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19-05-15 05:1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篇: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艺术设计系 高鹏

内容摘要: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如何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构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群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围绕我院艺术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从而实现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社会职业人。关键词:项目工作室 教学体系 标准

随着我院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已从基础能力设施的建设转向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围绕的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师资培养等整个教学体系的建设,随着“职业素养教育包”、“职业发展教育包”、“职业技能教育包”的形成完善,就此,我院职业教育教学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架,如“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引领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其理论构架在各专业的应用将逐步取得系统的成果,各专业的教学体系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其他专业群的建设发展一样,是经历了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的过程,在发展成类型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新的、符合我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成为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重点。

构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涉及到两个核心概念,即教学体系和项目工作室。

对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我们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所得理论尽管所使用的概念不一,但其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我系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体系应面向职业,与企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这一取向是符合当前我院我系发展现状的,但没有建构一个能被广泛认同的概念,系统地探索其理论框架,以致无法更好地推动实践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群关于项目工作室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在我国,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都相继推出了一些工作室,工作室由一名学术带头人主持,带领若干名学术倾向相近的教师组成具有学术特色的教学实体,对在本工作室工作在编的学生实施教学。在学院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先进行设计基础教学,后进行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大多是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然而,这种工作室教学主要是以主持人及合作者的学术结构作为教学依据,从而与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室教学目前还停留在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上,在引进项目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受到学院品牌效应及项目引进的时段制约,尚不能形成完整的从项目引进到项目开发的教学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设计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的,包豪斯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影响了现代大多数欧洲应用技术类大学(类似我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如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实行院企合作教学;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300多个教师中70%为专职教师,30%左右为课程教师,聘任的教师来自加拿大、意大利等,聘请来自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对一个学校的学科发展是极有帮助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以课题结合社会设计项目来实施的。

以上国外院校的教学体系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联系,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模式。这些教学体系给予了我院艺术设计群教育教学构建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及发展借鉴的模板。

构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新的教学体系,对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构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教师、伙伴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生变成了主角,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动、自主地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的意识与调整,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受动性与依附性。在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和创造。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社会职业人。

项目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是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考核的教学体系。

第一,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是应对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要求而探索、实施的。目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在不断地细化,各岗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相对独立的态势,甚至有些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将一部分岗位的任务进行外包完成,整体的项目实施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各岗位的协调与整合,待所有岗位任务完成再整合为一个完整成果提交给业主。由于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设计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非集约形式,这意味着岗位点不断细分的同时,设计企业还要求设计从业者具备整体的设计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给予了我院艺术设计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新的命题。因此,构建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群标准,成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新专业标准的实施最根本的支撑点在其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如何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关键,项目工作室的设立应以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点作为依据,每个项目工作室及一个岗位点,为应对设计行业、企业分工日益细分的趋势,我们必须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构建成为整个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是以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项目的储备成为课程开发的重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题真做”;由于项目的时效性(例如,每年的家装项目都是从春季开始),一些项目的引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与课程同步。从而,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室必须具备相关项目的深度开发能力,完善项目工作室的课程体系,即能够做到“真题假做”。

第三,在新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标准建立的同时,我们还要有相匹配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管理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现状,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互式、互动性教学。一方面,“小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据项目来组织团队进行设计,这对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小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得到训练。而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小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坚持“赏识教育”,即用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提升我院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摆脱以往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而是用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用导入真实项目的手法开展教学。真实项目的导入必须是针对相应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此外,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因为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成为设计公司的经理,引导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也可以成为甲方的设计顾问,督促和监督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的项目设计,给予指导。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成为设计师,需要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项目的完成贡献智慧。在这里,工作室的空间氛围为实现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保证。

在教学评价上,一是采用课程展示制,将一门课程完成后学生所做的项目作业集中展示出来,用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价,这侧重于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工作室对他们的意义。这两个方面的评价都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包含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应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设计成果的评价等。

第四,作为一个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体系,要求的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对专任教师的培养是整个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兼职教师是学校与社会企业沟通的优质通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进企业优秀设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也是学校打破社会企业壁垒的最好手段之一。体系所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高规格的,在行业有影响的兼职教师队伍。

