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年广东高考作文:懂得赏识
09年广东高考作文:懂得赏识
说到常识,突然想起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每年看后都乐而忘怀,现在想起来才明白,其实他说的都是常识。人们也许离常识太近而又无法触摸,想得到而又怕失去,所以我们只有以笑释怀。海子说: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常识被割断的年代,看过《高考1977》后,我说不出是哭还是笑,可能在我们这个年代觉得那是一个完全没有常识的年代,但是反过来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懂得了常识而真正的生活在常识中呢?我们每个人是否也象《皇帝的新衣》里面围观群众一样噤若寒蝉,我们敢不敢站在敢说出常识的那个小孩的后面呢?
经常看到小鸟嗷嗷待哺的样子,很可爱,大鸟的神情举动更令人敬佩,不知为什么没次也就会联想到母亲那伫立在校门口为我送东西的一幕,“最近在校怎么样?”“身体如何?”她总是那么通常很普通的一句,有时我还觉得很烦的心理,只是简单的问候,拿过东西就走,不知她有没有感受到。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季节,母亲都在那里。终于要毕业了,然而我越发觉得我虽然能把试卷答得满满的,懂得了很多东西,但我确还没有明白一个普通的常识,那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母亲,生命来自您,在风霜雪雨的交织中,在锅碗瓢盆的交响里,在岁寒织就的白发里,有您不变的期待和爱的常识,如果可以我想为您扶起倒掉的酱油瓶子,做一次自己每天都会享用的早餐,为您按摩劳累的双肩,将饭后的碗筷用清
水洗刷,用名牌的护肤品将您装扮,挽着您的手,与您一同享受一次美好的春天!
父母是无私的,他们倾尽所有,将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子女。为人子女,应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情,因为这是常识,它会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感恩是常识,我们要牢记在心。明代的《增广贤文》中有“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意思是说,乌鸦在母亲老了的时候,知道反过来哺育自己的母亲;羊懂得喝奶时给母亲下跪,感谢母亲的哺育之恩。李密在《陈情表》中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令人情不自禁,禽兽尚知礼义,知恩报答,人类岂可丧德?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常识,我们丢失了常识就会失去我们生存的根本。杰弗逊说,“我对人类的常识有巨大的信心”,我也相信感恩的常识犹如隔窗的阳光,必将唤醒我们每一个人。
第二篇:2014广东高考作文
被“稀释”的点滴美好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甚至是更高级一些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那一份围坐一起看着发黄的老照片追忆似水年华的温情,似乎也已不复存在了。那份点滴的美好也正在一点点被现代科技稀释。
是现代科技的过错吗?不,不是这样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泛黄的照片记忆,它是美好的。错就错在人们的对照片的频繁更新与快速浏览,而忘记去抓拍生活中有意义的点滴与边浏览照片边去回忆美好的点滴。
“人们的品质显示出时代的特征,正像汽车一样”,伊丽莎白.鲍恩曾说过。是啊,现在人们快速、浮躁的生活品质反映出了整个社会正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快速之中。果真,快速、简单得到的东西不容易被珍惜,正如如今的照片一样。我们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普通人在中了一份超级大奖之后,挥霍无度,没有过几年,那个人甚至过得更加落魄了。我们鲜见有哪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能够如流水般花自己辛苦攒下的每个铜板儿。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点点定量的话,那么根据化学计算公式,溶质一定时,溶剂添加得越多,溶液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同样的,被过多的照片所稀释了的幸福瞬间,回首所品味的幸福感也就越低了。
在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失去了含一块小小的水果糖的甜蜜;失去了穿一件全新衣裳的兴奋;更失去了作为人的一颗敏锐的、爱生活的心。于是有歌者唱出了心中的疑惑: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于是笔者写下了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数码相机的的确确是时代的潮流,如果那片片黄斑终会浮现在每一张黑白照片上,我们能到的就是不让自己的记忆泛黄、发旧。
