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牵头单位帮扶贫困村工作规划
牵头单位帮扶贫困村工作规划
帮扶贫困村工作作为我局干部职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按照绵游委发200*11号文件和绵游委办发200*10文件要求,切实做到认真贯彻、务实创新、扎实开展工作,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特制定了本部门200*年的帮扶村年度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帮
扶村工作是为了全面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项目等帮助,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扶持。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部门包村、干部蹲点、一包到底”的工作方针,局成立了帮扶村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王教生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治斌同志为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局帮扶村工作,坚持经常抓、抓深入,重点抓、抓突破,逗硬抓、抓落实,协调抓、抓发展”的工作思想和总体要求,把下派包村工作纳入了本局的中心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和督查,全面指导和协调包村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局干部职工为包村工作献计献策,齐心协力抓好全局帮扶村工作。
二、明确目的,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帮扶村工作
今年,帮扶村工作中将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大举措,在全年的帮扶村工作中,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在帮扶工作中开展好“帮扶联户活动”,齐心协力作好帮扶村工作。
三、帮扶工作计划
1、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帮扶村制定(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发展规划;通过调查,客观公正的记录好民情日记和民情档案,与帮扶村村支两委一道制定该村的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帮助(该项工作在2季度内完成调查和规划)。
2、特困对象救助;计划对帮扶的大垭村4户贫困户,结合其具体情况帮助选择具体致富路子,初期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帮助走上自主发展路子。(200*年1季度完成人员筛选,200*年2季度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子,并给予适当的扶持。)通过以上救助,使全体村民初步达到自我救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村风村貌治理;协助村支两委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搞好产业发展带头人、产业致富典型等各种评先创优活动,在村风建设中倡树正气、抵制庸俗、颓废思想的影响。同时协助村支两委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求助外援,搞好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力争该村在各方面都有较大改观。
4、督促村建立健全创“五好”村党组织制度,在党组织建设中作好督导职责。
5、配合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在目前队伍建设健全的情况下,进一步与村支两委密切配合,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推进群众自治工作的创优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
四、主要措施
1、探索长效机制,增强村经济的发展后劲。按照中央对基层组织提出的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机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的“五个好”要求,总结帮扶工作中的好典型和经验,积极探索和推行长效帮扶机制,使帮扶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增强大垭村的经济发展后劲。
2、全力搞好服务。在帮扶村工作中,负责帮扶驻村的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心系群众,与村支两委密切配合,与广大人民打成一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做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以实立信,以信为民,真正树立起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完成区委交给的下派任务。
第二篇:牵头单位帮扶贫困村三年工作规划
牵头单位帮扶贫困村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
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
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
境。
五、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
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第三篇:2011##牵头单位帮扶工作总结
##市农牧局
关于报送2011年上半年农村帮扶
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新农村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农牧局牵头的农村帮扶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单位优势,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积极协调13个县级单位对##镇的13个村社进行了帮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揽,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帮扶工作,着力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帮助帮扶村发展主导产业,使各单位的“三帮一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11年上半年的农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帮扶工作统一安排,年初我局根据市政府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市交警支队、市供销社、联通金昌分公司、市政工程管理处、##银监分局、移动##分公司、市农技中心、中油##销售分公司、市中心血站、市第四中学、市文化中心、#$供电公司13家单位的分管领导,召开帮扶工作协调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市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共同讨论研究了2011年农村帮扶工作,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了由市地级干部帮扶领导为组长,各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
职工采取“一对一”、“ 二对一”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干部职工捐助帮扶资金1.25万元,结成帮扶对子117户,其中:贫困家庭94户、残疾人家庭14户、二女户家庭7户、独生子女户家庭2户,深入帮扶农户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发展情况,解决帮扶贫困户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四、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增强“造血”功能。根据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和帮扶村的实际,从提高“造血”功能入手,积极帮助村社选择致富项目,扶持专业合作社组织1个,各帮扶单位利用科技下乡、春耕春播、农闲季节,组织技术人员,就土壤肥料、全膜沟灌、蔬菜种植及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操作等内容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达300人(次),举办农村妇女技术能手培训一期56人,建立两茬田试验示范点一个,面积2200多亩,赠送科技图书124本,发放培训宣传技术资料800多份(册),接受群众咨询50人(次),提供科技致富信息230多条,通过技术培训和观摩学习活动,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
五、积极开展“双联共建”活动,丰富帮扶载体。
各帮扶单位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双联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各帮扶单位党组织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双联共建”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帮助联系村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帮助他们把党组织活动与发展
展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帮扶点的真实情况和干部群众热切盼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帮助联系点加强党组织建设,有的放矢地解决帮扶点发展最需要、困难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坚持 “一把手”亲自抓,紧密结合被帮扶农村、农户的实际,认真调研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到村入户帮扶规划,通过调查切实落实帮扶举措。
(三)逐步转变帮扶方式,积极探索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和规章制度,使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积极为联系点争取一些致富项目,同时,不断创新帮扶方式,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一对一的重点帮扶,使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落实 “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发挥领导帮扶带动作用。结合各单位工作性质开展工作,做好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篇: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的xx市xx区xx镇xx村今年继续被确定为自治区安监局的帮扶对象。受党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区安监局领导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镇xx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确保各项帮扶目标的实现,一到任以后在xx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饮水、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和xx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了解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xx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定点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南部,面积xxx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集合村相连,南与那银村接壤,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全村辖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户、百苗、平利、六烟、那华、那马等11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652户2745人,其中瑶族6个自然屯,瑶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均为农业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14户,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总面积2.2万亩,耕地4031亩,其中水田1201亩,旱地2830亩;有经济林面积6000亩,其中油茶成林面积3000亩、八角800亩,杉树成林面积10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1000亩。