总而言之,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群必须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寻求自身的发展定位,寻找一条既符合我院教育规律,又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发展道路;2.在“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框架下,打造从项目引进——项目开发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完整教学链;3.构建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形成以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工作室为单位,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其整体知识结构中,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专业常识,更需要切实的社会实践经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在我国设计教育现行体 系之下,分析借鉴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中实践设计活动的关联性,构建以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单位的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 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设计手段把具有艺术含量的构成形式有机的组合在某一空间中,使其达到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的空间环境造物行为。从某种角度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们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具体的一个艺术设计门类,其构成形态主要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室内外不同类型风格的物质要素,非物质形态则是指如历史、传统、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影响和指导人们行为方式和审美取向的精神因素。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利用设计构思使艺术品质和功能技术达到完美结合,从而构建各要素间平衡关系的环境系统。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特征与教育现状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存空间环境的营造,要解决的主要有空间物质形象的艺术化、施工工艺、材料学、室内外物理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等几个方面。设计思想的产生,不可否认来源于设计师所把握的理论认识、专业素养,但风格和个性的形成也来自设计师不断进取的、开拓性的创新精神以及个人的实践经历、经验积累和智慧、灵感的显现,而这种能力的进发是无规律、随机的,也是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书本和课堂来传授的,必须要在设计的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浸润和磨练才能建立起来。知识可以传授、技术可以训练、艺术可以熏陶,唯有设计智慧必须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按照我们现行的设计教育模式,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经过了四年的本科设计教育之后,还必须经历几年的实践历练,才可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文化艺术基础素养逐步转化为初步独立的设计思想和审美观。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设计师的专业教师也只能泛泛而谈地传授一般知识,学生与教师的接触缺乏实质性的专业交互和经验传授。

比如说,设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课题,假设现在要设计一个影院,音响要求如何满足。每个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设计师不能迷信书本的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几家音响用品厂家,让他们提供设计方案,要多大的音响,摆放距离和方式怎么样,设计清单报价拿过来,几家的图纸拿过来,然后 一家家派自己最优秀的工程师来说服我,我只要请教一个公司就行了,几个方案,谁的好,影院管理人员一说我们的设计师就学会了,也就积累了关于影院音响设计的经验。所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的正确办法,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解决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然而我们目前的设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

二 构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型教学模式

设计的专业性质是把设计思维和概念转化为现实、具体的物质形象的过程。因此,设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熟知生产过程,了解物质材料与成形工艺,除了能熟练地运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如草图方案、效果图、工程图等表达设计意图外,还应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另外,如前所述,设计毕竟是属于个体智慧的劳动,设计思想需要传承和延续,师承之间必须经过 具体的时间与项目的磨合才能得到真谛,这是设计这门专业在学习程序和师承关系上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别之处。

注重并将这一理念贯注于教学之中的,除了包豪斯以外,还有大洋彼岸的赖特,他一 手创建的东、西塔里埃森不仅是其工作、生活的营地,而且是一所独特的学校。塔里埃森的现行教育与成立之初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己发展成为具备了完整的教学体制与学位评估条件。它独特的教育方法与体系吸引了来 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作为事务所,它至今依然承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塔里埃森的教育仍然从根本上迥异于其他学院。通过 “做而学”,在培养人的品质与提高人性价值的同时而使其成为建筑师,仍然是其办学的宗旨。建筑教育在这里更体现出其职业的特色,“学”在这里拓宽了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站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立场上对包豪斯实践性教学的大胆借鉴。其目的是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实践服务实践为教学提供验证,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教育提供一部分经费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正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强化实践能力综合训练,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实践能力的、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设计人才,所以要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制作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把设计实践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大学本科设计教育的一种补充。工作室本身就具备设计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的场所,相对于企业而言,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它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问题上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不少院校成立了以教学、实践、营利为一体的工作室、研究所、事务所以及设计公司等,教学成果卓著而且也起到了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同时把教学的实践融合到实际的操作中,这几乎己经成为办专业的国际惯例。

1、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保证与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墓础,由授课教师按照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向组成不同的课题方向研究团队,应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实践设计实力,因此,执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能力很强的学科带头人作为负责人,要有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学术团队作为教学师资支撑,这样既可以保证设计项目的到位,又可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完成设计和教学任务。工作室成立之初,可通过高校提供的一定的教研资金,维持教学、实践与科研并行的运转,步入正轨后即可实现自给自足甚至盈利。

