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8:2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人为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人为本》。

第一篇: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

业科学发展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总结

1. 教育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

按照地委提出的“硬件建设最先进,配套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质量最好”的 “五最”标准,科学谋划和设置全县教育整体布局。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村为辅助、以集中办学为突破的整体思路,逐步实现教育权责制度化、规范化,拓展工作重心下移和重要关口前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共同推动教育强县目标实现的良好氛围。

2. 全县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卓有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墨玉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依法办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联系,着力构建家长式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孩子的成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对乡镇学校实行简政放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突出以乡镇管理,业务部门指导,政府统筹协调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使全县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3. 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我县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地委和县委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长足发展。按照“三个增长”要求,各项经费按月足额向学校拨付。2011—2012,年共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704万元,寄宿生生活费807.3万元,校舍维修资金1015万元,学前双语2321.13万元,营养改善资金4953万元。较2010年增长76%,较2011年增长55%,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4.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打牢教育基础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就目前而言,我县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我县按照“初中扩大规模、小学相对集中”的思路,积极稳妥地科学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逐年逐步使全县中小学校布点更为合理,资源进一步优化,力争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调配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校际之间教师队伍在知识水平、年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基本均衡。四是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不明显;双语教学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较高质量的需求。五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得到切实保障,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办法,逐年提高,择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校园安全卫生责任、措施落实到位,无重大安全、卫生责任事故;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做到教育理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六是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基本形成,学生在德、智、体、美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相对均衡。

5.重视并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 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 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以“一反两讲三促”、“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促教育发展,促校园稳定,促校容校貌改观”思路,全面推进各项活动深入开展,严格学习讨论,做到“人人发言,个个表态”,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网格化” 值班备勤,各学校组建周边环境安全巡逻队,早晚不间断巡逻,配备必要的装备,构建 “网格化” 巡逻体系,保障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确保出现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处置;全面落实保安人员的配备,按照县城学校6名、乡镇学校4名、村级分校2名的要求,共配备保安530名,壮大维稳力量,投入401625元为105所学校新增内外监控头420个,使网络监控在校园做到了全覆盖;按照校领导包村,教师包户的原则,对学生开展全面家访,将开展家访与惠民政策大宣讲、大熟知工作相结合,向群众讲清形势,讲清党的好政策,积极化解学生及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数据还待核实)

6.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和全社会都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

第三,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聘用机制。

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薄弱问题仍是当前突出问题。要继续探索建立补充农村教师的机制。要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并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要增加农村教师津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7.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

进一步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县委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巩固“两基”动员会和“两基”检查通报会,高位推动“两基”工作开展,努力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控辍保学”常态机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学校积极配合,扎实开展大家访活动,使学前幼儿入学率达到96%,小学入学率99.66%,初中入率99.72%;加快“双语”教学,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统一模式和理念,提前各个学段的衔接,着重加强双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水平,通过举办第六届墨玉县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演讲、双语质量监测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学双语用双语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遵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人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调动援疆干部的积极性,一帮一,一带一,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举办示范公开课、选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通过检测,小学成绩比往年同期上升2.21%,初中上升3.3%;今年考入内高班,内初班学生共438名,较往年同期增加47人;考入乌昌中职班学生数量较往年增加87%;参加高考学生474人较往年同期翻一番,上线率达98.7%,较往年考入专科类学生数量上升276%,本科上升126%。(数据有待核实)

8.大力发展高中及职业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文化素养和人生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高度重视“两后生”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用好教育惠民政策,力所能及地为高中学生家庭减轻家庭负担,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扩大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的覆盖面,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积极做好疆内外,内地省市各大职业学校的沟通,逐步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三是以实现就业为重点,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招生、培训、实训等各个环节上管理和教育,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根本,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落实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有针对性的做好职业教育培训,使课程紧跟市场需求,促使全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政府已经规划和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 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

9.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县委、政府迅速成立机构,建章立制,协调各方力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各部门,各单位严把食品入口关,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现有条件,严格加工、配送、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的安全,通过板报,宣传画,主题班会等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国家改善新疆农村孩子体质的重大民生工程,增强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理解与支持,使全县82566名农村义务教育学学生顺利吃上放心的营养食品。(还待完善)

