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6: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

第一篇: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

第二节 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

根据云梦出土的秦简所载,确证战国时期的秦国和灭六国后的秦皇朝,均有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计”,本为计算之意。由于计算需要记录帐目,于是“计”又产生了记帐、结算帐目的“计帐”等涵义。又记帐依赖于簿籍,因而又导引出“计簿”等称谓。记录帐目与簿籍,需要专门机构与官吏,于是又有计吏、计史、计者、官计等官名和“计所”等机构名称。各级官府的簿籍所记录的情况,最后都要统一报告朝廷,这便叫“上计”。专门办理上计事宜的官吏,便叫“上计吏”。每个郡、县和每个部门,其经济的收支、户口的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的情况以及社会治安状况,都在上计内容之列。官府通过它,可以掌握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变化发展,从而据以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整套作法和规章,就是所谓上计制度。兹就秦简中所见上计制度的情况分别加以论述。

首先,秦简中出现的大量的关于“计”的用辞,均有计算、记帐之意。

秦简《仓律》规定:“计禾,别黄、白、青。秫勿以禀人。”这里的“计禾”,为计算谷子帐目之意甚明。《仓律》又规定:“稻后禾熟,计韬后年。”意即稻子成熟的时间在谷子之后,则应将稻子计算在下年的帐目之内。这说明此处之“计”,确有记帐及计算帐目之意。又如《徭律》规定被征发服筑城徭役的人,如果工程质量不合格而反工时,反工的时间“勿计为徭”。这里的“计”,更明显有计算之意。由此可见,秦简中大量的关于“计”的用辞,确有计算、记帐和计算帐目之意①。

其次,秦简中也有大量的关于“计”的用辞,具有帐目、帐簿、簿籍等涵义:秦简《效律》规定:“计校相谬也,自二百廿钱以下,谇官啬夫”。意即计算帐目时,发现帐目同实际不符达到二百二十钱以上者,官啬夫要受到斥责。又云:“计脱实及出实多于律程,及不当出而出之,值其价,不盈二十二钱,除。”即帐目不足实数和多于实数,且不足和多出部分超过有关规定不到二十二钱者,主管其事者可以免罪。还如《金布律》规定:“官相输者,以书告其出计之年,受者以入计之。八月、九月中其有输,计其输所远近,不能逮其输所之计,□□□□□□□移计其后年,计毋相缪。工献输官者,皆深以其年计之。”上述的许多“计”字,既有作为动词用者,也有作为名词用者。所谓“出计”,即出帐之意:“入计”为记帐于收方之意;“计其输所远近”之“计”,有计算之意;“移计其后年”之“计”,为转帐之意。“计”的这些涵义,都同计算、记帐和帐目等分不开,并有逐步由动词计算之意向名词帐目、帐簿等涵义转化的趋向。

其三,主持“计算”、记帐和保管帐簿的官吏,在秦简中也叫做“计”,或叫“计者”,并按不同部门而有不同的名称,总称为“官计”。

《效律》规定:“官啬夫赀二甲,令、丞赀一甲;官啬夫赀一甲,令、丞赀一盾。其吏主者坐以赀、谇如官啬夫。其它冗吏、令史掾计者,及都仓、库、田、亭啬夫坐其离官属于乡者,如令、丞。”这是关于主管国家财产的各级官吏在犯了赀罪时的罚款数量的规定,这里的“令史掾计者”,即令史①上段所引均见《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的释文及注释,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下同。掾属中之从事主管计算帐目和保管帐薄的官吏,可见“计者”是主管计帐官吏的专名。《效律》又规定:“司马令史掾苑计,计有劾,司马令史坐之,如令史坐官计劾然。”这里的“司马令史”是官名;“司马令史掾”,即司马令史的掾属;“司马令史掾苑计”,即司马令史的掾属之担任计帐事务者;至于“计有劾”,即主管会计事务的官吏有罪之意。可见凡主管同计算帐目事务有关的官吏,确可称为“计”,类似乎今之会计。至于“官计”一名,乃是各种不同部门的“计”的总称;分称则有“令史掾计者”、“司马令史掾苑计”;甚至各县县尉之下也有计者,谓之“尉计”,同样见于《效律》。

其四,主持记帐及计算帐目等事务的机构,也有专门名称,谓之“计所”:《司空律》规

定:“官作居赀赎债而远其计所官者,尽八月各以其作日及衣数告其计所官,毋过九月而毕到其官;官相近者,尽九月而告其计所官,计之其作年。”这是关于不在本地居赀赎债者如何计帐的规定。大意是说:凡居赀赎债的人远离其计帐机关者,由官作单位于每年八月底,把居赀赎债者的劳役日数及领取衣服数量通知其计帐机关;相隔甚近的,可以延迟到九月底通知。律文中的“计所官”,即计帐机关的官吏之意。因此,“计所”应是计帐机构的名称,正如接纳谪戍者的单位叫做“迁所”①一样。

其五,秦简中还反映出战国时期的秦国所设各级经济机构或部门,均有向中央政权上报其经济帐目的制度,而且已有“上计”称谓的萌芽:《秦律十八种》中的简末有《效》字的简文云:“禾、刍稾积,有赢、不备而匿弗谒,..皆与盗同法。..至计而上籍内史。”①这里的“籍”,是指仓库贮存的粮食帐目簿籍;“内史”,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为“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又云:“治粟内史,秦官,掌穀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更名大农令。”这里的“内史”,不论是指前者还是指后者,均代表朝廷机构。律文的大意是说:各地仓库都必须把粮食的多出部分(“有赢”)和亏损部分(“不备”)的数量上报内史,不报与盗窃同样论处。因此,此条律文之“至计而上籍内史”句中的“计”,就明显是向上级机关呈报帐籍之意,也就是后来的“上计制度”。结合《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所载河东守王稽“三岁不上计”语,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确已有上计制度的明显开端,连“上计”这个专门称谓也有了萌芽。

其六,秦简中已有上计时上计者必须携带计簿及有关簿籍和财物上缴中央机构的“与计偕”制度:《仓律》规定:“县上食者籍及宅费太仓,与计偕。都官以计时雠食者籍。”什么叫“与计偕”呢?《汉书·武帝纪》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八月条云:“征吏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颜师古注曰:“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征之人与上计者俱来,以县次给之食。后世讹误,因承此语,遂总谓上计为计偕。阚骃不详,妄为解说,云秦汉谓诸侯朝使曰计偕。偕,次也。晋代有计偕簿,又改偕为阶,失之弥远,致误后学。”以此言之,《仓律》的这一律文,是说县上报太仓的“食者籍”,应当与各县的其他计帐或帐簿同时缴送;并表明汉代的“与计偕”制度,战国时的秦国及秦皇朝实已有之。又《金布律》规定:“受衣者”在“已禀衣”之后,还有“余褐十以上,①“迁所”一词,见秦简《封诊式》之《迁子》爰书。

输大内,与计偕”的制度。这显然是说,各地方机构除了应向中央机关上报其廪衣簿籍之外,还应将剩余的衣物也一并上缴中央机关的大内,这也谓之“与计偕”。

由此可见秦国以来的“与计偕”制度,既包括上计者携带的各种计帐、簿籍,也包括上缴中央的各种财物。它反映出关于当时的财经核算与使用权限的规定,是十分严格和周密的,封建专制的制度,在上计制度的“与计偕”制度中也有鲜明反映。

其七,上计时,计帐或计簿的种类繁多,表明上计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据上引《仓律》关于“县上食者籍及它费大仓”的规定,得知廪食者有“食者籍”;每县的其他费用支付,也备有簿籍。据上引《金布律》,知廪衣者也有专门的簿籍;又《仓律》还有关于储存粮食的簿籍;《司空律》也有关于居赀赎债者的簿籍。由此可见,计帐的簿籍类别甚多。所有这些计帐、簿籍都需要上报中央机构,这就反映出上计内容的广泛性。正因为如此,所以,秦末萧何入关中,因为获得了“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遂使刘邦得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及“民所疾苦”者①。

