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秦帝国》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大秦帝国》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大秦帝国》有感》。

第一篇:读《大秦帝国》有感

秦时明月 亦耀今夜

——读《大秦帝国》有感

文/中国人民银行朝阳中支建平县支行 李笛生

《大秦帝国》六部十一卷正式全部看完了。在看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感触,感想。秦国,能够从一个穷苦偏僻小国,最终能够一统山东六雄。期间有商鞅变法,有张仪的连横之计,有白起的辉煌战绩,有秦皇嬴政的一统天下。通过总结秦国的成功,其中有太多震撼我的人和事迹。虽然秦国距今已经2000多年了,但是所带来的启示依然值得我学习受用。

坚守承诺,威武不屈——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变法指导思想,为了取信于民,在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最后他将赏金增至一百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一百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古人高风亮节的人格,在这部书中的商鞅为了变法的实施,不畏同贵族、权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也知道这样会得罪他们,但为了秦国的强大,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他们的威逼恐吓、甚至暗杀面前丝毫没有退缩。他所体现的对事业的忠诚,对承诺的坚守是使他的法能够最终在秦国实施并且深入人心的关键保证。我们在做事情上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能在困难和大部分人反对的情况下就退缩。要有自己的观点立场,并且敢于担当。

不拘一格,广纳贤良——秦国历任君主

古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秦国自秦孝公的招贤令开始秦国就像大海一样的吸纳天下人才。秦国丞相商鞅、吕不韦来自卫国,张仪、范雎、李斯来自楚国,大将蒙骜来自齐国。这些人在自己国家被排挤压迫但到了秦国却都能大显身手一展胸中之志。秦国对人才的重视也得到了人才们的回报,是这些外来人才成就了大秦帝国,而这些人才得以青史永存,离不开秦国历任君主的招贤纳士。没有他们的不拘一格,广纳贤良,也就没有秦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所以秦国得以强大不是一时之功,秦国统一六国也不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劳。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单位,对一个人更是如此。作为领导,要有大气度,大胸襟,要懂得洞察他人的才华,任人唯贤。作为员工,要懂得展现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证明,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秦国的成功同样告诉我们,成功绝不是“三分钟热血”就可以得到了,要有长远眼光,以及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山东六国

总结秦国的成攻,就不免想到山东六国的失败,君王的昏庸无为,大臣的迂腐无能,连年的征战使得民不聊生,而此时的秦国却在悄无声息的改革军事,农业,法制最终得以一统六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懂得忧患意识。碌碌无为,也许就会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个人都是这样,唯有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读《大秦帝国》有感

鉴赏《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是孙皓辉写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记叙了秦国自孝公到秦二世之间的历史,讲述了秦国如何从一个倍受六国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国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秦国。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开始了统一六合的准备。在法令方面,世人说秦法严厉,断足、割鼻等法令层出不穷。但却不知道,这样的法令适合于当时的秦国,适合于当时的时代。在有关断足法令颁布的近两百年间只有不到50人被判处这样的刑罚,且多半为王室贵族。当时的秦国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秦法对于王公贵族规定,王室中人要想获得爵位、官职等就必须参军杀敌立功,对于王公贵族利用关系而谋私利处以极刑。对于军队,进行军功制,取消了贵族特权。这大大激发了百姓从军与上阵杀敌的勇气,武器为流水线作业,且责任到个人,每个工匠做一把武器都刻上自己的名字。军队人人奋力杀敌、武器装备精良。再加上一连几代秦国国主都是明君,百姓也安居乐业。试问、这样的国家怎能不令他国闻风丧胆、怎能不统一华夏?

秦国在统一六合时,难能可贵的是做到了防御异族趁此机会入侵我华夏大地。始皇设立30万九原大军,专门防御异族,使得在十年的统一大业中,异族人没能有机会侵扰我华夏大地。始皇在统一六国是说“我老秦人能统一华夏,那就必须担负起抵御外族入侵的重担”这使我们必须对秦国、对始皇有重新的认识秦国虽然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但其对于我华夏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车同轨、书同文、汉字的进步、以及延续至今的县治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以古论今,今天的我们大谈中国梦、大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使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秦国的优点相比较,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我们还有什么没做到位、还有什么没做、还有什么想都没想。

我们现在的法令是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想想看:中央高层官员的一句话就推翻了一个案子的宣判结果。想想看:贪官出狱,竟然各地官员夹道欢迎。想想看:“表哥”“雷政富”“刘志军”等,我国政府法律方面还须向秦国好好学学。

