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大全]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各种类型工作室。引入项目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探索有效的对接行业企业、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途径。“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必将顺应行业发展,改变传统专业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我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运行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从而得出“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考核评价是应该从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两方面展开,在室内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具体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强调过程考核。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专业能力;过程考核;成绩评价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都延续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比如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设计课的过渡,过程都离不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都是被动的、机械地接受,甚至提不上兴趣去学,他们不懂制作的流程,风格设计上也主要以迎合老师口味为目标,设计缺乏灵魂,毫无特色,所以在这一环境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了。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一种新环境下以基础设施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还在初期实施阶段,很多方案并不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1)很多企业都是以对外服务,承揽业务为主,不太愿意与学校合作,就算愿意,也是以小企业为主,规模小,种类少。(2)项目教学时缺乏真的课题任务,教学时间和项目时间比起来,相对较短。(3)对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和能力培养还是不足。(4)缺乏有效的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课堂式教学,转换为以教授导师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开放式教学。每个工作室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学生在专业基础教育完成之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一般由1名导师负全责,由多名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学生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生产设计课题的方式完成相应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工作室具有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整合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参加承接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接受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及运行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借鉴传统的“学徒训练制”的方法,工作室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设计项目的实践,基础是企业的实际项目,但在无项目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运行。把工作室的项目内容贯穿到整个课程当中,老师在教学中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的目标上进行培养。这一般可将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分解为3个阶段:(1)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素质学习。(2)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职业素质、岗位技能训练。(3)主要是基于以任务驱动“工作室”制下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及评价方式
如果把学生看成是学校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话,那么成绩的评定就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主要方法之一,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工作室模式下的室内设计课程的成绩考评具有特殊性,需要对设计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设计、思维表达等环节的测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及评价可以从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室内设计课程内容要坚持“原理――方法――实践――工程的运用”的主线,学生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任务调研、材料市场调研、工程工地参观认知实习等内容,加强认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我们可以将学生在工作室的实践训练,结合室内设计的工作任务分为如下7个环节:(1)任务接受:将工作室的学生一般总人数控制在15人左右,把项目任务分给学生,并设计好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2)资料搜集:本阶段主要准备设计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手段、相关专业素材等。(3)完成设计方案:学生各组根据收集到的素材设计出合理化方案。(4)方案的讨论与深入:在学生展开讨论之后,教师再对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意见。(5)设计方案的确定与设计表达完成项目:学生根据讨论建议和老师的处理意见修改方案,完成项目。(6)设计实施与考核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7)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等都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针对每一个设计实践环节,教师进行过程评价,一般来说工作室模式下每一阶段的任务均采用团队分工合作,成绩评价涵盖的职业素养评价与设计能力评价需贯穿每一个环节的。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实践,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兴趣、期望和认知规律;使教学场所与设计工作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讨论、质疑、探索,学会思考、学习和创造,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与依附性,让学生完整体验标志设计的职业化过程,内化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从而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道静.从设计创作过程的成绩考评看设计类课程教学[J].装饰,2012(12).[2] 龙安梅.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文化与艺术,2010(8):208??212.[3] 喻伟忠.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
第二篇: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教学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以及对兄弟院校教学模式的借鉴和寒暑假期间各种培训所获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它们分别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和“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在这三个方面中,将“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作为重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从工作室的概念、工作室的特点、工作室的功能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四个方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
室内设计现有教学时依据能力进阶规律进行培养:第一阶段是培养技术基础能力,第二阶段是培养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培养综合能力。
针对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分为室内设计能力、室内绘图能力、室内施工能力。根据不同能力进行课程的设计,室内设计能力对应室内设计原理、住宅室内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室内绘图能力对应手绘效果图技法、电脑效果图技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室内施工能力对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和装饰预算与招投标课程。然后在教学中根据课程来进行相应的岗位训练。
以上教学方法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模块化教学,这种模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导,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衔接问题,更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践一线进行更好的结合,学生毕业与实践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零距离”就业模式。
二、“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
1、工作室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也就是说,室内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装饰工程,对内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在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
2、工作室的特点
“工作室制”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工作室制”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从这一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工作室的特点,我们拟将学生课程大体进行如下安排:
大一:进行基础课的学习
大二:进入工作室学习,主要学习专业课,淡化了教室的概念,也淡化了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
大三:进入企业进行定岗实习。
3、工作室的功能
(1)工作室的教学
工作室教学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组织,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课题案例可直接从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与正常的企业单位一样,将学生守则改为工作制度,有不同级别的管理,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爱好,以及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类培养。
(2)工作室开放型的教学管理
开放型的教学是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联系,使学生直接深入了解现实中的企业发展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新观念、直至复杂的人际关系。
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以往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应留余一定的空间及可塑性,其中对目标、方向的要求可以制定得详细明了些,但对教学的内容、时数就应以宽松为好,还应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时调整内容和时数要求。
(3)工作室的企业化管理
工作室的教学以课题项目为核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工作室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工作室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
