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的缺陷及对策研究
工商行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的缺陷及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锐睿 时间:
2010-07-07
摘 要:工商行政管理在对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中,呈现出执法手段弱化、受地方主义干预严重、行政指导不力等不足之处。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执法法治化和化需要不断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不断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和行政指导。?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缺陷;对策?
工商行政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通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社会商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民主与法制进程的速度加快,在加入WTO后的不断变幻的新形势下,作为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水平,切实履行工商行政执法职能,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公平竞争,严厉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对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中常见的缺陷,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提高行政执法的方法和对策,以期能对优化工商行政管理做点贡献。?工商行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的缺陷分析?
1.1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手段弱化?
在推进工商管理行政政执法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逐渐转变政府职能,逐渐使全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把政府管制变成政府管理。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行政法制中我国政府职能无所不包的局面,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好更有效地成为服务型行政部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实中,过度简化后的政府职能在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并不能应对自如,作为行政机关,其执法手段有被一味弱化之嫌。我国的工商行政执法,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公众素质普遍不高,在行政机关没有相应的强硬执法手段的情况下,毁灭证据、转移财产、逃避制裁、抗拒处罚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考虑国情和实际,对行政执法手段一味弱化,必然导致执法的疲软。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和文化,特别是对行政执法手段和执法保障的削弱,体现了西方立法技术中减弱国家干预,限制行政职权的理论。这为我国的法律制度尽快和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公众的法律素质、执法环境和法律体系均不完善情况下,将西方经过几百年的法制建设后才相对完善的执法制度,搬到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不可能带来预期的效果。从上看,只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两个行政法授权工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冻结、划拨、封存、暂扣等专项行政强制性手段。但是后来《商业银行法》规定:只有法律规定冻结的才能冻结,没有法律规定就不能冻结。这就致使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候常常处于尴尬处境,对某些违法经营行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赋予了工商部门主动监督检查权、调查检查权、强制措施权。可以对违法行为及物品加以限制,可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商品来源时,相对人往往拒绝回答,要求其暂停销售不得转移时,相对人往往拒绝签字,事后商品不知道去向。《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监督检查部门在调查取证中的询问、查询、复制、检查等权力,但未明确授予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权。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工商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削弱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无形之中放纵和助长了违法经营行为。?
1.2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是当今中国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气。虽然地方保护主义弊端重重,但在实践操作中,但凡在任的地方官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地方保护的实际行动中。目前地方各级政府把作为第一要务,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地方保护主义者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检查,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会影响投资人的积极性,破坏投资环境。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有产值、有税收,不管是什么企业都可以投资兴办,甚至不顾中央的政令,想方设法地变通处理,把一些对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的项目都放行准办。为此,他们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私自决定未经政府允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企业违法一般不罚或按下限处罚。?
1.3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行政指导指的是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和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采用说服、、示范、劝告、告诫、鼓励、建议、指示等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方法促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非强制性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行政指导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就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成为对传统的行政执法的重要补充。?
行政指导属于不具备法律强制力的柔性行政行为,主要以示范、劝告、建议、鼓励等非强制性方式,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手段,广泛运用于各个行政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施政的中心,在现代行政中具有重要地位。行政指导还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古典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是消极行政,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公益和私益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平衡,社会成本需要降低,社会福利需要增进,凡此种种都需要行政行为由消极转为积极。现代社会生活需要行政指导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对经营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工商行政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复杂情况无论是行政立法还是人大立法都难以完全适应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经营者下达提醒、建议、劝告、警示等“行政指导书”,帮助他们改善经营管理,改正不当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当然,行政机关应当严格监管市场主体,对违法者要依法予以惩处。通过严格的依法管理和执法,促使市场主体遵循法律道德,做到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利益。但真正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一味的“管”。执法也不是单纯的“执罚”。更主要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处理好市场行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能给予经营者正确的指导,能促进法制社会的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服务型行政部门出现,应该借助他们对法律法规掌握理解的优势,对市场主体多些耐心的疏导,善意的提醒,帮助他们少出问题,少走弯路,防患于未然,这样同时也减轻了行政管理的任务。行政指导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方式,更多的应该以不自觉的方式被运用,但在我国实际中,这一先进理念的贯彻落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行政指导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优化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对策?
