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育人为本教育实践化作业
认真回顾《“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在学习中我对课程中提出的的 学问并重是教育的良方这句话印象深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需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发展,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注人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反思:“我们要给学生鱼,不如给学生渔”,“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教师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也收到了无限的回报。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在教会学生学习,师爱就是这样的,因为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独特最高尚的情感,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功利与目的,它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奉献,收获着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师爱是理性的、无私的、智慧的,需要老师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产生教育智慧的源泉是真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师爱在当下,收获在未来,我深刻懂得,学问并重是教育的良方;业精于勤是教育的法则;见贤思齐是教育的追求。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考取高分的大机器,甚至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的废人。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友好交往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等。让学生最终学会生存,承担起家庭社会民族的责任。
总而言之,通过这门课程的网上学习,我增长了见识学问,增添欢乐自信,学会了调整状态,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多参加这样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做一名育人并重的教师,在三次讲台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育人为本(模版)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职责必须做到“学生为本,做人为先”。教育是爱的事业,所以教育必须建立在爱与智慧的基础上。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它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创意。
第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懂得爱就没有资格当老师。现在很多人都在谈爱的教育,他们所说的爱的教育只是爱自己的学生。爱学生没错,但是仅仅爱学生是不够的,要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祖国,更要爱人类,这是一种“大爱”。真正好的教育家应该具有这种大爱。父母爱子女,跟动物差不多,是一种本能;老师爱学生,是职责;而爱人类,则是一种神圣。当然,爱人类需要献身精神,我觉得既然做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有献身精神的人。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呻吟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的美德正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那么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但水井,却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说实施愉快教学是通过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爱好的转变,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期待实现成绩的转变。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为此,不仅在学生正确回答完毕问题之后给予“good!excellent!”之类的肯定,还设置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调动“暂时后进生”的积极性,以致不产生“被遗忘的角落”。如讲完单词,优生领读数遍之后,让“暂时后进生”朗读,鼓励其大胆而正确地发音。在做游戏时,让他们登台做简单的表演,在其紧张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在其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Be careful, you’ll do it better.”或“Never mind, I 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以来,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从此树立和提高。长此以往,老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第二,教育必须上升为艺术。
教育如果没有艺术化,就如同谈恋爱,一个人没有魅力、吸引力、感染力,你想让对方爱你,是不可能的。同样,教育如果不上升为艺术,就等于老师的教育没有魅力。音乐、电影、美术、雕塑等等都是艺术,但是它们都是创造出来让人们去鉴赏的;而教育艺术,是构建一个新人、铸造人的灵魂的艺术,它是教人怎样去欣赏音乐、电影、美术、雕塑这些艺术的艺术。所以说教育艺术是一种最伟大的艺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是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是躺在纸上让人读的,作为教育家必须让作家的字从纸上站起来,走向你的学生。
教师是人的塑造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因为是艺术就必须是创作,既然是创作,创造出来的学生就必然是不同的,照着模子作出来的东西不是创作,而应该叫做复制。按照这个标准,老师作为教育艺术的实践者就必须是每天都在创造着。
很多人认为艺术是雕虫小技,其实不然。我认为教育艺术不只是讲讲教育方法,而是基于大教育论、大文化论、大艺术论,研究解决如何增强教育的磁性魅力与吸引力,改变青年人在德育方面的逆反心理,智育方面的厌学情绪,美育方面的消极心态。
第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是智慧的启迪。我理解的素质教育是让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所谓启迪智慧,不仅包括提高智商,还应该增进情商。这些天我上网看到好几所著名高校都发生了学生自杀的消息,我就想,这些孩子们的智商不高吗?接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又考上那么好的学校,肯定在学业上是非常优秀的。可为了一点点挫折,就轻易放弃生命,如此脆弱的心理抗压能力能称得上是真正优秀吗?所以我认为,教育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一个好老师,不能只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智慧。为什么智慧那么重要?雪莱曾经说过,大学就是智慧,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智慧,而哲学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智慧、爱智慧。菩萨是翻译智慧。所谓的知识谁都可以知道,但是智慧不是,1+1=2谁都知道,但是1+1>2就不一定谁都能理解了。
