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教师研修班学员师德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青年研修班的学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xx同志在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不禁深感责任重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为之,以免给学生带来坏的影响,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各方面都力求完美,把国家的教育事业完善起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第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第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第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我们的路还很长,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磨练,你会为你比别人的经历丰富而自豪,你会为自己经受得住磨练而骄傲。今天,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处,要坚强,要进步,要合作,更要快乐。让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携手共进!
第二篇:班主任研修班学习体会
班主任研修班学习体会
2012 年3月17日至3月18日,我们xx区教育区在xx一中组织全区小学、中学的数千名班主任参加“师生交流艺术”班主任研修班培训学习。我也有幸参加了。一天半的班主任研修结束了,而我的心情却格外舒畅,因为我们遇见了几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数载建树卓著、博学的教育专家,他们以真实的案例和做法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与会的班主任,诙谐、幽默的语言艺术感染者我们。!
我最喜欢的报告是郑学志老师的,他是全国指名班主任,湖南省班主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关工委特聘教师。给我们做的报告是《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幽默、侃侃风趣,吸引着每一位班主任。
郑教授说:“给学生一个兴趣爱好的支点,就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班级管理没有许多不允许,而是文化熏陶”他的班级文化建设五句话及效果显著的教育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正面引导、激励很重要,紧紧或多靠这不准,那不允的苦口说教效果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徒增烦忧。我今年的班级里还真有这样的屡教不改,自制力差的学生,我的苦口说教了多次,但终未能有多大效果。所以,我很喜欢正教授的班级文化建设五句话:
1、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武器)
2、“我今天真的很不错”(建立阳关心态的武器),3、我和他们不一样(防止堕落、守护心灵的武器)
4、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能行(鼓舞信心、激励实践)
5.我很重要(提升个人责任心)。
几个层面帮助学生交流、良好心态、自信、阳光、有责任心的人,非常有实践指导意义。
我深受启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和受学生欢迎的人。
第三篇:校长专题研修班学习体会
三个改变----校长专题研修班学习体会
20**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华东师大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第六期高中新课程实验省样本校校长专题培训班,在近三周的时间里与来自天津、北京、辽宁、浙江、福建、河南等省市近50名学员一起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一起进行参与式研修学习,一起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学习深感受益匪浅,很受鼓舞和启发。
一、“要我做”到“我要做”
新课程来临之际,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真是众多纷纭,实际操作起来更是充满着困惑和无奈。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刘月霞处长的报告,阐述了如何认识理解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实验的基本情况和关于实验省的高考改革,到各位专家的讲座进行的专家引领,再到来自各个实验区的经验介绍,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文化多元价值多元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意义,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使我们看到了课改的希望,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决心。高中新课改是来自课程专家的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利国利民的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举措,作为校长应该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施推行的重任,变观望为行动,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新课改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空间,学校将大有作为。
二、“不能做”到“我会做”
新课程的理想设计和学校的实际操作,出现了许多冲突和矛盾。很多困难摆在各位校长的面前,校长们心中充满着畏难情绪。如学习在开始的几天里,校长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高考方案的出台,学分制的管理等,大家普遍感觉很多事情不能做。通过学习,通过与专家的对话交流和来自实验样本校的经验分享,我们不仅明确了理论层面的新课程的设计意义,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也得到了许多启发,更主要的是体会到校长们要运用智慧的头脑挖掘学校和社会的有利资源,去创新实践探索。教材制定和教师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两个瓶颈,而教师活动就是要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的,课改实施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校长要重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少做点”到“要做好”
很多学校面对新课程改革,由于顾及高考升学率和来自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总是抱着观望,试试看,一点一点小步走的策略,不肯花大力气大投入,从而使课改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学习,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省样本校不仅要先行一步,大胆实践探索,还要保证课程改革的质量,作为样本校不仅要多做工作,更要做好工作,真正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如何才能做好?首都师大课程中心王海燕教授的参与式研修提出的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用心体味,用新开发,用辛付出,用薪支持”,做出了非常好的回答。
新课程是挑战,是机遇,更重要的它是振兴国家的大业。新课程前程似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四篇:北大研修班学习体会
北大研修班学习体会
北大研修班学习体会
印象北大
——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