其八,上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九月:前引《金布律》云:“八月、九月中其有输,计其输所远近,不能逮其输所之计”者,允许“移计其后年”,意即每年的九月是输纳财物时记帐的截止期限。又《内史杂律》也规定:“都官岁上出器求补者数,上会九月内史。”意即都官每年上报已经注销而需要补充器物的数量时,必须在每年九月上报到内史。这又一次证明九月,是结算帐目截止期限。其所以要以每年九月为结算各种帐目的截止期限,是由于

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和九月为岁末之故,因此,各地向朝廷上计的时间,也只能在每年的九月进行。

如上各目所述,表明秦简所载秦的上计制度,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由于秦简中的《秦律》,基本上是秦统一六国前的法律①,故上计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应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稽诸史籍,不仅战国时期的秦国已创立上计制度,其他诸侯国也有实行此制者。如《新序·杂事》篇谓魏文侯时,“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则魏文侯时的魏国确已有上计之制。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也说西门豹为邺令,“居期年上计”,这不仅说魏国确有上计制度,而且每年要上计一次。《吕氏春秋·知度》篇谓赵襄子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于赵襄子,这说明赵国也实行了上计制度。由此可见,上计制度的产生与形成,确在战国时期;而且实行此制者,不限于秦国一国,而为诸国所共行。由此可见,此制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之后,亟待加强朝廷皇权的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此制的基础,是封建的国有经济制度。毫无疑问,此制实行的结果,必然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国有经济的管理,也会有助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① 此条律文的个别句子,不见于《效律》的同条简文,故甚可贵。

①《史记·萧相国世家》。

①参阅高敏《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中之《商鞅秦律与云梦出土秦律的区别和联系》一文。

第二篇:秦家小学传染病制度

秦家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

二、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并保证畅通,杜绝缓报、漏报、不报。

三、制定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做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学校内传染病蔓延。

四、学校要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采取积极措施,严格处理各种疫情,接受并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传染病工作的指导、流调、应急接种等工作,严格晨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排查制度。

六、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校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发生,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七、传染病暴发期间,到过传染病疫区的师生返校时应进行入校前排查。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络,明确职责,发现疫情逐级上报并收集、汇总。

三、班主任如发现有疑似的传染病要报告校医。

四、教研组长或处室主任负责对教职工传染病的报告。患传染病的教职工复工时,必须持有医院出据的康复证明方可上班。

五、校医接到疫情报告,核实清楚后立即上报教育和卫生部门,填写传染病情况报告表。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积极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知识的培训。

七、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晨检工作制度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规定,按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预防原则,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天早自习或第一节课前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晨检。

二、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重点症状的监测;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

三、教师进行晨检后要认真填写晨检情况登记表(附后),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校医。校医根据辖区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将晨检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上报。

四、对于晨检中发现的可疑病症,及时到学校医务室就诊。对于发热37.5°以上或可疑患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到医院就诊并追访医院诊断结果。

五、对于已确诊传染病的学生,校医要立即按程序上报,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

六、学生因患传染病停课后必须持复课证明方能复课。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为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传染源,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蔓延,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进行病因追查、登记。

二、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每天负责对因病缺课人数进行统计,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患病学生的病因和诊断结果,并及时报告给学校卫生室做好登记。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应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对患病学生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追踪,并及时报告校医室。

四、学生因传染病痊愈后要出示地段保健科的证明方可复课。

五、如果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学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生预防接种工作,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预防接种工作要规范化、程序化,每次接种工作均要做好登记、统计、归档等工作。

二、严格预防接种程序与要求,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学生配合地段保健科及时做好补种工作。

三、为提高预防接种率,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学校要加强宣传,通过家长信让家长了解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及接种禁忌等注意事项。

四、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家长回执制度。

五、做好在校生预防接种证的管理。入学时收集保存,接种后做好登记,毕业后发给学生。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表述时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发文来规范,教育部应该做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时完成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将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常规工作范围,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检查,指定专人负责查验接种证工作。

二、学校卫生室/保健室配合地段保健科做好在校生预防接种证的收集、保存、登记等管理工作,毕业后发还学生。

三、新生入学及转学前,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以办理入学手续。若有接种证遗失者,通知其到地段保健科补办后才予以办理入学手续。

四、配合卫生部门详细查对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五、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新生,应将其接种信息填入《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儿童登记表》,同时填写《补种通知书》,并督促监护人携带学生持通知书到社区卫生中心进行补种。在学生补种或补证后复验。

秦家小学 2017.9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为加强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天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消毒隔离专业知识,掌握常用消毒方法及个人卫生安全防护知识。

二、做好校医室医疗物品的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校内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后,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班级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四、传染病爆发后,配合疾病控中心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五、对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按相关规定处理。

六、消毒方法要科学有效。消毒方法应当首择物理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选择消毒剂前阅读说明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购买消毒剂时应根据使用目的选购。

七、使用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时室内不能留人。

八、学校应备有隔离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立即隔离;对于暂时无法离校的疑似病人安置于隔离室,及时与家长联系。

九、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十、重大疫情发生,按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停止参加集体活动、兴趣班、游泳课,甚至停课等。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通风换气制度

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一旦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就很容易传播开,因此开窗通风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为确保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非严寒与非寒冷地区全年,严寒与寒冷地区除冬季外,应优先采用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

二、早晨师生到校后和每节课后,教室要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

三、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四、学校使用的分体式空调、电风扇,要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扇页。

秦家小学 2017.9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保证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必要经费。由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开展预防、控制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以健康教育课形式系统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课。学校确保课时、师资,提供健康教育课教材及教参,健康教育教师依据“纲要”具体要求,将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知识、技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三、卫生室/保健室人员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多种形式,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四、利用家长会或家长信等形式,为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五、定期为学校食堂炊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污染,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卫生室/保健室负责为学生开展个人卫生与健康行为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负责对班级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指导,检查与考核。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发现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随时督促学生改正。

二、学校对各班学生个人卫生情况,每周统一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三、要求学生勤洗澡,勤换洗衣服,勤剪指甲、勤洗头,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

四、学生每日要按规定标准坚持做眼保健操,看书、写字要坚持做到“三个一”。

五、校内不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不食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2、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完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2、统一领导、各负其责。

3、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亚飞(校长)副组长:范祥兵(总务)疫情报告员:周克臣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根据区(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制订或更新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责任制,检查、督促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防患未然,强化信息收集,定期对校内各类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及时进行分析,加强预警预报,指导督促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的应急保障工作。

4、定期开展校内卫生安全(食品、饮用水等)专项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及时向教委和卫生部门报送事件发生情况,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应急事件原因调查和处置工作。

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做出及时调整。

7、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和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学校第一责任人,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单位第一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组织实施应急措施。

(2)疫情报告人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中心校体卫办公室、县教委体卫科、县卫生监督部门报告。配合相关业务部门立即对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3)及时切断源头,采取一切措施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师生员工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当发生食品中毒事件时,要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或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停止出售并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了解食品制作过程中水源使用情况;对共同进餐的学生进行排查。

当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及时隔离患者,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室内场所立即开窗,做到有效通风换气(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暂停组织室内场所的大型集体活动。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主要针对水源性粪—口传播传染病)。协助卫生部门对患病人群所在场所、公共卫生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进行随访,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加强晨午检工作,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缺勤的原因,对患有传染病的师生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每日对患病师生进行追踪和记录,了解疾病转归;密切关注传染病流行情况,经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风险评估,必要时可报请区教委并经区政府批准,采取临时停课等特殊措施。