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不定期的对小组成员进行更换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岗位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4、“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构建“工作室”理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对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模式中强调“学以致用”,学一点,用一点,学了就用,用中再学。
构建“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充电器”的作用。
三、“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1、软环境: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回归课堂,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然后在由实践回归理论,起,使学生既提高了实践水平,又巩固的理论知识,画龙点睛。
2、硬环境:教学需求的设施,包括绘图电脑和多媒体及70-100平米的固定教室。绘图电脑和多媒体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70-100平的固定教室是模拟公司化管理,对教室进行分区,分为接待洽谈区、设计制图区、办公区等,以实现更好的教学。
3、外部环境:需要学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在人、财、物方面。再比如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制和课时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院给予一定的空间,以便工作室制教学方法的灵活实施。
4、内部环境:我系教师团结一致,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针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的一点说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及未来的实施可能会存在诸多不足,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及时给予指正,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不足走向完善直至完美,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院发展服务。
第三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件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代,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5、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机构
1、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3、党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3)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4)组织专家对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3)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三、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1、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2)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党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现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2、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1)在我校高职现有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列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
(2)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的竞争力。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2)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4)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5)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内容:
(1)能够提高专业水平的教改项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点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能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最终能够达到校级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重点教材的建设:能纳入校重点教材建设计划,最终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引进高水平原版教材和自编学生参考学习材料;
(3)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或实验基地;(5)承担结合专业建设的科学和教学研究,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6)课堂教学设备购置;(7)其他项目。
5、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管理
(1)凡重点发展的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2)重点发展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每年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该专业建设与改革进展缓慢,学校将予以警告,或取消重点专业建设资格。
(3)被已确定为重点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
四、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1、标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原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建设,逐步建成品牌和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我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2、标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
(1)在我校高职现有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7、2008、2009和2010年分别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维护)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较强示范性的专业。
(2)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开展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示范性(品牌)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3、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第四篇:关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几点体会
周一鸣(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内容摘要: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招生、专业教育、教学特点等方面阐述培养适应装饰行业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的做法。
关键词:美术基础、艺术与技术结合、专业理念、设计思维、技能、现场教学
21世纪,高职教育在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在发展,因此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也迅速成长起来,我院的室内设计专业1998年创办至今的八年里,为了培养有特色、有创新力、技能型的设计人才,专业教师根据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的探索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从专业招生、专业基础、专业理念、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等方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专业、学生互选,使学生明确专业目标
1、美术是基础,兴趣是动力在教育活动中,生源是原材料,原材料本身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制约着加工产品的品质,室内设计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对美的感受、对设计的兴趣。专业要求报考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进校后加试美术,如果美术加试不合格,转入其它专业。美术基础以外,兴趣也很重要,浓厚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因此其它专业的学生如果对室内设计专业有较大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加试进入本专业。在整个招收的学生中,通过专业、学生的互选,能够优化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基础水平,在较高的起点上进入专业的学习,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要素。
2、开展专业教育讲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是对学生的负责,学生选择好专业后,学院及时召开专业教育讲座。在高职院校,市场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因专业教育讲座邀请社会行内人士与本专业的骨干教师一起,介绍本专业的专业前景、市场现状、专业对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专业目标和三年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是他们学习方向,在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下完成学业,在就业素质形成内容的指导下针对性的加以完善自我,以备进入社会适应相应的满足。
二、打好专业基础
室内设计的内容不仅涉及室内表面装饰设计,还涉及到建筑结构、水电、通风等技术性问题,因此室内设计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要求学生在这两方面都要大好扎实的基础。
1、造型艺术基础造型艺术主要还是通过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等方面训练学生的二维、三维乃至多维的空间概念、造型能力、美学法则、色彩感觉和表达能力,与其它艺术类的基础课程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在室内空间设计基础教学中,立体构成课程更强调空间构成,除了多维视觉体验外,还必须重视多维度的触觉心理体验。为了强化多维度思维的培养,主张从二维绘画状态中逃逸,以便更好地发展头脑的“虚拟空间概念”。
2、工程技术基础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深化,设计必须了解建筑、会设计的语言表达,与此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学初步和室内设计制图,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如风格、结构、材料、建造及形式(包括界面的和空间的形式);制图规范与技能、投影知识、建筑形体的表达、室内装修施工图、透视图的原理与画法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三、专业教育强调的理念
专业理念对从业人员一生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观念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专业教学阶段,就要先强调以下的专业理念。
1、以人为本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设计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
2、整体意识第一层意思是环境、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协调,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第二层意思是室内所有内含物的整体协调,室内设计应该是不仅是室内界面设计或者是家具设计,它还包含了室内色彩、光环境、陈设、绿化等诸多方面,同在一个室内空间,应该把握所有内含物的整体协调。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应该树立“整体—局部—细部—整体”的全局观念,即“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设计方法。
3、经济环保的意识十一五规划呼吁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发展节能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室内设计也要树立节约意识,设计节能型、经济实用型室内空间。重视环保,使用环保材料,营造绿色、健康室内空间。
