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亲信息
市交通港口局:“造血”帮扶助增收 城乡结对促发展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市交通港口局党组与崇明县港沿镇骏马村党组织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结下了深厚感情,并努力探索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单纯的资金扶助向党建共建深化,取得了实际成效。
项目带动,深化结对内涵,助力农民增收
市交通港口局党组认为,在项目的推进和活动方式上,要注重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上想办法,在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经过与骏马村党支部认真研究,决定紧扣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发展具有崇明特色、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白山羊养殖项目,建设白山羊养殖基地,以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骏马村农民共同致富。
基地示范“三篇文章”。2009年,由局出资了30万元,资助骏马村建设养殖规模为800头的齐发白山羊养殖基地,为带动农民投入白山羊养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示范效应和技术保障。根据2010-2013年协议,局每年出资20万元,继续资助骏马村发展白山羊养殖项目,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2010年,主要在“增添设施、培育种养、高架养羊”上做文章,不断扩大基地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
带动农户“三根杠杆”。为进一步调动骏马村农民养殖白山羊的积极性,骏马村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采用了“三根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白山羊养殖,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可行之路。培
育典型。养羊10只以上的25户,每只奖励100元,2010年合计奖励2.64万元。启发一般。养羊3-4只的210户,每户奖励100元,合计2.1万元。照顾特困。对家庭特殊困难的农民,采取“送小羊”的方法,鼓励特困家庭养羊增收,共有18户农民得到实惠。
提高技术“三管齐下”。提高农民增产创收的“造血”能力,不仅需要一次性资金援助,更重要的是要给予技术上的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骏马村党组织做了三方面工作:专家授课。定期邀请县防疫站的专家为养羊户上课,指导农民提高养羊技术。送书、送碟片。对养羊大户送上专业书籍改进和提高他们的养羊技术。推广使用“农民一点通”。指导农民学会使用方法,使农民能从“一点通”上及时掌握资料,还能通过电话向专家请教养羊过程中碰到的复杂问题。
两级联动,丰富帮扶形式,助智科学发展
城乡结对帮扶是党建联建的重要形式,目前,局属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开展行业党建、社区联建、城乡共建等各种形式的党建联建活动。其中,局干部学校、市交通考试中心第九党支部于2011年2月也与骏马村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在三年共建期中,干校、中心将每年筹措10万元、三年共计30万元资助骏马村发展。其帮扶思路是: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培训、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输血”帮困,对困难党员、烈士家属、优秀困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关心;“造血”扶智,以提升党建共建水平,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干校、中心与骏马村党组织的结对,进
一步深化了局系统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帮扶形式,推进了与共建村党组织的“深度”合作。
送教上门。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6月初,干校、中心与骏马村举行联合党课,邀请市委党校冷鹤鸣教授讲授《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邀请崇明县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介绍《崇明县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认识和对崇明发展前景的信心。
优惠学费。干校、中心专门印制并向骏马村村民发放上海电视大学交通局分校学习券,对报读电大学历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鼓励骏马村村民不断提升学历层次。
挂职锻炼。根据共建协议,干校、中心安排骏马村青年干部与干校、中心的青年团员一起赴井冈山学习考察,安排青年干部到干校、中心及所属企业挂职锻炼,帮助提升挂职干部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红歌展演。为迎接建党90周年,干校、中心组织与其结对共建的8家单位经典红歌会。骏马村党支部作为其中之一家结对单位,以其精彩表演,获得一等奖。他们高歌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示了骏马村村民团结一致、积极健康的形象,提升了骏马村科学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是根据参加“结穷亲”活动的人员的特点以及收集到的“穷亲戚”的基本情况和致富需求,成立四个专业帮扶小组,即助学帮扶组、农业技能帮扶组、劳务输出帮扶组、新农村建设帮扶组,分别对贫困户子女入学、发展种养殖业、就业务工、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帮扶。帮扶活动基于“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帮扶人可以将帮扶信息上报给各帮扶组,再由帮扶组统筹安排进行帮扶
一是送信息、帮思想。结对干部通过与“亲戚”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对“亲戚”大力宣传党的方