农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3个,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去年开始有区直单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xx村人均纯收入xxxx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2011年全村进厂原料蔗约9100吨。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800多头,耕牛90多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1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xx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xx村在那户屯设有一个村中心小学和在六合屯的一个教学点(仅一年级),全村一至五年级在校生199人,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xx镇中心小学完成6年级教育,并在xx镇第一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30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内各有一民办幼儿园,入园入托人数分别为30人和18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605人,参合率达到97%;2011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1321人,参保率75%。全村60岁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综合楼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医疗卫生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建于六烟屯,处于xx至xx镇公路路边,为一栋两层建筑面积为160m2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厅等,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条13.2公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进一步是屯内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烟、那幸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xx至xx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础实施以及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盘山公路已开通并铺上砂石,新建桥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无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为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设施还相当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条12公里,灌溉面积1200亩,主要水源来自平禄水库,只有1条4公里水利渠道达到“三面光”标准;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烟、那马、六合、那华等屯的水渠还是许多年前依田埂开挖的水沟,日积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讯设施不完善。全村11个自然屯均通电、通电话、有手机信号网络覆盖,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但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停电和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
(七)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副支部书记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员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会 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员3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49人,其中有女党员 16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xx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都在温饱线下徘徊,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少数村屯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
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屯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有的家户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户、平利、那华、那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维护修缮。这些通屯道路均为泥石路,多为依山而绕行,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在2-3米,严重影响了村民及村小学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的水源较少,下辖的那马、平利、那母、六合、那户等五屯的人畜饮水设施还很薄弱,现引水水源不够稳定,枯水期间的人畜饮水均出现断供或不能自给情况。给这5个屯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xx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条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条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那马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均需维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积为91亩,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经之处均为大面积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为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护使河道堆积了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缮。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4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木瓦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学点的基础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待完善。该教学点设在屯边的山丘上,途径一条泥泞湿滑的土坡台阶,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兼休息室,虽在2011年经过当地政府努力,为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接入电力线路,安装了照明灯具、门窗扇叶等,增加课桌椅。但该教学点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卫生间,也没有任何的文体活动场所器材和设施,教室内墙也未粉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遇炎热、寒冷天气时,小孩难以安心听课学习;遇大风、大雨天气时,只能停课放假回家。
(四)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经济作物退化严重。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有一定的难度。xx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为主,辅以种植油茶、八角、杉树,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由于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规模种植,短期改变种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难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严重,缺乏技术指导。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八角种植面积共800亩,12年的适龄八角树单产仅75kg/亩;油茶果种植面积共3000亩,单产仅100kg/亩,远低于平均产量。为此,也曾请过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但未能予以解决。
3.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生猪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前些年,有的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项目,因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存栏数已经很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49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24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3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村部办公楼受2010年“6.28”洪水灾害影响,墙面出现了3条宽 2mm的纹裂,雨天楼顶板漏水较大,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电源线路老化等现象。经积极向上级争取,目前村部改造项目已进入征地测量的收尾阶段。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强宣传发动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已的事,是让农民群众确确实实得到实惠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xx村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按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推进实施。建议首先应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认真编制好“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道路、人畜饮水、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关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然后要确保村庄建设规划得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历史建筑要逐年“消化”。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xx村的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建议按照“农民出一点、财政拿一点、社会筹一点、包村单位和有关部门帮一点”的思路,构建起“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赞助”的投入机制。抓住国家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大力支持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尽快建立高速通道,泽福人民。在实施整村推进中,通过整合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原址上扩大建设村公共服务综合楼和一个篮球场(配套气排球场)、室外兵乓球场、文艺舞台、村级卫生室(占地面积80平方米)等集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协调开展征地和测量工作,并落实了组织部门基层组织建设资金3万元、卫生部门村级卫生室8万元;文化部门已列入2012年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45万元)。力争今年组织兴建。