另外,我国在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是否应该像秦国一样做到抵御外族入侵的同时保证祖国的统一。钓鱼岛、黄岩岛、南海主权、中印边界纠纷、台独、藏独等问题异常严峻,这些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必要时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华夏儿女愿为国捐躯,我当今华夏子孙有秦国人“轻兵”的决心。

老秦人有一句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体现在孝公断指写“国耻”、体现在六国合而谋秦、体现在百万人力修郑国渠、体现在长平大战。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我们当代也是后代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现今我国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与发展期。我国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基础弱,经不起大风大浪。加上当今世界的我国周边环境不太稳定,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大国强国也多对我们不利。但我相信,我十几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终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对方的长处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秦国人的又一大长处。老秦人生活习惯不好,他们和山东六国学习,改正它。农耕、精铁冶炼、教育等都也不如山东六国。但老秦人虚心请教、不耻下问。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六国人反而向老秦人学习。这点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样,我国放宽政策吸引外资、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这些都一步一步壮大这我国的实力,从我国近年来所取的成绩就能看出来。

《大秦帝国》让我重新认识秦国的同时,也能让我学得一些强国的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或许已人尽皆知,但我还是要说。唐太宗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我们看历史小说应明白的事。实现“中国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而秦国的兴盛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能帮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华夏儿女,我们在自己的“中国梦”道路上,什么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即使是会死也应该义无反顾的去。“中国梦”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在这100多年的道路上我中国人历尽艰辛无数革命先烈离我们而去,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实现梦想的机会。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必须去完成这个梦想。

秦史昭昭,为我们展现兴衰之事。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1208010310

侯松涛

第三篇: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大争之势,实力为先,自秦穆公后,秦经历四代之乱,国力大弱,天下鄙秦。秦国可谓内外交困,几近亡国灭种之秋。然而乱世出英雄,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励精图治,又经四世,传至始皇帝,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人用自己的血浇注了一座宏伟的大秦帝国。

古语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大秦帝国历史,思企业发展之路,感慨良多。

秦之所以能灭六国而实现一统,与秦人的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精神密不可分。商鞅改革前,秦国积贫积弱,一直被压制在函谷关外而进不得中原一步,面临着被中原诸国瓜分的危险。秦国此时虽弱,但秦人却个个血性十足,国内上下一心誓要卫秦,“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正是秦人以“共赴国难”的决心保卫国家,让中原诸国虽有分秦之心却始终难以越过函谷关。一个国家的精神是民族之魂,可以在危难之际迸发出无穷力量;一个企业的精神则是企业文化,也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不应只是企业为了面子而走走过场,而应该真正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归属感,从而发自内心对企业产生深深的责任感,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产生认同感。只有使企业文化真正具有了向心力,员工才会像秦人“共赴国难”一样愿意为了企业无私奉献。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认同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

厉经国难,秦孝公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国内王亲贵胄的激烈反对,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为了变法能够顺利进行,凡是不依变法者,秦孝公都严惩不贷,流放太子,判太傅以劓刑,孝公为变法“尽公而无私”,此等胸襟气度,令人钦佩。“士为知己者死”,商鞅得孝公信任,主持变法,虽万难而不悔,一生致力于变法、护法,历经多年,使秦人尽依法而行,并且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但是变法终于使秦国兵强马壮,为后世秦国灭六国而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做为企业,也要不断改革创新。面对困境之时,要破旧立新,寻求新途径新方法,让企业走出困境;企业快速发展时,要时时居安思危,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改革创新,不沉静于过去的辉煌,不拘泥于曾经的成功经验,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企业才能一直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不被市场经济淘汰。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商鞅作为法家集大成者,在秦国实行变法,以加强王权为轴心,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以严刑峻法为手段,使秦国事无巨细,均有法可依。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到了今人所说“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商鞅变法改变了一直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弊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就像地铁的铁轨一样,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按照制度办事,企业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才能正常运转,否者就会车毁人亡。此外,完善的制度也是抑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使公司大小事务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继续深化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大秦帝国》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一个帝国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从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发现管理好一个企业的方法。