当发生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止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封存剩余接种疫苗或药品;组织人员对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学生进行排查,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救治工作。

(4)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保护事发现场,配合卫生部门对中毒食品、呕吐物、排泄物、引发反应的疫苗、药品取样留验;配合CDC所开展的流调工作;有明显投毒、犯罪事实的,由有关部门转报公安部门立案,开展侦破工作。

(5)与中毒人员或患病人员(特别是学生及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及时联系,通报病情,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6)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日内出现学生3人以上或3日内出现学生5人以上的相似病情(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学校发生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报告区教委和区CDC,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二)建立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

1、报告时限

学校校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区教委体卫科、区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每天随时报告事件发展变化情况。

2、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具体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人群信息及已采取的措施。

3、报告程序(如图所示)

(三)信息发布

学校(幼儿园)可适时向师生通报事件有关情况,但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后,报同级政府或应急部门批准后,响应终止。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应急控制工作。

(二)信息技术保障

指定校医(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同时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环节运行机制,明确责任,保持信息传送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确保通讯方便快捷,安全通畅。

(三)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有专职校医(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物资经费保障

学校有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五)宣传教育保障

落实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提高师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六、责任追究

校长是本单位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师生公共卫生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负总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亦应各负其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校内及幼儿园公共卫生安全事故者,将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教师体检制度

一、为贯彻落实《教师法》,各学校务必每两年组织对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健康体检工作。

二、必须选择有医疗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并要求体检机构出示体检报告。

三、体检当日学校安排专人负责,保证体检时的安全。

四、体检完成后,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进一步检查治疗并把检查治疗情况反馈到体检机构。对体检结果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五、对体检中发现教师健康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医应利用板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教师的健康与防病意识。

六、对教师体检结果注意保密。

秦家小学 2017.9

秦家小学学校学生体检制度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必须保证每年组织学生一次健康体检。

二、学校要到有医疗机构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检查项目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执行。

三、体检前做好宣传动员,体检当日由专人带队,组织学生体检,保持安静,服从调度的安排,维护体检时的秩序,保证学生安全。

四、体检当日学生如患传染病,不参加当日体检,待复课后补查,体检过程中如有疑问,请校医协助统一咨询主检大夫。

五、体检后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家长,便于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患病情况,对病情严重的能及时给予治疗。

六、体检时发现重大疾病,学校以书面形式通知班主任和家长,并督促及时诊治,采取相应措施。

七、学校要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使学生认识了解疾病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秦家小学 2017.9

第三篇: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

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印章作为艺术品收藏发萌于唐宋之时,史书记载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书写《孔子庙堂碑》后,太宗赐其东晋王羲之黄金印堪为早期藏印之例。明清伴随印章艺术的全面复兴,古印收藏蔚然成风,藏印逾百至千者不可胜数。印章收藏成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收藏门类。

明代古玺印收藏有顾从德、郭宗昌、杨元祥、范大澈四大家。其中顾氏集印1700余方,编成《集古印谱》,直接滋养了当时印坛何震等篆刻大家。而范氏收藏古玺印达2600余方,冠绝一时。明末张灏是第一个致力流派印章收藏的收藏家。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他收藏的文彭、何震、苏宣、李流芳等人的印章已达450万。

清代藏印之风鼎盛。其中收藏古玺印以查礼、吴云、吴式芬、陈介祺、郭裕之、陈宝琛等最为著名,而陈介祺(1813-1884年)一人即藏古玺印6000余方。加上他借自李璋煜、吴云、吴式芬、吴大澄、李佐贤、鲍康诸家之印,钤成《十钟山房印举》,共191册,总数达10284方,是最富盛名的集古印谱。流派印章的藏家有康熙时的周亮工、乾隆时的汪启淑以及嘉庆以来的顾湘、丁丙、魏稼孙等。正因为明清以降古印章收藏风气极盛,伪造古印相伴而生,伪印曾蒙蔽过所有醉心藏印的藏家。即使在当今许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中,我们也时常看到伪印的影子。古印章的辨伪,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印面形状

历代官印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因其一般个头大于私印而数量又远少于私印故也。所以官印又自然成为作伪的重灾区。

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黄宾虹藏有一方“历王之钅尔”(图1),见《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上有一突,摹仿齐玺,但印面有一周框线,一望而知赝作。

印章尺寸

战国古玺,异彩纷呈。印之大小,并无定制。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当时1寸)左右。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

如“司宫长司”印(图2),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边长1.6厘米。《山东新出土古玺印》中,被定为汉代官印。汉代官印边长皆在2.3厘米左右,此印远小于于此,仅此一点,便可定为伪印。至如“司”字右竖左弯(汉官印绝大多数为直笔如东汉末至西晋“军司马印”图3)和毫无汉印浑厚神韵已不用再辨。

印章朱白

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警惕。

如清代吴大澄《十六金符斋印存》著录有一方“虎步叟搏司马”(图4)。叟族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于两汉魏晋之际。按当时印制,且不说此印尺寸形状俱不相符,仅误为朱文一项,便可定为赝作。 印面分割

印面分割主要指印面上界格和边栏的运用。

界格。措施于印面,用以分隔印文的界线。主要有田格、横日格、日格(习称半通印)。(田字中间加一竖)格(用于6字印)几种。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施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东汉之时,又出现了少数(田字中间加一竖)格道家印和殉葬专用印。

如林树臣《玺印集林》著录有“阳平君印”(图5)。从风格上看接近秦印风格,秦代封君也较常见,或以封地为号,以华阴、泾阳;或为特立之号,如刚成、武信。此印拟秦印而又失之草率简陋,加之秦这类印必施田格,如秦“昌武君印”(图6)。此印只施边栏,不合时制,当为伪印。边栏。

指刻铸于阴文印面印文之外的方形界框。在官印系统中,战国习见,秦和西汉无之。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个别官印有边栏。如秦、西汉或南北朝风格的官印中见到栏边,要格外留神。就私印而言,从战国至北朝,只在战国至西汉早中期部分私印见到,其他时代风格的私印如边栏,伪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印章自名

不同时代的印章有不同的印章称谓,同一时代官级不同,官印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如伏波将军(图7),上世纪70年代济南市文物店收购,《山东新出土古玺印》著录,时代定为汉。边长1.3厘米。此印甚小,乃极拙劣之伪作。也许是因为东汉名将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之故,伪造伏波将军官印者颇多。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旧藏有一“伏波将军”印伪品。检两汉官印制度,二千石以上高官皆称“章”或“印章”、“之印章”,以连同原官名凑足5字。二印不合此制,知为伪品。

印文内容

所谓印文内容,主要指古代官印中所含的特殊的官名、地名,特别是那些仅见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官名、地名。如一方印章上出现了这种官名和地名,但印章制度与风格又不见于此时,使可定为伪印。如1870年何昆玉辑《吉金斋古铜印谱》中“绣衣执法”一印(图8)。此官系王莽时期独有,《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改御史为执法,又置中郎将绣衣执法五十五人,分填缘边。”但新莽官印圆劲而又无四字者,此印生硬板滞,必为伪印。

印章钮式

就隋以前公私印而言,鼻钮占了绝大多数,而龟钮等其他钮式的印章只占一小部分。物以稀为贵,龟钮等奇异钮式便成了作伪者青睐的对象。

“军假侯印”(图9),1979年济南市文物商店收购,边长2.3厘米,原时代定为汉。此印钮式臆造明显,当为伪印。汉魏之时军假侯乃军曲侯之副手,只能用鼻钮。此印钮为龟上再盘一蛇,当为玄武之类。这种钮式绝不见汉魏官印。再说,汉魏时,只有高级的侯王印“侯”字无单人旁,而低级的军假侯、军曲侯“侯”字皆有单人旁,伪作者印史知识欠缺是明显的。谨列上海博物馆藏“军假侯印”(图10)以为参照。印台厚度

