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初探》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6: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班级管理初探》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班级管理初探》开题报告》。

第一篇:《中学班级管理初探》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学班级管理初探)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我认为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的实施,在进行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一指导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所以我写了这篇《中学班级管理初探》这篇论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但还很不成熟希望予以指正。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新时期初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质疑、对教师发问、向权威挑战„„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应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学生由生疑、质疑、再到思疑、解疑,整个过程充满了积极求知的主动进取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得到更大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价值主要是引导,对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种民主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育性的,因而,相信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理解、宽容与关爱。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针对初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对策。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初中师生关系得到改善,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以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人、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新时期初中师生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应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探索新时期初中师生关系教学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对学生应该尊重、理解、宽容

2、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师生关系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

1、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呆板老套,缺少时代感,缺乏亲和力

2、交往主体的偏狭性——教师将双向的交往看作单向的关注,以自我为中心

四、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构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就不能以一种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准确地说师生是完成教学任务而进

行共同合作的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威信的建立,不是靠卡靠压,而是建立在科学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上的。教师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群体。

(二)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新时期初中师生关系重新构建的理论与方法,优化教学。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新时期初中师生关系重新构建的先进经验。

六、参考文献

① 田恒平的《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② 沈玉顺的《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③《班级管理论》白铭欣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④《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指导》陈镜孔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 《教育心理学》主编 张向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开题报告

题目:中学班级管理初探专业:教育管理本科分校:彰武电大指导教师:王铁民学生姓名:刘玉宏学号:1021001206501完成日期:2010.12.13

第二篇: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一、理论依据:

1.班级管理理论: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

二、研究目标

(一)就班主任而言:班主任作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起着特别的作用。班主任应从提高自身素质,组建班委会,充分发挥

班干部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强化班级管理目标,注重管理方法,注重差生的转化,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管理作用等等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学校而言: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对于整个学校的管理至关重要,只有每个班集体都有良好的管理,整个学校的大环境才能更加优良,所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从各方面支持班级管理。

三.研究内容:

一、对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班主任缺乏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

1.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2.班主任没有时间去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3..班级管理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

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

(二)中学班级管理现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的内容片面化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3.重视优秀学生,忽视差生

4.班级规模太大

二、对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的分析

(一)更新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

(二)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三)营造班级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四)班主任管理的方法要创新,突出实效性

1.自我管理法

2.榜样示范法

3.环境熏陶法

(五)正确引导,树立优秀学习榜样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现状调查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三)总结归纳法: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管理经验作总结归纳。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12年2月开始至2012年7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组织课题讨论会,请领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

二)实施阶段:

1现状调查

2.按照课题实施计划

3.做好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

三)总结阶段:

1.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

六、预期成果:

一)文本类成果

研究报告:《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课题实践类成果。

二)实践类成果:

1.班主任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和系统整体观。

2.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责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就得到了提高。

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5.使他们确信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增强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信心。

七、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中的核心思想是“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自我管理法参与班主任的管理之中。”

二)本次研究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的对策。

三)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实现了研究的价值和效益。

八、参考文献:

[1]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2000(6)

[2]骆舒洪:《中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11)

[3]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9)

[4]杜中兰.甘岸献.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J].管理观察,2009(9).[5]杨丽.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J].中华民族教育,2008(10).

第三篇:中学班级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概述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班级常规,简称“班规”,是指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根据《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为保证班级正常的秩序,根据对班级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规矩1。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常规制度建设、班级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管理。班级常规是班级学生的行动指南,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为班级学生认同的行为规则,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对学生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也能保持班级秩序,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正常发展,培养出一种良好的班风。

班级常规管理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常规、了解班级常规,并切实遵守班级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潜在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常规管理,可以使学生将认知的常规内化成持久的态度,并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直至成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班级常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风气、凝聚力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特点

班级常规作为班级活动的规范,有些形诸文字,以公约的形式出现;有些虽无文字,却明显地为大家所认同。它的主要特点为:

1.养成教育性

在同一个班级中成长的青少年,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逐渐养成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的习惯,从而把集体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2.规范明确性

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方面。它要求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品德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各项工作和学习生活合乎学校的科学管理规范,行为举止合乎社会文明行为规范,言谈措辞合乎健康的言语规范,班级建设合乎育人环境规范等。

3、相对稳定性

班级常规是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规则,一旦形成和建立起来,便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种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保持班级正常的秩序。如果经常地、随意地改变班级常规的内容,不仅会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而且也会破坏班级常规本身的建设。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 1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维持秩序

这是班级常规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在学习历程中,有了良好的秩序,教师可以专心教学,学生可以安心学习,班级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2、培养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又一目的。学生在认识、了解并遵守班级常规的过程中,经过服从、顺从,最终将班级常规内化为个性品质的一部分;或者由开始的被动遵守变为日后的主动、积极的执行,成为其行为习惯。常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激发兴趣

班级常规管理的实施,可以形成和谐、积极的班级情境,可以逐步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4、发展自律

班级常规管理,虽然始于他律,但终极目标则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律。班级常规管理制度一旦确定,就会在班级学生的活动中做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加以贯彻,学生在遵守规范中,通过外部强化、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会逐渐的将这些规范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并在班级活动中自觉的加以遵守。因此,通过班级常规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尊自爱,从而达到自律与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中学班级常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班级常规制定的原则

1.共同制定原则

学生必须与老师共同负担建立班规的责任。一般人对经自已协助、参与所建立的班规,通常会认为比较合理,也会较乐于去遵守。班级常规是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各项活动顺利完成最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常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学生会因积极的参与,更加深刻的理解班级常规的意义,感受到自己是制度制订的主人,更加珍惜和遵守。因此,班级常规必须经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方可制定。

2.可行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可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班级常规中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应符合班级的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使班级常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班级常规不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附有相应的执行措施,使学生明确“违反了怎么办”,便于监督检查。

3.教育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建设和自我发展的主人,班级常规的制定,既要从管理角度出发,更要从教育需要出发,渗透教育目标,发挥班级常规的教育功能。因此,班级常规执行中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班主任不能以班级常规去压制学生,而应主动的提醒、督促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他们良好的实际行动维护集体利益。

4.正强化原则

班级常规执行中,其主要的约束对象是学生,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积极正面的强化比较容易为大家所接纳,而且行为指向明确,容易遵守。实际上,纠正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

5.公开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主要内容必须公开,必须用大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使学生、教师都能看到,并能定期的提出来检讨。当学生有违规行为发生时,教师要能明确指出违反的是哪一条规则,如有必要,提出来讨论,可增加学生的记忆。

6.简洁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表述应清晰、简明扼要,突出所要规范的内容,强调应有的行为,切忌冗长的说明,模棱两可的表达,否则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歧义,导致不良的运行结果。此外,简洁性的班级常规也容易让大家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班级常规管理转化为一种民主参与的班级运行机制。

(二)班级常规实施的过程

班级常规订立之后,最重要的是执行。在开始阶段可以给学生较大的弹性空间与时间,时时提醒示范,让学生尽早熟悉班规,定期检讨,彻底执行并激励学生正向行为,改正缺失行为,在班规养成后,和学生及家长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班级常规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充分了解并研讨和制定奖惩标准,做好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对于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强化要奖励与惩罚并举,重在鼓励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要注意观察规约的可行性,必要时加以修正。

2.切实执行阶段

这是班级常规实施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引导班干部和学生定时进行执行行为表现的自我检查;切实记录学生的进步与积极表现,掌握契机,立即回馈,及时鼓励;对制度的执行态度要公正公平合理;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拒斥与削弱不当行为;注意以正强化为主,重在保障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成长;建立荣誉制度,培养自尊与荣誉感,增强凝聚力。

