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论文专家鉴定意见[最终版]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论文专家鉴定意见范文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办法|职称论文格式范文
一、评审范围
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指少年宫及各级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专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岗教师、教研员和兼做教育教学工作的学校管理人员。
二、结构比例
(一)山东省高级中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标准:
1.省级规范化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28%一35%,中级职务控制在 40%一50%。
2.市级规范化学校、省属一般中学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 23%一30%,中级职务控制在 38%一45%。
3.县级规范化学校、市属一般中学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18%一25%,中级职务控制在 38%一45%。
4.一般学校、完全中学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15%一20%,中级职务控制在35%一40%。
(二)山东省初级中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幼儿园/中小学/大学教师职称评定相关要求 细则(参考)
1.省级、市级规范化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15%一20%,中级职务控制在 35%一45%。
2.县级规范化学校、市属一般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10%一17%,中级职务控制在3O%一40%。
3.一般学校教师高级职务控制在教师编制总数的5%一12%,中级控制在 30%一40%。
三、晋升中学教师职务的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遵守法纪,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并不断加强进修学习,提高思想理论和教学水平。
四、中学二级教师的职责、任职条件201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总结
教师晋高级职称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1.职责
(1)承担高中或初中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成绩。
(2)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担任班主任或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
(3)参加教学研究工作。
2.任职条件
高等师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高等师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满三年,经考核,表明能履行二级教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
(1)基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良好,历年考核合格。
(3)能够胜任班主任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工作,并且教育效果较好。
五、中学一级教师的职责、任职条件
1.职责
(1)承担高中或初中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成绩。
(2)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担任班主任或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
(3)承担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4)指导二、三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承担培养新教师的任务。2.任职条件
中学二级教师任教四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者,经考核,表明能履行一级教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2)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的职责,在学生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一定经验,取得较好成绩。
(3)具有独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研任务,能结合教学实际,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或论文,并在市(地)以上报刊发表,或在县以上组织的会议上进行教改、教研经验交流,并在县以上范围内开设过公开课,经同行专家确认,水平较好。
(4)具备履行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职责的能力,能承担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并有一定的经验。
六、中学高级教师的职责、任职条件
1.职责
(1)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指导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承担教育科学研究任务。
(3)指导一、二、三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2.任职条件
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五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者,经考核,表明能履行高级教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熟练地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2)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成绩突出。
(3)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活动中勇于探索,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出版过专著,或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过有关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等或在市地以上会议上进行过教改、教研经验交流,并在市地以上范围内讲授过公开观摩课,经同行专家确认,水平较高。
(4)具备履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职责的能力,能承担指导培养一级教师的任务,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方面成绩突出。
七、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
符合《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第八条规定,年龄在四十岁以下,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四年以上;担任班主任三年以上;任现职以来,两年考核优秀;曾获得过市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称号之一;除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的两项:
1.任现职以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经验丰富,在市地以上范围开设过有一定影响的公开课、示范课或在区(市)范围开设过两次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成绩在本市地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两篇及以上;或出版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及以上。
3.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实施素质教育,或指导、培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八、选拔小学高级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
符合《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第八条规定,任小学高级教师五年以上;大本以上学历教龄二十年以上,或大专学历教龄二十五年以上(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者,可放宽两年教龄);担任班主任十年以上;任现职以来,考核两年优秀;曾获得过市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称号之一;除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的两项:
1.任现职以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经验丰富,在市地以上范围开设过有一定影响的公开课、示范课或在区(市)范围开设过两次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成绩在本市地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两篇及以上;或出版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及以上。
3.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实施素质教育,或指导、培养帮助青教师提高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九、选拔幼儿园高级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
符合《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第八条规定,任幼儿高级教师五年以上;大本以上学历教龄二十年以上,或大专学历教龄二十五年以上(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者,可放宽两年教龄);担任班主任十年以上;曾获得过市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省级以上托幼先进工作者称号之一;除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的两项:
1.任现职以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经验丰富,在市地以上范围开设过有一定影响的公开课、示范课或在区(市)范围开设过两次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成绩在本市地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两篇及以上;或出版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及以上。
3.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实施素质教育,或指导、培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十、中学教师系列破格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一)不具备《试行条例》规定学历(含取得后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不满三年)者,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八年以上;担任班主任三年以上;任现职以来,两年考核优秀;曾获得过市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称号之一;除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的两项,经审批同意可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1.任现职以来,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教学经验丰富,在市地以上范围开设过有一定影响的公开课、示范课或在区(市)级范围开设过两次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成绩在本市地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两篇及以上;或出版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及以上。
3.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实施素质教育,或指导、培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二)不具备《试行条例》规定学历(含取得后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不满三年)者,任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五年以上;担任班主任三年以上;任现职以来,一年考核优秀;曾获得过市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教学能手称号之一;除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中的两项,经审批同意可破格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1.任现职以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经验丰富,在区(市)以上范围开设过有一定影响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成绩在本区(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一篇及以上;或出版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及以上。
3.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晋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简答、论述题
1、某老师经常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而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予以批评。请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老师的做法发表你的看法。