工作室的日常运转是在保证教学计划内容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向社会承接项 目、有条件地组织学生参与,把教学融入到实践项目和研究中去。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验证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形成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良性关系。同时,日常教学中通过实际项目对设计经验的不断归纳和总结,可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解决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与实践的矛盾

工作室应具备研究的基础和实践设计的能力,包括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比较充足的项目支持,经过教师申请及院系和学校讨论、考核后 开设。工作室教学上实行双向选择的制度,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如专业基础能力、道德素质、学习态度等基础学习及考核,达到一定的条件后方可选择指导教师进入工作室学习。

工作室将实行等同于企业单位执行的工作制度,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意愿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工作室部门的设置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为依据,建立不同方向的专业部门,如方案部主要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艺术功底好以及对设计理念理解比透的学生适合方案部的训练。施工部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管理能力,以及对施工工艺和装饰材料的掌握。室内陈设部主要培养学生室内陈设的设计能力,绘图部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电脑辅助工具将设计思想表达出来,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选择不同的部门或者轮换进行学习。开放型的教学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提高设计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使学生深入了解现实中企业的运作、经营方法以及市场营销、区域文化、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知识。在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上由工作室各个方面的负责人统一安排,如课程的教学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可根据实际的课题研究设置。艺术设计教学的安排最忌死板的“计划经济”,最忌讳大一统体系,所以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的安排上应该针对自己的需求和具体情况,有自主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有足够的弹性,新项目的到位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原课程安排进度,在内容上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坚持灵活性,对教学培养的目标要求可以尽可能制定得严格些,但对教学的内容、课时数就应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制定相应的安排,灵活调整,重结果不重过程。

结语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国家的建设发展将会需要更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以一种责任和义务感加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质,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要立足解决好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这个特定教学窗,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需求,使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新形势下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 杜华刚 《科教研究》 2007年 [2] 《设计的羽翼—关于艺术与科学理论的思考》 郑曙旸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年

第三篇: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

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渐降低,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游戏作为精神文化物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电子竞技和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游戏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暴雪、EA等国际知名游戏公司的成功奠定了整个游戏行业巨大的产业价值,游戏美术设计师也变成了21世纪最炙手可热的新兴职业。为了培养优质的游戏美术设计人才,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游戏艺术设计游戏美术设计师课程项目一体化

一、人才培养对于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想要取得发展和突破的产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参与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更需要的是对产业发展起到滋养作用的社会大环境和人才的充实。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与其他产业平稳的发展状态相比,游戏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尽管如此,游戏产业发展过程中依靠的人才输出现状依然十分尴尬,游戏人才的稀缺是制约游戏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上层建筑,游戏产业不仅需要能够驾驭市场经营的管理运营人才,更需要精通技术富有创意的游戏美术设计师。

中国游戏产业在发展的历程中,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怎样研发出印有“Designed in China”标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游戏,怎样开拓世界游戏市场,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与多元化的玩家需求,中国游戏产业的未来着实充满了探索。想要真正将“Designed in China”印得深刻、清晰,属于中国的游戏发展之路需要的是产业上的成熟,需要的是人才。

二、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2012年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的研究报告称,游戏行业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之一,每年都有超过250亿美元的收入,直接和间接雇佣的劳动力超过12万人次。在日本,数字媒体、网络游戏等产业已经超过钢铁铸造业两倍以上,成为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目前,中国的游戏产业以每年产值近50%的增长率被国际公认为最具发展潜质的游戏市场。培养适用于市场的游戏美术设计人才既是全球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成为国家游戏艺术产业先行者的契机。为了填补游戏产业市场的人才缺口,国内各本科院校相继开办了新媒体艺术、游戏美术设计等专业,然而由于传统的高校育人体制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造成高校与企业严重脱节,即使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毕业生投入到游戏产业中来,但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却是凤毛麟角。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多地向实践能力上倾斜,将人才培养融入到整个游戏产业链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大学学历教育、职业化的企业培训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的企业化实践是当前针对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要勇于肩负起在中国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国游戏产业才会在全球游戏产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游戏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企业资源的引进与教学实训实验基地的建立。目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游戏专业为了增强教学师资力量,从企业中引入了高端的游戏专业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依靠学校的定向人才资源这一优势,学校引进了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建立了游戏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学校数字艺术系游戏专业与大连斯芬克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手机游戏实验教学实训基地”,与沈阳蓝火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三维游戏实验实践基地”,与大连博涛多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游戏专业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形成了三个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实践基地。企业实训实验基地的建立和高端技术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游戏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实验教学投入和平台建设上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