朋友,别让那如潮水般的照片淹没了你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你回头无法追寻那远去的风,无法品味那沁入心脾的甜,无法感受那时的彻人心扉的记忆
留住心中的那张老照片
老照片像一台时光机器,总能把我们带回特定的时间地点。纵然它会泛黄模糊,它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动作上的定格,更是那份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同老照片一样,值得我们怀念的事物不胜枚举,随着时代齿轮的不停转动,这些曾承载着我们美好回忆的东西在不知不觉间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吸引眼球的新玩意和新科技,它们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多彩。可是这种物质的繁盛却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孤独感和精神上的极度空虚。网络的发明是为了更加方便的沟通,但是如今却成为了阻碍沟通的巨大障碍。人们的镜头越来越高倍,拍摄的照片越来越清晰,可是却难以找到泛黄的老照片带给我们的温馨。我们不断的向时代前沿靠拢,却丢失了简单的幸福,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终结果么?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波兹曼在看到科技文明带来的绚烂幻影后发出了如是的呐喊。当相机已不再成为奢侈品,当照片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我们对待那张充满回忆的图片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取而代之的是矫情修饰的自拍照,庸俗不堪的恶搞图!当照片成为了炫富的手段,赚钱的工具,我们不禁感叹,是时代的进步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的改变迎合了时代的脚步?留住心中的那张老照片,不要让它迷失在漫无边界的图海中。就像留住你心中的那份纯真,不要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溜走。纪伯伦曾用真挚的话语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的确,如今的我们已经迷惘在来时的路上。我们要做的是找寻自己最初的方向。
阿久悠说:“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梭罗处在繁盛的工业社会却依然能在瓦尔登湖畔的小屋里静静地欣赏风景。它所拥有的是平静如水的心境,不是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烦恼,而是因为当我们面临过多的诱惑和选择,我们总是无法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态。我们所遗失的,是曾经对一张老照片的满足和幸福。
留住心中难忘的那张老照片,尽管它早已泛黄。但它像一座灯塔,让你的心不至于在迷雾中走错方向。
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泛黄的照片中藏着太多永不褪色的回忆;数码相机的时代,照片很多,而在这永不模糊的频繁更新中,情感却在被慢慢稀释。因此,我想对行色匆匆的人们说: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只能靠书信交流,见字如面,饱蘸的浓墨蕴含了多少深情爱意!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只需轻触鼠标,就算是南北两极的人都能实现视频通话。简单快捷的E-mail也取代了费时的书信往来,这看似为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却将我们的心拉离得更远。透过冰冷的电子屏幕,我们只看到那被编辑好的方正小字,却再也无法感受到那份悠长绵延的深情。
这是一个被拼命刷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设备更新得越来越快,社交网络日益发达。“叫上一群驴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我们热闹地招呼着。于是我们跨上单反,开着越野车便高歌着上路了。打着亲近自然旗号的我们在到达目的地后却不约而同的拿出了手机,“景色真美啊!”哔——随着微博发表完毕的提示音,我们开始了下一段旅行……而古时人们只骑一头小毛驴就能悠闲地领略祖国的大好风景,他们或许走走停停漫无目的,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莺飞,哪里冰雪初融。如今的我们怕是再也无法体会古人出游时的那份悠然心境了,因为,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好在我们还有人明了这个道理——科技的发展无形中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仍有如阿久悠者愿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于是仍有如王跃文者在所有人都在向前狂奔的时候,愿意慢下来,停下来,甚至往回走。而我也愿意慢下来,抓住正随着科技的脚步被悄悄淡漠的情感,并且珍视它!
