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尹小石1龙翠梅2杨水云3
(1.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034000;2.洞口杨林中心小学 湖南 洞口 422314
3.洞口七中 湖南洞口 422314)
摘要: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个案进行研究,从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结构、科学安排实践教学、严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地方师范院校实际的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构建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文科专业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忻州师范学院多年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适合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为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借鉴。
一、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结构
实践课程结构是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以前,地方师范院校通过实验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理科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而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弱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忻州师范学院在制订2010级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设置上动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功夫,压缩了理论教学的课程时数和学分,突出和完善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门数、时数和学分,将第二课堂、校内模拟实践、社会调查和科技创新活动等纳入文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结构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科学设置文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突出和拓宽了实践课程的基础和领域,使文科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向柔性专业方向发展;在实践体系中以必修课程为核心,尽可能拓宽实践课程的领域,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实践选修课程作为实践必修课程的延伸和补充;积极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趋势,增设了一些教育类实践课程 1
和新兴、交叉课程,在一些旧的实践课程里增设了新的课程内容,更新专业结构。
其次,科学设计和整合原有的实践课程结构,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专业与非专业、基础性与非基础性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以前,很多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显得比较杂而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理论课程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针对这种情况,忻州师范学院在2010级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并列的专门体系突出出来。一是优化整合实践课程结构。在把原有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着眼于文科专业的现状,增加实践课程门类,更新教育内容,以优化的结构涵盖整个学科体系的知识面。二是科学设置教育类实践课程的开设顺序,突出课程之间的前后继承性和逻辑性,完善“扶贫实习支教”和专业实习课程管理体系。三是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和学分,增加实践课教学时数和学分,给学生充足的课外实践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忻州师范学院2005级本科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学分为24,占整个专业总学分的12.6%;而在2010级本科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的学分已提高到了42,占整个专业总学分的25%。
再次,增设教育类公共必修实践课程。我国传统师范教育类实践课程的比重与英、美等国家比起来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充分体现“师范性”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支教工作,提高实习支教的质量,忻州师范学院在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全程实践教学体系”里,在第4学期增开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两门教育类实践课程,为支教学生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安排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地方师范院校培养文科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忻州师范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新的师范教育模式的尝试,构建了“512”地方师范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5个学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加1个学期的实习支教,再加2个学期回炉反思提高。一改过去“教学长实习短”的不合理做法和“先理论后实习”的分割方法,采取平时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实习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一是要抓好教育实习的质量。教育实习是师范类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关键一步,尤其在文科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忻州师范学院从1997年就开始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新路子——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从2004级本科学生开始,把原来的“教育实习”改为“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时间由原来的6周改为一学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实习支教管理处”等专门管理机构,先后组织23批1万余名本专科生,到忻州市所辖的11个县(市、区)560多所贫困农村学校开展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学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协议,为实习支教学生聘请了大量的地方学校的指导老师,为广大文科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是要抓好课程实践教学。对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来说,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深化课程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忻州师范学院在制订文科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那些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要有一定实践教学的时数比例,学校为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经费等物质条件保障。如在201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通识性公共课程里都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时数,要求各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学分不得少于2个。
三是抓好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是地方师范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对学生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和大学四年专业学习质量的一种综合培养和考量。忻州师范学院在文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从论文的选题,到开题,再到论文提纲和正方的撰写,再到论文的规范化排版、答辩再到论文的打印装订,对其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严把质量关,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组织中期检查与定稿检查。增加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把原来的8周时间提高到了13周。
四是抓好专业实习和专业见习。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文科专业的专业实习和专业见习是把专业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过程,也是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忻州师范学院历来非常重视文科专业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先后与忻州市及管辖区域内的各县(市、区)政府、法院、质检以及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合同,使专业实习、见习网点遍布了整个忻州,建立了一个较为广泛和稳固的实习基地。
五是抓好全程实践教学。为了圆满完成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课题,忻州师范学院对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胆改革,在原来实践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构建了一个包括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专业教育实践体系和综合实践体系三个模块,贯穿大学四年的文科专业“全程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三、严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是文科专业大学
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另一重要载体和途径。如果有专门部门的组织,专职教师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成立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一些有益的科学讨论、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培养和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在校内开展的活动有科技讲座、学术报告、专题性研讨会、论文宣读会、演讲会、辩论赛、服务性的科技咨询和科技宣传等;在校外开展的活动有教育实习基地活动、社会调查、科技考察、三下乡活动等。
