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的无形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的无形力量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侧记
孙士娟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白云湖镇中心小学正确认识到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一、环境育人,凸显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予墙壁生命,让墙壁“说话”,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不断加大绿化美化投入,初步实现了“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园林式校园绿化目标。如今,学校环境优美典雅,各种花木郁郁葱葱,翠色欲滴。桃园、杏园、柿子园以及各种小菜地相映成趣。劳动实践课上学生穿梭在花木之中锄草、捉虫、修剪花木,享受着劳动的乐趣。金秋时节,摘下累累硕果,孩子们品味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品味着幸福的童年时光。
学校不满足贴几张红榜或写几个表扬来展现校园文化,而是争取让每一面墙
壁都实实在在的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园地。一句句深刻的哲理启迪着儿童幼小的心灵,宣传版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旨在展示白云湖优美风光和丰富物产,构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展示园地”,记录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小擂台赛”板块为学生们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有优秀的作业,漂亮的字画,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创作等。
二、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以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作为师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我们定期召开师德建设会议,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廉洁从教责任书,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白云湖镇中心小学已经成为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学校一班人的观念、品味、素养等都在逐步升华,学校文化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无形的氛围,无形的力量
无形的氛围,无形的力量
——谈新课标下班级文化的构建
摘要:不管运用哪种心理规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中都
起到关键的作用。未成年人教育要抓出实效,真正能使孩子接受,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一定要用切合他们实际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文化氛围、更能构建和谐班级,因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向上班风的台基;良好班级文化是健康价值观的屏障;良好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的灵魂,无形的氛围能形成无形的力量。
关键词:学生;班级文化;氛围;力量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所有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新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作为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为了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班级文化,我们强调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才能营造理想的育人氛围,建设和谐班级。
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向上班风的台基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也
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班级文化能美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成长;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学生个性与群体的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例如,本人去年担任初三(2)班主任,开学初,就确立积极的班级文化:
我们的口号是:我是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要快乐向上地学习。
在本班内,各位老师传授知识是基础,寓教于乐是特色,传递一个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是最终的目的。
同学们青春、激情、活泼、睿智,他们个性鲜明、互帮互助、亦师亦
友,把学习中的艰苦和情趣结合在一起。如,我班同学,特别是男生的数理化成绩一般都不错,对英语却望而生畏。我鼓励同学们“When you are down,you
1arenonecessarily out”,这是美国一个人尽皆知的句子。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寓意: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失去成功的机会。我把这句话的中英文都写在班里的黑板报上。并安排班里的学习委员利用早读时间播放经典的英语歌曲,让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渐渐对英语产生兴趣,同时班里还举行背单词比赛,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小小的奖励,使同学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更乐意把时间用于学习英语,中考的英语考试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卢作涛同学从刚升上初三英语67分到中考考到123分,翻了近一翻,其中班级的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学们把班级变成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本班除了在学习知识、技能等东西外,我们还执著的追求着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激流勇进、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有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级文化建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创造优良的环境,最终将培育出和谐的班集体。
二、良好班级文化是健康价值观的屏障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有效培育健康的价值观,可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形成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因素。他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
