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释解教人员衔接通知书
刑释解教人员衔接通知书
社区:
兹有你辖区因被劳改(劳教)年,在劳改(劳教)场所服刑(教),于年月日(期满、提前)释放,其在狱所表现(差、一般、较好),请你们根据帮教安置工作有关规定,应及时做好妥善安置、并按(一级、二级、三级)帮教,按对象进行接茬帮教,严防其重新违法犯罪。
特此通知
曙光司法所年月日
接收通知人(签名):
居委会(单位盖章)
年月日
注:此通知书一式二份,社区(居委会)、所各留存一份。
第二篇:安徽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若干规定
安徽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若干规定
为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减少脱管漏管,根据中央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及刑释解教人员衔接中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规定如下。
第一条 建立监所与乡镇(街道)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信息核查反馈、通报制度。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在接收服刑劳教人员后两个月内,将服刑在教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所、工作单位、罪名(案由)、刑期(教期)、服刑监狱(看守所、在教劳教所)、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填表通报县(市、区)司法局,由司法局转寄其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司法所在一个月内将结果反馈监所(见附件《核查通知书》、《核查反馈表》)。
第二条 经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核查,发现服刑在教人员姓名、身份、户籍(住所)为“三假”的,监所应将其有关情况通报原侦查的公安机关,并在监所内进行侦查、讯问,查找其本人或亲属真实信息。查找不到其本人或亲属真实信息的,监所应将刑释解教通知书寄给原侦查的公安机关
1所在地县(市、区)司法局、公安(分)局,由该县(市、区)司法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协调负责接收、安排落户,确定其落户安置地。落户、安置地司法所具体负责其安置帮教工作,公安机关将其列入重点人口管理。
第三条 服刑在教人员户籍、家庭住所、家庭成员等发生变动,司法所应在一个月内将情况通报服刑在教人员所在监所。
第四条 安置帮教机构、社会帮教力量、亲友到监所进行帮教探视时,应配合监所对服刑在教人员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市级帮教机构根据本地服刑在教人员收押收容情况,组织开展进监所帮教,重点掌握本地各辖区服刑在教人数、“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人数、“三假”人数、重新违法犯罪人数,并将有关信息通报所辖县(市、区)司法局。县(市、区)司法局应及时通报县(市、区)公安(分)局、司法所。司法所通过实地了解、与公安派出所核查,将“三无”、“三假”、户籍与住所变动等情况,经公安派出所签署意见后书面反馈监所。
第五条 对已落户安置的原“三假”人员,查找到其本人或亲友户籍、住所真实信息,本人要求回原籍或投靠亲友的,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应为其办理户口迁移、帮教迁移手续。
第六条 监所应规范和加强服刑在教人员出监(所)教育工作。在三个月出监教育、20天出所教育期内,监所应重点做好就业指导和回归衔接工作,告知其到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办理报到登记落户等手续以及相关安置帮教政策,并在其出监所时填发通知其接受司法所帮教的通知书(见附件《帮教通知书》)。
第七条 严格执行寄发刑释解教人员预放名册及通知书制度。各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应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寄发下一个半年内刑释解教的人员预放名册给市司法局,市司法局自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预放名册下发各县(市、区)司法局,县(市、区)司法局应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预放名册下发各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以便提前制订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各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应提前一个月寄发一式两份《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出监(所)鉴定表》给县(市、区)司法局。县(市、区)司法局登记后,将一份通知书、鉴定表转送县(市、区)公安(分)局,一份转寄乡镇(街道)司法所。
第八条 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收到县(市、区)司法局、公安(分)局转寄的《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出监(所)鉴定表》,凭刑释解
教人员释放(解教)证明、帮教通知书、身份证办理报到登记手续。经县(市、区)司法局、公安(分)局、民政局接收安置的“三假”人员,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凭司法局、公安(分)局接收安置“三假”人员通知、刑释解教人员释放(解教)证明、帮教通知书办理报到登记、落户手续。
第九条 县(市、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在接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出监(所)鉴定表》时,应动员其亲属按期去监所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服刑在教人员出监所时因残疾、重病行动不便又无亲属接领的,由监所派人送回原籍;无家可归、无亲可投及有可能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县(市、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协调有关单位、村(社居)委员会安排专人接回原籍,民政部门给予协助。
第十条 对回原籍后未按期报到登记人员,司法所根据接收到的通知书,通过上门等途径办理登记手续。刑释解教人员外出务工的,司法所每年给其寄一封信,落实双列管和异地帮教,或委托所在地司法所、务工单位实行帮教,并与务工地司法所和务工单位保持工作联系。
第十一条 对出监所后不回原籍,直接流散社会或异地务工的,按照本意见第十条办理。
第十二条 在外省服刑在教的皖籍人员,司法所没有收到通知书的,或收到通知书却没有办理报到登记的,司法所通过摸排、与公安派出所核查等了解掌握其相关情况,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在皖服刑在教的外省籍人员,出监所后不回原籍,直接流散社会或异地务工的,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一经发现,应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或住所地司法所、公安派出所。
第十四条 县(市)司法局与所在县(市)看守所、区司法局与所在市看守所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司法局每月到看守所反馈收到通知书情况、核对释放名单。
第十五条 司法所每月统计上报收到通知书、办理报到登记的相关数据,县(市、区)司法局根据司法所上报的数据与市司法局转来的预放名单对照,并将结果报市司法局。
第十六条 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建立月工作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司法所按月将监所寄来的辖区服刑在教人员名单、核查通知书、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及办理报到登记、“三无”、“三假”、重点帮教管理、外地流入本地、本地流入外地、人户分离、流动等人员基本信息主动通报公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应协助核查并将掌握的信息通报司法所,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列管。
第十七条 对流动和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建立动态信息登记制度,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户籍地与住所地双列管。对其流动、户籍与住所变动情况,两地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相互通报,定期联络,跟踪登记、帮教、管理。第十八条 刑释解教人员办理落户迁户、申请低保、五保、救济救助、社会保险、就业优惠等手续时,应出具在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的证明。
第十九条 省公安厅、省监狱局、省劳教局每年1月20日前将上一监所衔接工作落实情况书面报送省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条 省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对各地、各监所开展衔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2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出监衔接
案由: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出监衔接
提案人:
内容:建立监所与社会出监衔接机制,加强预防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工作,一直是特殊人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要求:要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的安置帮教工作起步早,基础好,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刑释解教人员数量有所增加,受政府管理体制的制约,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滞后、脱节现象,特别是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环节,一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重新违法犯罪机率增大,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出监衔接: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衔接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的有效衔接,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预防其因无法融入社会而重新违法犯罪。很有必要确定监所与社会“出监衔接”的“九大机制”:
一是源头预防机制。监狱、劳教所、看守所要切实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创新教育改造方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开展法制教育,促进服刑在教人员学法、知法、守法;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刑在教人员适应社会能力;强化心理干预,消除服刑在教人员心理疾患。尤其要突出抓好出监所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信息互通机制。建立监狱、劳教所与地方安置帮教部门信息专用网和全省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数据库,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罪犯劳教人员出监所前一个月,监狱、劳教所将刑释解教人员认罪服法情况、改造表现、刑释解教时间、技术特长、择业意向、出监(所)评估情况及安置帮教建议,通过专用网提供给刑释解教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安置帮教部门和公安机关,被送达机关应在7日内反馈回执单。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每月应当将被采取刑事拘留以上强制措施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季度分别将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失业登记、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和社会救助、从事个体经营扶助等情况,反馈刑释解教人员户籍地的县级安置帮教部门,由当地安置帮教部门通过信息网反馈到刑释解教人员原服刑劳教的监狱和劳教所。
三是人员交接机制。安置帮教部门接到罪犯劳教人员即将出监所的信息后,应及时通知其亲属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对无亲属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基层乡镇、街办或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接回,并到其户籍地或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报到;对其中可能危害社会的高风险人员,由监狱、看守所和劳教所派人将其送回户籍地或居住地,并与户籍地或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完成公文、人员交接工作,逐人落实后续管理措施;对应当列为重点人口管理的刑释解教人员,公安派出所应按规定将其列为重点人口管理,并会同当地司法所落实管控措施;对出监(所)后不到户籍所在地报到、落户或因住所搬迁造成人户分离以及其他原因而流散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公安机关会同安置帮教办公室查清情况,摸清去向,减少漏管失控。
四是社会帮教机制。县级以上安置帮教部门要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志愿者,定期到监狱、劳教所开展帮教活动,向罪犯、劳教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文化图书、医疗防疫、心理辅导、困难帮扶等服务。基层安置帮教组织要与共青团、妇联、村(居)委会共同建立帮教队伍,发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结对帮扶。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协调民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财政等部门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就学等困难。
五是过渡安置机制。采取政府投资、划拨土地等办法在省会城市、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专门接纳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基地或经济实体,过渡性地解决“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身、就业问题。安置基地或经济实体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六是就业帮扶机制。监狱、劳教所要组织三个月内刑释解教的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合格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刑释解教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凭释放证明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登记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首次申办个体工商户的,工商部门应自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且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可按实际招用人数,享受我省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从事灵活就业,进行了就业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接受安置就业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各级金融机构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就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可制定特殊政策,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
七是社会保障机制。对生活困难、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释解教人员家庭,应当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应当纳入“五保”范围。已经参加失业保险的,刑释解教后失业的,按规定核发或恢复给付失业保险待遇。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时未到退休年龄的,继续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刑释解教时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且符合条件的,按判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下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刑释解教时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重新就业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属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城镇灵活就业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属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实现就业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属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当地政府要及时落实责任田或责任山,并按规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八是动态管理机制。安置帮教部门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专门档案,定期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清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每半年对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有针对性改进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外出务工的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主动与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暂住地的安置帮教部门和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稳控帮教工作;建立监所与地方安置帮教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通报信息,共同做好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
九是考核奖惩机制。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考核内容,落实工作责任,每年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引发重大案(事)件的地方实行责任倒查,并视情建议同级综治委给予限期整改、或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处罚。
通过以上几点建议,希望能极大的促进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衔接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的有效衔接,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预防其因无法融入社会而重新违法犯罪。
第四篇:关于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报告