答:第一,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经常请家长到学校予以批评,实际上是借制裁家长来惩罚学生,更容易导致师生的对立,起不到预想的促进作用(4分)。第二,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说明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存在问题,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分)。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谈心沟通法,师生沟通,互相尊重,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励发现法,努力发现学生某些方面的长处、优点,通过激励学生发扬长处,自觉认识
到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改进学习的方法和策略(5分)。
2、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过于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谈谈你的改进措施。
答:首先,在教学中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讲解清楚,采取科学的讲授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4分)。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法中由具体然后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辅以必需的练习,以巩固知识,提高认识(4分)。第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创设环境,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对知识理解的讨论中,使学生发现问题,缩小差距,加深理解,掌握并巩固知识(4分)。
3、有的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后感慨地说:“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教材改革。”请谈谈你的观点和认识。
答:第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材改变只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不能完全等同于新课程改革(4分)。第二,新课程改革除了改变旧的教材,还包括课程目标的改变(2分),教学方法和
学习方法的改变(2分),评价方法的改变(2分),课程管理制度的改变等(2分)
4、分析论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
答:第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分)。第二,要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展开论述,4分);(2)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展开论述,4分);(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展开论述,4分);(4)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展开论述,4分。)
5、为什么说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
答: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②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
6、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
答:①要利用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富有艺术性。③教师讲课要富有激情,以此感染学
生。④要排除影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7、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②课程标准提出了教材教学的最低要求。③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④教材的编写和实验能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8、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③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 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1、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 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12、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6、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7、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 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8、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9、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0、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类学校。
21、义务教育法对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22、义务教育法规定,谁承担'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 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适龄少年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23、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谁申请?由谁批准?
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24义务教育法对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是如何规定的?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25、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是如何规定的?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26、义务教育法对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27、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1)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
(2)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
(3)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 生,忠于职责
28、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 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29、义务教育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是如何要求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0、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的,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3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 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32、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经费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 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义务教育法对保障义务教育教学秩序是如何规定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 秩序,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 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35、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在宗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36、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由谁制定的?什么时间实施的?
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于1992年3月14日实施的。
3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 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哪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3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是如何确 定?
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机构有那些?
地方人民政府设置或者批准设置的 全日制小学,全日制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 式的简易小学或者教学点(班或者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工读学校等。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等单位,应当保证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上述单位自行实施义务教育教学工作,需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40、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哪个部门最迟在新学年开始前十五天,将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的入学通知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由当地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4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谁必须按照通知要求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 护人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4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办理程序上是如何规定的?
(1)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 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 的,应当附具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3)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44、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的,以 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辍学的如何处理?
在城市由市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 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45、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如何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居住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申请借读。借读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以其户籍所在地的规定为准。
4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对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的标志是什么 ?
对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由学校发给完成义务教育的证书。受完当地规定年限义务教育获得的毕业证书或者结业证书,可视为完成义务教 育的证书。
48、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学业成绩优异而提前达到与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相 应的初等教育或者初级中等教育毕业程度的,可否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可以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49、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什么费用?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
50、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费用标准和具体办法,谁提出方案?谁批准?其他单位是否有权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和向学生乱收费用?
收取杂费的标准和具体办法,由 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他行政机关和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用。
5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不应当酌情减免杂费?
应当酌情减免杂费。
5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学生人身权和人格权的是如何保护的?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 的需要;
(2)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3)对 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
53、与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相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优势或独特性在哪里?
