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访常州历史文化
寻访常州历史,感受龙城变迁
8月24日,学校组织去了常州市区的一次寻访活动。先来到了著名的篦箕巷,我还是第一次亲临古运河,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虽然天气炎热,但我还是饶有兴致的围着篦箕巷转了一圈。篦箕巷又称“花市街”,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乾隆南巡时在此附近的毗陵驿登岸进城, 见沿街尽是生产和销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铺, 便将此地赐为“篦梳巷”。近代,常州的篦箕和木梳还在美国旧金山和费城的世界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银质和金质奖。可见常州的篦箕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在一家店里转转,还发现了两样东西——留青竹刻和乱针绣,这三样东西合称“常州三宝”。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进了7号楼的“百年工艺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见证了常州工业近百年来的创业、发展和革新之路。里面陈列着常州近百年来工业发展的成果和工人们所获得的荣誉,而今,我们“90后”将踏着前辈的足迹,引领常州走向美好的将来。
午餐过后,休息片刻,我们去了常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包括全省唯一的一家少儿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开放部、自然部、信息部、保卫部八个部门。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27件(国宝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66件、三级文物3129件,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化石标本103件。其中良渚文化时 期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宋元时期的漆器与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书画等,都是常州博物馆颇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精品。我们先去了二楼的历史文化陈列馆。1288件珍贵文物描述了常州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的变迁。整个陈列分为史前常州、延陵季子、齐梁故里、中吴要辅、儒风尉然五大版块,逐一描述各时期常州的文化习俗。远古的常州曾经是荒无人烟的水乡泽国,是历代常州人用辛劳和智慧把她开发成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把这里变成了人们丰衣足食的理想家园。同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这里人文荟萃、名士辈出,涌现了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这里又成了人们仰慕的一方热土。延陵、毗陵、晋陵、兰陵是不同历史时期常州的称呼。龙城则是常州的别称,是由六朝萧梁时的六龙城引申而来,而腾飞的龙正是常州的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好象征。
接着,我们又去了常州市少儿自然博物馆和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馆,分别了解了自然生物的变迁和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的光辉事迹。最后圆满结束了旅程。
此行,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常州文化,把我和龙城拉得更近了
裴淏
第二篇:寻访常州历史 感受古城巨变
寻访常州历史 感受古城巨变
吴楚霸王,于此争斗;江南水乡,太湖秀丽;青果小巷,明城墙址;小桥流水,常州巨变......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位于美丽富饶的常州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地势优越,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风土民俗,民间工艺,美味小吃,传统特色......常州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自春秋时期的“延陵”,至西晋以后的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名称的改变是一段文明的进步。
自清雍正时期常州府辖的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至解放初常州专署辖的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这样的常州虽小,但却五脏俱全。在这个美丽的“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有小草青青.桃红柳绿,还有一群可爱、奋斗、自强不屈的“人”......古有“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有令宋庆龄“在伟大的革命中光荣地献身他给青年们江流那样不断地追思”的恽代英,有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的张太雷,有被誉为“东方艺坛之狮”、“中国文艺复兴大师”的刘海粟,有任全国各界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的女领袖史良等,今有王伟成,范燕青,与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将常州建设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引东坡先生流连忘返,丁肇中在此立业......常州的今天是可喜的,却也因此致使常州的百年历史毁于今朝。文笔塔,东坡公园,春秋淹城,瞿秋白纪念馆,青果巷,篦箕巷......拆的拆,改的改,造的造,有的是连根拆起,有的改得面目全非。如今的常州各处是高新产品,科技发展,人们生活得虽然富裕,但却缺乏内涵,一个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光有一个富丽的外表,一副光光的铁架,无血无肉无精髓,一个空壳子空架子,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因此,我建议,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历史,珍惜现在,好好发展,保护历史,保护风俗,保护科技,换新貌,换新涵,依然不忘旧,中西古今大结合,让我们的常州更美好,更和谐。我寻访到了常州历史,感受到了古城的巨变,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美妙未来。
第三篇: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常州城市性格研究
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常州城市性格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 黄启发
内容摘要:城市性格是城市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它与城市文化互为表里。城市性格形成于特定的城市地理和生态环境,受制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常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与文化是常州城市性格的关键影响因素。春秋时期“延陵季子”开启的“诚信礼让”之风承续至今,已经演变成常州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城市个性。别名“龙城”缘起常州自古的尚龙之风,它显示了常州勇于创新的锐气和敢于征服的霸气。代代相传的“崇文重教”传统,塑造了常州十足的才气和清贵的文气。常州文而不弱,历代勇士的壮举是危难时刻常州所表现出的刚正的血气和不屈的骨气。众多历史名流驻足、流连常州,是因常州人热情、真诚、亲和与包容。丰厚的历史遗迹是常州文化厚度的实证,它们增强了常州城市性格的文化质感和成熟度,铸造了这座城市的雅气与贵气。历史文化观照下的常州城市性格,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集文气、才气、义气、骨气、血气、锐气、霸气、雅气、贵气于一身,有着与人为善之包容,温雅之中藏着信义,柔和之中带着刚毅,谦恭但敢为人先,好学且经世善创。