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抓住点滴
幸福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在点滴中。可是,有几个人能在茫茫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寻到真正重要、真正值得珍惜的点滴?这便成了当今时代的普遍问题。
《双城记》的开头这样说道:“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如今,人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徘徊前进,踌躇独行。也许,是在这夹缝中生存久了,所以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害怕独自一人,仿佛那独处的一秒钟后,整个世界都会将他们遗忘。他们为了拒绝独处,总是习惯吃饭前先按动快门;总是记得化妆后往朋友圈发一张自拍;总是乐意心情起伏时将憔悴的自己随着“咔嚓”声在网络上分享……的确,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手一拍的习惯变得普及的同时,我们记录的“点滴”也多了。可是,平心而论,握着那屏幕之下的照片,你还找得到那些让你珍惜的点滴吗?回想那黑白胶片的时代,虽然只记录了人生的几个瞬间,可一次次的翻看总能唤起你永不褪色的回忆。其实,科技并没有错,只是生活在数码技术时代的人们不再珍惜记录的点滴了。所以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被一点一点稀释了。
抓住点滴,需要有一颗能摒弃繁华的仔细的心。在这个出门靠手机,在家靠电脑的社会里,能通过那颗朴素的心去拨开冗杂的科技迷雾,仔细地将点滴从没用的垃圾中挑拣出来。还好,我们熟知爱丽丝门罗,那颗连诺贝尔文学奖也侵扰不了的内心是那样的恬静。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强大的商业力量堕落为小说“写手”,大笔一挥,且财源滚滚而来时,那颗心却让门罗始终惜字如金,认真写作便是她所珍惜的点滴。在过往的大半生里即使“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但她笔下的每一个字价值都堪比金银。那颗抓住了心的点滴是如此地令人敬佩。
人生是一大缸清水,上天在这水中滴了几滴墨水,有的人细心,在墨水淹没在清水里之前便将它抓住,而有的人则等到墨汁被一点点稀释后才想起珍惜,但它早已没了踪迹。所以,朋友,抓住点滴,珍惜点滴,别让外界的一切稀释了珍贵的记忆。
往回走
我是一个行人,沿着时代的轨道向前走,经历了照片由黑白到彩色,也经历了人们对回忆由珍惜到冷漠。我看到图像由模糊变得清晰,也看到人心由清晰变得模糊,这一切令我感到乏味。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决定——往回走,回到我出发的地方。
周国平说:“这是一个情感缩水的时代。”然而,是什么导致情感缩水呢?很多人将它怪罪于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喧嚣。没错,就像巴赫金说过的:“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正如汪峰在《北京北京》里所唱,城市里充斥的“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无时无刻不骚扰着人们的心灵。的确,如此吵闹的时代,单纯的情感难以栖居。于是大家在心灵疲惫的时候开始埋怨时代,埋怨它的物质至上,埋怨它的灯红酒绿,开始怀念过去那些简单的生活。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这个时代的错吗?我想,不然。手机它不知道自己的出现会造就那么多“低头族”,微博它不知道自己的产生会造就那么多“微博控”,电脑它也不知道自己的诞生会让那么多人沦陷于网络世界。再看看那些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他们背起行囊,打着“逃离城市”的口号,来到远离城市的山顶时,他们在干什么?看手机,发微博,转彩信——哦,我明白了,原来导致情感缩水的不是时代而是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自己啊!
这个时代是喧嚣,是吵闹,然而谁说吵闹中心灵就不能安静?谁说喧嚣中灵魂就不得栖居?林徽因曾说过:“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同样生活在城市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如沈从文却可以在自己心中筑一道围墙将浮躁拒之门外,同样生活在时代染缸里,李安却能带着理想与本真站在众人面前。情感是否缩水与是否在如今并无关系,“空心人”走到哪里都是“空心人”,世界给不了“空心人”一颗心,就像时代给不了一个人安静的灵魂一样。
沿着时代的轨道往回走的我,看到了照片由彩色变成黑白,也看到了人们对回忆由冷漠变得珍惜,这一切令我欣喜不已。流连于此的我却渐渐发现,不仅是那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原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浮躁,原来沿着时光轨道向前或向后,只不过是由一个浮躁走向另一个浮躁。
我再次背上行囊——往回走,沿着人心往回走,回到最初单纯平静的人心。
影印多彩地,心守黑白时
黑白、稀少、年久、泛黄;
多彩、海量、瞬息、更新。