答:第一,它有非常强的专门性,紧紧扣住义务教育的性质作出规定。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和义务性都是它的专门性带来的。
第二,它有可操作性,这部法律尽量写得具体,对于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和投入都作了比较细的而不是原则性的规定。
第三,它有针对性,立法意图很明确。比如对于政府保障的责任、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校不能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规定等,都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四,它具有明确的规范性,法律责任规定得比较具体。在突出义务教育性质方面的条款很清楚、准确,容易操作,不会发生歧义。而且尽可能对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规范,而过去我们立法的一个难点往往是绕着走,比较原则。
54、与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相比,新《义务教育法》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答:第一,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第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第三,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第五,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第六,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第七,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第八,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第九,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者既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普通教育学中使用的“教育”概念,即是这种狭义的教育。其特点:它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这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葛亮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答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心脏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人微言轻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4、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种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种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和传统不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存在于20世纪中其以前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第一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论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中,有2/3以上实行了九年或九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许多国家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双轨之间几乎是不通的。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啬,也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简述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情况。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教育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是均等的,教育方法也只是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标志。夏、商、周设痒、序、学、校以教之,西周则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一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兴学堂。大约也在四千年前,古代埃及的教育达到鼎盛时期。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牲,印度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天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借口,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建资产阶级文化的文化复兴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教育家的推动,终身教育思想逐渐为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7、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革命使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世界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1)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必教育。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之中。(2)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等。(4)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8、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答:(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反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其思想集中在《论语》中。(2)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内容是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师严而道尊等。(3)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苏格拉底以其教学法—“产婆术”流芳后世;柏拉图以其《理想国》惠及后人;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4)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总是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5)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9、简述近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
答:培根: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他的贡献: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4)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瑞士平民教育家。英国哲学家洛克: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其代表作《教育漫话》。
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付诸行动,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0、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1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爱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相关内容的选择。教育爱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1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1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是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是它就成为文化本体。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13、人力资本的代表人物是谁?其基本观点是什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4、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规范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政党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15、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的功能:1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2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3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
16、学校文化是怎样开成的?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良好的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17、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尽管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也对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8、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一、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地进行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二、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既要受到自身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人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发展自己。
三、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人的共性是指存在于人类一般特性之中,贯穿于一切历史阶段之上,使人根本有别于动物的特性。个性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人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19、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教育学上,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身心在特定方向的发展,亦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这两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同样,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是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20、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那些?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典型的观点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养论。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是同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的典型言论是: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化生,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其典型言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施太伦曾假设遗传是长,环境是宽,认为发展就是长乘以宽。