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给学生的不是智慧,合适吗? 未来的社会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不见得,只有知识没有智慧,有知识不能用,知识可能就会是负担,是累赘。比如我有几万册藏书,它们现在这样摆放着,别人也许看起来很乱,但我这样排列是非常有规律的,更利于查找和使用。所以,这些书对于我来说是知识的来源,但是对别人而言,可能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所以我认为智慧是更大的力量。人类历史上有时权力决定一切,有时金钱决定一切,今后无疑是智慧决定一切。启迪智慧关键要解决6对矛盾,左脑与右脑、智商与情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静态与动态、已知与未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谁能解决这6对矛盾,谁就会是成功的教育家。
第四,变教育为美的享受。美的享受,看起来好像是形式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是教育学的本源问题。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让整个的教育过程变成美的享受。
第三篇: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布者:郑燕 发布日期:2012-10-3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1.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
一、让德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人格的完善发展。在这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主要是课堂,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让学科教学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田野,让课堂成为学生“荡漾生命课堂,感悟心灵对话,体验成长快乐。”为此我们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开发实施德育教育工程,让德育融入到教学课堂。即德育与课改同行。通过课程改革抓德育育人的时机,使教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如何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把育人放在首位。我们提出了“课改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课改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改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为此结合课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手段”。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把传统的说教式转化为引导式。融入到学生的每一堂学习之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我校提出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面,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坚持为了每一位发展的思想,切合实际,树立德育“生活化”。面向学生生活实施德育教育。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围绕成长的我、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等的关系整合德育教育。以课堂和以主题模块方式组织教育材料,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从学会做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具体做法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德育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我能行”的教育思想。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了学生想着,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自强的人,具有思想的人。学科教学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教书育人,为师胜教。德育教育与课程同行。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二)德育教育生活化
如新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结合综合活动课的开设,开展科技德育、环境德育、网络德育、实用德育的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自主、积极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加强和改进了德育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进而充实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四个板块。结合四个板块,开展德育工程。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开辟了德育新路,强化了德育效果”。
如: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操、学习品质、学科学、爱科学。增强了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科技能力的培养,落实“科技德育”。如“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课的开展。我校开展了“卫生筷子的社会调查”、“白色垃圾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校园卫生”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增进了对资源的了解与认识,形成关爱自然、合理的节约资源,生活的校园美丽整洁,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进而使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落实“环境德育”。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开设。增强了自我认识和实践能力。如开展的初一学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活动和学校提出每生每天5分钟家务劳动。增强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的人格发展。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学校政教务、团总支倡导“自己的事自己做”。“自我成长”,“靠自我”、“超越自我”。这种自我意识的培养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又如:结合“信息教育”课。开展了“三远离”和“三讲五做”活动。我校提倡学生上网,但要做到“三个远离”。现在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网络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结合诚信教育,开展了“上网大讨论活动”。上什么网、如何上网、远离什么网。进行了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进而落实“网络德育”。
(三)德育教育“实际化”