第五篇: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3-12-19 14:59:53 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的xx市xx区xx镇xx村今年继续被确定为自治区安监局的帮扶对象。受党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区安监局领导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镇xx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确保各项帮扶目标的实现,一到任以后在xx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饮水、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和xx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了解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xx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定点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南部,面积xxx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集合村相连,南与那银村接壤,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全村辖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户、百苗、平利、六烟、那华、那马等11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652户2745人,其中瑶族6个自然屯,瑶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均为农业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14户,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总面积2.2万亩,耕地4031亩,其中水田1201亩,旱地2830亩;有经济林面积6000亩,其中油茶成林面积3000亩、八角800亩,杉树成林面积10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1000亩。农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3个,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去年开始有区直单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xx村人均纯收入xxxx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2011年全村进厂原料蔗约9100吨。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800多头,耕牛90多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1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xx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xx村在那户屯设有一个村中心小学和在六合屯的一个教学点(仅一年级),全村一至五年级在校生199人,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xx镇中心小学完成6年级教育,并在xx镇第一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30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内各有一民办幼儿园,入园入托人数分别为30人和18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605人,参合率达到97%;2011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1321人,参保率75%。全村60岁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综合楼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医疗卫生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建于六烟屯,处于xx至xx镇公路路边,为一栋两层建筑面积为160m2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厅等,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条13.2公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进一步是屯内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烟、那幸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xx至xx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础实施以及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盘山公路已开通并铺上砂石,新建桥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无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为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设施还相当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条12公里,灌溉面积1200亩,主要水源来自平禄水库,只有1条4公里水利渠道达到“三面光”标准;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烟、那马、六合、那华等屯的水渠还是许多年前依田埂开挖的水沟,日积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讯设施不完善。全村11个自然屯均通电、通电话、有手机信号网络覆盖,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但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停电和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
(七)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副支部书记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员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会 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员3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49人,其中有女党员 16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xx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都在温饱线下徘徊,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少数村屯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屯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有的家户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户、平利、那华、那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维护修缮。这些通屯道路均为泥石路,多为依山而绕行,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在2-3米,严重影响了村民及村小学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的水源较少,下辖的那马、平利、那母、六合、那户等五屯的人畜饮水设施还很薄弱,现引水水源不够稳定,枯水期间的人畜饮水均出现断供或不能自给情况。给这5个屯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xx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条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条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那马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均需维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积为91亩,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经之处均为大面积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为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护使河道堆积了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缮。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4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木瓦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学点的基础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待完善。该教学点设在屯边的山丘上,途径一条泥泞湿滑的土坡台阶,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兼休息室,虽在2011年经过当地政府努力,为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接入电力线路,安装了照明灯具、门窗扇叶等,增加课桌椅。但该教学点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卫生间,也没有任何的文体活动场所器材和设施,教室内墙也未粉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遇炎热、寒冷天气时,小孩难以安心听课学习;遇大风、大雨天气时,只能停课放假回家。