几点思考

一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近年来,县委一班人多次深入边远教学一线,班级教室,广大师生中间开展调查研究,理思路、定措施,解决教育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民生开展。今年以来,县委四套班子领导两次专门听取教育工作专题汇报,明确教育发展方向,全力解决突出的困难,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教育活力才能促进发展。去年以来,全县教育事业以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为切入点,以丰富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推动各项工作标准化建设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建章立制,扎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按章办事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教育事业的管理和监督之中,进一步凝聚人心,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正规化建设。

三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部门、各单位上下联动,狠抓工作落实的结果。各乡镇、各部门在事关教育的问题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力所能及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主动担当教育责任;广大教师埋头苦干,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加大各项工作指导,保证了县委的决策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问题,我县的教育基础还较薄弱,目前的办学水平仅仅达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阶段,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师“一缺两低”现象依然存在,初中升学率偏低,辍学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管理者水平还有待提高,各级各类校园布局还有待科学规划,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工作安排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教育资源。改革农村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组织领导

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 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统筹制定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实施,统筹进行督促检查,统筹开展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 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3.进一步打牢校园稳定基础

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一反两讲三促”主题实践活动,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护意识,通过法律常识进课、法制宣讲等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让其明白哪些是合法、哪些是违法。要切实以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切入点,继续加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力度,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环境治理,营造求知好学、团结进取的氛围,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不懈地在开展热爱祖国、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观看电教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育的直观性、针对性,着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基础,真正把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渗透的坚强阵地;继续落实“网格化” 值班备勤,进一步加大物防、技防投入,强化职责意识,完善各种突发预案,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二)加强经费保障。政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切实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考核督导。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四)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合法权利。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制度,完善教职工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教师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五)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六)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中央在基建投资中安排资金,支持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七)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探索建教师荣誉制度。继续做好模范教师和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工作,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定期开展教学奖评选,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5.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

随着我县社会的发展和生源变化,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已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各部门要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重点,不断强化措施,整合力量,真抓实干,定期不定期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学校、逐指标进行自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形成“控辍保学”的常态机制,要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主动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要进一步完善转学程序,严格转学手续,对手续不全、转入学校不清楚、不明确,无法取得联系的要暂停办理;对转出的学生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的对接,掌握基本情况。要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扫除文肓、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上下功夫,关注边远分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逐步向薄弱学校加大投入,使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逐年提高。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

6.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巩固、提高、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放在 “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把握好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推动我县高中建设步伐,整体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做好新建五中师生食、宿等各项工作,提前规划,按步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招生宣传,保证生源,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和中职教育,保证按计划顺利入学;要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贴近实际需求,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训环节,突出培养特色,着力培养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好高中学生资助各项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 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7.保障经费投入,推进依法治教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 用经费逐步增长。

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 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 职能,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加强学校公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公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公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 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

第二篇:育人为本(模版)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职责必须做到“学生为本,做人为先”。教育是爱的事业,所以教育必须建立在爱与智慧的基础上。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它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创意。

第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懂得爱就没有资格当老师。现在很多人都在谈爱的教育,他们所说的爱的教育只是爱自己的学生。爱学生没错,但是仅仅爱学生是不够的,要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祖国,更要爱人类,这是一种“大爱”。真正好的教育家应该具有这种大爱。父母爱子女,跟动物差不多,是一种本能;老师爱学生,是职责;而爱人类,则是一种神圣。当然,爱人类需要献身精神,我觉得既然做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有献身精神的人。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呻吟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的美德正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那么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但水井,却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说实施愉快教学是通过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爱好的转变,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期待实现成绩的转变。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为此,不仅在学生正确回答完毕问题之后给予“good!excellent!”之类的肯定,还设置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调动“暂时后进生”的积极性,以致不产生“被遗忘的角落”。如讲完单词,优生领读数遍之后,让“暂时后进生”朗读,鼓励其大胆而正确地发音。在做游戏时,让他们登台做简单的表演,在其紧张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在其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Be careful, you’ll do it better.”或“Never mind, I 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以来,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从此树立和提高。长此以往,老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第二,教育必须上升为艺术。

