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即是勇气——读《读学勇气》有感

时间:2019-05-12 16: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真诚即是勇气——读《读学勇气》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真诚即是勇气——读《读学勇气》有感》。

第一篇:真诚即是勇气——读《读学勇气》有感

真诚即是勇气

——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与现行市面上很多教育类文学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当别的作者在书中使劲阐述着各色各样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时,帕尔默博士却没有。这本书可以说是帕尔默漫长教学生涯的一本日记,书中历数着他在教学生涯中曾经历的幸福,激动,还有有许多的思考;也有遇到困惑、无助甚至是恐惧。所以这是一本真诚的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再读此书,书中的一个故事(“有问题背景”的学生)深深的吸引了我。在遇到这个学生之前,帕尔默正经历着一些困惑,他发现周围的老师们都在责怪和抱怨,抱怨学生的质量太差,责怪学生是“多么的沉闷和冷漠”。直到那天,他遇上那个“来自地狱的学生”。在一次1小时的课中,有一个学生没精打采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没有笔记本和文具,摆出了一个“能和地面平行”的姿势。这个学生甚至困住了帕尔默,吸引了他整节课堂的所有视线,令他心乱如麻又无可奈何。课后,帕尔默准备离开去机场,却发现接送车的司机竟然是那个学生。在车上,“来自地狱的学生”不仅主动和他聊天,谈起自己家庭中的不幸,还告诉帕尔默自己上大学的动机日益减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帕尔默终于理解了他在课堂上的行为,“这个学生并不是天生这个样子的,而是被他所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事后,帕尔默进行了反思,他的困惑也终于解开了,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一些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也是由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不管学生的外在表现给人怎么样的误导,老师都需要不断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洞察,倾听学生心中的声音,不断地宽容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当然,这些很难做到,需要极大的热忱和坚持,但我知道真诚即是勇气,真诚的教师总是能“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漫步彼此的心灵。

第二篇:《教育的勇气》有感

读《教育的勇气》有感

米易第一小学 张华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张文质先生讲演录《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感触颇深。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中有一篇文章《教育的勇气》中,提及其女儿与其叙述:初一时,她伏在桌子上往往睡不着,初二时伏着一会儿就睡着了,到了初三则是一伏下来马上就睡着。当我触及这些文字,哎,多揪心啊!再想想我家附近的重点中学,早上六点半起床铃,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晚上晚自习要到十点半。真想建议有关部门去检查一下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是否够?

“应试教育”——变本加厉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灾难何时休?!看看如今的教育——仍然是“分数才是硬道理”,几乎所有的初、高中都变成考试集中营,学生的分数,上线率成为荣耀、政绩,成为赢利的工具。如今的孩子心中苦吗?身体累吗?可又有谁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过,其实无数有良知的教师也痛苦,也茫然,如今的教育是怎么呢?为什么比之我们上学那会儿还更变本加厉了!升学率、班级的排名、每个学科教师教学的排名……

月考、周考,考得学生晕头转向,做梦都满是考试,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国庆、元旦长假,这下总可以回家睡睡大懒觉吧,结果各科试卷铺天盖地。做做简单的除法计算,一天就得做7张试卷,六七四十二,因为手上有42张试卷。

我也是老师,我也有孩子,试查自己,反思自己,有时我觉得我也是那“急功近利”,力求“立竿见影”的教育者。可是,试问:教育急得来吗?

我们应思索:作为老师的我们到底应怎样去培养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如何去真正确实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吗?这一个个被量化的冰冷的数字令如今的教育变得笨拙、浮躁、功利。可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它需要无尽 的耐心,智慧,勇气。我们所面临的教育是严峻的,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教育危机,不是哪所学校,而是我们共同的境遇。

其实,即便现在我提起笔,想畅谈一番“教育的勇气”可是只觉自己毫无勇气可言,只有满心的无奈。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无论多无奈,多茫然,我觉得还是应保持住最起码的本色:用你的力量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努力去做,做多少算多少;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不要指望能简单地用某种方法,某种方式解决问题,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精神底线,面对现实,找好途径,改善提高——“宁近勿远,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要从能改变的地方入手去尝试,去努力,能做多少做多少!教育需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用心地、一点一点地做我们能做的,把我们能做的“小事情”做出某种境界来。在我们能做的点滴“小事情”中不断努力,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慢慢积累我们的教育经验,形成新的理解力,耐心、用心地努力。毕竟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啊!,只有扎实做好这慢工夫,方能静听花开﹗