关键词:常州城市性格;常州历史;常州文化
一、城市性格的含义
城市与人一样,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外貌特征——建筑风格和人文风貌,而且拥有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城市性格是指城市脱去了建筑、时尚、现代化、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种种“城市外衣”之后剩下的属于这个城市内在最本真的东西,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根本。因此,城市性格常被看作是对“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深化,是城市差异的最显著表现[1]。
二、城市性格的形成及本文研究的视角
1.城市性格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市性格是由城市内错综复杂的文化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从城市林林总总有形的、无形的文化景观中所折射出来的一种城市精神,其实就是城市性格的再现形式。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互为依托,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城市性格通过文化表象表现出来,没有文化表象,就没有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城市性格赋予城市一种人格魅力,没有城市性格,城市就没有生气,没有灵魂,没有方向。如果把茂盛繁多的 1
枝叶比作城市文化因子,那么城市性格就是藏于土壤之下的根脉,看不见,触不着,但可以感觉到。
2.城市性格与城市历史的关系
历史是文化的存在形式,一切文化事件都发生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里,城市性格则在城市的历史时空中逐渐形成,并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加以外化。城市性格不仅是城市历史的产物,而且是城市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历史。普遍认为,城市历史越悠久,所积淀的文化厚度就越大,城市的成熟度、稳重度和魅力指数就越高。城市兴衰发展史证明,有历史的城市才有文化积淀,有文化积淀的城市才有性格魅力,有性格魅力的城市才会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3.城市性格的形成
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的城市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着城市的人文环境。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构成一个城市内在品质的所在,是标识城市性格最传神的因素,不同的城市历史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故事,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魅力。市民的生活方式、民俗、方言,地方饮食,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文学、文艺作品,曾经和正在城市中居住的文化名流,都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而有味道的氛围。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不仅具有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功能,又是城市性格最直接的表现。城市之间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街区、不同的路网组织形式、不同的用地结构,都构成了城市不同的体形环境、空间特征、文化内涵及性格气质。城市以不同的优势产业为支柱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而不同的产业结构最终会影响到城市的物质景观和市民生活,并由此演绎出不同的文化景观和城市意象。正如现代学者范强所言,一座城市的性格主要由城市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历史的传承、城市的人文习俗、城市的建筑环境、城市的产业演替等五大文化系统提炼而成。
4.本文研究的内容与视角
由于文章篇幅的局限性及研究角度的限制性,本文主要对以上五大文化系统中的“城市历史的传承”和“城市的人文习俗”两部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影响至关重大,而常州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对自身性格的影响又是特别的明显。鉴于此,本文选择历史文化为视角,以城市名称沿革、历代文人墨客、历代勇士壮举、历史名流足迹、历史文化遗迹等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城市性格概念、了解城市性格形成的基础上,对常州这座古城较为突出的性格进行分析和归纳。
三、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常州城市性格
常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晋起,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唐朝大诗人独孤及曾称“江东之郡,常州为大”。历史上常州一直作为长江上唯一的跨江而治的城市,治地包括了现在的无锡、武进、江阴、宜兴和靖江。唐朝时,常州是全国十望之一(典出《新唐书》:宰相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大约相当于现计划单列市。宋朝时,常州是中国第四大城市。至清雍正四年,常州府辖县多达八个。此后,常州便有了“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美称。曾经辉煌的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常州城市性格形成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关于常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及其城市性格形成的脉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从“延陵”的来历看常州重仁守信的义气