3.总结反馈阶段

(1)汇总成果。将个人及小组的行为表现累计,制作图表,可以清晰地呈献学生前后的行为表现,及应加强改进的部分,激发学生超越上一周成绩。

(2)公布结果。公布图表、回馈成果每周或每次定期考查前公布图表,师生共同回顾这段时间的表现,明确指出学生进步及应改进事项,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和过去的成就比较改进,或与其它组别良性竞争,能够有效刺激增强,提高努力的动机。

(3)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正向行为进行正强化,对不当行为进行惩罚与削弱。班主任应该肯定与激励学生表现合乎规范的行为,并提示学生如何去做,以改正不当行为。教师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指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引导学生该如何做,班级秩序反而容易陷入更难掌握的情境。

(4)及时反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理论表明,无论是正向或负面的行为,掌握时效,立即反馈,能使好的行为重复而持续出现,不好的行为也能及时纠正。

(5)提出不良行为的改进期望。小组表现是否良好和小组成员特质有很大的关系。当小组的团体表现不佳时,可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方法,或重新安排座位,使表现差的同学旁边有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示范与提示,以便改进;也可以安排时机,让小组间相互讨论,观摩学习。个人表现差的,可挑选2~3名,将未做到的项目及次数列出,制成期望表贴在联络簿,请家长一同配合管理改进。

(6)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的成就无论正面或负面,教师可透过学生向家长联系,或将成就图表告知家长,或请家长到校分享荣誉,让家长明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及进步情形。

班主任要善于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建设班级的有利资源。例如,年终的学生评优颁奖活动,有的班主任以为无非就是发张奖状,怎么发不行?可以开会发,也可以课下发,可以由教师发也可以随便找学生发,但是怎么使发奖状的过程变成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却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策划。有一位班主任就将每年期终的颁奖活动得异常搞热闹、隆重,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位班主任郑重地把所有家长请到班里,在精彩回顾、总结汇报等环节过后,就是学生和家长最兴奋也最紧张的时刻——颁奖仪式。班长洪亮地宣读优秀学生名单,老师庄重地朗诵精彩的颁奖词,获奖学生牵着手家长的手,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走上领奖台。学生灿烂的笑容、家长激动的表情、老师真心的祝福交织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常常让学生和家长热泪盈眶。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源于班级常规管理模式的改变。

(三)中学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1.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

有学者提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3。“管”就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思维。“管”的侧重点在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而“理”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如此看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没有必要事无巨细,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因为学生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主体。所以,班级的规章制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如“劳动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每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对照学2 42 郑立平.在成长中享受班主任特有的幸福[J].班主任之友,2009年08期第9~13页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第12~

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要求,让学生自行制订岗位要求。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既能表现自己的意愿和聪明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唤起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自己制订的目标、规章要求执行。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意识得以培养,并促进了爱劳动、爱集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2.在班级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班级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其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会的主题由班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拟定5。例如,有个一班级在过教师节时,将班会的主题定为“学会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内容为指导同学们学会与老师和睦相处,达到了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期中考试后,学生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内心苦闷时,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班会的主题,指导同学们采取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暗示、自我释放等手段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自我调节等良好习惯。

3.民主管理,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体

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同学和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比如,在班干、科代表、组长等职务的选举上,可以采用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产生班长,再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取其它班干、各科代表、小组长,每个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先选取自己的职位,再发表演讲,陈述自己竞选该职位的理由和上任后拟采取的措施等,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各职务人员。这样做,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意识与精神,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常规管理健康向前发展。

4.班级规范要少而精,并彻底执行

良班级规范不能过多,要依据教学秩序和班集体建设的需要而设立,要少而精,符合最优化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也便于学生掌握和遵守。习惯与常规的养成,最怕虎头蛇尾。在常规执行的过程,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坚持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要以正面的行为引导为主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明确告知学生应该如何遵守与执行班级常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遵守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常规秩序。