教育如果没有艺术化,就如同谈恋爱,一个人没有魅力、吸引力、感染力,你想让对方爱你,是不可能的。同样,教育如果不上升为艺术,就等于老师的教育没有魅力。音乐、电影、美术、雕塑等等都是艺术,但是它们都是创造出来让人们去鉴赏的;而教育艺术,是构建一个新人、铸造人的灵魂的艺术,它是教人怎样去欣赏音乐、电影、美术、雕塑这些艺术的艺术。所以说教育艺术是一种最伟大的艺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是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是躺在纸上让人读的,作为教育家必须让作家的字从纸上站起来,走向你的学生。

教师是人的塑造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因为是艺术就必须是创作,既然是创作,创造出来的学生就必然是不同的,照着模子作出来的东西不是创作,而应该叫做复制。按照这个标准,老师作为教育艺术的实践者就必须是每天都在创造着。

很多人认为艺术是雕虫小技,其实不然。我认为教育艺术不只是讲讲教育方法,而是基于大教育论、大文化论、大艺术论,研究解决如何增强教育的磁性魅力与吸引力,改变青年人在德育方面的逆反心理,智育方面的厌学情绪,美育方面的消极心态。

第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是智慧的启迪。我理解的素质教育是让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所谓启迪智慧,不仅包括提高智商,还应该增进情商。这些天我上网看到好几所著名高校都发生了学生自杀的消息,我就想,这些孩子们的智商不高吗?接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又考上那么好的学校,肯定在学业上是非常优秀的。可为了一点点挫折,就轻易放弃生命,如此脆弱的心理抗压能力能称得上是真正优秀吗?所以我认为,教育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一个好老师,不能只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智慧。为什么智慧那么重要?雪莱曾经说过,大学就是智慧,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智慧,而哲学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智慧、爱智慧。菩萨是翻译智慧。所谓的知识谁都可以知道,但是智慧不是,1+1=2谁都知道,但是1+1>2就不一定谁都能理解了。

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给学生的不是智慧,合适吗? 未来的社会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不见得,只有知识没有智慧,有知识不能用,知识可能就会是负担,是累赘。比如我有几万册藏书,它们现在这样摆放着,别人也许看起来很乱,但我这样排列是非常有规律的,更利于查找和使用。所以,这些书对于我来说是知识的来源,但是对别人而言,可能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所以我认为智慧是更大的力量。人类历史上有时权力决定一切,有时金钱决定一切,今后无疑是智慧决定一切。启迪智慧关键要解决6对矛盾,左脑与右脑、智商与情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静态与动态、已知与未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谁能解决这6对矛盾,谁就会是成功的教育家。

第四,变教育为美的享受。美的享受,看起来好像是形式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是教育学的本源问题。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让整个的教育过程变成美的享受。

第三篇: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布者:郑燕 发布日期:2012-10-3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1.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

一、让德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人格的完善发展。在这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主要是课堂,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让学科教学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田野,让课堂成为学生“荡漾生命课堂,感悟心灵对话,体验成长快乐。”为此我们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开发实施德育教育工程,让德育融入到教学课堂。即德育与课改同行。通过课程改革抓德育育人的时机,使教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如何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把育人放在首位。我们提出了“课改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课改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改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为此结合课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手段”。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把传统的说教式转化为引导式。融入到学生的每一堂学习之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我校提出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面,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坚持为了每一位发展的思想,切合实际,树立德育“生活化”。面向学生生活实施德育教育。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围绕成长的我、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等的关系整合德育教育。以课堂和以主题模块方式组织教育材料,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从学会做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具体做法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德育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我能行”的教育思想。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了学生想着,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自强的人,具有思想的人。学科教学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教书育人,为师胜教。德育教育与课程同行。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二)德育教育生活化

如新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结合综合活动课的开设,开展科技德育、环境德育、网络德育、实用德育的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自主、积极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加强和改进了德育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进而充实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四个板块。结合四个板块,开展德育工程。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开辟了德育新路,强化了德育效果”。

如: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操、学习品质、学科学、爱科学。增强了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科技能力的培养,落实“科技德育”。如“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课的开展。我校开展了“卫生筷子的社会调查”、“白色垃圾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校园卫生”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增进了对资源的了解与认识,形成关爱自然、合理的节约资源,生活的校园美丽整洁,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进而使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落实“环境德育”。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开设。增强了自我认识和实践能力。如开展的初一学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活动和学校提出每生每天5分钟家务劳动。增强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的人格发展。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学校政教务、团总支倡导“自己的事自己做”。“自我成长”,“靠自我”、“超越自我”。这种自我意识的培养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又如:结合“信息教育”课。开展了“三远离”和“三讲五做”活动。我校提倡学生上网,但要做到“三个远离”。现在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网络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结合诚信教育,开展了“上网大讨论活动”。上什么网、如何上网、远离什么网。进行了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进而落实“网络德育”。