行政的法治化和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工商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之路也是如此。通过对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缺陷分析,立足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外市场监管的先进经验,现将对工商管理依法有效行政的建议提示如下。?
第一,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目前在政府职能地位和机构配置的依据存在有不便于操作,条文不细、规定过于原则,灵活性差等不足之处。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加强行政管理组织发建设,加强市场体系监管立法,解决各类市场监管无法运用工商行政管理综合性职能,发挥职能合力作用迫在眉急。应该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快实施细则或单项配套法规的制定,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加快旧法的修改完善步伐,解决掉新旧法规自相矛盾、执法依据不统一的问题。?
第二,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
从上文分析,我们发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存在很多缺陷。改进工商行政管理主要要加强化执法保障,改善执法环境、完善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指导等。?
市场发达国家对市场监督机构赋予了较强的执法手段,工商行政机关除在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冻结、划拨、封存、暂扣等专项强制手段和询问、查询、复制、检查等权力外,可以明确授予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权,把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权结合起来,提高工商机关执法的权威和严肃性。?
在改善执法环境方面,除了解决法规滞后和法规矛盾问题。要多加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化解地方保护主义和工商行政管理之间的对立情绪矛盾。应该采取措施“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明确要求,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国家要把依法行政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公正评价政府的工作政绩。要把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保障的责任落实到相关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要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来赢得政府对执法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地方经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树立服务观念。“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的领导关系不能变;积极参与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变;与地方党委政领导的工作联系职能和感情不能变”。?
第三,加强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不具备法制强制力,行政相对人是否接受行政指导,完全听其自愿。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比较具体的行政指导方案,达到行政指导的良好效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规划。第一,加强市场准入秩序行政指导,提升市场主体监管服务水平。第二,加强市场竞争秩序行政指导,提升公平交易执法水平。第三,加强市场交易秩序行政指导,提升维护消费者权益水平。第四,加强信用建设行政指导,提升信用监管服务水平。第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指导,提升工商部门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水平。第六,加强处置市场突发事件行政指导。提升工商部门公共管理水平。?
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商品生产经营的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从起步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对工商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缺陷和不足只进行了初步分析。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优化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关于政府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对策研究 文档
关于政府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办主站 发布时间: 2010-02-26 09:19 阅读次数: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刘振嵩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科学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的要求。对照《纲要》的要求,我市在行政执法机构设置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尤其应当利用好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以科学设置行政执法机构为基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本文所称行政执法机构特指市政府所属各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行政处罚的机构。
一、行政执法机构近年来行政执法情况分析
目前,市政府所属具有行政处罚职责的部门(不含国税局、地税局、烟草专卖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气象局等省以上垂直管理部门)为47个(含供热办),从近两年我们掌握的行政执法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虽具有行政处罚权但近年来不实施或基本不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有16个,包括财政局、科技局、教育局、人事局、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产业局、司法局、民政局、保密局、城市管理局、地震局、民族宗教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局、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上部门均未设置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其行政处罚职责由有关业务处室、所属事业单位或区、县(市)相应部门承担,很少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工作。
第二类是行政处罚职责较单一,每年实施行政处罚一般不超过10件或只实施警告处罚的部门有9个,包括人防办、供热办、农机局、粮食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档案局、广播电视局、国家安全局,其中人防办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设立了人防分局,供热办设立了供热执法监察大队,其他部门未设专门执法机构,行政处罚职责由有关业务处室、所属事业单位或区、县(市)相应部门承担。
第三类是行政处罚职责较多,执法任务较重,实施处罚数量较多的部门有13个,包括审计局、卫生局、物价局、农业委员会、水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畜牧局、商务局、文化局、旅游局、统计局、林业局、劳动局。以上部门除审计局外,其他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执法队伍,卫生、物价、农委、水务、商务、文化、旅游、统计、劳动等9个部门实行了综合执法,即将本部门的全部或大部分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执法机构行使。
