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心得-奥特仪表
弟子规学习心得
上周公司组织学习了《弟子规》,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读物,但是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的经典,全文1080个字,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弟子规》用浅显的语句,给我们阐述了深刻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行动指南。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中的细节,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工作等方面的行为标准。
书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入则孝”,主要讲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生活中把“孝”放在重要的位置,生活中不孝之人对待他人又怎能友好!在我们工作中也应该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服从管理,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把我们的公司作为一个大家庭,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不要相互埋怨,推脱责任,勇于承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用心做事,那就会实现我们工作的跨越。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约束自己,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摒弃别人的缺点,我们要牢记“优点决定你的高度,缺点决定了你的去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保持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马炜炜
201406-09
第二篇:《弟子规》心得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联社营业部牛钰
近期,我们联社营业部组织全员学习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弟子规》。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一方面教育我们要从人之根本出发,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另一方面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传统文化,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三篇: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对我启发很大。我经常在课堂上利用《弟子规》教育学生,和学生边交流边理解,边受教育。没想到某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没有了。现在我把“余力学文”的内容和理解与大家分享: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计划,一定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如果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所用的笔、砚、台要摆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习心态有问题。我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懂得从人的微小动作去观察每个人是否有用,有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存放经典著作,要有固定的书架或书柜,每一次读书之后,要将书放回原处存放。书本有残缺或损坏时,应补好,你爱书,书就爱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这一句是告诉我们爱惜经典著作是一件头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比爱惜经典著作更重要。我们要像敬爱尊长一样敬爱经典著作,要养成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爱和尊重,“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为一个学子,从小就要立志读圣贤之书、学圣贤之教、行圣贤之道,不是圣贤之书,则千万不能看,若在学习圣贤之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时,绝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以圣贤为老师,为楷模,长期熏习圣贤之崇高品德,做“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榜样。这一句教导我们一定要接受圣贤之教,学以致用,做人决不能自暴自弃,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力量。
细读《弟子规》,不仅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良好的品行,做学问则要注重书籍的选择,而且做学问和做人一样,先做一个好人才能做出好的学问。
第四篇: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心得
2014.3.12学习弟子规心得
很感谢各位领导能给我在冠卓集团中发展的机会,加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刚毕业不久的我,涉世不深,经验不多,对于接手的新工作,刚开始也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但是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我想,一个发展速度飞快的企业,离不开一个和谐的团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努力,更离不开带领其发展的指导思想:《弟子规》。
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说的容易,可是做起来谁又真正能够严于律己呢?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会铸造一
个优秀的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感觉它就像位老师一样教导我平时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我们的穿着要规整,坐姿站姿要有朝气,饮酒不宜过度,这样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才会给人以稳重、谨慎、信任、不让人厌恶的感觉,使他人愿意与我们交往合作。《弟子规》让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的仪表和做事尺度。感谢企业文化《弟子规》带给我思想上的升华。
弟子规心得
依兰学校芮慧芸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整理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是否觉得有很多收获。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我校有许多班级用课余时间或早上大课间时间诵读《弟子规》,用行动为我校创设文化校园作出了示范,《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也在熏习《弟子规》,每每读到这些至诚、谆谆的教诲,我的内心总是充满感激。今天我很感谢学校领导
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在新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来分享《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净水。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如果将它延续到我们的学习中,就是要求我们对老师的教导要用心听取,经常反躬自省,当面对批评时不是狡辩,不是对抗而是虚心接受。学习是我们每个同学的基本任务也是重要任务,认真听讲,不抄作业,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积极学习,你就是在尽职尽责的完成孝道。你就在学习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态度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论你与同学相处还是与老师相处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班级里与同学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不可有傲慢之心,我行我素是营造和睦相处氛围的大忌。如果我们常以《弟子规》的教诲指导我们的言行,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更加明了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
标。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合格人才,拥有幸福的人生。《弟子规》这样教育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本分,国家、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我们理应好好学习,如果只是来到学校虚度年华,嗜玩成性,任凭自己我行我素,这就是“昧理真”的表现,是无知愚昧。但拥有知识也不是我们骄傲的本钱,而是我们为这个社会服务的基础,我们时刻要克服“长浮华”的心理,我们心中要常念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们是我们成长的基石,我们感谢他们。
所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愿与同学们以《弟子规》为鉴,相互共勉,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2014年12月24日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联社营业部牛钰
近期,我们联社营业部组织全员学习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弟子规》。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一方面教育我们要从人之根本出发,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另一方面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
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传统文化,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道德感悟
——《弟子规》心得
时代的车轮总是要向前滚动,我们总还是要向前发展,然而在前进的步伐中,我们可曾遗忘了历史?
历史仿若抓不住的林中响箭,逝而不归,可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枝头回望,会奇妙的发现历史的风尘虽带走了古老的建筑和躯体,但他们创造的思想与美
却化作一股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那是当代的莘莘学子在吟诵《弟子规》,它作为历史中儒家文化的根一直延续到现在.党的十七大以来,更是兴起了学习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民间热潮,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弟子规》来提高个人修养,升华思想。而且《弟子规》中“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余力学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系统,不得不引发人深思,所以说——道德是我们永恒的必修课,直到生命的衰亡。
关于 “孝”
中国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三国时期的孟宗,家里一贫如洗,与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又患上重病,一日,母亲说想吃竹笋,而此时正值冬季,孟宗去了竹林后,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有什么竹笋?于是他抱竹痛哭,最后,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冰雪开始融化,地上长出了竹笋,也就留下了“哭竹生笋” 的故事。那么当代的我们呢?关于孝,我们又做了哪些?我们知道母亲因担心我们而日日惦记,夜夜唠叨,却为了让远方的你安心而一周打一次电话;我们知道父亲因关心我们而aabc,aabc,却为了让身在异乡的你安心将关心深深掩藏在心底??