一是抓好普及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系列学术报告等。如忻州师范学院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校性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和学术活动月,全校上下非常重视,校领导进行顶层设计,各系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集中展示师生的实践活动成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抓好课外竞赛活动。上至全国层面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级层面的“兴晋挑战杯”竞赛等,下到学校和院(系)层面的演讲、辩论赛等。如2008年,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的“大学生村官调查”获“兴晋挑战杯”一等奖,2009年,“浅析地方政府在扶贫顶岗支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又获“兴晋挑战杯”金奖。通过课外竞赛活动的举办,倡导了创新精神,营造了创业氛围,促进了成果转化,培养了文科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社会竞争力与科技创造力。
三是抓好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是师范院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对提高师范类文科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作用巨大。忻州师范学院把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此项活动中去,每年组织一次,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先是各系组织预赛,然后由系里推荐优胜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决赛,先是从粉笔字、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单项比赛,各单项得分之和前20名进入最后的综合比赛,学校对获得综合和单项一、二、三等奖的同学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通过对这几年此项活动的统计,获得较好名次的都是文科专业的学生,可见其在文科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是抓好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大学生活动的大舞台,是锻炼文科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大课堂。忻州师范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文科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强调文科专业必须走上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把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计一定的学分。为了帮助更多的文科学生更好地学习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更好地为社会调查活动服务,忻州师范学院建立了社会实践调查主题网页,开设全院性的社会调查选修课程,在文科学生中掀起了社会调查的热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忻州师院政史系作为社会调查的先行者,几年来一直坚持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举办了三次全校性的大型社会调查展览,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把自己的毕业论文与社会调查课题挂起钩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丽娟.新世纪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2]高伟山.124所师范院校开展实习支教——开辟服务农村教育新途径8.5万师范生深入农村[N].中国教育报.2009.11.26,第1版.[3]忻州师范学院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育课程安排表[Z].2010.3.20.[4]连建华.关于高师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2,(3).[5]赵炜.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2007,(2).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Liberal Arts Major in
Regional Teachers Universities-----With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for an Example
YIN Xiao-shiLONG Cui-meiYANG Shui-yun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034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study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a pathway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liberal arts major in regional teachers universities from setting reasonable practical curriculum structure,arranging scientifically practical teaching,organizing tightly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activities etc.The contribution for cultivating liberal arts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regional teachers universities.Key words: Regional Teachers Universities;Liberal Arts Major;Practical Teaching;Curriculum Structure;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尹小石(1975-),男,湖南洞口人,硕士,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
龙翠梅(1980-),女,湖南绥宁人,洞口杨林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杨水云(1980-),男,湖南绥宁人,洞口七中教师,研究方向:新课程改革。联系电话:***;0350-3048254
第二篇: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
摘要:地方师范院校的传统优势日趋减弱,地方性,师范性,缺失现状比较严重,本文尝试从社会本位的视角和个人本位的视角,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解决地方师范院校以及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共同面临的困境。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把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少数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师范大学;第二层次是部分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师范大学;第三层次是大量的地方师范院校。地方师范院校数量众多,多年来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同时也承担了地方在职教师的培训任务,可以说为基础教育、至乃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地方师范院校不论是从社会本位的视角还是从个人本位的视角,都没能充分重视地区性与师范性。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向,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极为关注的问题。
要解决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为自身准确定位是关键,越是深刻理解地方性与师范性的内涵,就越是容易准确定位,越是容易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一 ·地方性
地方师范院校多由地方政府举办,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地方性可谓是地方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因此,从社会本位的视角,地方师范院校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根据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因此,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这些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紧密围绕地方师范院校的地方性展开。同时,从个人本位的视角,地方师范院校充分利用地域经济特色和自然资源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对口专业无优势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二 ·师范性
综合性虽然是地方师范院校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但师范性自始至终都应是确保自身特色的立校之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以优质的教师教育为基础,以强化师范专业为目标,努力为基础教育服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以理论研究型为主,缺乏一定的实践和应用经验。因此,培养“能讲会做”的“双师型”特色教师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工作重点,也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终极目标。从社会本位的视角,社会,地方需要的是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情怀并且具备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注重师范性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地方优秀教师的需求。从个人本位的视角,光说不练,纸上谈兵的教师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个人师范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不容忽视。
那么,究竟如何能将地方师范院校的地方性和师范性融入到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呢?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这说明了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力求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师资,就成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正确办学方向。所以,本文作者拟通过实践教育体系的思路,将地方性,师范性贯穿于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有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一·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本文着重谈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德育通识课以培养师范生的基本素质,基本理论课即与教育学相关的前辈的研究成果,还有教师教育这三个部分组成。
本文作者提出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课和教育学基本理论课的一部分课程采取网络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的工作转变成 该模式既是对地方师范大学价值的发现和确认,也是对教师教育自身内在规律的遵循和实践,并且具体为可实践的要素和过程,既具有浓厚的理想和伦理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个性。