如何让德育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真正的解决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两层皮”的问题,真正实践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和影响。真正让德育走进学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我们坚持课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教学相融合,结合教材,开发教材的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教育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一体。使德育教育不是外加的,表面的“穿靴戴帽”式的,而是内在的有机的融为一体。真正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吃透、悟准、融进”,做到先育人、后育智。如,语文课讲《中国石拱桥》1课时,与家乡的引嫩桥联系起来进行爱家乡教育。初一进行论语十则教学时,对“学而时习之”进行了学习方法态度教育;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和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的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是“开辟德育新路,强化德育效果”的一种实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特色活动,促进德育工作实效化。
合校四年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创特色。开展了“特色管理”,促进了“特色活动”,“特色活动”达到“特色教育”。我们称之为“三特工程”。因此我校在特色化建设中做了许多具体有特色的工作,进行了了大胆的尝试和实验,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多彩有序,改进德育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完美健康发展。可以说我校“校风正,学风浓,行为习惯养成呈正态发展,学生理想信念,综合素质非常理想。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设五大特长班
1、数学家之路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科学品质,创造精神,学习科学家“探究未知,研究过程,体验成功”的爱科学情怀。进而实现我校提出的“科技德育”教育。
2、语文学科的“读阅写班”。指定一系列促进学生成长的书籍,让学生在读阅中提升思想素质,写出读书感悟。我们的提法是“读一本好书,进行心灵对话。”引导学生“生活中感悟,读阅中体验,积累中成文”。
3、英语口语交际班。培养英语特长生,让他们在班级用英语交流学习生活,文明用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影响。
4、汉字书写特长班。教育学生爱我中华,从爱中国的方块字做起,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开展“超级楷模活动”,激发学生利用“三度四适”的方法写一手好字。通过书写特长班和班级、学校各种书写展览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5、小作家特长班。通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思想立意,用自己的笔书写学生身边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办好校报,影响全校,发挥小作家的引领效应。
(二)开展“八个五分钟”特色活动。
“八个五分钟”活动,已搞了三个整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好评。“八个五分钟”活动,从学生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具体活动到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涉及到。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塑造。“八个五分钟活动旨在培养健康的人为出发”。“八个五分钟”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五分钟健身,五分钟演讲,五分钟眼操,五分钟硬笔书法,五分钟心理说明,五分钟写日记,五分钟记忆竞赛,五分钟家务劳动。比如:五分钟讲演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力,彰显个性。通过每天早自习的五分钟演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也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同学,影响同学。进而实现学生的群体教育和感着。结合“五分钟演讲”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历史、谈未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能,是良好的德育教育手段。把常规的德育说教变为学生的自我说服,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表现能力,给学生一个畅想的平台。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通过演讲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发挥和心里得到健康发展。又如“五分钟心理说明”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在休息前利用五分钟进行了心理反思。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哲人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自我教育。因此说五分钟心理说明,即是心理健康教育,又是自我教育,把这二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律、自强。那么,如何开展心理说明,说明什么,怎样说明,通过说明达到什么目标。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教育和引导,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得到学生的认识,使活动具有经常性,学生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具体做法是教育学生结合一天的学习生活实践做到“一省自我”。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心理压力、各种挫折、取得的成绩、得到的表扬,与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各种冲突或问题等等。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态或心境。进行自我教育,肯定自己的成绩或进步,找出自己或他人的问题,正确进行处理和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心理素质,化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不愉快的东西,即净化心灵。心理说明是多层面的。更需要的对一天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自检,自我提升。进而起到良好心育的作用。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的防挫折能力和学生的和谐相处明显提升。又如:五分钟家务。这个活动的提出,得到家长的认同,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事事依赖父母,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缺乏。基于此,我们提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教育学生养成家庭劳动的好习惯和好的劳动品格。“以劳动为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会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方法,形成劳动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劳动作为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终生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三)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教育。
