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救助体系

时间:2019-05-12 16:5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救助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救助体系》。

第一篇:煤矿救助体系

煤矿构建帮扶救助体系

如何让企业在困难中平稳转型,构建和谐矿区,使企业呈现出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稳定局面。多年来,矿工会不断加大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建立员工帮扶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困难员工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满腔热忱为困难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推动工会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逐步迈向经常化、人性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从而推动了企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一、提高认识,实现帮扶体系工作的新突破

构建困难员工帮扶体系和长效机制,矿把帮扶工作建设成为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和窗口,适应矿区形势发展变化,健全完善工会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帮扶救助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构建困难员工帮扶体系是履行工会职责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困难员工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此,矿工会从不断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去认识帮扶困难员工群体的工作,尽心竭力为员工排忧解难,当好困难员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通过帮扶,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需求和意愿,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

二、健全机制,筑牢帮扶机制的组织保证

1、有健全的工作机构。设立了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两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帮扶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主要职责、职能、救助标准、申请程序及工作流程,做到了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员,耐心倾听员工心声和要求,按程序实施帮扶。建立了运用数据库和对帮扶情况进行存档和管理;开通了热线,随时接听困难员工的咨询和求助。

2、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在构建帮扶体系方面,帮扶工作做到了“制度完整、程序清晰、方式多样、公开明示”。帮扶基金每年一次性划拨到工会财务。由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矿工会财务部建立“特困员工专项帮扶基金”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账目公开、透明,帮扶对象、帮扶的原因、帮扶金额等内容要在矿务公开栏公布,按受群众监督。

3、帮扶对象明确,在帮扶程序中明确规定:不让一名员工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生活,不让一名员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不让一名员工及家庭成员因家庭贫困而看不起病,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4、帮扶工作程序清晰,帮扶工作流程规范;严格按照接待登记→调查核实→提出建议→审核签章→受资助人签领→建库存档的程序办理,做到有接待登记、有送达办理、有办结报告、有档案备查。矿工会通过对员工家庭情况调查核实准确后,把存在实际困难大的员工家庭纳入帮扶对象。

5、健全了困难员工档案,对每一位求助的困难员工建立困难情况档案,书面和电子档案并存。对困难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查询。

三、健全完善目标责任体系,保持帮扶机制长效运转

1、“金秋助学”救助体系。矿工会对考取本科院校的困难员工的子女,根据帮扶程序,在审查、核实后,分别给予学生3000元、2000元不等的救助,三年来,共为学子资助14万多元。“金秋助学工程”成为该矿捐资助学的一项品牌工程。全矿没有一名员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该矿先后有88名寒门学子如愿走上就学之路。

2、“一走二送”送温暖帮扶体系。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矿工会深入开展以走访慰问每一户困难员工、送慰问信、送慰问金为内容的 “一走二送”送温暖慰问活动,协助企业解决困难员工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员工的心坎上。

3、工会帮扶做到“六知一定”。矿工会为了把送温暖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对困难员工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和完善了困难员工档案,对每户困难员工家庭切实做到“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状况、知贫困原因、知患病情况、知进低保情况、知子女就学情况”和“定救助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4、三级联动,工会帮扶坚持“五个必访”。坚持帮扶工作由矿工会、车间工会、工会小组三级联动,并做到“五个必访”,即: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员工子女上学困难必访、低保特困员工必访、老干部必访、军转干部必访等。

5、建立工会帮扶专项基金。目前矿工会帮扶专项基金共筹集资金12万元,资金来源包括工会经费、行政资助和干部捐助等。矿工会按照基金的帮扶类别,对有困难的员工每季度给予3000元的补助,工会还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申办城镇低保、帮助他们申办大病医疗绿卡,帮助困难员工解决生活难题。

6、开展“生育关怀,幸福计划”活动。多年来,矿计生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车间、班组,走村入户,通过细致摸底,严格把关,确定帮扶对象,把救助计生贫困母亲作为今年活动的重点。

7、矿“爱心超市”。是由矿工会设立的公益性社会救助机构。以现金采购、实物发放为主,所需资金来源于专项帮扶救济基金、上级下拨的专款及机关、团体和个人的现金捐赠。定期开业,困难员工可凭“物资领取券”领取物品。爱心超市的建立,改变了企业救济模式,搭建了乐善好施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架起了爱心互助的桥梁。

四、完善多渠道资源保障体系,为帮扶机制运转提供可持续的支撑

为了让患病的员工多一份保障,矿工会积极为员工办大病医疗互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女工防癌保险。二年来,百善矿有10560人(次)参加了医疗互助保险,实现了员工参保率为100%;有2049人(次)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参保金额为63009元;有3159人(次)女工家属参加了妇科防癌保险,参保金额为63180元。员工保险计划已成为矿工会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帮扶保障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工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员工各类保险工作:

1、广泛宣传到位。矿工会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各类保险的好处,使企业党政与工会、员工都统一了认识,员工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员工还动员家人积极参保,不论身份,一视同仁,对于参保人员矿工会热情为她们办理相关手续。前年,百善矿物管科员工刘侠为无经济收入的母亲买了一份妇科防癌保险,当年10月份,经检查母亲患子宫癌,在医院花费治疗7000多元,后得到理赔金10000多元。

