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巨人影评
铁巨人影评软件112—杜伟—20
“钢铁巨人”的故事背景是1957年的美国,人们刚刚经历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到1957年秋天为止的一段黄金时代。生活的日趋富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让美国人认为自己已经遥遥领先于苏联,直到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他们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信心受到的冲击不亚于曾经的经济大萧条,那颗不停发出嘟嘟声的卫星拉开了接下来耗资几千亿美元的军备竞赛,也把人们带入了科技时代对于技术的惊叹与恐惧。
也就是苏联卫星升空的同一时间,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外来生物,夹带着闪电的耀眼轨迹,冲破雷雨,坠入缅因州的外海,将一艘渔船撞得粉碎。它的出现如同海难一样令人充满不安,深深感受到外来生物的威胁与恐惧。
霍加•修斯不怎么符合通常童话故事中乖巧完美的孩童形象,他有对扇风耳,牙齿不够整齐,前几天掉落的牙还没长出来,说话有些漏风。他的头更是有些大,安在瘦小的身体上难免显得比例失调,看起来笨拙又可爱。涉世未深让他比大人更加无所畏惧,更具探索精神。这个不够完美的形象,让他和普通的小孩并无二致。他与母亲两人住在宁静的洛克威尔小镇,父亲的过早离世让他比别的孩子更加孤独,所以他一直渴望有一个朋友能谈心作伴。第一次见到铁巨人的夜晚,让霍加几乎变成了恐怖电影中的男主角,险些丧命于机器人巨大的脚掌下。看着这个外来生物误吃了变电所的钢铁,被困于漏电的电线中,霍加凭着小孩子那股无畏的蛮劲儿拉下了电闸救了铁巨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像所有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一样,他觉得晚上经历的冒险非常之酷。
天刚亮,小镇居民就发现了村中发生的怪事,不少人的汽车都变得残缺不全,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咬了一大口的汉堡包。
学校的宣传教育片里播放着如何躲避原子弹的攻击。军备竞赛带来的恐惧已经慢慢渗透入生活。霍加根本不关心这些,只想早些找到那个又高又酷的机器人。他满怀期待的再次走进森林,这次真的与钢铁巨人来了个面对面的接触。光想想就能让人兴奋得发抖。铁皮巨人一看就是个机器人,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充满了工业的笨重感,当然也不乏火车头的一股冲劲儿与力量。他的身材比例和人类很相似,身体各个部分都是由圆柱和圆锥形组成,浑圆的手臂让人想到了吃了菠菜后满身肌肉的大力水手。他的面目表情非常简单,两只眼睛像两个巨大的探照灯,嘴巴特别像推土机的翻斗,形状的上扬让他看起来总在微笑。可以从他眼睛的形状判断他的心情。人们对这种庞然大物总是有一个最糟糕的预期,但是他并没有像想象中的攻击霍加,倒更像只刚生下来的小鸟,除了本能的吃东西,什么都不会。见到救过他的霍加,就像依赖感强烈的婴儿效仿他的每一个动作。看着这样一个巨人有着婴儿的稚嫩感,一点一点学习着语言,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每个人心中会有种与众不同的冲击。他还只能以最简单的思维理解事
物,遇到太难的问题,他就会歪着头摆出一脸问号,如果学习太久他也会像没有耐心的孩子打起瞌睡。观察久了,你就会发现,眼前这个巨人的内心与小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霍加能让母亲多么头疼与喜爱,那么铁巨人就能让霍加多么哭笑不得。这种外形与内心的巨大落差,让铁巨人充满了魅力。电影中这种反差很大的人物都非常独特,打动人心,像智商75的阿甘,爬上帝国大厦的金刚,撞钟人卡西莫多,他们都有“缺陷”,比如智商低、外形骇人、容貌丑陋,这些“缺陷”让他们异于常人,令人对他们的第一判断就带有偏见,他们也确实用他们非于常人的善良与勇气,征服了那些具有优越感的“常人”。
在小孩简单的道德世界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霍加教给铁巨人,我们喜欢好人,讨厌坏人。比如超人,他也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人,他用自己的超能力为人民做好事,他是好人。而钢铁外星人阿托摩,则是大反派,专门做坏事。铁巨人是好人,像超人一样的好人。喜欢用废铁做艺术品的狄恩是好人,我们不该伤害他。枪是夺取生命的武器,枪不是好东西,我们讨厌枪。
