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休闲5篇

时间:2019-05-12 15: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与休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与休闲》。

第一篇:工作与休闲

工作与休闲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真、全神贯注于工作,就像用生命去换取金钱,因此而失掉了身心的平安。我们确实在社会上看到有两种人,一种是贪得无厌,希望追求成功再成功,希望赚钱再赚钱,欲望将会无限扩大;一种则是对工作没有企图心、上进心,只重视自己的生活。

但我们要试着厘清,有的人得少为足,有的人知足常乐,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得少为足是得到一点点就以为已经够了,知足常乐是多也知足少也知足,能多得很好,少得一点也很好,不要让自己痛苦,也不让他人受到损害,这就叫知足常乐,而不是得少为足。

得少为足是不求上进,譬如今天看了一本工作专业的书,看完以后就完全不看其它的书了,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有的书可以看快一点,有的书要看慢一点,不能说看一本就够了,透过阅读增长工作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永无止境的。

一个人如果拚命赚钱,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与财富而没有限度,一心一意只希望能够变成地方上的首富、区域性的首富、国家的首富、世界的首富,这样欲望就没有止境了。追求这样的梦想是很痛苦的,也会非常紧张,因为得到以后又怕失去,失去后又想把它抓回来,有点像是赌徒,希望把人家口袋里的钱全部变成自己的,输了希望能赢,赢了希望再赢,永远不满足。

想要获得愉快的生活,必须要能够懂得知足,这样就能知足常乐。而我们也要知道如何适度地享受悠闲,每天要有适度的空间,让头脑能够休息放松。

有些人头脑休息,但是身体还是可以运动,不过如果是身体休息、头脑没有休息,那就不算是休闲了,必须要放松头脑,让脑神经休息、身体神经休息。譬如喝茶时享受那种淡淡的轻松气氛,或者和朋友天南地北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地谈谈天,让头脑、身体都放松。

休闲也并不等于睡觉,西方人喜欢去咖啡座,他们不是在那里睡觉,而是在享受那份悠闲,这时候头脑是轻松的,身体并不是在睡觉,所以这不是偷懒,而是在调整自己的身心步调。

中国人也有一些人喜欢附庸风雅,常常坐在茶馆里喝茶,一喝就好几个小时。悠闲要恰到好处,长时间泡在茶馆里,那就是无聊了。中国大陆过去有些人习惯

提着鸟笼,整天就是白天蹓鸟、泡茶馆,晚上回去睡觉,这对社会来讲,其实是很浪费的。或者有些人则是工作的时候拚命工作,喝茶的时候拚命喝茶,这都是需要调整的。我们应当学习有些人的工作与休闲态度,亦即可以悠悠闲闲地生活,但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很努力地工作。

工作自在语:

想要获得愉快的生活,必须要能够懂得知足,这样就能知足常乐。

第二篇:工作与休闲自我评价

工作和休闲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在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劳动时间越长,休闲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在现代社会,增加休闲时间是一个全球运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加班加点在有些地方具有“普通性”。长期超时工作,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当工作的压力直接威胁到人的身心健康时,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在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关注人们收入提高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关注人们快乐指数、幸福指数的提高?而关注快乐指数、幸福指数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注和实现人们工作与休闲时间的平衡。

平衡工作与休闲时间的比例

自从1886年5月芝加哥的工人反对一天工作10-12小时工作制而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掀起罢工浪潮起,人们开始寻找和实现工作与休闲的平衡。国际劳工大会为了缩短劳动者的工时,先后在1919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第一号公约中规定,工业企业工作时间一天不得超过8小时,一周不得超过48小时;在1935年,国际劳工大会又通过了《关于一周工作时间缩短为40小时的公约》。从此,8小时工作制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确认。后来,发展中国家陆续实行了5天工作制。我国在1995年开始实行了一周5天工作制。整体上我国公众普遍享有的国家法定假日全年为114天(发达国家大约为150天),这意味着人们有1/3的时间是在休闲中度过。

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的平衡还没有真正实现。据去年底美国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等46个国家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更好地均衡自己的工作和休闲时间”成为了全球被采访者新年愿望的第一位,而避免人际关系的危机、更多地锻炼身体和增加薪酬等排在其后。可见,平衡工作与休闲时间的比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愿望,还没有真正实现。