如音乐课“每节一个人,一首歌活动”,就是实现学校提出的“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去创造”的育人理念。通过表现自我,培养自信,张扬个性,教育学生唱健康的曲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乐观人生。
如美术课,开展课前“五分钟激情硬笔书法”活动。以名言警句及优美诗词为书法内容。从思想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字里行间的布局与书写上引领学生感悟书道,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书法,学做人。
如,政治课开展写小议,历史开展话说历史事件,体育课开展意志品行“长跳训练”。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把德育教育放在特定的场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明辨历史,提升学生的人生理念,锤炼学生风纪严整的意志情操。
(四)优化环境,使德育教育潜在学生心中。
注重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把静态的整个校园都变成鲜活的人文思想。走进学校,从教室的布置突出新课改理念,突出人性化的标语,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憧憬,让学生感悟。从学校的每一面都象一面照人的镜子诉说着“给学生一个机会,让我自己去创造”,每一块宣传板都在叮嘱学生“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具有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在的。就象学生在“一二九”演讲说的那样,学校的校园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一种奋发的动力。我坚信“厚德可以载物”,我要“厚积而溥发”,我要坚信“厚志方能有所为”。
(五)诚信立校,诚信育人。
开展“诚信教育”是我校特色德育之一。诚信教育是对学生品质的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诚实守信的思想素质。我校诚信教育做为立校之本,多层面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仅就诚信活动做如下说明。2003年期末,学校开设“无人监考考场”的尝试,经过几年的运作改为诚信考场。起初“无人监考考场”从初一开始试点。每班出4人。全校24人。这24人的产生,先由政教处主任进行了全校大会动员,讲清无人监考考场的目的和意义,再经过班主任的班级发动,让学生自报,班级全体开会进行了表决代表班级,参加无人监考考场的考试,以此宣传诚实是本,守信是金。对来自各班的4名学生进行了宣传。同时,对24名学生签订诚信合同。无人监考考场里黑板上有醒目的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性标语,考场外用大红纸写上诚信考场。对全校的学生的教育影响很大。现已运作四年八个学期,由原来的一个考场发展到六个考场,从原来的24人发展到144人,占学生总数的18%。各班参加积极的热情非常高,参加的学生既有学习好的,也有中等生,也有学困生。诚信考场决不是优生考场。诚信考场是讷河市的首例,得到进修校领导的肯定并推扩。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诚信意识,促进考风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进而使诚信教育具体鲜活。
三、特色管理,促进促进教育规范化。
1、“双标管理”有特色。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各种管理体系也应于课程改革相适应。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追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向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教师、家长、管理者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依据这样的理念,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我校对学生实施“双标管理”的评价体系。称之为“双标”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变为启动自主式。走出德育教育的新路。“双标管理”具有我校管理的特色性。受到各级的好评。
所谓“双标管理”。从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人,相信人的具体表现,也是激发学生由被动转化自觉的自我管理的一种自我成长的自我要求。从管理过程上看“双标”具有可变性,可随时节。是动态的,可以及时调整目标和目标层次。注重“双标”的可行性。所谓“双标”管理。一是学生学期学业目标,简称“学习目标”;二是“思想品德目标”,又称之为“德育发展目标”。其中“学习目标”就是班级每一个学生结合上学期期末的学科成绩并且通过努力可达到的成绩水平为目标起点参数,这个目标起点参数,就是各学科的目标分,这个参数分的确定是在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集体动员基础上,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商定,给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客观的拟定,反过来由班主任牵头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并取得学生的同意确定学科目标分。这个目标分数的产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本人,是学生自主、自愿的努力目标,因此说,这个目标具有较高可信度。要求学生为目标而战,努力刻苦,实现诺言。达标就相当于班级第一,进而取消了传统的榜样的办法。学校结合阶段测试或期中考试采取兑标活动。开展跃进生、达标生、跃层生的评比奖励活动。同时再次让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努力争取期末达标。另外为了使目标管理具有激励性、鞭策性。按制定的各科学习目标合成总数,划分成若干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位置和奋斗目标,把每一个层次都进行命名,这个命名具有激励和警示作用。如第一层次为攀登层次(80-100),第二层次为赶优层次(79-70),第三层次为鼓励层次(69-60),第四层次为奋斗层次(59-50),第五层次为努力层次(49-40),第六层次为拼搏层次(39-30),第七层次为警钟层次(30分以下)。因此说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定量性。而“品德目标”操作办法与学习目标相似。但德育发展目标具有定性,采取等第办法,分为A、B、C各级。德育发展目标分三大项“道德品质、合作交流、运动审美”,把三大项又分为十六小项进行考核。给全班划分出若干目标层次。