当铁巨人背着霍加在森林漫步时,连容易受惊的小鹿都不害怕他,他虽然巨大,但是无害。它如此害怕人类,是因为人们总用黑洞洞的枪口猎杀它们。几分钟前还活蹦乱跳的小鹿,转眼间就倒在了人类的猎枪下。它死了,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不能再跳跃在树丛间了。铁巨人伤心极了,自此认定了枪是不好的东西,只要见到类似于枪的东西,他都会本能的攻击它。而当政府出动军队,把他当作外来武器攻击的时候,铁巨人变成了火力强大的武器。
《俄勒冈人报》评论写道:“让苏联卫星在空中盯着我们,这实在太可怕了”。人民在此种情绪的感染下,也忧虑起来。铁巨人的出现简直就是在这种易燃的恐惧心理上,火上浇油。他具备高科技的武器,未知的身世,难以预料的摧毁能力。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炮弹射向他,这种对战让人们非常容易陷入失去理智的疯狂,不问缘由地厮杀。为了销毁他,总统甚至签字允许发射原子弹。洛克威尔小镇面临着被夷为平地的命运。
霍加曾经在某个仰望星空的夜晚,安慰因为小鹿死去而闷闷不乐的铁巨人。他说,铁巨人虽然是机器人,但他懂得悲伤,有思想,而有思想就意味着他是有灵魂的生物。善良的生物都具有灵魂。他们的灵魂是永恒不灭的东西。铁巨人不是一个被铁皮包裹的武器,人们用肉眼看到的只是一个躯壳,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就像沙漠中隐藏的泉水,古老房子中埋藏的宝藏,铁巨人对霍加忠诚的爱。在他们还没相遇的时候,他只是个知道吃废铁的机器人,与世界上所有的机器人毫无区别,然后霍加教会他玩耍,教会他体味生命,享受友谊,他学会了笑,学会了把“S”挂在胸前扮超人,学会了忧伤,学会了爱。当缺乏什么东西的时候,大人们总说可以去商店买,但是友情是买不到的。1957年10月4日,当美国政府陷入恐慌的时候,霍加和铁巨人收获了他们彼此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友情。这一天对他们都意义非凡,但这一天让前者可能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却让后者在失去理智的时候,找回自己。铁巨人轻轻推了推霍加,跟他说:“你留下,我走了,不要跟来”。然后,伸开手臂飞向了天空中那颗原子弹,这一次他没有做出本能的自卫攻击,他用身体撞上了那颗原子弹,引爆了它。消失在了天空巨大的火焰中。他要做超人,做好人,不让霍加受到伤害。
第二篇:铁巨人影评
铁巨人影评
软件112—杜伟—20 “钢铁巨人”的故事背景是1957年的美国,人们刚刚经历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到1957年秋天为止的一段黄金时代。生活的日趋富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让美国人认为自己已经遥遥领先于苏联,直到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他们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信心受到的冲击不亚于曾经的经济大萧条,那颗不停发出嘟嘟声的卫星拉开了接下来耗资几千亿美元的军备竞赛,也把人们带入了科技时代对于技术的惊叹与恐惧。
也就是苏联卫星升空的同一时间,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外来生物,夹带着闪电的耀眼轨迹,冲破雷雨,坠入缅因州的外海,将一艘渔船撞得粉碎。它的出现如同海难一样令人充满不安,深深感受到外来生物的威胁与恐惧。
霍加•修斯不怎么符合通常童话故事中乖巧完美的孩童形象,他有对扇风耳,牙齿不够整齐,前几天掉落的牙还没长出来,说话有些漏风。他的头更是有些大,安在瘦小的身体上难免显得比例失调,看起来笨拙又可爱。涉世未深让他比大人更加无所畏惧,更具探索精神。这个不够完美的形象,让他和普通的小孩并无二致。他与母亲两人住在宁静的洛克威尔小镇,父亲的过早离世让他比别的孩子更加孤独,所以他一直渴望有一个朋友能谈心作伴。第一次见到铁巨人的夜晚,让霍加几乎变成了恐怖电影中的男主角,险些丧命于机器人巨大的脚掌下。看着这个外来生物误吃了变电所的钢铁,被困于漏电的电线中,铁巨人影评
软件112—杜伟—20 霍加凭着小孩子那股无畏的蛮劲儿拉下了电闸救了铁巨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像所有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一样,他觉得晚上经历的冒险非常之酷。
天刚亮,小镇居民就发现了村中发生的怪事,不少人的汽车都变得残缺不全,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咬了一大口的汉堡包。
