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复习总结
西方经济学复习总结
微观经济学部分:
初级《微观经济学》很杂很乱,但总结起来不过就分为4大块:
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涉及的经济行为主体有3个
个人:消费者行为理论,要实现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
企业:企业的经济决策,要实现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管理与规制,要实现的是社会的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之间、企业之间、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都要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必然导致市场失灵。但单单靠消费者和企业并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行使管理与规制职能。消费者行为理论
偏好:用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两种方法来描述;
预算约束:包括纯货币约束和禀赋约束;价格、收入变化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消费者均衡:把偏好和预算约束结合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即消费者均衡;考虑价格、收入、税收、利率、工资率、政府补贴对消费者均衡与效用水平有什么影响。
厂商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
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
实现利润:把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结合起来求出最大化利润时的产量和最大利润,实现厂商自身的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厂商如何实现均衡,即如何决定最大化利润的产量,实现多大的利润;整个市场又如何达到均衡,即市场上某产品的总供给是多少,市场(社会)福利又是多大。
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中:厂商如何实现均衡,即垄断厂商如何决定最大化利润的产量,实现多大的利润;整个市场(社会)福利又是多大。
垄断竞争中:略去
寡头市场结构中:各个寡头为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他们之间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触关系(主要涉及3个模型:卡特尔模型、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各个寡头最大化利润的产量分别是多少,实现的最大利润是多少;市场总产量是多少,社会福利(社会总产量)是多少。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寡头市场结构,3种市场结构下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比较。一般均衡理论
前面讲的只是单个产品市场如何实现均衡,即局部均衡。但是整个市场是很多个产品市场相互联系的综合体,因此现在要讨论的是多个产品市场如何实现均衡,即一般均衡。这实际上是在讲资源配臵问题,包括生产性资源和消费性资源的配臵。
市场效率的定义:帕累托最优
众多的消费者之间如何实现交换的有效率:
厂商生产产品如何实现资源的配臵有效率:
把消费者的交换有效率和厂商的生产有效率结合起来,实现整个社会的有效率: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消费者和厂商都实现了效率,还不够!还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结果是:可能整个社会并没有实现福利最大化,个人与企业也可能实现不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社会实现不了福利最大化需要政府行使管理者的职能,对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干预与规范;而个人和企业实现不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果市场出现了垄断,政府如何解决:对垄断进行管制
如果市场存在经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个人和企业如何采取措施解决:
如果消费和生产出现外部性,政府如何解决:
如果由市场自身无法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品,政府又如何解决:
宏观经济学部分:
把握《宏观》脉络至关重要,但编写《宏观经济学》教材的老师们(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普遍反映:《宏观经济学》一直都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体系,因此编写起来比较困难。以下是鄙人的小总结,仅供参考。
围绕收入Y、就业N、价格水平P、利率r、汇率E(5个变量),《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提高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平衡国际收支。其核心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全民充分就业,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为4大块: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而宏观经济学两大门派(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贯穿于整个宏观经济学理论始终。国民收入核算
GDP的概念、特征、缺陷:
GDP核算的三种方法、三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GDP与其他形式的国民收入指标之间的关系: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求解这个等式,得到国民收入。
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其他消费理论的发展
投资函数:
净出口函数: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
假设:只考虑产品市场且价格水平不变,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也不考虑劳动力市场(工资不变)。因此利率、汇率都不变。内生变量:收入;外生变量:价格水平、利率、汇率、工资。模型: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开放经济)----包括代数表达式和图示 各种乘数:
(2)扩大的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
假设:只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且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汇率不变、但利率可变。内生变量:收入、利率;外生变量:汇率、工资。
模型: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开放经济)
1.产品市场均衡(IS):IS代数式推导、图示、决定IS线斜率的因素、决定IS线移动的因素。
2.货币市场均衡(LM):货币供给、两种货币需求理论、LM代数式推导、决定LM线斜率的因素、决定LM线移动的因素。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IS—IM: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利率水平、经济由非均衡点到均衡点的调整路径、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两种政策的搭配。
(3)一般的收入决定模型:AD—AS模型
假设:只考虑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利率可变、价格水平可变、工资可变、汇率可变可不变。四部门经济(开放经济)
模型:
1.AD线:由IS和LM推导;
2.AS线:由劳动力市场(即菲利普斯曲线)和宏观生产函数推导;
3.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的AD—AS模型:分别假定工资粘性、工资可自由伸缩两种情况;结合图示解释收入、就业、工资、利率四个变量。
(4)开放经济、资本可流动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BP模型
假设:考虑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抽象掉;利率可变、汇率可变可不变、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四部门经济(开放经济)。
模型:
1.推导IS线
2.推导LM线
3.推导BP线
4.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5.浮动汇率,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概述:
失业与产出的关系: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未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核算:
经济增长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假设、方程、图示、稳态、储蓄率对稳态和收入水平以及增长率的影响、人口增长率对稳态和收入水平以及增长率的影响、技术进步对收入水平和增长率的影响、黄金分割率。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乘数—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流派
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以及政策建议上的差异:
新古典主义的政策无效性:
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以及对经济调整路径的影响:主要结合AD—AS模型分析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政府的消费政策
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的目标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政府的政策
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Ec>0 是替代品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X1、X2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原因: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这时:消费者愿意交换的两种商品的数量比,应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Ed=%
第五章生产论
1、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2、市场的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3、企业的优势:
(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
(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