这是不同的时代赋予照片的不同特性,亦是不同的境遇里记忆存在的各异方式。数码技术定格了我们无数个鲜活的瞬间,却也稀释了曾无比凝重的点滴。也许,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既要“影印多彩地”,又要“心守黑白时”,让记忆与真心在常拍常新的照片里永不褪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时代随照片的变化辗转,时代里的人们却始终能在狄更斯的这句话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从前,我们会攥紧那零星几张照片,随它们的泛黄和模糊而老去;如今,我们会在一目十行的摄取中切碎了真心,变成了一群记忆不过七秒的鱼。正如精神匮乏之害甚于物质的贫乏,心灵的剥蚀往往比岁月的剥蚀来得更加可怕,而这也正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似乎走不出的困境。立起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情感深刻、相依相偎的自己;推翻记忆,我们其实已在抛却真心过后一无所有。我们不能否定数码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多彩的便利,然而,存此真心在,长守黑白时,守住那种简单的快乐、充沛的情感、清晰的记忆,才该是我们的选择。
林徽因说:“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当生命的聚散离合已成为常态,人们或许可以用照片消解思念,却永远不可能让相机代替我们的心灵去思念、去记忆。能够让生命坚实有力、让心灵真实鲜活地存在的,只有我们自己。毕竟,我们用以感知外界的窗口,是眼睛和心灵,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的代言人——相机。在对相片的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我们似乎粉饰了青春与情感,刷新着快乐与记忆,却终究敌不过最暂短的相逢中最淡然的微笑,表面默然无声,却是冲破了最遥远的距离后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发出的最激越的啼音。
此身应印多彩地,那是席慕容的“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此心长守黑白时,那是杨瑄的“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
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令人遗憾地老去,却依然可以翻着多彩的照片,回想着永不褪色的曾经,同哭同笑。往事迷离,而心路清晰。
那时节,年华从此停顿,思念从此生根,我们却依然可以如伍尔芙所言,“记得共同走过的岁月,记得爱,记得时光”,然后明白,这便是“影印多彩地,心守黑白时”的意义了。
丰富了物质,稀释了珍贵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照片从一种稀罕物,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大量地拍照、晒照片、看照片,陶醉在复杂繁多的画面里。殊不知,在那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那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
诚然,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购买胶卷相机已成为过去;模糊泛黄的相片已成为过去;为浪费胶片而担心已成为过去;为无人分享而忧虑已成为过去。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我们很难在面对照片而感动落泪了,我们很难由于照片而回忆过去了。那重要的人生瞬间,在繁多的日常点滴中显得不再珍贵。是啊,照片越来越多,照片中的珍贵就越来越稀少!就像一粒冰糖落入水桶,那曾经的甘甜早就难以寻觅,但我们仍然向水桶中加水,忘了加糖。
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情感缩水,在那物质匮乏的过去,保留了那珍贵的情感。没有电视电影的滋扰,陶潜才能创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王湾才能写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没有相机纪念美景,王维就用诗句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若这些发生在现代,那么中国文坛少了三位伟大的诗人,而多以一个宅男、一封短信、一张照片罢了。我们过于直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过于浪费我们的感情,那珍贵的东西依然被稀释,真情已经难以寻觅了。
一杯水,对于城市的人们没什么,对于沙漠中的旅人就是生命的稻草,那些照片,对现在的人没什么,在过去,人的一生就能记录下几个瞬间,唤起那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是多么珍贵!用一万张普通的彩色照片也难以换回那珍贵的泛黄的黑白照片。物质丰富者如朱元璋,拾荒时难得的美味做了皇帝后却无力享受,可见那珍贵被稀释了多少。
其实,不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丢弃了照片背后的人文价值,而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过于浮躁而急促。急速的脚步让我们与亲朋好友生疏,让社会间的相互人文关怀减少,让我们没有了静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耐性和人情味,从而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减少和情感的稀释。
少拍两张彩色照片吧!去翻翻柜子下泛黄的老少片吧!让我们在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感受曾经的珍贵……
用心看世界,凭心忆流年
在黑白照片时代,为数不多的照片只记录下人生最珍贵的瞬间,老照片在家人一次次亲切地抚摸翻看下泛黄模糊,但人们心中的记忆却永不褪色。而数码技术时代下泛滥的照片不但没有使岁月是脉络清晰,相反,人们往往在机械地浏览与频繁地更新照片时忘记了来时路,再也抓不住回忆的尾巴。
是什么使曾经珍贵的点滴被稀释,又是什么让那份灵魂最初的诗意与美好落在了远方?难道我们应该怪罪科技,怪罪愈发方便的照相和存储技术剥夺了“物以稀为贵”的新鲜感?又或者我们可以抱怨时代,抱怨过快的生活节奏与过大的生活压力夺走了我们仔细观察照片的闲适心情?