早期印章的印台指印钮以下的部分,其薄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如两汉时期官印印台大致在0.6-1.0厘米之间,印台变化的趋势是由薄至厚。过厚过薄者皆要小心。

如西安文物库房藏有一方“军假侯印”(图11)。《陕西出土历代玺印续编》中收录此印时虽未提供印体照片,但从它著录的印台厚0.2厘米的超薄厚度便可判为伪物。当然参照上海博物馆藏“军假侯印”(图10),此印“侯”字误刻,印文单薄已不用再论。

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某某司马”的6字“汉官印”。仅从他细心描摹的高近2厘米的印台看,我便告诉他此为伪印。而且官名有拼凑之歉,钮式也不伦不类。但这位藏家坚信此印“皮壳”(即锈层)是老的,印是汉代。

印章锈色

古代印章的收藏分为古玺印和流派篆刻两大类,其中古玺印中,铜印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曾长期埋在地下,即使为传世品,也会产生锈蚀。如西汉“李信私印”(图45)等。古印的锈主要有两个层次,即表面为绿锈,绿锈下为枣红锈。有时绿锈上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绿锈在印章表面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已露出枣红锈。锈层较厚,附着结实。

近年因藏印之风又兴,市场上伪印甚多。但总的来说,现代伪印的锈无论是用漆调色涂抹,还是用硫酸铜加化学试剂置于潮湿环境下“培养”出来,都有两点共性:第一,锈层薄,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图12),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第二,与印本身铜质结合不紧,较容易除掉。

印章材质

古代不同级别的人,用印的质材是不一样的,其中铜印最普通,玉、金、银印最尊贵,官印系统尤如此。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古印”请我鉴定,印章竖长方形,大概0.6×1.2厘米。印文为“右空”,鼻钮。右空乃右司空的省文,此自为秦汉“官印”了。但此印有鎏金残痕,我告诉藏家此乃伪物,因为鎏金印汉魏时期是等同于金印的,非高官显宦不能用此。而秦汉时的这种竖长方形的半通官印是级别最低的官才使用的,制度矛盾。再则半通印是同期正方形官印的一半大,即大约1.2×2.4厘米,此印又显然小了。

曾见“夔州防御使符”(图13),以其自称“符”而非“印”,知为明末李自成政权官印,但印文轻佻,边款刀功恶俗孱弱。再看竟为染色印石刻成,而非铜质铸造,钮制更不着边际,知为近年伪物。检索资料,“夔州防御使符”原印铜质(图14),传出山东恩县。印背右刻“夔州防御使符”,左刻“永昌元年四月日造”,印侧刻“宇字贰佰贰拾伍号”。现藏国家博物馆。

篆刻风格

篆刻风格是鉴定古印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后世作伪都能摹仿古印的大概,但对特定时代形成的篆刻的内在神韵是难以毕肖的。这也就如同字画鉴定中强调的“时代风格”。总的说来,战国古玺,古奥灵动。秦代印章多以小篆凿于界格之内,转折自然而富于弹性。两汉官印或铸或凿,但都趋向整齐端庄。新莽印章,笔画匀挺,工稳颀长,铸制精工。魏晋印章多方折松散。南北朝印章更趋粗朴豪放。据此,如果有人称藏有一方南北朝官印,印文结构谨严,布局亭匀,那不可能是真品。同样如谁有一方呆滞无神或雄肆奇崛的“莽印”,你也千万不要当真。如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著名画家、篆刻家于希宁编《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中有一方“义□道宰印”(图15)。此印5字排3行、“印”独占一行及独特写法均为莽印法式,公元8年,王莽篡汉,并开始“大刀阔斧”地托古改制,将许多层级的长官改称“宰”,如改“县令长曰宰”。但此印周边不整,结字板滞小气,线条僵硬。而莽印真品,一般都方整谨严,篆法遒丽,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阴宰之印”(图16)汉玉印是印苑中的精灵,价格远贵于铜印,历来伪品较多。曾见西安一藏家出示自藏玉印六七方,俱为赝制,有的还用的是近年才盛产的辽宁岫岩玉雕成。别说普通藏家,伪玉印也常使博物馆专业人员“打眼”。如《西安文物精华·玉器》收录玉印即真伪混杂。其中“陈请士”印(图17),为考古发掘出土之西汉玉印精品。印文以方为主,辅之以圆,挺健而不失婉畅。“宋珩印”(图18)覆斗钮型制尚称标准,但印文笔画琢磨苟且,僵硬而无婉通之感。笔道起收处多作尖状,而真正汉玉印多方起方收。“宋”字宝盖头错为秃宝盖。要知玉印初兴于战国,鼎盛于两汉。此间玉印存世约五百余,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个别为秦代。这个数字仅占同期存今玺印总数的百分之一强。当年汉玉印的主人社会地位比高,其文化水准必不致连自己的姓都刻错。而另一方“秦玉印”(图19)文字无一正确,有妄加边框,实向壁虚造,精神与秦汉时代相去万里。

前面多举古玺印伪造之例,实际上在明清流派印收藏中,“阶级斗争”也十分激烈。伪仿之印的目标多瞄准文彭、何震、丁敬、黄易、黄士陵、吴昌硕等印坛巨子。

“祖永”印(图20),见2007年 1月10日《收藏快报》之《记录黄士陵与秦祖永感情交往的田黄印章》,寿山田黄石。

黄士陵(1849-1908年),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安徽黟县人。其印刀法精熟,光洁清峻。“祖永”印小气拘泥,断非黟山风格。另外,田黄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仅数里长的寿山溪两旁水田下的古砂层中,属“冲积形砂矿”,主要成分是地开石。澄黄莹润,半透明,颜色由外而里逐渐变淡,石中隐约可见罗卜状细纹,表面有黄色或黑色的石皮,间有红色的格纹。罗卜纹、石皮、格纹是田黄的独有特征。“祖永”印从照片看亦非田黄。

流派印鉴定,切不可一看边款署某一名家就坚信不疑。应从各类印谱中寻找资料,分析其篆法、章法、刀法,体会其篆刻神韵功力是否相符,最好再请教几位印章专家,一定要谨慎。

印章收藏与其他收藏一样,追求年代久、名头大、艺术水平高、品相好等。印章史上,战国、秦汉是两上比邻的高峰,自然应是首先搜求的对象。其中官印远少于私印,故以官印为贵。钮式中常见为鼻钮、瓦钮,其他钮式如龟钮、辟邪钮、带钩钮等远少于鼻钮,价格当然高于鼻钮印。古玺印中铜印最多,玉印、银印、金印极少,备受藏家倾睐。流派篆刻方面,明代印章已极罕见,得到清代印以足欢喜,如为名家有年款之作,价格自然更高。另外,无论古玺印还是流派印,个头大者一般比个头小的为贵。

就西安文物市场来讲,2000-2001年时,一般鼻钮秦汉印在300-400元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略贵于此。一般鼻钮官印在1000-2000元左右。龟钮、驼钮印可达3000-5000元。元押一枚50-100元。上年头的明清篆刻作品很少,有名头者更难得一见。到今年,一般鼻钮秦汉印在800-1800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略贵于此。一般秦汉魏晋鼻钮官印在7000-10000元左右。

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印章作为艺术品收藏发萌于唐宋之时,史书记载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书写《孔子庙堂碑》后,太宗赐其东晋王羲之黄金印堪为早期藏印之例。明清伴随印章艺术的全面复兴,古印收藏蔚然成风,藏印逾百至千者不可胜数。印章收藏成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收藏门类。