工作应有兴趣有目标有节制

世界上不工作的人很少,但不懂得工作的人很多。要懂得工作,就要对工作有兴趣、有目标、有节制。

首先,工作要有兴趣。兴趣是工作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的人对社交性、文艺性、多样性的工作有兴趣;有的人对持久细致的工作有兴趣;有的人对有条不紊、刻板平静的工作有兴趣,等等。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将职业选择看作是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他将人类大致区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霍兰德强调,人们对某种职业类型感兴趣,就会对这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在工作中就会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努力工作,事业成功。因此,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工作要有目标。无论做任何一种工作,都要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周围环境的干扰,从而集中自己的精力。要想避免工作中的挫折,少经历工作中的打击,我们也只有尽量缩小目标的范围,把力量和精神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这样才能集中人生的“优势兵力”,去战胜工作中的挫折。同样,如果长期感受到压力过大,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目标,如目标过高,就应调整目标,使自己的目标与能力相符。应经常问问自己,“是工作为了生活,还是生活为了工作。”工作有目标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再次,工作要有节制。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扩大和改造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有效地实现了时间资源的节约。一方面,人们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人们拥有更多休闲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但是,由于信息、知识的无限性特点,人对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认识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性主要因为:一是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其中包括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限制;二是信息的绝对滞后性所限制,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类面临的客观世界日新月异,已有的信息集合不可能对将要发生和发展的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和反映;三是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人们要有目的地选择信息,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必须要考虑它的效益。由于以上这些特点,现代人,尤其是具有“三高”(高学位、高职位、高收入)的精英阶层,工作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反而有加长的趋势。这些精英阶层的竞争力一方面来自信息资本、知识资本。而信息资本、知识资本消耗快、储备慢,他们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一边工作一边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应对群体的内部竞争。这样,工作时间自然会延长。因此,必须明确每天8小时、一周40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其它为休闲时间。为此,工作要有节制。

休闲应有科学有文化有个性

休闲是自由支配的个人活动。休闲时间是为满足劳动者全面发展而消费享受的时间,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时间。所以,休闲应有科学、有文化、有个性。

首先,休闲应有科学。休闲的功能之一是劳动者利用一部分休闲时间来享受生存资料,恢复在劳动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也就是利用闲暇时间来休息和消耗部分产品。但据调查显示,我国相当多的一部人休闲方式过于简单,“看电视”、“上网冲浪”等仍是主要休闲方式。缺乏规划性和选择性,在劳动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得不到恢复。因此,休闲应科学、合理,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对休闲时间的利用率,休闲方式和劳动力恢复程度作出科学的评价。

其次,休闲应具有文化。休闲的一个功能是劳动者利用一部分闲暇时间学习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知识和技能。休闲应有休闲文化。休闲文化是一个复杂而***的系统。倡导进步的、高尚的、健康的休闲文化,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能够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而消极的、落后的、封建的休闲文化,对人们起腐蚀作用,阻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应倡导和建立先进的休闲文化。目前,尤其是劳动者要增加学习知识,阅读报纸、书籍的时间。

再次,休闲应有个性。休闲的另一个功能是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休闲时间可进行个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应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休闲方式。如对不同性质的工作疲劳,应该采取不同的休闲方式:由于身体肌肉劳累而引起体力疲劳,消除的最佳方式是睡眠以及听音乐、聊天、下棋等;由于长时间用脑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脑细胞的生理功能下降而产生的疲劳,消除的主要方法是适当的体育或娱乐活动等;由于受到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疲劳,消除办法是加强修养、广泛阅读、找心理医生等。总之,休闲是个性释放,休闲是自由选择,休闲是活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第三篇:休闲体育与小康社会

休闲体育与小康社会

体育运动与休闲结合成为健康生活的“玩具”——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是一种只求自我满足不计失败的特殊体育。休闲体育并不是特指体育运动项目而是不管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只要把它作为是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而达到身心愉快、欢乐鼓舞、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休闲体育的目的时可以称为休闲体育。休闲体育具有现代性、教育性、世俗性、娱乐性等等。