通过几年“双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思想品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学习目标看,实践使我们体验到:一是“学习目标管理”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二是具体目标性,每一个都明确学习努力的目标,消除了学生自卑心理,为目标而努力,实现就是自我超越,就是自我成功,就是第一名。进而取消了传统的排榜。实现了对学生学业新的管理办法。三是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提供依据。四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五是通过这样做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诚信意识也得到提高。从“德育发展目标”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第一变大多数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主动管理;第二,变班主任单纯管教为全面督导;第三,这样做,学生相互间有竞争劲头;比上进,进步的积极氛围得到建立;第四,通过预定标活动,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是与非,知道自己的闪光点是什么,薄弱环节是什么;第五,指标上墙、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做到了及时提醒及时重视;第六强化了同学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七,这样做,思品考核标的考核活动,既是“个人”的,更是“大家”的。充分发挥了“群体教育”的同步效应。第八,科任老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品”状况。
“看一眼墙上标,便可以及时去帮教”。相对说这也就强化了思品政治工作,从而完全可以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附“学生双项目标管理”表)
2、班级量化考核,促进德育教育精细化。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的一日生活常规都受到《规范》、《守则》的约束。为了学生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水平。我校采取“班级量化考核”的办法,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量化考核汇成大表上墙,坚持每周一考核,每周一量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和促进性,做到考核及时,做到改正及时,使学生在正确的引路中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教育的及时性。(后附班级量化考核表)
3、构建和谐班集体。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我校2007年6月已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和德育体系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将“师生关系和谐、生与生关系和谐、活动教育创新和谐、合作共进创新和谐、优化班级环境和谐”等板块构建和谐班集体。
四、教育引航,促进德育教育系列化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课题。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全校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几年来,我校“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感到老师的亲切,感到同学的关爱。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大环境。我们做到了“教育引航,促进德育教育的系列化”。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要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使学生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认识自我,体验信任、友善和理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2、坚持以活动为依托,让活动成为学生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的过程。学校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大合唱、激情硬笔书法比赛、科技系列展示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
全面、全过程、全方位抓好德育工作,坚持“抓反复,反复抓、反反复复、使之转化”的教育理念。转化后进生,感化、感动个别生;爱护、关心心理障碍学生,体贴、关怀单亲和打工家庭的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良好的思想氛围成长。
4、坚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思想。侧重开展“五大教育系列。”即“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进行教育引航。推进德育教育系列化。以“五大教育”活动为主轴,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体,学校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开展系列化的思想讲座、论坛,班主任、任课老师结合教育工作坚持常规对学生的谈心活动,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分情况、分侧重、有机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我校提出的要求:“及时谈,架起通向学生心灵之桥,拉近距离,走进学生心灵搞教育。几年来在教育引航的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做到整体教育与班级整体教育相结合;做到班级整体育人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做到以活动为依托的教育与平时行为教育相结合”。(1)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第一,把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化和提升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搞思想转化和提升教育活动,注重教育实际搞教育。
第二,多途径、多侧重面。抓平时;抓潜移默化;抓好学校环境影响;抓整体育人;抓个体转化。
第三,开展思想主题报告会、学生演讲会,进行整体感召性教育。
(2)纪律教育。坚持二个融合。把《规范》、《守则》的教育与班级实际相融合,解决实际存在问题,在纪律教育过程中,组织班级同学制定了《班级学生日常生活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我校提出“严实严肃严明严整”的纪律要求,同时注重纪律教育生硬化、多人性化、多生活化、多激励化、多理性化,少空洞、少责难、少压制、少找家长。即坚持“四多四少”原则。把纪律教育与诚信教育相融合。引导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引领整体纪律理念的提升。教育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让学生自己提出对自己的整体要求,向班级主题纪律大会表述。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守纪守言。学校提出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学校全校性的“纪律与诚信”大讨论。把硬化纪律教育转化为学生愿意而为的诚信活动。起到了“让我如何转化为我想如何”。(3)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师全员培养。培养具有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如何解决学生的身心问题,我们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第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学校要坚持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恋爱和家庭观的教育,以及行为指导。尤其针对单亲家庭开展关注活动;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生,开展全校性“助学救困”活动。对经济困难生献真诚,对学困生手拉手,使各类学生不流失。对进城务工家庭的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政教处登名造册,记录在案,有针对性的对存在心理隐患或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的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第三,开展心理说明。如家长会让班级各类学生代表给家庭读自己写的“心理说明书”,感动家长,使家长理解、支持和热爱学生。这个活动使家长流泪,增强了亲情感,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所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增强家庭、学校教育学生的效果。可以说教育达到情感化。