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班主任要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学校领导对班级的良好评价、家长的充分肯定以及科任老师的良好印象及时与大家交流,培养大家对班级的认同度,让他们产生自豪感。上学期的运动会,我班同学的体育水平其实并不突出,单项比赛成绩平平。但在男女两项接力比赛时,我班运动员发挥团结奋进的精神,拼尽全力,两项均取得冠军并获得关键的28分,顺理成章获得初三级的总冠军。会后校长给予我班高度表扬。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的时候,全班同学欢呼雀跃,掌声不断。同学们感到在我这个班里学习,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形成强有力的归属感,并为之奋斗。同时对班级不良行为和思想给与指出,在反复不断的心理刺激,潜移默化改变其思想道德品质。
(二)利用从众心理,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行为。一般来说,各方面处在中间状态的同学居多,这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在日常学习中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班主任如何引导。我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巧用从众心理,充分发挥班刊与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的、向上的文化和精神,促成大家在行动、信仰、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在班报《跳跃的音符》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周围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言行,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同学们通过看、评、比、想中,把榜样的业绩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使平凡中的伟大,点滴中的真情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体,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
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经常开摩托车上学,还经常在路上飙车。班上部分同学觉得很酷、很潇洒。我便在班报《跳跃的音符》来一场大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已见,培养安全意识。让不良行为和思想在班上就逐渐失去了市场,从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健康价值观良性循环。
(三)注重心理强化,让健康的价值观逐步形成。
强化理论认为,如果个人某项行为得到上级的肯定或奖酬。他就会更努力工作,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嘉奖,他就可能会放弃努力。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人的情绪是认知评价的结果,认知评价受人的内部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还受外部诱导,劝说的影响。外部诱导,劝说的目的在于帮助人调整认知评价的角度,改变客观事物对情绪的影响。在班级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对于直接、间接做出贡献的学生,对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的人和事,都给予肯定和奖励。若不这样,就等于宣布健康的价值观没有价值,其积极性就会消失。因此,作为班主任,及时表扬或激励与班级文化、健康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有意识引导与班级文化、健康的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
例如:去年我班负责三楼四个班公用的男女厕所卫生,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在班里强调我们要让厕所卫生达到宾馆水平,并给他们介绍日本一些大公司面试中关键的一项就是洗厕所马桶,这考验的是员工的吃苦耐劳的精
神。大部分同学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有3位平常很调皮的男生竟主动包下男厕的整个学期的打扫工作并完成得很好。但有个别女生怕脏怕累,经常躲避值日,给班级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我对大部分同学的工作给与肯定,特别对3位男生给予高度赞扬,但对不负责任的同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她们负责接下来两周的打扫工作。这件事给全班同学震动很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良好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的灵魂
班级文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绚丽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实现引导人、陶冶人的,将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终身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体现:1.集体主义精神。2.健康的主流思想。3.班级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4.精神面貌上的和谐气氛。5.秩序观念。6.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所有的的活动中:
(一)学生的全员参与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关键
根据学生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心理要求,与语文老师联合开展了“共建奋进初三(2)”的征文比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教室美化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校广播、体育比赛、元旦晚会等组织参与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记者、编辑、播音员的竞争,这样做,既让他们学到了采、编、播的能力,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青春的魅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其中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让健康的价值观发扬光大。
(二)让爱心融入班级文化是创建和谐班级的保障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这种健康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培育浓厚班级的情感文化。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心理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爱与被爱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发芽,让爱心融入健康的价值观。
如有一个下午的第一节,天气闷热,同学们昏昏欲睡。我提议同学们来举行一个小小的活动“找优点”,找出你的同桌的2个优点并写在纸上送给他。同学们顿时精神振奋,动作起来。5分钟后,我请个别同学回答有的说,他的同桌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有的说善良可爱,有的说仗义,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等等,最后我总结:“这个活动就是要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懂得赏识他人,赞美他人。”