班级常规学生最易违反,如果班主任以警察抓小偷的心态来经营它,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彰,极易遭受学生的反抗。如果能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在学生的表现中欣赏其善良、正向的一面,忽略其缺点,并常给予鼓励,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心。在管理中需要奖惩交相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

6.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 55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第12~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管理中学校领导要解放班主任,班主任自己也要有意识的“解放自己”6。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但同时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塑造灵魂,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管制学生。因此,班主任不应以日常繁杂事务为主,而应以教育科研为主。班主任随时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作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提出科研课题,并紧紧围绕课题去思考与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该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有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事无巨细,只要是班级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对什么事都不放心,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然而,由于集体意志并未形成,班主任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精神疲惫。班主任只有将个人权威通过班级舆论、班级法规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使班级由“我的”(班主任个人)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这样,班级凝聚力才会形成,班主任的工作才容易开展。班主任应该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担,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具体的说,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若班主任一人“兼任”文娱委员、生活保姆、教导主任等等,则往往会疲惫不堪,但工作效率不高。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分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与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和处理班级事务。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常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引导学生制订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最终实现,变以“人”(班主任)治班为以“法”(班级规范)治班,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这样,班主任才能有更多的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并且有充沛的精力结合一个班的教育实践,思考、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

老师与学生的人格特质、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班级经营管理中没有模版可遵循。因此,班主任应具备反省思考的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策略。不要套用以前的经验,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学生,要能体会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的心声,随时作弹性的调整。

第四篇:中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由湖南理工学院刘创牵头申报的“大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旨在借助专家教授们深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和启发全县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继续教育,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管理经验,提高新课程理论修养,造就一支理念新颖、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现代化管理队伍和教学骨干队伍,为思南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评价是对一所大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大学建设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大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但是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对我国当前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术资源与声望、学生质量、师资、财力、物力资源、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方面。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价以来,大学评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开展。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促进大学教育管理的改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将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通过国际比较和国内现状研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调控高等教育,相对准确地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流向,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的投资效益。

2、可以更好地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激发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高校对自身的办学状况和科学研究水平进行校际比较,从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差距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改进工作,以这种不断的对比,激励各校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3、可以客观反映高等学校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社会各界对高校的了解和认识,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动员更多的人进行讨论和批评,形成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情况及教育质量的监督氛围,产生影响公众的广告效益,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有效支持,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以及为优秀中学生求学择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该项分析主要是针对本课题的核心部分——“大学评价体系的建构”而进行。

1、外国的大学评价分析。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大学评价体系建构。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推出大学评价及大学排行榜以来,大学评价在社会需求、商业推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效益追求下已成为一股国际潮流。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对美国在大学进行评估并排名,后由本科生教育扩展至研究生和博士教育。1986年英国《泰晤士报》推出英国大学的排行榜。1989年德国的《明镜》周刊对德国大学进行了评估排名。1991年加拿大《麦克林》推出加拿大的大学评估排名。1993年日本《钻石》周刊推出日本大学的排名。1999年俄罗斯《职业》杂志也对俄罗斯的综合大学进行了排名。此外,像《商业周刊》、《福布斯》、《新闻周刊》、《每日电讯》、《卫报》等也都进行过单项或综合的大学排名。总的来看,世界发达国家有影响力的重要教育评估和媒体大多都推出了各自国家的大学排行榜。在发达国家大学评价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推出本国的大学排行榜,如1997年印度《今日印度报》就对印度的大学进行排名。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很早就对大学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评估或排名,但教育管理机构的评估排名一般都是专业性的和行政性的,主要目的在于质量检查和效益评价,并未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反响。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影响的民间机构介入大学评价,并且将评价结果在有全国以至有国际影响的媒体如期刊杂志、网络等上面刊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2、国际大学评价。1997年,《亚洲周刊》推出亚太地区最优秀大学的排行榜。国际教师协会曾评出世界十佳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慕工业大学。