4、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5、等产量线的特征: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B.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6、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7、等成本线方程:C=wL+rK MRTS(L、K)=MPK/MPL=r/w(生产均衡和最优组合)
第五章
1.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
2.生产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
3、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经济利润最大。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
5、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6、MC曲线呈U形的原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7、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内在不经济原因: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 竞争加剧,要素价格提高
§ 环境污染,§ 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外在经济的原因
§ 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流通和获得。
第六章:
市场:商品交易双方相互作用并决定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集中场所。2.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 第一,卖者和买者的集中程度或数目。数目越多,集中程度越低,竞争程度就越高。
第二,不同卖者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各厂商提供的产品愈是相似,可以预料,竞争就愈激烈。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单个厂商若无法控制价格,表明市场竞争愈激烈。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如果存在进入市场的障碍,意味着原有厂商拥有了一些新加入者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如:农产品市场。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2)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畅通
1)总收益TR:销售一定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 = P * Q = AR·Q 2)平均收益AR: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3)边际收益MR: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MR>MC,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MR 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不会影响价格;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P=SMC(Q) 生产者剩余:厂商提供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行业产量变化引起要素需求变化,不对要素价格发生影响。成本不变,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不变价格提供产量,该价格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市场需求变化时,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完全竞争市场简评:优缺点 (1)供给与需求相等,不会有生产不足或过剩,需求得到满足。(2)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最低,要素作用最有效。(3)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有利 1)厂商平均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2)产品无差别,消费者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3)生产者规模可能都很小,无力去实现重大科技突破。(4)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第七章 1.完全垄断市场 :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2.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1政府垄断2)政府给私人的授权政府特许3)自然垄断4)厂商控制生产资源自然资源和矿产5)厂商拥有专利对技术的控制 特点:(1)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全部供给。行业中只有唯一的厂商 2)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要素资源难以流动。3)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 当ed﹥1时,MR﹥0, TR曲线斜率为正, TR递增;当ed﹤1时,MR﹤0, TR曲线斜率为负, TR递减;当ed = 1时,MR = 0, TR曲线斜率为零, TR最大; 1.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特点:厂商数目屈指可数,买者众多,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价格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产品差别可有可无。由此分为无差别寡头垄断市场和有差别寡头垄断市场。 存在进入的障碍,其它厂商无法顺利进入。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相互勾结,构筑进入壁垒;采用收购、兼并一些小企业等形式来减少厂商的数目。政府的产业政策所致(厂商数目较稳定)。 寡头垄断之间相互最后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双方均是反应后再决策,固在产量和价格上没有“确定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 ※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有限的。1,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矛盾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2,需求(Demand):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来自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3,供给(Supply):只生产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给市场的商品和劳务。4,需求定理:商品需求量与其自身的价格成反向变化的依存关系。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6,7,供给定理:供给量和其价格之间呈现同方向变化; 供给函数:商品的供给量和决定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8,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供给的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9,正常品:这种商品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10,低档品:这种商品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1,互补品: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12,替代品: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 13,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作为消费决策单位的家庭,作为生产决策单位的厂商和资源拥有者。 14,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如国民收入,就业,总产量,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政府的财政,货币,收入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15,经济人:被规定为在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具有三个规定一是个体本位主义。二是,自利原则。三是,理性原则。16,均衡价格: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17,供求定理: (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2)需求增加,是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4)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曾同向变动。18,恩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 恩格尔系数 = 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曲线:用来反映消费者收入与购买的商品或劳务之间的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变动关系。(通常用EC曲线来表示家庭收入与货币支出的关系,EC曲线由ICC曲线导出。)】 18,需求弹性:表示需求量对影响需求因素的变量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19,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第三章 1,效用(Utility),物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即欲望的满足。(注,效用代表着人们如果得不到它就会产生痛苦感,得到它就会产生满足感,是一个主观的范畴而不是一个客观的范畴。效用不是指物品本身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而是指消费者从对物品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可以用基数1.2.3„„衡量产品的效用。单位(Util)3,序数效用: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 4,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公式为:MU=ΔTU/Δ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MUlimTU(Q)QQdTU(Q)dQ 【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由于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同,当消费者消费或购买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连续增加的每单位物品所提供的效用呈递减趋势。