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内容
三·地方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方法
四·地方师范院校教学评价
((二)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
具体而言,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构建的制度保障。在理念和政策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制度是重要的保障。自2006年开始启动实践型教师教育,学校就把制度建设置于首位,围绕不同类型和环节设计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如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围绕“顶岗实习”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包括《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程”(暂行办法)》、《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以及延展实践型教师教育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平台,保证了实践型教师教育构建的顺利推行。
2.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践型教师教育的具体载体和核心内容。学校秉承“德育为先”和“实践为导”的理念,以教师教育课程为载体,使实践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建构在科学理念和优化的课程体系之上。
首先,就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设计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2.5+0.5+1”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用半年时间到农村中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和体验性师德训练,再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践的再发展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为保证顶岗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对顶岗实习前的学生实施“教 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全职”顶岗实习活动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也强化了实践意识。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以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实践”为切入点,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职前的顶岗实习是第一次“实习”;下到特岗县之前,组织部分农村教育硕士到即将就业的特岗县中学进行跟岗见习、教育调研是二次“实习”;第四年返校集中学习时将到优质中学进行影子学习是第三次“实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中,除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之外,培训中增加大量实战内容如说课、评课、议课、课 例研修,特别到优质中小学如影随形影子学习一个月,可大大提高受训学员的专业知识与从教技能。
3.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基地建设。为夯实实践型教师教育基础,学校在石家庄市和顶岗支教县的优质中小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7所、影子教师培训学校36所、免费师范生实践基地7所、教育硕士培养基地1所。这些基地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不同的层面上全面展开。在免费师范生、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均实行双导师制,强化实践导师在学生专业成长 中的作用;在顶岗实习县选聘优秀教师成立“特聘名师指导组”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专业指导;从置换培训优秀学员中选聘教师担任校内顶岗实习前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指导工作。基于此,形成了高师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县以下基层中学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实践型教师教育的实践共同体,激活了各个层次的教师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基地学校带来生机与活 力,带动了基地校自身的发展。
3.如何在实践中守望理论。真正的实践始终存在着对理论的内在需要。因此,强调实践取向并非将理论简单地弃置一边,盲目向前,而是要尊重实践的规律,尊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理论,在理论中更好地关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为此,在具体实施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矫枉过正地走向极端,将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理解为“去理论”的教师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对立起来,排斥理论的价值和理论的指引。排斥理论指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面对复杂实践过程时缺乏专业判断力的盲从和简单模仿。虽然实践过程能够使师范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但是仅有经验是不够的。“经验本身不是思维、反思和学习如何教学的充分条件,经验是关键的,但必须与理论相联系。唯有如此,学习者才能够识别和分析实践中的重要因素,并从错误中学习。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回应,才能使实践取向教师模式得到更完美的实现。
4.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大学承担着主要的教育和培训任务。伴随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小学将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大学要调整自身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中小学作用的发挥。在英美等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中,“校本培训”和“伙伴关系”的建立是适应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基础。他们的核心假设是“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中小学和大学应形成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前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z}ttt。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依赖于“场景本位”的具体培训模式,因为“教师教育主要是开发教师情景理解的能力,作为在变化莫测、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判断和智慧决定的基础”。而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恰恰能够最为充分地提供场景化培训的资源。
然而,当前的实践中,中小学对于自身在教师培养中的责任和作用还缺乏一种自觉和主动。如何使中小学更加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角色认知,如何使中小学教师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工作中,如何通过校本培训使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现实,都将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改进实践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认识,树立实践教学新观念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紧紧抓住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重大机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彻底根除“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从学生心智发展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和培养计划,通过校内外多种实践环节,理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理论的良性循环课程体系.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夯实理论、形成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主线,以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建立相应科学的和相对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条件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环节应有所侧重,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实践教学各环节前后衔接、相对独立.实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尽力拓宽实践教学途径,更新与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及评价模式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应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成立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教学院系则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在运行管理方面,各专业课程要制定独立、完整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针对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六个落实:大纲落实、计划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准各工作环节、初期安排环节、中期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在制度管理方面,应制定一系列关于实习实训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考核与实践教学评价,它们不仅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实践教学评估制度,探索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教师跟进指导机制,对实践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对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既考核师范生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又考核其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评价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4.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保障、时间经费保障、主体与载体保障等,其中最根本的保障是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落实要有实践教学的条件来保证。第一,必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即学校领导要对实践教学实施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从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提供保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将实践教学管理效果与实践教学质量纳入专业评估、课程评估、院(系)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教学团队评估标准中,充分调动院(系)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三,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开展各类竞赛和技能训练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及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训练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第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认识实践基地对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坚持互惠互利、共建双赢的原则,拓展校际之间、学科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践基地,努力为学生实践与创新提供平台,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实践取向教育模式的现实构建