(三)德育教育“实际化”

如何让德育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真正的解决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两层皮”的问题,真正实践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和影响。真正让德育走进学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我们坚持课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教学相融合,结合教材,开发教材的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教育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一体。使德育教育不是外加的,表面的“穿靴戴帽”式的,而是内在的有机的融为一体。真正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吃透、悟准、融进”,做到先育人、后育智。如,语文课讲《中国石拱桥》1课时,与家乡的引嫩桥联系起来进行爱家乡教育。初一进行论语十则教学时,对“学而时习之”进行了学习方法态度教育;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和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的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是“开辟德育新路,强化德育效果”的一种实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特色活动,促进德育工作实效化。

合校四年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创特色。开展了“特色管理”,促进了“特色活动”,“特色活动”达到“特色教育”。我们称之为“三特工程”。因此我校在特色化建设中做了许多具体有特色的工作,进行了了大胆的尝试和实验,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多彩有序,改进德育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完美健康发展。可以说我校“校风正,学风浓,行为习惯养成呈正态发展,学生理想信念,综合素质非常理想。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设五大特长班

1、数学家之路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科学品质,创造精神,学习科学家“探究未知,研究过程,体验成功”的爱科学情怀。进而实现我校提出的“科技德育”教育。

2、语文学科的“读阅写班”。指定一系列促进学生成长的书籍,让学生在读阅中提升思想素质,写出读书感悟。我们的提法是“读一本好书,进行心灵对话。”引导学生“生活中感悟,读阅中体验,积累中成文”。

3、英语口语交际班。培养英语特长生,让他们在班级用英语交流学习生活,文明用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影响。

4、汉字书写特长班。教育学生爱我中华,从爱中国的方块字做起,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开展“超级楷模活动”,激发学生利用“三度四适”的方法写一手好字。通过书写特长班和班级、学校各种书写展览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5、小作家特长班。通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思想立意,用自己的笔书写学生身边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办好校报,影响全校,发挥小作家的引领效应。

(二)开展“八个五分钟”特色活动。

“八个五分钟”活动,已搞了三个整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好评。“八个五分钟”活动,从学生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具体活动到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涉及到。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塑造。“八个五分钟活动旨在培养健康的人为出发”。“八个五分钟”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五分钟健身,五分钟演讲,五分钟眼操,五分钟硬笔书法,五分钟心理说明,五分钟写日记,五分钟记忆竞赛,五分钟家务劳动。比如:五分钟讲演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力,彰显个性。通过每天早自习的五分钟演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也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同学,影响同学。进而实现学生的群体教育和感着。结合“五分钟演讲”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历史、谈未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能,是良好的德育教育手段。把常规的德育说教变为学生的自我说服,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表现能力,给学生一个畅想的平台。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通过演讲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发挥和心里得到健康发展。又如“五分钟心理说明”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在休息前利用五分钟进行了心理反思。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哲人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自我教育。因此说五分钟心理说明,即是心理健康教育,又是自我教育,把这二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律、自强。那么,如何开展心理说明,说明什么,怎样说明,通过说明达到什么目标。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教育和引导,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得到学生的认识,使活动具有经常性,学生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具体做法是教育学生结合一天的学习生活实践做到“一省自我”。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心理压力、各种挫折、取得的成绩、得到的表扬,与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各种冲突或问题等等。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态或心境。进行自我教育,肯定自己的成绩或进步,找出自己或他人的问题,正确进行处理和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心理素质,化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不愉快的东西,即净化心灵。心理说明是多层面的。更需要的对一天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自检,自我提升。进而起到良好心育的作用。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的防挫折能力和学生的和谐相处明显提升。又如:五分钟家务。这个活动的提出,得到家长的认同,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事事依赖父母,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缺乏。基于此,我们提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教育学生养成家庭劳动的好习惯和好的劳动品格。“以劳动为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会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方法,形成劳动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劳动作为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终生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三)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教育。