第四篇:读《大秦帝国》有感2800字

浩浩长河唯变不破 烈烈秦风千古可鉴 ——读《大秦帝国》有感2800字

孙皓晖所著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在文艺界享有很高评价。该书也被改编后搬上荧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该剧均有评论予以高度评价。孙皓晖先生历时16年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虽是小说,却体现出作家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深邃的历史见解。小说恢弘雄健,通过对政治家秦始皇和改革家商鞅的形象塑造,寄托了作家对历史的思考与发现,是一部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精神的作品,历史小说的三个著名原则“以文运史”“以人统事”“以今述古”都在这部书中得以较好体现。近年来,清宫剧、穿越剧充斥荧屏,胡编历史、戏说历史人物大行其道,而这部全景式展现中国第一个大帝国——秦王朝通过变法强国,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这段历史的严肃作品能够横空出世,实属难得,也给当下文艺界注入一股清流。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在于有生动的文字,细腻的描述,更在于作品能够给人启示,发人深思,使读者。

墨家爱人,道家远人的崇高政治理想,法家的学说严酷惨烈,却也现实的多。战国七雄都有过变法,有军事方面(吴起,孙膑,赵武灵王),有政治方面(邹忌,子之),其中有三家启用法家之士进行变法:魏用李悝,所以成战国初期最强盛大国,韩用申不害,所以能以最弱之势存于三晋之中,而最有名要属秦孝公两度启用商鞅实施变法,商鞅的变法最全面、最深刻、最彻底、也最有成效,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直接促成了时代的发展,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国富兵强的大国,中原各国的命运为之一变,而深远影响则泽被中华文明两千年。秦国的改革与其他六国的情况存在鲜明的对比,秦国的胜利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术治亡韩”。秦韩几乎同时变法,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但秦用法治,韩用术治,一个正道一个邪魔外道,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最终“劲韩”只会用阴谋诡计,可悲,可笑。“内乱亡赵”。秦赵之争一直是战国后期主旋律,长平之战更使得两国仇恨加深。论军事实力,赵国最强,然而战力最强的国家偏偏内乱最盛,其中原因盖赵国史上从未有如秦国商鞅般的变法,“胡服骑射”增强了赵军的战斗力,但没有触动赵国内乱传统的根源因子,使得这个英雄辈出,唯一能在战力上与秦国一较高下的战国豪强轰然倒下。“迂政乱燕”。燕国有传统,有资历,有天子血统,作为战国最为古老的诸侯国,燕国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和想象的自尊与骄傲,正是这种自尊与骄傲,使得耿直坚韧的老燕人自始至终的坚守周天子的“礼治”王道,然在大争之世,实力才是王道,变法才能图强,燕人迂腐的固守大而无当的所谓“王道”,逆历史潮流而不顾,虽有荆轲刺秦之豪迈,虽有蓟城坚守之惨烈,然终只能毫无悬念的败于秦军铁蹄之下。“失才亡魏”。魏国人才济济,然大部分都西去为秦所用。魏武侯时失吴起,魏惠王失商鞅、孙膑、乐毅、张仪,更不用说其后的范睢、尉缭等人,可谓文武人才失了个全。魏国孕才之能令人赞叹,失才之“能”更是令人咋舌。“分治亡楚”。“兴楚亡楚皆自分治”。楚国分治实属无奈,一则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利于中央统一管理,二是楚国四大世族本就是勾心斗角,除非有国难当头,否则断不会一心一意,于是分治成为楚国权力政治的必然结果。秦国灭楚,楚国实实在在的抵抗了好一阵,甚至让秦国吃到了鲜有的败仗,但是“分治亡楚”的必然性不言自喻,本已无可救药的楚国回光返照一次,又如何能阻挡秦国的精锐之师呢?“偏安亡齐”。拥有雄厚实力的齐国,竟然没有一场真正的战争就举国投降。齐国有媲美秦赵的军事实力,有稷下学宫的不竭人才,有傲视天下的鱼盐之利,有深受孔孟智慧熏陶的百姓,但因偏安之策却武备松弛,虽有人才,却因偏安之策大而无用,虽有鱼盐,却因偏安之策没有换来惊天财富,虽有百姓,但因偏安之策失却智慧之心,齐国之灭,可谓咎由自取。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缺陷,不同的是,其他六国没有下决心改革,而秦国却通过彻底的改革来革除积弊。不同的道路确实产生了不同的结局。秦国的改革最终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和决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的政治走向。毛泽东称商鞅是中国四千余年记载中,求其利国福民伟大政治家之第一人。明代张居正对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以法治国方针大加赞赏,并以此为楷模。