学校的宣传教育片里播放着如何躲避原子弹的攻击。军备竞赛带来的恐惧已经慢慢渗透入生活。霍加根本不关心这些,只想早些找到那个又高又酷的机器人。他满怀期待的再次走进森林,这次真的与钢铁巨人来了个面对面的接触。光想想就能让人兴奋得发抖。铁皮巨人一看就是个机器人,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充满了工业的笨重感,当然也不乏火车头的一股冲劲儿与力量。他的身材比例和人类很相似,身体各个部分都是由圆柱和圆锥形组成,浑圆的手臂让人想到了吃了菠菜后满身肌肉的大力水手。他的面目表情非常简单,两只眼睛像两个巨大的探照灯,嘴巴特别像推土机的翻斗,形状的上扬让他看起来总在微笑。可以从他眼睛的形状判断他的心情。人们对这种庞然大物总是有一个最糟糕的预期,但是他并没有像想象中的攻击霍加,倒更像只刚生下来的小鸟,除了本能的吃东西,什么都不会。见到救过他的霍加,就像依赖感强烈的婴儿效仿他的每一个动作。看着这样一个巨人有着婴儿的稚嫩感,一点一点学习着语言,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每个人心中会有种与众不同的冲击。他还只能以最简单的思维理解事
铁巨人影评
软件112—杜伟—20 物,遇到太难的问题,他就会歪着头摆出一脸问号,如果学习太久他也会像没有耐心的孩子打起瞌睡。观察久了,你就会发现,眼前这个巨人的内心与小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霍加能让母亲多么头疼与喜爱,那么铁巨人就能让霍加多么哭笑不得。这种外形与内心的巨大落差,让铁巨人充满了魅力。电影中这种反差很大的人物都非常独特,打动人心,像智商75的阿甘,爬上帝国大厦的金刚,撞钟人卡西莫多,他们都有“缺陷”,比如智商低、外形骇人、容貌丑陋,这些“缺陷”让他们异于常人,令人对他们的第一判断就带有偏见,他们也确实用他们非于常人的善良与勇气,征服了那些具有优越感的“常人”。
在小孩简单的道德世界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霍加教给铁巨人,我们喜欢好人,讨厌坏人。比如超人,他也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人,他用自己的超能力为人民做好事,他是好人。而钢铁外星人阿托摩,则是大反派,专门做坏事。铁巨人是好人,像超人一样的好人。喜欢用废铁做艺术品的狄恩是好人,我们不该伤害他。枪是夺取生命的武器,枪不是好东西,我们讨厌枪。
当铁巨人背着霍加在森林漫步时,连容易受惊的小鹿都不害怕他,他虽然巨大,但是无害。它如此害怕人类,是因为人们总用黑洞洞的枪口猎杀它们。几分钟前还活蹦乱跳的小鹿,转眼间就倒在了人类的猎枪下。它死了,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不能再跳跃在树丛间了。铁巨人伤心极了,自此认定了枪是不好的东西,只要见到类似于枪的铁巨人影评
软件112—杜伟—20 东西,他都会本能的攻击它。而当政府出动军队,把他当作外来武器攻击的时候,铁巨人变成了火力强大的武器。
《俄勒冈人报》评论写道:“让苏联卫星在空中盯着我们,这实在太可怕了”。人民在此种情绪的感染下,也忧虑起来。铁巨人的出现简直就是在这种易燃的恐惧心理上,火上浇油。他具备高科技的武器,未知的身世,难以预料的摧毁能力。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炮弹射向他,这种对战让人们非常容易陷入失去理智的疯狂,不问缘由地厮杀。为了销毁他,总统甚至签字允许发射原子弹。洛克威尔小镇面临着被夷为平地的命运。
霍加曾经在某个仰望星空的夜晚,安慰因为小鹿死去而闷闷不乐的铁巨人。他说,铁巨人虽然是机器人,但他懂得悲伤,有思想,而有思想就意味着他是有灵魂的生物。善良的生物都具有灵魂。他们的灵魂是永恒不灭的东西。铁巨人不是一个被铁皮包裹的武器,人们用肉眼看到的只是一个躯壳,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就像沙漠中隐藏的泉水,古老房子中埋藏的宝藏,铁巨人对霍加忠诚的爱。在他们还没相遇的时候,他只是个知道吃废铁的机器人,与世界上所有的机器人毫无区别,然后霍加教会他玩耍,教会他体味生命,享受友谊,他学会了笑,学会了把“S”挂在胸前扮超人,学会了忧伤,学会了爱。当缺乏什么东西的时候,大人们总说可以去商店买,但是友情是买不到的。1957年10月4日,当美国政府陷入恐慌的时候,铁巨人影评
软件112—杜伟—20 霍加和铁巨人收获了他们彼此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友情。这一天对他们都意义非凡,但这一天让前者可能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却让后者在失去理智的时候,找回自己。铁巨人轻轻推了推霍加,跟他说:“你留下,我走了,不要跟来”。然后,伸开手臂飞向了天空中那颗原子弹,这一次他没有做出本能的自卫攻击,他用身体撞上了那颗原子弹,引爆了它。消失在了天空巨大的火焰中。他要做超人,做好人,不让霍加受到伤害。