如,去年我班有一位女生经常头疼,一头疼就在地上打滚,有时还在上课时间发病,这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该女生很内疚。但班里的同学丝毫没有歧视她,反而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她以照顾和关心,鼓励她勇于战胜疾病,在她犯病时更是近身照顾。在集体的温暖中,该同学日渐开朗,犯病次数越来越少。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是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样,班级才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理想的育人氛围,无形的氛围将带来无形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教育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班主任手册[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家风,无形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无形的力量》。
如果家是一处草地,家风就犹如滋润幼苗的雨丝;如果家是一座花园,家风就犹如吹开小花的微风;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风就犹如点缀蓝天的云朵。家风是一盏明亮的路灯,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心灵,塑造我的人格。
在家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明确的告诉我,我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可它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超市买白糖,收银员阿姨找给了我一角钱,我满不在乎的塞进口袋里。到了家,我摸了摸口袋,发现了这一角钱,心想:反正这一角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扔了吧。我便来到垃圾桶边,毫不在乎的扔进了垃圾桶。这时妈妈冲过来对我说:“为什么把钱扔了?”“一角钱而已,又不能买什么东西。”我说。“孩子,‘滴水能把石穿透’‘积少成多’十个一角就是一元,一百个一角就是十元,聚少成多能干很多事呢!而且你所扔掉的一角钱也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听了妈妈语重心长的教导,我羞愧的捡起了那一角钱。
一天下午放学,走到西拉小市场附近时,我看到路边躺着一个紫色的钱包,打开一看,还有几张百元大钞呢!我揣进兜里连忙跑回家里,回房间赶紧关上门,生怕爸爸妈妈发现。我苦恼着钱包的去留,脑海中响起了“小天使”的声音:“小主人,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把钱包还回去吧!”忽然又响起了“小恶魔”的声音里面有钱呢!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留下吧!”,他们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忽然我又想起了妈妈曾经说过:“诚信是做人之根本。”于是我毅然地将钱包交给了妈妈,妈妈看到后说:“孩子你做得对,做人做事都要讲究诚实。咱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也不能贪占别人的钱”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恍然大悟,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无形的家风一直影响着我,伴随着我一起成长,它让我养成了节俭、诚实、勤劳、礼让、拾金不昧等良好的品质。
家风是一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立足,有了它,我们才可以生长得更茂盛,有了它,我们才能让天空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铭记家风、弘扬家风、传承家风,为自己的人生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一个有素养,有着良好传承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隐形课程 无形力量
【摘 要】传统的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价值趋向、活动题材和活动群体等做法,日益受到挑战和质疑,因此,课程游戏化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但是,随着区域游戏的开展和深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或表现出专心、愉悦、有序的积极状态,或表现出三心二意、过度兴奋、扰乱别人等消极状态。为什么会出现差异这么大的游戏表现呢?本文将着重阐述:区域游戏环境设置科学化、区域内容均衡化、游戏材料理性化、教师指导艺术化等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 环境设置 材料投放 教师主导作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203
近年来,顺应幼教改革的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的活动模式――区域活动应运而生。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处于主动地位,他们自主地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区域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为每个幼儿开出的教育处方,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习惯的良好方式。因此,课程游戏化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我园从去年起,也开始对“课程游戏化”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设置,减少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间,旨在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积极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新经验、发现新知识,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发展交往、合作、探索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这个隐性课程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设置科学化
科学化的区域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学习的空间。如何科学地设置区域环境,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也是需要不断研究与调整的问题。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由于班级内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游戏中断的现状,如:
案例:吃过午餐,小朋友开始玩区域游戏了。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的去益智区与好友对弈,有的去图书角看新到的童话书,有的去建构区搭建美丽的公园、楼房,还有的去表演角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孩子们在各自选择的区域内愉快而专心地玩着。可是,随着表演区音乐的响起、打击乐的演奏越来越热闹,其他区域的孩子便渐渐不安起来,原本在游戏时的轻声交谈不得不换成大声喊叫,看书的孩子开始捂起耳朵,教室里安静、有序的游戏氛围逐渐演变成嘈杂、纷乱的尴尬局面。