2、工会服务到位。矿工会主动为员工办理各种参保和申请大病救助等各项手续,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参保员工。近几年来,矿工会已为81名患病住院员工代办了医疗互助保障金约40多万元,让员工深切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前年6月份,百善矿员工纪付新因患肺癌去世,住院看病医疗费就花去96000多元。根据《集团公司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管理办法》规定,得到了一定的资助。矿工会领导等一行,来到她的家中,将34683元资助金送到其爱人刘启光的手中。刘启光激动地说;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工会对我的关怀。

五、暖人心献爱心,积极开展工会帮扶工作

1、重大节日送温暖。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矿党政工领导都要带队对困难员工进行上门慰问。三年来,矿工会已发放送共送慰问资金350多万元,慰问困难员工7181人次。

2、突发灾难献爱心。综采一区员工刁民华因煤气中毒去世,家中撇下老母亲和三个孩子,其中二个孩子在上学,妻子又没有工作。与此同时,该区员工刘倩的妻子也于第二天病故;刘倩为妻子看病半年就花去了近10万元,家中还有老父母和一个儿子在上中学。该区党政工领导了解到他们两家的实际困难,立即组织动员全区员工捐款献爱心,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收到捐款16680元整。

3、重点送真情。退休办公室员工姬帮英,爱人张志传在井下现场伤亡。10多年来,既当爹又当妈,承担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义务。一人上班,两个孩子。前年,大孩子大学毕业还没就业,女儿又考取了江南大学,懂事的女儿不忍心母亲为自己受苦受累,要放弃上学。矿工会领导知道后,通过多方渠道为她的女儿筹款万余元学费,保证了她的女儿按时报到入学。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姬帮英学会了坚强,知道了感恩。她从泪水中站起,把每名矿工都看成自己的亲兄弟,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心灵伤痛,以身说法先后开展“三违帮教”安全教育100多场(次),教育矿工4万多人(次),用自己的爱和坚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总之,矿工会组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去探索和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汇集合力,有形地把帮扶工作做好、做实;形成了以物质帮扶、资金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协调帮扶为内容的全方位的立体帮扶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工会帮扶能力,开创了企业工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煤矿三大体系

平禹煤电公司一矿

评估爆破队

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大体系

第一章 爆破员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安检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1 打眼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1.2 装药爆破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1.3 耙装机出渣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1.4 架棚支护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岩巷炮掘锚喷支护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2.1 打眼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2.2 装药爆破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2.3 耙装机出渣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2.4 锚网索支护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2.5 喷浆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煤巷炮掘U型钢支护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1.3.1 打眼工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爆破员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

1、班组长向放炮员布置爆破任务后,放炮员应计算爆破任务所需要 炸药、雷管数量,填写领取单,携带好放炮器、放炮器钥匙、瓦斯检定 器、放炮母线、炮棍等专用器材。

2、领取炸药和雷管 当班爆破作业人员开完班前会,穿戴好劳保服后,在放炮员带领下,携带炸药、雷管箱到炸药库凭放炮员 IC 卡领取爆破物品,并认真核对炸 药数量、雷管编号和数量,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装箱上锁,爆破工在爆 破物品四联单领用栏签字确认。

3、运送爆破材料应遵守下列规定:(1)雷管、炸药必须装在牢固的专用雷管箱和炸药箱内并加锁,严 禁将雷管装在衣袋内或用手运送。(2)电雷管必须由放炮员亲自携带运送,炸药由运输主斜井专用矿 车运送入井;特殊情况需从副斜井运送炸药、雷管时,不得乘坐人车,要沿梯上下并注意避让人车吊座。(3)携带爆破材料人员不得在交接班、人员上下井密集的时间段,沿副斜井运送爆破材料。(4)运送爆破材料的人员乘坐平巷人车时,不得与其他人员同乘一 列车。同时运送炸药和雷管的人员要分别乘坐一部人车,中间间隔一部 空车。(5)领取爆破材料后,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严禁中途逗留。(6)严禁用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运送爆破材料。

4、爆破材料的存放(1)爆破材料在工作面临时存放时,必须放置在爆破人员视线范围 以内的顶板完好、支架完整、无电器设施、无淋水的安全地点。(2)炸药箱内只准存放炸药,严禁将瓦斯检定器、放炮器放置于箱 内。炸药箱和雷管箱必须分开存放,不许混放一处。(3)严禁任何人在存放炸药箱的地点休息,更不得坐在雷管箱和炸 药箱上。(4)放炮器、瓦检器要悬挂在干燥地点。