第三篇:面对巨人影评范文
面对巨人影评
其实并没有完整地看完。
纪录两个感动的瞬间:队长同学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爬完了全场,不得不说那个场景还是很震撼人的,佩服教练同志激励士气的方法。最后david的父亲说的那句话:我为我的儿子而站,感动,震撼
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很受感化,虽然不能完完全全地说nothing is impossible,但是,至少让我相信,需要百分百的努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以为自己做不到。
最后,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推荐正在奋斗中的同学们看,会注入新的动力给你。
影片中,高中的橄榄球教练主人公泰勒,在他六年教练生涯中,一场接一场的失败,他的球队从未在赛季中获胜。学生用各种行为来表达对他的不屑,球队中最优秀的球员也在赛季结束后转学,家长开始联合弹劾他。因为生活的拮据,他的家年久失修,开着一辆经常抛锚的老爷车。甚至作为一个男人,因为他而无法让他的妻子怀上他们的孩子。
“上帝,你在做什么?你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困难?”他,一个彻底的loser,此刻,恐惧、失败、痛苦、无助让他崩溃。在人生的最低谷,泪流满面之后,他会怎么面对?
他带着圣经在第二天的清晨来到树林,为了他所不明白的,所遭遇的,求问他的神:“主耶稣啊,我需要你!……我觉得恐惧和失败像巨人一样俯视着我等待把我压垮……但你是我的上帝,你坐在王位上。……你对我有怎样的使用……请你启示我。”
学校里的一个老牧师,他常常摸着学生们的储物柜,为每个孩子祷告。一天晚上,他来到泰勒的办公室,翻开启示录,然后开始念经文:“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同样,他给泰勒讲了关于“两个农夫”的故事。藉着这位老牧师,神将启示传达给泰勒。
泰勒开始重新思考,到底球队的意义是什么?他告诉他的队员,踢球的目的在于荣耀上帝。他说,无论是输还是赢,我们都要将荣耀归于我们的上帝,拼尽权利去荣耀神,至于结果,就让上帝来决定!
我们看到,泰勒的生活在转变,他清理自己家的屋子,他关心球员的思想,并引导自己的队员遵行上帝的旨意。泰勒真的是因着信仰在生活,是为着基督而活着了。
而当他和他的队员重拾信仰,一切为了荣耀神的时候,奇妙的恩典也临到了泰勒和他的球队身上……
他的球队接连的获得胜利,从一支不知胜利滋味的球队到过五关斩六将,并最终获得州橄榄球联赛的冠军球队。在休息室,泰勒问他的队员:“上帝有没有做不到的事?”“没有!”“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记住这一刻!”而在生活中,他和妻子终于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甚至神还藉着球员的家长为他预备了一辆新车……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With men this is posible,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ible。”当我们为着基督而活时,当我们选择信靠上帝时,记住,任何事都有可能!
是的,“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ible。”所以: “不要怕,只要信!”
不要害怕,我们的上帝永远都是值得我们信靠的对象,不要害怕,我们的 神一直都会是我们的磐石我们的力量。“赢了比赛我们将荣耀归于他,输了比赛我们也将荣耀归于他。”在一切平安,凡事顺利之中,我们将荣耀归于我们的上帝,在人生的低潮中,我们也将荣耀归于他。
眼前的巨人,不仅仅是强大的橄榄球队,也不仅仅是大卫所面对的巨人歌利亚。眼前的巨人,也是我们面临的挫折,所遭遇的痛苦,内心软弱的自己,还有撒旦的猖狂。
可是,不要怕,只要信。当你犁好田地,当你撒下种子,上帝自然会把雨水降下,滋润大地。“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面对巨人》,你的选择如何,你的结果也如何。让我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告诉自己一个选择,一个让你不会后悔的选择。
选择依靠我们的上帝,同样也将耶稣的安慰再次的转达给你:“不要怕,只要信。”
上帝总是把机会预备给准备好了的人。
只要你完全的信靠他,在没有出结果之前,请好好的装备自己,不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请不要放弃!