(也可以表述为: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递减规律。)】 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在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此的状态。【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1/P1=MU2/P2=MU3/P3=…=MUn/Pn=λ(等边际原理)或者 MRSXY=PX/PY(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量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7,无差异曲线:(IC)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第四章 1,生产函数:是表示投入(Input)和产出(Output)或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关系的概念。 2,技术系数: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aKb。Q代表产量,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为技术参数;a为劳动贡献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b表示资本在中产量中所占的份额。设:a+b=1;在资本投入量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量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a;当劳动投入固定不变时,资本投入量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b。4,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前提条件:①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 ②资源可以自由流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动 ③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5,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注,收益递减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称为绝对收益递减。) 6,边际成本 等产量曲线: 7,脊线:是说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 8,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产量或报酬的变动。 9,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即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加大于一倍。 10,规模不经济:是指生产者因为生产规模过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11,生产扩张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点变动的轨迹。 12,边际收益:是指每变动一个单位的产量而使总收益的变动量。第五章 1,完全竞争:(纯粹竞争)指的是一种不存在丝毫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到任何阻碍和干扰。(注,1,在同一个市场中存在数量众多的厂商和购买这些厂商产品的消费者,单个厂商和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2,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同质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所有的厂商的产品之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3,买卖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即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市场价格都了如指掌。4,资源完全自由流通。厂商进入和推出该行业没有门槛。) 2,完全垄断:是指一家厂商控制着某种商品全部市场供给的市场结构。 3,垄断竞争:是一种垄断和竞争混合并存的市场结构。第六章 1,寡头:(独占)是指某一市场上只存在少数几个卖者,卖者数量少,各自对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有影响能力,也可以认为某个市场被几个厂商所控制的一种市场组织结构。2,古诺均衡: 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是:(1)生产成本为零(2)需求曲线为线性(3)双方对需求状况了如指掌 (4)每一方都根据对方的行动来做出自己的决策 并都能通过产量的调整达到利润的最大目标。【注:每个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容量 * 1/n+1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市场容量 * n/n+1】 3,纳什均衡: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除非其他的参与者不改变策略。【或者:纳什均衡是指N人博弈中,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情况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人选择的最优策略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构成的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 第八章 1,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态改变都会使得另些人的状况变坏。换言之,当不存在任何能够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同时而不使令一些人的状况变坏的改变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2,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其产生的原因就是非对称信息。他会破坏市场的运行,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 3,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的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情况。一旦出现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其后果不仅是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没有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更高的产量。 二、读图题 1,画图说明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并判断Pe是否稳定?(图P30)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市场价格P1,就会高于Pe ,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是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在理性博弈的前提下,厂商将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为此,如果,相反当P2小于Pe时,价格下降将会增加需求量,减少供给在理性博弈的前提下,厂商将说小规模,减少产量,直到市场供给等于需求为此;当P=Pe 时,均衡价格形成。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2,画图说明,如果某商品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判断蛛网状态是收敛,发散还是封闭的?(图P44(a)) 当该商品的产量Q1>Qe时,根据当年的价格由当年的产量决定,由于第一年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是Q1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市场价格P1 Pe;根据第三年的产量由第二年的价格决定,根据这一价格对应的第三年的供给量Q3>Qe;如此循环往复,该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会恢复到均衡点。形成一个向内收缩的蛛网,所以是收敛的。3,画图说明预算曲线与无差异曲线交点N,E,M各自的含义。(图P57)该图中IC3>IC2>IC1;是三条反映不同效用程度的无差异曲线。预算线AB与IC1相较于N,M俩点,与IC2在E点相切,这意味着该消费者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上既可以选择IC2也可以选择IC1,由于IC2>IC1;因此N,M不是消费者均衡点,因为这俩点没有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预算线AB与IC2有一个切点,从数学上说,这个切点是最大值,也就是说,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点。 4,找出最合理的生产区域在那个阶段,为什么?(图P78) 最合理的生产区域为第二区域。 根据平均产量(AP)代表着生产效率,总产量(TP)代表着生产效益。因此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比较大时是最优的生产区域。从图上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可以看出,当可变要素L从0增加到L1时,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都上升,这时总产量曲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当劳动投入量超过L1时,边际产品曲线由最高峰D点开始下降这导致总产量曲线以递减的比例上升;边际产品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在E点相交,这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E,并转而开始下降。此点为最合理生产区域的开始点,当劳动投入量达到L3时,边际产品曲线与X轴相交,这意味着新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品为0;这时,总产品曲线也达到了它的最高点,当劳动投入量超过L3时,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曲线开始下降。此点为最合理生产区域的终结点。 5,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价格成本曲线,并判断赢利点,保本点和停业点?(图P102) 一般地说,厂商根据MR1=MC;的原则决定其产量 Q1,此时厂商的需求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上方,即AR>AC;如图所示,当需求曲线位于D1时,MR1曲线与MC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在AC曲线的上方,由于AR1=MR1=P1,高于AC的最低点,所以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即(AR-AC)*Q1;当厂商的需求曲线D0=MR0与平均曲线AC相切于E0点时,对应的均衡产量为Q0,此时,厂商既不会亏损,也不会获取超额利润,同时E0也是AC与MC曲线的交点即平均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保本点。