第三篇:教学的勇气有感

教学的勇气有感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文雀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吧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我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其实假期已经硬着头皮将书,从头到尾的通读了一遍,说硬着头皮一点不假,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上的晦涩。好几次我读到睡着。但是随着部室集体深入的第二次研读,一小节一小节的交流与碰撞。。慢慢的体会。这本书其实是要适合那些把教育视为事业而不是视为职业的人来品读。)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和第一章提到过的“认识你自己”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初读这本书《教学的勇气》勇气一次,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常常被教导要勇敢地面对教学中的困难与失败;要无惧地面对学生的各种挑衅;我们总是被告知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外部”的挑战。很少有人来告诉我们如何迎接“内在”的挑战。很少有人直截了当的相告,你需要回到自身,返回内心。直面你的内心,透析精神的懦弱。。而帕尔默教授所强调的勇气,则是要我们货到自身的勇气。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不是要塑造别人而是要重建自身。我想这就是作者要强调的:勇气”吧。)

--------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个人理解“自身认同”即是对自己的认识,如现有的能力和潜能,个人的缺点和局限。“自身完整”是将个体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个人能力和潜能;缺点和局限。。两者都是不断发展的一个与外界不断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科,学生建立起各种联系。通过学生和学科的联系,二者不断提高。)

-------米尔斯的思想其实很简单,但对我来事却是激进的:仅仅环顾四周,我们不能看到“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观察世界的每一件事物都依赖于我们观察世界所通过的透镜。(根据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相当程度上体现为一个视角转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机器组成部分的认识。)

第四篇: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学勇气》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通达的语言让我认识到,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当坚定地立足于一种真实的自我意识中时,我们才能获得虽然困难但有意义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和力量。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甚至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教学勇气——漫步于教师的心灵》的作者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全书共有八个篇章组成: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

在众多和教育相关的话题中,教师的“心灵”是鲜有人关注和讨论的。人们热衷于讨论“教什么?”“怎么教”这些能够能对教育现状产生立竿见影的话题。当然,这个话题往往会让人觉得“遥远而空泛”,然而,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新的面孔,我们内心深处还是会有难以抑制的恐惧冒出来,甚至当我们面对每一堂新课、每一个突发事件、每一次未知的挑战时,恐惧都会不时来突袭我们的心灵。我们恐惧,恐惧未知的糟糕结果,恐惧一切不顺利,而与此同时,学生也深陷恐惧,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被拖进他们想回避的问题中,害怕暴露了他们的无知或者他们的偏见受到挑战,害怕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己愚蠢。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

为了保护自己,教师选择了和学生相隔离,用权力、身份、学识等等筑起高墙,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让教师或激动、或伤心——越热爱教学的教师,或许伤心也越多,而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难仍然能够坚持,保持自己身心的完整,感受到教育生活真实的苦与乐。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对教学来自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一起在阅读当中寻找教学的勇气吧!

第五篇: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赵庙初中 董春华 2014.10.16 说到读书,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教材书增底气,读专业书增才气,读《论语》书显大气,读诗词舔朝气,读休闲书养灵气.”这段话对我感触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这段时间我读了美国作家、教师、活动家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在书中徜徉与文字对话,心里是充实的快乐的,人生态度也在悄悄变化着,就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所说:“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曾有人这样评论过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这本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比如:我们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帕克·帕尔默提醒我们教学不外乎是人生中的心灵工作,既游离于学科又与学科关系密切.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学应该广泛地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包括教师心中的学生和学生心中的教师,在独立和合作的探索中去观察,求知,分享。

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帕尔默说:“好的教育形式有很多,好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的老师本身却会长久铭记.”

帕克·帕尔默在“有问题背景”的学生这一章节,讲到了外国同行也会像我们一样抱怨学生的质量不高,抱怨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处

于低迷状态,抱怨当今的学生远不如他们那一代„„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帕尔默在书中写到:有些老师,他们只顾一个劲儿地责怪学生.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医生.”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才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我们很少这样去观察发现学生,很少这样去设身处地的设想学生,在一些老师的眼中,学生不是具体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体.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学生。

下载真诚即是勇气——读《读学勇气》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真诚即是勇气——读《读学勇气》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沈少华 我在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感到里面的许多理念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降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

    读《教学勇气》有感[本站推荐]

    重拾教学勇气 ——读《教学勇气》有感 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从恐惧中走出来 老实坦白到今天为止还没全部读完这本书,应该怪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浮气燥沉不下心来读书写字。也并不是这本书特别难读,其实它带给我许多......

    读《教学勇气》有感

    让孩子做真正的天使 --- 读《教学勇气》有感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

    读《教学勇气》有感

    让孩子做真正的天使 --- 读《教学勇气》有感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1、放下教师架子的勇气 最近读了《教学勇气》一书,我不由地想到:教师应该有放下架子的勇气! “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说实话,手捧此书,很多时候心又游离于书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才疏学浅,我觉得此书所讲的内容不易理解,感觉很......

    读读有感

    文章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一个人,如果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敬业精神,而且不愿自我反省,养成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只能在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