3、国内大学评价。受国际大学评价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一些民间机构或团体也开始尝试对中国的大学进行评价。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尚缺乏既具有权威性,又广为社会所认同的高等学校评估体系。目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也有一些评估指标,但内容还很不完整,且一般只供内部参考之用,社会影响很小。民间的高校评估体系要数“网大网站”的“大学综合指标排行”最具知名度,但该评估体系一方面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掌握的数据和资料有限也欠缺完善性和科学性。必须指出的是,国内的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如科学论文的排名就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中国大学的科研和科学论文的发表。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目标评价理论、CIPP评价理论、应答评价理论和目的游离评价理论。同时,参阅王孝玲编著的《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中的有关大学评价理论。

1、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大学评价国内现状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合理,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利于实践操作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量化的和可操作的,它不仅是判定新大学是否可设的依据,同时也是衡量现有大学是否合格的尺度。通过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大学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案,增强大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发挥社会对大学的监督作用,使学校自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2、研究内容

大学评价国际比较分析

①大学评价模式比较分析

大学自主型评价模式。该模式以美国大学为代表。美国的大学评价基本上是通过标准认定形式由大学自主组织实施的。首先,由大学提供人力和经费组成大学资格认定标准协会。然后,该协会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开展对大学的评价活动。大学只有符合协会的标准才能具有会员资格,否则就会被排除于协会之外。美国这种大学自主型的评价模式,反映了大学集团自治基础上通过自我评价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自由主义精神文化底蕴。

行政主宰型评价模式。该模式以法国为代表,法国的大学评价模式和内容中反映了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外部主导型评价模式。该模式以英国为代表,英国大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资格许可制和CNAA制。资格许可制是指被认可设立的大学,自身要负起维护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责任。因此,大学设置资格证书既是大学享有作为法人团体之特权的根本保证,也是形成大学自治的基础。

基准自律型评价模式。该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当前,日本大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大学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大学设置基准进行的自我评价。1992年6月3日文部省第24号令公布的大学设置标准由8章44条及附则构成。其正文包括总则、教学科研的基本组织、教师组织、教师资格、教育课程、毕业条件、学校用地与校舍、设施设备等内容,附则对各学部的教学和学生人数、建筑面积等事项从数量上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自我评价委员会要向校长或理事会报告评价结果并提出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此外,日本的国立大学每年都要向文部省提交一份报告书。

②大学评价指标国际比较。试列举分析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本科:学术声誉;招生选择性;师资力量;毕业率及新生保留率;财政资源;校友捐赠;毕业率参灵敏。研究生院:学术声誉;新生素质;师资力量;科研活动;成就满意度。

《泰晤士报》:入学标准:生师比;研究、发展与咨询收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教授在教师中的比率;图书馆经费;学生住宿;学位竞争率;一等和二等成绩获得者百分比;研究;学生人数的增值;研究生比率;就业率;留学生比率。

《麦克林》杂志:学生;班级规模;教师;财政资源;经济价值。

大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①与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指标系统中的各类、各层指标及其权重必须能全面、完整、充分、贴切地体现大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绝不能与目标相矛盾、违背、脱节。因此指标由目标分解而来,是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

②导向性原则。指标系统对大学必须起到指导方向的作用。因为指标是具体化和行为化了的目标,是被评对象具体的行动方向。指标系统中有哪个指标,它的权重有多大,大学就会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就会以多大的程度重视这个指标。可以说,指标系统对大学起指挥棒的作用。

③客观性原则。设计指标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测。它必须符合被评对象的实际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每项指标都必须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④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系统中的各项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也就是说,每项指标都是用行为术语定义的,都可以进行实际观察、测定或测验;根据被评者达标的情况,可以得出明确结论。

⑤简易性原则。指标系统必须简便易行,切忌复杂、繁琐。也就是说,指标的层次及各层指标的数量都不宜过多,指标的结构要简单明了,量化的方法要简便。庞大、复杂、繁琐的指标系统不仅不受欢迎,不被接受,还会降低评价的效度。设计指标系统,要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突出目标的本质属性。