“小康”这个概念古已有之但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小康”是指人民生活安康之意。大部分词典解释“小康”为“经济比较宽裕”或“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在《辞源》中则把“小康”做了三种解释:一是指“小安”,二是指“儒家宣扬复古谓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虽政教修明但仍不能及古帝‘大同’之世故谓“小康”三是指“经济较宽裕可以不愁五保”“俗谓小康之家即此意”。如此可见“小康”一词除了儒家所说的“天下为家”社理想含义外还有一重含义即指国家和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或者说比较殷实、宽裕。我们党所提出的“小康社会”在经济上、物质文化生活上与这种追求更接近。

现代休闲体育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育形态,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功能转变的趋势“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休闲体育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经济增长同时休闲体育也为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经济增长作出了有益贡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休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诸方面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社会制度日益完善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发展各种有关体育的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使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有了法律的保护。1995年8月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199514号是一项跨世纪的具有宏观战略意义的群众体育发展计划是关系到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实施计划以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这些均为我国大众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前提休闲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的自身全面和谐的状态。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互相尊重呈现出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社会各部分协调发展社会良性运行的局面。在这种大的和谐的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会呈现出蓬勃生机。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广泛结交朋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休闲体育的参与使人拥有战胜自然超越自我个人成功感和成就感以及拥有重塑自我健全人格的生活自信心休闲体育突破传统体育模式以休闲为主线贯穿“娱乐、游戏、竞技、健康、应用”五论之中体现“以人为本”新理念使中华文明传统养生观念和精神与当代西方休闲娱乐互补休闲体育能让人们从高耸的工作生活节奏之中解脱出来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从事登山、攀岩、垂钓、漂流等各种休闲活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上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巨大成功人们的生活意识、生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中国竞技运动在世界上的卓越表现和在国内当作重大事件宣传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体育运动在现今社会大众的认知中已逐渐超越了身体的活动。利于体育经营者们扩大体育产业扩大内需促进体育经济增长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今的小康社会大力提倡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我国群众大多数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健康休闲体育的确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休闲体育促进人类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作风形成经常从事休闲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大脑的工作机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休闲体育的兴起和迅速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城市休闲文化的重要元素将对小康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到总体小康社会物质的丰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及体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从生产——休息——生产的定势逐渐转向生产——休闲——娱乐新理念、新追求。此外,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以及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劳动者的精神压力,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这也促使人们积极寻找能调节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愉悦、休息、放松为主要目标,带有积极、自由的态度的休闲体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和生活方式。“花钱买运动,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而无论在体育观念上,还是在传播方式以及体育受众等方面,休闲体育较之其他体育形态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休闲体育会带来那些好处呢?

一:休闲体育有利于运动者身心、身体的健康。休闲体育的根本功能就是改善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能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乃至细胞的繁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而带来形体上的变化;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因此休闲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能够加速身体疲劳的消除和功能的恢复,有效实现“积极性休息”且能使人轻松、愉悦,振奋精神,宣泄、疏导。导淤塞和压抑的紧张情绪,排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消极情绪,从而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二:休闲体育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和优化。而休闲体育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休闲体育,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休闲体育的发展,休闲体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已初现端倪。这种倾斜将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极大发展,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效地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休闲体育活动实际上是一个消费的过程,而消费对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休闲体育无疑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身体、身心的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不积极的情绪和极端行为降到最低。真心的祝愿我国的休闲体育走的更远、更好,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

第四篇:休闲农业与地方发展规划

休闲农业与地方发展规划实例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资源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农业和乡村特色结合的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环保、教育、游憩、保健和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是解决农业“隐性”萎缩,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作为旅游业快速发展中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但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论述还很少,因此本文以北京密云县为例,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进行了探讨。