迤那镇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
工作情况的报告
根据省、地、县有关要求及东方现场会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镇各部门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精心组织,使这项工作在全镇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地开展起来。按照镇综治办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以来我镇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主要做了一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这项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社会失业率增高,导致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更加困难,从而使他们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加大。二是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导致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难度增大,由此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今年以来我们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概括地说,我们‚明确了一个总目标、提高了两个认识、克服了两种思想‛。
明确了一个总目标:即是我镇通过召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动员部署会‛,传达省、地、县及东方现场会有关精神,使各部
门‚明确了做好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总目标‛。提高两个认识:即是我镇通过举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学习座谈会‛,使大家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政法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执政为民、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是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前提,强化措施是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保证,注重实效是搞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根本要求‛。克服两种思想:即是通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克服了一部分人‚认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许多大学生难找工作、企业职工下岗的情况下,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安置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的畏难思想;克服了一部分人‚认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只是上面搞形式,下面做样子、走走过场就行了,不必真刀真枪的干‛的应付思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绝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经过教育改造,有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愿望,但他们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思想很不稳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衔接帮教和妥善的安置,找不到生活出路,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很多事例说明,这些人一旦重新犯罪,往往是作大案、要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所以,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学习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争把安置帮教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齐抓共管
按照省、地、县有关要求及东方现场会精神,我镇迅速向县委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争取了县委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并于第一季度召开了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了省、地、县及东方现场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镇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各项工作。为了确保今后的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三个重点。
(一)各部门重视
我们争取了各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首先,镇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政法委书记钟声同志在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了主体报告,并担任了镇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然后,各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成员都分别由各村一把手或分管领导担任。其次,各部门、各村分管领导作了专门讲话,具体安排布置有关工作,体现了各部门及各村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二)、措施到位
由综治办牵头,司法所具体负责、派出所全力配合,全面落实了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各项措施。其一,制定了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目标、要求、步骤和方法。其
二,建立了目标责任制、百分考核制等相关工作制度,使司法所及其派出所能够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其三,强化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安置、帮教等多项措施,如:‚摸底登记、上门查实、及时接收‛的衔接措施,‚分人包干、定期走访、流向报告‛的管控措施,‚自主择业、就业指导、重点帮扶‛的安置措施,‚司法所工作人员、管片民警、村组干部、亲朋好友、家属‛五位一体的帮教措施等等。我镇司法所还做到了有刑释解教人员花名册、有帮教工作计划、有帮教工作责任人、有帮教活动记录、有帮教对象思想情况分析等档案。
(三)、部门配合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各相关单位积极支持、参与、配合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使之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加强与劳动、民政等部门的协调,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劳动培训、社会保障等工作。二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中涉及工商登记、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三是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中打工者、妇女、青少年等维权方面的工作。通过突出上述三个重点,形成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良好运作机制,带动了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一体化‛运行,促进了工作向‚机构网络化、职责规范化、帮教社会化、掌控全面化、管理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等方向健康发展。
三、发挥职能,力求实效
司法所是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强化职能,发挥作用,切实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截止目前,我们重点落实了以下两点。
(一)、调查摸底
今年三月份以来,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在调查摸底中,我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刑释解教人员名单进行逐一核实。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对全镇2010年-2011年间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掌握和了解。据统计:上级下发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名单共5人,经查实5人中刑释人员4人,解教人员3人。其中已衔接人员3人,目前这3人都外出打工。当我们衔接到刑释人员后就为其做思想工作,使其在今后不在违法乱纪,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通过这次调查摸底,对全镇刑释解教人员中属于暴力犯罪、对改造效果较差、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进行了重点掌握,把他们列入重点管控名单。对这类人员我们采取了严管严控措施,一旦发现他们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将立即报告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打击。
(二)、是落实政策