针路线及惠农政策,重点就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做详尽的解释宣传,为“亲戚”提供政策信息1748条,转化“亲戚”的思想,转变致富观念。二是送点子、帮致富。在了解“亲戚”家庭情况的基础上,结对干部帮助查找贫穷根源,制定帮扶计划643项、落实帮扶项目51个、确定帮扶重点17个村1个社区,可为村社增长经济收入近百万元,从项目、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扎实开展帮扶活动。区农林水利局机关干部提出加大家禽养殖力度、规模化大棚蔬菜种植等切实可行的致富方式方法,给“亲戚”们出谋划策,激励他们摘下“贫困”的帽子。三是送钱物、帮解困。结对干部帮助“亲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全区机关干部区支助困难群众帮扶资金共计15.7万元,使贫困户的衣、食、住、行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充分挖掘“亲戚”的自身优势,共同制定挖掉“穷根”的措施,把济困解难和扶志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促进“穷亲”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真情互动,与群众“心连心”。活动中,除给予“亲戚”物质上一定的帮助以外,党员干部更加注重在情感上与“亲戚”的交流。一是注重“交心”。党员干部坚持做到“七个心中有数”。即:对被帮扶对象的生产情况、收入状况、家庭成员、致贫原因、现实困难、思想状况、脱贫方向和帮扶措施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把“穷亲”当亲人,真心诚意的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全区党员干部住农户、到田间,参与各种劳动2437人次,召开“院坝会”329场次,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方式,党员干部与“亲戚”之间常走动、勤交流,拉近与“亲戚”的距离,想“亲戚”的疾苦、听“亲戚”的心声、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736件次。二是服务“贴心”。推行 “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根据每户“亲戚”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细致的帮扶方案,杜绝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相关单位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将为“三农”服务与“结穷亲、解民忧、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帮扶村社签定发展无公害蔬菜、家禽、食用菌、无公害果品、棉花等作物的技术服务协议517项,解决了部分村社“引进栽种技术难,经济作物推销难”和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三是奉献“爱心”。全区拨出500万元专款对562户进行了重点帮扶,向因大病、重病或子女下岗致贫的贫困职工家庭185户分别给予500至1000元救济金,并购买部分生活用品。同时,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机关党员干部与结对“亲戚”建立结对帮扶联谊卡,结合岗位,定向帮扶。区妇联组织了为“春蕾女童”奉献爱心活动,共捐献书籍、文具1700多件,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
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入户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致贫深层原因,帮助他们规划发展思路和树立致富信心;同时通过正科级干部捐500元,副科干部捐300元,一般干部捐120元,由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成立“扶贫帮困基金”,并在全乡各村采选2-3户贫困户进行集中扶持,争取扶贫脱贫出效果、出效率,进一步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近日,乡党委为12户特困残疾户慰问发放了价值3000元的生活用品,做到“扶智”与“扶贫”并举。
第二篇:结穷亲心得体会
“结穷亲”活动心得体会
“结穷亲”活动,是在新时期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对于密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磨炼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丰富工作经验,以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坚持深入穷亲家进行走访交谈,了解穷亲疾苦,全面掌握穷亲家生产、生活状况,在走访过程中,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共同研究了帮扶穷亲脱贫致富的发展方向与思路。这次活动使我充分体验了基层群众生活,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受到了深刻的党性党风锻炼,在活动中我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结穷亲”要带着感情、怀揣感恩的心
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在人民。要时刻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结“结穷亲”,要心甘情愿,不能有半点勉强,否则不可能对“穷亲”动真情。要把“穷亲”家的困难当作自家亲戚的困难,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二、“结穷亲”要既要“结”更要帮
首先是帮思想,要帮助落后户、困难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定新的就业观、致富观。主动与所结的“穷亲”保持经常、固定的联系,经常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通过“做工作开通思路、带出去看差距、借鉴典型谈发展”,只有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让他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他们的致富才有所作为。其次是帮项目就业。根据困难户实际情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积极协调各种融资渠道,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在资金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早日脱贫致富。对联系对象要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全环节、全阶段的进行帮带。第三是帮一户最好能带动一片富裕起来。
三、“结穷亲”活动不能只着眼于“穷亲戚”个人