我们不愿做一只吸取了鲜花的精华后,就不再深情的回眸的蝴蝶;我们不愿做一朵目送了清风的远去后,就不再痴情地守望的浮云;我们不愿做一片随着流水飘向远方后,就不再将心中对根的爱燃烧的绿叶?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父母面前扬起嘴角,露出自己可人的微笑,不要将愁容挂在脸上让父母担心;学会在点滴中付诸实践,给父母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琐碎小事而担忧;学会体谅父母的言行,尽量别和父母较劲,不要让父母造成心里上的负担.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关于“弟”
骨肉亲情,是最割舍不下的感情。三国时期,孔融把大梨让给了他哥哥,于是从此便流传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并被历代古人所传赞。反思我们自己,关于兄弟之情,姐妹之意,我们又做了哪些?我们听说过洪战辉背着自己的妹妹上学,体现出了伟大的兄妹情??时间如捞不取的指间青泓,在逝去的无声岁月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之外,我们还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流频繁,儿时每天嘻戏,形影不离;渐渐地,开始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成长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仿佛还没来得及回味,一切已飘摇远去,所以时过境迁,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是否会生锈呢?我们要从心底里明白重视同胞之间的情谊超过财物,要记得曾与兄弟姐妹以手相执,度过朝朝暮暮,一起在流星下许愿,所以彼此要容忍,有耐心,微笑以待,互相尊重,那么,彼此间便会常常氤氲着和睦的气息。
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都富有智慧,都青春勃发,但我们还需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弟子规》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的党都根据《弟子规》的教育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更何况我们这群莘莘学子,我们的确需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智慧填充大脑,但倘若用道德镶边,我们的羽翼会变得更加丰满,将自己的基本道德建立起来,做一个有谦虚恭敬仁慈之心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和谐。
——《
《弟子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对我启发很大。我经常在课堂上利用《弟子规》教育学生,和学生边交流边理解,边受教育。没想到某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没有了。现在我把“余力学文”的内容和理解与大家分享: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
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
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计划,一定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如果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所用的笔、砚、台要摆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习心态有问题。我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懂得从人的微小动作去观察每个人是否有用,有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存放经典著作,要有固定的书架或书柜,每一次读书之后,要将书放回原处存放。书本有残缺或损坏时,应补好,你爱书,书就爱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这一句是告诉我们爱惜经典著作是一件头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比爱惜经典著作更重要。我们要像敬爱尊长一样敬爱经典著作,要养成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爱和尊重,“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为一个学子,从小就要立志读圣贤之书、学圣贤之教、行圣贤之道,不是圣贤之书,则千万不能看,若在学习圣贤之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时,绝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以圣贤为老师,为楷模,长期熏习圣贤之崇高品德,做“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榜样。这一句教导我们一定要接受圣贤之教,学以致用,做人决不能自暴自弃,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
里,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力量。
细读《弟子规》,不仅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良好的品行,做学问则要注重书籍的选择,而且做学问和做人一样,先做一个好人才能做出好的学问。
第五篇: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秀才李毓秀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五大方面。
可以说《弟子规》五方面就是要我们以仁、义、礼、智、信为价值取向,其中仁是核心,义、礼、智、信是不同场合的不同体现。
而《弟子规》中的1080个字则是把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样的大意落实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温就是温和、良就是善良、恭就是恭敬、俭就是节俭、让就是谦让。我觉得弟子规的教义一样可以延伸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处事方法和行为准则,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百善孝为先”孝心是善良慈悲心的基础。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员工做到孝悌才可能处理好与其他员工的关系,对最亲的人都不好,怎么能施仁于别人?有了家庭伦理才会有企业伦理。如果管理者和员工能把企业当成自己家一样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那么这个企业怎能没有凝聚力? 孝悌引申的感恩文化,也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了感恩之心,我们企业员工的自我道德就会达到一种很高境界。
第二方面,诚信(谨慎、讲信用)。在任何时候都是塑造个人与企业品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凡出言,信为先”这六个字确立的诚实、守信、正直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最重要的纲要之一。
第三方面,泛爱众(平等、博爱)。体现了“大爱无疆”的哲学理念,在企业内部要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相互关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搞好团结。
第四方面,亲仁(亲近有德行的人、向他人学习)。则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心底无私、匡扶正义,有坦荡的胸怀才有浩然正气。要把员工的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来建设。这与“德才兼备,人尽其才,人人成才”是异曲同工之意。企业一定要正本清源,树立正气,“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是和谐的保证,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
第五,余力学文(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好好的学习有益的学问),是构建学习型企业,构建学习型技能型人才的企业文化要素。只有学习才能达到自信。“工夫到,滞塞通”,只有勤勉刻苦、努力学习才能做到“圣与贤,可驯致”。构建学习型企业也是现代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总的来说,《弟子规》作为一本育人成人的启蒙书,对于塑造孩子的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提升单位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单位员工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营造积极正面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改善管理中的漏洞和员工的不良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