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www.xiexiebang.com 关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模式
【论文摘要】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层面、三项保障、四个统一和五个环节”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它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关系会计专业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申办和建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本文对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能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概括为5部分内容:即一个目标、两个层面、三项保障、四个统一和五个环节。一、一个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的依据,也是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作为能对社会经济管理的发展产生实际作用的会计专业,社会对其人员要求的基本标准是具有会计手工和电算化的双重操作能力,具有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社
www.xiexiebang.com 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两个层面
(一)校内实训
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内实训室通过实时安排,在指导老师带领下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比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实现人机并行,进行财务分析和以学生所做会计业务为基础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审计等多项实践内容,可以有效缩短会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其相应的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完成校外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二)校外实践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可以安排学生在第六学期到校外进行实践,通过参加校外各个实习基地会计专业岗位实习、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会计制度设计、企业会计岗位主要业务流程设计和调查研究等多个实践环节,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掌握真实的会计业务,熟练运用各种会计处理、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为一体,并在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将二者自然、和谐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此过程中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三、三项保障
为保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效性,根据实践教学规律及其特点,必须强化3个方面的建设:
(一)实训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最重要实施者,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专业技能的确定、计划的安排、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或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离不开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训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不断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具备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的“双师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www.xiexiebang.com
(二)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的选取应将职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涵盖本专业各项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实训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条件具体是指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它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应从职业性、整体性、开放性、先进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提高建设层次,实现实训教学效益最大化。四、四个统一
(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制定与组织,都是从专业培养要求、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的。因此,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必须相互结合和渗透,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孤立、形式化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只片面强调会计理论教学的倾向;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统一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理论教学达到“必须、够用”,实践教学达到“必须、实用”。
(二)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统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反映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满足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会计实务处理、会计软件应用、审计、财务分析等核心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在为人处世、团队协助、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三)硬件和软件相统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统一,实
www.xiexiebang.com 践教学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的物质支撑,而且更需要软件的充实。硬件建设相对简单一些,其建设应在满足客观需要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特色;软件建设则是难点和重点,其核心是体系的文化内涵建设。例如,我院在进行实训硬件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了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按会计工作流程组织教学、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过程的结合、校企合作等先进文化内涵建设。可以想象,只有好看的教学硬件而没有内涵先进的“软件”,只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四)课内和课外相统一
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践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内实训是实践教学主体,课外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内各种会计实训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的分量。如,通过成立会计兴趣小组、举办会计竞赛等多种模式,积极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五、五个环节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会计职业活动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为标准,重点突出核心技能,体现“五个环节”。即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5个环节的内容体系。
(一)课堂实训
课堂实训是指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边讲边练、当场指导的实训,其设置是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和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等课程,有计划地设置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审计、财务软件应用、财务管理等课堂实训课程。通过课堂模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具体的操作技能。
(二)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是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企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熟练应用和掌握。
www.xiexiebang.com