5、打眼 爆破工根据采掘作业规程中的炮眼布置图所标尺寸进行打眼;严禁 私自改变炮眼个数及布置方式、技术参数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6、装配引药(1)只准由放炮员装配引药,不得由其他人代替。(2)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巷道内 装配引药。严禁坐在炸药箱上装配引药。(3)从成束雷管中抽出单个电雷管时,应将成束的电雷管脚线顺好,拉住前端脚线将电雷管抽出,不得手拉脚线硬拽管体或手拉管体硬拽脚 线,一个引药只准装一个雷管。(4)装配引药,应先将炸药卷顶部揉软,用木签或竹签在药卷的顶 端中心垂直扎一个略大于电雷管直径的孔,然后将电雷管插入孔眼,将 脚线在药卷上拴一个扣,剩余的脚线全部缠在药卷上,同时将脚线末端 扭结,严禁将电雷管从药卷侧面硬插入药卷中或捆在药卷上。(5)装配引药时,必须防止电雷管受震动或冲击,防止折断脚线及 损坏其绝缘层。(6)装配引药的数量应根据炮眼数而定。装好的引药要立刻整齐摆 放在炸药箱内,清点数量,不得遗失,不准随地乱放。

7、装药前,放炮员要与班组长及瓦斯检查员对工作面及炮眼进行全 面检查,对所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处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准进 行装药。(1)风量不足或无风时不准放炮。(2)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瓦检员必须检查瓦斯;如果装药前 和放炮前爆破地点附近20 米以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时,不得装 药放炮。(3)炮眼内出现涌水异常有压力水、煤岩松散、透老空、瓦斯突增、炮眼塌陷出现裂缝、温度骤高骤低等情况时,不得装药放炮。(4)工作面支护不齐全,支护有损坏未处理,有片帮冒顶的危险的,不得装药放炮。(5)未执行一炮三检(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进行瓦斯检查)和 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放炮时班组长、瓦检员、放炮员任缺一人时),不得 装药放炮。

8、装药(1)装药前,瓦检员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工作面瓦斯、通风等情况; 班组长汇报工作面支护、顶板等情况;调度室确认各项工作达到安全规 定后,下达装药命令。(2)装药前,用掏勺或压风将炮眼内的煤粉清理干净。(3)用炮棍(竹质炮棍,炮棍的直径应略大于药卷直径)将药卷轻 轻地推入眼底,用力要均匀,不得强力冲击,但要使药卷间密实接触。(4)正向爆破的引药最后装,装引药时其骤能穴朝向眼底,要一手 推引药,一手松直脚线,但不要过紧,不得损伤脚线。(5)炮眼封泥应采用水炮泥和黏土炮泥。装填水炮泥时应先紧靠药 卷填上 30cm 左右的黏土炮泥,然后装水炮泥,外端再充填黏土炮泥。注 意不要用力过猛和压的太紧,以防捣破水炮泥,不得使用漏水的水炮泥。(6)封泥应使用黏土炮泥,禁止使用块状材料或可燃性材料(煤粉、炸药包装纸等)。填炮泥时,要一手拉脚线,一手填黄泥,慢慢用力轻捣 压实。眼孔填够炮泥后,要将脚线扭结,并盘放在眼口,不得掉在炮眼 外边。

9、炮眼深度和封泥量的规定:(1)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2)炮眼深度小于 0.6 米时,不准装药放炮。(3)炮眼深度为 0.6 米至 1 米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二 分之一。(4)炮眼长度超过 1 米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 0.5 米。

10、要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一次装药一次起爆或分次装药分次放炮 的方式进行装药作业。

11、设警戒:(1)连线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安排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放炮地 点的所有通路上担任警戒,拉好警戒绳,放炮员为警戒人员之一。放炮 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将爆破区域所有人员撤离到警戒区外,亲自将各警 戒人员送到警戒岗位,确认各警戒完全到位后,再同放炮员一起检查工 作面情况。(2)放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规定,放炮员、瓦检 员、班组长必须各司其职,不得一人多岗。(3)警戒线必须设在顶板、支架完好的地点,并挂好警戒牌。(4)工作面若与其他采掘面贯通,在相距 20 米时,必须停止被贯 穿工作面的所有工作。放炮前要在即将被贯通的工作面外的安全地点设 置警戒,直至贯通。贯通处两头放炮前都要检查瓦斯。(5)各采掘爆破警戒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直线距离不少于 200 米,转 弯后不少于 150 米的规定。(6)放炮时,所有人员都必须在警戒线之外。

12、检查及处理 在连线和放炮前,放炮员要和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对放炮的地点进 行第二次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准进 行连线放炮。(1)放炮地点 20 米以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时。(2)没按规定设好警戒的。(3)放炮母线长度不足的。(4)设备设施未进行掩盖和撤出的。(5)未按规定使用水炮泥或封泥长度不足的。(6)分次装药分次放炮时,崩倒的支护未补齐的。

13、连线(1)严格执行谁连线谁放炮,即放炮母线连电雷管脚线及检查线路 和通电都必须由放炮员本人操作。(2)工作面布置的炮眼一般都采用大串联法,最后剩下的两根脚线 在未和放炮母线连接前要扭结成短路;母线未和脚线连接前,两端必须 扭结成短路。(3)母线与脚线连接后,放炮员应最后退出放炮地点。