当厂商的需求D2曲线低于AC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E0,与可变成本AVC相切于E2点,同时E2点也是MR2与MR的交点,此时MR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6,画图说明四部门均衡国民经济收入决定图,并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及均衡国民收入所在的位置。在图上标出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图P232) 答:如图X,Y轴分别代表收入(Y)和总需求(AD),450线表示总收入恒等于总支出。四部门经济中总收入Y分为四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出口(X)总支出分为: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M)。Ye代表着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其对应的充分就业时的既可以实现的需求水平Ade而实际需求水平AD与ADe的差额AD-AF>0,就是膨胀;AD-AF<0就是收缩。(画图另附) 7,画图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及其之间的关系。(图P106) 答:一般地说,(厂商的卖家即平均收益都被假定为等于消费者的卖价,所以平均收益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与需求线重合。因此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D)也是它的平均收益曲线(AR)。平均收益曲线(AR)和边际收益曲线(MR)向右下方倾斜时,MR在AR的下方,表明,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的更快。 当需求曲线富有弹性(E>1)时,边际收益为正的,意味着产量的增加将使总收益增加。当总收益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加时,边际收益大于0,当需求具有单元弹性时(E=1)时,增减一个单位销售量会使总收益保持不变,边际收益为0.当需求缺乏弹性(E<1)时,销售量的增加会使总收益减少,边际收益为负。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三、简答题 1,简述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体系中的价格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时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某个价格。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供给市场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时愿意并能够获得的某种价格。市场价格是指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在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买方和卖方理性博弈,相互妥协的而形成的价格。均衡价格是指:马歇尔把使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 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时,市场价格将会提高,此时需求价格大于供给价格,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一直到市场需求等于供给为此,此时形成均衡价格。相反亦然。 2,简述生产扩展线的形成以及对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指导意义。 答: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厂商的经费支出增加,等成本线会平行上移,厂商可以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增加产量。向上移的等成本线与更高的等产量曲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者均衡点,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张线。 生产扩张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变动的轨迹。在生产扩张线上,可以用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所以厂商愿意以此路径扩大生产。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3,简述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的基本原则?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按照既定目标利用政府收支变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酌情使用财政政策应“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在总需求不足,失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要实行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需求,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反之,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 酌情使用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存在大量失业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4,简述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以及对企业跨行业投资的决策指导意义。 答:规模报酬是指因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产量或报酬的变动。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也叫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减也叫规模不经济。 对企业跨行业投资的决策指导意义: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递增,然后可能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带来的损失。 西方经济学 (2008级期末复习) 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为什么说城市建设和农村收入提高可能实现双赢的发展? 答: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改变都会使得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换言之,当不存在任何能够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同时而不使得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的改变时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因为西方经济学认为只要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经济调整的终极状态;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就应该进行改革;而如今世界公认的没有一个国家实现帕累托最优,当然我国也没有,所以,我国通过改革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实现城市建设和农村收入提高的双赢发展。 6,运用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浅谈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与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刺激内需的意义。 答:①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出口,投资。目前投资太多,甚至出现过剩而消费严重不足,消费没有实现拉到经济增长应有的贡献,也没有实现生产的目的即(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出口的难度大大增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 ③我国实行的富民政策,让人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且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国内需求。因此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种特殊的大背景下意义重大。 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2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ABE)。A.温和的通货膨胀B.奔腾的通货膨胀C.平衡式通货膨胀D.非平衡式通货膨胀E.恶性的通货膨胀 从市场机制作用角度,通货膨胀可分为(CD)。 A.预期的通货膨胀B.非预期的通货膨胀C.放开的通货膨胀D.抑制的通货膨胀E.混合的通货膨胀 多选 CD 4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5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CDE)。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有(ACD)。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BCE)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C.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D.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E.滞胀理论 8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具有非营利性C.收支行为规范化D.公共分配E.具有营利性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BCD)。 A.支付职能B.分配职能C.配置职能D.稳定职能E.调控职能 多选 BCD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 A.税收B.公债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E.政府投资 多选 CDE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 A.增加政府支出B.减少政府支出C.增加税收D.减少税收E.调节货币供给 多选 AD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BCD)。 A.单方面的B.双重的C.使国民收人数倍增加D.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E.