第四类是行政处罚职责多,管理对象复杂,执法任务繁重,实施行政处罚数量多、罚款额度大的部门有9个,包括公安局、工商局、交通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委员会、规划局、环保局、房产住宅局,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上述部门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市政府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构;交通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房产住宅局设立了综合执法机构,统一对外行使本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其他部门亦设立多个专门执法机构实施各类行政处罚。
除以上各部门外,我市还有16个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处罚权、23个事业单位接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各设有行政执法队伍或配备专门执法人员,分属于市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此外,在城市供排水、电业、燃气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实际由有关企业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及行政执法资源整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部门需求”为导向,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缺乏总体规划,一些管理领域存在执法不到位、不作为问题。设立执法机构通常由执法部门提出申请,经审定后设立。一些部门虽具有行政处罚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际开展执法工作,亦无设立执法机构的要求或虽设立执法机构,但执法力量较弱,实际实施处罚较少。而一些管理领域并非没有违法行为存在,不需要进行监管,如供排水、电力、燃气、供热、招投标、民政、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都亟需加强执法。财政、教育、人才市场、科技、保密、司法等领域,亦需要加强监管。而由于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又缺少综合执法的总体设计,以至出现行政执法缺位以及企业执法现象。
(二)以具备执法职责为设立执法机构的条件,经常出现有一部法律、法规发布实施就要成立一个执法机构的情况,尤其在部门执法职责交叉时,根据职责分别设立执法队伍和配备执法人员,造成机构膨胀,效率低下、重复执法。在查处私建滥建和市场监管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国土、规划、建委、城管执法、水务、畜牧、房产、供热、电力等管理部门均依法有权查处管辖范围内的私建滥建违法行为,执法力量分散,责任不清。又如在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药监、物价、畜牧等多个部门具有执法权,根据各自职责分别设立执法机构,分别开展执法检查,造成多头执法,执法扰民。
(三)实行综合执法后,执法资源整合不到位,导致原有执法资源闲置,新设立的综合执法机构力量不足。如市交通局实行综合执法后,没有对原有执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原具体实施行政处罚的运管处、公交处、出租车管理处、公路处、驾驶员管理办公室等均设有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后,各处室原有执法人员没有或较少编入综合执法队伍,造成原有执法人员闲置,而综合执法支队既人员较少,又缺少专业执法人员,造成公交、公路、出租车管理的严重缺位。城市管理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城市管理局所属的道桥、绿化、市容等原执法机构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之间亦存在类似问题。
(四)执法机构设立和执法人员配备不均衡,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一些部门虽设有执法机构,配备了执法人员,但多年没有实施行政处罚,如文化部门设有文物管理机构,配备数十名执法人员,但多年来既未实施行政审批,亦未实施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有的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严重缺乏,不得不聘用协管员充实执法力量。目前缺乏对这种状况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关于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建议
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建议应以此为契机,对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进行必要调整。
(一)在指导思想上应将“部门需求”导向变为“社会需求”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核心,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又协调运转的机制,对行政执法职责进行详细梳理,对公众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深入理解立法本意,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对执法工作的根本需求出发,对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进行总体研究、设计,增强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不能只根据部门意见设置执法机构,应降低部门对 3 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影响。
(二)明确划分市区管理权限,这是科学设置市、区两级行政执法机构的必要前提。要改变以往区里要什么权力,市里研究给什么权力的状况,应对市、区政府及所属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全面梳理,从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对合理划分市区管理权限进行系统化研究,形成全面、详细的划分市区管理权限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权限研究市级部门和区级部门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和执法人员配备问题。
(三)大力推进综合执法。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实行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解决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在机构改革中应加大推行综合执法工作的力度,一是全面推行部门内部综合执法工作;二是对职责交叉的部门应设置一个执法机构集中行使行政处罚;三是对一些执法较少,甚至不实施处罚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能进行调整,由管理职责相近并设有专门执法队伍的部门承担;四是探索按照管理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方式,在一个管理领域设置一支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可以先在农业和文化管理领域进行试点。此外,应对水、电、气等市政公用领域执法问题深入调研,解决企业执法问题。
(四)与绩效评估结果挂钩,建立行政执法机构,特别是执法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应定期对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活动,从投入(包括机构、人员、财政资金等)、产出(实施行政处罚情况等)和管理效果等方面实施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执法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调整挂钩,对一些不实施或很少实施行政处罚、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的执法机构及时进行调整,核减执法人员数量或撤并执法机构;对执法人员少、实施处罚数量多、社会需求大的执法机构,应根据实际产出与投入的合理比例进行调整,核增执法人员编制,使行政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编制的调整处于动态之中,增强均衡性。