(三)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而设计的专业技能,属于专业方向性技能。例如,可在教学中安排商业会计模拟、纳税申报、审计、财务软件等1—3周不等的专业技能实训,实现从实训模拟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四)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以及专业后续发展能力而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所进行的实训,它属于专业拓展性技能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融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知识为一体的企业会计实训,集会计实务和电算化为一体的人机并行实训等,通过一整套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会计职业岗位中的会计处理、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
(五)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最能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教育特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如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等),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可使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及早融入企业。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促进会计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S].1996.[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3] 曲洪山.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5).[4] 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www.xiexiebang.com
[5] 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第二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对策
摘 要: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受到相关各方的关注。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所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第二 ,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素养。
第三 ,对专业本身而言,高职学院专业应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专业性质要求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体系、实用性较差等缺陷,推动“舶来”的专业理论本土化。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够用” 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零距离。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岗位需求对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共设置四大模块:公共 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专业基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课程模块强调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链接的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保障。
(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
实践融合,校企、校台(电视台、电台)
双赢。
一是推行 “前堂后台”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实行前厂后店的做法,校
内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合作,共同策
划、制作节目,让教师和学生联合担
任编导、主持人、制片人。
二是推行 “项目教学” 改革。播音
主持专业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
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为一个教
学项目,每个项目按广播频率、电视
频道的方式进行模拟。在项目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担当广播制作人、电
视制片人,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专业
技能。
三是推行 “工学交替” 和 “订单
式” 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用人企业
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与用
人企业整体置换教学模块的方式,实
行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修订
和教学考核,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
学金,学生可以到企业见习上课,也
可以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毕业后
参与企业考核,合格毕业生直接为企
业录用。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
学—— —实习—— —就业” 的方式改变为
“订单—— —校内教学—— —企业实训
(或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或企业
教学—— —企业就业” 的方式,实现了
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从根本
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进人才培养与使用衔接不畅的现象。
(三)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
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
程和公共基础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专
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专业课
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依托校内
专业实验室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专业课程
实践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等,根据专业特点和条件灵
活设置,也可以穿插到平时的课程教
学中进行,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
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
中引入模拟公司的形式。所谓 “模拟
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工作任务和
经营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学生在其
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
环节之间的联系,根据产品和服务项
目的不同定位,进行营销、财务、贸易
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中可以
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教
学,是产学研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包
括仿真模拟、ERP综合实验、综合课
程设计、综合节目制作、毕业设计与
毕业论文等,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如利用校内外
电台、电视台、大型综合演播厅,将新
闻、播音、电视节目制作、编导、表演、灯光、音响、工程技术、动漫、人物形
象设计、传媒策划等专业的教师和学
生按专业电视台、专题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组,共同制作电
视节目。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
到后期编辑制作,直至合成播出。这
是一个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创
作训练体系,是一个多专业协作、资
源共享、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生
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或 相同的实践效果。
(四)建立实践教学模块考核标
准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实践教学的成功是
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
键。而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完善
实践技能考核模块,是实现实践教学
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
材施教、因人施教,改革考试考核办
法,将理论与实践考核按1∶1的比例
配置,制定三类质量标准的实践教学
考核体系。一是国家级标准的考核体
系,以工科、文科和管理类为主,列出
12个模块50种专业证书供学生选考。
二是广播影视行业标准的考核体系,以新闻、播音、动画广告、制作、编导、音像为主,列出13个模块60种专业证
书供学生选考。三是建立传媒类学院
级标准考核体系,根据每个专业技能
模块的要求,设置技能模块等级标
准,制定技能模块等级考核方案,颁
发学院技能模块考核达标证书。如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编辑员、摄像员等 技能等级,经模块教学考核合格后,由学院颁发制作员证、编辑员证、摄
像员证,学生拿到 “三员” 证书后,申
请参加国家劳动技能鉴定中心或国
家广电总局的摄影师、编辑与记者资
格证书考试。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保