大学评价体系指标系统设计方法

①形成指标层次系统的框架。指标层次系统就是指标系系统的内容结构。建立指标层次系统的基本方法,就是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先打出反映总目标本质属性的各个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次级指标;然后再找出反映各次级指标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再次级指标。往下,还可以更逐级分解。

②筛选指标。为了使指标系统精炼、准确、完善地反映总目标,应当通过深入分析各指标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各指标反映总目标本质属性的程度,对各指标进行筛选。二次性指标业经过筛选,更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更能代表水平,有助于高等学校克服浮躁心态,向提高质量的方向努力。如在综合性大学的水平评价中,科研经费指标尽量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代表水平的项目,科研成果选择获国家三大奖数,SCI、EI、ISTP、SSCI、ISHP、《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数及专利数等,而不直接采用发表的论文数和主编的著作。

③调整指标。为了使每一项指标具有可行性,可以操作,能够实施,还必须从实际条件出发,考查每一条指标是否具备搜集资料、信息的资源,是否具备可咨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以及实施方法,是否具有符合被评者实际的评价标准等等。如果一个指标不具备以上实用性,就应考虑更换它,调整指标系统。

大学评价体系中主要指标分析

大学评价指标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学术声誉;学生、毕业率、继续深造的比率、毕业去向等);师资;科研情况;财政经费;图书馆;留学生。

①学校声誉。学校声誉或学术声誉在大学评价中占极其重要的分量。学术 声誉或学术声誉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一般是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得出的,但这种相对的“模糊”也许更本质更准确地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地位和影响。学校声誉和学术声誉的无形价值具有极强的磁场效应,能吸纳大量的有形资源,如优秀的学生、教授、政府和企业的赞助、捐赠等,使学校的产出大大增值,如毕业生的市场优势、教授的学术权威和影响等。正因为如此,评价中应赋予较高的权重。

②学生情况。学生情况在大学评价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学生来源,主要反映一所大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生的在学状况,如新生保留率、毕业率、获奖情况、学生满意度等,主要反映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一是学生毕业后的状况,如毕业后的深造情况、短期就业率、长期就业率、失业率、薪金水平等,主要反映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某大学的信任。

③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也是大学评价中的重要因素,一般包括教师中的教授比率、博士比率、教师薪酬、学生/教师比、班级规模等。师资力量之所以重要乃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最杰出的教师就是一所大学的表征,从现实的评价来说,大学评价都是针对大学现时状态的,大学每年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一年的工作。

④财政经费。财政经费是大学发展重要的物质支撑,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大学评价中的权重大大超过发达国家高校。

⑤留学生。在众多大学评价指标中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就是留学生。一所大学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最直接地显示了一所大学的国际影响,在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大学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表现。

⑥科学研究。需要说明的是,科研在多种国外大学评价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本科大学和研究生院评价、《亚洲周刊》、《麦克林》等。这并不意味着科研不重要,而是因为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是较难精确地加以品评的。在指标设计中,可从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两方面赋予较大权重。

大学评价体系的运用及大学评价的实施

①分类的评价体系与分类的评价。如何使大学整体排名具有可比性,减少争议,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对高等学校进行合理分类,并对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对高等学校实施分类评价,还能减少高等学校的盲目攀比现象,促使学校形成特色,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满足社会需求。毫无疑问,对大学实施分类评价,必须使用分类的评价体系。

②尝试单项评价,如按学科进行评价与排名。按学科评价是官方和民间都能接受的观点,世界上许多大学排行榜也均是建立在学科评估的基础上的。学科的发展对大学的声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一流学科的集合就是一流大学。另外,学科评价与排名更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也更具有指导意义。