不存在的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 A.政府购买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公共工程支付E.以上说法均正确 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C.增加税收D.减少税收E.增加转移支付 多选 ADE 会引起收入水平上升的情况是(ABC)。 A.增加自主性支出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减少支出 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AB)。 A.缓和经济萧条B.增加政府债务C.缓和通货膨胀 D.减少政府债务E.税收增加 多选 AB 17 实行赤字财政的影响有(AC)。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主要有(ABC)A.商品贸易收支B.劳务收支C.国际间单方面转移支付D.外汇储备.基尼系数 多选 ABC 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BDE)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调整项目D.错误与遗漏项目E.官方储备项目 多选 ABDE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正确的说法是(AC)A.亚当。斯密研究了绝对优势理论原理B.李嘉图研究了绝对优势原理 C.李嘉图研究了相对优势原理D.亚当。斯密研究了相对优势理论原理 E.马克思研究了帕累托改进原理 多选 AC 浮动利率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步履浮动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又可分为(AB)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BD)A.劳动价值理论B.一般均衡理论C.相对优势D.比较优势E.序数效用 多选 BD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认为,产品是有生命。他以美国为例,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CD)A.创新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标准产品阶段E.标准时期 多选 ACD 开放经济包含以下几个经济部门(ABCD) A.厂商B.家庭C.政府部门D.国外部门E.进出口 多选 ABCD 如果投资和出口之和大于储蓄和进口之和,则(AC)A.价格水平增加B.价格水平降低C.国民收入增加 D.国民收入降低E.国民收入相对稳定 多选 AC 26 影响进出口的直接因素是(ABC) A.初始进口B.边际进口倾向C.国民收入D.边际消费倾向E.消费者剩余 多选 ABC 一国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A.提高边际消费倾向B.降低边际消费倾向 C.提高边际进口倾向D.降低边际进口倾向E.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多选 AD 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和本国汇率同方面变化时,表现为(AE) A.汇率提高B.汇率不变C.进口减少D.出口减少E.出口增加 多选 AE 如果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其对进出口的影响是(CD)A.对进出口无影响B.出口将增加C.进口将增加D.出口 将减少E.进口将减少 多选 CD 30 保护贸易政策的目标是(ACE) A.减少进口B.增加进口C.增加出口D.减少出口E.减少贸易逆差 多选 ACE 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有(ABC) A.征收进口关税B.实行进口配额C.非关税壁垒D.实行出口补贴E.降低出口商品税率 多选 ABC 一般来说,外汇贬值对改变国际收支状况的作用表现为(BDE) A.进口商品价格降低B.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增强竞争力C.出口商品价格提高D.不利于进口E.能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51 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AB)。 A.初始消费支出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C.基本的投资支出D.政府的支出E.净出口 多选 AB 52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ABCE)。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多选 ABCE 54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ABD)。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D.MPC=1-MPS E.APC=1-APS 多选 ABD 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B.理性预期理论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多选 ACDE 56 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BCE)。57 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B)。 A.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E.经济中有“瓶颈”部门存在 多选 AB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BCDE)。59 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多选 ABCD 乘数的公式表明(BCE)。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多选 BCE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CD 6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 A.政府支出增加B.自发投资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储蓄减少E.储蓄增加 多选 ABCD 63 总需求的构成包括(ABCD)。 A.居民的消费B.企业的投资C.政府的支出D.净出口E.居民的收入 多选 ABCD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 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C)。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D.货币供给减少E.消费和投资减少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E)。67 总供给的构成包括(BCDE)。 A.净出口B.居民的消费C.居民的储蓄D.政府的税收E.进口物品 多选 BCDE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D)。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多选 BD 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CE)。70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A.国民收入B.投资C.价格水平D.利息率E.储蓄 多选 AC 71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C)。A.非利普斯曲线B.洛伦兹曲线C.基尼系数D.国民消费曲线E.拉弗曲线 多选 BC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C)。 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B.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D.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多选 AC 73 公共选择的特点(AC)。 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ABDE)。 A.垄断B.不对称信息C.科斯定理D.外部性E.公共物品 多选 ABDE 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 A.缺乏效率B.缺乏公平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E.利润低 多选 ABC 外部经济是指(ACE)。 外部不经济是指(BDE)。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多选 BDE 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E.政府的外部经济 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ABCE)。 A.征税B.补贴C.企业合并D.提高利率E.明确产权 多选 ABCE 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多选 AC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BD)。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多选 BD 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ABE)。83 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ABCDE)。84 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AB)。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 多选 AB 1.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ABCD)。A.劳动B.资本C.土地D.企业家才能E.利润 多选 ABCD 2.总成本分为(CD)。 A.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C.固定成本D.变动成本E.平均变动成本 多选 CD 3.短期成本分为(ACD)。 A.短期平均成本B.短期机会成本C.短期总成本D.短期边际成本E.短期生产成本 多选 ACD 4.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部分叫(ACD)。 A.经济利润B.贡献利润C.超额利润D.利润E.正常利润 多选 ACD 5边际技术替代率(AC)。6 规模报酬的类型有(ACE)。 A.规模报酬递增B.规模报酬先上升而后下降C.规模报酬递减D.规模报酬先下降而后上升E.规模报酬固定 7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E.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多选 ACE 8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 A.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B.无法确定C.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连线 D.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在长期平均成本上E.