注:本文曾以调研信息方式呈报市政府领导,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后,批转市编委办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落实。
第三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工商部门执法办案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洛杉矶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
2009年,全市工商系统按照市局提出的构建“大经检”的指导意见,从完善组织构架、明确职能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和强化后勤保障等五个方面入手,按照“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统筹实施、快步推进”的原则,在市、县(区)、基层分局(所)三级,建立以经检机构为主体,层级职责明晰,职能统一明确,机制运转协调,资源信息共享,后勤保障有力的经检执法体系。截止2009年底,全市大经检格局基本形成。“大经检”的构建进一步理顺了办案体系,提升执法效能,为实现“工商强局”的宏伟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执法办案的纵向深入,执法办案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影响着全市执法办案工作。
一、执法现状
(一)“大经检”格局基本形成。
截止2009年10月底,在机构设立上,全市工商系统按照市局落实“大经检”格局的指导意见及调优配强的原则,逐级建立了市、县、所三级经检机构。县市级局在同级公平交易分局加挂经济检查大队牌匾,基层分局所全部成立了经济检查中队。在人员的配备上,按照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纪律严的要求进行选配执法办案人员。洛杉矶市局还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选拔一批能力的执法人员到公平交易分局。在科室设立上,按照综合科、指导科、经检科三科室设立。综合科主要负责档案、财务、统计、绩效考评等内务管理工作,按2-3人配备。指导科主要负责执法办案指导、协调,执法信息资源汇集、交流,案件审查、备案、评查,及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等工作,按2-3人配备。经检科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各办案单位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直接查处大要案件、疑难案件、新领域案件以及上级交办的案件,按6-10人配备。洛杉矶县局还推行三级联动执法制。县局公平交易分局组织对大要案件、群发性案件的集中查处,其间,可以直接整合、调动系统经检力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办案;基层分局、所查办重大案件,如需要,公平交易分局委派人员协助查办;公平交易分局也适时组织基层分局(所)之间的联动办案、交叉办案,切实解决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合力不够的问题。
(二)执法办案“四大机制”基本落实。
1、案件资源共享机制。全市工商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基本原则,采用谁发现,谁办理,无权办理移交有权办理的方式建立案件资源共享机制;09年,全市各单位相互移交案件181件,案件研发机构研发12类案件供基层共享,各级公平交易机构指导基层办案140多件。
2、案件审批机制。凡一般程序案件,各办案机构负责人直接签字立案,简化原先报公平交易分局办理立案审批的手续;案件核审由法规科负责,报分管局长批准,重大或有影响的案件报局长批准或案审会讨论。
3、案件执行机制。2009年,全市共办理各类经济违法案件 件,执行率 %,执行到位率 %,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案件 件,申请法院执行到位金额 元,占应处罚金额的 %。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应城市局还规定,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由办案单位负责,各办案单位在行政诉讼时效届满后的10个工作日内对当事人下达执行劝告书,逾期仍不执行的,由办案单位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报经公平交易分局审核、市局分管领导审批后,统一由公平交易分局向人民法院办理和协调案件的强制执行。
4、奖惩激励机制。2009年,全市各级工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奖励执法办案先进单位和个人。市局表彰1个执法办案先进单位、1个进步单位和 位执法办案能手。应城市局将省局下达的预算罚没收入的20%作为奖励基金。凡实现预算的单位,市局将其入库罚没收入的20%(公平交易分局和专业市场分局为15%)划拨该单位作为执法办案奖,其中1/4用于对案件承办人的奖励,其余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设备购置和执法办案辅助人员的奖励。09年,全局到位罚没金额240万元,划拨各单位执法办案奖48万元。洛杉矶市局还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办案单位之间的联合办案,入库执法办案收入按5:5的比例分配;对提供案源的,办案单位与提供案源单位按7:3的比例分配;抽调人员参与专项整治办案的,办案单位与抽调人员单位按6:4比例分配;基层分局(所)巡查队负责查办简易程序案件,一般程序案件移交经检队查办,巡查队只提供案源的,按2:8的比例分配;联合办案的,按5:5的比例分配。
(三)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执法办案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执法办案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在全市所办案件中,没有一件因行政复议改处,也没有一件因行政诉讼败诉。没有出现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
(四)执法保障明显强化。
执法办案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逐步实现交通运输机械化、通讯联络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全市所有基层分局(所)都配备了执法车辆,两级公平交易机构和基层分局(所)有一台专用执法办案电脑、一部数码照相机、一支录音笔。
二、主要问题
(一)执法办案的监管领域不够深。从去年统计来看,全市系统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1686件,其中,简易程序案件7602件,占65%,一般程序案件4084件,占35%。在查处的一般程序案件中,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两虚一逃”等方面的案件2786件,占8.5%,在所办案件中占的比例最高;商业贿赂领域的案件仅限于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仅限于上级组织的检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仅限于表层监管,对《食品安全法》没有读懂、读精、读深;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领域仍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办案领域不够深、办案层次不够高成为影响执法办案效能的“软胁”。
(二)执法办案的队伍素质不够强。一是办案队伍思想不稳。有的认为停征“两费”后,基层任务减轻了,工资有保障了,办案存在风险,不积极主动地监管,上级不催,下级不办,有时,上级下了文件,基层“地对空”、“空对空”,不实施、不落实。去年省局部署的“严打”就是最好见证。有的认为政治无望,干死、累死还混不上个“副科”,造成很多有上进心的同志不满,只好混混日子。二是办案骨干不够多。自2004年开展“执法办案能手”评比活动以来,全市系统被市局评为“执法办案能手”的仅137人,严格按照“执法办案能手”评选标准,有的县市没有一个,事实证明,“执法办案能手”多的地方,执法办案工作扎实(如洛杉矶市局),“执法办案能手”少的地方,执法办案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办案知识面不够宽。市场监管,不仅要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金融管理、商品质量、市场营销、财会等相关知识,只有把这两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拓宽视野,拓展领域。目前,全市系统具备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少,加强干部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三)执法办案的强制手段不硬。一是强制措施少。