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竹园镇金鸡村百亩观光茶园建设工程简介2
****镇**村百亩观光茶园建设工程简介
****镇**村百亩观光茶园建设工程紧邻七堰社区,是七堰社区建设重要产业支撑项目。工程规划设计面积315亩,茶叶品种为龙井43号。并根据建设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合理配置水、路、渠、窖。设计灌溉渠道2.8km,水窖2口,铺设灌溉管道4.2km,新修茶园观光路2.9m。建设工期为一年。
该工程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由新注册成立的****镇鑫旺工农贸责任有限公司承建管理,该工程于2011年3月12日开工,目前,茶叶栽植315亩,水、路、渠、窖等工程基本建成。该项目建成3年后,项目区年新增茶叶产量1.5万公斤,年增产值150万元,亩均纯增收2500元,项目效益明显。
在工程实施中,我们夯实四项措施,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工程: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我们聘期了上级有关部门设计,严格技术标准,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原则强化工程建设;二是管理模式创新。该工程严格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实施土地集约经营,由承建公司直接与农户对接,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共流转水田321亩,用于茶园建设,实行公司化统一管理,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效益;三是设施配套齐全。在工程建设中,共投资42万元修建灌溉设施,投资35万元修建了茶园观光路,实现建管并重,确保建设效益;四是行政推动有力。该工程实行镇长包抓,技术人员驻点指导,承建公司牵头,村组干部及广大受益农户积极参与的多层次配合,确保了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篇: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茶叶加工厂建设用地申请
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茶叶
加工厂建设用地申请
尊敬的金南街道办事处、国土局、县茶办:
东荞生态观光茶园茶叶加工项目,以完成相关前期工作,特申报项目建设用地,现将该项目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贵州省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成立于2012年3月,落户于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属贵定县本土企业。企业组织机构代码:59077768-7,登记号:组代管522723-001649,法定代表人陈旭东。
企业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绿茶、红茶的生产、销售,茶产品的开发。
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必要性: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道路,利用全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建设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及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厂,解决前几年建设的茶园不重视管理,茶青采摘不规范、不标准,干茶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还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茶园没能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问题。企业将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科研院所和本县的技术力量,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构建、完善配套的综合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贵定(特别是金南街道及北面片区)云雾贡茶种植、管理、加工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示范带动集成转化运用的目的,真正实现县政府提出的“南茶北移”的既定部署。
2014年3月企业依据社会及自身发展需要向贵定县发改局提出茶叶加工项目备案申请,已获贵发改备案[2014]141号立项批复。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项目拟用地选址具体位置:环西路临西坡地,该地块前期已请国土部门现场踏勘非基本农田符合用地标准。建设项目拟用地规模15亩,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企业自筹。
建设项目拟用地情况:拟用地为山涧凹地,由荷花村村民开荒地非基本农田。拟用地方式为征用划拨。主要建设指标为新建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绿茶、红茶生加工产线及相关配套化验室、审评室、消毒室、更衣室等;新建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的贵定云雾贡茶及其相关配套的茶产品、茶文化展示区;新建2500平方米面积的办公接待场所、职工宿舍及配套齐全的办公休闲生活区。
恳请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办理用地相关手续为感!特此报告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贵定红茶加工项目建议书
3、发改局备案通知贵发改备案[2014]141号(复印件)
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
2015年2月
第三篇:村平安建设简介
**镇**村平安建设简介
**镇**庙村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西邻**公路,东靠**,全村共10个自然村,820户,3286人,3554亩耕地。近年来,在县、镇综合治理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抓稳定、保平安,全村出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干群关系良好,村风民风健康的可喜局面,多次被市、县评为平安建设先进村、村民自治示范村,荣获省、市级“生态文明村”、“五个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一、创新社会管理、狠抓为民服务
村“两委”从创新管理、民主治村、平安创建的角度入手,加大村社会管理工作站、调委会、治保会建设,聘请专职民调员、综治协管员、治安员,推进村级社会管理“一站两会三员”工作模式。实行村主要领导包村责任制,将村里的一些重大事宜通过“四议两公开”解决,增强了村民当家做的主人翁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减少了干群矛盾,消除了干群纠纷。
二、注重“三防”并举、构筑防范网络
村委与每户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落实村民义务打更;建立了村级警务室,聘任了10名村级巡逻员到各自然村打更巡逻,配备了巡逻摩托车、手电筒、警棍等巡逻用具。在市政法委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争取资金20余万元,建成村级视频监控平台,安装摄像头24个,覆盖了村主要路口和学校等重点部位;同时,安装了平安大喇叭,实施了小技防入户工程,“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三、全力为民解难,促进社会稳定
在抓好综合治理的同时,党支部和村委会把为民办事,塑造形象作为治本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大走访”、干群对接帮扶等活动,在乡村道路硬化、矛盾纠纷化解、弱势群体和农村“三留”人员帮扶扶、遗留问题的解决上狠下功夫,赢得了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开展平安创建,打造平安双庙
对依法治村、平安村创建、平安家庭创建、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开展村民自治、平安创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文明新风在乡村等活动评选“文明守法户”20户、“平安家庭” 3150户、“优秀农民工”16名,被镇评为“文明守法户”8户、“优秀农民工”3名。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深入人心,一个和谐发展的双庙村正不断走向前进!
