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教学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以及对兄弟院校教学模式的借鉴和寒暑假期间各种培训所获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它们分别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和“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在这三个方面中,将“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作为重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从工作室的概念、工作室的特点、工作室的功能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四个方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
室内设计现有教学时依据能力进阶规律进行培养:第一阶段是培养技术基础能力,第二阶段是培养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培养综合能力。
针对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分为室内设计能力、室内绘图能力、室内施工能力。根据不同能力进行课程的设计,室内设计能力对应室内设计原理、住宅室内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室内绘图能力对应手绘效果图技法、电脑效果图技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室内施工能力对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和装饰预算与招投标课程。然后在教学中根据课程来进行相应的岗位训练。
以上教学方法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模块化教学,这种模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导,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衔接问题,更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践一线进行更好的结合,学生毕业与实践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零距离”就业模式。
二、“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
1、工作室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也就是说,室内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装饰工程,对内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在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
2、工作室的特点
“工作室制”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工作室制”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从这一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工作室的特点,我们拟将学生课程大体进行如下安排:
大一:进行基础课的学习
大二:进入工作室学习,主要学习专业课,淡化了教室的概念,也淡化了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
大三:进入企业进行定岗实习。
3、工作室的功能
(1)工作室的教学
工作室教学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组织,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课题案例可直接从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与正常的企业单位一样,将学生守则改为工作制度,有不同级别的管理,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爱好,以及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类培养。
(2)工作室开放型的教学管理
开放型的教学是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联系,使学生直接深入了解现实中的企业发展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新观念、直至复杂的人际关系。
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以往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应留余一定的空间及可塑性,其中对目标、方向的要求可以制定得详细明了些,但对教学的内容、时数就应以宽松为好,还应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时调整内容和时数要求。
(3)工作室的企业化管理
工作室的教学以课题项目为核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工作室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工作室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
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不定期的对小组成员进行更换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岗位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4、“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构建“工作室”理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对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模式中强调“学以致用”,学一点,用一点,学了就用,用中再学。
构建“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充电器”的作用。
三、“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1、软环境: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回归课堂,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然后在由实践回归理论,起,使学生既提高了实践水平,又巩固的理论知识,画龙点睛。
2、硬环境:教学需求的设施,包括绘图电脑和多媒体及70-100平米的固定教室。绘图电脑和多媒体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70-100平的固定教室是模拟公司化管理,对教室进行分区,分为接待洽谈区、设计制图区、办公区等,以实现更好的教学。
3、外部环境:需要学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在人、财、物方面。再比如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制和课时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院给予一定的空间,以便工作室制教学方法的灵活实施。
4、内部环境:我系教师团结一致,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针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的一点说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及未来的实施可能会存在诸多不足,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及时给予指正,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不足走向完善直至完美,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院发展服务。
第二篇: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手段
1.基于任务引领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室内设计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平台。以项目引导的个案教学为特征,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的特征。这种“工艺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具有现场教学与创业教学特点,是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2.室内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
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使学生提高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为商业空间设计良好的艺术形式,使之体现出完好的使用功能、审美性、促销性、美化性功能。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分几种方式进行:
1、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虚拟性室内设计;
2、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进行对口设计;
3、主动出击,教师、学生主动联系厂家寻找实际课题;
4、开发性的实际课题,对时间项目进行设计参与;
5、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的投标设计活动。通过参观室内设计企业、室内行业展示会以及商场产品室内调研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室内设计潮流。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互动式室内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通过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设计观念的语言表达,使师生在互动式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1).现场教学
《室内设计》是和实际应用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实地考察,使之对室内设计有一个实际的感知,比如了解设计到施工的流程。参观的内容是相关的工厂和企业,以及一些设计公司,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设计展览。这一方法颇受学生欢迎,通过几年实施,效果良好。(2).实际项目引导
室内设计工作室得到项目后,分解给每位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如杭州阿古姆服饰有限公司武林店店面及室内设计、温岭雷迪森大酒店室内设计、杭州嘉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武林店室内设计、云溪蝶谷别墅室内设计等。同时在相关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步骤,为今后的工作或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
充分利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优势进行现场实训教学,聘请企业人士、行业专家走上讲台,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共建,在课程后期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使学生非常明了自己设计作品的优缺点,感悟室内设计的思想。