2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1遗传素质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牮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B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C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D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A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B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C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3学校教育A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3、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它们的关系如何?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索坏蛋教育目的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3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是从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而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的层面来表达教育的理想。
24、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5、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中国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代表人物中国荀子,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
26、确定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1就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思想:A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的人;B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C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D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E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F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教养全面发展的人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8、什么是素质教育?及其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的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9、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30、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1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二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三、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改革内部管理体制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3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31、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32、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是促进个体社会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师主要通过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第一,搞好教学工作。第二,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第三关心学生的健康。
33、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4、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5、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目的、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并能创造性进行教育教学。2示范性:是由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注意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3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表现在,学生的发展是由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
36、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道德素养对普通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的要求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综合起来看,对中学教师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做到: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必须做到: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做到: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3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知识素养?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这是因为:第一,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第二,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第三,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第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身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3宽厚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而且要自学地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与自己的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教育和管理的技巧与艺术。
38、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智7教育科研能力
39、教师应具有哪些个性素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便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0、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有: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有: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反思;加强实践锻炼。
41、试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包括着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第三,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的人,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一,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二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42、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习接受并传递人类的文化知识和智慧,并在传承中实现自我。第二,学生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有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了的活动。
43、《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4、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那些权利: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1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的特殊保护
45、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由哪些文件确定的?《儿童权利公约》《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6、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1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2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3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4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7、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8、试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1教师中心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2儿童中心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热心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3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9、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的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中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50、什么是课程?简述其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更狭义的理解,课程特指某一门课程。广义的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程是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第二,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第三,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51、课程的类型有哪些?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六、案例分析
1、王安石在《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民的孩子叫方仲永,五岁能写一手好诗,后来由于没有受到恰当的教育,他的良好的素质逐渐泯灭了,到了二十岁时,他写的文章就很一般了。请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儿童心理发展与先天因素及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答:这说明先天素质只提供了儿童知识才能发展的自然前提,但不是决定条件。
①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就不一样的。②社会生活条件、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来实现的。③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又不能离开儿童自身的积极活动9主观努力)和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先天素质)。“外因通过内因取作用”。
2、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否,教师一概肯定,“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或一律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或给以热烈的掌声。请你评判一下这种作法的得与失。