③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行大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全国性的大学评价机构,也应该有专业性的大学评价机构。全国性的大学评价机构应该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并负责提供必要活动经费。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应是制定大学设置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实施对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活动以及对新设大学资格的审查。各专业评价机构可以由各学科的学会负责组建。专业评价机构的评价对象可以是同类大学,也可以是同类院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的实际意义更大。这里之所以主张成立专业性大学评价组织机构,是因为非同类的大学和专业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④实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要有全国性的和专业性的机构组织的评价,也要有大学的自我评价和大学或院系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外部的评价。

大学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

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学发展的指挥棒。建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大学不断的发展。无论何类大学,把握“一流大学”的精神内核,追求“一流大学”本质目标,应该是大学评价体系价值导向的重要价值所在。现在国际上正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还没有,自然也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体系,但不管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人士,还是学生、一般民众眼中,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知并没有多大差异,所以对中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世界一流大学最本质的东西,并将之化为自身的内在特性。本课题提出发挥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在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①学术第一,重点突破,提高学术声誉。学术是世界一流大学最本质的特征,世界一流大学无不将科研放在重要地位,普林斯顿更宣称“科研第一”。从美黄等国的大学评价来看,一流大学几乎在每一个指标上都名列前茅,这是一流大学综合实力的表现。但一流大学最核心的还是其无与伦比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老牌的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通过长期的积累已奠定了崇高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从而稳居大学排行榜的前列,这给后起之秀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难以逾越的障碍。对抱有勃勃雄心的新兴大学来说,追赶策略的不二法门在于学术研究上的突破。

②吸纳优秀学生,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世界一流大学都极为重视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五篇:桃园中学开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类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

课题名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研究单位: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桃园中学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一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看,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同时,新课标也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探究性学习正是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感受并体验知识产生和应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需的。

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习者通过探究活动生成知识,通过亲身活动发现答案,鼓励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强调高阶思维技巧,如分析、综合和评价,学习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图形、图表等等组织和分析他们获得的数据,使研究技能与知识掌握统合起来,学习者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亲身发展科学知识,同时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桃园中学校园面积12416平方米,位于镇区南端,走马岭。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9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中级教师22人,市、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8人,专任教师达标率100%,学历合格率达84%,学校年缀学率控制在2.98%以内。学校现代化的教育环境、硬件设施,指标过硬;网络教室全新配置,是沟通学生与世界的最短、最便捷的桥梁;让学生畅游信息海洋,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达二类标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图书室藏23000余册,生均46册;多媒体教室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多年来,桃园中学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特色发展”的办

学理念,以“营造书香校园、构筑高效课堂、实施大气教育”为奋斗目标,深入推行“三段六环节”课堂模式,积极践行新教育,不断探索特色兴校之路,大力贯彻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向随北名校跨步前进。

2008年2月,被中共万和镇委员会、万和人民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曾都区教育局评为“人民满意的学校”;2008年秋,被随州市语言文字委员会评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2009年,被中共万和镇教育总支评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被中共万和镇人民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1年,被随县教育局批准为“新教育实验学校”,桃园中学团委被随县团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邱萍主任在参加省历史说课活动中荣获省二等奖,敖宜光老师在初中英语说课活动中斩获县一等奖。如今又是新教育实验学校。

桃园中学自建校以来,以突出的办学成绩在万和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学生家长的信赖。

鉴于此,我校经过充分酝酿,申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获得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通过研究获得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增长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教学策略。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我全体教研人员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4、通过实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理论假设

通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

四、实验研究内容

1、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性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研究。

(2)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并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并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体现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课和典型课例研发的研究。

3、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研究。

(1)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2)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研究。①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研究。②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五、实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水平和差异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并在实验和研究中,对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

2、文献研究法。查阅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构建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策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3、实验研究法。本课题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九门学科,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为

研究对象,探索各学科、各年级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展学习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

4、个案研究法。以目前存在的学习习惯严重不良、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的班级、学科、学生为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研究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参与实验的教师分阶段、分学期及时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并将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六、课题实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课题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实验顾问小组,加强对课题实验工作的指导。

