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秦帝国影评[模版]
一个人,遇上一份能大补的精神食粮,无疑是种福分。
于是,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好友小强,是他在一年前就跟我提到过,《大秦帝国》拍得很好。
接着,我要感谢《南方都市报》。无意中看到的09年10月4号那期,看到了他们的整版独家解密《大秦帝国》。
于是知道,该剧三年前就诞生,被无数网友追捧,点击率直逼热门美剧,在美日韩已播映,却在国内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冷落,直到今年才姗姗来迟在非主流卫视悄然放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买片方担心该剧太正,怕观众坐不住,怕没有收视率。于是买碟一看。
于是相见恨晚。
第一印象就觉得这是个精良的作品。苍茫厚重,血性刚烈。人物服饰华而且实,道具和礼仪颇有讲究,战争场面没有避重就轻一带而过,个人的打斗戏还有那么点港片的风味。虽然出于技术原因如漫天的飞鸦有明显CG痕迹,不过导演对气势和气氛的追求上是用了心。
拍战争戏贵精不贵多,因此做好一两场能够压得住就行。先声夺人之后,自然开始以室内戏为主。在《大长今》和咱们无数乱七八糟的古装闹剧里,我们看到的室内戏无论白天黑夜都无处不通透明亮。而但凡对光影造型有所追求的摄影师,都不会允许这样省时省力无视自然光模拟的打灯方式。厚重如《大秦帝国》自不会拍成个情景剧,而同时也应是应着在影城拍摄之利,泥墙砌出来的场景和影棚搭出来的板房,质感不可同日而语。得承认,第二到第三集节奏缓慢有点拖沓,不过,之后,卫鞅这千里马与赢渠梁这伯乐的相遇,会让你一直期待到十集都保持兴趣。然后,就是渐入佳境,就是欲罢不能了。古人的智谋,古人的风骨,古人的情义,会让你着迷,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个戏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侯勇,王志飞,孙飞虎,杜雨露,吕中,李立群,许还山,全是功力深厚的实力派演员。如此一批老戏骨,群星灿烂,每人都可圈可点。眼前一亮地看到里面景监的扮演者是于洋,当年《林海雪原》里英俊儒雅的203摇身一变为商鞅最得力的助手,通文能政,忠厚贤良,为商鞅入秦和商鞅变法尽心竭力。另一个左膀右臂,车英,骁勇善战,带军有方。顺带一提的是侯祥玲的前期扮相很漂亮,颇为英气,很接近我心目中完美的古代武将形象。
另外,《叶问》里面和甄子丹PK的那个拳师也在戏中出演侯赢。商人身份,其实隐于市井之游侠,不过该角色在片中没被安排打戏,浪费了演员的武功。
个人觉得少点精气神的是尤勇。这大叔形象过于面善,眼神却又老是难言之隐。曾见他演一黑帮老大,戴个耳环,无论白天黑夜都架个墨镜以遮住他无辜的眼神,徒增笑耳。这次演的庞涓,演出了有心无力,演不出雄心霸气。相比起来个人倒更欣赏演龙贾的那老人,把个忠勇老将军演得让人既怜且敬。
也许是为缩短拍摄周期,《大秦帝国》除了几个主演是原声重配,其它的都是找人配音。那个给黑伯配音的不知是哪位老师,他那出没于各大中外译制配音片中的公鸭嗓实在太 1
过熟悉,他在本片里又为近十人献声根本就无所遁形。一看车英找来三个药农,我就知道其中一个必是公鸭嗓,果不其然。另外公子卬虽然是个丑角,他的配音却好听得很,光是声音就将其骄横的嘴脸塑造了出来。
赵季平确是影视音乐的大家。片头曲大气,雄壮,慷慨激昂,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片尾曲在英雄情怀里添了儿女情长,是另一种回味。一看字幕,填词中除了孙皓晖,赫然出现邓康延的名字。佩服,不愧是才子。
极喜欢该剧的台词,那华丽得来雅俗共赏的文言文是如此精彩,直让我边看边想抄下来。不光是卫鞅的出口成章,一些平日的说话也都文字儿得来让人舒服。如,“不能与君相伴,君自珍重为念。”情人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如细流润人心田。
“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意,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如此汹涌澎湃的台词,加上王志飞极个人特点的抑扬顿挫,让批判孟子时的卫鞅尽显凛然风范。
“不纳贡,不称臣。秦地穷困,无钱纳贡;秦人硬骨,不能折腰。” 面临六国的虎视眈眈,秦公的割地也如此不卑不亢,令敌人怎不肃然起敬。
“君如青山,我如松柏”,八个字,言简意赅道出了秦公和商君的相辅相成,及只属于男人之间的肝胆相照。有知己如此,死而无憾。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不摧不折,悠悠可期。”这是老谋深算的甘龙。只有能屈能伸,才能择机翻身,这老儿让人既恨又服。
“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商鞅有坚定信念,所以勇往直前。“有功于前,不为损行,有善于前,不为亏法。”这是商鞅执法时的铁面无私。“不能变了?”“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 ”“减刑溃法!”“不能特赦? ”“法外无恩!”四字一句,好一个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尽管,商鞅的法治,未免过于严酷,未免矫枉过正,但你看到他对信念是如此贯彻到底时,那种强大的小宇宙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并不由心生感叹,如今的中国,如此富强却又如此堕落,要是能象剧中的先秦时这么执法如山,护法严明,哪至于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哪至于各种荒唐剧屡见报端?