“结穷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对一”思维,而要把帮助“穷亲戚”走出困境同改善农村贫困面貌结合起来,把帮助少人数脱贫同支持多人数发展结合起来。送点钱物是能暂时解决穷亲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但不可能解决他们长期的问题,帮穷亲摘掉“穷”帽才是根本。要亲自到“穷亲”家看看他们在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还缺什么,坐下来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现实困难和需求,然后和他们一起,分析他们走出困境所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共同商量脱贫致富的办法,积极采取行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开展贫困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进、文化教育开展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做好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充分发 挥群众的主体能动性,通过群众的不懈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早日啃下制约当地发展的“硬骨头”,早日翻越影响群众脱贫致富的“重重大山”,只有这样,我们的党员干部才算真正尽到了职责,才无愧于自己的身份,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四、“结穷亲”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
以“结穷亲”的形式,通过机关党员干部个人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从表面上看,只是一般的扶贫济困、送温暖的活动,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从深层次上思考,则意义重大。“结穷亲”活动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扶贫帮困,有利于机关党员干部了解基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转变工作作风。“结穷亲”活动密切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的是党的执政基础,营造的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履行的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其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结穷亲”活动,不仅为我提供了不忘根本,紧密联系广大群众,深刻进行自我反思的好机会,而且也为我创造了以人民群众为师为友,增强切身感受,接受基层实践锻炼的好平台。我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动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提高能力,踏实努力工作。
第三篇:结穷亲简报
全体干部“结穷亲”真情互动助脱贫
为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干部作风,了解基层实际,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近日,重庆市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2名干部深入江津区夏坝镇双新村、油溪镇丹凤村等多个村落深入开展“结穷亲”活动,通过一对一结“亲戚”、面对面见“亲戚”、用真情暖“亲戚”,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党群关系。活动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干部全参与。全局52名在职干部共结对帮扶对象17户,其中局领导每人“结亲”帮扶1户困难党员,其他干部以科室为单位集体结对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或困难党员,在职干部参与率达到100%。
二是接触零距离。在活动中,在职干部纷纷进村入户,与“亲戚”面对面亲切交谈,了解“亲戚”家庭的人员结构构成、成员的思想动态、致贫的原因等,关注群众就医、子女入学等具体困难。面对面交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三是思想双触动。在活动中,“亲戚”们对在职干部解囊相助的行为感谢不已,直言“深切感觉到党和干部的关爱”,坚定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职干部则深受教育,对“亲戚”们的情况感同身受,坚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地方发展的信心。
(社会保险科)
第四篇:结穷亲工作总结
2010年12月12日结穷亲工作总结
巴南区王家坝小学党支部
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区教育工委的具体要求,我校深入深入社区开展了“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整个活动围绕“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主题来展开,按照“规定动作有质量,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来进行。通过进基层、进社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我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勤劳质朴,真实体验到基层干部的创新实干,深切感受到广大社区蕴藏着的改善落后面貌的巨大能量,深刻领悟到“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的现状,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新时期党性教育要更加注重思想性
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战士不可战胜。在“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中,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占领社区这块广阔的阵地。要因地因时制宜,用“唱读讲传”的方式,用喜闻乐见的五言七句通俗语言,传播现代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教育引导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总体来看,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基本了解,对共产党怀着深厚的感情。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民众的教化引导存在着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这都需要我们矢志不渝的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以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三农”工作,真正让“三进三同结穷亲”成为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宣言书、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队、成为根植群众观念的播种机。