教学整个过程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第三篇: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胡金林
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集合。该文通过对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提出应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以一个目标、二个能力、三个适应、四个步骤、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创业能力(孝感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在大学生就业难与提倡全民创业的新形势下,创业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成功地就业与创业,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改变就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一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组成
创业是一种复杂而又富有风险的社会劳动,是创业者通过投入资本、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自担风险的经营实体,配置相关资源,捕捉商业机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创业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其中生存型创业的主体主要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学生、下岗失业工人等;而机会型创业的主体主要是那些手中掌握有一定技术的人员,他们创立的一般是那些资金投入规模较大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机会型创业的典型。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类型多为较小规模的工商类企业或服务型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集合。
执行能力是根基。执行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岗位要求能力,它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创业者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事企业内部主要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二是动态地领会和把握与经营方向有关的新技术能力;三是环保、能源、质量、安全、经济、工商、税务、劳动等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方法能力是关键。创业能力以方法能力为基础。
方法能力,即创业所需要途径方法的运用 能力,它是创业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对 市场的调研、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信息的 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和创造能力、申办企业的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能力以及调 节和控制能力等。社会能力是保证。创业 能力以社会能力为核心。社会能力主要包 括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 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 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对于进行生存型 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整个创业过程
中创业者必须事必躬亲,良好的执行能力 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领导能力是核心。领导能力包括决策 能力、战略能力、管理能力。其中,决策能 力是指对经营与管理等方面重大方向问 题的决断能力。它涉及到经营方向决策、投资决策、市场决策、发展战略决策等;战 略能力主要指对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发展 战略等方面的长远思考与全局把握能力。管理能力就是指挥、协调、统筹、解决各种 事物的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能 力、市场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 务管理能力等。领导能力决定着创业的方 向与目标,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总的来说,创业能力是执行能力和领 导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二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的不足
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是两个不同层
次的能力水平。如上所述,创业能力是执 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 合能力,而就业能力只包含了专业能力的 部分内容,即从事企业内部主要职业岗位 所必需的能力以及动态地领会和把握与 经营方向有关的新技术能力,二者的差别 很大。
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 标定位为“知识为本”,近年来开始重视加 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 目标定位为“以能为本”。总体来说,培养 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就业为 导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重点 是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培养“适销对 路”的就业人才,而非“自主创业”的创业 人才,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 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现在一个典型的现 象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都很富
有激情、热情,但是创业能力有限,制定的 创业计划不被市场接纳,从事创业活动失 败多于成功。
(三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培养的时代要求
加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创 业能力是新的时代要求。这是因为,创新、创业是21世纪的主题,是时代发展的主 旋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扩招政策已使当 代中国的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 育”,教育目标是全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的 整体素质。但中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快速 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协调,导致 人力资源的供给大于社会的需求,使就业 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就业难的 问题,一个途径是要依靠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全民创业,以创 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 减轻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繁荣
和经济活力的保持。为此,党的“十七大” 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 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武汉市为代表的 全国各地也都提出了全民创业的方案,并 制定了全民创业的激励政策。联合国教科 企业管理MANAGEMENT 70 管理观察·2009年3月
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强调:“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关注点。”这说明,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在内的全民创业已经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的潮流。加强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二、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局限性
理论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实践教学则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功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与完善程度及其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决定着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差异性。通过对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在理论教学体系之外逐步形成了一套实践型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可概括为:一个目标,即以就业为主的培养目标;两项内容,即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要教学内容;三个能力,即以分析能力、基本业务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的;四步教学流程,即以知识传授——
—布置实训课题—— —学生操练与教师指导——