四、创新思维和设计表达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设计室的生命力,也是积累的过程,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意思维方法的讲授,也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或有创意作品的欣赏,要求学生在设计作业前大量搜集相关的资料,抄在速写本上,积累好的原始素材,运用联想、分解、反解等构思方法将素材转变成自己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使手、眼、脑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2、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意在笔先原指创作深思熟虑后再动笔,即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没有立意是设计的 “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在于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成熟的构思,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深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好的构思。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体现了设计师的内涵与素养。
五、注重技能训练
1、快速手绘表达手绘能力体现设计师的专业素养,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速写本上手绘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上半部分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从设计图纸到效果图的绘制)来完成设计作业,这样的训练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加深入的巩固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与方法。
2、电脑效果图表现现在装饰行业最常用又快捷的图纸制作都是用几个电脑软件完成的,如设计图纸CAD、效果图制作的3DMAX、PHOTOSHOP等,在手绘的基础上学习电脑软件是相对容易的,唯一的要素就是多练,熟能生巧,为了让毕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学院专门设立室内设计专业专用机房,在课程设置中也加强了电脑软件的教学与训练。
六、注重现场教学
现场实践教学是我们为社会培养艺术与技术兼备的实用设计人才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学—练—看—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与综合型的装饰材料市场、装饰工程公司的联系,建立互动关系,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再将学生引入施工现场(此项工作实际操作和管理有一定困难,但因其重要,我们在不断的完善)。现场教学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1、装饰材料任何设计都要靠材料来完成,现代装饰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装饰行业的发展,我们带学生到装饰材料市场搜集第一手材料, 了解第一手市场信息,亲自掌握装饰材料的性能、质地、强度、尺寸、价格、环保性等要素 ,进行现场教学。
2、装饰构造与施工室内设计精髓在于空间总体艺术氛围的塑造,而这种塑造过程的多向量化,使得室内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呈现出各种设计要素多层次穿插交织的特点。从概念到方案,从方案到施工,从平面到空间,从装饰到陈设,每一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专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现场实践教学中提出来是最实际、最具体、最生动的。学生在现场实践的时候比在教室要激动得多,提出的问题也更多。现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正是重过程、重方法的教育机制。因此我们要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把学生带到装饰工程的工地现场参观、考察、实际操作,了解各工种工序、构造节点,甚至到隐蔽工程的结构。
七、小结
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人才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思维、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与模式,培养实际应用行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吴龙声《建筑装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http://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设计在线
第五篇:高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初探
高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初探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德育课教学问题的一些办法和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德育课 教法单调 模式陈旧 评价失衡
目前德育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德育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院校还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上高中、上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文化课基础稍好的或者说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都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是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觉得有一种被落下甚至被抛弃的感觉,成天忧心忡忡,无所事事,对学习缺乏热情。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这些学生本来就对文化基础课心存畏惧,而对德育理论课更是不感兴趣。
2.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失衡
(1)教学方法单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说教式”、“满堂灌”等形式仍占据着德育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鲜明的个性无法体现和发挥。(2)教学评价失衡。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多数是从原来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政策性的转轨后才升格为专科院校的。无论从硬件软件、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德育课很大程度还是沿袭普通中学和中专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过分依赖考试成绩、注重单纯的德育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考试成绩与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弱化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3.教育模式“重理轻实”
目前的德育模式,学校将其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在集中的几十个课时之内,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轻实”,具体可以归纳为“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引导;重考试成绩、轻日常行为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德育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排、内容的选择,还是学校具体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教材与专业不够配套,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三年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通用一种教材,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宽泛笼统,针对性不强。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和评价往往是依据教学大纲,以是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来衡量教学工作的优劣。
解决办法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课,要把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建设等同起来,改变那种只重视专业课不重视德育课的局面。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要从软硬件方面舍得投资,在辅导员的配备、德育教师的人选安排方面,要把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德育课教师团队中来。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德育教师要努力加强业务进修学习,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报刊搜集信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创造一切条件,让德育课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
再次,德育课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在德育课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2.充实更新教材内容
(1)选择教材要有针对性。在市场经济体制驱动下,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原先一些传统的专业逐渐淡出,新兴专业快速发展,这对学校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德育教材的内容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目前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及时编写出版与专业配套的,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各院校也应组织科研和教学人员,编写出适合本校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作为“补充教材”。(2)灵活使用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指定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指定教材。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不具备编写本地市教材的条件,而在使用全国通用的高职甚至是本科院校的教材。这虽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使教材更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课要有规范统一的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巧妙地使用教材。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捷径。德育方法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特点,适合学校条件的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表达,可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如,“活动式”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榜样熏陶式”教学法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
为了增强职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高职德育课程的评价应实行综合积分制,建立学生德育综合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德育课程的活动参与、知识学习、课堂表现、守纪情况,校内校外(包括在家庭)的行为习惯的实际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除在学期末进行总评外,平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评价形式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进行初评(自评、他评相结合)、任课教师合议、班主任教师建议、德育课教师评议等多项多环节组成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使学生的德育成绩评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从而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宋俊骥、李莲英:《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2]刘硕、王洪乔:《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3]卢永帅:《中西方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