带着教徒般的虔诚,枯木逢春般的渴望,来到魂牵梦绕的北京大学“朝拜”。十天来沐浴着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熏陶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之中,感受北大这座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百年名校。十天来重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砥砺德业;体味“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先训,改变精神结构。十天来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看到了不足,必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践行北大“既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行事作风。
老与新
北京大学特点之一便是“老”。北大的历史是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建算起。但究其渊源,则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太学、国子监。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每天六小时正课,每天一个蹭课(蹭讲座、>演讲,蹭社团活动,蹭演出,蹭图书馆等),每天一小时北大游,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我感受最深的是北大敢为天下先,锐意创新之精神。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发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也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还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者和行动者,又是“小平您好”的高擎者和“承五四青年报国志,做科教兴国栋梁材”的倡导者„„北大人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与创新特质。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表面上只拿到一张培训结业证,但这段经历足让我铭记终身,激情燃烧一辈子。我会自豪的说:我曾是北大人,北大的每一棵树,每一条路,每一块碑,每一栋楼既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文化的久远,又凝结着我这个后来人的感情与寄托。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能在这里读书、做学问,真的是一种享受。
和其它高校一样,为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北大校园部分建筑滚动拆迁、维护,旧貌换新颜,但“整旧如旧”的建筑风格不会变,“既金玉其外,又金玉其中”的追求不会变,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会变。
从略显寒意的早晨到灯光四射的夜晚,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溜冰等场所身影矫健;周末舞会、“百团大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图书馆k歌高手云集,北大学子正从另一面展现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好情趣,锻炼他们的身体心理。
大家与后学
北京大学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北大有400多名博导、800多名教授。
北大教育学院为我们安排的专家及课程完全是订单式的,精挑细选,匠心独具。既有北大的教授、专家(主体),又有教育部、北师大等领导、学者;课程立足管理又博采众识,涉及教育、管理、国情、外交政策、文学、艺术、校情等多个方面。
尚俊杰博士《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岳昌君教授《当代教育改革进展》、曹志祥教授《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等讲座,立足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等时代特征,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诸如翻转课堂、游戏教育、云计算等学习方式、课程模式的再造;指明中外教育发展的变化和阶段性特征,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任务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可谓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王新超教授《校园的高效率团队建设》、李志军教授《领导方式的哲学思考》、丁延庆教授《教育经济学研究对学校管理的启示》等讲座围绕高效和谐管理团队建设,提出管理创造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古今中外不同管理方式的比较,提出领导干部既要注重做事的思维方法,又要注重做人的人际智慧,做智慧而又有温情的领导干部。
卢晓东教授《中国国情现状分析》、王勇教授《中国对外关系与世界格局》、李义虎教授《我国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对台政策的思考》等讲座,为我们了解国内外形势及热点、焦点问题,掌握大政方向,加强时政教育,乃至进行国际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础。
王余光教授《阅读,与经典同行》、白巍教授《相看两不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现代人的心灵感悟》、刘小龙教授《盛世之音中国梦——中国现当代经典音乐鉴赏》、程郁缀教授《古典诗词鉴赏与人文素质提高》等讲座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音乐、绘画、诗词、经典等艺术对提高鉴赏力、陶冶情智、完善人格的重要作用。这着实让我这个艺术盲补了一课。有欣赏的心情,才有建设的动力。
洪成文教授《中小学校领导管理创新的技术与智慧》、沈名明教授《试答“钱学森之问”——创新人才培养三项改革》的讲座结合实例,展现了创新之美。钱志亮教授《生命视野中的教育管观》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珍惜生命、热爱学生、加强学生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也从遗传与后天努力的角度批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错误口号。杨虎教授《北大风物与北大精神的传承》从地理、历史多角度深度剖析了北大风物与精神的关系,感受“外未名而内博雅”的北大人文精神实质。
这些专家、学者中有以程郁缀教授为代表的“50后”学界泰斗,更多的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风华正茂的“60后”的后学——学术带头人。他们讲课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引经据典,或大气磅礴;或讲解阐述,或探究答疑,但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严谨认真的态度,无一例外地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完美的人格赢得阵阵掌声。
李大钊曾说过:“只有学术上的成就才称得起‘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的确,正是北大老师的努力,造就了基础深厚、思想活跃的优秀学生,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促进了北大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自豪地说,富于创新精神的北大人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成就。”
他律与自律
初到北大,无论走进哪个食堂就餐,总是看到排队、买饭菜、刷卡、就餐、倒残等有序、安静局面,一个几千人就餐的地方,绝没有插队、打闹等无序现象。
在北大,放学的路上总是学生急匆匆的身影,或步行,或骑行,绝少出现踟蹰校园或勾肩搭背现象。在北大广袤的校园内,绝少看到随手乱扔的白色垃圾。
晚上燕园的灯光正常要亮到11点左右,不论周末还是寒暑,他们能定心沉静,一心为学。这是北大校园里最美丽、最绚烂的风景之一,甚至是北大精神的重要标志。
究其原因,这种文化自觉既需要>规章制度的他律,更需要个人严格自律。
深层原因,是北大学生以最高分录取,往往带来了优越感和才子气,心理上潜在社会精英意识:一旦戴上北大校徽,每个人便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深沉的使命感。因这种献身感和使命感使人变得沉稳、自觉起来。他们最大的心结是担心沦为平庸。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燕园的灯光体现着北大人自觉自为、勤奋上进的学人本色,也折射出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崇高使命,更说明着这所学校赖以永葆青春、日进千里的发展秘诀。只要北大的灯光不灭,中国就有希望!