长:秦长琴 副组长:彭书安

成员:韩建伟

段红星

陈高明

(2)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实验工作的领导。

组 长:何庆国(桃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副组长:简宗都(桃园中学教科室主任)成 员:石教阳(桃园中学副校长)

刘红山(桃园中学副校长)

王荣权(桃园中学教务主任)

萍(桃园中学政教主任)余海洲(桃园中学后勤主任)

2、健全研究制度,完善课题运行机制

制定总体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和阶段性研究计划,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度和活动制度,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顺利进行。

3、调动积极因素,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充分调动子课题参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子课题研究组的督促检查,为子课题参研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及时发现典型,表扬先进,以点带面,幅射推广,切实提高课题实验效率。

4、开展各种活动,保证课题实验效果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专题活动,教学反思活动,定期进行研究总结,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推广研究成果,保证课题研究出成效。

5、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实验工作开展

课题组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务,促进课题实验工作有序开展。

6、注重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及参实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现、研究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七、课题组织及分工 本课题组组成人员及分工:

组长:

简宗都

负责课题设计、实验和研究实施方案的策划和执行、结题。

石教阳

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物理学科的研究和实验、材料整理工作。

刘洪山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

余海洲

中学二级教师

料整理工作。

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

中学一级教师

理工作。

周聪聪

中学二级教师

理工作。

王永权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

裴国梁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

敖谊光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

陈耀华

中学一级教师

料整理工作。

材料整理材材料整理材料整理负责政治学科的研究和实验、材料整负责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实验、材料整材料整理材料整理材料整理材8

负责语文学科的研究和实验、负责七年级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实验、负责英语学科的研究和实验、负责历史学科的研究和实验、负责生物学科的研究和实验、负责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实验、负责英语口语的研究和实验、负责八年级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实验、梁怡

中学二级教师

负责九年级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实验、材料整理工作。

八、开题活动慨况

4月19日,随县教研室主任赵延河一行四人莅临桃园中学参加并指导了该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实验”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研究》开题仪式暨研讨活动。

桃园中学支部书记、校长何庆国致了欢迎辞;教研室秦长琴副主任宣读了《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子课题研究立项批复并授聘书;桃园中学课题负责人简宗都同志汇报了本校课题研究方案;万和教育总支书记彭书安同志就课题研究方案、经费保障作出了表态性发言,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县教研室主任赵延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肯定了万和教育在以前的教研教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新教育实验扎实有序地展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围绕理想课堂改革,涌现出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教学教研成果斐然,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与此同时,针对桃园中学课题研究工作,赵主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要求全校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困难、加强领导、创新意识、人人参与、注重管理、优化实验过程,做到实验制度化,注重资料收集整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学境界,提升教学品味、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三年之内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结题工作。

九、实验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预计用三年时间完成,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研究阶段: 本课题从2011年12月开始到2014年12月结题,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

1、建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制度。完成课题设计。

2、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筹措课题研究经费。

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9月)

1、按方案制定实验工作计划,发现问题,收集案例,开展研究。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整理文献资料,构建理论模型。

3、在相关年级采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存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4、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性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研究。(2)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并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并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体现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课和典型课例研发的研究。

6、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研究。

(1)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2)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研究。①、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研究。②、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7、开展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

8、撰写阶段性实验小结及相关研究论文。

9、开展专题论文交流活动。

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写出子课题总结报告,收集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成果;组长写好结题报告,作好结题的评估、验收、鉴定准备工作。

下载《中学班级管理初探》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班级管理初探》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14篇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1 一、题目要准确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课题提出的背景: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许多学校正在大胆尝试并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高陵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县......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 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小课题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 课 题 名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教 研 组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1 《我校班级文化建......

    客户管理开题报告

    客户管理开题报告 客户管理开题报告1 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大全)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开题报告(物流管理)

    开题报告范例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专 业: 物流管理班 级: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一、 选题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巨大优势,电子商务受到......

    物流管理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内容: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突破点等)一、 选题背景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但电子商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