—考核评估等四个步骤实现培养目标;五个环节,即通过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实训仿真模拟操作环节、一线实习环节、社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1](P18(二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培养目标的就业首位性。在高校扩招以前,特别是学生计划分配的时代,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高等教育的矛盾和焦点,自然而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没有纳入高校的培养目标。随着高校扩招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导致高等院校的招生与就业率挂钩,领导的政绩与就业率挂钩,办学与就业率挂钩,这一系列“挂钩”使得就业成为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神经”。因而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在内的所有高校培养目标都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就业为本”,而且就业成为培养目标的首位。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在整个市场化的社会,研究市场营销的高 校市场营销专业也不得不以市场为中心,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对学生的创业能 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实践教学的非系统 性。从表面上看,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开展实 践教学,都建立了各自的实践教学基地,但 是实践教学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则缺
乏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 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能单靠某一环 节完成,而需要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教 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共同发挥作用。[2](P147(三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应该说,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 学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产物,它对市场 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发挥了重 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形 势的变化,社会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不 仅要有就业能力,更要有创业能力,在就 业难的新形势下,通过主动创业缓解就业 困难,并增加社会财富。与此要求相比,以 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就业型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难以完成培养学生创业能 力的任务,因为创业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 就业能力,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局
限性。必须根据创业能力的组成及其基本 要求,并以组成创业能力的种种具体能力 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 法,构建和实施创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 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现行 的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存 在的问题,要求构建新的市场营销专业创 业型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依然可以概 括为:一个目标、二个能力、三个适应、四 个步骤、五个环节。
一个目标,即以创业为主的培养目
标。上文已经论述,在以创新、创业为时代 主题和高校学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将市 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为主的人 才培养目标改变为创业为主的人才培养目 标,已成为高等教育“最崇高的使命”。
两个能力,即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是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创业成功 的必备素质。整个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 实施都是以学生的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 两个能力的培养来展开的,因而执行能力 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是市场营销专业创业 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部着力点。三个适应,即适应就业、适应创业、适 应社会。这是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 学体系的宗旨。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 元化与高要求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的培养目标起点要高,同时能够适应多层 次的社会需求。按照创业型人才目标培养 的学生要既能够适应就业的需求,也能够 适应创业的要求,同时还要能够适应社会 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社会是一本无字天书, 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参透的,必须通过社 会实践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四个步骤,即确定实践目标与目 的——
—布置实训课题—— —学生操练与教 师指导——
—考核评估等四步教学流程实
现培养目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必须讲 究科学与计划,即必须按照科学的教学计 划和教学流程实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 实践教学的目标与目的,增强实践的自觉 性;其次,要布置实训课题,让学生带着任 务,带着要求参加实训,增强实训的针对 性和实践效果;再次,让学生投入到实践 过程中去并进行实际操练,锻炼和提高学 生的各项实际能力。同时,还离不开教师 的指导。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内到校 外,教师都要加强指导。最后,需要对学生 的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与总结,便于 改进和提高。
五个环节,即课堂实验环节、社会实
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创业模拟 环节、创业实践环节。课堂实验环节包括 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仿真摸拟、企业经 营管理人员介绍创业历程,交流创业经验 等内容。建立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培 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基础实际操作 能力,锻炼学生动笔、动口和动手的“三 动”能力。课堂实验环节是一个很有效而 且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包 括市场调研、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兼职等岗位技能 培养活动。[3](P105建立社会实践环节,让学 生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市场进行专业实习,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习岗位技 能,学会适应社会。社会实践环节是培养 专业能力的主要环节。建立毕业论文(设 计环节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所学知 识和能力培养的总检阅。建立创业模拟环
节,通过创业设计培训、创业专题讲座、创 MANAGEMENT企业管理71 管理观察·2009年3月
业模拟设计竞赛等方法,学习创业构思、融资、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的内容,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会寻找和把握机会,并最终拿出一套切合市场实际的、富有创意的创业设计方案。建立创业实践环节,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或组织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创业实践,开展“创业热身”或“创业练摊”,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开展“学中干”式创业或休学创业,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引导学生创业活动向长期化、社会化、实战化方向发展。这五个环节可以从就业能力到创业能力、从创业意识到创业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地培养,由此,学生的创业素质将得到培育和发展,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将得以提高。
(二构建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突出实践环节,把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纳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课、创业活动课和素质拓展课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让学生构建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拥有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第三,要构建一支由行业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知名教授、专职培训师和专职指导教师、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内外互补”、“专兼结合”、“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四,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单一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培养相兼顾的原则,既有教学中实践,又有阶段性集中实践;既有单一技能培养,又有模块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实践。
第五,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素质 拓展和能力培养三者的关系。
第六,要处理好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要重视共性教育,让普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积累创业潜能,同时要重视个性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兴趣,对有创业潜质和创业愿望的学生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进其创业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1]王水清.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 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3.[2]梁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2007,(10.[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 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 报(职业教育版,2006,(6.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 教学研究项目《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理论 与实践研究》[20060362]的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胡金林,1961—— —,男,湖北大
悟人,汉族,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及