不!我们没有理由怪罪和抱怨科技的发展,因为照片仅仅只是我们心与眼的媒介。因此,照片的质量不重要,照片的多少也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我们用一颗怎样的心看世界、忆往昔。我们若有一颗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心,便自会发现时光角落的淡淡美好,自然也会把时间深处的细微线索与记忆埋藏心底以供温暖回忆。可悲的是,大多数的人抱着一颗追名逐利的浮躁的心看世界,把世间的一切抽象成价值符号,自然难以真正理解和追忆岁月里的美好与温情。
青年摄影家Pano在《南法航线》中提到,每次出游前,都会先问自己——这次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拍风景还是享受美景?如果只是拍风景,他绝不会带上摄像机。也正因此,他的照片格外富有质感,他的文字才有打动人心的细碎温暖。“拍生活”与“体味生活”并不能等同,照片时代的人们没有随时随地拍生活的条件,却因此有了随时随地享受生活的机会。于是风景人情都在心底,欢乐悲伤皆成回忆,但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无暇关心周遭的人和事。他们机械地拍下一张张照片自以为延伸了感官,定格了时间,却不曾想,在蒙尘心灵的驱使下照片的内容也浮夸单调,如何点亮生活与回忆?
春秋更替,云水潇湘,时代更改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更改初时的心境。正如安妮宝贝所说:“应该多关注生活里更多的细节,我们置身的城市虽然大而粗糙,压力沉重,但仍可以找到时光瞬间的些许美好。”而留住这些美好,靠的是我们的心。当你再遇到动人的美景,动心的时刻,记得放下手中的拍照工具,试着用心去感受记忆,相信这段时光定会植根心底。如此一来,无论相片多少,翻看与否,你都能从心底忆起最美好的温暖与诗意。
回到胶片时代
如果将数码相机里储存的照片全部删除,你还记得什么?当今世界,“以新代旧”的齿轮正以飞快的速度运转着,逐渐掏空了人们的大脑和心灵。于是我开始怀念胶片时代。
在那个距我们并不远的胶片时代,人们用仅有的几张黑白胶片记录几个宝贵的时间。人们通过回忆,感受那些无可替代的温存;然而在当今数码技术高超的时代,照片泛滥成灾,大容量内存的手机、相机宽容地收纳我们的记忆。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的记忆正逐渐地被吞噬。我们有多久没回忆了?
——我想回到胶片时代,因为那里有不被现代科技所捆绑的心灵。萧伯纳在生前出版过一部《萧伯纳情书》,在序言中他写道:“也许有人埋怨说,这一切都是纸上的。让他们记住:人类只有在纸上才会创造光荣、真理、知识、美德和永恒的爱。”于是我发现,与现在只稍稍动一下手指就能保存记忆相比,黑白胶片记录下的回忆简直要珍贵太多,我们需要找回那最初纯粹的心灵,我们需要喊出那在市声喧嚣中久被蒙蔽的生命之声。
——我想回到胶片时代,因为那里有不被浮华困扰的灵魂。我看见梭罗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步入丛林,他朴实的文字下蕴藏着一颗丰富的心灵。在《瓦尔登湖》中他告诫人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新事物滋生的越来越快,再没有人愿意翻那已泛黄的老照片,可到底是我们抛弃了旧事物,还是旧事物抛弃了我们?
“生活的丰饶蕴藏在我们已经忘却的记忆之中。”切萨雷·帕韦泽曾说道。我们早已感受不到三毛笔下静观土地与人世的快乐,再也没有了白落梅所说的在心中修篱种菊的安宁,我们有的只是艾略特笔下的空心人,被塞满了厚厚的稻草。
那么,就让我们在一片快门声与闪光灯闪烁中勇敢地放下那“吞噬”记忆的机器吧!享受回忆,回到胶片的时代,看看那沿途的风光,多美!