(四)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经济作物退化严重。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有一定的难度。xx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为主,辅以种植油茶、八角、杉树,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由于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规模种植,短期改变种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难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严重,缺乏技术指导。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八角种植面积共800亩,12年的适龄八角树单产仅75kg/亩;油茶果种植面积共3000亩,单产仅100kg/亩,远低于平均产量。为此,也曾请过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但未能予以解决。
3.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生猪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前些年,有的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项目,因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存栏数已经很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49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24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3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村部办公楼受2010年“6.28”洪水灾害影响,墙面出现了3条宽 2mm的纹裂,雨天楼顶板漏水较大,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电源线路老化等现象。经积极向上级争取,目前村部改造项目已进入征地测量的收尾阶段。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强宣传发动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已的事,是让农民群众确确实实得到实惠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xx村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按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推进实施。建议首先应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认真编制好“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道路、人畜饮水、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关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然后要确保村庄建设规划得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历史建筑要逐年“消化”。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xx村的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建议按照“农民出一点、财政拿一点、社会筹一点、包村单位和有关部门帮一点”的思路,构建起“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赞助”的投入机制。抓住国家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大力支持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尽快建立高速通道,泽福人民。在实施整村推进中,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山区行路、饮水、农田水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1.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
①跟踪落实“百秀通屯及屯内道路硬化工程” 的项目及工程施工建设。根据道路现有路况,部分修缮、加固路基后,拟水泥硬化1100米道路(含屯内硬化道路),宽度1-4米,供会车停让。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30万元。该项目已列入今年xx区“一事一议”项目当中,仍需进一步跟踪落实,力争在今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②做好硬化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项目立项实施工作。根据道路现有路况,开挖护路水沟,从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约600米)水泥硬化,路面宽度3米,新建5个驻车点,供会车停让,其路基另需少部分加固维护。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22.5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争取交通部门、扶贫、民委、教育、糖办以及社会赞助给予协调解决,力争在2012年底前解决那户、百秀、那幸、百拿、六合5个自然屯及村属小学近1400多人出行交通严重受阻的问题。
2.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①跟踪落实“那马、那母屯人畜饮水工程”的项目及工程施工建设。该项目去年已列入xx区扶贫办帮扶项目当中,管道及其配套设施基本落实,但仍需进一步跟踪落实工程施工建设相关事宜,力争在今年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②那母、百拿、那马、那户等4个屯的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应采取“一事一议”、扶贫、部门支持和企业赞助的方式,逐年予以解决。彻底人畜饮水困难问题。3.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政治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xx区作为第一名列入自治区向国家水利部推荐为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水利部审批后,每年将获得2000万元的补助,三年将获得6000万元,给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维修提供了资金保障,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因此,我们要配合村委做好那母“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建设、六合水利渠道、平利水利渠道、那马水利渠道的维修项目立项工作。尤其是那母屯水利渠道,要及时清理渠道淤泥,并在原有渠道基础上,修建长3公里、宽0.5米,深0.5米 的“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彻底解决那母屯大面积水稻田灌溉。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32万元。
(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大力发展甘蔗生产。xx村甘蔗种植已成规模种植,从播种到收购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体系。2011年,甘蔗种植总面积为2990亩,进产原料蔗约9100吨。但由于受天气影响和甘蔗品种制约甘蔗减产严重,加上xx村现有耕地已经用完无法通过扩种增收。应积极争取区糖办和科技部门支持,立足改良甘蔗品种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促进xx甘蔗种植发展和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xx村目前有油茶成林面积约3000亩,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2012年xx当地茶油价格为22元每斤。积极引导和培训农民科学配方施肥,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低产改造,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质和质量,提高油茶林单产,重点扶持一两家有条件的加工厂提升产品品质,打造茶油品牌,做大做强xx村油茶产业。
3.大力发展特色养殖。xx村现有养殖专业户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等现象。应积极争取蓄牧水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
4.充分利用每年冬季闲田增收。xx村目前有500亩冬闲田,大部分冬闲田位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平地地带,种植条件好。加强对冬闲田的农业综合开发,组建农村合作社,引进公司,形成订单式农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训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
1.完善六合屯教学点基础设施。在教室房前修建一个卫生间和新建文体活动场所,添置设施和器材;及时解决该点师生生活用水问题;对泥泞湿滑的土坡台阶进行硬化改造,确保师生出入教学点的安全。
2.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我国当前职业工人缺口大,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籍学生都能得到国家教育补助和推荐就业政策,有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针对当前农村很多学生初、高中毕业以后就弃学外出务工的现象,结合自治区安监局直属单位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广西动力技工学校的办学特点、热门专业,宣传职业资格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就业优势,推荐该村适龄青年及准备外出务工人员到一工校、动力技校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和成人教育。同时一工校、动力技校针对该村学员提供减免学杂费的优惠政策,以吸引生源。根据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对库区移民、扶贫异地安置、城镇低保、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凭低保存折)、退伍士兵、国办福利院大龄孤儿等特定人员全部可享免学费。占学生总数25%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免学费。保证就业收入1500元/月以上。农村学生享受1500元/年国家助学金;95%的学生可享受40-80元/月的校内助学金;优等生300-3600元的奖学金。
3.协调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积极协调劳保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多方收集信息扩宽渠道,引导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或者外出务工、经商。
(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以后要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和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该村任职,改善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入党积极份子,争取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人。认真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学理论、学科技,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xx村村部办公楼始建于1998年,由于受到2010年“6.28”洪水的浸泡,地基下沉,天面开裂,成为危房,影响了正常办公。为此,xx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原址上扩大建设村公共服务综合楼和一个篮球场(配套气排球场)、室外兵乓球场、文艺舞台、村级卫生室(占地面积80平方米)等集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协调开展征地和测量工作,并落实了组织部门基层组织建设资金3万元、卫生部门村级卫生室8万元;文化部门已列入2012年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