2.将企业的项目制作流程引入教学环节,实现课程实验环节实战化。将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项目分解到整个游戏专业的课程群中,再由课程群中的核心主干课、主干课,按照项目的具体内容承担项目所涉及知识点的课程教学环节以及对项目进行设计,项目的制作将会从核心主干课和主干课中演化出来的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中进行实施并最终运行。游戏美术的制作流程分为游戏原画设定、游戏三维制作、角色动作调节、特效制作、游戏界面设计等,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游戏美术制作的流程安排到教学实践环节中,按照这种层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同时自然就了解和熟悉企业的项目运作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游戏美术实际制作项目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学生在递进式的课程实践环节中能够始终保持极强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在项目的设计、实施、运行过程中相互交叉融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整个课程群中知识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3.实现课程成果物的产品化,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将项目任务制度化,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制定项目制作流程图、项目制作时间燃烧图、项目分工表、项目具体实施计划表,参照企业的项目管理制度,将这些落实到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的实践环节中去。在项目实训过程中的分工就是实际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岗位分工,行业的技术制作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被引入到课程教学的考核中,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物的标准十分明确。学生的最终课程成果物都是严格按照行业成熟产品的标准进行设计、制作和整合的,因此各个项目环节的课程成果物实现了艺术到商业的转化,并且形成了项目制作的流程化和规模化。

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项目引入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游戏专业的人才质量。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游戏美术设计师。

作者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第四篇: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教学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以及对兄弟院校教学模式的借鉴和寒暑假期间各种培训所获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它们分别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和“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在这三个方面中,将“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作为重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从工作室的概念、工作室的特点、工作室的功能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四个方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

室内设计现有教学时依据能力进阶规律进行培养:第一阶段是培养技术基础能力,第二阶段是培养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培养综合能力。

针对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分为室内设计能力、室内绘图能力、室内施工能力。根据不同能力进行课程的设计,室内设计能力对应室内设计原理、住宅室内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室内绘图能力对应手绘效果图技法、电脑效果图技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室内施工能力对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和装饰预算与招投标课程。然后在教学中根据课程来进行相应的岗位训练。

以上教学方法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模块化教学,这种模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导,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衔接问题,更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践一线进行更好的结合,学生毕业与实践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零距离”就业模式。

二、“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

1、工作室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也就是说,室内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装饰工程,对内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在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

2、工作室的特点

“工作室制”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工作室制”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从这一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工作室的特点,我们拟将学生课程大体进行如下安排:

大一:进行基础课的学习

大二:进入工作室学习,主要学习专业课,淡化了教室的概念,也淡化了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

大三:进入企业进行定岗实习。

3、工作室的功能

(1)工作室的教学

工作室教学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组织,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课题案例可直接从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与正常的企业单位一样,将学生守则改为工作制度,有不同级别的管理,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爱好,以及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类培养。

(2)工作室开放型的教学管理

开放型的教学是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联系,使学生直接深入了解现实中的企业发展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新观念、直至复杂的人际关系。

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以往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应留余一定的空间及可塑性,其中对目标、方向的要求可以制定得详细明了些,但对教学的内容、时数就应以宽松为好,还应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时调整内容和时数要求。

(3)工作室的企业化管理

工作室的教学以课题项目为核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工作室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工作室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

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不定期的对小组成员进行更换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岗位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4、“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构建“工作室”理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对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模式中强调“学以致用”,学一点,用一点,学了就用,用中再学。

构建“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充电器”的作用。

三、“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1、软环境: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回归课堂,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然后在由实践回归理论,起,使学生既提高了实践水平,又巩固的理论知识,画龙点睛。

2、硬环境:教学需求的设施,包括绘图电脑和多媒体及70-100平米的固定教室。绘图电脑和多媒体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70-100平的固定教室是模拟公司化管理,对教室进行分区,分为接待洽谈区、设计制图区、办公区等,以实现更好的教学。

3、外部环境:需要学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在人、财、物方面。再比如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制和课时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院给予一定的空间,以便工作室制教学方法的灵活实施。

4、内部环境:我系教师团结一致,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针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的一点说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及未来的实施可能会存在诸多不足,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及时给予指正,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不足走向完善直至完美,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院发展服务。