明代古玺印收藏有顾从德、郭宗昌、杨元祥、范大澈四大家。其中顾氏集印1700余方,编成《集古印谱》,直接滋养了当时印坛何震等篆刻大家。而范氏收藏古玺印达2600余方,冠绝一时。明末张灏是第一个致力流派印章收藏的收藏家。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他收藏的文彭、何震、苏宣、李流芳等人的印章已达450万。 清代藏印之风鼎盛。其中收藏古玺印以查礼、吴云、吴式芬、陈介祺、郭裕之、陈宝琛等最为著名,而陈介祺(1813-1884年)一人即藏古玺印6000余方。加上他借自李璋煜、吴云、吴式芬、吴大澄、李佐贤、鲍康诸家之印,钤成《十钟山房印举》,共191册,总数达10284方,是最富盛名的集古印谱。流派印章的藏家有康熙时的周亮工、乾隆时的汪启淑以及嘉庆以来的顾湘、丁丙、魏稼孙等。正因为明清以降古印章收藏风气极盛,伪造古印相伴而生,伪印曾蒙蔽过所有醉心藏印的藏家。即使在当今许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中,我们也时常看到伪印的影子。古印章的辨伪,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印面形状

历代官印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因其一般个头大于私印而数量又远少于私印故也。所以官印又自然成为作伪的重灾区。

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黄宾虹藏有一方“历王之钅尔”(图1),见《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上有一突,摹仿齐玺,但印面有一周框线,一望而知赝作。

印章尺寸

战国古玺,异彩纷呈。印之大小,并无定制。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当时1寸)左右。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如“司宫长司”印(图2),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边长1.6厘米。《山东新出土古玺印》中,被定为汉代官印。汉代官印边长皆在2.3厘米左右,此印远小于于此,仅此一点,便可定为伪印。至如“司”字右竖左弯(汉官印绝大多数为直笔如东汉末至西晋“军司马印”图3)和毫无汉印浑厚神韵已不用再辨。

印章朱白

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警惕。

如清代吴大澄《十六金符斋印存》著录有一方“虎步叟搏司马”(图4)。叟族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于两汉魏晋之际。按当时印制,且不说此印尺寸形状俱不相符,仅误为朱文一项,便可定为赝作。

印面分割

印面分割主要指印面上界格和边栏的运用。

界格。措施于印面,用以分隔印文的界线。主要有田格、横日格、日格(习称半通印)。(田字中间加一竖)格(用于6字印)几种。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施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东汉之时,又出现了少数(田字中间加一竖)格道家印和殉葬专用印。

如林树臣《玺印集林》著录有“阳平君印”(图5)。从风格上看接近秦印风格,秦代封君也较常见,或以封地为号,以华阴、泾阳;或为特立之号,如刚成、武信。此印拟秦印而又失之草率简陋,加之秦这类印必施田格,如秦“昌武君印”(图6)。此印只施边栏,不合时制,当为伪印。边栏。

指刻铸于阴文印面印文之外的方形界框。在官印系统中,战国习见,秦和西汉无之。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个别官印有边栏。如秦、西汉或南北朝风格的官印中见到栏边,要格外留神。就私印而言,从战国至北朝,只在战国至西汉早中期部分私印见到,其他时代风格的私印如边栏,伪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印章自名

不同时代的印章有不同的印章称谓,同一时代官级不同,官印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如伏波将军(图7),上世纪70年代济南市文物店收购,《山东新出土古玺印》著录,时代定为汉。边长1.3厘米。此印甚小,乃极拙劣之伪作。也许是因为东汉名将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之故,伪造伏波将军官印者颇多。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旧藏有一“伏波将军”印伪品。检两汉官印制度,二千石以上高官皆称“章”或“印章”、“之印章”,以连同原官名凑足5字。二印不合此制,知为伪品。

印文内容

所谓印文内容,主要指古代官印中所含的特殊的官名、地名,特别是那些仅见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官名、地名。如一方印章上出现了这种官名和地名,但印章制度与风格又不见于此时,使可定为伪印。如1870年何昆玉辑《吉金斋古铜印谱》中“绣衣执法”一印(图8)。此官系王莽时期独有,《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改御史为执法,又置中郎将绣衣执法五十五人,分填缘边。”但新莽官印圆劲而又无四字者,此印生硬板滞,必为伪印。印章钮式

就隋以前公私印而言,鼻钮占了绝大多数,而龟钮等其他钮式的印章只占一小部分。物以稀为贵,龟钮等奇异钮式便成了作伪者青睐的对象。

“军假侯印”(图9),1979年济南市文物商店收购,边长2.3厘米,原时代定为汉。此印钮式臆造明显,当为伪印。汉魏之时军假侯乃军曲侯之副手,只能用鼻钮。此印钮为龟上再盘一蛇,当为玄武之类。这种钮式绝不见汉魏官印。再说,汉魏时,只有高级的侯王印“侯”字无单人旁,而低级的军假侯、军曲侯“侯”字皆有单人旁,伪作者印史知识欠缺是明显的。谨列上海博物馆藏“军假侯印”(图10)以为参照。印台厚度

早期印章的印台指印钮以下的部分,其薄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如两汉时期官印印台大致在0.6-1.0厘米之间,印台变化的趋势是由薄至厚。过厚过薄者皆要小心。

如西安文物库房藏有一方“军假侯印”(图11)。《陕西出土历代玺印续编》中收录此印时虽未提供印体照片,但从它著录的印台厚0.2厘米的超薄厚度便可判为伪物。当然参照上海博物馆藏“军假侯印”(图10),此印“侯”字误刻,印文单薄已不用再论。

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某某司马”的6字“汉官印”。仅从他细心描摹的高近2厘米的印台看,我便告诉他此为伪印。而且官名有拼凑之歉,钮式也不伦不类。但这位藏家坚信此印“皮壳”(即锈层)是老的,印是汉代。

印章锈色

古代印章的收藏分为古玺印和流派篆刻两大类,其中古玺印中,铜印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曾长期埋在地下,即使为传世品,也会产生锈蚀。如西汉“李信私印”(图45)等。古印的锈主要有两个层次,即表面为绿锈,绿锈下为枣红锈。有时绿锈上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绿锈在印章表面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已露出枣红锈。锈层较厚,附着结实。

近年因藏印之风又兴,市场上伪印甚多。但总的来说,现代伪印的锈无论是用漆调色涂抹,还是用硫酸铜加化学试剂置于潮湿环境下“培养”出来,都有两点共性:第一,锈层薄,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图12),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第二,与印本身铜质结合不紧,较容易除掉。

印章材质

古代不同级别的人,用印的质材是不一样的,其中铜印最普通,玉、金、银印最尊贵,官印系统尤如此。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古印”请我鉴定,印章竖长方形,大概0.6×1.2厘米。印文为“右空”,鼻钮。右空乃右司空的省文,此自为秦汉“官印”了。但此印有鎏金残痕,我告诉藏家此乃伪物,因为鎏金印汉魏时期是等同于金印的,非高官显宦不能用此。而秦汉时的这种竖长方形的半通官印是级别最低的官才使用的,制度矛盾。再则半通印是同期正方形官印的一半大,即大约1.2×2.4厘米,此印又显然小了。

曾见“夔州防御使符”(图13),以其自称“符”而非“印”,知为明末李自成政权官印,但印文轻佻,边款刀功恶俗孱弱。再看竟为染色印石刻成,而非铜质铸造,钮制更不着边际,知为近年伪物。检索资料,“夔州防御使符”原印铜质(图14),传出山东恩县。印背右刻“夔州防御使符”,左刻“永昌元年四月日造”,印侧刻“宇字贰佰贰拾伍号”。现藏国家博物馆。 篆刻风格