你的能力是超过你想像的。
老男孩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在一个死党的推荐下,我带着丝丝的好奇,打开了这部11度青春之《老男孩》。43分钟过去后,我彻底的被这部小电影所感动。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形容这种感动为好,因为他在这2580秒的时间里把我过去的青春记忆一点一点的调了出来,让你的感动随着《老男孩》这首歌的响起,汇成了感触的海洋。在那一刻,我刻意隐忍着眼眶:因为我实在不喜欢哭的感觉,多年以来,我一直坚守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原则。
影片的一开始,那是我们80后都很熟悉的场景:旧旧的教学楼,偌大的标语,还有是千篇一律丑得唏哩哗啦的校服,当然还有那个有些脱俗的校花身边一如既往地带着个丑的要死的肥妹。故事就在校园里开始,两个男孩:一个会唱、一个会跳,在互相看不顺眼的情况下,最终走到了一起,变成了死党。
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没有一帆风顺,宝哥无数次在风里雨里弹着吉他,却始终没有让校花正眼瞧过一眼。而唯一一次能够让他在校花面前露脸的机会,也因为包小白的暗中使坏让他们失去了表演的机会。人生啊,总是这样多磨难,对于平凡的80后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命运在你的想象中是一副美丽的画卷,但是现实呢?根本就没有给你一支画笔,让你连画画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80后几乎沿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起前进,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当我们逐渐长大走入社会的时候,会发现理想根本不值得几个钱。昔日那些我们曾经的高谈阔论,在自己的眼里,回头望回去,会发现是多么的可笑。理想在现实的重压下,只能选择了灰飞湮灭。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们会发现,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关系才是最主要的,老爸是李刚才是关键的。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才华,然而怀才太久就反而变成流产。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希望在失望反复袭来的时候,曾经内心的悸动也就渐渐平息。
于是,就如影片中的一样,王小帅曾经希望自己是迈克杰克逊,结果做了一个不起眼的理发师;宝哥当年是混混里的小头目,然而后来却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婚礼主持。而当年被宝哥欺负的包小白,却成了电视台的制片人,还娶到了校花,坐在奔驰里,好不惬意。
影片在之前的将近40分钟的时间里,都是在铺垫,只是为了那首《老男孩》的出现而在做“埋伏”。灯光亮起,吉他声音悄然响起,两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庞刻在台中央,他们歌唱他们跳舞,都只是为了完成昔日未竟的心愿:一个他们青春的梦想。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
她会接受我吗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
此曲一出,俨然已经俘虏了大家的心,谁没有怀春的少年,谁也没有暗恋的日子。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个人,他(她)曾经在你的心里占据了除了学习最重要的位置。然而时光冉冉,10几年的日历翻过后,那个人在哪里呢?即使再见那人,心中也已经早没有那种遭压抑的冲动,只剩下了一句:“你好吗?”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是不是应该放弃
梦想总是到达不了的天堂,在现实中是选择继续坚守还是放弃,这是很多80后都曾经面临的一个选择题。相信大家都会选择放弃,因为再伟大的梦想最终都还是敌不过残酷的现实。如今的社会,就认票子、房子、车子。
————什么是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是啊,现在我们偶尔想想,昔日在小学里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当时的很多人现在都已经当爹当妈了。正如歌中所唱到的,青春一去不回来,只剩下没有了热血的我们。或许就如同那个痞子一样的马拉多纳一样无论犯了多少错,那些死忠们都还在力挺他。因为老马,是唯一一个一直坚持着青春,坚持理想式生活的人。
看完这部影片,我那个死党说他的眼泪在最后歌曲响起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喷发出来。这就是情感在瞬间的爆发,很感谢导演,很感谢筷子兄弟,让我们的回忆有了一个可以借用的载体。感谢《老男孩》,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的理想到现在完成了多少。
其实,我们是可以加油的,可以努力的。不一定每个理想都要横尸街头,用来祭奠的。只是我们这帮80后还有多少人有那种热血去踏上那个完成理想的路,因为那个理想也许你永远不会到达!