第五篇: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最近才被正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其保障的问题成为各类职业学院在实施教学中亟待突破的课题!而项目化教学在工科类院校的成功实施无疑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并利用的模式。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对项目化教学加以运用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艺术类教学在引用过程中问题接踵而来。那么有没有更加合理的方式呢?我们根据高职艺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就摄影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进一步作了大胆的设想——引入自由工作室制度。

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电脑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内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管理模式。工作室为开放的教学空间,在院系领导下,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3)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4)师资结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结构教师”素质。要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教学评价。采用作品展示制,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可借此评价指导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工作室建设 经过省内外广泛调研和充分酝酿,结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对申报工作室的研究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研究内容的现有水平和特色、建设目标与计划、经费预算等进行了充分论证,基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工作室的研究团队由1名负责人、5名专业教师和40名学生组成,8人一组。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支撑;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培养双结构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平台。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这是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发展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大对工作室的扶植力度,给工作室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音响、网络、办公桌椅等;确保人力、信息、资料和资金等资源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提高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引导工作室加强合作,联合承接项目,提高综合实力。

一个开放的工作室教学环境会给学校整体艺术氛围提供良好的资源,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不仅是系部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的沟通,同时也对每个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出量化考核及来自行业需求的考验。学分制在此时可以得到较大范围的体现!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依赖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学分只是记录考试成绩的另一种方式,并不体现来自教师和社会的评价!因为在通常的教学中课程是出现在诸如理论课、实践课等大的体系中。实际上与最终的教学结果很难产生直接的关系。但在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中,课程作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与实践及完成项目和来自社会的评价紧密相关的。由此,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考验,人才培养的序幕就此展开。

由于工作室的成立来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专业倾向,加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室,所以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可以紧扣行业和专业的发展情况。负责教师在项目中推行教学内容或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引入新的项目,使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得到提高。学院教学的前瞻性和实验性也得到发挥。此时,项目成为一种虚实相间的、检验教学效果的利器。有效地扩大了项目化教学的范围。同时由于多个工作室的存在,竞争与互相学习自然产生,专业的发展此时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加上各种实践项目和虚拟项目的实施,专业在同等院校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产生良性影响。对扩大专业影响力和专业内涵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用人才。与当前高职教改普遍的做法一致的地方是,本专业要建立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基地,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与企业共建设计研发中心,通过向企业“接单”的方式,接受企业的设计研发项目和设计项目,学生与老师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订单要求的设计任务,使得老师能够有效地根据市场的要求,全面控制教学、教改的过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教学来引导实践教学,用实践效果来检验理论教学。

这种模式区别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把理论和实践分为两个环节,在实践环节学生到企业去学习,由于德国的企业成熟和规范,水准较高,这样的模式在德国是可行的。但是在国内,企业水准不一,大多数中小企业尚缺乏自主产品设计能力,学生到企业实践有很多实际问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学校办学的“产、学、研”一体,教学过程的“教、学、做”一体,使得教师在“双师”的基础上角色多样化,以适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课堂得以延伸。不再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乃至市场,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磨炼,就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实现零距离上岗。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 “艺术设计工作室”,有“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四个项目方向,工作室从企业承接设计研发项目。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以进入工作室的学生为带头人,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其他学生,由此产生联动反映,把工作室模式延伸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层级放大,形成分形结构。在工作室里,第一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虚拟的操作”;第二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操作(有老师指导)”,第三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单独和组团操作”,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如项目经理、设计、制作等,老师扮演客户,首先从“任务中国”网站接稿,仔细阅读任务描述,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之后各小组分组设计,通过讲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通过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室内设计师”的同学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这种以工作室的“项目”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动态的有机结构,使社会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动态性、随机性与高校信息的理论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优势互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突出了“高职”特色。

下载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室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专业合作社体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村新论 > 农村新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一、农民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需求调研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研情况 (一)、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装饰产业的前景也更加广阔。据资料表......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大全]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

    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构成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构成学科教学体会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构成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体会。构成学科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与知识再生能力,培......

    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胡金林 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集合。该文通过对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市......

    构建知识体系的二轮复习模式

    浅谈构建知识体系的二轮复习模式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巩固和提高。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教学公司”模式构建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教学公司”模式构建 摘 要:新加坡首次提出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处于......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讲解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 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的必然产物。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门类 , 已走进现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