篆刻风格是鉴定古印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后世作伪都能摹仿古印的大概,但对特定时代形成的篆刻的内在神韵是难以毕肖的。这也就如同字画鉴定中强调的“时代风格”。总的说来,战国古玺,古奥灵动。秦代印章多以小篆凿于界格之内,转折自然而富于弹性。两汉官印或铸或凿,但都趋向整齐端庄。新莽印章,笔画匀挺,工稳颀长,铸制精工。魏晋印章多方折松散。南北朝印章更趋粗朴豪放。据此,如果有人称藏有一方南北朝官印,印文结构谨严,布局亭匀,那不可能是真品。同样如谁有一方呆滞无神或雄肆奇崛的“莽印”,你也千万不要当真。如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著名画家、篆刻家于希宁编《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中有一方“义□道宰印”(图15)。此印5字排3行、“印”独占一行及独特写法均为莽印法式,公元8年,王莽篡汉,并开始“大刀阔斧”地托古改制,将许多层级的长官改称“宰”,如改“县令长曰宰”。但此印周边不整,结字板滞小气,线条僵硬。而莽印真品,一般都方整谨严,篆法遒丽,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阴宰之印”(图16)

汉玉印是印苑中的精灵,价格远贵于铜印,历来伪品较多。曾见西安一藏家出示自藏玉印六七方,俱为赝制,有的还用的是近年才盛产的辽宁岫岩玉雕成。别说普通藏家,伪玉印也常使博物馆专业人员“打眼”。如《西安文物精华·玉器》收录玉印即真伪混杂。其中“陈请士”印(图17),为考古发掘出土之西汉玉印精品。印文以方为主,辅之以圆,挺健而不失婉畅。“宋珩印”(图18)覆斗钮型制尚称标准,但印文笔画琢磨苟且,僵硬而无婉通之感。笔道起收处多作尖状,而真正汉玉印多方起方收。“宋”字宝盖头错为秃宝盖。要知玉印初兴于战国,鼎盛于两汉。此间玉印存世约五百余,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个别为秦代。这个数字仅占同期存今玺印总数的百分之一强。当年汉玉印的主人社会地位比高,其文化水准必不致连自己的姓都刻错。而另一方“秦玉印”(图19)文字无一正确,有妄加边框,实向壁虚造,精神与秦汉时代相去万里。

前面多举古玺印伪造之例,实际上在明清流派印收藏中,“阶级斗争”也十分激烈。伪仿之印的目标多瞄准文彭、何震、丁敬、黄易、黄士陵、吴昌硕等印坛巨子。

“祖永”印(图20),见2007年 1月10日《收藏快报》之《记录黄士陵与秦祖永感情交往的田黄印章》,寿山田黄石。

黄士陵(1849-1908年),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安徽黟县人。其印刀法精熟,光洁清峻。“祖永”印小气拘泥,断非黟山风格。另外,田黄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仅数里长的寿山溪两旁水田下的古砂层中,属“冲积形砂矿”,主要成分是地开石。澄黄莹润,半透明,颜色由外而里逐渐变淡,石中隐约可见罗卜状细纹,表面有黄色或黑色的石皮,间有红色的格纹。罗卜纹、石皮、格纹是田黄的独有特征。“祖永”印从照片看亦非田黄。

流派印鉴定,切不可一看边款署某一名家就坚信不疑。应从各类印谱中寻找资料,分析其篆法、章法、刀法,体会其篆刻神韵功力是否相符,最好再请教几位印章专家,一定要谨慎。

印章收藏与其他收藏一样,追求年代久、名头大、艺术水平高、品相好等。印章史上,战国、秦汉是两上比邻的高峰,自然应是首先搜求的对象。其中官印远少于私印,故以官印为贵。钮式中常见为鼻钮、瓦钮,其他钮式如龟钮、辟邪钮、带钩钮等远少于鼻钮,价格当然高于鼻钮印。古玺印中铜印最多,玉印、银印、金印极少,备受藏家倾睐。流派篆刻方面,明代印章已极罕见,得到清代印以足欢喜,如为名家有年款之作,价格自然更高。另外,无论古玺印还是流派印,个头大者一般比个头小的为贵。

就西安文物市场来讲,2000-2001年时,一般鼻钮秦汉印在300-400元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略贵于此。一般鼻钮官印在1000-2000元左右。龟钮、驼钮印可达3000-5000元。元押一枚50-100元。上年头的明清篆刻作品很少,有名头者更难得一见。到今年,一般鼻钮秦汉印在800-1800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略贵于此。一般秦汉魏晋鼻钮官印在7000-10000元左右。

评论(已有1条)

转发0 阅读全文

紫砂壶世家和派别

2011-03-30 21:09

紫砂壶世家和派别

[2011-03-30 09:36:17]

除了耳提面命的师授徒承的技艺薪传之外,紫砂陶艺还形成了风格流派。在紫砂壶艺中,历来就有光货、花货、筋瓤货等器型表现手法,它们的成型手法在身筒制作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工艺之处,在装饰手法上却大不相同,所形成的美学趣味也不同,各个从业艺人除了随师傅所接受的工艺影响外,还会根据自身文化修养、审美喜好和技艺手段,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以时大彬为例,“初自仿供春得手”,日后有所变化,他的光货制作,在清代邵大亨手里达到了极致,“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而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却是从仿邵大亨人手:“我仿制大亨作品的第一件就是掇壶,作于1936年……经仿制邵大亨的作品,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由此可见时大彬一邵大亨一顾景舟的壶艺流派,而顾景舟的制壶技艺目前为更多的徒弟们所承继、发扬,徐汉棠、周桂珍、高海庚、李昌鸿、沈巨华都是这一流派的杰出壶艺人物。

时大彬的徒弟徐友泉仿古尊彝诸器,文献记载他“毕智穷工,移人心目”的作品样式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这种造型取向,到清初更多地为陈鸣远所继承。陈鸣远把青铜器型如双卮、鼎、爵、觚等变化为文房雅玩,在这个造型基础上,他创造了像生作品,并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形体入壶,使花货茶壶崛起而成为紫砂茶壶的重要形制。民国时期著名艺人蒋彦亭,走的是陈鸣远一路,仿制临摹飞禽走兽、虫鱼花草形状,擅制水盂、水滴、文房用具、杂玩等项;同时期的陈光明也擅此道,善作玩具和果品,如核桃、菱角、栗、柿、橘子、灵芝等,细巧玲珑,色形逼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七“老艺人”之一的裴石民先生,摹仿陈鸣远的作品甚多,精工细作,几可乱真,有“陈鸣远第二”之称,作品除茶壶外,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盆、假山、花果、蚕等,均有所创,形态各异,风格多样。当代已故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跟随伯父蒋彦亭学艺,发扬了陈鸣远注重生活的创造精神,在像生果品和花货茶壶的创作上蔚成大家;当代花货大家朱可心专事花货创作,以梅、竹等形象入壶,留下了丰富的造型积累,而他的徒弟汪寅仙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名闻中外的花货大师,在朱可心和汪寅仙的身上可以看到陈鸣远的艺术渊源。

民间工艺的一大传承特色,就是长辈带晚辈,父母传子女,这种情况在紫砂业更为典型,因为过去紫砂从业者大多是“耕且陶焉”的生产方式,做紫砂是农闲时的劳作,是副业生产,传帮带比较方便,也更易见经济利益。但农家的业余生产,往往也形不成大的气候,形成不了特色;紫砂做坯技艺在有的人家也能代代相传,但没有社会影响,甚至有的还讳言从事这种手工生产,也就大多湮没无闻。只有专业其事,把紫砂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人家才会在上面倾尽全力,形成规模,形成家族特点,进一步在社会上形成品牌。

如今,在宜兴丁蜀镇最有影响的是徐门紫砂世家,其家族从事紫砂行业已有100多年,可追溯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徐秀棠的祖父徐锦森,绵延至今已有五代。