固守成规、用人不贤是秦朝走向灭亡的罪魁。秦国成于法治,也败于法治。关键就在于秦国的继任者失去变革的思维,固守成规,使原来好的制度成为禁锢自身的枷锁。商鞅制定的律法,适合战国群雄割据的乱世,不适合统一后的治世。

第五篇: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任海波

今年三月有幸到西北大学学习了《周秦汉唐文明》,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现在的秦人,了解自己祖先奋斗的历史、生活的足迹、经过的苦难、辉煌的成绩等,都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就这理所应当的事在知天命的时候才想到,是不是有点不敬祖先了,是不是有点忘本了,无论怎样,我还是想到了,并且行动了,还来得及。借局机关开展的读书活动,我选择了由孙皓晖先生历经十六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从公元前362年开始到公元前207年,历时156年,经过七位秦王的不懈努力,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先河。虽然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但对中国文明的贡献,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不可质疑的意义。

看《大秦帝国》,前五部给人的感觉是心潮澎湃、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无意中对祖先的奋斗史抱以无比的崇敬和骄傲,战国时期七国,唯有秦国统一了天下,就是用现在的历史价值观来评判,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谁愿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谁不愿自己的祖国领土完整,同属中华民族,长期的内斗,只能是国弱民穷,那有幸福生活可言,所以民族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国强民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愿。但看到第六部时,就使人心里滴血了,秦人用无数生命和鲜血造就的帝国,在秦二世短短的三年中就毁灭了,在秦法森严的国度里,一个太监赵高、一个白痴的胡亥皇帝,就将泱泱的大秦帝国葬送了,怎能不令人惋惜呢?虽然从以前的历史知识中已经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忍不住可惜的心情,看到最后真的有点看不下去,那种气愤、惋惜、鄙视、无可奈何的心情,很是折磨人,但还是想看下去,也许是替古人担忧吧。

可以说《大秦帝国》是一部历史巨著,作者孙皓晖先生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必要的情节将事件连惯起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有了灵性,更难能可贵的是敢于挑战已成为历史定论的“暴秦”论,并对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将历史问题的争论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是需要勇气的。总之,这部作品是值得读的,特别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秦人,需要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正源的人们。

关于秦政,我在上学的时候也看过有关的书籍,总之感觉秦政是残酷的,苛捐杂税太多,人民生活太苦等等,都是说些不好的,特别是焚书坑儒事件,更将秦始皇描写成残暴的皇帝。今天看了《大秦帝国》后,好像将原来的记忆推翻了,原来商鞅变法的意义那么伟大,它开创中国历史上依法治国的先河,一切以法律为依据,而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变法,使弱小的秦国在战国七国中居于强国。战国时,列国对秦国的看法是:民风是三代同居,男女同室,寒食恶饮,好逸恶劳;民治是悍勇好斗,不通礼法;民智是钝蛮憨愚,不知诗书。这就是秦孝公与商鞅变法的背景,弱小贫穷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这就是“求变图存”,不变就要灭国,可以说是逼出来。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不但雪耻,而且还扩充了疆土,最终一统天下。对秦政无论有何种看法,但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其一商鞅变法在秦国实行了141年,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富裕,成为其它列国眼中的“虎狼”;其二秦政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继承了秦政,反而又要批判它呢?特别是西汉时期,基本上延用了秦政,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历史的实践与历史意识的最初分裂”,并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这里就不再累赘。一个政权要推翻另一个政权,必须要找出其推翻的正当理由,那么秦政就成了这个理由的牺牲品,而大多数攻讦秦政的著作出自儒家之手,儒家与秦国的矛盾众所周知,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是显赫的,也是公众对其言可信度很高的,明白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历史上对秦政的攻讦之词了。