一、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

(一)休闲农业的兴起和定义

休闲是指人们在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按照个人的愿望和爱好所自由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有三层含义:一指闲暇时间;二指休闲活动;三指一种精神状态。休闲不仅是个人闲暇时间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是人类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自由选择的一种活动方式,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发展需求,在空间上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地范围以内。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农业新功能,得益于城市休闲活动向乡村地区的不断延伸。休闲农业的表现形式多见诸于大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以此看来,休闲农业一百多年前就出现在欧洲,并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982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世界粮农组织曾召开特别会议来讨论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Dernoi, 1983)。此后,关于农业和旅游结合发展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西方关于城市休闲问题和休闲社会学的研究赋予了农业旅游新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休闲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休闲农业也成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郊区农业和旅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和特点来看,休闲农业是位于城市周边地区利用农业生产活动和乡村景观,为人们提供体验活动和休闲场所的一种产业发展方式,是农业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休闲农业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休闲产业是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休闲产业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并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休闲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自然本身要求人们不仅应该能够做好工作,而且还应该能够过好休闲生活。闲暇乃是全部行为之首。”马克思也认为:“闲暇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财富标志,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提出未来社会是闲暇社会,人类将第一次面临由闲暇时间的压力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分支,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在周边地区提供了游憩空间,在市区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够使城市居民享受到清新自然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休闲农业也因这一宝贵的资源,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为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收益。所以休闲农业也可以说是在乡村地区发展的城市产业。

二、密云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分析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冀的三角地区,面积2229.45 km, 人口42.4万。辖区内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33.6万亩(合188平方km),是北京市最大的饮水源。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激增,密云休闲农业的地位开始凸现。

(一)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密云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9%,密云水库又是京郊大地上最宝贵的一盆水,县内生物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山水休闲农业旅游。另外,经验表明近距离休闲度假、闲暇时间和稳定的客源市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位于京津都市圈中的晶莹碧透的密云水库恰似一颗明珠点缀其中,为密云营造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为休闲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位于京津都市圈,区位条件有利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的联系通道和交通结点,地处京津冀的三角地区,密云水库镶嵌其中。县内道路网络逐渐完善,101国道贯穿绝大多数景区,连接北京和河北的高等级公路即将开工。目前全县公路总长1175km,公路网密度0.53km/km2。其中,国家级干线282.69km,县级公路236.71km,乡级公路73.07km,专用公路23.8km;形成了“以密云镇为中心,以101国道为主干线,以太师屯为库北枢纽,以环湖公路为衔接”的环线和放射线相结合的网络格局。便捷的道路系统和区位优势使密云可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吸引休闲农业发展的科技要素,为人才的引进疏通渠道。另一方面,密云可以利用便捷的区位优势,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

2、农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

密云县有着优质的农业资源,名优果品知名度高且历史悠久,果林观赏价值高,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密云县有果园面积54万亩,其中干果37万亩,鲜果17万亩。2003年果品总产量6055万公斤,其中板栗、苹果、鸭梨、红肖梨、李子是主要品种。黄土坎的贡梨、不老屯的梨花已经成为密云县重要的旅游观光农业资源。目前全县有观光果园52个,面积为2万亩。

3、客源市场庞大

2003年末,北京拥有830.8万城市人口(以非农业人口计);内城四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近郊四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以及和密云临近区(平谷区、怀柔区和顺义区)人口规模也达到了696.2万(北京统计年鉴,2004)。从消费能力来看,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已经达到了11123.8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已经开始成为城市人口新的消费热点之一。

2(二)休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根据密云县现有的发展优势,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平原、半山区原有农业资源为依托,借山、借水、借民俗,对原有农业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自然、人文内涵,对密云县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开发。

1、乡村景观和文化

保持乡村风貌是休闲农业旅游最基本的条件,无论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还是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在休闲农业旅游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农业具有休闲价值潜力的根源所在。因此休闲农业规划首先需要利用乡村性来满足都市居民脱离城市氛围体验另类乡村生活特性的潜在需要。因此,在营造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都要在提升餐饮、食宿和乡村景观等外在品质的同时,尽量保留乡村内在的原汁原味。

2、地方品味和品格

休闲农业的另一主要特性就是非常强调休闲农业的地方性格,因此地方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从空间形式、活动内容、文化营销和环境意向等方面都应具有地域特色。这包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风土民情、人、事、物与地景等。对密云而言,则是要突出其特有的餐饮文化,特别是有别于北京其他郊县的餐饮文化。

3、生态保护和利用

生态性是休闲农业独一无二的属性。当农业转型为休闲农业时,若不能保持自然与人文的原有生态性,则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休闲农业的开发品质,所以,休闲农业的营造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向,而且兼有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保护性开发是密云县休闲农业开发中的第一要义。