寻找真实的感触
那些记忆中最难以磨灭的画面,通常凝固在一张薄脆的纸质相片里,被岁月蒙上一层淡黄的旧色,蔓延着皱纹般的裂痕。它是老旧的,可始终有人愿意相信,唯有这古老的相片才能真正守卫得起回忆之珍贵。这几寸见方的纸片,永远无法被一格格像素所取代。
因为它承载真实的感触,有着人性的温度,所以它珍贵。那拍照时的兴奋、冲印时的期冀,拿在手里抚摩的触感,足以使情感在此过程中融合升温,使回忆慢慢发酵生香。也许是手机即时的“闪拍”太过轻松,拇指一按大千世界随意定格,键盘轻击海量图片收纳入库,于是麻木和不以为意接踵而至。都说求之不得,来之不易,所以珍惜。而科技却在让求之不得之物变得触手可及,让来之不易变成网络购物中的鼠标一点。于是寻觅生活珍宝的路被快车道所占领,透过车窗看到的景,汽车代步找到的宝藏,终究不再是当初那般滋味了。
科技让生活更便捷,是啊,可这份便捷似钢化玻璃般隔绝了我们对世界细细品味、静静触摸的权利。仅仅是照片的情感积淀孰多孰少吗?不,放眼看向这个钢筋铁泥筑成外表、数字代码填充心里的世界,又有多少真实的感触正在丧失?
于是,清晨的小巷里香甜的烤红薯没有了,有的是网络上搭配精美剪裁适宜的美食照片;亲笔落墨于厚纸上,千里鸿雁辗转山水间的牵挂没有了,有的是微信上日渐冷漠的仪式性寒暄;川端康成般“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花香幽幽被“冬日温房观花”的玻璃墙阻隔;背包客谷岳只带一双眼睛两只脚走遍世界的浪漫被“网上观图,游遍天下”的宣传语斩断……的确,没有了旅途劳顿的汗水,没有了焦躁漫长的等待。可真正打动人心的那份蠢蠢欲动的期待,那般触摸人生粗糙表皮的感动,那种行走在真实之中的欣慰,也全都消失殆尽。
可是,我们又怎么舍得让那与家人围看相册畅言欢笑的时光一去不返?又怎能答应亲情、爱情与友情流于指尖下方便却冰冷的代码?那就解放你束于科技之中的双手,去尽情触摸这个美丽的世界吧!也许你的步履会慢下来,会感受到赤脚板下沙石的硌人;也许你用心拍下的照片会被岁月打磨得难以分辨、模糊不清。可如没了这脚心里细痒的触感,没了那在千百次摩挲中日渐黄皱的照片,没了那贴在指尖的、滚热生动的生活温度……这一生,又该是多么平淡而乏味啊!
定格珍贵回忆
阳光下,微风拂面。在花园里惬意地翻动那微微泛黄的老相册,慢慢重览照片中的人影风物,我不禁冥想过去,心潮翻涌。而当猛然意识到定格的点滴早已不复存在,不由得泪湿眼底……
这就是老照片带给我的无穷力量,它让我回想过去,咏叹今日。虽然相片已微微发黄,但泛黄的质地掩盖不住心灵上最珍贵的回忆:浓厚的亲情,多年的友情……当时光被定格,刹那即为永恒,它们随着岁月的积淀演化成了专属于自己的文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照片中的主人公如今身在何方?岁月又将他们带到了哪里?每当重翻老相片,内心敏感的人总会有诸多感慨。
正如今年春晚上大萌子几十年来的照片温暖国人一样,当我们自己重读当年的自己也会心潮澎湃。照片中的大萌子从花季到而立,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在胶片的神圣见证下被珍藏。单张照片看起来也许效果平平,可当点滴串联成成长历程时,照片就产生了一种魔力,它让人不禁发现:原来我经历了这么多而我却毫无察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照片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属于奢侈品。“物以稀为贵”,因为奢侈,所以拥有照相机会的人们会倍加珍惜。那时的胶片中承载的不仅是最珍贵的回忆,也蕴含着当事人的苦辣心酸。相片,作为一张纸与普通物品别无二致,但当岁月将其沉淀为一段回忆,其价值不言而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促成了照相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相片永不褪色,像素无限清晰,分享随时随处,仅仅这些就已让我们欣喜若狂了。于是我们竭尽全力利用现有资源,在一切场合寻找拍照机会,渐渐地,一种“晒”文化在网络风行。无论是珍贵的点滴还是无聊的消遣,都在网络占据了半壁江山。“晒甜蜜”、“晒幸福”固然美好,但用“晒”来消遣着实是一种浪费。那些曾无聊“晒”过照片的作者们估计在几十年后忘记初衷,因为那照片毫无意义可言。更可怕的是,我们正走向“无聊晒”的深渊却自我陶醉,难以自拔。