商鞅变法的思想原则,对我们现在也是很有启发的。像“法以爱民”的立法思想;“去强弱民”的立法目标原则;“使法必行”的司法原则;反对“滥仁”的司法原则;“刑无等级”的公平执法理念;“使民明知而用之”的普法思想。与“王道”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法则,在古老的秦帝国就已经抛弃了,但这个问题至今我们还在讨论着,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法治还是人治争论,这个问题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经解决了,面对如此问题,我们不觉得脸红吗?依法治国,关键是执法,而执法的关键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不是依法办事,其一是示范引领作用,对太子赢驷犯法的处理;其二是取信于民,徙木立信。只要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就会为老百姓认可和接受的。用商鞅变法的思想和原则来反思我们现在依法治国中存在问题,不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真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学派都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像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有些成为一门学派可能要晚些,但其基本思想已经在春秋战国时产生了,有这么多的学派,为什么秦国变法只用法家呢?秦孝公时,秦国处在战国时代,天下大势是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并列,东周的王朝在洛阳,但对其它七个诸候国已经失去了约束力,每个诸候国只有靠自己国家实力而生存,如果你弱小,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而此时秦国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来自魏国、楚国的侵犯,就关中华山以东的大片土地,被魏国长期霸占,在这样的大争之势下,怎样使秦国立足于战国之列,是摆在秦孝公前面必须面对的问题,唯有一条路“求变图存”,因为魏国、韩国的变法在前,已经指引了明确的方向,而且都用法家进行变法,这为秦孝公选择商鞅变法提供了参考;其二,每一种思想的运用都要与所处的时代相符,在战国时的大争之势下,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国家达到国强民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统治者优先的选择。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就不难理解秦孝公选择商鞅变法。

当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都是自成体系的,都闪耀着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就拿儒家思想来说,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对孔子的尊重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当统治阶级夺取天下后,需要的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而此背景正适合于儒家的思想治理天下,因为儒家是盛世安邦之学,是修身齐家之学,是克已正身之学,要求天下庶民遵纪守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样在这样的天下大势下,也推崇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讲求的是个体的修炼,与儒家的治国理念相近。所以讲,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批判的继承,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也是需要讲求方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治国理念上更需要创新,这是政治家的事情了。

战国时期,有三对人物也想说说。第一对是庞涓与孙膑,同师同门,学的都是兵法,同效力于魏国,到头来却成为死敌;第二对是李斯与韩非子,也是同师同门,在韩非子还没来得及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时候,就为李斯所害,小说中对韩非子的死归于本人的愚腐,宁可将自己的著作奉献于秦始皇,而不愿效力于秦国,以表示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还是李斯所害,就是按照小说的故事情节推理,李斯还是有可能救下韩非子的。归根结底还是应了洵子所说的“人性本恶”论,人一旦自私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而这种自私随着个人欲望的大小不断升级,最后达到毁灭人性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自私,是自己的欲望,那么能否既可成全自己的理想而不去伤害与自己有同样理想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第三对苏秦与张仪,也是同师同门,都是纵横家,苏秦效力于六国,合纵对抗秦国,张仪效力于秦国,连横破解六国的合纵,服务的主子不同,但并未影响两人的个人感情,这就是个人的品德,以才服人,以德服人,尊重对方的选择,而不影响各自才能的发挥,这何乐而不为呢?前人的教训应该为后世人吸取。

下载读《大秦帝国》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大秦帝国》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大秦帝国有感(大全5篇)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完《大秦帝国》感触良多。看着一个秦国从偏处一隅的没落小国到强盛的秦帝国再到迅速灭亡心里总是有些没落的,回首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个个雄才大略的......

    观《大秦帝国》有感

    观《大秦帝国》有感 一、 良禽择木而栖 二、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三、 只有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走正确的路 四、 一旦确定了正确的路,只有坚定、持之以恒......

    读《大秦帝国:黑色裂变》有感《大秦帝国:黑色裂变》读后感

    读《大秦帝国:黑色裂变》有感Fritzma记得有人提出过一个疑问: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了,最后一统天下的还会是大秦吗?我认为还是会的,因为虎狼秦师之所以能东出函谷关平定天下,靠的不......

    看大秦帝国有感5篇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1 今天,我读完了一套孙皓辉的《大秦帝国》,看完之后,可谓感触良多。这部书主要讲了战国初期(公元前586年),秦献公在一次作战中不幸中箭身亡......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1 暑期来临,有时间来寻找自己喜欢别的书来认真看看,选择几本书,终于对《大秦帝国》放不下手,一直在不停地看,我对秦朝感兴趣有三个原......

    大秦帝国读后感

    意玛克人力资源部刘总刘大哥让我一定读读《大秦帝国》这套书,说对经营事业很有帮助,大秦帝国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老师的话当然要听,于是马上去买了,一套书共11本,是作者孙皓......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一部通篇读完,感触很深,虽然从祖籍上并非一个完整的秦人,但是依旧对这数千年前,在这片秦人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感到无比振奋。 “黑色裂变”的名称来由,至今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