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力,特别是《商业银行法》的出台、《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废止使工商机关查询、冻结、划拔违法行为人银行存款的执法权灭失,另外可以行使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法律、法规也少得可怜。强制措施很少,致使对有些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例如:在执法中经常遇到对无照经营的“取缔”,具体应该如何操作,缺少规定,执法人员无所适从,如在开展打击无照经营的专项活动中,对一无照经营药品业务的案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无照经营的药品既无扣留权,又没有明文规定可以没收或收购,致使办案人员无从下手。“作案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方法神秘化”本来给办案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而相对相对滞后法律法规,既影响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又难以保证监管到位。二是调查取证难。执法实践中,调查取证是第一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扰。”但是,当事人不配合、不如实回答或者不回答执法人员却无可奈何。三是案件执行难。有的案件调查终结后,当事人消失;有的当事人故意不履行处罚决定;有的案件在强制执行中,得不到司法部门的配合;还有的是因为说情风影响了案件的执行。四是地方政府干预严重。有的案件因为地方政府的干预,而不能查处,或者结案后不能执行。
(四)执法办案的执行机制不全。一是运行机制不健全。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决定等环节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机构,从立案到处罚决定办案单位找相关科室签字盖章效率不高(包括网上审批),影响了基层办案的积极性。“大经检”制度在细节还不明确,基层经检队是名义上的双重管理,在专项整治和执法办案调度上还需要作出具体规定。二是约束机制不健全。在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有案不立,大案化小,小案简办,查而不办等现象,对案件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办不办案一个样,办多办少一个样等现象。有的地方办案奖惩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兑现。基层分局普遍反映有的完成了任务,奖励没有完全兑现,做事与不做事一个样。当然,这与各基层分局任务完成情况,县局人事管理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的完善密切相关,没有充分调动积极性。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办案人员在办案中没有人身安全保障,使办案人员在办案有后顾之忧。有的案件因为没有差旅费、鉴定费、检测费等办案费用,而不了了之。
三、对策
(一)加强教育。一是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可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只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才能认真履责,干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在职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商队伍监管服务能力。一方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坚持走课堂教育与网上教育相结合、组织集训与上门送教相结合、自力办学与借力办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四个结合”教育培训路子,不断拓宽教育培训覆盖面,实现全员培训目标。另一方面坚持“需求牵引、按需培训”原则,科学设置与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加强新增职能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培养出更多专业化的人才。三是继续加强对案件的研发。拓宽监管的领域,指导全市办案。
(二)健全机制。一是推行襄樊市局的“五分离”办案运行机制。办案“五分离”是指立案、调查、核审、审批和执行五个环节的相分离,做到立案机构不负责案件的调查,案件调查机构不负责案件的核审,案件审理机构不负责案件的审批,案件审批机构不负责案件的执行,案件执行机构不负责案件的决定。做到立案集中管理,调查指定办理,核审统一把关,审批分级决定,执行集中实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执法办案运行机制。这“五分离”办案运行机制是:立案实行集中管理、案件实行指定调查、核审实行统一办理、落实案件分级审批、案件实行集中执行,提升办案效能。二是完善保障制度。对一线办案人员办理人身意外安全保险,适当提高办案经费。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人人办案,提倡协作办案,激发办案活力。
(三)推广专业化监管。“两费”停收以后,工商部门如何转型去应对监管,采取何种方式监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有的推行网格化,有实行标准化。但我们认为,转型后的工商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工商部门虽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部门,但它的职能工作,如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商务、网络监管、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传销、垄断行业的监管等却相当专一,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和掌握专门技能的专业人才来担当,没有专业化的知识是难以监管好流通领域,专业化监管是工商部门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四)协调关系。一是要协调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一方面,要围绕各级政府的中心开展工商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大案件、重大事件积极主动提前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二是要协调好与公检法的关系。必要时适当投入经费,争取司法部门支持,加大办案的力度。三是要协调好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关系。避免交叉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第四篇: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安街道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反思
新中国成立61年以来,行政机关在维护政府工作职能的正常运转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行政执法单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力度的加强,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普通老百姓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逐渐增强,街道、社区、邻里之间的问题与冲突都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这就使基层行政执法单位在日常执法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在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行政执法工作问题形成原因:
1、在街道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会造成执法难度居高不下。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为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的需求,不断加强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加上近些年国家法律知识的不断宣传和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我们街道地处城乡结合处,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现在的执法过程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还是遇到相当大的阻力,行政相对人暴力抗法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工作方法不得当,存在野蛮执法,从而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执法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个别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还不够强,不知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简单采取暴力手段阻碍执法人员的执法。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行政机关公信力和执行力,阻碍了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执法工作难度。