常州古称延陵,源于“绵延的丘陵”。常州城郊虽属水乡平野,但南、西、北的境内外,小丘相连。东周时,称延陵邑。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延陵县,这一地名沿用至公元前206年。根据史料记载,延陵本为春秋吴邑,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史称“延陵季子”,常州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延陵”也成了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司马迁语)的仁德之人,是先秦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常州人文始祖,历史上“南方第一圣人”,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与同时代的孔子齐名,两人并称“南季北孔”。季札在延陵生活期间,留下了“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的传世佳话,“戢兵安民,通好上国”的远见卓识,以及“践守信诺,挂剑留徐”的千古美谈。仅就季札挂剑的信义之举,就让李白、杜甫、崔融、黄庭坚等数十位历代文人墨客为之热情讴歌。据不完全统计,歌颂季札诚信美德、引用季札挂剑典故的诗作有约80首之多,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挂剑诗”现象。一个简单诚信行为引发了一场诚信文学、文化现象,使诚信成了历代公认的善德。民间对季札重情守信的品格推崇有加,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自觉以季札为榜样,将诚信、仁义作为道德行为规范加以继承和传扬。举一现代事件为例。2011年1月,正当不少地方的老板背信弃义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时候,常州包工头施阿林车祸后妻子虞菊伢却四处借钱结清民工工资,这对普通夫妻的信义之举感动了全国,被誉为“信义夫妻”。这种信义故事发生在常州绝非偶然,也非个例,因为“季札挂剑”早已深入人心,信义美德已经成为常州城市的诚信标志和历史文脉,而且
无论世道怎么变,这一历史文脉始终不曾断裂,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并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出新的感人故事,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为承续季札尚德的古风,最近几年常州率先在全国开办了一万余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推荐评议3600余个各级道德模范人物,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企业家、企业职工、新市民等各类人群,吸引了上百万人次走进讲堂。季札的信义之德正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和带动着每一个常州人。
2.从“龙城”的由来看常州的锐气与霸气
常州与龙的关系由来已久,龙对常州的影响深刻而久远。龙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行,龙城的美名在文人笔下代代相传,龙城的雅称在帝皇赐匾上熠熠生辉。龙的创造、征服、融合的精神已经融化到常州人的群体意识中,成为常州人积极性格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龙城”的来历梳理一下常州的“龙脉”,感受一下龙的精神给常州增添了多少霸气。
“龙城”来源之一:与兰陵萧氏有关。据史料记载,梁武帝萧衍的祖先、淮阴令萧整在东晋时渡江南下,即定居武进东城里。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堪称文武双全的将领,常随族兄、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外出征战,对萧道成创立帝业作过重大贡献。萧衍青少年时曾在桑梓地居住过,其旧宅在当时的武进县城,他称帝后曾舍宅为寺,即智宝禅院。梁武帝对故里一往情深,天监元年(502年)即位改武进县为兰陵县,从此,常州古名除延陵、毗陵、晋陵之外,又有“兰陵”之名。梁武帝萧衍因六龙降临而代南齐称帝,遂称兰陵为“六龙城”。
“龙城”来源之二:与常州古城的形态有关。相传晋太康年间常州开始建造内子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建新城,后常州古城形状基本维持新城格局。新城初建时为七门,后剩六门,即北面的青山门、南面的德安门、东面的和政门、东南的通吴门、西面的朝京门、西南的广化门。城形像只伏地爬行的乌龟。相传明清时,青山门外有个半月形的小城为龟的食盆,青山门附近有两只水井为龟的双眼。因为龟为龙种,故有“龙城”之称。
“龙城”来源之三:与民间传说有关。传说很早以前,常州城西北,有座九龙山,山上有座古庙的当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他梦见龙王的九太子,请求他协助把前来抢占山头的八位兄长赶跑。于是弘智和尚召集僧众集中在大殿,击鼓撞钟。协助九太子打退了他的八位兄长。当天晚上,九太子又走进了弘智的梦里,原来经过激战,两条为首的恶龙已逃往宜兴的山里,另外六条龙都逃到了常州,九太子希望弘智能去安抚他们,希望六条龙能造福百姓。弘智一梦醒来便打点行李赶往常州,并在城里散布了六龙已来到常州的消息。于是老百姓就造起龙船,五月初五那天在白云古渡,赛起了龙舟。从此,五月初五划龙船,“云溪竞 4
渡”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随之流传的还有“龙城”的美名。
“龙城”来源之四:与“金钟罩六龙”之说有关。《常州日报》常州论坛栏目2012年4月22日刊载了常州图书馆的王继忠的文章。文章认为,南唐时大书法家徐铉曾为常州内子城南门题了篆书门额“常州”两个大字,“常”字轮廓似金钟,“州”字六画似六龙,所以称之为“金钟罩六龙”。
关于“龙城”的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及现存最大的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中一共有14处提到“六龙城”。另外,加上郑鄤《峚阳草堂诗集》和常州地方志《万历常州府志》的两处,一共16处提到的“六龙城”,均无一例外地指常州。第一例“六龙城”指常州的可考文献出自南宋初年的抗金名相李纲的一首“七律”《送梁仲谟尹武进》,诗云:“悬想公余留逸兴,六龙城邑郁嵯峨。”诗中的“六龙城”即常州。
关于“龙城”的史实记载。清朝年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驾临常州,在他第三次到访千年古刹天宁寺时,亲笔书写下了“龙城象教”四个大字赐予常州。“龙城”就是常州的别名,“象教”即佛教。作为皇帝御笔亲题的最高颁赐,这块石碑至今仍然立于市中心延陵东路,成为常州作为龙城的一处史实。
中国共有七座城市别称“龙城”,每一座“龙城”都有自己的命名依据。作为江南的“龙城”,常州因名人遗迹、诗词传载、民间传说、古城形态、书家题字、皇帝赐匾而得“龙”名,龙的传说富于神话色彩,龙的因缘深厚而久远。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常州人民对龙又是格外的钟爱和崇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们把龙的奋进与征服的霸气当做自己追求的个性目标,自觉地将龙的坚韧、创新、融合特性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向,创造出灿烂的龙城历史和独特的龙城文化。常州的历代贤才俊杰在众多领域创造了数个“第一”,常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成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掀起“中小城市学常州”热潮,常州名列政府创新能力第一位(引自《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常州奇迹尽显龙的锐气与霸气。常州的龙文化举目皆是,单从多条道路的名称就能看出常州人对龙的情有独钟。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30多条道路的名称有“龙”字,如龙城大道、飞龙路、龙游路……不一而足。一些论坛、网站、景点、地名、桥名、公司名也纷纷带“龙”字、沾“龙”气,比如化龙巷、常州龙网、龙亭、龙虎塘、龙塘村、东龙桥、飞龙物流、龙翔公司……不胜枚举。与其说这是常州人美好愿望的寄托,不如说这是常州人对龙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的一种秉承。
3.从历代文人之辈出看常州的文气与才气