像素的无限上涨却让心灵像素低到谷底;相片的“完美手术”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浮躁与粗鄙。在照相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点滴的把握却急速退步。技术臻于完美并不是我们依赖它的借口。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有一双懂得捕捉珍贵的眼睛,保护内心的透明与对珍贵点滴的敏感,用眼睛这部天然相机去捕捉似于老照片的珍贵。
第三篇:2010广东高考作文
2010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范文
《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与你为邻
往事犹如云烟,风一吹便要散掉,唯独散不了的就是友谊这一情感纽带。
“嘀嗒嘀,嗒嘀嗒……”,钟表有规则地发出悦耳的声音。
缘分促使四个拥有青春气息、性格截然不同的小姑娘成了朋友。
双是英语大使,总是代表本班参加英语比赛,她性格中性且平易近人,总用心善待每位好友;丽是“数学尖子”,性格外向,她很注意场合,总是在我们郁闷的时候带来阵阵爽朗的笑声,以排除我们心中的烦恼;侠是位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性格外向且心地善良,别人的利益总排在她心中的第一位;嘿嘿,至于我嘛,在语文方面小有作为,热情、友好,诚心待人。班主任总戏称我们是“淘气家族”,也不算过分。
我们几个人的住所忽远忽近,侠是前寺的,因为这个为我们几个一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这是我们唯一遗憾的事儿,可总在这时我会学着古人的口吻说:“这算什么,距离才能产生美,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这浅浅如履的友谊。若我们乳胶似漆的,那还了得?”那声调,那姿势,总逗得大家破涕为笑。
我们总是在课余时间相互一聚,讨论问题,聊聊烦恼,互背课文,非常有趣。我们在一起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儿:主动“互替互补”,朋友之间互帮互助,主动帮值日生擦黑板、扫地,主动帮各任课老师分解忧愁,分担任务。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件事儿得到了校领导及各任课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好评。每当谁遇到挫折时,我们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她(他)的身边,为她(他)鼓气加油。时间悄然流逝,我们吵过也和过,也许是我们心中都紧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吧,所以我们希望珍惜彼此。那段幸福的回忆,真的很美,很珍贵。
很快地,我们的那句话被验证了。中招过后,侠遵从父母的意愿去了郑州,双和丽也因为自己的喜好离开了原来的校园,我也因为自己的理想转到了新乡幼师。我们几个没有一个留在那块让我们都恋恋不舍又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就这样,一夜之间,以前的一切都成为了回忆。我和双、丽一直保持着联系,但都和侠失去了联系。我们分开了,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之间的友情不但没要终止,反而日益加重。一年了,我们对侠的思念依然没有淡忘,而是愈发强烈。
侠也没有将我们忘记,生日时,我收到了她送的礼物,收到了她深深的祝福。对于她,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祝福与等待。我只想告诉她:对于你的不辞而别我们不生气,只是太留恋往昔的美好时光;对于你的祝福,我们深感欣慰……
新年的气息扑鼻而来,我们依然望不见侠的身影。雪花飘飘而至,天空依然晴朗,白雪覆盖下的麦苗依然碧绿如茵,正值夕阳西下,眺望远处,只见草地上几个靓丽的身影在晃动……
与你为邻
有一种感情,没有海誓山盟也能知道永远;有那么一个人,与亲情无关,却超乎亲情。那份情,是友情,那个人,是你,是朋友!