2、办案人员自身学习不够,对依法行政认识不足。一方面,不理解案件核审、评查工作,总认为自己监管任务重,办案不容易;另一方面,不严格要求自己,绝大多数人学习热情缺失,甚至有人认为“学得越多,懂得越多,做事越多,犯错越多”,干脆就少学或不学,工作也就少做或不做。因此对法律规章的掌握也就不过细、一知半解,导致在办案过程中无所适从,再不就是凭主观好恶、凭想象办案,造成违法违规办案。
3、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这也是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当前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执法工作监督力度还亟待加强,各个行政执法单位在执法工作中不断强调加强执法工作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执法监督工作的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同时、执法监督工作的缺失又造成执法随意性增大,执法人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知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二、行政执法问题应对之策探讨
(一)提高执法主体素质是行政执法机关提高执法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1、完善准入制度和执法人员辞退办法。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统一考录制度,从源头上切实保证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的素质,把严进口关;要制定或严格执行执法岗位调整办法和切实可行的辞退办法,对不适宜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对发生重大执法过错的要按规定予以辞退,畅通“出口”。
2、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教育。行政执法人员违规执法有多种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素质和能力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主要做法,就是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可以根据不同的职责要求,分层次、有重点地研究和制定专门培训、定期培训制度,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针对执法人员难以做到熟悉和准确把握的不同类型案件,进行剖析研究,以增强执法人员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执法素质。
3、建立完善考核制度,搞好执法业绩分析。采取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的考核,将之列为执法人员上岗任职的重要条件;对执法人员日常执法业绩进行科学地认定,综合评估,纳入执法人员评优定级的范畴,通过考核评估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执法能力。
(二)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
在端正执法思想上,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一是民本意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影响着执法者的立场,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要树立“人力有限,民力无穷”的观念,摆正自己位臵,纯洁执法目的,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时时想着群众,心中装着群众,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公仆为人民”,不断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法治意识。懂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执法机关和执法者,自己首先必须要懂法、守法。在执法过程中形成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信仰法律的观念,把自己的一切行动自觉纳入法律规范之下,通过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活动,使公平与正义得以实现,真正达到执法为民的根本目的。三是服务意识。当前,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就是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把握好这个大局,融入这个大局,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促进者,做发展先进文化的守护神,做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捍卫者,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开展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 许多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制教育还没有摆脱普法水平。应该看到,现阶段,还有许多人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解还停留在表象层面,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真正内涵理解还有待深入,对法律的本质依赖感还不够强,法律的真正权威还没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为此全社会还必须在法制教育上下大功夫。只有当所有的公民都养成学法、守法、懂法并监督法律的实效的良好风气;公务员真正树立服务意识,不唯权,只唯法,时时刻刻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才会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四)加强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行政执法的各个基本环节或程序都应当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相应规定。当前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加强立法的民主化建设,逐步完善专家论证制度;二要不仅要重视实体法的制定,而且更应该重视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三要加强对立法的监督。
(五)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力度,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减少执法单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各部门在制定各自规范性文件时,要认真执行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地规定,不能超于自身职权制定规范性文件。对文件中存在可能涉及其他职能部门政策的内容,要认真征求对方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同时各执法部门之间还应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沟通,增强信息交换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没有必要的浪费,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街道作为基层的一级执法部门,应该在依法执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在执法实践中,敢于创新、勤于思考。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对执法中遇到的难题,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第五篇: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执业对策研究