《古今大战秦俑情》、《荆轲刺秦王》、《秦颂》、《英雄》,中国的影视人总爱把目光集中于秦朝的那短短几十年。传说张艺谋有秦朝情结,许多陕西文化人内心里都有这种情结。似乎陕西人的精神性格里还执拗地延续着古秦风的历史基因。也许于他们而言,那一个个名字早已不是历史考卷上无血无肉的完形填空,而是耳熟能详神交已交的偶像。
“那个时代的先民,精神是激烈饱满的,灵魂是朴实高贵的。我们的兼爱情怀,我们的侠骨节操,我们的义士赴难,后世日益罕见的族群传统,都曾经在那个时代强烈地张扬着、弥漫着。”
孙皓晖的这段话又让我想到钱穆的一段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而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已略有所知者,则必附赠一种对其本国历史之温情和敬意。”
于是,嘲讽中国文人就爱返祖就爱挖坟就爱为封建帝王招魂的言论,可以休矣。
中华的浩瀚历史里,有的是可做文章的人和事。优秀的历史剧,应该是在以鲜活故事娱乐观众的同时,能成为了解一个时代的窗口,传承历史,若有所思。
《大秦帝国》能让历史文盲开始有兴趣翻阅起历史书来,这,大概就是该剧最大的成功。
第二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暑期来临,有时间来寻找自己喜欢别的书来认真看看,选择几本书,终于对《大秦帝国》放不下手,一直在不停地看,我对秦朝感兴趣有三个原因:一是受“中国文化之精髓多在先秦”的影响;二是受荀子“性恶论”和商鞅变法的吸引;三是受从小耳染目睹的“长城”、“兵马俑”和“大地在我脚下……”的刺激。这之中一直都是“好奇心”占强,直到有一本类似历史资料汇编的马非百《秦始皇帝传》,我发现了中国居然是源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秦的音变,这才对秦始皇敬佩起来。
我觉得能够做到统一中国,首先是实力的象征,其次是志向的映证。(当然,也少不了不计其数的谋臣勇将的智慧与力量。)引刘乐士《秦始皇》中华阳太后对赢政的一番教导就可略知其家志了:
“自襄公立国至今,已历二十九位君王,你已是第三十位君王了。五百年来,每位君主都以振兴秦国为已任,试图早日图霸中原。穆公称霸西戎后便挥师东伐,崤山一败含恨而死,留《秦誓》,此后的君王便以《秦誓》激励自己,伺机东侵,但都明白一个道理,称霸天下靠的是实力。因此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新政,富国强兵,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抗御中原几大强国。武文问鼎中原绝膑而死,你曾祖你昭襄王两次称帝都没有成功……你祖父命短……没有什么建立树……你父王在位虽三年,却有一次壮举,歼灭东周国。东周国虽小,但它是周王室的象征……政儿,你有没有称帝的雄心和勇气要看你如何去做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统一不了大中国也是稳固不了大中国江山的。秦二世徒有“实”空无“志”,受赵高的阴谋毁了祖祖辈辈创下的伟大霸业;而七国时各国占据一方,不说有志,也应有实,不说有实,也有“合纵”的良方,可是六国者竟皆灭亡于秦!说他们听信谗言轼忠亡国也好,说贪得享乐苟安自己走上亡命失国已罢,两相比较,实力作证!