分析:孩子们不能安心于自己选择的游戏,主要是因为室内区域设置、摆布的不合理,热闹的表演区和安静的图书角、益智区安排在同一个活动室,而且是同一时间开展活动,来自表演区的音乐声、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给其他区域造成了干扰,破坏了其他区域应有的秩序,孩子们自然无法集中注意进行自己的游戏。
策略:
1.在空间布置上隔开两类区域:一类是相对安静的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劳区等;一类是相对喧闹的区域,如娃娃家、表演区等。相对安静的游戏区域靠近安排,喧闹的区域放在走廊或独立游戏室,为儿童提供激发其产生社会性交往、或发展基本动作的互动游戏空间。
2.在时间安排上错开两类游戏:把情绪、气氛相对接近的游戏安排在同一时间段,比如晨间活动、上午自由活动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等。
活动区域的创设,目的是鼓励幼儿在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中,更好地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创设丰富的区域,如结构区、美工区、角色区、语言区、图书查阅区、音乐表演区等。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结构区、图书区、角色区等设为固定区域,即不随意改变其位置,而是根据具体的目标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区域材料,以便幼儿能更好地开展游戏。那么其余则设为活动区,即地点、材料、环境的创设会由孩子根据不同的需要及时调整。
二、区域内容均衡化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对游戏的合理选择受着游戏内容新奇性的影响。然而,在区域游戏的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状:有的区域人满为患、有的区域却人迹罕至;特别是当设置一个新区域时,孩子们往往会一窝蜂地争着去玩耍,哪怕挤在里面什么也玩不成„„
案例:小四班新近增设了“豆豆蛋糕店”角色游戏区,区角内色彩温馨的环境布置、神气漂亮的蛋糕师工作帽、造型逼真的各色蛋糕、小巧玲珑的厨具炊具,无不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参与游戏的欲望。区域游戏时间一到,孩子们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进“豆豆蛋糕店”,使得蛋糕店里空前繁忙、人满为患,而其他游戏区则显得人气不足、气氛冷清。老师尝试着劝说部分小朋友到别的区域玩,但是劝走一拨又来一拨,游戏无法正常开展,老师和小朋友都为之着急„„
分析:此案例反映的是由个别新奇区域导致的区域失衡现象。“豆豆蛋糕店”是“新近增设的”,其他区域可能已经玩过一段时间了,对孩子们来说,“豆豆蛋糕店”更有新鲜感,也更具吸引力。因为新奇的事物总是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样,新奇的游戏也最能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策略:
1.区域布置要保持相对均衡,不能有的区域“重点建设”,有的区域“敷衍了事”,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
2.定期更新区域内容和游戏材料,保持游戏常玩常新。
3.游戏选择出现矛盾时,可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调控,如:与幼儿一起设计游戏牌或通过其他材料控制(提供一定数量的角色标志(帽子、头饰等),在手工区提供一定数量的剪刀,在棋类游戏中提供一定数量的座位等,表示可以进入该区域的人数,并事先告知幼儿这一规则),使游戏有序开展。
4.鼓励并引导幼儿用轮流、等待、协商等方法自主解决游戏选择中遇到的矛盾。在游戏选择遇到矛盾时,也可以引导幼儿用“石头剪子布” 或者轮流的方式解决。
三、游戏材料理性化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在游戏不断地研讨和推进中,也发现了教师在材料投放中的一些问题。
问题:缺乏对幼儿材料使用的观察;顺手搁置幼儿作品、不去关注,感受不到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路历程。目标意识薄弱,造成材料调整资源上的浪费性;教师频繁的更换材料,材料投放发层次性和渐进性不够,造成人力、精力、劳力、物力的损失。
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比较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
策略:
1.材料的低结构性。
区角活动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因此,应使用低结构性的材料,用一些来自于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收集的材料、激发孩子的心灵手巧和奇思妙想的创意。如:易拉罐在孩子们的手中能够垒高、作为区域活动中的分隔栏等;各种鞋盒能够成为孩子们建筑、造桥的主体材料;广告纸、报纸、布片、纽扣、用剩的笔等等都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素材。在孩子们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中,有的材料成了游戏中的替代品、有的成了操作的工具,孩子们的想象在材料的制作中得到了实现,内心中与材料互动的喜悦无与伦比。孩子们制作出来的玩具其实也就是我们区角游戏中的“工具”。
2.材料的动态性。
3.作品的表现性。
“自我表现”是幼儿本人表现自己想要表露于众、表现于外的内在信息,而区域活动所提供的拓展性氛围的营造对于幼儿的自我表现具有特殊的意义。《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要在作品处理上发生质的变化:第一、绘画区中的作品我们保持原生态,不做加工和修饰,让作品释放出自然、稚拙的光彩;第二、将绘画区中的作品沿用凌空垂吊、桌面摆放、墙上张贴等形式进行平面或立体的布置。第三、辅以背景法、装裱法加以简单地衬托、美化和归类,使作品更有童趣和情趣。
现在,我们在给孩子提供材料时,既追求材料的实效性、功能性,更追求游戏活动之后幼儿作品的收集、归类和展示。
四、教师指导艺术化
教师与幼儿是一对双主体,都是活动中的主体。那么,怎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体现主体性、主动性?我们认为:孩子主动学习、游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活动,也就是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并决定干什么。游戏中,我们教师的指导策略是:
1.大胆放手,减少权威干预,还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我们用的方法是:每班设立“区角活动示意图”,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商量、协调,教师则以倾听幼儿计划、观察幼儿选择材料作为支持,从而了解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交往。
2.利用统计表,让幼儿自己记录游戏过程。
这种方法是幼儿个体自我管理、也是与群体沟通的一种方式。如:大(1)班的“套圈”游戏,以前玩耍时,教师要不时地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改革后,教师提供给孩子们记录的表格,标题是:“今天你玩得好吗?”上面全是孩子的“语言”:时间、与谁一起玩、第1次套几个、好朋友套了几个„„
3.减少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不必要管理行为”。
“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是导致幼儿不快乐学习的特权。幼儿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状况,教师干预仍然是必须的。如:一件半成品搁置多日,小注人依旧不关心;答应明日与同伴下棋,到时却没有兑现;选择内容犹豫不定、较长时间徘徊等等。教师指导应建立在尊重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如对半成品不再关心是遇到了困难、是材料原因还是技术、经验问题;不去下棋是忘记了同伴的承诺,还是另有原因。