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执业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司法行政机关是法制建设的职能部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服务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但在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叙述公正廉洁执法、意义、挑战、司法行政队伍现状、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的联系来突出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性,以此来对我们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公正廉洁执法 意义 挑战 现状 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2009年12月18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提出了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笔者认为“公正廉洁执法”是实现前两项的保障,“公正廉洁执法”始终引领着司法行政正确的前进方向,司法行政工作者牢固树立公正廉洁执法的理念才能使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公正廉洁执法”与司法行政队伍所开展的若干端正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保障司法行政队伍的纯洁性的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公正廉洁执法
(一)公正廉洁执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度重视、科学分析、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风险和动荡,至关重要。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而这一切都赖于公正廉洁执法机制.(二)公正廉洁执法就是要公正地解决社会矛盾及涉法冲突。
执法不公,不仅不可能平息纠纷,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公正意味着公正无私且不怀偏见,对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观点给予同等的关注。例如,在审查案件时,既要审查证明嫌疑人有罪的材料,又要审查证明嫌疑人无罪的材料。司法机关不仅自己在执法活动中坚持公正执法,而且,要监督其他司法机关在诉讼活动中公正执法,文明办案,实现公平与正义,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公正因素。
(三)公正廉洁执法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法律屏障。公正廉洁执法原则要求司法工作人员认识到职业所赋予自己的崇高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社会正义,以自己的良心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以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处理各种法律事务,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
二、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意义
(一)公正廉洁执法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关键。
正人先正己,政法机关只有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进行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要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诉讼监督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等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制约检察机关自身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强化检察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和执法形象,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执法公信力。
(二)公正廉洁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
执法公正是指在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实现了公平和正义的目标。执法公正廉洁是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是执法机关追求的最高目标。执法公正是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企望和普遍追求,没有执法公正,就没有社会稳定可言。执法公正与社会稳定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稳定是以公正为前提的。执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保障,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就是执法,并且核心、关键就是要执法公正、执法严明。只有执法公正和廉洁,才能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和法制秩序。
(三)公正廉洁执法有利于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只有当法律得到公正的、规范的执行,当执法者对于法律表现出了足够的尊崇,当法律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时,人们才会对法治产生信心,进而尊重和服从法律。因此,执法机关的工作,对于宣传法治,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人们通过执法机关的执法实践来树立法治理念确实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执法机关的公正执法就是最好的法治宣传。所以,政法机关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廉洁奉公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公正廉洁执法面临的挑战
公正廉洁执法是人心所向,理所应当,然而,目前政法机关在公正廉洁执法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却不容乐观,甚至是十分严峻的。
(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越来越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物质财富总量有了极大的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给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期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实现共赢、双赢和多赢,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因此,摆在政法机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任务是:尽快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和强烈愿望,努力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
(二)人民群众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自身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试图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同工同酬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愈来愈重视;对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愈来愈重视;对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社会政治权利愈来愈重视;对公正执法能否实现愈来愈关注。政法机关必须注重全面认识和深刻分析当前人民群众对保障合法权益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正确运用法律途径,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各项权益。