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的左侧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MC>AC时,ACB.MCC.MC=AC时,ACD.MC=AC时,AC达到最低点E.MC=AC时,AC达到最高点厂商利润最大化是指 D()。 A.成本既定下的产量最大B.产量最大C.成本最小D.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E.价格最低 多选 AD 11固定成本是指厂商(BCE)。 1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是(ACDE)。 13.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BD)。 A.欲望B.购买愿望C.满足心理要求D.有能力购买E.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 多选 BD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ACDE)。 A.价格B.质量C.收入D.个人偏好E.时间 多选 ACDE 需求定理是指(ACE)。 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E.商品与价格成反向变化 多选 ACE 满足供给的条件包括(BD)。 A.高价格B.有商品C.好质量D.愿出售E.方便出售 多选 BD 17.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有(ACDE)。 A.价格B.质量C.成本D.自然条件E.时间 多选 ACDE 18 供给定理是指(BDE)。 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E.商品与价格成同向变化均衡价格就是(bc)。 A.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B.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同时供给量也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D.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E.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多选 BC 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 A.政府直接定价B.指导价C.支持价格D.建议价E.限制价格 多选 CE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 A.购买欲望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用途的广泛性D.商品的价格 E.商品的使用时间 多选 ABCE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E)。 A.生产的难易程度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C.生产技术D.商品的价格 E.难易保管 多选 ABCE 23下列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DE)。 A.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B.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C.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D.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人与需求量的关系 24.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论述,正确的是(BC)。25 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E)。关于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E)。26关于交叉弹性,正确的是(ACD)。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DE)。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 C.进入市场障碍较小D.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E.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 多选 BDE 古诺市场的假定条件有(ACDE)。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是(ABC)。 A.价格曲线B.需求曲线C.边际收益曲线D.总收益曲线E.边际成本曲线 多选 ABC 30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A.P=SAFC B.P>SAVC C.P D.P=SAVC E.P 多选 BD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BC)。 B.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C.寡头垄断企业之间不会发生价格冲突 D.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保持不变,利润增加E.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也下降,利润不变 一个卡特尔要使利润最大,必须(ABC)。 A.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行止的边际收益B.给每个厂商分配一产量定额 C.厂商间有某种分配利润的制度D.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E.每个厂商的产量由各个厂商自己确定 44 效用是(ABC)。 A.MR=SMC B.P=SMC C.AR=SMC D.MR=MC A.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主观的C.E.AR=MC 多选 ABC 客观的D.使用价值E.价值 多选 ABC 32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45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ACE)。A.完全垄断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竞争市场E.营销市场 多选 ABCD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CDE)。A.SMC=SMR=SAC=SAR C.MR=AR=MC=AC D.MR=LMC=SMC=LAC=SAC E.P=LMC=LAC=SMC=SAC 多选 CDE 34 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ABD)。 A.P=AVC B.TR=TVC C.TR=TC D.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E.P=AFC 多选 ABD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情况(ABD)。A.成本不变的长期供给曲线 B.成本递减的长期供给曲线 C.成本先上升而后下降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D.成本递增的长期供给曲线E.以上说法都对 多选 ABD 36 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AB)。 A.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B.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递增C.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 D.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不变E.当边际效用为正时,B.MR=LMC=SMC 总效用递增 多选 ACE 消费者剩余是指(CE)。 A.需求曲线之上,价格线以下部分B.供给曲线之上,均 衡价格以下部分C.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 D.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程度E.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多选 CE 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需求曲线形状不同消费者剩余(AB)。 A.大小不一样B.完全竞争的消费者剩余大于完全垄断的消费者剩余 C.大小一样D.完全竞争的消费者剩余小于完全垄断的消费者剩余E.不好确定 多选 AB 48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 A.TR>TC B.P>AC C.TR>TVC D.P>AVC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E.TR=TC 多选 AB 具有负斜率 37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ABE)。 A.有可能获得正常利润B.也有可能发生亏损C.永远获得超额利润 D.永远处于亏损状态E.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多选 ABE 38 价格歧视分为(ABD)。 A.一级价格歧视B.二级价格歧视C.五级价格歧视 D.三级价格歧视E.四级价格歧视 多选 ABD 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条件(BCE)。 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CDE)。 41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D)。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C.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E.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多选 ABD 42在寡头垄断市场,突点的需求曲线表明 ABD()。A.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C.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正斜率D.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E.在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图上,任一点郡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多选 BDE 4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 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AD)。 A.消费者的收人B.消费者的成本C.消费者的偏好D.商品的价格 E.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多选 AD 下列属于低档商品的是(AC)。 52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ABD)。 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abcde)。 A.风险回避者B.风险爱好者C.风险中立者D.厌恶风险者E.喜欢风险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回避风险的途径有(acd)。