14、放炮(1)放炮点巷壁用喷漆标明“放炮点”字样,并悬挂“放炮点” 牌板和爆破说明牌,规范填写相关内容。(2)爆破前,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必须向调度室汇报以下内容:放炮员汇报装药、连线等情况;班组长汇报工作面支护、通风、警戒设 置情况;瓦检员汇报瓦斯、煤尘、通风等情况;调度室综合各方面信息、确认安全可靠后,向班组长和放炮员下达放炮命令(2)母线与电雷管脚线连接后,放炮员即吹第一次口哨并大声叫喊 “要放炮啦”。(3)放炮员连接好放炮母线与电雷管脚线沿路检查路线时,第二次 吹口哨并大声叫喊“快放炮啦”。(4)到达放炮点,经请示调度室同意放炮后,班组长将放炮牌交放 炮员,命令放炮员放炮;放炮员将母线连接在放炮器的接线端并拧紧,这时吹第三次口哨并大声叫喊“放炮啦”,等待 30 秒后,将放炮器钥匙 开关转到充电位置,等氖灯闪亮稳定,将开关钥匙转到放电位置起爆。

15、炮后检查(1)班组长、放炮员随身佩戴机械手表(不得佩戴电子表、手机等)以掌握爆破后等待时间;爆破后,班组长、放炮员带头到爆破点查看爆 破效果和检查隐患情况,必须等足 15 分钟待炮烟散尽方可进入; 进入后 随时注意顶帮情况,发现危岩立即处理,发现放炮崩落支护立即修复补 齐,并保证通风正常。(2)进入工作面检查爆破情况无误后,班组长立即向调度室汇报以 下情况:工作面状况、隐患治理等情况;瓦斯、通风、安全设施等情况; 放炮效果、有无残炮等情况。矿调度室在确认各项工作达到安全可靠条 件后,向班组长下达撤除警戒恢复作业命令。(3)通电后若没有爆炸,放炮员取下放炮器钥匙,将放炮母线从放 炮器上取下并扭结短路,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至少等待 15 分钟后,放炮 员方可沿线路检查不爆的原因。(4)确属由连线不良造成不爆时,可以重新连线放炮。(5)若确属瞎炮,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处理,当班的瞎炮必须 在当班处理完毕。

16、处理瞎炮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在距瞎炮至少 30cm 外,另打与瞎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 药放炮。(2)严禁用镐刨或手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引药或从引药中拉出电 雷管;严禁将炮眼残底(无论有无残余炸药)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 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瞎炮眼。(3)处理瞎炮的炮眼爆炸后,放炮员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4)在瞎炮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瞎炮无关的工 作。

17、装药的炮眼必须当班放炮完毕。若遇特殊情况无法当班放完时,必须在现场向下班放炮员交清情况。

18、在本班放炮完毕、吹散炮烟并经班组长同意后,放炮员必须吹 长哨并大声叫喊“放完炮啦”,方可撤离警戒,收回警戒绳和其他人员进 入工作面检查安全情况。

19、收拾整理好工用具,存放在规定地点或亲自携带出井。20、清点未用完的电雷管、炸药,分装分运出井,交回临时炸药库,履行好交接手续。

21、出井后要将瓦斯检定器和放炮器检查维护好备用。

22、本操作步骤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未涉及到的按照《作业规程》 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三篇:浅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

浅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

论文关键词:新型社会救助 制度安排体系 管理运行体系 制度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它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若这一制度存在缺漏,将使部分社会成员在遭遇生活困难时陷入绝境。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原有的社会救助凸显出了诸多不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一个牢固的社会安全网,已成为了市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将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分为制度安排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等三大部分进行探索,对新型社会救助的保障项目重新进行了设想,在其运行和监督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非政府救助的主张。

根据民政部 2008年第三季度统计季报,我国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 272.8万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3 857.7万人,五保供养 144.8万人传统救济 58.1万人次,临时救济 753.1万人次,总计达到7 086.5万救助对象,庞大的困难群体呼唤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内容主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制度、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农村扶贫以及灾害救济等,许多专项救助制度还未完全展开,现有的社会救助覆盖面较窄,救助水平低,管理和运行上也有诸多不畅,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迫在眉睫。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内在的发展趋势看,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应从单一的生活救助向综合社会救助转变,从生存性社会救助向改善生活、提供就业援助的发展型社会救助转变,从二元分割的制度安排向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转变。

一、新型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伟大目标,将我 国社会救助 的发展推 向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国对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内容逐渐定型,并在有序展开。其总体目标是:到 2010年,即国家“十一五”规划末,在全国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其制度内容主要有:首先是针对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当前我国针对农村 “三无”人员的五保供养。其次是各项专项救助,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以及法律援助,最后是临时、应急救助,包括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以及临时救助。此外还有补充社会救助的内容,由于其救助主体的特殊性,文章将在文末专门论述。

具体来说,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依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确实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根据当地的物品价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进行适当的调整,规范低保的申请、评议、审批程序,实行社会化的发放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农村五保和农村孤儿的救助方面,要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民政部等发布的《关于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加大养老院、孤儿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医、葬,以及孤残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权益。

在医疗救助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医疗救助试点,扩大医疗救助的范围,进一步完善手续,规范操作,加大资金投人,提高救助水平。在教育救助方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发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专项活动的作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完善救助对策,在高等教育中继续完善“奖贷助补减”福利体系,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住房救助方面要完善廉租房制度,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加强对廉租房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司法援助方面应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组织法律援助队伍,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在临时救助方面,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建立抗灾救灾协调机构,提高灾情监测、预警和灾后重建能力。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协调民政、卫生、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共同做好救助工作。在社会成员突发意外灾害时要做好临时救济工作,同时发挥工会、妇联以及社会慈善力量给予家庭出现意外困难者临时救助。详细情况见表 1。