4、体验

农业之所以具有休闲产业化的潜力,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为初级产业,它是一种直接结合人力、物力与地力创造百物的原始过程。虽然这种过程有别于其他娱乐业的感观享受,也有别于消费性的送往迎来,但是这种初级产业的生产特性对大多数早已脱离农业生活的都市居民而言本身即具有巨大的体验性诱惑。体验是保持休闲农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发展模式

密云县已有的休闲农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原有特色果品的基础上,以小规模、零散的开发经营方式为主,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从未来农业发展要求来看,密云水库北部不老屯、县内南部东邵渠镇、太师屯安达木河沿岸、清水河沿岸、东北部白马关河、东南部红门川流域农业发展都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向休闲农业过渡。另外,在环绕密云水库附近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石城、不老屯、新城子等8个镇在内的23家采摘园。根据现有的基础,可以参考以下发展模式:

1、按休闲农业主题划分的开发模式: 农业观光园类: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来展示农业高科技的观光农业项目,包括展示农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和生产加工过程,如北庄的互润庄园和不老屯镇的万亩草场观光园。果园观光类:主要是指利用果树开花期和成熟期来开放果园,以供游人观花、赏景和采摘的项目,从中体验自选、自摘、自食的果农生活,同时享受田园风光,如不老屯镇的黄土坎贡梨园。

渔场垂钓类:指利用水体进行包括垂钓、品尝和水上娱乐等观光休闲活动,如北庄镇清水河垂钓餐饮一条街。

农村文化体验类型:指利用农村的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民俗活动、名胜古迹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具有地方加工过程建立的休闲民宿农庄,以“寻田园乐,品山乡情,尝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题的民俗“农家乐”旅游项目,使城市人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了解质朴的民间文化,比较典型的如新城子镇的遥桥峪村。

农业特产节庆类型:把宣传产品、交流技术、洽谈贸易与观光游览融为一体,以展示名优特农产品名义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如始于2003年的密云县金秋采摘节和始于2004年的鱼王美食节。

2、按与景区关联程度划分的开发模式:

主导型:休闲农业旅游或民俗旅游以自身为基础,周围缺少旅游景点或景区,如不老屯镇的黄土坎贡梨园和万亩草场观赏区、新城子镇的万亩云岫苹果观光采摘园。

复合型:休闲农业旅游区或民俗旅游镶嵌于其他景区之中,或成为旅游整体开发项目的一部分,前者如桃源仙谷,后者如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和互润庄园。

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相对独立,但是其经营状况完全依托于周边地区景点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经营状况良好如古北口镇的民俗旅游;有的则因为周边景区质量下降而举步维艰,如遥桥古堡的民俗旅游村。

3、按区位布局划分的开发模式:

由于休闲农业区的选择与游程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梳理密云县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区位布局。密云县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按区位划分的开发模式有:

景区边缘型:与景区共享游客资源,服务项目互补,目前密云大多数民俗旅游项目为此类布局。

县城、城郊区:位于县城或北京郊区的直接辐射区,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条件,迎合现代休闲短程旅游的需要,没有或较少旅途疲劳感,目前这类休闲旅游区在密云并不多,较典型的如石城镇的花溪小寨和穆家峪镇的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

三、密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预期分析

(一)对密云水库的保护 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33.6万亩(合188平方公里),为北京留下了一块唯一没有污染的净土。密云水库以其在首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密云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处于密云县建设的中心地位,左右着密云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环库区建设和保护更是未来发展需要加以格外关注的重要问题。密云水库设计库容为43.75亿立方米,最高库存量为30亿立方米,而近年来库存量仅为6-8亿立方米左右,水源短缺已成为产业调整的另一重要因素。所以,密云县的产业选取须以高效、节约、环保型为主。

休闲农业将为密云水库环库区建设带来新的活力。依据规划,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将设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封河育草,在山区河道两岸大规模建设湿地,净化水质;第二道为生态保水防线,上游120公里白河主河道两侧退出耕作;第三道为自然修复防线,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变生产区为保护区,实现生态修复,自然保水。密云水库防护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0%左右,因此,保护密云水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现实中的两难之题。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振兴密云县县域经济,借水库周边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立“观赏型”休闲农业带,形成整体性品牌效应,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将成为未来密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新型的产业发展道路

