他又愿意承担,(对)这样的人,当然要放权,这样的人,就具备承担更重任务的基础;第二种是有能力、有知识,但没有抱负、没有追求。这种人,他无所谓、无所求。对这种人,我们要鞭策、要督导,让他参与到工作中来,(最好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三种是能力或知识结构有欠缺的,但有抱负,有追求。这样的人就要大力引导,在座的总体上都是有抱负、有追求的,能力知识上有差别,有的在某方面知识欠缺一点。比如局里非畜牧兽医专业干部这个群体,他们到畜牧兽医局后,养猪、养鸡、给动物看病等方面肯定有所欠缺,和我一样。但只要有抱负、有追求,那么我们就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迅速融入畜牧兽医事业中来。我们在华农办班学习,这些同志非常踊跃,积极参加,这种好学的精神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这也是我们办这个培训班的初衷;最后一种人是知识能力有欠缺,抱负追求也没有的。这种人,拨一下动一下,那我们只能是拨一下算一下,就要经常去“拨”。
相对于我们同事,我们互相之间也是庸的。相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我们庸不庸?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们产业发展这么迅速,大家都适应了吗?都跟得上吗?我时常问自己,我跟得上吗?就是陈局长、张局长这样的大专家,就跟得上吗?也有跟不上的时候,在座的每个人都要问自己,相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来说,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庸的。
相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也是庸的。这与相对同事是同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只要想进步,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应该说,庸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体。治庸,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平时强调学习的原因。省委、省政府开展治庸问责,是“治”在点子上!治庸,只有始点,没有终点。
(二)“懒”。懒就是怠惰,与勤相对。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贬义词。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外在表现是我们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工作懈怠,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不推就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是大推小动,这样的现象应该来说还是普遍存在的。懒,纯粹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是可以立即改正的。懒,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有。上午祝厅长讲自己,讲洗碗,谈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懒。我也是一样,做饭做不到,碗也不洗,也是一种懒。家里懒会互相包容,工作中的懒就不行。家里互相包容,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工作中的懒,后果就比较严重,其后果不仅由你自己承担,还要由全局人承担,由全系统承担,由事业发展承担,因此,工作中容不得我们“懒”。
(三)“散”。散是指没有约束、松散、分开的,分离的、零碎的。是一种物质分布状态。总体上是中性词、偏贬义。延伸到精神状态,就是散漫,是贬义词。就是我们精神散了,时间散了,自由主义严重,精力不集中,时间没有保障,一天工作8小时,可能有4小时在晃荡,心在打野、开小差,干这件事想那件事,干好干坏无所谓,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做好工作?
(四)“软”。软与硬相对,是精神上的懦弱,容易被动摇。体现在工作状态上,就是没有心劲,主观上不敢得罪人,主要是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做人滑头,做事象个泥鳅,滑溜。治庸问责,问责就体现在这个“软”上面。
省委、省政府用这四个字来说明活动的主题,治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机关是对症下药。这四个方面,庸相对独立,与个体紧密联系,庸有传染性,但不大,庸主要体现在自身能力状态。另外三个方面,则具有很强的外部传染性。我做事,你在那儿读书看报,时间长了,我也不想做了;我做事,你在那儿喝酒,谁愿意去做?做事不承担责任,有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有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领导不敢承担责任,遇到难题,环顾左右而言它,说了半天也没有个明白话,这样的处长谁愿意跟你干?“懒散软”具有传染性,一个机关有四分之一的人偷懒,耍滑头,就散了,就会蔓延到其他人,这也是我们机关病周而复发的原因。这也正是省委、省政府开展这样的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针对性之所在。
有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建议,我局这次活动的方针是“四治四转变”,即,一是长期治庸,实现由碌碌无为到能干会干的能力转变;二是坚决治懒,实现由懒惰懈怠到勤勉勤奋的状态转变;三是立即治散,实现由散漫无序到规范严谨的精神转变;四是强硬治软,实现由软弱滑头向勇于担当的责任转变。
二、为什么要治“庸、懒、散、软”
“庸、懒、散、软”危害事业的发展、危害组织的形象、危害个人的成长、危害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这四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警醒我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总书记着眼全局,提出“四个危险”警醒全党,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庸懒散软”问题就是“四个危险”在作风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庸懒散软”危害事业发展
“完成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按照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局提出要建设为畜牧强省,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局当前的“非常之事”。党员干部作为推动我省实现畜牧兽医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非常之人”,是事关全省畜牧兽医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第一投资环境,必须具备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三万”活动,我局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数党员干部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上,还存与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要求不适应、与建设畜牧强省不相融合的问题,如果不治,我们就不能担当起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庸懒散软”危害组织形象
xx书记所说的“能力平庸、业绩平庸、思想懒惰、工作懒惰、纪律作风松散、班子软弱涣散”
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我们有些处室和单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为:有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制定目标缺乏豪情、干事创业缺乏激情、履职尽责缺乏热情;有的干部能力不强、本领不大,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干部懒于学习、懒于思考,热衷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就躲、见到矛盾就推,不敢担当、怕背责任;有的干部纪律观念淡化,上班时迟到早退、谈“股”论“基”,开会时无故缺席、随意顶替;有的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大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遵循、有要求不落实,等等。这些庸、懒、散、软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要治,而且要严治。