老男孩歌词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
她会接受我吗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
注定我要浪迹天涯
怎么能有牵挂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是不是应该放弃
花开花落又是雨季
春天啊你在哪里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她来过
转眼过去多年时间多少离合悲欢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燕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渐行渐远
未来在哪里平凡啊谁给我答案
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
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
我有过梦想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
第四篇:铁皮鼓影评
《铁皮鼓》影评
当我开始选择写《铁皮鼓》影评时,有一种自觉无知困惑又竭力想表达一些什么的无力无奈感。尤其是在百度框中刚刚输入“铁皮鼓”三个字,后面自动出现“影评”选项——于是仿佛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部巨作!——只有真正值得起推敲的作品才会有不尽的评论。我相信《铁皮鼓》之于德国绝对有不亚于《红楼梦》之于中国的意义,而且因为它的时代背景和深不可测丰富饱满的思想,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一直被人们讨论探索。
我对它的总体印象也是第一印象居然是自然真实,无造作不刻意。虽然内容很荒诞离奇,气氛诡异又矛盾。刚刚开始,是红色字母配低沉又奋进的鼓乐,像是战争片;然后是稚嫩的童音:“这个故事要从我出生以前开始”或许是传奇人物传记;后来小奥斯卡居然可以不用成长,有魔幻黑色童话《彼特潘》的感觉;再后来,二战开始了,反应了各种生活状态,过于写实像是记录片;再后来奥斯卡与小女佣的感情发展这是伦理片的节奏。接着奥斯卡离开了家去为军队做助兴表演遇上爱人,同时又折射当时的战况,是以小见大反映时代背景么;后来奥斯卡回家和父亲生活,祖母依旧爱他,像是家庭亲情片。结尾是奥斯卡脑袋被砸不可避免的长大了,是南柯一梦吧——其实这一切都不曾发生,你掉下地窖后昏了许久,脑海中虚构了一个齐全的世界,看,你醒来的时候不也是脑袋上包着绷带,还是三岁的身体,还会接着正常长大。
我就是以这种纠结又复杂的心情顺其自然的看下去,这并不矛盾。
唯美的小清新电影会删去恶心腐败的下水道里的死老鼠,只留下蓝天白云大海和美丽的人。黑色恐怖的电影则会给血肉模糊的撕裂皮肤特写,不留下阳光与温暖的色彩。而《铁皮鼓》把所有高尚的,卑鄙的,美丽的,丑陋的,道德的,罪恶的,热血的,冰冷的,现实的,魔幻的。。。不加筛选的一一展露在面前。它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可以完美的消化这些冲突对立。
这部电影两个大大的标志就是奥斯卡的停止成长和他的铁皮鼓。奥斯卡聪明且自私,他选择了最好的方式保护自己,以三岁孩童的身体获得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小”这个字的特权。由此他的妈妈会一直牵着他,阿姨会给他喂食,叔叔会俯下身子和他说话,祖母会照顾安慰他,虽然他以成人的思想打量这个世界,却没有人威胁伤害。或许因为他的怪异招来小伙伴的欺负侮辱,可是再过几年,他们要长成大人的模样,要去参军打仗,要去在不安动荡中抵抗生存,而奥斯卡只要愿意,可以一直在家里喝着父亲的鲜鱼汤。与这些比起来,一罐青蛙尿汤不算什么。可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幼小,他并没有明显的道德情感观念,或许这本就是人类自己臆造的规则,毫无意义。他直接戳破了妈妈和表哥的不伦情理,让妈妈在羞愧中生吃鱼块而死,他无理的要拿铁皮鼓让扬叔叔和同事在炮火中丧生。他把致命的胸章从泥土中拿出以至于父亲被枪击,他就这样横冲直撞撕破身边人的保护层——爱是最虚无的,只留下他们可笑荒唐卑鄙的内心。
奥斯卡的铁皮鼓和尖叫则是刺耳的警钟。这个鼓诱惑他成长,他带着这个鼓敲到成人——课堂的滑稽,母亲的不堪爱情,军队游行的装模作样,战争的硝烟,情人的丧生。。。更加让人不可忽视的是他的眼睛:蓝色的双眼皮,长长微翘的睫毛,本该是很可爱,却总是一直过分的睁着,空洞的瞳孔下是尖锐的光束。
另外,关于妈妈吞鱼死亡,我以为她是羞愧,死于赎罪。她或许一直在心里把奥斯卡的侏儒诡异,归咎于自己和表哥近亲交往的惩罚——虽然在奥斯卡刚刚掉下地窖后就大哭呵责丈夫的疏忽。而在与表哥约会后只能通过吃丈夫拿手自己已经恶心够了的鱼来减轻罪恶感,这时母亲说:你是不是又怀孕了。丈夫说:是谁的不要紧。两句话直接把她心里的骆驼压死——他们一直就知道这不堪的恋情,而自己过去的伪装现在想来就是一个笑话。像是早已被置于解剖台上开膛破肚,自己却以为注射麻药浑然不知。其实一切都有机可循。表象平静的家庭生活畸形的发展着:婚前表哥和丈夫争风吃醋,后来表哥像是家里另一个主人,对奥斯卡如同自己的孩子,丈夫会让他去安慰失控的自己,那么牌桌下,海滩边,卧室里。。这一切爱抚都是被所有人看着默认允许的?!简直让人抓狂!
