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凡卡》导学案
凡卡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一、预习导航:
1、课文导读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情真意切。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学课文对外国文化有初步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进一步激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首先交流一下读书方法: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最后试着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相信你能行!
2、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xiùróuzhòudúdǎpiãzuǐxiázimāpíngchōuyâcuōyānyâzhàn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mú)糊结(jiējiã)实捉弄(nònglòng)...
模(mómú)样结(jiējiã)束弄(nònglòng)堂 ...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 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 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 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 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 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5)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6)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接着,最后。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
4、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三、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
四、作业及活动设计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五、相关链接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意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鲁迅、赵景深、郑振铎等许多文学大家都曾翻译过他的作品。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苦闷》《变色龙》《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说《草原》《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六号病房》《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戏剧《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情小学徒的命运。
第二篇:凡卡(导学案)_2
第五单元《凡卡》导学案
班级:六年级二班主备:刘芳审核:徐润
组别:语文授课人:刘芳时间:2013 4 1
2【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技能]: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品读、交流、讨论,通过品悟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插叙、对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合作讨论-品读感悟
【教材助读】
1、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9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2、作者简介:作者是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
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写作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预习导学】
一、自主阅读、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给生字注音:
锈()眯()缕()揍()搓()窜()督()戈()炕()耷()柜()揉()筒()衬()
2、认读、写会,积累新词:
揍人慈悲抽噎冻僵逗笑孤零零指望醉醺醺欺负耷拉
二、1、再读写写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说说你对凡卡的认识。
3、.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以()为线索,()的顺序,依次写了();();()。
【课堂导学】
探究点一:
1、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联想没有人的时候他会怎样做?
2、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替凡卡说下去.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小组内品读第15自然段,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探究点二:速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探究点三:
农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农村的生活真的美好幸福吗?莫斯科是个怎样的城市?
探究点四:
梦想会变成现实吗?为什么?
探究点五:
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6和13两自然段,两段回忆是本文的()。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拓展提升】: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篇《凡卡》读后感,题目可以《我和凡卡比童年》。
第三篇:凡卡(导学案) 2
第五单元《凡卡》导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技能]: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品读、交流、讨论,通过品悟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插叙、对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使用说明】本预习案是课前发放,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对课文的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要求ABC层学生都自主完成。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合作讨论-品读感悟
【教材助读】
1、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9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2、作者简介:作者是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写作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预习导学】
一、自主阅读、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给生字注音:
锈()眯()缕()揍()搓()窜()督()戈()炕()耷()柜()揉()筒()衬()
2、认读、写会,积累新词:
揍人慈悲抽噎冻僵逗笑孤零零指望醉醺醺欺负耷拉
二、再读写写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课堂导学】
探究点一1.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以()为线索,()的顺序,依次写了();();()。
2.速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探究点二: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2.交流。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自读第8自然段,用“——”画出凡卡在鞋铺里受到折磨的词句,品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探究点三:
1、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2.讨论交流。读一读,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
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
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小组内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小组内品读第15自然段,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探究点四:
1、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交流。
探究点五: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6和13两自然段,两段回忆是本文的()。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拓展提升】: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篇《凡卡》读后感,题目可以《我和凡卡比童年》。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12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导学案
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
明育人之道这种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林清玄及其文学成就。
2、找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边读边做批注,特别要针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收获,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的。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才是最高境界的阅读,相信你能行!!基础达标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chāyāngkūwěiduànliànyōu yǎ zì zaìbó bó shēng jī
()()()()()
2、我理解的词语有。
3、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完成练习。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不只是(),()也是一样,在()中生活的(),能比较()生活的考验,会()
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
()把很少的养分()为巨大能量,努力()。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我知道作者运用的方法,主要写了,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学后疑惑:在收获的同时,我还有疑惑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疑惑一:疑惑二: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1、把含义深刻的句子背下来,让它时刻提醒自己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
依赖别人,努力生长。
2、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所悟出的成长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
南瓜的力量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
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
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
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
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成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够承受多少的压力?大多数的人能够承受超过我们所认为的压力。因为你拥有比你想像中大得多的潜能!只要像小南瓜一样将绑住你的铁圈挣脱,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
1、研究人员最初估计南瓜最多能承受磅压力,实验证明整个南瓜承受
了超过磅的压力,因为。
2、概括每自然段的意思: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相关链接
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凡卡教案
凡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2.开火车读课文
四、阅读指导。
1. 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3.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拓展训练。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