(三)“庸懒散软”危害个人成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庸懒散软”现象如果得不到治理,就会助长一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谋人不谋事”,甚至投机钻营的心理,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挫伤那些敢抓敢管、埋头干事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庸懒散软”往往与不正之风、消极腐败连在一起,背后有不正当利益的羁绊,表现为工作作风上的疲沓。因此,治庸问责,就是治病救人,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得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甚至避免走向根本性的毁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坚决治理“庸懒散软”现象,严格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不让那些踏实干事、作出贡献的人吃亏,不让那些品行不端、投机钻营的人占到便宜。
(四)“庸懒散软”危害执政党形象和执政地位
有人认为,懒惰是人的本性,平庸更是多数人的共性,我们政府官员是人,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存在懒惰平庸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试问政府官员是做什么的?党员又要起到什么作用?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个身为人民公仆,身为共产党员,必须要走出常人的观念,真正成为一名能担当的起人民托付的人。在我们的工作中,容不得平庸,容不得懒惰,容不得散慢,只有敢于负责、勤奋工作,追求卓越、追求效率,我们的党才会基业长青。
三、如何做好治庸问责工作
治庸问责工作拓展开,落到实处,就是要进行“四治”:长期治庸,坚决治懒,立即治散,强硬治软。
(一)“三深入”以长期治庸。庸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半年之内,治当前的庸;半年之后,治以后的庸。治庸是连续的、不间断的、长期的行为。关键是把功夫用在平时。
一要深入开展学习。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频次和强度,学习要有检验标准:半年至少读一本书、记1万字读书笔记、写一篇文章,并在支部大会上做一次报告,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二要深入基层实践。勤下基层,多闻多问,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这也要有检验标准:既然是深入实践,就需要有适当的时间作保证,一次实践工作完成了,就应该有一份书面的调查报告或工作建议。三要深入查漏补缺。要查思想上的平庸,查知识上的欠缺,查工作上的漏洞。检查标准就是:工作中要有新思路,行动中要有新举措,效果上要有新提升。按局的《治庸问责工作实施方案》,每个人要有一篇自查报告、一套整改方案,结合工作,大家现在就要开始着手查找。
(二)“三克服”以坚决治懒。懒是可以马上改正的,不洗碗,有强大的压力,马上就可以洗,根本不需要过渡;洗得干净不干净,那是能力问题。但懒这个态度,是可以立即改变的,所以要坚决治懒,实现由懒惰懈怠到勤勉勤奋的根本转变。
一要克服思想的麻痹。要经常解剖自己,查找自身的不足,以提神鼓劲、振奋精神。它的标准是:笨鸟要先飞,快马再加鞭;当日事当日毕;要有团结、合作、协作的意识和精神。二要克服懒惰的惯性。要自加压力,自寻动力,借助外力。它的标准是:工作日程清晰(知道要做什么),工作措施有力(知道怎么做),工作沟通及时(想办法做的更好)。三要克服盲目的攀比。要见贤思齐,向我看齐。做到与否的标准是: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要做得好,事后结果比事前预料的好。
(三)“三严明”以立即治散。散漫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可以实现即时性转变的,开会,坐得歪
七竖八的,马上可以改正,坐得端端正正。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是一个精气神问题。一是严明精神境界。要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要树好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它的标准就是:工作有激情,工作有干劲,行为知荣耻。二是严明工作纪律。有完善的制度,有纪律意识,有违规惩戒。它的检验标准就是,有良好的机关秩序(办公、作息、生活),有舒畅的工作氛围,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三是严明行为规范。即举止得体,行为得当,言语有度。它的标准是:有规范的言行举止,有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单位要有家的意识和概念)。
(四)“三强化”以强硬治软。软弱不像“懒”、“散”那样马上可以治好,它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还取决于个人的品质和性格。有的人在品质上就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想好事揽到自己头上,坏事推到别人身上;有的人在性格上就比较软弱,这不是马上可以改正的。但“软”又涉及到我们事业的责任问题,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不能得到改正,长期软下去,就必须让位,让硬的人来担当。一是强化职责意识。做到职能职责明确、清晰、准确。标准是:人人身上有担子,没有扯皮拉筋、揽功推过现象,权利、责任基本对等。二是强化追责问责。对失职失责行为和个人一追到底,是谁的责任跑不了,要有人负责,敢于负责,负责到底。标准是: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责任买单制,责任终身制。三是强化奖优罚劣。鼓励负责的,奖励担当的,惩戒失责的。标准是:荣誉归于负责的,晋升优选负责的,惩戒给予失责的。
治庸问责工作学习体会
风险部
金正国
为了贯彻落实我局开展的“治庸问责”专项整治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本人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对自己进行自我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先进事迹,参加区联社召开的学习会议,并从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剖析思想根源,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确定了努力的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激情缺失:作为一个在信合系统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同志,本人近年来在工作上逐渐缺乏争先创优的激情,做事偶尔也会只求过得去,事业心、责任感、紧迫感也不如以前了。
(二)吃苦精神不够: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几年来本人很少下到基层,不愿吃苦、不愿一心一意扎入工作一线。
(三)创新能力不强:近几年来,本人对业务学习不够深入,业务培训也没参加过,思考不够全面,调研不够细致,比较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办事,导致创新能力不强,往往对于一些新问题、新困难感到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生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放松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在理论学习上不能掌握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并没有达到学习的应有目的,影响了理论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有所淡化。没有很好的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进一步改造,有时产生松口气的念头,认为自己工作已经很努力了,致使对业务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不出问题。
(三)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在自身学习上就学习抓学习,而不去研究思考问题。特别是对具体的监管工作,没有明确加强理论的学习以指导实际的重要性。
三、整改措施
随着“治庸问责”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排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 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熟练掌握和运用水文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平庸懒散,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深挖其中的规律性;从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地投入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去。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一是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要凭主观臆断行事。
二是要敢于讲实话、真话,敢于听实话、真话。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
三是创造性地工作,大胆地投身到工作实践中去,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不墨守陈规、不固步自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真理、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