障
(一)建设 “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
是立足于内部挖潜和培养,出台优惠
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 二是对教师引进严格把关,引人引智,重在引技能,优先引进
或聘用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和行业从
业经验的专门人才,要在实践动手方
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聘用兼职
教师,引进客座教授、客座专家等方
式,使每一个专业都确保有一支实践
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从而促进实践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
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
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障。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一要有规划,按公共基础实验室、学
科专业实验室、综合训练实验室的要
求合理规划;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以
行业为主,以专业为主,以省会经济
圈为主。二要突出重点,突出示范专
业,突出薄弱学科,突出社会需求量
大的专业,突出新开的专业。三要满
足教学、超前教学,既不降低标准也
不盲目攀高,部分设备要与企业行业
同步接轨。四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完好率和共享率,为实 践教学、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贺善侃.实践主体论 [M ].北京: 学林
出版社,2001.(2)巴士光.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
才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7).(3)吴万敏.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探索 [Z].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000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
奖,2000.四、从宏观上体现因材施教应采取的对策
为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育才观念 ,培养具有基础
实、发展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 人才 ,应以能力为本位 ,以“ 应用 ” 为主旨 ,以模块为要素 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对策有:.教师方面的对策
(1)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技术基础 ,又具有实际
作能力和经验的“ 双师型 ” 师资队伍。(2)建立专业核心 程的“ 双教师制 ” ,聘请涵盖各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来自 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运营管理第一线人员组成的客座教师
伍 ,建立专业核心课程“ 双教师制 ”。2.教学内容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同行兄弟院校和企业、管理部门的横向教
协作关系 ,编写内容简洁实用、组织科学合理的教材和典 教学案例 ,并加强理论教学中的模拟教学。(2)成立由企 和相关部门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
员会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会议 ,确立、调整、修 专业人才所需的理论和知识、技能和能力 ,调整修订专业 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与社会相联系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共建稳定、规范的校外实
基地 ,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阶段性教学实习就业前的顶岗实习,为管理类专业的技能训练提供一个 好的平台。(2)不定期走访主要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关单位),了解行业的技术、经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 , 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 ,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 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会计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 使得实践教学工作流于形式, 学生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本为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构建思路, 并指出了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条件。
关键词:会计 系统性 实践教学 电算化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缺乏系统性, 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某项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高职会计专业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会计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目前的教学状况是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实践面窄,大多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上。往往是单门课程实习,模拟实习资料是一门课一换,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缺乏联系,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事项会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等,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资料, 让学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实践教学指导没能与时俱进
目前比较多的实践教学资料没能与最新的会计准则挂钩,07年新会计准则出台,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非货币性交易的掌控能力, 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但许多实训书籍没有及时更新, 即便是最新版本的资料也只是换个门面, 内容还是陈旧的内容, 比如一些会计科目, 对一些经济事项的处理方法,都没有及时地进行修正, 使得指导老师不停地走在勘误这条线上, 严重损害了专业教学的严谨性。实践资料中安排的都是顺序操作, 缺乏灵活性, 学生只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走, 缺乏主动性精神, 被动的操作与做作业无异,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会计所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影响会计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创新思维的培训严重不足, 这样的学生走向岗位是不合格的。.3 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实践教学绝不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而应该是专业学习的重点。进行实践指导的老师必须是具备“双师”资格或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现在很多高职学校的会计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实践能力本身很欠缺,何谈指导系统会计实习。而且会计制度近几年变化的比较频繁,会计制度、准则等不断地修改和添加, 对教师的继续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更新。当前的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1.4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受高等教育连续扩招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实践条件普遍不足。学校的基本建设花费了大量的财力,教学资源不足欠缺,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举步维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变成了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新思路构建
2.1 基础能力训练基础能力的训练集中在《基础会计》的课程实习中。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在实验资料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 最好能收集大量真实的原始凭证, 以便学生辨别真伪。
这一系列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
(1)珠算能力的培养,由于计算机的大力普及,现代学生的珠算水平急剧下滑,殊不知这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 不可忽略;(2)现金收支业务的处理,点钞等技能的训练,及真伪钞的鉴别;(3)独立鉴别、分析原始凭证的能力。认知并能处理各种原始凭证式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尤其在工作中会碰到虚假的发票、单据等,会计人员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把好原始凭证关;(4)正确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的能力,更正错帐的方法的掌握等;(5)财产的清查盘点,不能光停留在纸面的数字计算上,一定要亲自去现场才行。