通过实践和研讨,我们发现:游戏无小事。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对教师专业性的全面检验,每一个细小的疏忽都可能使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准备的游戏偏离预想的轨道,造成令人失望、烦恼甚至心痛的局面,也浪费了孩子的有效游戏时间,增加了体验无趣游戏的次数、强化了游戏杂乱无序的意识。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的尺度,不断地发现问题,提高有效指导游戏的能力,使区域活动在深入推进时更加丰富起来,向纵深发展,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真正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第五篇: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模版]
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
平定县张庄小学
张庄小学是一所双轨制中心小学,占地面积91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72平方米。有教学班12个,学生288名,教师23名。新学期以来,我校坚持“特色创新,育人铸魂”的办学宗旨,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使用及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校园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针对校园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坛花草为主,各班对所管理的花坛定期浇水、养护。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2.工作学习环境: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容设施进行全面的布置,对专用室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
3.人文景观建设: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在校园设置体现特色校建设、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综合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每月更换一次黑板报、宣传栏。
(二)文化氛围
1.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校园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讯和宣传栏的主阵地作用,结合学校活动,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本着“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体育艺术“2+1”落到实处,丰富校园文化。
(三)道德规范
1.文明举止:加强了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养成教育。2.道德行为: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
(四)校内秩序
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以上活动的实施,是学校工作的综合体,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营造了一片良好的育人天地。二. 教育技术装备的整合和使用
新学期,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大量配备,使我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仪器、图书、音、体、美、卫各项器材足额到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管理:对下发的所有器材进行了全面清点、入柜、摆放、贴标签、上账等系列工作,按要求基本结束。
2.器材使用:我们组织教师对新实验器材熟悉、掌握,初步按教材实验要求开始实验。3.音、体、美、卫器材得到整合利用。
音、体、美教师在器材入库、上账后迅速转向课堂使用,丰富了音、体、美课堂教学。
三、卫生工作:
卫生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不仅仅是校容校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环境育人的问题,而是事关办学方向、事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事关学校整体形象、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我校新学期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卫生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目标的实现,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我校制订了《学校卫生制度》、《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传染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学校环境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
(二)、开展健康教育创新,不断提高健教质量。
学校主要以健康教育课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教育讲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及时制订切合当前形势和实际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使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在环境卫生方面是做到了整洁化,在校园环境的管理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分区域、分班级、分专用室包管卫生责任区,由校卫生组人员负责检查督促,结合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加强了管理,使环境卫生达到要求。要求做到责任区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室内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
(四)、抓好个人卫生,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各班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晨会、等各种阵地,开展卫生教育,号召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卫生制度,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等规章守则。认真做好两操,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严格控制近视率。不定期组织卫生组成员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抽查,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多次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比赛,提高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此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长期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同学有较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我校各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由于大量的工作刚刚开始,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按照教育局、联校的工作目标要求,将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