企业管理。
一、产品、产权之间的内涵与共性 1.营销中产品的内涵
4P营销组合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产 品,整体产品概念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 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这三个 层次的完美整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品 概念。整体产品概念的提出,是市场导向 的营销观念的直接体现,它站在顾客需 求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含义,同时,它还 是现代营销深化的结果,它使产品突破 了生产过程制造出来的有形实体的局 限,向前延伸至产前的款式、包装、商标 设计,向后扩展到产后的服务、安装。维 修等环节,使产品达到了产前、产中和产 后的整合与协调。
整体产品概念就是指从整体上把握 产品的概念,即从顾客购买产品所得到 的全部利益和好处这一角度来把握产品 的概念。
①核心产品,亦称产品核心。这是整 体产品概念最重要、最基本的层次。它是 为满足顾客需求所提供的效用和利益。这是顾客要真正购买的东西,是顾客需 求的中心内容。产品核心向顾客说明了 产品的实质。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要 善于发展顾客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和 效用,企业不是销售产品的“外观”,而是 销售顾客所追求的“利益”。同样,促销时 最重要的是向顾客说明产品实质和产品 能给顾客带来的利益。
②有形产品,亦称产品形体。它是核 心产品的载体,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 形式。由于人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 产品概念的范围不仅局限在实际用途 上,不仅局限在顾客需求的中心内容。③附加产品。这是人们购买有形产 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即
带给顾客的更大满足,满足人们的使用 需要。附加利益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产品 的评价与对产品需要程度的满足,从而 影响产品的销售。
2.产权相关内涵与产品内涵的共性 产权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由 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多种 权能因子组成的集合体,我们可把这个 集合体称为产权束,产权的交易是其中 部分权能因子的让渡与交割行为。物品 的产权束影响其交换价值是产权经济学 的一个基本论点,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任 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取决于交易中所包 含的产权束。例如,如果一个人对一幢房 屋的产权束中包含排斥在它附近有煤气 站、化工厂的权利,那么这幢房屋对它的 价值就较大。根据产权的属性特征,人们 不能同时拥有完整的产权,而只能拥有 产权束中的某一部分权能因子。并且不
同的个人或群体对产权束中各权能因子 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有些情况下可能 所有权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有些则仅 需要收益权或者使用权等等。□李佛关
“产权—产品”及其营销思考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与营销学中的产品概念有相似属性。本文在探讨“产权—产品”两者内涵的基础上,从效率的角度,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产品营销,又对产权的交易过程进行了营销分析。
关键词:产权产品营销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000 企业管理MANAGEMENT 72 管理观察·2009年3月
第四篇: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宋海涛 何丽 刘胜达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2期
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招生人数时,必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工作不仅关乎招生,而且是对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家长及社会期望的交代。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经过几年努力,探索出很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内涵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外延学生就业率的提高。笔者认为,民办本科财会专业应以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培养为核心,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特别是要构建强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不间断的实习、实训和理论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等手段,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概述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二)财会人才及其竞争力分析 会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决策,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强烈的敬业精神,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成为复合型的财会人才。财会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增强竞争力需要是财会专业学生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技能,并以此为核心,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再次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精耕细作”,整理出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企业需要人才技能及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如图2。
二、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民办普通高校财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21世纪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财务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综合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商务应用型财会人才。
(二)实训课程体系建立 根据现代财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应设置三个层次的实训课程体系:主干课程通过单项实训加强基础性训练;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锻炼,业务素质验证及提高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检验。
(1)主干课程——单项实训。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十门课程,每门课程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学时外,还要根据校内实训环节的设置,配有相应的实训学时。主干课程的实训主要解决财会人才知识结构中会计核算程序和企业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储备,同时也满足企业人才技能需要的第二层次——知识水平和第三层次——实践经验储备这两大方面的问题。从实训方式上,可将单项实训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如图3)。
(2)专业能力——综合实训。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案例》、《纳税实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实训》六门综合实训课程,以及大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这些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有一系列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作为支撑,这些综合能力实训课程,打破了单项实训的课程界限,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所学的每门独立课程变的相互连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需要用到《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通论》、《公司财务》等课程知识;《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掌握《Excel办公软件》、《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课程的知识;《纳税实训》需以《税法》、《税务筹划》、《财务管理软件》等课程为基础,重点解决企业报税的问题。
(3)业务素质——职业资格证培训。民办本科院校是介于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所以除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外,还必须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因而,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将职业资格培养写入教学计划,可设置ERP应用资格证培训、理财规划师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争取使学生在毕业前,全部获得会计上岗证,有条件的同学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并鼓励同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需要人才的五个方面技能为核心,进行财会人才专业培养,实行“宽口径、全方位、多循环、强技能”的实践教学仿真模拟培养模式。
(1)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提高知识水平。民办本科高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商务应用型人才,应打破传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细分,倡导“大会计”观念,尽量淡化专业界限,使有志于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时,也使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更多的了解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后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可以采取“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科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例如: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管理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等课程都增