作为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常州素以尚智、崇文、兴教闻名天下,书香经久不绝,贤士豪杰辈出。1991年,“比较人才学”创始人缪进鸿教授发表《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的人才比较研究》,确认太湖流域人才之盛甲冠全国。据统计,在先秦以来全国400多座城市的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排名中,常州位居苏州、杭州、北京之后,名列第四。太湖流域俨然成了中国人才的摇篮,而城市规模不如前三位的常州却在人才产出高地上占有一席之地。难怪,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发出感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据《常州科举三鼎甲》记载,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朝末年,常州先后出了16位状元、11名榜眼、16名探花、1947名进士[3]。在中榜的武进人中有父子同科、兄弟同榜或世代联弟等突出现象,官府为褒杨他们的功绩而建立旌表牌坊,改居住地名以志纪念。于是,坊以人传,人以坊传。清代年间,常州城区有牌坊30余处,大都与科举有关。最有名的世科坊,来源于“世科第”牌坊,为庄氏家庭所建。庄氏是常州的望族,名场盛极一时,族中中举者、为官者颇多。“世科第”意为世世代代有人登科及第。该牌坊上记有庄氏104名有功名的成员姓名。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坊时,常州知府祖进朝、武进知县贾国栋均为其题词、题名。在“世科第”牌坊附近,还建有一座“翰林坊”亦为庄氏所立,可见庄氏名声之显赫。应该承认,在中国科举时代后期,科举制度成为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但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存在自有其历史原因,它对社会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至少它能反映各地的教育状况。能够通过各级考试的多数是勤奋读书的学者,因此史料中记载的中榜人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常州教育的发达程度,而这方面的记载在常州的人文历史中是不可或缺的。
自从季札延陵开邑以来,常州一直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常州出了南朝齐(萧道成)、梁(萧衍)两朝开国皇帝,常州由此被称为齐梁帝皇故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常州一共出了15个宰相、26个尚书。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文选类著作《昭明文选》,泽被后世,他因此被尊为中国最早诗文总集的主编。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以平民之身登堂入室,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宗立派,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明代教育家谢应芳生逢乱世而能有所建树,赢得“吴士争为弟子,德望重于江南”的赞誉。明代的唐荆川文武双全,文学成就突出,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受唐荆川的影响,清代常州学风的经世致用深入人心,从而形成了影响全国的讲求经世致用的五大学派:庄存与、刘逢禄奠定的“常州学派”,张惠言、恽敬等倡导的“阳湖文派”,张
惠言、张琦等所践行的“常州词派”,恽南田所开创的“常州画派”,费伯雄、马培之等所传承的“孟河医派”。明朝史学家陈济由一介布衣直登庙堂,领旷世奇书《永乐大典》总裁之衔,起例发凡,区分钩考,为全书的完稿立下了汗马功劳。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中受命担任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总裁,为中华文化之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杰出的文字学家段玉裁耗费大半生完成了中国语言学史巨著《说文解字注》,在汉学、训诂学方面成就卓著,被誉为“大清字圣”、“中国语言文字的巨人”。常州人李宝嘉是晚清谴责小说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晚清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说清末的谴责小说以“南亭亭长(李宝嘉的别号)与我佛山人名最著”[4]。近现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以实业建功,在中国近代实业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开办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创办中国最早的电信企业,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建成中国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兴办中国首家银行,创办中国第一所工科大学,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并任首任会长,无愧于“中国商父”之称谓。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在中国通史写作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创造了诸多史学界第一,著作等身,成就卓然。当代纺织巨子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曾创造经济奇迹,敢与世界纺织业争王座。现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蜚声海内外,他在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至今仍有意义。中国语言学之父、国际语言学大师、“中国的舒伯特”、哲学家、翻译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摄影家……这诸多桂冠任何人只要戴上一顶就足以令人艳羡,但常州人赵元任却能一人独揽,不能不说是奇迹。赵元任多方面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他的贡献也已经超越了时代。现代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主要创制人,他参与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与吴稚晖、瞿秋白、赵元任并称出自常州的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四位语言文字学家。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成长为国际数学大师、“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这个传奇由来自常州金坛的华罗庚书写,他的天赋与经历令世人惊叹,他的成就与贡献令世界瞩目。在学术科学领域享有学术界崇高荣誉的,还有民国时期吴稚晖、吴定良等多名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以吴阶平为代表的近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常州文秀之士竞现的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经久不衰,这使常州的学风积淀愈发深厚,文气日益浓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了多个“第一”,刷新了多项历史纪录,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显示了常州人不畏强手、勇于创新的斗志和敢为人先的气概,也反映了常州一以贯之的“经世善创”个性与才气。
4.从历代英雄之不屈看常州的骨气与血气
常州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水道纵横交错,气候温润,风景秀丽。随处可见的“烟雨江南”与“小桥流水人家”图景,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多情善感——细雨霏霏的小巷曾经催生了几多雨巷诗人。印象中常州小巷里弥散的是静谧、幽雅、深藏不露的书卷气,这种雅致的诗性文化将常州的矜持和文弱个性表现得似乎淋漓尽致。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性格尤为如此。在这貌似绵弱的江南文化水流下深深地流淌着“坚韧”的潜流,书生味十足的常州人到了关键时刻,也会显出他们刚毅、强悍和不屈的一面。有史实为据:
秦朝末年项羽起兵抗击残暴的秦始皇,八千江东子弟兵中有来自常州的[5]。元兵南下,常州人守城抵抗了半年,最后全城只剩下18户人家,被文天祥称为“纸城铁人”。清兵南下,常州人顽强抵抗,最后死伤大半,江阴(当时属常州府)全城屠尽,惨烈异常。太平天国时,洋枪队的戈登,就是在常州之战中受伤的。明代文学家唐荆川投笔从戎,亲督海师英勇狙击倭寇,屡建奇功,后因长年奔驰歼寇而积劳成疾,客死异乡。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吴稚晖远赴日本,组织同盟会,与孙中山一起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同盟会主要领袖之一。袁世凯时期国会议员、故宫图书馆馆长、蔡锷的老师庄蕴宽在袁世凯执意称帝时投了唯一的反对票,引起袁世凯的震怒,庄蕴宽以不畏强权的气节享誉士林。1926年段祺瑞政府开枪镇压学生,史称“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为此写下《纪念刘和珍君》。与刘和珍一起赴难的北京汇文中学学生谢戡就是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虽一介书生,但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他一身傲骨,从容就义。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
一、政治活动家、宣传家的张太雷,在广州起义战斗中亲临前线,不幸中枪阵亡,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上海大学教授、《中国青年》主编、中共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后来在南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人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并称“常州三杰”。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李公朴,因积极投身革命而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溧阳水西村曾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浴血抗战,立下了不朽业绩。“七君子”之一史良因领导、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
一直以来,常州人生活富足安定,重文教,崇商贸,很少过问政治和军事。但是,当宁静优雅的生活遭到破坏,当世代守持的江南诗性文化受到威胁时,一向温婉的常州人也会一反常态,显出其坚韧与不妥协的一面。最突出的例证是元初、清初常州人保家御敌的那些战斗:在中原和北方的“关西大汉”纷纷放弃抵抗、屈膝折节之后,人们印象中一直软绵绵的
江南“才子佳人”挺身而出,成为在军事上抵抗外族入侵、在文化上捍卫夷夏之别的主力军[6]。常州这样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江南小城,一个水做的江南水乡,温婉柔和的外表居然包藏着一种坚贞不屈的性格,看似陶醉于闲适的“小我生活”的江南人,面对国家遭列强瓜分、民族遭外族凌辱、人民遭强权涂炭,毅然决然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而抛洒,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强悍而壮烈的声名。虽然,常州人的多次抵抗以失败告终,他们躯体或许被砍杀了,可是他们的精神却是不可征服的。
5.从名人之留迹看常州的包容与亲和力
常州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外在的秀美和优雅,更在于早已渗透到这方水土中的宽厚、包容、亲和、热情的人文精神。常州淳厚的人文精神,不仅滋养了本土的优秀儿女,还吸纳、养育了四方贤才。
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季札缘何会定居延陵?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次季札微服来到古延陵地区,便想试一试这一带的民风如何。一天上午,他见路边有个正在耕作的老头,便将一包黄金交托老人保管,说好下午来取。下午,季札来到田边,老人已不在,但他在走之前嘱托儿子将金子交还季札子,季札打开后,分文未少。他感慨此地民风淳朴,便心仪与此(当然,后来季札对常州的精神回报和文化贡献是伟大的,他身上所体现的和谐、诚信、礼让、睿智的优秀品质已经融为常州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正因为常州人淳朴与善良,西汉著名的士大夫杨恽(丞相杨敞之子,司马迁外孙)的子孙为避祸辗转流徙,最终选择常州为安家之地。也正因这方水土的吸引力,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父辈才会在历史上那场“永嘉南渡、衣冠过江”的南迁大潮中选择晋陵(今常州)作为移居之地,才有后来王羲之生于晋陵、长于晋陵的有据可考的史实。
在到过常州的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对常州可谓恋恋不舍,情有独钟。宋仁宗嘉佑二年,苏东坡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描述江南美丽的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1071年苏东坡第一次到常州荆溪时赞叹道:“一入荆溪,便觉意思豁然”,并欣然作诗:“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生计一身迂。”常州山水之美固然使这位来自外乡文人流连往返,但常州人热情和善良却是吸引他的主因。自34岁任杭州通判后的30年生涯中,苏东坡曾经11次到常州,写200多首(篇)有关常州的诗词(文章),并在常州结识了许多朋友,如钱公辅、钱济明(世雄)父子、胡仁修、报恩寺长老等都与他结成了莫逆之交。在他以后的宦海生涯中,尤其是在他遭到贬斥、其他 9
人对他避之犹恐不及时,常州的这些好友始终对他敞开胸怀,给了他无私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钱世雄,在苏东坡被贬南方时,不断派人送信送物,友情的温暖与关怀,使两人的情谊始终不渝。正是这种真挚的友情,使苏东坡笃定常州便是自己理想的养怡归老之地,故而在颠沛流离中两次上书皇帝乞住常州,最后寓居常州孙氏藤花旧馆而终老。
王安石被认为是在常州任职的历史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1057年,王安石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来常州任知州,上任伊始,他不坐轿,不鸣锣,骑一匹瘦马,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常州城由此传开王安石“驽马躬亲”的故事。为官一任,王安石关心百姓疾苦,兴修水利,为民解忧。次年调任江南提点刑狱,离开常州时作诗《送沈康知常州》一首赠后任沈康,诗云:“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懃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王安石对当时寥落的常州,流露出无限关怀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常任职期间是王安石变法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后来也就在常州他写成了第一份改革宣言《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书后引起朝野震动。王安石任常州知州时间不长,但其德行、政声却十分彰显,常州地域的文风也受其影响。因王安石号“半山”,后人便在王安石经常上下船的惠民桥西北堍码头建了“半山亭”,以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改革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清朝康熙皇帝的五次南巡,往返途经常州时,虽未弃舟上陆驻跸,但龙舸行经常州途中,康熙一路诗文传谕如“讲求治水方略”、“爱养民力”等,其勤政爱民的风范可见一斑。1684年康熙趁“圣驾东巡”之机迤逦南下。据载,当御舟经临常州时,常州府“御乐前引,万骑夹岸”,文武诸臣在毗陵驿皇华亭跪迎康熙。御舟行至东郊外三官堂,“皇上登岸眺览……”康熙的孙子乾隆承袭祖辈的惯例六下江南巡视,其中有四次到访常州,并在常州写了6首诗,留下了几件墨宝。在常州巡游时乾隆对天宁寺严谨的法规和隆重的仪式尤为感叹,于是御题“龙城象教”,以褒扬天宁寺以佛的形象教化僧人,称颂信众勤于修持、与人为善。乾隆还四次为舣舟亭作诗,并在东坡舣舟亭御笔亲题“玉局风流”,以表达自己对这位与常州有30年生死情缘的北宋大诗人如玉的气质、超人的才气和风流儒雅的诗书人生的赞美之情。乾隆在常州留下的墨迹、题匾、诗文,以及康乾爷孙俩先后在常州巡视的事件一直成为常州人津津乐道的历史荣光,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常州别样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分量。