关于奥斯卡的小弟弟库尔特,只能说他的出生的荒诞程度不亚于奥斯卡,也是在三岁的时候获得一个铁皮鼓,两人仿佛双生兄弟。他的镜头不多,始终记得,在埋葬父亲的时候,奥斯卡把鼓扔进去:我是孤儿了,我要长大,那一刻他反复有了常人的感情,而不远处的库尔特恰到时机扔给了他一块石头,嘴角露出微笑:别装了,你该长大了!有时甚至让人怀疑,在奥斯卡看穿一切时,库尔特是否也在解析奥斯卡,而库尔特之所以没有拒绝成长的迹象是不是仅仅因为战都打
完了,何不长大反正逃脱不了。有时甚至会想可否以库尔特的视角来重写这个故事:我的祖母,爸爸,同父异母的滑稽哥哥。
本片中还有很多细心处理又竭力显得漫不经心的镜头:阿尔弗莱德把贝多芬的照片换下,用希特勒的取代,战败后,狂热逝去,又心灰意冷的换上贝多芬的照片:贝多芬才是天才。曾为德国纳粹服务留下阴影精神失常的人乱入,睁大瞳孔讲述他的经历。奥斯卡在心里说我要长大后,弟弟及时扔来一块石头的“成全”,祖母对她的安慰:我们卡舒贝人的脑袋生来就是被敲打的。以及离别时祖母不愿离开土地的执着坚持。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不同人物的心境,自然的铺垫下埋藏的是历史厚重的沉淀。
总之这是一部可以让你看上五十遍的电影,在这里有一千个观影者,就有一万个哈姆莱特——看到第N遍的你会质疑第N-1遍时的自己。
第五篇:铁皮鼓影评
成长的阵痛
——电影《铁皮鼓》影评 文学与传媒学院A1041班36号贺韬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是伴杂着欢笑与泪水。似乎在我们经过一番挣扎伴随着啼哭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也就注定了我们的成长之路是不平凡的。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诞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没有机会选择自己要长成什么样的容貌,没有能力选择我们外部的生长环境,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是上天为我们安排好的命运。
在电影《铁皮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真挚的小主人公“奥斯卡”。奥斯卡的出生,在影片中的出现是与众不同的,他从母亲子宫内挣扎着出来的时候,看到外面世界中明亮的灯泡,父母、舅舅、外婆这些亲人围绕在身边,他并没有感到欢愉,而是由于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和没有好奇的欲望,所以他想要选择回到母亲的肚子里不要出来。他的这个想法,在我看来是勇敢和奇特的,所以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便给“奥斯卡”这个小孩子贴上的与众不同的标签,但是我也有种预感,他以后的成长之路会是带着痛楚前行的,那样的痛楚是能够和脱离母体被剪掉脐带的痛相媲美的。
奥斯卡由于母亲在他出生时许诺,在他三岁生日是时送给他一面锡鼓,他便奋力的成长,但是在他生日的那天也带来了他人生的巨大的改变。在生日的party上,他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虚伪与丑陋,他目睹了母亲的不忠,于是他选择了躲到外祖母的裙子之下,当年他的外祖父就是钻到了外祖母的裙子之下才有了他的母亲,裙子可以说被赋予了生命延续的意味,当年外祖母与母亲用以谋生的鹅也是从裙底下拿出来。奥斯卡看到眼前个这一切,他又一次的想回到娘胎中,将外面的世界关在外面,想回到最初的纯净之地,所以他假造了一个意外,勇敢地从酒窖那高高的楼梯上跌落下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停止长大,于是他就真的没有再长大,身高的刻度永远停留在叔叔用刀为他在门框上划下的刻度上。他的选择是义无返顾的,因为在他的内心是害怕成人世界的混乱和复杂。
家里有一个不能长大的孩子,无疑是让父母最为痛心和难受的事情,然而若果这个孩子又十分的倔强,那么则会激起父母的惆怅和暴力。奥斯卡的母亲会宠溺着他,然而父亲则会在奥斯卡无休止的鼓声中产生怒火,直到有一天他要抢夺
奥斯卡的鼓,被奥斯卡能震破玻璃的尖叫声吓到后就没有在掠夺他的宝贝锡鼓了。这个尖叫的设定带着“打破”与“粉碎”的意味,将玻璃的禁锢打破,后来在他发现母亲与舅舅偷情时,他爬到了最高的钟楼上,用尖叫表达他的不满于愤怒,尖叫是他对世界的主要反抗手段之一。