(4)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体教育。贯彻《规范》使学生达到生活化。我校注重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开展“行为养成”阶段性主题演讲,让学生说服学生,文明行为相互影响,创造良好行为环境。人人不说脏话,人人举止规范。学校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来引导学生人人讲习惯,人人有好的习惯。(5)理想前途教育
结合实际谈理想,结合主题谈理想,结合自我谈人生观、价值观,结合现实谈未来。因此,学校把“理想前途”作激励学生学习奋发有为的一种教育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树立理想、为理想的激励活动。讲学校通过学习成才的人,教育学生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在理想教育主题活动中学校整体教育有感召力,班主任组织的理想主题活动,做到收集更多的、学生易感受的真实可信的说教事例,具有说服力。使理想前途教育具有现实性,具有针对性,克服了空洞泛味,是我校几年的经验体会。
德育工作是我校的首要工作,放之为首,改进了德育方法,优化了德育手段,开辟了德育新路,强化了德育效果。
第四篇:“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吴进芳
通过讲座学习,我知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需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发展,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注人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四种方向,我深有感触。
第一,“求知”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能够学习各种社会知识,掌握谋生手段和技能。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学会求知,离不开教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关系将永远是“求知”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相长”的古训将永远不会过时。学生的自主性、批判性、创造性学习,要与教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育人中教师应把“学会求知”当成首要任务来抓,它是将来学生立足社会,能够生活的根本。
其次,学会做事。它与学会求知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求知的目的是为了做事,如果不会做事,求知也就没有了意义。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事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中学阶段,能把身边的小事做好,懂得做事的原则、方法,长大才能做更好、更大的事。所以平时要懂得放权和信任,自己只做指导即可。老师信任和鼓励是学生做事成功的关键。
第三,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间的依赖性。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应该了解和认识,始自家庭,及于学校,延至社会,推而广之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及其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并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之中,培养人类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于祖国、同胞和人的爱心。学会共处,就是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我们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家庭之内,父母和子女之间如朋友般的思想交流不但是消除“代沟”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学校之内,教师与学生如朋友般的平等对话,既是“教学相长”所必需,也是教育成功的体现。社会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互相交流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因此,学会表达、交流的技能,确立平等对话的价值观念和态度,是学会共处的重要学习内容。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都同样适用。只有当未来一代普遍地学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才能有积极意义上的和平共处、社会和谐。因此,学会相处,是学生能够顺利步入社会的关键一环,是学生学会解决社和问题所必须要掌握方法手段。因此他也是关键的一环。
第四,学会做人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学会做人在这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正是我们强调的“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相吻合,正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和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学会做人是我们教育者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要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
综上,求知、做事、相处、做人,四个环节缺一不可,他是我们育人根本目标、方法和手段,我们要在平时把四环节做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
第五篇: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制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育人为本制度的校本培训。通过认真学习,我育人为本制度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从事特殊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教师,我们义不容辞。
育人为本,就是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要始终坚持育人原则。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是育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育人,学校出台的每一种规章制度每一项措施都是育人,育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坚持育人为本,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自己学校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唯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解青霞
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