徐锦森从清道光年间就开始从事紫砂制作,在蜀山南街开设商号“福康”,专营紫砂产品。两个儿子徐祖安和徐祖纯帮助经营,兴旺时期,月产量约有五千件之多,用木船运至常州,再JlI上火车转运至各地,产品一度远销东南亚一带(南洋),并从天津港销往日本(东洋)。徐祖纯的夫人邵赛宝,其父邵云甫是著名紫砂艺人邵.大亨的同属,其手艺在东南亚、日本等地享有盛名;邵赛宝的兄弟邵元章、邵茂章、邵宪章、邵全章也是当时的能工巧匠。徐祖纯和邵赛宝成家后,“福康”日渐兴旺。徐祖纯除了擅长经、…::;.营,还亲手参与劳作,紫砂品种有各式花盆、花瓶、帽筒、五七子盘、大小茶盘,尤善各式方器的制作。

徐祖纯和邵赛宝育有六子一女。三儿徐汉棠和四儿徐秀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夫人王定梅、陈凤妹也从业紫砂,六女徐秀文也作紫砂陶;徐汉棠长子徐达明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祖纯的孙辈和重孙辈中,有20人从事紫砂制作,徐门成为在宜兴紫砂业内名副其实的紫砂世家。

在宜兴,除了徐门之外,尚有蒋蓉、顾绍培、毛国强、范洪泉、束凤英、束旦生、王石耕、王小龙、周志宣等家庭传承。

蒋蓉本人出生于紫砂世家,父亲蒋鸿泉,母周秀宝,伯父蒋鸿高均从事壶艺,她从小便随父亲和伯父学艺,成为一代花货大师。她的兄弟蒋淦方、蒋淦勤,妹蒋定凤,亦从事壶艺,并有一定成就;女儿蒋艺华,婿周俊,为其徒弟,得其真传。弟蒋淦方之子蒋兴宜,妹蒋定凤之子钱和生、钱建生,之女钱雪梅,亦从事壶艺。

顾绍培的祖父顾三大是紫砂新釉出身,经营紫砂,母亲也做坯件,现在女儿顾婷、顾勤,女婿储峰、汤杰都在传承紫砂技艺。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曹婉芬,父亲曹秀歧、母亲承杏珍从业紫砂,祖父曹济生紫砂经营有成,儿子范建军(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媳费寅媛,女范建华、婿陆君都从业紫砂,也是一个家庭强队。

毛国强父亲毛顺生,女毛文杰、毛文渊,子毛子健、媳汪华艳均以紫砂为家业。

束凤英、束旦生之父束六度,束凤英子范亚君,束旦生子束群,他们也是紫砂世家。

陶刻邵云如的儿子邵洪坤、邵洪明,继承陶刻,洪明子邵新和随任淦庭学陶刻,其两个J卜儿子也从业紫砂。

应该说,上袁、潜洛两个老村上也有一些祖传的紫砂制作传人,如顾景舟兄弟顾陆洲、顾锡洲及其下代;王寅春子孙,除在耕(子王惠中、媳尹陶)、王小龙、高丽君夫妇(女王柯钧)一脉外,还有王三大亦从业紫砂。

著名艺人陈绶馥的后人陈金兔、陈金海、陈顺金亦从祖业,再其后陈增庆和陈增庆的儿子周志宣(随母姓)从业紫砂。

沈孝虎、沈孝鹿的父辈是紫砂业人,沈孝虎的儿子沈新根、沈建强,孙辈邵国良也从业紫砂。

著名艺人赵松亭其子赵乾泰、孙赵增大及后辈赵丽娟、赵丽华亦从业紫砂。

汪宝根子汪福庭、汪连大,孙女汪菊芳(子赵元元),汪洪芳、汪梅芳从业紫砂。

三代以上人从业紫砂的还有:

邵陆度的女儿邵沛华、外孙高伟中。

倪祥林的儿子倪顺生、孙倪建军。

邵新荣的儿子邵杏甫、孙邵俊,儿子邵亚南、孙邵明。

邵全根的父邵继康,儿子邵忠元、孙邵志良,儿子邵忠营、孙邵志刚。

徐顺清的后人一线,徐定奎——徐小奎一徐耀军。

胡复根的儿子敖洪、孙立伟,儿子敖君、孙立明。

上袁村今年72岁的董新华的父亲董连大、爷爷董顺元皆从业紫砂,儿子董跃明、董逸明也随父从业。

陈鸣远的后代有陈新洲、陈永洲,陈新洲的儿子陈国君。

邵大亨的后代从业紫砂,直到邵南生、遗生,其后才中断紫砂从业。

程寿珍的儿子程盘根,孙辈程然根,再后程永章、永泉,程永春子国春,永泉子建明、建云。

邵章大子邵申祥、孙邵逸平,子邵顺祥、孙邵小良。

潘洪福的儿子潘林宝、孙潘羊大,儿子潘林根、孙潘周新、潘建新、潘卫新……

第四篇:秦栏镇村代表活动室各项制度(推荐)

秦栏镇村代表活动室各项制度

代表小组活动制度:

为便于代表密切联系选民,充分发挥代表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保证代表小组正常开展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一、小组划分:本着就近、便于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划分代表小组,并由小组的代表民主推荐组长、副组长。

二、活动方式:以代表个人活动与小组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代表个人活动可以走访联系选民,收集和反映选民的意见、要求等,小组集体活动由代表组长召集并主持,主要方式有组织代表学习、视察、调查等。

三、活动主要内容: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听取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通报,评议单位工作;了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其它有关内容。

四、活动时间:小组集体活动一般每季度开展一次,每年不少于四次。代表个人活动时间由代表自己安排。

五、情况落实:各小组活动情况由组长负责归纳整理。乡镇人大主席负责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召集代表组长会议,听取各代表小组活动情况的汇报,并对代表在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进行汇总,交政府及有关单位办理。

六、办理落实情况由代表组长在下一次小组活动时向代表通报。

代表视察制度:

为了搞好代表视察工作,发挥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推动政府及单位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代表视察由乡镇人大统一组织,每次视察可安排一半以上的代表参加,亦可邀请上级人大代表参加。

二、代表视察活动一般每半年组织一次,每年不少于两次。

三、视察的方式可以对单位的全面工作进行视察,也可以就某项工作专题进行视察;可以集中视察,也可以分组视察。

四、视察的方法可以采取看现场与听取单位工作汇报相结合;提意见与现场解答相结合;视察工作与评议工作相结合,做到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五、为了提高视察效果,扩大视察影响,视察工作汇报会可以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

六、视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中心工作,把握重点,选好内容。上半年主要视察经济形势、粮油收购、农资供应、抗旱防汛,以及涉农单位为农服务情况等;下半年主要视察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农民和企业负担情况,村务及村级财务公开情况等。

七、被视察单位应积极支持、配合代表视察工作,指派熟悉情况的同志向代表介绍情况,解答代表提出的问题和询问,虚心接受代表批评,主动拿出整改措施,改进本单位工作。

八、代表视察期间不直接处理问题,不接受被视察单位吃请,不向被视察单位索要财物。

九、视察工作结束后,由人大主席、副主席对视察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并以书面形式向有关单位交办落实。

十、办理结果由人大主席、副主席通报给参加视察的代表,或采取适当方式,安排承办单位直接向代表汇报。联系代表制度:

为了加强与人民代表的联系,保障代表履行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制定本制度。

一、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其他成员分工联系代表小组,代表组长联系小组的代表。

二、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其他成员每年至少到联系组活动两次,了解有关情况,指导代表小组开展活动。主席团成员到村队检查工作时,要走访当地的人民代表,听取代表的意见和要求。

代表小组组长联系代表的方法,除平时采取走访、谈心等形式,直接深入到代表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联系外,每年至少同代表一起活动四次,征集代表意见,发挥代表作用。

三、乡镇人大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代表小组组长会议,了解小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交流代表活动的经验。