A.风险分散B.不经商C.购买保险D.了解更多的信息E.尽量不出门 多选 ACD 55 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abe)。 A.供求主体不同B.需求性质不同C.政府关注点不同D.企业投入不同E.需求特点不同 多选 ABE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 A.工资B.利润C.利息D.税率E.地租 多选 ABCE 57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e)。 A.派生需求B.直接需求C.联合需求D.最终产品的需求E.引致需求 多选 AE 58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abcde)。 A.工资率B.闲暇C.劳动者拥有的财富状况D.社会习俗 E.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多选 ABCDE 59 生产者剩余是(BCE)。 A.一种心理感受,并非实际收人的增加B.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得到的额外收入 C.生产者实际收入的增加D.产品的消费者得到的额外福利 E.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超过其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 多选 BCE 利息是(abc)。 A.资本的报酬B.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C.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 D.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E.劳动的报酬 多选 ABC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c)。A.非利普斯曲线B.洛伦兹曲线C.基尼系数D.国民消费曲线E.拉弗曲线 多选 BC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c)。 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abde)。 A.垄断B.不对称信息C.科斯定理D.外部性E.公共物品 多选 ABDE 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 A.缺乏效率B.缺乏公平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E.利润低 多选 ABC 65外部经济是指(ace)。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多选 ACE 66 外部不经济是指(abcd)。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多选 BDE 67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多选 ABCD 68 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abce)。 A.征税B.补贴C.企业合并D.提高利率E.明确产权 多选 ABCE 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多选 AC 70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bd)。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多选 BD 71 科斯定理(abc)。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时装 C.食盐 D.化妆品 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 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垂线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1年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B.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C.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D.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7.劳动的供给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8.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搭便车 9.-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10.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A.财产效应 B.利率效应 C.汇率效应 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 11.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A.2亿元 B.3亿元 C.4亿元 D.5亿元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A.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B.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C.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 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4.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15.开放经济中的乘数() A.大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B.等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C.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D.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无关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2分,共20分) ()16.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公斤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公斤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 公斤香蕉。所以,3元是香蕉的均衡价格。 ()17.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越小。 ()18.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 ()19.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20.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一回事,都可以用概率的大小表示。 ()2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22.短期总供给不变时n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同方向 变动。 ()23.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4.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25.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是否以一定的 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27.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__;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____。 2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____,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 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29.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一 的曲线。 30.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一 一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移动。 31.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____ 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采用 的货币政策。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2.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如果其价格下降2596,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33.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 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4.汽车价格下降、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都会使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量增 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图形说明这三种因素引起的汽车购买量增加有什么不同。 35.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应该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C 3.A 4.C 5.C 6.C 7.C 8.A 9.A 10.B 11.D 12.A 13.C 14.C15.C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2分.共 20分)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X 25.√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价值判断 27.达到最大减少 28.决定者接受者(追随者) 29.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 30.右下方左上方 31.扩张性 紧缩性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以上两个计算题仅列出公式或列出式子可给一半分,也可以不写公式,但要列出式子,没 有式子不给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4.(1)汽车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增加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由a点 移动到b点。(4分) (2)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陷线的移 动,即从Di移动到D2。