对**中学这所名校来说,必须把“优秀是一种文化,成功是一种习惯”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
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大校长王恩哥教授在**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我知道在同学们中间流行一个词,叫“搬砖”,大概是因为做实验、做论文时,需要从事大量的、重复的、甚至单调的工作,因此大家自嘲是在“搬砖”。这样说起来,我可能已经搬了半辈子“砖”了。我有段时间要求自己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甚至有点过分地把自己办公室门牌号也定为“711”。这样看起来很辛苦,但我的内心从无压力,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北大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的严谨求实之学风可见一斑。
第五篇: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认识和体会
十家子学校:刘汝俊
0 “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的 “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我有幸随“辽宁省“十三五”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到上海市参观学习,接受了专家的培训。这些学校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精简高效的管理制度、鲜明的教育特色、浓厚的教改氛围、厚重的文化气息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同时,专家们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剖析与阐述;精细的案例和细节诱人深思,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令人折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和坚持的事业。我所工作的十家子学校自1968年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进步中接受挑战。一面改善办学条件,一面加强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特色鲜明,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后勤保障安全给力,校园文化熠熠生辉,如今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成为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名校。
上海之行的参观和学习,使我对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如下认识和体会。
1、学校的发展需要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校内管理、监督和约束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尊重教职工的意见、关心教职工的健康、解决教职工的困难。形成了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培养了爱岗敬业、勤奋进取、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校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易于操作而又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十家子学校,事务运转流畅有序、有章可循。基本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
但是,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深感我们的管理意识仍然有粗放随意之处,讲人情、看惯例的现象仍然存在。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注重个人修养和理论学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执行力、服务意识和领导力,促进我们学校的快速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优化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育改革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素质教育的追求,素质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的就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们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到,先进学校无一例外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他们不仅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同样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专家授课过程中我体会到,课堂教学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是当前课改中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以“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教学行为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经常性地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中反思、研讨,真正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进教学工作的长效发展。教务处细化了备课及教案检查,对教案设计做出新规定,采取模板教案与电子教案相结合,将听课记录、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教案、考试分析、工作总结科学整合,形成了统一的教师研修手记。开阔了教师视野,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加强教师岗位练兵和校本研训活动,加大了校外培训力度,通过学习和转训,转变了管理理念,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在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稳步进行,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了教学方式。
3、突出学校特色与风格,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与发展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它在内容上是多元化的,在目标上是多层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构建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的过程。我们参观的上海几所著名特色校,他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教改实验和探索,既做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具有学校的特点与风格,收到了突破一点,带动全面的效果。在重视特色教育的同时,他们普遍重视校园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设施的配备与完善。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和效仿。
我校同样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与完善。在学校操场、走廊用名人像、题词来激励学生学习与发展;用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来展示学生的进步和才能;学校的各种设施齐全,计算机、语言、音乐、美术、书法、劳动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并配有先进的大会议室、学生餐厅、标准篮球场。藏书四万余册的学生图书馆、阅览室随时对学生开放。
我校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庆六一文艺汇演、10.13入队仪式及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中国梦》主题读书教育活动,五四新团员入团仪式,蒙小的“民族箴言活动”、新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活动等。做到主题系列化,活动特色化。一次次的活动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参与意识。长期以来,我校通过纪律要求学生、活动改变学生、知识升华学生。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我校“尚德 笃学 健美 自强”的校园文化。
4、几点思考
从上海特色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来看,今后我们的学校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质量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习中做到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潜心钻研,勤于探索,把握教育规律,提高自身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让全社会支持、关心教育事业,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2、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共性,也有差别,要区别对待,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上海之行,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作为校长,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使学校教育办学水平更彰显教育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抓住时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各项工作取得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将继续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现代化的号角声中,不断实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