密云县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肩负着北京市环境保护任务。县城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了

100%[1],境内的产业发展,尤其是污染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带给了密云与众不同的优势——环境优势。密云县现有林地232.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0%。县境内主要河流、水库水质清洁。出于对地方的环境保护,污染型产业将不再受到市政府和县政府的鼓励,休闲农业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郊区发展的新型道路,为密云在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中找到新定位。

3、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密云县土地利用结构为“以林地为主,农果用地占一定比重,城镇建设用地发展迅速”的土地利用结构。耕地由1980年代末的48.23万亩,减少到1990年代末的40.39万亩。截至到2002年,全县耕地只有34.7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0.39%。耕地面积年年减少,农业比较收益降低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目前密云县半农用地、园地与林地的适宜性土地面积超过目前利用面积,开发利用潜力大,而耕地、草地面积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土地适宜性程度。所以,在确保农业用地的同时,林地和园地开发和建设大有作为。改变土地经营理念,依靠特色农业、果品和园林,由传统的土地农业生产转变为生产、服务活动立体式的经营方式,选择融合生产、服务、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农业作为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总之,休闲农业满足了密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利用城市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改造农业,提升乡村的经济产出和生活品质。

四、结语

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是切实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从密云县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来看,休闲农业规划的制定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城市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2)以乡村和农业的基础来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资源;(3)以城乡对接的关系来梳理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4)以体验经济为主的多样化发展方式。

总之,密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为郊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借鉴。

第五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乡村休闲旅游长廊

活杀家禽、农村野味、自产绿色蔬菜采摘、农家特色菜、时令水果采摘游、游泳及水上娱乐、垂钓、烧烤、棋牌等娱乐项目

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1-12-26 16:29来源:可行性报告网 作者:可行性报告专家 点击: 139次

【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重庆XX投资有限公司

(三)项目地址:重庆市渝北区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652亩(其中林地450亩、耕地180亩、农民宅基地22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乡村俱乐部、互助农庄、生态农业园及农民新村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乡村俱乐部: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游客餐饮、娱乐、住宿以及精致农业产品(如:特色瓜果,花草)和精致特色旅游手工艺品展示和交易。

2、互助农庄: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新建7000平方米,维修改造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出租给热衷于休闲度假和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或者出售,并帮助业主管理以及经营。

3、生态农业园: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本杜植物群落和新引入植物中的展示为主题,打造特色植物风情园,种植具有地域风情的植物,突出和显示了风情特色元素,挖掘农业旅游的价值。

4、农民新村:用地4674平方米,利用农民原有宅基地用地将农民集中安置的区域。

(六)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为5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38万元,土地租金562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二、项目由来

本项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号召,严格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指引和精神解读,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村荒地、林地基础资源,并充分发挥本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手段,开发组织管理手段和市场运作能力,建立起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集“休闲互助农庄、乡村俱乐部,农业生态园和农民新村”于一体的创新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和解决了农民的终身利益:提高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提供工作机会,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让农民的生活有所依托,得到社会的保障;同时,该模式为政府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地方政府长期稳定的税收做出积极的经济贡献;保证了农民,政府等多方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并优化了农村自然资源配置,保护林地、耕地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集约有效利用。

三、建设原则

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四山管制规划》为指导,明确规划片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2、将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功能、空间、景观及建筑形态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发控制和引导。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考虑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内土地和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在有机、合理、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有序的发展建设。

3、策划应能满足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不断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空间构架,远近期相结合,保留林业、农业用地,合理开发宅基地,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4、策划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不破坏自然及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民宅基地,保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创造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的新城镇。

5、策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用地划分、功能分区和道路结构等方面,为近远期建设提供方便,有利于镇区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项目启动,滚动发展的模式。

休闲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量:205 次

休闲农业的项目论证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构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1、总论

总论包括开发项目概况综述、论证和评价的主要结论概要。总论中应说明项目名称、项目选址、开发单位与隶属情况、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建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及有关审批文件,并列出建议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及开发意向的背景分析,投资环境的分析和项目建设的社会前景分析。