如音乐课“每节一个人,一首歌活动”,就是实现学校提出的“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去创造”的育人理念。通过表现自我,培养自信,张扬个性,教育学生唱健康的曲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乐观人生。

如美术课,开展课前“五分钟激情硬笔书法”活动。以名言警句及优美诗词为书法内容。从思想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字里行间的布局与书写上引领学生感悟书道,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书法,学做人。

如,政治课开展写小议,历史开展话说历史事件,体育课开展意志品行“长跳训练”。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把德育教育放在特定的场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明辨历史,提升学生的人生理念,锤炼学生风纪严整的意志情操。

(四)优化环境,使德育教育潜在学生心中。

注重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把静态的整个校园都变成鲜活的人文思想。走进学校,从教室的布置突出新课改理念,突出人性化的标语,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憧憬,让学生感悟。从学校的每一面都象一面照人的镜子诉说着“给学生一个机会,让我自己去创造”,每一块宣传板都在叮嘱学生“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具有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在的。就象学生在“一二九”演讲说的那样,学校的校园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一种奋发的动力。我坚信“厚德可以载物”,我要“厚积而溥发”,我要坚信“厚志方能有所为”。

(五)诚信立校,诚信育人。

开展“诚信教育”是我校特色德育之一。诚信教育是对学生品质的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诚实守信的思想素质。我校诚信教育做为立校之本,多层面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仅就诚信活动做如下说明。2003年期末,学校开设“无人监考考场”的尝试,经过几年的运作改为诚信考场。起初“无人监考考场”从初一开始试点。每班出4人。全校24人。这24人的产生,先由政教处主任进行了全校大会动员,讲清无人监考考场的目的和意义,再经过班主任的班级发动,让学生自报,班级全体开会进行了表决代表班级,参加无人监考考场的考试,以此宣传诚实是本,守信是金。对来自各班的4名学生进行了宣传。同时,对24名学生签订诚信合同。无人监考考场里黑板上有醒目的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性标语,考场外用大红纸写上诚信考场。对全校的学生的教育影响很大。现已运作四年八个学期,由原来的一个考场发展到六个考场,从原来的24人发展到144人,占学生总数的18%。各班参加积极的热情非常高,参加的学生既有学习好的,也有中等生,也有学困生。诚信考场决不是优生考场。诚信考场是讷河市的首例,得到进修校领导的肯定并推扩。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诚信意识,促进考风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进而使诚信教育具体鲜活。

三、特色管理,促进促进教育规范化。

1、“双标管理”有特色。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各种管理体系也应于课程改革相适应。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追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向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教师、家长、管理者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依据这样的理念,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我校对学生实施“双标管理”的评价体系。称之为“双标”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变为启动自主式。走出德育教育的新路。“双标管理”具有我校管理的特色性。受到各级的好评。

所谓“双标管理”。从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人,相信人的具体表现,也是激发学生由被动转化自觉的自我管理的一种自我成长的自我要求。从管理过程上看“双标”具有可变性,可随时节。是动态的,可以及时调整目标和目标层次。注重“双标”的可行性。所谓“双标”管理。一是学生学期学业目标,简称“学习目标”;二是“思想品德目标”,又称之为“德育发展目标”。其中“学习目标”就是班级每一个学生结合上学期期末的学科成绩并且通过努力可达到的成绩水平为目标起点参数,这个目标起点参数,就是各学科的目标分,这个参数分的确定是在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集体动员基础上,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商定,给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客观的拟定,反过来由班主任牵头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并取得学生的同意确定学科目标分。这个目标分数的产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本人,是学生自主、自愿的努力目标,因此说,这个目标具有较高可信度。要求学生为目标而战,努力刻苦,实现诺言。达标就相当于班级第一,进而取消了传统的榜样的办法。学校结合阶段测试或期中考试采取兑标活动。开展跃进生、达标生、跃层生的评比奖励活动。同时再次让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努力争取期末达标。另外为了使目标管理具有激励性、鞭策性。按制定的各科学习目标合成总数,划分成若干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位置和奋斗目标,把每一个层次都进行命名,这个命名具有激励和警示作用。如第一层次为攀登层次(80-100),第二层次为赶优层次(79-70),第三层次为鼓励层次(69-60),第四层次为奋斗层次(59-50),第五层次为努力层次(49-40),第六层次为拼搏层次(39-30),第七层次为警钟层次(30分以下)。因此说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定量性。而“品德目标”操作办法与学习目标相似。但德育发展目标具有定性,采取等第办法,分为A、B、C各级。德育发展目标分三大项“道德品质、合作交流、运动审美”,把三大项又分为十六小项进行考核。给全班划分出若干目标层次。