2.2 会计流程的训练
会计流程的熟练掌握通常集中在《财务会计》的实习中,以制造业企业为实践主体,采取手工状态和电算化状态两种形式。
(1)手工状态。
熟练掌握一般企业会计处理的流程。
可以先采取个人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的方式,虽然不太符合实际,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从建账开始经过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业务处理, 对账, 财产清查, 期末处理,会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的固定程序,使每一位同学对账务处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若干个同学编成一个小组,进行会计的分岗位实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加深对会计处理程序的掌握和理解。
基本的会计岗位设置一般包括:会计主管、出纳,往来结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总帐报表、审核、档案管理等岗位。在进行岗位分配时要注意内部牵制、工作量的均衡等因素, 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多人一岗。小组人员确定后,岗位可以定期轮换。采用岗位轮换的实践教学方法, 可以解决学生多重身份的尴尬, 也能够使其理解凭证帐簿之间的传递过程, 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相互牵制。通过岗位轮换共同合作,能有效地完成实践任务。
(2)电算化状态。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
熟练掌握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将手工状态下的一整套账务处理用软件操作的方式从头至尾做一遍。通过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模拟实验操作的对比, 充分理解两种不同状态的差异及各自特点,既掌握了传统的操作技能,又具备了运用现代技术管理的能力。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设置一般包括电算化主管、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学生可以一人一机兼顾不同身份进行操作, 使学生扎实掌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这样经过手工状态的训练过渡到采用先进设备的操作,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 会计系统知识处理的训练
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决不仅限于手工和利用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是一门系统学科, 它涉及到一个会计主体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相关课目,比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统计等。不同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联系,尤其在实践工作中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等都与财务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开展课程的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自己搜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尤为重要。决不能养成教师将所有信息资料提供齐全,学生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分析的被动局面。
具体做法是: 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实践完成的基础上,拓展思路,进行《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习, 这些课程的实习所需的很多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各个流程, 教师负责确定实习的专题, 学生要学会自己从《财务会计》实践流程和企业的其它部门查找搜寻有用的信息资料, 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财务管理、审计等各方面的问题。
为实践教学配备合适的软硬件
3.1 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大力发展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同时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等现代授课方式。模拟实验室是校内教学实践的主要场所, 它在培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模拟实验室必须满足手工和电算化状态的各种操作需求而且要具有高度的仿真性。最基本的全套模拟手工操作的软硬件应该配置:工作台、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点钞机、装订机、每人一套完整的办公用具,图章各种帐册、凭证、表格、报表耗材等。很多学生在完成经济业务时习惯于文字性的描述,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具有真实性的原始票据的选择就很重要, 原始凭证的认知教学也很重要。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应该一人配备一台电脑, 安装最新的会计软件。通过模拟实习可以更好地配合课堂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根据课程的要求建立起点高、设备先进、仿真性强的会计模拟试验室, 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纽带, 要将校外的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的校外实习不再是走过场而是让学生提前认识现实岗位,认识社会。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很多单位是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 所以学校需要大力支持, 否则校外实训很可能流于形式。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联系相关单位, 建立适合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采取投入资金,订单教育, 互惠互利, 人员培训等形式与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合作, 重点选择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 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服务,提供财务, 税务等方面的咨询建议,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也可以为企业代为培训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借助企业的良好平台可以解决学生无处实习的问题,使关系单位变成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严格、务实的企业化要求弥补校内试验实习的环境虚拟性的缺陷,使学生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化”要求的氛围。
学生如果能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那将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 模拟的实习仿真度再高, 也没有让学生亲自办理业务来的真实, 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会计主体的相关单位打交道, 怎样与银行打交道, 办理存、取、贷款及各种结算业务;如何与税务部门打交道,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业务,如何与内部的核算单位和各部门打交道等。
3.3 提高教师素质, 走出去、请进来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的质量。是不可忽视的软件因素。高校会计教师普遍理论水平扎实, 实践能力却严重缺乏,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出了校门就上了讲台, 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 在实践课的教学指导中也就缺乏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因此,加强对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总体上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实践水平是整个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整个实践教学工作单纯依靠校内教师是不现实的, 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需要提高, 同时也可以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可以聘请那些在基层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主管、中高级会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既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 又可以对实践能力偏弱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蓉辉.关于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 J ].会计之友,2009.[2] 邓金娥.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3] 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 J ].会计之友,2009.
