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车小学师德建设计划
上车小学师德建设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本学期,我校师德工作的指导思想: 继续以党的十六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道德新风进校园》活动,认真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以新时期师德工作的新特点入手,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以达到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师德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措施: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工作。
坚持学校政治学习制度,重视学习的质量。进一步强化
理论学习的意识,扎实深入地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四有”新人,学校要不断完善以校长和行政为主的实施德育的管理体制,把师德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活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力求每学年上一个新的效益层次。通过学习,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扎实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方针和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员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学校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四有“新人”。学校党员和行政要率先垂范,多作贡献,完善学校实施德育的管理机制,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端正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思想,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当前,教师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抓师德教育,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教育法律法规,在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学习心得,学校装订成册。认真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
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建设的工作意见》,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管理,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以达到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体教师在活动中认真总结,撰写师德论文,进行交流。积极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师德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全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于考评不合格或末位的教师,学校要指定专人对其进行帮扶,限期整改。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
第二篇:上车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上车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上车村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
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上车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上车小学
第三篇:上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彰显学校特色,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口号,以“为了学生一生”为教育理念,结合本学实际,积极构建与时俱进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目标与要求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在县教育局、孙武街道教委领导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根据农村实际,学生开展了诗词诵读为主的校本课程,并配备了专职、兼职教师任辅导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在管理中注重和谐校园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和学生观,2011年学校被授予“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评价体制,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1、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显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办学理念:为了学生一生 校 训:求真尚美 立志笃行
校 风:文明 守纪 勤奋 和谐 教 风:严谨 协作 开拓 奉献 学 风:乐学 善思 自主 创新
办学理念: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 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构建思路:
1、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环境文化建设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协力,和谐大发展”的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展板橱窗的设计,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建设,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
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
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
2、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实施了教师“青蓝结对”工程,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 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拟定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创造出岗上车小学“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青年教师读书会、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教工之家等。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成果展
示通过六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展示平台,学校将定期开展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通过特色活动,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使师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与友好学校和有关组织的交流活动;氛围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4、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 “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5、抓好师德素养建设。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发达,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
(1)、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练就本领,争创成效。(2)、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彼此尊重,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光辉形象,宏扬园丁精神,发挥灵魂工程师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楷模。
6、抓好学生素养建设。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优良品质。
(3)、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大”“三爱”。
“三大”: 大气做人:有尊严,有气节,心胸宽广; 大方待人:礼貌大方,自然朴实,真诚宽容; 大胆做事:大胆质疑大胆创造,大胆竞争;
爱自己: 爱自己的生命:乐观向上,远离危险,自护自救; 爱自己的身体: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爱护眼睛; 爱自己的形象: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注意细节;
爱他人: 爱父母: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知道孝顺; 爱师长:知道行礼、听从教诲、不懂就问; 爱弱小:同情弱者、尽己所能、帮助弱小;
爱环境: 爱校园环境:认真值日、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 爱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爱护动物、倡导绿色行为。
(4)、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校内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求学生自觉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自觉遵守交通规
则和校园安全。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活动文化建设,保证活动文化建设能突出主流文化,主导文化的弘扬,并使主流文化,主导文化真正成为活动文化的主旋律。又要注重校园精神的形成,校园精神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能反映广大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并被广大师生认同的意识和精神力量。
孙武街道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7年9月
第四篇:师德建设计划
师德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弘扬师德新风,树立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促进教师自身健康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市做出贡献。
二、建设目标
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进一步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加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起来,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建设措施
(一)发挥党员引领作用,促进师德建设
1、充分发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后续效应,促进师德教育。在先进性教育明确对党员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使全体党员教师做到,在党性磨砺中丰美师德,在师德丰美的基础上能在以下五方面发挥旗帜作用,即在学习上,要真学、真懂、真用;作风上,要务实、朴实、大器;在工作上,要爱岗、敬业、创新;在业务上,要求真、求强、求美;在风格上,要谦虚、谨慎、平和。
2、开展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努力探索师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以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为载体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方针,创新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承诺”活动。要把师德建设与“党员责任区”、“党心连民心”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结合起来,要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
(二)坚持党政工齐抓共管,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工作状况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形成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党政工团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长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提高建设效果
教师是德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因此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
1、开展师德反思。根据师德测评情况和工作实际组织教师对照职业道德标准进行师德反思活动,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提高教学服务的满意度。
2、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教师学习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不断提高认识。
3、弘扬高尚师德传统。①正确舆论引导。积极贯彻规范要求,并通过工会组织教师学习、宣传、贯彻。②坚持榜样示范。开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师德标兵”主题教育,大力在教师中挖掘良好师德资源,学习他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
5、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教风。加强师德评价。坚持每年进行教师师德考核,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实行自评和校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1、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理念。号召教师把工作当作学习来对待,认真钻研,同样把学习当作工作来对待,既认真工作,又努力学习。
2、指导团队学习,构建三级学习网络。将全员学习网络的构建作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学习网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组织教师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采用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指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相结合的学习,通过做摘记,写随笔,谈体会,进行教育反思。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应该更注重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我们“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以完善人格为根本”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师德规范,把尊重学生人格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
第五篇:师德建设计划
**第一小学 师德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在教师队伍中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师德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使良好的师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1、学校把师德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活动效率。
2、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集中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保证安排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
3、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分层管理,抓两头带中间,确保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4、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在学校常规工作的检查中,把师德建设工作放在首位。
5、民主监督,各界参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师德考评中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教育使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引导全体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服务全体学生,树立教师形象
继续深入开展“三爱”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爱岗、爱生、爱己)。通过开展“爱岗位”活动,重建教师的敬业精神;通过开展“爱学生”活动,重建教师的博爱心灵;通过开展“爱自己”活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教师职业幸福感。为确保“三爱”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积极开展以下师德建设活动。
1、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就“如何开展师德建设,重塑教师良好形象”进行讨论。对照有关师德规范的要求,对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情绪、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怀教师的成长,积极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
3、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扶一至二名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学困学或特殊学生,要从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关怀帮扶对象,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以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教育教学质量地提高。
5、完善学校和学生家庭的联系制度。进一步规范家校联系行为。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继续以学生问卷、征求家长意见、师德调查、评价教师为载体,自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增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四)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健康发展。
1、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考核首要条件,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
2、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以及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现有悖职业道德的言行,及时对当事教师提出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教师,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