(1)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2)对学生好的言行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周围的人和事。(3)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4)但上述教师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加以澄清,这不能不说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总之,赏识教育不能“赏过了头”。
3、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亲自实践
(2)放弃权威态度,在班上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以发挥(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4)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5)延迟判断,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6)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或暗示(8)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9)重视提问,既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也向学生提一些不拘泥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10)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11)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
(12)注重整体结构,把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
4、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1)合作及民主的态度(2)仁慈、体谅(3)有忍耐心(4)兴趣广泛(5)和蔼可亲(6)公正无私(7)有幽默感(8)言行稳定一致(9)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10)处事有伸缩性(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2)精通教学技术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
5、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6、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7、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8、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9、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0、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1、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12、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13、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
14、王力是一个15 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15、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16、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是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17、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王洋,无疑会对他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对于老师违法行为,王洋可以通过他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老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
18、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智力发育得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那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强强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19、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你认为扬扬该怎么办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尽管扬扬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扬扬和她爸爸之间的父女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扬扬的爸爸仍然有抚养扬扬的义务,必须负担扬扬义务教育的费用,并把扬扬抚养成人。扬扬的爸爸如果不给抚养费,扬扬可以请妈妈代她去法院告爸爸,法律会帮助扬扬的。
0、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请问: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对义务教育分别家庭和社会方面做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李某及个体户。(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七、教学案例列举
(一)教学观、学生观 案例1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1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案例1分析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案例2: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案例2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案例3:
一班的
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案例3: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3分析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3分析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
'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二)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案例4:
新华中学的王老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
(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第三次练习:选两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思考:
1、请你指出该活动的设计思路。
2、在你的教学中,能否借鉴这种设计思路?举例说明。
案例4分析:
该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在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活动思路设计的关键点:
一是道路的名称'勇敢者之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是由学生自己亲手布置,这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性的尊重,从教师的尊重中,学生会获得尊重。
三是练习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升级,避免了学生望而却步的现象,学生在渐进的成功中自信心增强。
案例5:
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案例5: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
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
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案例5分析:
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案例6:
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张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
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案例6分析: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案例6分析:
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案例7: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案例7: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7分析: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案例7分析: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案例8 王同学期中考试数学得了50分,虽然在全班的名次有所提前,但还是不及格,王同学申请重考,过几天后,王同学再考这张试卷得了80分。李老师在王同学的报告单上填上了数学80分,并给出了激励性的评语。请你对李老师的做法谈谈看法。
案例8分析
n 李老师的做法是对的。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理由是:
n 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激励他们的学习不,改进老师的教学。
n ⒉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
n ⒊评价时,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n 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评价
n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评价标准要分层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关注发展过程。
案例9: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9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案例10: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案例10分析: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案例11:
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
案例11:
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 案例11分析: 优点: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案例11分析:
不足:
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
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
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
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一)??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两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 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3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3月22日公布,共10部分,28条。
(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五环节”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其中,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因此,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