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任课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设置的实验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增加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实训课程增加会计核算程序,增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方便的获取会计信息;会计学专业同样也增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信息流管理向资金流控制转移。通过以上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提供了必要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2)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增强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必须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际工作,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设置《基础会计》课程,并在学期末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第二学期开设《财务会计》课程,学期末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并登记账簿,填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在学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通论》等基础课程后,从大二下学期暑假开始,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实习形式,有目的、有重点、有批次的将学生输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务操作。返校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通过校外实习,鼓励学生到实际工作去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回到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学院的就业率。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3)多循环的实践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学习知识并掌握技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竞争力,这需要在大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反复地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必须实行“多学科、多循环的实训教学”。从大一至大三每学期都开设实训课程,贯彻“实践教学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思想,如图4所示:
(4)强技能的实践目标——升华工作业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每年都会对财会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往往学生在大
一、大二学习的知识,在大四就发生了变化,因此,为增强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大四上学期继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开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综合分析”、“纳税实训”、“就业指导”等课程。从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毕业实习工作,强调指导教师负责制,要求实习教师跟踪学生的实习全过程,并对其实习工作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践素材。通过强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竞争力,升华其工作业绩。
(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创新性实验环节可以是各种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创业大赛、专业社会调查和学术研讨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社会调查或学术研讨,借助于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理论知识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社会专业实务知识的了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市场商务模拟实验环节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营网站创办虚拟公司和投资证券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实践,让学生模拟实务操作,亲自参与经营、会计核算和投资决策,结合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增加模拟报税、纳税筹划、财务诊断与咨询、注册会计师模拟审计等。当然,以上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需要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结合理论教学进度,考虑不同实践环节的内在规律及企业与
社会的实际情况,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和学分分配、学期进度安排、实践环节的协调等。突出体现在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学分比重。
三、基于人才竞争力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校内组织管理体制 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并能够上下协调。实践教学应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教务处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科负责监督和协调,系里设置专业的实习实训教研室具体操作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这样就可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三个层次相互协调,信息互通,积极提升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二)建立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料 一是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民办院校现阶段所采用的教材普遍为重点大学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丰富且知识点偏难,侧重理论研究且轻视实践内容。因此,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民办本科院校的财会教材。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实用性,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如财务会计课程,应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二是各种案例、实验项目、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1)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教学对于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增强其今后遇到类似财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案例教学,需要任课教师经常追踪在经济领域发生的最新财务事件,结合理论教学,并制作PPT,图、表结合进行阐述,教学准备工作较为繁重。(2)编写相应课程的实验项目,形成实验模块,列出实验要求,由学生自主去完成。(3)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实训可以将多门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合并为一门实训课程,如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案例实训可以包含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及国际财务管理的案例等。
(三)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作用 一方面,应建立和健全校内实验室。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至少应具备四个校内实验室:手工做账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股票交易模拟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1)手工实验室。由于财会本科专业知识要以会计学知识作为基础,而且绝大部分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在企业做出纳,因此,在学习完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必须要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熟知会计处理的流程,手工做账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门实践技能课程。(2)沙盘模拟实验室。财会专业本科生应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构造;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会中的重要性;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投资方向。在校内实训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引进“沙盘模拟对抗实训”,使学生在分组对抗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好的体会财会的四大模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而且,由于每个小组的同学需要扮演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激发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求知欲望。(3)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财务的信息化。财会专业的核
心课“财务管理软件”、“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配合“手工做账”实训的信息化处理课程都需要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完成。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的建立,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股票交易模拟实验室。企业的融、投资活动需要在资本市场上完成,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等金融类课程,需要建设模拟股票交易大厅,进行相应的实习实训,增强学生操作股票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问题,组织学生学年与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其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2)合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高校可以把校友请进来座谈讨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既节约资源,培养学生,又能沟通感情。同时,也可以请校友联系在校生的实习,到校友的单位进行具体实践工作。
[本文系2009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645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中福、郭亦玮、龙成凤:《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0第34期。
[2]赵康、张叶子:《构建“两多一统一”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4期。
(编辑 熊年春)