二、新型社会救助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一项社会政策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仅有完善的制度设计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设计一套政令畅通、管理可行、高效快捷的管理和运行体系是社会政策得以实现初衷的关键,对于社会救助制度亦是如此。

首先,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部门管理体制。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系统呈现出“多龙治水”的局面,财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使用监督,卫生部门、建设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分别负责各专项社会救助,公安、交通、城管、卫生、民政等部门共同负责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总会、红十字协会也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头的管理体制浪费了现有资源,造成重复救助或救助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不仅不利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同时也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使社会救助的功能发挥大打折扣。因此,确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原则,组建部门协调委员会,将建设部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等有机的统一到一起,必将使社会救助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次,合理分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财政责任。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救助经费的分担通常有三种方式,即中央财政全部负担、地方政府编制预算中央政府予以补贴、全部由地方政府负担。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实行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分责制应当是比较合理的。中央政府承担过大的份额,会直接影响重大国家项目的实施;而地方政府负担过重,又不利于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可以采取先中央后地方的分担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中央财政统一管辖,分区拨付资金的体制;而“老、少、边、穷”地区则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财政之外的次要责任;特殊情况下,再由中央政府承担补充性责任。这样,就可以应对目前被救助对象的贫困普遍存在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两难选择。

最后,要加快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系统的搭建似乎是社会救助系统中一个微不足道部分,其实不然,社会救助是一项复杂细致、量大面宽的工作,靠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使用网络化管理效率高,质量好,还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透明度,能方便快捷公布有关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的查询服务,也有利于社会监督,减少腐败和差错。因此,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和服务网络,不断改善社会救助工作手段,及时、准确、动态地掌握社会救助信息,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实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应该是构建高效社会救助体系不错的选择。

三、新型社会救助的保障体系

许多躬身一线的理论工作者们,往往会惊诧于一项制度或政策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别,寻根溯源,他们总能深深感触到一项制度只有在设计、实施和监督各部分环环相扣的情况下才会向着预期方向发展,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建构一套严密的社会救助实施保障机制,将会对社会救助起到纠错纠偏、后备支援的重要作用,是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一,要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实现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社会救助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的必备体系,而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在社会救助中起着先导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中的突出作用,就必须尽快推动《社会救助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出台,对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对象、标准、范围、期限、条件、监督、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规范,使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社会救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效益。

在立法中要强调建立救助制度的实施机制,如受助人员登记办法,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办法等,同时也要对社会救助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进行规范,包括对社会救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对救助资金与实物管理的监督,对社会救助的公正度进行监督,对社会救助的效益进行监督等等。只有在制度设计、实施管理和监督上做好立法衔接,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才会顺利进行。

第二,多渠道筹集社会救助资金。拓展资金渠道,确保资金来源,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稳定和丰富资金来源。在财政拨款方面,各地要切实发挥财政主渠道的作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和力度,将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逐年增加。同时要发挥社会捐助的辅助力量,要推进社会捐助经常化、制度化,引导、鼓励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充分发挥个人、企事业单位、民问组织等各方面作用,为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补充。其次要规范资金发放机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坚持公开透明,确保救助资金足额、及时、顺畅地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另外要严格资金管理过程。社会救助资金要坚持和健全专项预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度,以确保资金安全,杜绝贪污浪费。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社会救助的服务体系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最终端,起着一线战士的作用。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首先要 以各级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办好救助站或救助所,形成广覆盖的社会救助组织网络,另外要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的人员队伍建设,吸引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社会救助工作中。另外还要形成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申报、多头救助、遗漏等现象的发生,增强救助款物使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救助效能最大化。

第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监督机制。社会救助的监督机制是确保社会救助制度良好运行,杜绝不良现象发生的必备机制,只有做好监督工作,社会救助才会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主要包括对受助人员的确认和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上。对于受助人员的确认来说,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社会救助公示制度,开设反馈渠道,广泛接受媒体、舆论等各界社会监督。在资金的管理上,要严格按照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来使用资金,在发放中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社会救助资金的截留,流出现象的发生,杜绝腐败,完善执行部门的自我监督,如实记录每一笔经费的运作,同时对其资金账目实行全程审计,确保资金如实发放,使社会救助资金确实起到维护社会成员基本权益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慈善组织等类型的补充社会救助力量

救助工作的社会化已成为国际惯例,它代表着现代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事业,创造条件开发社会救助资源,推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式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社会互帮互助。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仍要继续发挥这种传统的巨大作用。具体到社会救助制度过程中,首先,政府要秉持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力度,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筹集社会救助资源,缓解救助压力。其次,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和组织在社会帮困工作中的作用,多方面、多途径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互动的多层次的,有机统一的救助机制。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这是政府救助资源的补充,也是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然而其在社会救助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却是绝不容我们忽视的,这一点已经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其力量,所以要大力培育非政府社会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群众组织、社区组织、自愿团体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力量,朝着国家主导的多元救助模式发展。政府要积极扶持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要为它们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另外要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吸纳大中专院校的专业人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倡开展社会互助,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政府救助的负担,还可以弥补政府救助在社会救助中的某些不足,实现优势互补,使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得以更好地改善。

完善的理论纲领是实践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导,面对各种政策环境,我们要掌握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建制方法,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种社会救助资源,做好部门协调、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的工作,相信,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制度化、救助多元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必将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衍银.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J].社会福利,2004(9).