我们多说“乱世出英雄,困境励斗志”。假如小赵政不在赵国随父亲异人为质,而是在皇宫养尊处优,他便很有可能统一不了中国,正是由于他的处境塑造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与高人一等的心志。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感触他初进咸阳时为了得到自己的位置而举着牌子边上台阶叫边叫自己是什么孙什么子的勇气。当然,令我最敬佩的不是他不辞劳苦夜批奏折,也不是坐在王位上的威严与号令的凌风,而是秦始皇赢政始终是在用自己的头脑在思考问题。尽管每次听取了多方建议,但在最终决策上他毫不犹豫,就是意识到错误命令也能及时更改。
一个有主见的人又善于兼听,这样的皇帝也就很快成就了一个独裁的中国。我们要去粗取精,就应当以其“霸主”之身成就“霸业”为参照,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以自己无限的有志之思考,开创锐意进取的有限人生。无论有多少万人说出同一句话,我们都要品味思索一番,譬如下面三句话,每一次品味每一次的感觉都会不同:
“性格影响人生。
习惯成就未来。
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成功人士没有点儿霸气是不足以成事的。古语说:“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就是因为一般臣民只图眼前安逸,个人的实力不会完完全全释放出来,而做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要么出乎民意、顺乎人情,依靠集体的团结力量而赢,要么重奖重罚,严令纪律,依靠决策的单向航标而胜。如果能做到两相互补,稳定与繁荣必是大好前景。
所以我们要“霸”一点,“霸”得让人感到一股朝气,“霸”得让人感到一种希望,“霸”得让众人形成合力。
第三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一部通篇读完,感触很深,虽然从祖籍上并非一个完整的秦人,但是依旧对这数千年前,在这片秦人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感到无比振奋。
“黑色裂变”的名称来由,至今无法理解。但变法的触目惊心确实令人敬佩,纵观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诸国的发展路线,不难看出“变法”的社会必然性,但是在秦邦,如何就可以通过“变法”达到“黑色裂变”的效果?
从历史背景来看,秦国是一个被视为异类的诸侯邦国,不服教化的马背诸侯,从国力、势力、军力、财力来看无疑是最不入流的一个。而这样的邦国领袖想要发迹,而最终得以发迹一定不是偶然的。于我看来,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其一:“国耻”石与“求贤令”
经过战败、王薨、临危受命的赢渠梁,冷静的剖析了本国处境,勇于面对现实,将秦国的现状赤裸裸的展示给天下士子,其真诚、其气魄在战国期间是史无前例的。立“国耻”石无疑是表明了复国之决心;对三代先祖满篇微词的“求贤令”令天下士子对其宽大的胸怀和谦逊的真诚折服。此两举将真学名士和蛮夷弱秦真切的联系到了一起。
“国耻”石与“求贤令”是成就事业的心态,除了空杯,还要真诚。说起来很容易,真诚认识自己才是大贤之势。
其二:决心、信任、配合、方法、坚持
这几个词组是我对秦公赢渠梁的认识,不单指其素质,还有推行“变法”的思路,以上五点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颠倒或混乱。
决心强国做出了“国耻”石和“求贤令”;信任贤臣坚定了“法神”商君;通力配合荡清了新政道路;巧妙的方法化解了次次危机;坚持不懈令大业得以传沿。有张有弛、有节有度、有始有终。
其三:积累、选择、考核、决定、计划、执行而后舍生取义
这几个词组是我对商鞅的认识,其受以“车裂极刑”为最终归宿是商鞅对“变法”的最大限度投入。从入世层面来看,商鞅的发展路线也是明确而明智的。
经过长时间低调的积累;
多方采集信息慎重的选择;
从品评“求贤令”到布衣于“聚贤馆”都是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考核秦国;
当决定为秦国服务之后又与秦公“约法三章”有言在先;
从推行新法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看出其计划的周密,先“连坐法”平私斗而顺民、后“废井田”开阡陌而固民、在“奖耕战”商功爵而犒民,得到民众支持以后,才向贵族皇族发起变通“废世系”、“废农奴”甚至取消了持续了孔子所操持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之道。
而执行期间对老族长、太子、王兄甚至自己都得以“秉公执法”,然则一贯依照“法不诛心”的原则又是难上加难之举。
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前认为这句话中“扫屋”的意义在于“事无巨细”,凡事从小事做起,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就不要想着做大事。同时类比于“治大国若烹小鲜”,但现在看来,“扫屋”谈何容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扫屋自有扫屋的章法,凡事除了要求“由小方能及大”,也要求我们对于“小”对于“简单”同样要付出100%的尊重和努力。
第四篇: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