编写了《室内设计项目实训指导书》,明确了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同时通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3).案例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全面、简明地介绍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课、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在教学中,既有教师介绍案例,也有学生评述案例,也有教师、学生共同点评价案例,形式多样,气氛活跃。通过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很受学生欢迎。(4).专家讲座
邀请室内设计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人士,艺术设计方面著名的学者为学生开设不定期的讲座,介绍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特别是室内设计的最新趋势与动向。讲座对开阔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设计视野、加深对设计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设计理念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近几年来邀请的专家例举有:
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克里思坦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蒋跃教授
浙江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院孙晴义教授 浙江省恒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福先生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何见平先生 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技术学院简·藤可帧教授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罗伯特教授 浙江中冠装饰公司董事长周建中
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光 杭州秀川广告公司总经理范培君 浙江广厦建筑设计院总经理董思阳
全国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住宅产业研究所所长、紫蝶国际家居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冠装饰企业董事长周建中先生在我院讲学
(5).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基本均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信息显示方式(如:ppt演示、VCD演示等)。由于本课程授课学时少,而课程内容较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编写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有助于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做到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了示范教学的效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
项目化教学中,利用现场收集的影像资料,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建立了精品课程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课程网站,提供有关课件、发布教学信息,为学生自学、课外复习提供方便。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再扩充性和交互性。
本课程即将建成网络课程形式,可以加入多样和丰富的教学元素,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本课程信息扩充和交流。师生互动答疑、批改作业、查阅成绩等交流。
1.授课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教材使用不断更新,采用国内外的优秀精品教材。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治学态度严谨,课前教学准备充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写课程教案及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专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前提,充分讲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相结合。并积极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将改革的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互动式室内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如:ppt演示、DVD演示等)。由于本课程授课学时少,而课程内容较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编写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有助于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做到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了示范教学的效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
项目化教学中,利用现场收集的影像资料,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治学态度:严谨,负责,一丝不苟。
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齐全。课件制作美观、精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教学内容:充实,新颖,有底蕴。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多媒体、演示、操作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实践教学:设计出的各类训练课题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装饰艺术的感知力、实践力、制作能力与表现能力的综合能力,且效果显著。
教材选用: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组参考资料。
学生评价:为人热情,谦虚,治学严谨。课堂收获多,增长见识。对该课程长生浓厚兴趣。
课堂效果:课堂气氛活跃,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给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成果展示:2011.5月在教学楼6楼长廊举办艺术设计09界作品展,受到领导、同行与学生的一直好评。
第三篇: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各种类型工作室。引入项目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探索有效的对接行业企业、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途径。“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必将顺应行业发展,改变传统专业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我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运行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从而得出“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考核评价是应该从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两方面展开,在室内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具体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强调过程考核。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专业能力;过程考核;成绩评价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都延续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比如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设计课的过渡,过程都离不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都是被动的、机械地接受,甚至提不上兴趣去学,他们不懂制作的流程,风格设计上也主要以迎合老师口味为目标,设计缺乏灵魂,毫无特色,所以在这一环境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了。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一种新环境下以基础设施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还在初期实施阶段,很多方案并不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1)很多企业都是以对外服务,承揽业务为主,不太愿意与学校合作,就算愿意,也是以小企业为主,规模小,种类少。(2)项目教学时缺乏真的课题任务,教学时间和项目时间比起来,相对较短。(3)对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和能力培养还是不足。(4)缺乏有效的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课堂式教学,转换为以教授导师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开放式教学。每个工作室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学生在专业基础教育完成之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一般由1名导师负全责,由多名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学生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生产设计课题的方式完成相应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工作室具有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整合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参加承接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接受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及运行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借鉴传统的“学徒训练制”的方法,工作室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设计项目的实践,基础是企业的实际项目,但在无项目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运行。把工作室的项目内容贯穿到整个课程当中,老师在教学中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的目标上进行培养。这一般可将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分解为3个阶段:(1)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素质学习。(2)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职业素质、岗位技能训练。(3)主要是基于以任务驱动“工作室”制下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及评价方式