通过几年“双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思想品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学习目标看,实践使我们体验到:一是“学习目标管理”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二是具体目标性,每一个都明确学习努力的目标,消除了学生自卑心理,为目标而努力,实现就是自我超越,就是自我成功,就是第一名。进而取消了传统的排榜。实现了对学生学业新的管理办法。三是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提供依据。四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五是通过这样做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诚信意识也得到提高。从“德育发展目标”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第一变大多数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主动管理;第二,变班主任单纯管教为全面督导;第三,这样做,学生相互间有竞争劲头;比上进,进步的积极氛围得到建立;第四,通过预定标活动,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是与非,知道自己的闪光点是什么,薄弱环节是什么;第五,指标上墙、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做到了及时提醒及时重视;第六强化了同学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七,这样做,思品考核标的考核活动,既是“个人”的,更是“大家”的。充分发挥了“群体教育”的同步效应。第八,科任老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品”状况。

“看一眼墙上标,便可以及时去帮教”。相对说这也就强化了思品政治工作,从而完全可以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附“学生双项目标管理”表)

2、班级量化考核,促进德育教育精细化。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的一日生活常规都受到《规范》、《守则》的约束。为了学生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水平。我校采取“班级量化考核”的办法,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量化考核汇成大表上墙,坚持每周一考核,每周一量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和促进性,做到考核及时,做到改正及时,使学生在正确的引路中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教育的及时性。(后附班级量化考核表)

3、构建和谐班集体。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我校2007年6月已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和德育体系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将“师生关系和谐、生与生关系和谐、活动教育创新和谐、合作共进创新和谐、优化班级环境和谐”等板块构建和谐班集体。

四、教育引航,促进德育教育系列化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课题。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全校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几年来,我校“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感到老师的亲切,感到同学的关爱。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大环境。我们做到了“教育引航,促进德育教育的系列化”。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要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使学生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认识自我,体验信任、友善和理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2、坚持以活动为依托,让活动成为学生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的过程。学校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大合唱、激情硬笔书法比赛、科技系列展示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

全面、全过程、全方位抓好德育工作,坚持“抓反复,反复抓、反反复复、使之转化”的教育理念。转化后进生,感化、感动个别生;爱护、关心心理障碍学生,体贴、关怀单亲和打工家庭的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良好的思想氛围成长。

4、坚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思想。侧重开展“五大教育系列。”即“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进行教育引航。推进德育教育系列化。以“五大教育”活动为主轴,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体,学校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开展系列化的思想讲座、论坛,班主任、任课老师结合教育工作坚持常规对学生的谈心活动,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分情况、分侧重、有机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我校提出的要求:“及时谈,架起通向学生心灵之桥,拉近距离,走进学生心灵搞教育。几年来在教育引航的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做到整体教育与班级整体教育相结合;做到班级整体育人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做到以活动为依托的教育与平时行为教育相结合”。(1)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第一,把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化和提升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搞思想转化和提升教育活动,注重教育实际搞教育。