项目开发意向说明项目的建设地址、开发单位及其隶属关系、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以及项目的市场条件(所面向的市场)、生产建设条件、原料、技术、交通、水文、地质等情况。项目背景研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项目宏观背景研究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与国家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相符,是否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长远规划相符。另外还要考察项目在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和安排的投资时机,以及项目建设对有关规划的影响等。项目微观背景研究主要从项目本身着手。首选从项目开发单位的规模、管理水平、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考察其技术投资的现由,即通过投资项目能给地方、部门和开发单位带来什么好处。

投资环境是影响项目投资行为的多种外部因素的总称,因而投资环境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技术和物质环境分析。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也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从宏观上分析项目建设是否满足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微观上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是否符合开发单位发展的要求和地区发展的要求,是否能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等。

3、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的基础是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系统地搜集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对休闲农业开

发项目、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经营范围、营销方式、市场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4、条件和选址

休闲农业开发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主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分析,包括开发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分析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分析,并对其选址作出评价。

5、建设规模

综合市场分析和条件分析的结果,对建设规模的大小是否适当作出评价。

6、技术方案

在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是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的设置、项目的组合、项目的布局、项目的建造、生产技术、旅游服务方式、设施配备和交能运输条件等进行分析。

7、资源环境保护

根据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和经营方式,对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否得当、措施是否配套和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

8、组织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开发休闲农业的成几关系极大。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将要设置的组织机构、劳动定员、素质水平、技术培训和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9、开发进度

对开发进度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投资的力度、资金筹措的进度、休闲农业的季节限制、工程必需的时间和进度要求,安排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图表的方式编制实施计划。

10、投资估算

对项目总投资进行评估,是休闲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二:一是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项投资需求提供充分保证,以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多项不必要的支出费用,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资估算的具体做法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要复核项目总投资估算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齐全。项目总投资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大类,建设投资大多由五大部分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和建设期借款利息)组成,这五项内容在我国现在经济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是不可缺少的。其次要对项目总投资中几个组成部分的内容逐项进行鉴定、分析和评估。各项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细项,根据这些细项的内容估算出投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投资不仅在总量以符合要求,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

11、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投资资金需求主要是靠适当的筹资方案和资金来源渠道予以满足的。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评估中首先要考虑选择的资金渠道是否可靠,是否合法、筹资数量有无保证。其次要考虑筹资结构是否合理,即各种资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风险最小、获取容易、成本最低的要求。

资金筹措方案确定以后,就可编制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应根据项目实施的预计进度和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编制,具体可以按照投资来源与投资支出估算表中的支出,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和流动资金用款计划。投资使用计划的安排应能保证顺利执行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的最优利用。

12、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从项目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项目,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与项目为国家经济所做的贡献(效益),评价项目在宏观上的经济合理。国民经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只是对某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及特殊行业等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工作。

评价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证,对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作出总体评价的结论,要针对原总体开发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为慎重起见,对于大中型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的论证和评价,在总体规划完成之后、项目工程设计之前,还应进一步地作详细论证,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的可靠性。

下载工作与休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与休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媒体与休闲文化产业互动关系

    休闲正成为21世纪社会的重要特征,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投资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媒体传播......

    休闲旅游策划与营销

    休闲旅游策划与营销 1、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人类旅游发展方向:旅游需求个性化、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需求高档化 3、近代中国旅游活动始于出境......

    休闲农业十做与十忌

    休闲农业“十做”与“十忌”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大休闲时代悄然而至,各方大佬纷纷出手布局农业,从诞生起就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的休闲农业以不可......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市场需求分析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市场需求分析 1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基本概念的辨析 1.1户外运动的定义 2003年,时任国家登山管理中心户外运动部主任的李舒平在“登山户外运动在户外运......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素有“千湖之省”、“渔米之乡”的美誉,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几年来,无论从规模渔业、水产品加工和出口、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还是......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

    姜堰休闲观光农业调查与思考2011

    姜堰市休闲观光农业调查与思考姜堰市高度重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把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作为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结合全市旅游业发......

    体育与休闲学院工会2013年度工作总结

    体育与休闲学院工会2013年度工作总结一年来体育与休闲学院工会在校党政与校工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校办学目标,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办优质学院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