第五篇:关于《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于《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报告
(广东佛山电大)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专业的研究现状
99秋,我校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放教育试点专业,该专业设置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岗位操作技能。就读的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的技术,提升工作能力。叶宪章同志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专业的研究内容
(一)总体思路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确定性,要达到较高水平不仅要充分保证教学时间,而且要创造特定的条件,包括高水平的教师、专业训练场所及规范化的管理作保证。总体思路是: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过程,主张“以毕业设计目标带动、实践教学重心前移、课程难点分解训练”,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面向实际、注重过程、全程服务”;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改革,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为重点,毕业设计为龙头”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研究方案
1.设计科学适用的实践教学架构。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设计了三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的实践教学架构。
2.制定规范化管理文件和激励政策。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实践教学实施相关规则和实施细则(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要求,毕业设计实施意见、管理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流程、成绩评定)等文件,作为规范化管理的依据。
3.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与效果。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和管理手段,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4.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服务。成立专门机构主持实践教学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各阶段工作的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和把关。
(三)过程说明
1.充分体现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细化为:“以学生的目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来自生产第一线,往往带着问题求学,希望在理论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又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收获。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尽量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经验。在课程教学的上老师要参加实验指导,组织实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打好实操基础。在自设课的设置上合理设计课程的实习,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技能。通过理顺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巩固相关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技术、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为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顺利接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举办新技术讲座(如ASP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是因为计算机技术门类繁多,发展迅猛,学生的基础知识、未来兴趣、需要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企业实际出发,关注企业的技术需求,选出企业急需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真题真做”,另一方面学校向社会公开征集课题,为学生造就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机会,根据不同课题为学生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整个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服务。免费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览室、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设计专用场地、专用电脑、专用网站空间的使用服务,有效地应用远程教学平台等技术设施手段,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
1.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过程,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过程就是遵循开放教育的理念和远程教育的特色,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开放教育首先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积累,不能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才强调实践教学,而忽视全过程的实践。事实上,毕业设计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结果,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铺垫,是无法产生好的结果的。为此,确立了“以毕业设计目标带动、实践教学重心前移、课程难点分解训练”的工作思路,通过“结合实际、注重过程、全程服务”等措施和途经,把在毕业设计层次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散到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两个层次中,用毕业设计来带动整个实践教学工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践教学时间进行分解,在“三年教学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的框架下,安排课程实验、组织课程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三年不断线”是从实践教学的时间设计上考虑的,是指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主要是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考虑的,包括第一层次课程实验;第二层次课程设计;第三层次毕业设计。三个层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铺垫,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结果和目标,以“密切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安排课程试验,指导课程设计,选择毕业设计课题。“三大措施为保障”是对实践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监控”原则的思考。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保障、支持服务保障、专门机构的保障。教学计划保障是指教学计划中,统设课的实习、实践时间不低于教学计划时数,选修课、自设课理论与实践时数比例1∶1,毕业设计提早一学期开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实践的课题。支持服务保障,主要是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经费支持、技术支持等。
1.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必须有相应的程序保障。我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全过程监控,由科研实验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方 案、实验课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考核、实习教师管理、教学设备管理等。为了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毕业设计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分解,把自主选题、开题报告、学习态度、设计能力,论文答辩和论文评阅等作为评价与监控的指标。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资格、自主选题、设计成果、论文答辩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求指导老师对选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每一阶段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
全过程质量监控是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设置的管理服务。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其特点是全程性、服务性和持续性。通过定期的检查、诊断、考评、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目标调整,将不足之处和遗留问题置于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目标循环系统中,进一步改进、实施。
三、创新点
本成果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1.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丰富内涵加以分理,提出更操作层面的导学指南;2.将实践教学看作是一个过程,总结出“三年教学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3.以“目标带动、重心前移、分解训练”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为重点,毕业设计为龙头”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应用及推广情况
该成果自99年以来一直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对自主选题、设计有很高的积极性,所选课题切合实际,多数学生能最终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设计课题。02、03届共有学生84人,自选课题81人,参加答辩69人,85%的同学面向实际选题,经省校审核,全部合格,其中58%达到良好以上成绩。《佛山第一人民医院财务对账系统》、《第三医院住院信息系统》、《顺德电信计费系统》等设计成果得到学生所在单位的应用。
2002年6月省电大在佛山电大召开专题现场会; 2003年,该成果在首届“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研讨会议上进行了汇报;2003年荣获广东电大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荣获广东电大首届“教学创新奖”。论文《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载《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第2期。
佛山广播电视大学 2006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