如果把学生看成是学校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话,那么成绩的评定就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主要方法之一,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工作室模式下的室内设计课程的成绩考评具有特殊性,需要对设计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设计、思维表达等环节的测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及评价可以从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室内设计课程内容要坚持“原理――方法――实践――工程的运用”的主线,学生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任务调研、材料市场调研、工程工地参观认知实习等内容,加强认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我们可以将学生在工作室的实践训练,结合室内设计的工作任务分为如下7个环节:(1)任务接受:将工作室的学生一般总人数控制在15人左右,把项目任务分给学生,并设计好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2)资料搜集:本阶段主要准备设计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手段、相关专业素材等。(3)完成设计方案:学生各组根据收集到的素材设计出合理化方案。(4)方案的讨论与深入:在学生展开讨论之后,教师再对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意见。(5)设计方案的确定与设计表达完成项目:学生根据讨论建议和老师的处理意见修改方案,完成项目。(6)设计实施与考核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7)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等都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针对每一个设计实践环节,教师进行过程评价,一般来说工作室模式下每一阶段的任务均采用团队分工合作,成绩评价涵盖的职业素养评价与设计能力评价需贯穿每一个环节的。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实践,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兴趣、期望和认知规律;使教学场所与设计工作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讨论、质疑、探索,学会思考、学习和创造,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与依附性,让学生完整体验标志设计的职业化过程,内化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从而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道静.从设计创作过程的成绩考评看设计类课程教学[J].装饰,2012(12).[2] 龙安梅.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文化与艺术,2010(8):208??212.[3] 喻伟忠.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
第四篇: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最近才被正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其保障的问题成为各类职业学院在实施教学中亟待突破的课题!而项目化教学在工科类院校的成功实施无疑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并利用的模式。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对项目化教学加以运用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艺术类教学在引用过程中问题接踵而来。那么有没有更加合理的方式呢?我们根据高职艺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就摄影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进一步作了大胆的设想——引入自由工作室制度。
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电脑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内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管理模式。工作室为开放的教学空间,在院系领导下,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3)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4)师资结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结构教师”素质。要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教学评价。采用作品展示制,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可借此评价指导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工作室建设 经过省内外广泛调研和充分酝酿,结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对申报工作室的研究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研究内容的现有水平和特色、建设目标与计划、经费预算等进行了充分论证,基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工作室的研究团队由1名负责人、5名专业教师和40名学生组成,8人一组。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支撑;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培养双结构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平台。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这是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发展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大对工作室的扶植力度,给工作室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音响、网络、办公桌椅等;确保人力、信息、资料和资金等资源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提高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引导工作室加强合作,联合承接项目,提高综合实力。
一个开放的工作室教学环境会给学校整体艺术氛围提供良好的资源,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不仅是系部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的沟通,同时也对每个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出量化考核及来自行业需求的考验。学分制在此时可以得到较大范围的体现!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依赖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学分只是记录考试成绩的另一种方式,并不体现来自教师和社会的评价!因为在通常的教学中课程是出现在诸如理论课、实践课等大的体系中。实际上与最终的教学结果很难产生直接的关系。但在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中,课程作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与实践及完成项目和来自社会的评价紧密相关的。由此,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考验,人才培养的序幕就此展开。
由于工作室的成立来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专业倾向,加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室,所以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可以紧扣行业和专业的发展情况。负责教师在项目中推行教学内容或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引入新的项目,使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得到提高。学院教学的前瞻性和实验性也得到发挥。此时,项目成为一种虚实相间的、检验教学效果的利器。有效地扩大了项目化教学的范围。同时由于多个工作室的存在,竞争与互相学习自然产生,专业的发展此时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加上各种实践项目和虚拟项目的实施,专业在同等院校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产生良性影响。对扩大专业影响力和专业内涵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用人才。与当前高职教改普遍的做法一致的地方是,本专业要建立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基地,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与企业共建设计研发中心,通过向企业“接单”的方式,接受企业的设计研发项目和设计项目,学生与老师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订单要求的设计任务,使得老师能够有效地根据市场的要求,全面控制教学、教改的过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教学来引导实践教学,用实践效果来检验理论教学。
这种模式区别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把理论和实践分为两个环节,在实践环节学生到企业去学习,由于德国的企业成熟和规范,水准较高,这样的模式在德国是可行的。但是在国内,企业水准不一,大多数中小企业尚缺乏自主产品设计能力,学生到企业实践有很多实际问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学校办学的“产、学、研”一体,教学过程的“教、学、做”一体,使得教师在“双师”的基础上角色多样化,以适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课堂得以延伸。不再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乃至市场,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磨炼,就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实现零距离上岗。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 “艺术设计工作室”,有“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四个项目方向,工作室从企业承接设计研发项目。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以进入工作室的学生为带头人,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其他学生,由此产生联动反映,把工作室模式延伸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层级放大,形成分形结构。在工作室里,第一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虚拟的操作”;第二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操作(有老师指导)”,第三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单独和组团操作”,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如项目经理、设计、制作等,老师扮演客户,首先从“任务中国”网站接稿,仔细阅读任务描述,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之后各小组分组设计,通过讲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通过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室内设计师”的同学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这种以工作室的“项目”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动态的有机结构,使社会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动态性、随机性与高校信息的理论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优势互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突出了“高职”特色。