第二,多途径、多侧重面。抓平时;抓潜移默化;抓好学校环境影响;抓整体育人;抓个体转化。

第三,开展思想主题报告会、学生演讲会,进行整体感召性教育。

(2)纪律教育。坚持二个融合。把《规范》、《守则》的教育与班级实际相融合,解决实际存在问题,在纪律教育过程中,组织班级同学制定了《班级学生日常生活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我校提出“严实严肃严明严整”的纪律要求,同时注重纪律教育生硬化、多人性化、多生活化、多激励化、多理性化,少空洞、少责难、少压制、少找家长。即坚持“四多四少”原则。把纪律教育与诚信教育相融合。引导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引领整体纪律理念的提升。教育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让学生自己提出对自己的整体要求,向班级主题纪律大会表述。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守纪守言。学校提出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学校全校性的“纪律与诚信”大讨论。把硬化纪律教育转化为学生愿意而为的诚信活动。起到了“让我如何转化为我想如何”。(3)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师全员培养。培养具有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如何解决学生的身心问题,我们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第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学校要坚持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恋爱和家庭观的教育,以及行为指导。尤其针对单亲家庭开展关注活动;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生,开展全校性“助学救困”活动。对经济困难生献真诚,对学困生手拉手,使各类学生不流失。对进城务工家庭的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政教处登名造册,记录在案,有针对性的对存在心理隐患或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的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第三,开展心理说明。如家长会让班级各类学生代表给家庭读自己写的“心理说明书”,感动家长,使家长理解、支持和热爱学生。这个活动使家长流泪,增强了亲情感,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所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增强家庭、学校教育学生的效果。可以说教育达到情感化。

(4)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体教育。贯彻《规范》使学生达到生活化。我校注重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开展“行为养成”阶段性主题演讲,让学生说服学生,文明行为相互影响,创造良好行为环境。人人不说脏话,人人举止规范。学校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来引导学生人人讲习惯,人人有好的习惯。(5)理想前途教育

结合实际谈理想,结合主题谈理想,结合自我谈人生观、价值观,结合现实谈未来。因此,学校把“理想前途”作激励学生学习奋发有为的一种教育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树立理想、为理想的激励活动。讲学校通过学习成才的人,教育学生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在理想教育主题活动中学校整体教育有感召力,班主任组织的理想主题活动,做到收集更多的、学生易感受的真实可信的说教事例,具有说服力。使理想前途教育具有现实性,具有针对性,克服了空洞泛味,是我校几年的经验体会。

德育工作是我校的首要工作,放之为首,改进了德育方法,优化了德育手段,开辟了德育新路,强化了德育效果。

第四篇: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制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育人为本制度的校本培训。通过认真学习,我育人为本制度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从事特殊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教师,我们义不容辞。

育人为本,就是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要始终坚持育人原则。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是育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育人,学校出台的每一种规章制度每一项措施都是育人,育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坚持育人为本,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自己学校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唯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解青霞

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2年8月26日

第五篇: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模板

教师本身是一个平凡的工作,但他所作出的成绩应该是最伟大的,因为别人在为祖国创造物质财富,而教师则是在为祖国造就人才、造就创造财富的人才。那么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其中政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教师不仅能武装了自己的政治头脑,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工作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指导目标。“xx大”就告诉了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教育!

在总书记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我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这段话中总书记提出“德育为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发扬无私的奉献神。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塑造出具有健康身心,良好品格的新人,因而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很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操守,有着为教育事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对于教师的职业而言,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大而化之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具有高标准和更具个性的追求。

一直以来我奉行的就是德育重于智育,做人为先,学识为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学生从上小学一年级到中学大学,从进校门时的顽童到出校门时的成年人,十多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如果思想道德教育课只停留于形式,那么学生的性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将是一片空白,对提前辍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学校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放在首位。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品质;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品质;诚实守信的品质;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品质等。让这些高尚的品质从小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这一时期如果我们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只重视文化课,重视成绩,轻视德育,那么学生性格品

免费

分享

创新

质的形成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他走向社会后对社会的态度和贡献。

因此学校教育应从德育为主,把教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中。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下载育人为本(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人为本(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育人为本 关爱先行(★)

    育人为本 关爱先行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

    校以育人为本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好学为荣 ——奋斗乡中心校教育教学经验介绍 奋斗乡中心校拥有10处村小学,教学班66个,在校学生940人,教职工129名,其中现有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爱岗敬业 育人为本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

    育人为本 特色发展

    育人为本 特色发展 ——安棚镇第一中心小学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安棚镇第一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育人为本培训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培训心得体会 两天的时间,认真学习了育人为本基本制度,我感受颇深。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学习体会: 一、把全员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对学生实施亲情化......

    科学减负 育人为本.

    科学减负 育人为本 一、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一)重温历史,把握时代脉搏 1.减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创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减负”的根本目标。早在......

    育人为本,师德为先

    育人为本,师德为先 ——再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胡市镇中心学校 王光友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教师国家级网络学习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詹万生教授的《......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重庆市开县赵家初级中学熊尚甫摘要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