试想,如果不是常州的外美内秀,要不是常州的博大温暖,这些历史人物何以在这里驻足、流连?而如果没有这些历史名人留下的足迹,常州的历史又能如何变得丰实和多彩?应该说,这些历史人物的出现,既是常州人文个性富于吸引力、常州人热情包容的具体反映,也是常州文化独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6.从历史之遗迹看常州的雅气与贵气
文化是历史赋予的,城市在其成长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共同作用行成的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沉淀物,这些不能再生不可复制的沉淀物就是历史遗迹。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遗迹的数量就是文化底蕴厚度,文化底蕴的厚度就是气质的高度。历史遗迹是一个城市成熟程度、文化品位、内在气质及个性魅力的关键标志。历史遗迹数量越大,城市的成熟程度、文化品位、魅力指数就越高,内在气质就越好。常州是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文物古迹110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古迹25处。常州得天独厚的水环境是历史的恩赐,其他运河城市无法企及。“一湾运河穿城过,两岸风情入画图”,历史给常州古运河沿岸留下了众多宝贵遗产。那里有乾隆皇帝三次登岸的篦箕巷大码头,明代仅次于金陵驿的江南大驿——毗陵驿,清代常州城三大接官亭之一——皇华亭,老常州西郊八景中的蓖梁灯火,被誉为“宫梳名蓖”的百年老店“老卜恒顺梳蓖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古城墙“西瀛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登临常州时系舟的东坡古渡,乾隆为皇太后祝寿的行宫——龙亭,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禅寺——天宁禅寺,神州第一佛塔——天宁宝塔……常州古运河无愧为常州的母亲河,它是一部承载常州历史文化的宝典。
除了古运河,常州市内还有揭示太湖流域人类始祖起源的圩墩遗址。常州古典私家园林近园、未园、约园、意园散置城内,其中的未园、约园可直追苏州古典园林之美。北宋年间建造的清凉寺,古木森森,香火袅袅。春秋淹城遗址,三城三河环抱,举世罕见,被誉为“世界奇迹”。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南朝文笔塔被文人视为笔魂,是常州文化的象征,它风格独异,极具江南园林风韵与历史厚重感……
众多的名胜古迹犹如点缀在常州历史长空中的群星,耀眼夺目。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区位,常州多次抓住了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在发展和升华过程中创造了自成序列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常州区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满生机。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确名不虚传。
四、结束语
常州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常州文化发展史,更是一部常州城市性格形成史。从常州启用“延陵”名称的那时起,教化便逐渐流行,文明得以传播,城市性格开始形成,城市文化逐步显现。发端于春秋时代的信义品格是形成时间最长、状态最稳定、最具历史文化意义、社会和谐功能最强大的常州城市个性,可以说这是常州飘香万里的“千年陈酿”。常州人之所以珍惜它,并把它当做最突出的城市精神加以继承和弘扬,是因为他们始终坚信,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所有人的正确道德取向。
崇文重教是常州的文化血脉,是常州城市性格形成的内因和主因。在延绵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常州始终能保持十足的文气个性——温婉高贵,文人辈出……不能不说是崇文重教的功业。常州人文气而不呆板,在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造了无数历史奇迹。常州人文雅而不柔弱,在外强入侵时,他们会一改平静的常态,迸发出沸腾的血气和铮铮的骨气。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常州的城市文化也在发生变化,由相对单纯变得日趋复杂,最终呈现多元化态势。动态、多元的城市文化反映了常州城市性格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常州的特别,在于它的历史与文化,还有蕴藏于文化里的复合型性格:传统与现代交融为一体,喜新而恋旧;集文气、才气、义气、骨气、血气、锐气、霸气、雅气、贵气于一身,有着与人为善之包容,温雅之中藏着信义,柔和之中带着刚毅,谦恭但敢为人先,好学且经世善创。
主要参考文献
[1]寇非.城市性格传播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0(7):58.[2]刘荣增.城市性格的挖掘与经营[J].城市问题,2005(3):10.[3]邵玉健,包立本.常州科举三鼎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5]张戬炜.江南生态与城市性格[J].剧本, 2009.7:56.[6]刘士林.江南城市性格与变迁的人文解读与现代阐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7]张戬炜.王羲之与晋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1):3.[8]范强.居留与游走[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9]李奇雅.康熙南巡常州錄[J].紫禁城,1992(3).[10]卢文弨(清).常郡八邑艺文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第四篇:历史文化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⑴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年代为距今约170万年,考古学家称他们为元谋人。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⑵北京人
1929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被发现,同时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年代为距今约70万年。
北京人的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相同,还保留着猿类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四肢发展很快,并由于劳动和直立行走,促进了头脑的变化。北京人 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这种打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 人已能使用天然火,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等。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这 是早期的人类社会。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2.远古文化 ⑴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 年。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其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遗址已有上千处被发现,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半坡遗址有以下特点:
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③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就是新石器。④半坡原始居民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⑵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它所属的文化也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氏族公社文化的代表,它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特点:(1)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2)河姆渡人能建筑结构比较复杂的木结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3)河姆渡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
(4)河姆渡人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5)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商
【考点1】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考点2】殷墟
商朝时期我国古代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前期,因水患和政治**而屡次迁移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殷都城因年久失修而废圮,称为殷墟。
【考点3】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如下特点:
(1)写在龟甲或兽骨上;(2)清末发现于河南殷墟;(3)记载占卜结果;(4)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5)说明商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相当高的文明,为研究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留下丰富资料;(6)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考点4】青铜器
商朝的手工业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具体表现如下:
1.在手工业作坊里,人们把铜、锡、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熔炉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
2.商朝青铜器形式多样,有器皿、武器、工具等。
3.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千克,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之作。【考点1】西周 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考点2】分封制
释义: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初统治者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自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作用:牢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考点3】烽火戏诸侯
释义: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评价: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考点1】西周 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考点2】分封制
释义: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初统治者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自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作用:牢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考点3】烽火戏诸侯
释义: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评价: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春秋战国 【考点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主要历史事件: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考点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考点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结果: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新法却保留下来
春秋战国
【考点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主要历史事件: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考点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考点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春秋战国 【考点4】都江堰
秦国李冰修建,四川都江堰市岷江。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考点5】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主张“德治”和“仁政”。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战国《孟子》(语录体散文集)性善论,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荀子战国《荀子》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朴素唯物主义 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战国《庄子》,又称《南华经》“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
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杂家吕不韦战国《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兵家①孙武春秋《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
②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1.党一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要实现共产主义。