最近公司密集组织看了51集的大秦帝国一开始本以为是部沉闷冗长难耐的历史剧看了却让人颇感伤感,里面有几个人物特别让人觉得心疼!“白雪”“莹玉公主”这两个爱着卫鞅的女人,爱得那么深,却从不自私的想独自拥有,如果我在少年时便懂得这些大爱。也许不会沉浸在小儿女的情感世界里。看完也让我对秦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原来秦国也有积弱不振,割地求和的日子。小时候历史背过不知道多少遍“商鞅变法”但是从来不知道何谓变法,也不知道变法这件事到底有多么的困难重重,这件事的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最重要的有多少人知道商鞅其实不姓“商”,也非姓“卫”而是姓“公孙”还有一直以为商鞅变法和秦始皇是同一代,没想到相差了那么久。我特意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商鞅于秦孝公变法时期,大约西元前360年左右,秦始皇统一约为西元前221年所以两者竟相差了140年啊。我原本以为应该是同一时期呢。
黑色裂变讲述的是秦孝公时期, 秦国已经是一大烂摊子, 因为经历过前四代君王乱政, 年年与魏国征战不休, 秦国差点就要被六国分食, 在秦孝公运筹帷幄, 秦国勉强保了下来, 但是秦国还是危机四伏,强敌环伺, 加上秦国一向封闭, 整个国家可以说是如临深渊,随时可能垮台, 在这种极度恶劣的情势下, 为何会有日后强大的秦国让秦始皇运用呢? 我想这通通要归功于秦孝公与商鞅长达20年的“商鞅变法”商鞅跟秦孝公相见如故, 秦孝公敬佩商鞅的磅礡才氣, 商鞅崇敬秦孝公的大海胸襟, 秦孝公倚仗商鞅的法家治國才能, 商鞅依靠秦孝公全力支持, 在这种如鱼得水之下, 秦国被推向了最高峰。黑色裂变会让人如此感动的原因主要是商鞅如神一般存在的大公无私,他完全沒有“自己”, 奉行的是法家, 也就是所谓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在战国时代, 这种想法是很惊世骇俗的, 他认为秦国要强大, 必定要把恶习连根拔起, 于是他立法, 秦孝公不择手段的支持他, 把全秦国的王室贵族都得罪完了, 把所有田全部平均分给国人, 奴隶提升为平民, 人人都有机会加官进爵, 有过就罚 有功必赏, 禁止私斗, 包括类似“身份证”一类的东西防止其他国家的人来滋事犯罪...诸如此类, 很多很先进开先例的制度..夸大一点, 他应该是全亚洲真正首位落实法律的始祖,而且历史上变法这么成功影响这么深远的, 好像只有商鞅变法而已...对平民来说, 他是神, 因为他让人人对生命充满了希望, 对贵族来说, 他是鬼, 因为他赏罚
不避权贵(秦孝公最亲的兄长甚至被连坐,处以劓刑,),权贵特有的权利几乎被夺取, 朝堂上的一堆贵族族因为他的功绩太大, 完全被压制...秦孝公一死后, 这些贵族通通浮出來要置他于死地, 甚至外通六国要求秦惠文王处死商鞅, 因为商鞅的能力跟权力实在太强悍, 商鞅不只是立法者, 同时对军事也很在行,从最强的魏国收复失土, 当中所需的智慧, 实在在不需要贅述...贫弱的秦国完全靠的就是先进的法律扶持起來, 在经济 政治 战争上, 完完全全都倚仗着法律权威, 而秦孝公商鞅死守法律, 对贵族的处罚都硬着干, 甚至一次死刑杀掉700多人, 这种重典律奠定了秦国的强大根基, 当然商鞅也被冠上酷吏,冷血无情之名, 只是当时的人懵懵懂懂太狭隘, 无情的不是商鞅, 是法律。
通过观看《大秦帝国》,不仅感受到战国时代七国争雄,百家争鸣,万马齐喑,对中华民族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被秦孝公、卫鞅的君臣之情,法治强国的不屈不挠所感染,增强了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大秦帝国读后感
意玛克人力资源部刘总刘大哥让我一定读读《大秦帝国》这套书,说对经营事业很有帮助,大秦帝国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老师的话当然要听,于是马上去买了,一套书共11本,是作者孙皓晖先生历时16年写成,可谓耗费心血的宏篇巨著。
读到前两本,已感受益匪浅。前两本主要讲秦国如何由一个贫弱小国,通过变法而成为强国的故事。治国治企,原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阅读与思考,对企业经营的理解更深刻也更清晰了。多年来关于经营管理的点滴总结,也通过阅读此书得以串联起来。
最深的体会有三点,在此分享,也盼请朋友们给予指正:
一、企业再弱小,如果负责人立志图强、信念坚定,也能做强做大。
秦国传到秦孝公手里,已是内忧外困、贫弱不堪,甚至有灭国之危。但秦孝公断指立碑、誓志图强,大胆重用当世英才商鞅,通过20年变法,创造了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奇迹。秦国统一霸业,由秦孝公而始。
很多现在非常成功的企业,刚起步时都很弱小。华为公司当初只是一家代理交换机的贸易公司,通过20年卓越经营,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网络设备供应商,也是中国最成功的跨国企业。海尔当初也只是个国营小厂,设备、管理、人才都很落后,但在张瑞敏的领导下,通过推行品牌战略、采取科学管理、重用优秀人才、引进先进设备,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家电品牌。
所以,企业实力小、底子薄并不可怕。如果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聘请优秀人才,锐于进取、勇于创新。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必可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江门地区整体创业氛围、人文环境和人才素质确实不佳,但也诞生了像维达、大长江、天地壹号、嘉宝莉、李锦记、无限极这些非常成功的企业。我想,这和几位企业家立志做强做大的理想抱负与顽强信念密不可分。