第四篇: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人才的培养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与计划的重要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了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对社会的人才输出质量,必须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唯有如此,才能让会计专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完善。本文对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做出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会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教学培养中,需要对其专业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完善自身的不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意识,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阻碍。为此,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让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能够最快速地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而为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需要。然而,良好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检测高职会计人才是否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标准之一,其体系构建便对社会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社会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每个企业的质量评判标准存在着差异性。为此,高职院校亦应该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建立本校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而提高会计人才的输送标准与质量。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能够让教师明确会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漏洞,以及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难点。进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任务中针对性的做出科学调整,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第二,能够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交流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质量评价体系具备一致性,全国多所高职院校在构建并实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经验和难题。各个学校可以将彼此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进行融合分析,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提高。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要符合社会企业的标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性较少,其总体的实践水平是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难以确定。为了能够确保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对会计学生的不足之处按照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重修。让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的需求的标准中逐渐改变学习方向,并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满足会计工作岗位所提出的硬性要求。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分析
(一)基于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其培养目标多为“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软件等”在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主要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格遵守《会计法》中相应的各项规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校要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让学生在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掌握税收和审计工作等方面的详细要求。第三,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等基础专业技术能力。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
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于目标评价体系之上,在目标评价体制构建之后便需要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构建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进而明确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其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找出学生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倘若从学生身上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必须从整体学生进行着手,以班级为单位,从班级整体学生会计实践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整合,进而转变教学策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必须通过笔试和计算机实践测试两种方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并针对性的完善。第三,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主要应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系统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结果的审查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训练的过程要完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由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完善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直观地将学生的水平显现出来,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提出的财务工作标准相对接,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中应积极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社会企业的相关标准实施,让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合作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亦要整合并研究其评价结果,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庄胡蝶,汤长胜,翟卫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市场论坛,2014,05(05):46-47.[2]刘霞,伍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企业导报,2013,05(13):156-157.
第五篇: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孙孝龙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51 摘 要: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和分析,在蚕桑、畜牧兽医等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明确了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和构建了农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体系,实践效果较好。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当前,农业实践性教学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2]。农业科学发展观念快速更新;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逐步向“产、加、销”等多元化扩充;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机结合;农业资源多元联合与相互渗透,农科教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专业技能大赛实现突破;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与方法不断完善和创新。但农业实践性教学的“短板”依然存在,问题和矛盾突出。农业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对实践教学探究和应用不够;农业实践性教学机制缺乏活力;农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粗放,生产性实训效益低;校企合作深度对接与相互交流困难重重;实训师资水平偏低、待遇较差;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难度大;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管理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3]。
近年来,我校在《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建设研究》、《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的研究》、《新型农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的引领下,紧紧结合校内“南园北蚕”实训基地以及校外“悦达农园”、“丰收大地”、“九龙园艺”等综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合作的实务,充分挖掘农业品牌和特色专业的办学活力,广泛整合实践课程资源,进行了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与方法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4] [5] [7]。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有以下的思考,以与同仁商榷。
一、构建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思路