1、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2、上课。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也有人提出上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3、课后反思。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总之,每个学校教学管理者应该明白,教学常规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一种“固化”。在今天,为了尽快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过多的“固化”了的教学行为,不仅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利,更是束缚教师专业成长,妨碍创新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枷锁。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差生转化的策略
一、? 严而有格,以身作则,是转化差生的前提
二、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三 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四、好座次优先留给差生
五、爱是教育的起点
六、沟通家长,促其进步
七、捕捉教育差生的最佳时机
八、班级活动“优先安排差生”。
走进新课程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概念要点 课程: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对话式”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讲,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二、问答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答:基础教育要与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编、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程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特点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国家课程标准的地位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 ?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7、课程管理体制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8、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
(精要p6)3、新课程对“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逢(指南P8)(1)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课程是与学生经验相关联的(2)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5、课程标准与大纲的区别(P32-P33)答: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等;而后者是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等,前者称教学计划,后者称教学大纲。6、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P76)答:实施原则有:(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2)要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7、校本课程的本质(P107)答:校本培训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利,主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8、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P199-201)答:(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4)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5)教师作为研究者 8.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
第三篇:中小学语文教师晋级论文
浅谈作文的三结合教学
湖南省江华县宝昌九年制学校:孔祥龙
“作文作文脑壳疼。”这是中学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提到作文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初中生的作文动不动要求写600字以上,对根本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学生不写又不行,写又写不出,让学生左右为难,心中好不矛盾。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无重点,主次不分清。
学生面对作文题无法确定写作重点,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选取写作材料。有很多学生由于长期不留心观察事物,心中很少有写作素材。即使有一点点也是模糊不清,不知选那个好。无写作素材可选当然突出不了重点,于是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不分主次离题万里。有的学生干脆不写。
2、条理不清楚,层次不分明。
学生面对作文题不知道怎样布局谋篇,不知道怎样开头,不知道怎样将写作材料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哪段放前面哪段放后面不清楚,上下段意思不连贯,条理极不清楚,杂乱无章,层次也极不分明。
3、作文无中心,写作无抒情。
许多学生不懂得写作是要有中心的是要抒发感情的。他们的写作目的不明确,因而牵强附会地乱写一通。他们不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不懂得在描写中抒情。因而写出的作文不深刻,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与主题不符合。
4、写作无兴趣,越写越糊涂。
由于学生长期不会写作文,对写作文产生了反感,所以对写作文毫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就失去了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目标就没有学习期望,没有学习期望就失去了学习动机,失去了学习动机就失去了内驱力。所以学生不想写作文,怕写作文 针对学生写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作文的“三结合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什么是作文的三结合教学呢?那就是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作文与课外观察相结合;作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一,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学生怕写作文归根到底是不会写作文,而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写作没有样式。写作是一项抽象的思维劳动,它不像许多行业照着样式做。凡是有模式的劳作就容易了许多,而作文要靠自己思考,自己编写,自己创作,这样难度就大了许多。那么能不能也让学生写作有样式可依呢?有,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很好的作文模式。我们的语文老师是非常重视写作文的,因为他们深深的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写好了作文,知识运用能力才能大大提高。而且写作也是学生以后再社会上运用最广泛的活动,因为学生以后立足社会需和别人交流沟通,而交流沟通需要表达,而表达的基础赖于写作,所以写作的作用非同小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老师从小学就高度重视学生的写作。写日记,写作文。每周一篇作文,要求明确,规定字数。老师认真检查批解,好的作文表扬,不好的严厉指责,要求学生重写。在许多老师的心里是学生多写才能写好作文,百炼而成钢吗。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偏偏有些学生他就是百炼而不成钢。无论你怎么要求他练他就是不会写。我在2013年下期接上初一一个班的语文课,我发现这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差,大多数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了两次作文后发现40多个学生有近20个学生根本不会写作文。大多数作文字数字在200字左右,有的就写100多个字,还有的交白卷的;有的学生即使写到400多个字也往往是语句不通,杂乱无章,没有中心。面对这些情况我找了学生谈话,通过了解发现有许多学生反应不会写作文。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例如,我教《秋天的怀念》这课时,教完后我问学生有不有你的亲人教育你而你又不理解,直到他离开你后你才觉得后悔内疚的。很多学生都说有过。其中有一个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也举了手,我立即问他,他说他爷爷经常批评他,有时还打他,他当时不理解,还恨他爷爷,直到爷爷去世了,他没有爷爷疼爱了他才特别想他,才后悔没有听爷爷的话。我接着问他,他现在特别想爷爷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想,想到什么程度。他说在家里没人管我的时候,作业做不出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有时想着就流泪甚至还哭了。我又问,除了这些还有不有更容易想爷爷的时候,他说有清明节扫墓的时候看到爷爷的墓就想到爷爷再也看不到我们了,我们也看不到爷爷了,我心里非常难过,眼里流着泪走路都没有力气。我又问他当时最想跟爷爷说的话是什么。他说他想说爷爷您安息吧,我一定不忘记您的教诲,我会做个好学生为您争光。我接 着问他,他和爷爷相处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件事。他说记得那是他感冒了爷爷拿钱要他去打针,结果他没有去打针,而是拿着钱去上网吧了。后来他才知道这钱是爷爷挖药材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爷爷自己咳嗽都舍不得花钱买药吃,他现在还好后悔。听完后我深情地说他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他的故事和《秋天的思念》里的主人的情况多么相似啊!我布置他一个任务,要他把他和他爷爷的故事写出来,就写他刚才讲的那件事,还把怎样思念他爷爷的感情写出来就可以了。他答得很干脆,他说这些事总像在他眼前一样他会写。后来这个学生真的把爷爷批评他时他顶嘴,他得病拿爷爷挖药材积攒起来的钱上网不去治病,而爷爷却舍不得花钱治病的经过写得很清楚。还写了常想起爷爷就伤心流泪的情形。特别是写清明节去化纸思念爷爷的情形写得很感人。他在文章中写到:“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我跟着父亲去扫墓,翻过一座山,走进一条小山谷,远远望去就看见那堆在小山坡上的爷爷的坟墓。墓不高周围长满了茶子树。这时我的眼泪又来了。我想到了爷爷对我的批评,爷爷拿钱给我治病颤抖的手,爷爷的咳嗽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的墓前。这时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红艳艳的,朵朵鲜花迎风怒放,好像要把清明节的山岭打扮得更加美丽多姿。我折了一大把映山红插在爷爷的墓上,站在爷爷墓前我心里喃喃地说,爷爷您放心吧,我现在懂事了,我一定做一个您的好孙子。” 在作文课上我特别念了这个同学的作文,还表扬了他的作文写得很有感情很感人。我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这些事我一直记住心里容易写,还有《秋天的怀念》作例文我就会写了。我立即对他说,写作 文就是写自己最熟悉最想写的事,而且按一定的例文格式写就这么简单。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许多学生说,这样的事他也有他也会写。于是我让同学们仿照《秋天的怀念》写一篇对谁怀念的作文。结果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且层次清楚。我对同学们这次作文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评。同学们的写作情绪变好了,写作兴趣提高了。这是写作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学生写作文尝到了一点甜头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以为学生就会写作文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尝到甜头,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只有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还要紧紧的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写作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写作中心与课文感情相结合,写作布局与课文结构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收取写作素材,懂得怎样抒发感情,学会布局谋篇。例如教《羚羊木雕》这课,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教《我的老师》和《王几何》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位老师;学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口技》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亲眼看到的一次觉得很有趣的活动。如:春节舞会,庙会,一场球赛,一次文艺等。学生才学过课文对课文内容很熟悉,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感触很深。这时你要他写类似的作文应该不是很难的事。老师先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写写景状物这类文章。因为学生只有学会写记叙文才能写好其他文章。要学会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当然,说明文,议论文同样可以让学生仿照写。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样可循少 走弯路,让学生很快掌握写作方法。这种做法不是机械搬用,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学生的智力不是一样的,有的聪明伶俐一点就通,有的反应迟钝接受能力极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想办法让他们很容易地很快地掌握写作方法。而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了作文与课文机械相结合外,作文还可以与课外观察相结合。熟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许多事物无论你怎么讲它都是抽象的,不如亲眼目睹就清楚了。例如学生学了《春》这课后学生对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感触很深,嫩绿的小草,各种树木的花五颜六色,鸟儿歌唱,黄蜂恋花,细雨如丝,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到处是新奇美妙婀娜多姿而又生机勃勃。学生被春天的美景深深的感染了。这时我们再带学生到野外细心观察一次春景,学生会心情舒畅,神情激动。他们对花草、树木、叶子、鸟儿会观察得特别仔细。他们会深深地爱上春天。这时你要学生写一篇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文章,那么学生一定会乐意写也一定能写好。