第四篇:金鸡布村拆三房建三园工作简介
分宜金鸡布
打造秀美乡村“样板间”
分宜金鸡布村位于钤山镇北大门,分宜南大门,距县城16公里,分安公路、分文铁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下辖金鸡布、北府、大岭背、枫树下、荷树下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280户1046人,耕地面积1526亩,山地面积3700亩。
今年以来,该村以全市推进拆“三房”建“三园”活动为契机,将大岭背自然村作为拆“三房”建“三园”样板示范点来打造,积极营造秀美乡村环境。在拆“三房”工作中,该村始终秉持“五个坚持”强力推进:一是坚持宣传攻势求“快”。积极利用挂横幅、贴标语等各种宣传方式营造氛围,始终发扬“5+2”、“白+黑”的攻坚精神,上门入户,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做通思想工作。二是坚持摸清底数求“准”。对被拆“三房”进行详细丈量、登记、汇总,拍好拆前、拆后照,做好一户一档拆除台账。三是坚持组织协调求“稳”。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成立了由老党员、村民代表及村内致富带头人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其组织协调下,着力帮助解决拆建中一些老大难问题,确保了村内和谐稳定。四是坚持执行政策求“严”。重点把握“四必拆”、“三保留”、“三改造”等原则,精准实施拆除,并由村组干部及党员本人或亲属带头,以拆促拆。五是坚持服务群众求“真”。拆“三房”工作中法、理、情三者交织,既坚持原则,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截至6月29日,全村应拆“三房”278栋,14723平方米,现已基本拆除。
同时,该村合理规划,精心建设“三园”。一是提前绘就“蓝图”,谋划布局。聘请上海规划设计公司制作以“金鸡报晓、渔舟唱晚”为主题的《金鸡布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着力绘就
以打造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蓝图”,为该村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该村多方筹集资金150多万元,聘请了萍乡市专业规划设计公司为全村规划设计“三园”建设方案,着力打造金鸡布乡村旅游品牌。二是做好改造“文章”,突出特色。在“三房”原址上建设菜园、果园、花园,利用拆“三房”废弃的砖块、瓦片、木板等物材因地制宜铺填道路、构筑篱笆、做旧公厕,并将旧农机农具点缀村庄;盘活老旧宅基地,统一粉刷墙面,规划设计成与渔文化有关的民宿博物馆,通过绘制以渔文化、金鸡文化和党建为主题的彩色墙绘,重点突出金鸡布村文化内涵,并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分宜县第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三是提升村庄“颜值”,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铺设近2万平米村组道路沥青路面,两旁铺设吸水砖并栽种桂花树、樱花树、红叶紫兰等景观树种,安装240余盏太阳能路灯,优化改造全村电网、水网、通讯网,规划建设了停车场、景观道、渔船码头,升级改造旅游厕所等。
下一步,金鸡布村将充分利用拆“三房”建“三园”取得的成果,以大岭背自然村为示范引领,全面提升村域环境,在美化家园同时,大力发展传统渔业捕捞产业、精品茶叶种植业、高档绿化草皮种植业以及乡村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真正把金鸡布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新农村。
第五篇:山后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山后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山后村位于高山镇东部,有18个村民小组,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3875人,总户数1047户,是个五星级党总支,总支部有党员75人,分布于3个党小组,全村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左右。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山后村各项工作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跨越。
创新载体,党建先行。积极开展“支部+协会+基地”服务新农村”活动,因地制宜地创新了“支部+协会+基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创业就业协会、农技协会、村建管理协会、志愿者协会、文化娱乐协会、计生协会一共六个协会,打造了两个基地。通过三加联动,结合 “创五好评星级”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党总支部充满活力,为山后村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提供了组织保障。
便民服务,真情为民。两委每人分包一个自然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把“村委会”变成“村民服务中心”工作思路,创新 “一点一窗”和“一点多窗”便民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好盖章、好办事、好诉求的问题。村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之后,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共为群众办理各种服务项100多件,接受农民技术咨询200多人次,解决群众难题50多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完善设施,环境改善。集资120万修缮山后小学,集资32万整
修村委大楼,集资100多万铺设及整治贤邦大道、前北路等多条道路。设立17个垃圾箱,9个垃圾池。集资175万修建的环村河道工程已完成,共兴修了两座启闭机,永久固化河道总长2100米,集资10万元完善排洪涵管等配套设施。拆除了100多座破旧的小厕所,集资2万元,修建了两座大型的公共厕所,其他的厕所也还将陆续修建。集资3万进行灯改,新立了17根立电柱,对已经损坏的路灯进行更换。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前期已栽种了600株盘架木,各项建设使得我村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明显好转,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招商引资,强村富民。引进的长青蔬菜和丰绿养殖基地项目,实际利用闲置土地580多亩,为我村40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0元,有效带动我村农民增收。基地每年按土地参股亩数给农民分红,既保证了农民每年的收入,同时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以出外务工、经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