(5分) (3)本题作图各占3分,共6分。 35.(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制 度;(5分) (2)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5分)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 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技术进 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5分) 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性。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_____方向变动。 3.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收益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经济利润。 5.(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均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曲线。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价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A.企业数量很少 B.进出该行业容易 C.存在产品差别 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7.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 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8.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对“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实证方法。 2.()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3.()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4.()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 5.()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6.()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 7.()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8.()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10.()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四、计算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8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2.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计算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 五、问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2.用IS-LM模型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线 2.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B)A.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C.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 D.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3.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A.I=S B.I+G=S+T C.I+G+X=S+T+M D.AD=AS 4.“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B)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曲线 5.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A.I=S B.I+G=S+T C.I+G+X=S+T+M D.AD=AS 6.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7.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8.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减少货币供应 9.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能确定 10.消费和投资的增加(C)A.国民收入减少 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1.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2.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3.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4.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C)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 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 15.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D)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16.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D) A.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B.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C.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17.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A) A.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8.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19.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C)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5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100亿元 20.政府实行出口补贴,会使总供给曲线(C) A.不动 B.上移 C.下移 D.转动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 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D.农业的歉收 E.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2.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ACE)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3.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ABCDE) A.需求的过度增长 B.工资的大幅度上升 C.利润的大幅提升 D.经济部门发展失衡 E.个别关键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调 4.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 A.制定货币政策 B.发行货币 C.为政府创造利润 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5.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 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调节货币供给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B A.错误 B.正确 2.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B A.错误 B.正确 3.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B A.错误 B.正确 4.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B A.错误 B.正确 5.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A A.错误 B.正确 6.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B A.错误 B.正确 7.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A A.错误 B.正确 8.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A A.错误 B.正确 9.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B A.错误 B.正确 10.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A A.错误 B.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基础货币:(C) A.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2.派生存款:(B) A.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3.自然失业率:(E) A.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4.储蓄函数:(D) A.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5.消费函数:(A) A.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均衡国民收入:(C) 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总供给曲线:(D) A.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8.边际消费倾向:(C) A.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9.存款乘数:(A) 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0.货币供给:(B) A.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第三篇:08级西方经济学(复习材料)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复习多选题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