第五篇:关于工作室制度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探索
关于工作室制度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探索
【摘要】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确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室内设计专业诞生的直接动因。室内设计实践教学重在技术性和科学艺术性,实用性和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职业学校需提供的是一个心手合一、个性张扬、自我塑造的平台。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技术型、综合素养和独特个性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工作室 室内设计 教学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42-01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房地产行业以及建筑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高品质、高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室内设计作为一门与市场接轨热门专业,逐渐在各类学校兴起,并对教育教学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室内设计教学是一项专业极强的系统性教学,涉及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施工工艺、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环境生态学、声学、构图学、美学、市场营销学等许多学科,绝不是简单的电脑设计软件的教学。市场需求的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室内设计人才,必须经过系统和紧随潮流的专业教育,才能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发展和职业实践。然而,在当下的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专业基础素养较弱,有的学生实战实践经验缺乏,设计工程作品缺乏创意、创新,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从专业的时空角看到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可见,寻求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已迫在眉睫,这就对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技术型、综合素养和独特个性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
二、工作室的那些故事
“工作室”无论在中国和世界,其故事由来已久,过去画家给学生讲授知识就是在自己的画室进行的,这就是最早的“工作室”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最早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是博取众家之长的产物,“包豪斯”工作室教育自由民主个性,学生与导师共同来完成设计实践课题,给当今世界的现代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工作室的教学思维模式通过借鉴德国“包豪斯”工作室教学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特色,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工作室,如:装饰材料结构工作室、软装艺术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艺术工作室等等,各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各学科、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还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把劳作的世界与艺术家、设计家创造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三、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优势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教育重点放在了制图和渲染表现技法。这在某种程度是迎合了急速的城市建筑装饰需求的大背景,学生善于在短时间做出比较华丽的效果画面。但是,准确理解材料结构和做法,以及建构体验人居空间,对学生来说是困难和缺乏的。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室内设计专业不能纸上谈兵,除学习理论,还要求锻炼自己独立的设计能力,这里的设计能力包括绘制效果图、施工图、工程预算以及独立操作实战工程项目的能力。因此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应重点放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创新和自我否定,通过设计工程项目指导教学,室内设计工作室为设计实战教学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空间。
首先是工作室的建构,它需要有一定的优越的场所、先进的设备、种类多样的设计及相关图书资料、以及各种新的装饰材料的样品展示等。同时更需要学校及相关专业的跨领域、多元化的支持和相互糅合。室内设计工作室的精品建设是一个长远规划的工程,它需要通过不断累积、升级以及广大同学和老师长期的协同努力才能更好做到创新、创优。
其次是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管理,严谨创新的管理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师德与师能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两大元素,教师对学生新知识、新理念的教学,以给学生尽可能丰富和新颖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故室内设计工作室的人性化的管理非常重要,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是开放性、互动式、项目探究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各专业班级穿插交替上课以及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较多,各种设备、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和保养维护成了室内设计工作室管理运作的重中之重。
再次就是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的优势,它是直观的教学思维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建筑装饰材料结构小样了解装饰结构学,学生通过装饰材料的实践比较能够更好了解熟悉它和使用它、应用它,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构思制作设计的实战工程模型等。室内设计工作室还是开放性的、互动性、项目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思维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迪学生的室内设计创新性思维。互动性教学是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的最根本环节,它为教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之间,工作室与市场之间的交互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通过高年级同学与低年级同学互动学习的同时可以带动和激活低年级同学的学习热情,老师在其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和启迪引导学生的作用。项目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亲临实战工程,通过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在从事室内设计创作的同时认真思考,我们是怎样从事室内设计创作的,每个项目,从开始策略定位、中间取舍,到最后构思成形是怎样一个思维过程,这样教师和学生一起投入项目设计创作实践,在实践中共同感受其中真谛。
另外,工作室的发展还需要走向市场,与市场接轨,并接受市场的实际检验,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检验也是对教师的师德师能的检验。市场同时也迫切需要室内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的成果,为己所用,市场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战实践学习机会,我们通过市场这个巨大平台,抓住时机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特色建立实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助推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步骤,只有产学研合体,才能做到三赢之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作室教学思维模式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对话和推进了学生的学习设计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快速提升及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高素质设计人员的创优实践平台。通过集体过硬的技术、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创作实践氛围。工作室的建立顺应了当下建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当今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制定严谨而细腻的专业建设规划思维,稳步、可持续地发展办好一个专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建设策略规划,确定明确的发展奋斗目标,使专业建设发展具有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原动力。中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正处在成长阶段,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大批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去共同努力奋斗,同时更需要学校自身、各部门跨专业、多元化支持和发展。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二者互为前提,互为结果。在当今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中,室内设计质量是工作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精品才能实现品牌效应,通过实现工作室的转型、创优,培养具有工程技术设计和理论创新的设计人才才能使中国室内设计这个朝阳专业得到更好提升,扎根本土、弘扬中国文化,积极推动中国室内设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范悦、山代悟、乔安娜.同构 群体智慧的创新设计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拜卡.高勒文玛,芬兰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