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决定了农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面向“三农”应用技术和农业岗位群的多因素、多层面、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加之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点。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必须以农业科技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依据,紧跟城乡统筹一体化人才需求市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基本技能为基础、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模块层次,以项目驱动来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地方本土特征和农业办学特色,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融合,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考虑整体性、有序性和效率性原则,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确保课堂内外相互衔接,课程前后层次分明,实践项目科学有效。我校五年制高职蚕桑、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的内涵要求,以多元贯通、拔高档次、学做合一、产教一体、导控结合、形散神聚为思路,分别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创新农业实践性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二、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确立“学习生活共推,素质技能并进”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
农业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根据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能力培养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基本单元,完整地涵盖应用能力体系的演进与构成,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等,在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中,起着引导和驱动的作用。通过对现代农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生产与经营过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分析,按照“双素质、双轨道”的导向来构建农业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其中“双素质”指以培养“素质+技能”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双轨道”指以专业学习和社会生活为两个轨道推进人才培养。在学习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农业“三新”技术以及推广应用能力;在生活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在社会能力上,重点培养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团队协作、踏实勤奋等精神;职业能力来源于新农村建设以及企事业单位生产实践的具体要求,是形成了的工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6]。
2.构架“教学做合一、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为确保农业实践教学全过程与农业行业紧密结合,我校以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导向来序化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做合一、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性课程特色,围绕“一个人才目标、两个推进轨道、三个联动维度、四个递进阶段和五个实践对接”来构架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目标着眼于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落实在专业实践性教学实施的各个过程和阶段。“两个推进轨道”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按照专业技术学习和社会生活体验两个认知规律来设计,即考虑专业技术、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要安排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应用与服务能力的养成和锻炼。“三个联动维度”要求农业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现行业产业、校本专业、学生成长等三个层面的特色与发展规律,明确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的各个实施阶段的作用、责任和任务,三维联动推进实践教学实施。“四个递进阶段”指把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与训练、基本技能与实训、综合应用与设计、顶岗实习与服务等四个阶段。其中,基础实验与训练阶段安排学生在基础实验室、开放实训中心、社会实践调研等基础实验与职业感知岗位学习与训练,培养职业基础能力,以校本基地为主,在第1学年进行;基本技能与实训阶段通过实习农场、综合养殖场、田间地头等实践载体开展专业单项、技能大赛或综合技能的学习与实训,适当开展一定程度的工学结合实习,培养职业通用和关键能力,以综合实训中心和校本基地为主,在第2~3学年进行;综合应用与设计阶段通过在企业加工车间、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岗位开展综合实习,重点培养综合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设计与规划能力,以合作联盟实训基地为主,在第3~4学年进行;顶岗实习与服务阶段以顶岗实习、课题研究、科技服务、毕业论文撰写、农业项目开发等锻炼为主,培养职业创新与拓展能力,以联盟合作单位或意向就业单位为主,在毕业前第5学年进行。“五个实践对接”指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把握实践方向与产业发展、实践内容与行业标准、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实践考核与资格证书、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相互衔接,构建分段递进、有机结合的农业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3.探讨“三维联动、多元贯通”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农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性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手段和评价方法。广泛争取行业企业、学校专家以及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管理,三维联动,形成“多元贯通”的实践性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探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考核评 2
价与企业鉴定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并重,技能大赛与技能鉴定相衔接的管理模式,尝试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实习产品、设计作品、单位鉴定、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考核办法。首先,完善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内外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且能够上下协调;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保证机制,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督导,并能够横向协调;建立实践教学的档案制度,健全企业、教师以及学生方面的实践教学规范资料。其次,建立实践性教学评价、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主体的构成、实践教学条件的准备、实践教学过程的细化、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等,加强对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微观监控,特别做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细化与管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对口、内容恰当、实施安全、过程清晰、效果明显。
4.完善“五建一体、软硬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的保障体系
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建设和实践性教学要积极争取和发挥政府支持、企业引领、农科教集团参与等外力作用,完善教学经费、执行标准、运行激励等保障条件,并服从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校探讨了“五建一体、软硬结合”的农业实践性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师资团队、制度规范、实训基地、模式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一是重视师资团队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行业知名的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实践性教学规章制度,包括实训(验)、实习、校内外基地建设、技能大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的管理和督导,使实践教学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程序可走。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国家、省级生产性、示范性实训基地,严格按照行业生产流程和规范来管理,保障师生参与同行业同步的生产与经营、社会实践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尝试与探讨。加大实践性教学模式创新,突出地方和专业特色,开发适合不同专业的冠名式、季节式、小班化、轮岗式、挂职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研究农业实践性教学新特点,开发适合实践教学的项目任务,解决农业实践性教学效益问题。五是加强实践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农业实践性教学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农科教联合,软硬件并举,广泛整合进场体验、模拟仿真、专题引领、工学交替、技能培训、顶岗就业等开放性教学资源,积极参加“三新”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高效农业项目开发等社会实践活动。如我校五年制高职蚕桑(丝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60%以上的团队教师承担了行业协会理事、场长、技术主任、科技特派员等兼职,师生用“一行树、一张蚕、一担茧、一束丝、一坯绸、一套衣”等具体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共同开展专业产学研、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教师的教学情境很丰富,教学做合一,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农业科技项目研发、新农村科技服务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减少学校经费投入,每年还为学校创收100多万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学科出版社,2007:175.[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0.[3]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4]朱余清,孙孝龙.农业类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与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 3
育,2010.(3)33-39.[5]孙孝龙.怪圈的突围-农业专业课程改革反思[J].江苏教育,2011(7-8):91-92.[6]申群喜等.论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与实践取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7(7).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立项课题《农业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的研究》(B/2010/09/043)
作者简介:孙孝龙(1971-),男,安徽灵璧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职业教育与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