二、新时期党性教育要更加注重群众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就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群众的桥梁。这次到“群众中去”的实践活动,让我亲眼看到有的群众因看不上电视而成“瞎人摸象”,有的群众因病因残致穷而家徒四壁„„广大党员深感震撼,深受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重心下移,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他们谋更多的福祉。
三、新时期党性教育要更加注重实践性
党员的先进性是干出来的。常言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体验。因为体验,才会感动;因为感动,才会深刻。在调查走访中,对以下几个现实问题体验深刻:其一,城乡差距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加大。虽然建国60多年、直辖1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农村条件尤其区位较好的村社有较大的改善,但部分群众生活依旧困难。听汇报、看材料所得到的一些情况与深入实践的认知有相当的出入。其二,社区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仍是最为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占比较大,需要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民有所盼,政有所应。针对群众发展的桎梏和困难,活动组采取帮扶的方式,解决了几件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渴望的事情。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前不久***书记讲的“农民群众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深刻内涵。这次实践教育,学到了书本上、都市里永远学不到的真知。之前在办公室冥思苦想的很多问题,在这里豁然开朗。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学会进农家门,知农家情,察农家难,纾农家困,在实践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党性放光辉。
2010年12月12日
第五篇:2010年扶贫帮困结穷亲工作总结
2010年扶贫帮困结穷亲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台按照区委办《关于在全区开展“结穷亲”活动的实施意见》(巴南委办发„2010‟17号)文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扶贫帮困结穷亲工作的部署,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认真开展了扶贫帮困工作,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推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我台在接到巴南委办发„2010‟17号文件之后,随即进行了学习,提高一班人对结穷亲的认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结穷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台开展结穷亲活动实施意见,明确了任务措施,活动步骤和活动要求。安照文件要求,对我台承担的帮扶接龙镇4个村20户穷亲,确定了由两个党支部集体帮扶。并派出第一批联络小组4人赴南泉镇龙井村、新式村、杨市村、金古村对接,落实结穷亲地点及人家。
二、制定计划,明确责任
结合定点扶贫村的经济状况和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台两个党支部制定了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强化了定点帮扶工作人员的责任。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大了对定点扶贫村、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并按照方案要求有序组织开展了扶贫工作,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三、深入调研,访贫问苦
8月下旬,由台领导带队分4个组首赴南泉镇龙井村、新式村、杨市村、金古村认亲结亲。20户结亲对象每户400元,共计8000元帮扶资金全部一次到位。台领导针对帮扶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村两委会领导进行了座谈。对如何加强村级经济发展,如何帮助困难农户脱贫致富进行了研讨。台领导分头带队对南泉镇四个村20户结对穷亲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对各扶贫户的实际困难,经济来源情况,子女入学、上学及就业情况,就医存在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调查了解,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的贫困现状。并与各扶贫户就共同关心的脱贫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为每户送上400元的脱贫项目资金,鼓励他们开展养殖业和绿色蔬菜的种植,并承诺对他们的家禽家畜和绿色蔬菜于以回收。使他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寒冬和新年到来之际,台领导时刻挂记着穷亲的冷暖。于12月12日组织4个组分头到前往看望和慰问穷亲们,为他们每户送去冬被和米油,对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进行了回访,使他们深受感动。
四、发动职工,对口扶贫
我台除与与南泉镇四个村20户结成穷亲外,同时还对原帮扶的接龙镇柴坝村50户贫困农户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多帮一”扶贫,对村里的十分困难的10户贫困户给予了每人400元的帮扶资金。由对口帮扶人员出资为柴坝村50户贫困农户购买了价值10000元的鸡、鸭、鹅家禽苗2300只,鼓励他们勤劳致富,要求对口帮扶人员每年到帮扶对象家开展一次访贫问苦活动,为农户送去慰问品和饲养家禽的饲料金。并以市场价回收成品鸡、鸭、鹅。要求对口帮扶人员每年到帮扶对象家开展一次访贫问苦活动,为农户送去慰问品和饲养家禽的饲料金。并以市场价回收成品鸡、鸭、鹅。使扶贫工作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
五、真情帮扶,发展山区特色经济
为了加强接龙镇柴坝村村级经济发展,资助了柴坝村村集体发展资金10000元。鼓励柴坝村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台出资20000万元为村集体承包使用年限22年,面积为10亩的鱼塘一口,并投入价值12000元的鱼苗,并承诺负责成品鱼的回购。同时又相继又投入4万元为村集体将鱼塘建成生态鱼塘,以此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创收。
一年来,我台在扶贫帮困结穷亲方面已投入资金10万元。体现了区广播电视台干部职工城市返哺农村,真情帮助穷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