很多事情是要亲身参加了才清楚的。例如学生要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参加过或很少参加活动,学生是很难写好这样的作文的。如果要学生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比如开展一次野炊或一次春游等活动,那么学生对这次活动的情况一清二楚,学生是很容易写的。更何况学生是最喜欢开展活动的,他们觉得活动很有兴趣很有意义。那么在写作抒情方面也会很感人,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课外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老师可以布置学生经常课外观察,做生活 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环境变化,生活小事。这些都是写作素材。小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中有伟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了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写作文就容易了。课外观察如同美术写生,是作文的直观教学,是一种把抽象化具体的教学。
除了作文与课文教学、课外观察相结合外,作文还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也因为他不看书,没有课外阅读,尤其是对优秀作文的阅读。假如学生读了大量的优秀作文,他总会记住一些文章,一旦要写作文他心中就有底,有范文可参照。只可惜现在有些学生一味贪玩好耍,再加上留守学生占大多数,他们缺少父母亲的正面教育,好习惯没养成,懒惰的习惯倒养成了。有钱就上网吧,买东西吃,再加上老师引导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许多学生没买过一本课外书,没读过一本课外书籍。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我规定每个学生都要买两本以上课外书阅读,必须看一本优秀作文选。因为学生的作文往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共鸣。许多学生读了一本优秀作文选后有很深的感触。他们觉得这些作文很有趣,写的大多数是他们也有的事,原来写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便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学生越看越有趣,渐渐地喜欢上作文书,看了一本又想看第二本。看的作文书多了学生就不愁写作文了。这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
作文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有样可依,能解决学生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主次不分,层次不清,毫无中心的问题。课外观察能直观地引导学生写作,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外阅读能迅速 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会从喜欢写作文到会写作文和写好作文。
第四篇:教师职称考核鉴定意见
教师职称考核鉴定意见
鉴 定
该同志自从担任现职以来,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学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在思想上和言行上与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教师职称考核鉴定意见。不断加强自己思想意识形态的改造,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身正为范、廉洁自律。善于沟通协调,团结同志,作风正派。
作为主管教务工作的教务科长,该同志始终把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的过程之中,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负责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具有灵活务实的工作方法、锐意创新的工作态度、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软件学院的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创新、学生的素质培养、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我们认为,该同志自从担任现职以来,工作态度、能力、成绩各方面都很出色,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
xx同志1970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从事政工工作近20年。该同志政治思想坚定,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工作水平和理论业务水平,思想品德高尚,工作态度端正,团结同志,勤劳朴实,具有务实求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担任多种经营公司机关支部书记期间,结合本单位女工多、老弱病残人员多的特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稳定员工队伍,搞好多种经营公司经济生产建设作出了贡献,鉴定意见《教师职称考核鉴定意见》。在担任矿工会文体部部长期间,虽年近半百,还兼任生产部部长、俱乐部主任等职,该同志立足本职,毫无怨言,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各阶段的劳动竞赛,经常组织大型运动会、各种群众活动、各种展览和赛事。在该同志的积极努力下,xx矿的群众文化生活、基层安全文化和各项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该同志由于个人积极努力,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会干部称号。鉴于该同志的工作能力、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以及所取得成绩,已具备政工师申请资格,同意推荐xx同志申报晋升政工师职称资格。
该同志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师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语文学科课程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储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能对本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开创性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有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关心爱护学生,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风教育影响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学成绩显著。教育教学观念正确,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能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学科特点,开创性地对本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能胜任本学科、课程各年级的教学工作,能独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
具有领导和组织本学科教学和科研的能力,能指导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经常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对本学科的教研、科研与指导有独创之处,对提高我校学科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书面答辩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2、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
3、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4、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改成必修课)
5、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6、诚信既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性道德,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场所。(×改成重要场所)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根据十六大报告的论述,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读本421页)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业成绩不好已成为学生辍学、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师请您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转化不良学业学生的主要措施和办法。(读本244页)
3、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方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请您简要概括现代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特征?(读本110页)
四、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了什么”更为重要,“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习得的价值”。作为21世纪的教师,在您的教学实践中,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读本129页)
2、请结合您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读本282)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近年来,在个别教师身上出现这样一些行为:批评学生时,连学生家长一起训斥或在电话里对学生家长发号施令;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宴请或到娱乐场所消费;利用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或手中的权利为个人办私事等。
请您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评析这些行为。(读本013页)
2、某位音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中,通过个人贯穿全课的吹、拉、弹、唱、表演等征服了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在众人一片羡慕的目光和赞誉的掌声中,该教师微笑着结束了本节课。请您以一个听课教师的身份,从课堂学生活动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一个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