(三)人民群众监督政法机关的方式日益多元和普遍。
当前,除了传统的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方式外,网络正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的监督载体或途径,并得到迅速发展。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不断增强,频繁地通过网络举报腐败现象或提供反腐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也在积极推行网络举报,就说明了网络的力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执法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执法必须正确面对来自群众监督的这种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实现和提高司法行政工作高效化和规范化水平。
(四)各类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执法能力提出挑战。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安全。当前的群体性事件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如首先是社会矛盾已形成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然后一旦有适当的导火索,往往迅速爆发,呈现出冲突升级快,对抗激烈,社会破坏力强,因而处臵难度大。因此,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是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司法行政队伍现状
(一)制度不能有效落实,积极性不能激发。
司法行政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更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进入渠道只有公务员考入,机会少。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司法行政队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二)观念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还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模式上;司法行政工作科技含量低,科技意识不高;司法行政工作的财务、装备、通讯及其他行政事务管理的手段、方法落后,工作效率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需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科技人才等各种专业人才。
(三)执法思想有偏差。
执法不规范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主观认识层面上。有的司法行政人员对规范执法的意义、目的认识不深,把握不透,存在抵触思想、厌烦情绪;有的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往往疑罪从有,只注意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略无罪、罪轻的证据;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配合与监督”,“数量与质量”,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只顾埋头办案,不考虑大局稳定和社会影响。
(四)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司法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法为民意识不强。有的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作风粗暴,漠视甚至侵犯群众利益。部分人员执法能力不适应形势和工作发展的要求,办案基本功不扎实,甄别证据能力不强,适用法律不当;有的应变能力不强,部分行政人员不能独立办案。导致部分工作处于落后状态。
五、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执业对策
(一)加强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惩防司法腐败,首先必须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点。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三个至上”武装干警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化“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加强法官队伍的作风建设。
狠抓纪律作风、审判作风、执行工作作风建设。纠正和克服语言不文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坚决杜绝衙门习气,克服官僚作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取得群众的信任。推进司法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克服司法神秘主义、形式主义,增强群众观念,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加强法官队伍的司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更好地司法为民,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四)加强法官的教育培训力度。
认真落实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政治培训、任前培训、预备法官培训、续职培训、晋职晋级培训、专门知识培训等培训制度,加强庭审观摩等实战训练和基层锻炼,不断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业务水平。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准入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后续法官的培养,鼓励符合条件的书记员以及其他在职人员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并给予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员一定的复习时间,提高考试通过率,以保证法官队伍的衔接,使法官队伍后继有人;强化法院现有人员的学历教育,要积极发动和组织法官参加专科升本科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提高现有法官的学历层次,使之能够达到法官法规定的学历条件要求;同时对现任职的法官,加强继续教育,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方法更新的教育,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开展审判、执行和后勤服务保障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法学理论水平。
(五)认真查办司法腐败案件,绝不姑息。
要坚决把***书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对审判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严查严办,既不让“鱼”漏网,也决不“手下留情”,坚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真正通过公正廉洁司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法院队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参考文献:
[1]***同志在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3]***同志2009年12月18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4]任建明.杜治洲《公正廉洁执法面临的挑战及其制度创新》[J],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