二、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读后感《大秦帝国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
一人可以兴邦,一人也可以兴企。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主对这一点的意识已经有了,但行动上还很不够,用人的理念还没更新,用人的胸怀也没打开。
企业负责人在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后,接下来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为企业物色最优秀的人才,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才能得以尽情发挥。正如维达董事长李朝阳先生所说:“所有的东西根源还是人,我事业上最得意的事情是打造了维达这样一个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才能打造成功的企业”。在印刷行业赫赫有名的鹤山雅图仕集团董事长冯广源先生也说到:“一个企业发展大了之后,人才问题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他还说:“雅图仕公司一直恪守‘以人为本、以质为根、以策为上、以果为宗’的企业文化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最为核心,并且说到做到”。
成功的企业都有许多成功之处,但最为成功之处,莫过于引进和重用了优秀的人才。联想集团近几年遇到不少坎坷,但最终逆境突围,反而取得更大成功,和他们优秀的人才队伍密不可分。中国家电连锁领军企业苏宁电器,是一个视人才为生命的企业。为吸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他们先后制订并实施了“总经理梯队”、“采购经理梯队”、“1200工程”、“店长工程”、“4045工程”等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从2002年开始的“1200工程”,据悉,该工程为苏宁电器培养了60位集团高管,其中7人成为副总监。有20%的部门负责人均出自该人才培养工程。
有的企业为什么做起来很吃力、总也做不大。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必是缺乏吸引、使用、发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环境地壤。如何吸引、保留优秀人才?最根本的还是舍得与人才分享财富。这一点,几千年前的《易经》就有精辟阐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古今法则,莫不如此。
三、卓越的管理机制是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
秦国何以由弱变强,关键在于变法。商鞅用3个月时间走遍秦国的穷山恶水、历经常人难得想象的艰辛,找出了秦国贫弱的根源,以大量实地考察为基础,先后制订了九大变法措施。与秦孝公君臣一心,通过20年苦心经营,使秦国从最弱小的战国逐渐发展为国强民富、兵精粮足的第一强国。
与此同时,原本最为强大的魏国,由于国君不思进取、国家法制松驰,加上用人不当,就慢慢衰败下来。此强彼弱,秦国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由此可见,科学的经营理念、卓越的管理机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早在1996年,华为公司就开始起草后来在中国企业界非常著名的《华为基本法》,这显示出了任正非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远见。许多管理专家认为,《华为基本法》对华为取得今天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
企业刚创建的时候,主要靠创业团队的能力与信念生存。当企业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就要开始明确经营理念、建设管理制度了。理念决定方向,制订决定执行。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能使企业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暗礁”。
综上所述。一家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首先,企业创始团队的能力、志向与胸怀决定了企业能否创业成功,及未来发展基因是否优良。其次,在解决了企业生存问题后,能否吸引到优秀人才,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能否制订出科学、先进的管理机制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知易行难,每一步都不容易做到,但如果明晰了重点与方向,总会少走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