我们的奥斯卡,他在外形上却是个孩子,但是在成长中却渐渐带上成人的狡黠。因为孩子般的外形,又不是犹太人,所以在纳粹猖狂的岁月里他也显得不那么痛苦,毕竟,在枪林弹雨中,谁会有功夫跟一个孩子较劲儿。所以,在邮局的战斗中,成人们纷纷战死,他却被一个成年人抱着离开混乱的战场。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旁观这个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用他有些古怪的声音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可笑,却又笑的让人无奈,无力。而他可以凭借叫喊声让玻璃破碎的本事加上因此给他带来的一段表演经历使得本片的荒诞色彩更浓,奥斯卡就是个成人世界的捣乱份子,用他的鼓,用他嗓子,当旁人无法忍受鼓声带来的“噪音”时,却已经深处一个动荡年代的躁动中,而他们显得很深,所以无法忍受一个“孩子”传达的声音。震碎玻璃起初便是他的一种抗议,一种对任何试图夺去他的铁皮鼓的企图的抗议,因为那鼓是他童年的象征,因为随身带着一面鼓,他可以与成人世界划清界限,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见证这个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在那个时代称得上是惬意的,虽然在表演经历中有段带些悲剧意味的爱情故事,而很讽刺的是他又带上些扫帚星的色彩,很多他身边亲近的人都被他“害死”,而他依然敲击着小鼓,敲击着扭曲而怪诞的现实世界。
奥斯卡的母亲,在他的成长中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母亲安妮生活在无法调和的两个男人之间,生活在一种极度惊恐的环境中。丈夫的强权暴力和表兄无法填满的欲望分别代表了德国的殖民与强暴和波兰的懦弱与虚荣,而这两方尖锐的冲突在孱弱的女性身体里激烈战斗,她悲观的以为自己的命运就是煎熬与煎熬。她无助的借助祷告去清醒自己疲惫的躯体和心灵,她以为自己罪孽深重,在复活节这天祷告上帝的宽恕,也许她所企求的并不是宽恕,而是受难,像耶稣那样被钉在十字架上接受上天的惩罚。影片有一段祖母和安妮的对话,从小缺乏父爱的安妮因为对怀中婴儿未知的未来而惊恐,她不愿意孩子出生下来仍和自己一样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这也就决定了,安妮的死是女性人物悲剧结局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逃避的必然法则。而母亲的死
去,也是的奥斯卡第一次丢弃到伴随自己的锡鼓,父亲也就成为他唯一的亲人。
随着年龄的长大,奥斯卡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玛利亚出现在奥斯卡的家中作为父亲店里的员工,然而玛利亚不仅仅吸引的是奥斯卡的爱慕眼光,也同样吸引了奥斯卡父亲的亲睐。然而女人的爱慕虚荣有时候并不会浮现出虚妄的形式,父亲让这种虚妄变成了现实,玛利亚成了父亲的妻子,奥斯卡则成为了他同岁的儿子。然而,奥斯卡就被象征法西斯力量的父亲所控制,家庭中从属的地位以及他畸形弱小的身躯让这段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结局。
奥斯卡的第二段爱情对象是洛斯塔,他们是在马戏团认识的,他们拥有者同样的身材,他们的结合就犹如他和贝布拉的惺惺相吸一样,没有了“大人”的嘲虐和“欣赏”,没有了“大人”的虚荣和狡诈,没有了“大人”的趋炎与险恶,一切变得就像童话那般,奥斯卡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世上的爱与被爱。然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美丽的生活这样的场景只有在安徒生或者格林童话才会发生,现实总是来得残酷、狰狞而且猝不及防。洛斯塔在一次空袭中送掉生命,留下了奥斯卡一个人,这也宣告他的着一段恋情失败,所以他带着悲伤回到了家里,正赶上父亲和玛利亚的孩子三岁生日,他送给弟弟一面和他自己的宝贝一模一样的锡鼓,希望也能带给弟弟欢乐。
奥斯卡的父亲也不出所料的死掉了。在德国军队的溃败之后,苏联人来了,然后父亲遗落了一枚没有焚化的纳粹胸章,这也带来了他惊心动魄的死亡,用这种不平静的死亡方式最后一次在影片中展现死亡的噩耗。奥斯卡在父亲的死后,沦为孤儿了,站在父亲的坟墓前,他开始第一次渴望自己长大,他同样的感触到自己的无依无靠,他丢掉了陪伴自己二十年的锡鼓,想要把过去埋没。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跌进了父亲的坟墓里,后来被人抱起来时已经是满脸的血渍,这也是他拿一颗滴着血的心的真实写照。
成长是伴随着阵痛的,奥斯卡的这种成长之路是很特别的,他的二十岁和我们的二十岁是不一样的,因为他自己的勇敢选择,因为家庭的原因,因为时代的背景,因为自身的倔强和勇敢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也注定了他在成长之路上的痛苦,注定了他有一面锡鼓作为伴随自己二十年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