初遇的时候,我们就大吵了一架,你觉得我目中无人,太骄傲,而我觉得你懦弱无能,结果就这样结下了缘。
也许就是因为我的骄傲,我的直言,身边的朋友总是寥寥无几。而当初互相看不上眼的我们却成了朋友,怎么都想不起来那关键的理由了。
我们成为朋友的两年里,哭过笑过闹过也吵过,我以前怎么也没发现有人比我更直言。你总是对我的打扮,我的穿着,我的成绩指指点点,什么"你怎么这么笨啊,连这种题目都不会写“依然在耳。你曾说过,我太固执,不激我,不比我霸道,是不可能改变得了我的。现在想起,也许只有你了解我吧。
有一种关怀,是你给的,虽然没有巧克力的浓郁也依旧芬芳四溢。我无法忘却那些考试失败的日子,那些曾像粗布般暗淡无光的日子里,你给的鼓励,你在身边的贴心。
有一些事是刻骨铭心的,哪怕被时间的烈火烧成了灰烬,也依然飘洒在梦里。去年冬天我突然间生病了,我跟你说我很想吃红豆包,你听了之后,想了一会儿,说明天送给我吃。当时挂下电话,我已经很开心,不为别的,只为你的一份心意。
第二天早上,的那个你提着热腾腾的红豆包站在我家门口,我看着你冻红的鼻子和温暖的笑容时,抱着你一下子哭了。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买到红豆包的,现在都买不到了;我也不知道你是怎么赶到我家的,我们的家隔着一个小时的车程。总之,那一刻,我知道你这个朋友没有白交,你就像冬日里的太阳,久久地温暖着我。
一路上与你相伴,我收获了成熟。我明白了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要坚强地走下去。
中考过后,各奔东西,离别的时候,谁都没有哭泣,彼此心中坦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真正的友谊可以穿越时空守候在彼此身边。
固执如我,不曾让过你一次,而你只是笑笑说没关系。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开心的时候和你一起分享,在你伤心的时候为你轻轻地拭去眼泪,告诉你要坚强,而这个人是不是就是天使呢?也许就是吧!
与你为邻,快乐相随;与你为邻,一生无悔。坚强与快乐,因为有你,只因为你!时间转瞬即逝,友谊长存不悔!
第四篇:2012广东高考作文
2012广东高考作文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第五篇:2014广东高考作文
珍惜逝去的感动
——题记 忆昨日难忘瞬间,惜当下感动常在。
2012年,享誉全球的胶片生产商柯达公司宣布破产。尽管全世界的摄影工作者为之扼腕叹息,可他们不得不承认,属于胶片的时代已经逝去,数码相机“粉墨登场”。
在我看来,胶片与数码技术知识承载回忆的形式。影像的真正意义,在于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带来的感动。
对90年代末出生的我来说,黑白胶片并不是我记录回忆的工具,而是对我不曾经历的时光的探索。中考结束后的暑假,我在外公家无意中翻出一些沉淀着岁月的旧照,那是黑白胶片时代的遗风。照片已微微泛黄,渐渐褪色,而外公英俊潇洒,一表人才,颇有几分书生意气的形象,仍清晰可辨。照片中的外公与苏联专家侃侃而谈,在塞北边疆丈量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看着这为数不多,因而弥足珍贵的照片,联想到外公的回忆录,照片背后的故事渐渐清晰,在我的脑海中逐帧滑过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外公的朴实与伟大,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奋斗与激情。而这一切,皆是来自几张老旧的黑白照片。原来,那一刻的感动,可以影响几代人啊!
当下的我们,手机不离身,数码设备一应俱全,样样不缺,这让一部分年轻人沦为“低头族”,也让图像获取、处理、分享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每到一个景点,越来越多的人举起了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身边的美景,分享当下的感动。数码设备的普及让摄影不再是“土豪”的专利,成为广大民众记录时光的重要方式。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也许有人会担心照片的数量稀释了它的温情,淡化了它的感动,可我不这么看。逝去的时光不再复返,照片的价值或许不会在当下显现,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后的你再次翻看它们时,照片中或笑,或哭,或兴奋,或动情的你,必定能勾起你那时的回忆,心中感慨万千。当我翻看初中毕业时的照片时,虽然数量是外公旧照的十几倍,可它们带来的感动却丝毫未减。
照片的价值就是岁月的沉淀吧。
记得佳能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感动常在。的确,感动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借用柯达的广告词:留住这一刻。留住每一刻的感动,便是影像的意义。
所以,无关科技,无需为胶片的逝去而过度悲伤,只需珍惜逝去的感动,便
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