[2]长子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J].北方经济,2008(11).

[3]李学举.关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J].社会福利2004(9)

第四篇:浅论中国现行社区救助体系

浅论中国现行社区救助体系

陈健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空巢、留守、残疾、孤寡与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救助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需要社会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运行于社区之中的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现行社区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社区救助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区救助保障困难

一、社区救助的内涵

所谓的社区救助即独立于企业之外、运行于社区之中的社会救助制度,可由国家的社会救助和社区社会救助两个部分组成[1]。

国家的社会救助, 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者实施的一项低层次的、最基本的保障制度, 其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拨款, 其对象是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 或者抚养人是城市居民, 虽有一定收入, 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其中包括在职的、下岗的、退休的和失业人员领取失业救济金期满仍未就业的人。国家对此进行社会救助, 社区主要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 如接受申请, 进行调查核实和批准, 代为发放救助钱款和实物。

社区社会救助,是指社区内的居民在享受了国家和单位及社团的保障待遇后,因各种原因造成临时或长期的特殊困难,影响本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社区给予的一种补充的救助。如对孤老、孤儿、无业、重残人员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对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体弱多病的学龄前儿童,采取规定具体数额的办法给

【2】予定期、定量补助,以及对社区内突发事件引起的困难对象进行的帮困。

二、我国社区救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即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有我国特色的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各地也基本确立,形成了政府主导,整体推进,全面拓展,典型引路,突出创新的构建格局,在已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作用下,社区建设在稳步推进。而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空巢、留守、残疾、孤寡与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救助问题的出现,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社会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过去主要由政府从事的社会救助工作正在变成中国城市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于是,我国的社区救助制度就应运而生,为我国的社区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我国社区救助体系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经验严重不足,在制定政策以及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救助范围不明确,救助对象划分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救助主要是指城市社区救助,即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社区内的 困难居民,主要包括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老弱病残等【3】,而对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困难居民的救助却甚少,这明显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人人平等”的原则。

因此,应该完善社区救助体系,明确救助范围,将农村困难居民也纳入救助体系,实现“人人平等”。

(2)救助机制不健全,手段不够灵活 原则上,救助手段强调各种救助方式的有机整合和相互渗透,形成社区救助 的多元化与人性化,但这些理论都太抽象太空洞,在真正实施的细则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利于处理具体事务。

所以,应该完善救助机制,尽量规范实施细则,灵活运用周边资源进行工作,避免不科学合理的行为带来的危害。

(3)在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流方面还不够完善,效率低 社区救助的相关部门常常不能跟上时代,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交流,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办事效率。

因此,相关部门应采用现代化技术,及时处理相关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4)缺乏相应的完善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社区救助立法停留在条例、办法和通知的水平,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外,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救助法律制 度【4】。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关于社区救助的相关制度和审批程序常常出现问题,给工作造成阻碍。例如:低保户取证工作难度大,家庭收入证明难以核实,离异人员再婚情况取证也较难,假证明现象难以杜绝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的。

因此,国家应制定《社会救助法》,明确社会救助工作的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地方层面,应进一步明确社会救助工作的操作程序,如救助范围的确认程序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保障人民的利益。

(5)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分配不科学 虽然政府在逐年增加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但只是满足救助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对困难群众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专项救助资金的投入仍然严重不足。据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 年全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05.3 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41 元。截止2008 年底,全国共有1111.1万户2334.6 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385.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2%;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513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全年累计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2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但是,政府对于医疗救助资金的支出与城市低保资金的支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社区救助资金一方面来自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另一方面是利用社区力量扩大资金来源。但是,社区救助资金没有稳定的财力支持。由政府支出的资金是由市(区)财政部门拨付同级民政部门,再由民政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拨付街道办事处。而这种资金发放方式基本是“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区、各社区的实 际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救助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不足,其中像医疗救助政府补贴过少。

因此,地方政府要从预算内外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加救助资金的数额。

(6)社区救助标准划分单一,未能联系实际

当前,社区救助还没有针对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劳动能力、不同生活需求等情况实行不同救助标准,更没有根据物价上涨指数、最低工资标准,实事求是地 调整救助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应在准确了解救助对象基本情况和需要的基础上,所调查的社区将救助对象按人员构成情况分类建档,并进行分类施保,保障基本生活。同时,要构建适应食品类物价波动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和动态补贴机制,保证社区内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7)实施社区救助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 在社区救助的工作人员选拔方面,我们并没有科学有效的手段,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素养不足,不利于工作的有效推进。

因此,应加强教育建设,培养和选拔专业化人才,提高行业水平。

(8)政府主导性过强, 非营利社区救助组织发展不成熟[5]