我镇对刑释解教人员中,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人员,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实施了社会救助。如合兴村瓦厂组刑释人员管某,36岁,因犯抢劫罪被判十二年,于2011年3月15日刑满释放,我们在摸底中获悉后此人属非农业户口,经济无来源,生活十分困难,政府给予‚100
斤大米、100元钱、1份责任田‛的经济援助。此外,我们还对刑释解教人员中符合低保条件的,积极与民政部门进行协商,将他们纳入了低保的范畴。
尽管我们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全镇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整个工作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各界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认识不够,支持配合不够;二是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还不能有效开展;三是监所、劳教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传递不准、速度较慢,导致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核实难度加大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配合,尤其需要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它既是一个沉重的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难题。我们不仅要有责任心、紧迫性,更重要是要有感情、要有热情、要有爱心。因此,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再加力度、再上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省、地、县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指示精神,争做勇者,积极在安置帮教工作上尽职尽责,为建设‚和谐迤那‛作出新的贡献。
迤那司法所
2011年6月17日
第五篇: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衔接工作总结
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衔接工作总结
在县司法局和红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衔接工作紧紧围绕“平安红杨”建设总体目标,按照“衔接工作制度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强化各部门、村(居)协调配合,多形式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多渠道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有效维护我镇和谐稳定。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在册刑释解教人员28名,其中2011年以来共衔接11名,解除**人,在全部刑释解教人员中,其中农村户籍的28人,占刑释解教人员的100%,城镇非农户籍的0人,占刑释解教人员的0%,已通过各种渠道妥善安置的有**人,安置率达**%。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接送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协查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做到对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台帐全。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主动与有关单位和所在村(居)联系,解决其就业安置。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把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上升到维护一方稳定,促进一方发展的高度,对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登记中做到六个清楚,即去向清楚、住址清楚、犯罪性质清楚、释放时间清楚、家庭状况清楚、联系方式清楚。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刑释解教工作
我镇把健全工作网络作为刑释解教基础来抓。按照“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建立了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制度、帮教对象登记制度、帮教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等,做到刑释解教工作制度规范化,使刑释解教工作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镇司法所借助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服刑在教人员进行监所协同、信息核查、人员衔接工作,做到即将释解教人员信息不漏查、不脱管、不盲接。
(三)、强化帮教政策,不断拓展安置渠道
我镇严格执行《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对各村(居)提出明确要求,注重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出路和就业渠道,促进他们能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社会认可。一是鼓励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对他们愿意从事个体经营的,及时协助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事宜。二是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就地安置,为其落实责任田,从事农业生产,或协助他们承包荒山、茶园等。三是由镇司法所和各村(居)安置帮教办协助联系到安置帮教基地就业。
(四)、开展检查、督查工作,保障刑释解教工作有实效
按照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至今我镇共进行了5次检查、督查工作,对镇内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定期摸排,实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动态。一是及时部暑。年初下达通知要求后,要求各村(居)及时贯彻,明确工作目标、步骤。二是强化措施。建立镇司法所和各村(居)帮教工作协调联动,组织人员对各村(居)调查摸底情况进行行跟踪检查。三是注重实效。镇司法所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与各村(居)协调沟通,通过进村入户,进行核实、分类排查,落实管理措施,确实掌握情况。
我镇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部分外出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务工居住场所频繁变化,给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动态信息增加了难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大多不在原籍地,直接外出务工,有的长期在外务工和居住,甚至有举家外出打工,人户分离,甚至长期落户外地,已成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二是就业安置难度加大,回归后难安置,刑释解教人员无一技之长的多,现有条件下的就业安置难以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根本问题,同时,由于身份特殊,在求职就业竞争中,刑释解教人员一般处于不利的地位;三是工作人员不专职,工作难开展。帮教安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由镇司法所负责完成,而司法所还面临着规范化建设、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区矫正等工作任务,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做到每名刑释解教人员上门登记服务确有困难。
三、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对于构建“平安红杨”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些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工作总体上是平衡发展的,但是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就如何更进一步推进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有序开展,提出以下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各村(居)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镇司法所通知,或监狱、劳教所寄送的《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要主动和监狱、劳教所协调联系,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的刑释人员出监情况。
二是把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后,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帮教方案,落实帮教责任人和帮教措施,认真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强化司法与公安派出所的协作制度,密切配合,互通情况,共同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离开监所前后的衔接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结合我镇实际,及时提供就业服务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对生活确实困难,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按有关规定纳入低保对象,有条件的要进行过渡性安置,解除本人的后顾之扰,使其尽早融入社会,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红杨镇司法所 2012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