四、乡镇人大代表大会在举行会议前,应将大会的主要议题通知代表,以便代表走访选民,征求选民意见,为出席会议、审议报告作准备。

五、乡镇人大主席团开会时,根据需要,可以通知有关代表列席会议,参加讲座直接听取代表意见。

六、乡镇人大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召开有关的代表座谈会,围绕人代会议案和其它重大事项听取意见与建议,也可以组织部分代表开展视察、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

七、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应做好代表的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代表接待日制度,并对代表在信访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处理。

八、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在半年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书面答复代表。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及代表的来信来访、承办单位一般应在三个月内将办理结果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由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向代表通报办理情况。

九、乡镇人大要为代表统一订阅有关学习资料,寄送有关文件,以便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履行职责。

十、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组织必须尊重代表民主权利,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便利。代表联系选民制度:

为保持代表与选民的经常联系,及时听取和反映本选区 选民的意见、建议及要求,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制定本制度。

一、代表平时应保持与选民的联系,经常深入到选民家中和田间地头,跟选民谈心,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二、每季度走访一次选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每次走访面应达到本选区选民人数的10%。

三、每年召开一次选民座谈会,每次到会人数5—10人,向选民宣传法律,人大决定决议和党的方针政策,征求选民的意见与建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四、每年就本地区群众普遍关的的“难点”、“热点”问题搞一次社会调查,摸清社情民意,并写出文字调研材料。

五、每届任期内至少要向选民述职一次,向选民报告工作,接受选民的评议。

六、每位代表要确定1—3户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带领和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七、代表应关心本选区选民的生活,逢年过节要主动访贫问苦,慰问五保四属。

八、代表收集到的选民意见、建议和调研情况,应通过适当形式和渠道及时向乡镇和市人大反映。代表评议制度: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人大监督职能,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对部门和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的评议为工作评议;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政府组成人员个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评议为述职评议。

二、人大代表参加评议工作,是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履行代表职责。人大代表在评议活动中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三、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和支持评议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评议工作应坚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五、对单位的工作评议可以与人代会、代表视察、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每次评议可以同时确定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和单位进行评议,可以对部门和单位某个时期的全面工作或单项工作进行评议。个人述职评议一般在人代会上进行,政府组成人员在本届任期内至少向人民代表大会述职一次,接受代表的评议。

六、评议的内容:(1)宪法、法律和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情况:(2)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情况;(3)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情况;(4)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5)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6)廉政建设情况,以及其它需要评议的内容。

七、对单位的工作评议采取让代表投“信任票”的方法,评出“信任单位”、“基本信任单位”和“不信任单位”。得不信任票超过参加评议代表过半数以上的为不信任单位。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采取让代表投“满意票”的方法,满意票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八、评议结果和评议意见由人大主席、副主席负责整理,向被评议单位交办,或通报给述职者本人和有关组织。被评议单位应在接到评议意见后15日内提出整改措施,两个月内向人大书面报告整改情况。人大主席、副主席可以组织代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

九、被评为不信任,或代表对述职人工作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应作为下一次评议的对象,再次进行评议。

十、对两次评议均为不信任,或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应分别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要求责任人作书面检查或提出质询,建议有关机关和组织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免去和罢免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制度:

为使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议案办理制度:

1、代表议案经代表大会通过后,由人大主席、副主席负责以书面形式向本级人民政府交办。

2、政府应根据议案的不同内容,指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具体进行办理落实。承办单位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半年内办结。

3、主席团可适时召开会议,听取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或采取组织代表视察形式,检查了解代表议案的办理落实情况,督促办理工作。对办理不力、处理不当的,可以提出重新办理的意见。

4、代表议案办理结束后,应书面形式函复提议案人,并在下一次人代会上向代表作办理情况的报告。

二、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制度:

1、本制度所指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指人大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活动中,就本地区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不受法律追究。

2、在举行人代表会期间,由大会主席团集中向代表印发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表,征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在闭会期间,可采取召开代表座谈会、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的方式,征集代表建议。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一人提出,也可以联名提出。

3、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由大会主席团处理,人大主席负责交办,闭会期间由人大主席整理,交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并负责督促落实。

4、承办部门和单位在接到代表建议后三个月,最迟不超 过六个月将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在下次人代会上与议案一并向代表报告办理情况。人大代表的权利:

1、会议期间十项基本权利:参会权;审议权;提议案权;选举权;询问权;质询权;罢免权;提请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表决权;提建议、批评和意见权。

2、闭会期间七项基本权利:组织代表小组权;视察权;约见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权;提建议、批评、意见权;提议临时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应邀列席有关会议权;参加关于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人大代表的义务:

1、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3、要积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动工作,促进本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先进代表小组条件:

一、建立代表小组活动制度,正常开展小组活动;

二、较好地发挥代表当家作主和管理本地区各项社会事务的作用,协助政府推动工作。

三、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本地区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优秀代表条件: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宣传并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

二、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 期间的活动;

三、敢于仗义执言,对政府及其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

四、密切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的利益,及时反映本选区选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五、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为人民服务;

六、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带领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

代表活动室标语:

1、开展代表活动 发挥代表作用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4、增强法律意识 强化监督职能

5、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谈话

第五篇:2012秦峰二中德育工作、班主任奖励表彰制度

秦峰二中德育工作、班主任奖励表彰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队伍,激励教职工献身教育事业,制定本制度。

一、表彰对象和荣誉称号

1、学校班级德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班主任老师,授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在“育人杯”德育工作竞赛中成绩显著者,授予“育人杯”荣誉称号。

3、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其他德育工作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评比条件

(一)优秀班主任: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四项基本原则;

(2)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端正,责任心强,作风正派;

(3)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强,每月班主任综合考评成绩优异;

(4)班级每学期均评为“文明班级”;

(5)班集体积极、健康、向上,有良好的班风班貌。

(6)能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师生关系融切,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7)有一定质量的德育工作论文或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文章。

(二)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1、热爱德育工作,教育思想端正,责任心强,作风正派。

2、经常学习教育法规和有关重要文件等法规和制度。

3、在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讲究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积极参加教育理论和业务的讲座、研讨会观、摩等活动。

5、有较强的德育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在本岗位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6、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加以实践总结。每年有

1、-2篇工作的心得或论文。

三、评比办法

1、德育工作先进每学年评比一次。

2、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按参评人数的10%名额评选;“育人杯”每次一名。

3、推选时应坚持民主评议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

四、奖励表彰

1、被评比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的教师,授予相应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2、对“育人杯”得主,将颁发奖杯、荣誉证书和200元奖金。

3、有以上荣誉称号的老师,在晋级、职称评定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一)学校据每日、每周和每月应查项目,对班主任每月综合考评一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1、主要考核项目为:

(1)“日考核项”:广播操、班级值周时班主任的出勤管理情况;

(2)“周考核项”:周一班会活动、周五大扫除出勤组织情况、班级日志签阅情况

和本班级四项常规得分情况;

(3)“月考核项”:本月应交材料、班主任工作例会与重要活动的组织出勤、学生违纪和有无责任事故等情况。

2、考核标准见附表

3、奖励办法

(1、)校行政会据班主任当月工作情况,每月底确定当月最高奖励金。

(2)据班主任月考核分,分档次给予奖励。

(二)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育人杯”优秀班主任评比表彰活动。“育人杯”优秀班主任的评比办法是:

(1)据基本条件各年级报“育人杯”优秀班主任推选名单;

(2)“育人杯”优秀班主任侯选人召开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3)在班级学生中进行“育人杯”优秀班主任侯选人意见调查;

(4)在年级中进行“育人杯”优秀班主任侯选人意见调查;

(5)学校成立“育人杯”优秀班主任评委会进行认真评选。

3、召开“育人杯”优秀班主任表彰会。

下载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战国和秦皇朝的上计制度(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