政府作为社区救助的当然主体, 具有主导性作用,但是社区救助内容的多样性、救助工作的复杂性、救助人群需求的差异性, 使得仅依靠政府进行救助是不能充分满足困难群众的各种需求的,由此凸显出政府救助的局限性。作为社区开展救助活动的重要补充形式, 非营利社区组织的发展使社区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特殊性的救助服务。

因此,要正确定位政府角色, 促进非营利社区救助组织的发展。

(9)社区救助偏重生活救助, 忽视心理救助和精神抚慰

无论是国家救助活动还是社区救助活动, 都着重于对困难居民生活方面的物质救助, 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改善救助对象的生活上, 很少关注救助对象的心理需求。现实是, 生活的窘迫往往会带来精神上的压抑、情感上的孤独, 救助对象往往对生活丧失信心, 存在反社会的情绪。人的行为受其主观思想意识的支配, 只有使困难群众重拾生活的信心, 解开他们的心结, 才能使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重新融入社会。

因此,在进行社区救助时,应采取生活救助与精神抚慰并重的社区救助模式。

【参考文献】 【1】社会救助专题研究综述

【2】陈夏芸.构建和谐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J].海峡科学,2007(6).【3】金娜.加强社区救助建设,完善社区救助体系.【4】王澍源.试论社区救助体系的完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姜秀敏, 曾博函.论中国城市社区救助服务体系的完善.2009(6)

第五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宣恩县)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宣恩县财政局

【内容提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而社会救助体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补充,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共济制度等内容。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社会救助体系 现状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基本情况

宣恩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辖6乡3镇(其中有2个侗族乡)、279个行政村,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4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7.74。境内居民除汉族外,还有土家、苗、侗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其中侗族居民列全省之首。境内山大人稀、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自然生存条件恶劣,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2元,低于全州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国家级扶贫攻坚县。

从现行的社会救助政策实施来看,宣恩县城乡困难人群可以分为城镇低保户(含其他困难户和“三无”人员)、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农村散居孤儿、农村受灾困难户、各类突发性事件事故造成的临时困难群体六大类。目前,宣恩县总体社会救助水平有如下特点:

(一)分布不均,城镇相对集中,农村相对分散,农村地方之间差距较大,偏远乡镇的农村人数相对较多。

(二)救助水平低,截止2010年底,城镇低保户的“三无”人员最高为280元,农村低保户救助分三档,最高为75元/人月、最低为35元/人月;农村五保户中集中供养的为1800元/人年、分散供养的为1300元/人年;农村散居孤儿为1500元/人年。其他如受灾临时困难群体和边缘人群,其救助是不固定的和低水平的,其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上级财政补助。

(三)救助内容单一,我县目前的城乡救助仅仅只限定在勉强的保障基本生活,对于困难对象的就医、住房、入学有心无力。

(四)城乡困难群体致困的原因不一样,但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县经济欠发达,农业占主导地位、没有什么工业,城乡困难群众缺乏致富的门路。城镇困难群众成困的主要原因是下岗失业、农村致困的原因主要是交通地理条件、受教育程度低、自然灾害、突发变故等。

(五)救助主体单一,我县目前实施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民间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相当薄弱,社会互帮互助的气候气氛还远未形成。

从目前我县城乡困难群体构成的数量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农村五保户。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村五保户人数共为1033人,其中:集中供养840人、分散供养193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1.31%,平均每个乡镇115人,每个村近4人。这个数据在5年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其财政补助标准从800元左右/年增加到近2000元/年,虽然标准提高了很多,但近几年物价飞涨、粮油供应很难落实,其增加因素几乎被抵消,农村五保户生活还是较为困难,还存在有很多应该纳入五保户管理的,因地方财力问题而无力纳入。另外五保户的就医还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有效保障措施。

(二)农村低保户。根据上级要求,我县近两年通过几次大规模扩面,到目前为止,我县的农村低保户已经达到11103户25782人,已经超过了我县农业(农村)总人口的8%,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救助,目前我县得标准是:一类85元/人月、二类65元/人月、三类45元/人月。需要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864万元。从原来的10元/人月到如今的分类施保,标准虽然提高了,但是水平还是很低的,保障内容很有限,他们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也还不能得到较好解决。

(三)城镇低保户。包括城镇“三无”户等困难群体,目前我县城镇低保有2447户4615人,其中90%在县城珠山镇的五个社区。全额保障标准为280元/人月(主要指“三无”对象),平均保障标准为140元/人月,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近年来。通过民政部门与教育、水电、广电、卫生、劳动等部门协调,按规定落实了他们的相关优惠政策,这对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对城镇“三无”对象保障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部分城镇低保户无房户住房问题、未参加医保人员就医问题仍不容忽视。

(四)受灾困难户和临时困难群众。一是受灾户的救济问题,我县处于鄂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极容易引发洪涝干旱冰雹灾害,每年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按照国家规定,自然灾害救灾救济工作实行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县市级按农业人口平均1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专项用于自然灾害救灾救济工作,但由于我县现实的财力状况,实际只定额负担,列入预算(每年10万元),而且没有列救灾工作经费。其余绝大部分要向上级争取(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由于资金十分有限和工作人员缺乏,对受灾困难户救济显得十分乏力。二是农村临时困难群众包括部分政策原因下放的困难群体救济问题,由于没有专项预算,民政部门存在把上级专项和本级其他专项东拉西扯的问题,从而导致存在审计风险。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虽然不断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救济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城镇困难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承担困难群众救助救济工作的主要是民政部门。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乡镇街道民政经办机构配臵与日益增多的民政工作业务极不相称,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民政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救助也将由主要集中在城镇扩大到农村,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将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目前,我县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基本上有名无实,大多数乡镇街道没有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工作体系,兼职人数也太少,基本上是一个人,最大的乡镇也只安排了两个人,最突出的是政策业务知识缺乏,很不适应民政工作特别是救助困难群众的需要。

(二)财政困难。我们发现,经济欠发达县市困难群众救助的难点是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财政困难,贫困对象多,贫困对象越多,财政就越困难。目前我县困难群众救助主要是由政府财政负担,作为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县级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很难筹措更多的资金保障低保经费的落实,如按照2010我县一般预算收入额度,县级财政应配套城乡低保资金329万元,但实际只配套了152万元,缺口177万元,低保办公经费64万元,实际落实30万元(是在县级城乡低保配套资金中列支的),城乡低保资金的发放和工作开展,如果没有上级财政补助,简直难以想象。

(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县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严格地说还处在初级起步阶段,水平低,覆盖范围小。城镇低保制度已初步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制度虽然建立,但很不完善,不易操作。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社会互助制度也还未真正建立,特别是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问题仍然很突出,仅仅依靠民政一个部门发点临时救济无济于事。应该由政府主导建立与之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让那些有困难的群众通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能够自食其力,生活得到不断改善,最重要的是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应尽快在城镇完善、在农村建立。

(四)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社会贫困人口相对的救助面大,困难对象中出现了越扶越贫、越帮越困的现象。据了解,我县来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济的八成以上是同一困难户,他们对民政部门的救济逐渐产生了依赖思想,给临时救济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由于财政原因,个别地方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未按规定落到实处,对部分政策的解释不到位甚至胡乱解释,引起部分群众上访,使国家的好政策落空。

三、形成原因

虽然我县困难群众形成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重视不够不到位是根本原因。一是民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当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发展当地经济,关心困难群众就是逢年过节发点慰问款就行了;二是对民政工作内容了解不够,认为干民政工作只是抄抄名册、发发钱,平时不干也无妨。甚至个别地方认为关心困难群众是县民政局的事情,跟乡镇街道无关,凡是有困难群众要求解决困难的,二话不说顶多盖个章就要他找民政局;三是存在犯难情绪,认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难见成效,难见政绩,与其做了不讨好还不如不做。由此造成我县民政机构不健全,乡镇街道民政干部身兼多职的现状,“抽点时间做民政”这是真实的写照,足以说明乡镇街道在安排全盘工作时,对民政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困难群众救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财政困难时主要原因。我县几乎每年的财政收入应付干部的工资和基本运转都存在问题,因此要县级财政过多地拿钱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只能是有心无力。

(三)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是重点。社会互助的风气在我县尚欠火候,民间慈善机构力量不强,不知如何参与,会有什么政策对待。因此下一个问题将是如何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多元救助、多方帮困的格局,而不是让政府唱独角戏。

四、解决对策

(一)加强机构建设,加强专门组织机构建设并配备高素质专门民政干部,做到事有人做、能做好。

(二)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生活,县级财政尽最大努力予以保障经费,明确列出经费预算。建议对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县级财政足额安排工作经费,少配套或不配套补助资金,这样,拉扯上级专项资金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

(三)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多方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上级主管部门主动加大对象我们这样贫困县的专项补助或转移支付力度。

(四)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民间慈善团体、社会互助力量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最佳选择。

(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基本生活是治标,主要是如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困难群众再就业、创业,用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最佳唯一出路。

(五)切实加强对城乡低保工作的领导,把低保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班子分管成员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湖北省委、省政府多次对保障城乡群众生活提出了新要求,主要领导对进一步做好低保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做好城乡低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低保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同时,把低保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街道正职和班子分管成员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长效机制。

2011年5月

参考资料:

1、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2、宣恩县民政局2010年城乡低保工作总结

下载煤矿救助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救助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市**区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总面积280.1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1个镇,1个农场和1个渔业总公司,41个社区居委会、275个行政村,总人口49.97万人;2008年财政总收......

    煤矿班组建设体系

    目 录 班组安全管理 .......................... 1 第一节 班组安全管理的原则 ........................ 2 第二节 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 5 第三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了......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报告五篇

    关于如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摘 要:围绕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从精确化管理、制度上衔接、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民政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总体方案的要求,2009年4月13至17日,我带领局生救办、低保办、优安股、福利股等股室负责人到华阳、板桥头、上庄、金沙、伏岭等乡镇......

    改社会救助体系交流典型材料222

    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 ——xxxx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xxxx位于xxxx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农茶场),115个行政村,总人口23.35万,属x......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了......

    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会讲话

    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会讲话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通报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推动全市社会大救助体系持断提升完善,全力打造全国民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