2.党二大:1922年,党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党三大:1923年,党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用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而次年国民党一大的举行,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开始。
4.党七大:1945年,由于从1924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战争模式,从第一次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期间党的会议召开时间没有规律可循。党七大中刘少奇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重要性,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且写入党章。
5.党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明
确指出党个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所提的路线是正确的,很多设想都富有创造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只不过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6.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提出要冲破“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束缚,要解放思想,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7.党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文革”及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标志着我们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8.党十二大:1982年,从十二大开始,党的会议召开又特别有规律可循,自此每隔5年开一届全国党代会,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9.党十三大:1987年,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10.党十四大:199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接下来召开了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党十五大:1997年,大会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党十六大:2002年,十六大当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个代表”是我们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3.党十七大: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且在2012年十八大当中,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党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秦王朝
【考点1】秦的统一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嬴姓,相传始祖伯益曾辅助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了。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后来秦王政于前221年统一并建立大秦帝国。为了加强全国之大一统,秦王政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不过其事业是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于短短的十来年内集中完成的,所以秦朝之统治不免带有苛急、暴虐的特点。最后都城咸阳于前207年十月被刘邦攻陷,秦朝灭亡,立国共十五年。
【考点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王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号为„始皇帝‟,他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 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驿道,秦驰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考点3】秦末农民战争
指中国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的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向应,原本被秦国所灭的诸侯国纷纷自立。不过各路实力有强有弱,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八年的战争中,中国没有统一的政权,因为战争由秦朝末年开始,战争所处的时代称秦朝末年,即秦末。
隋唐时期:政治变化 【考点1】隋朝的统一
隋朝(581年3月4日—619年5月23日)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581年3月4日,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5月23日,隋哀帝禅让王世充,隋朝灭亡,国祚38年。
北周于577年灭北齐,统一华北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缅酒色,政治****。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杨坚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北周亡。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587年10月26日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隔年发动隋灭陈之战。589年2月10日,联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590年9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
至此,隋朝结束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的大一统。【考点2】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至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宋朝承唐制,但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己转移至其他机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三省制的特色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2.集思广益:三省长官共同协商政务,既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增加决策效率。3.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构思草诏(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经由三省处理。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隋唐时期:政治变化 【考点3】科举制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更多、更全行测技巧、考点大全、行测每日一练 尽在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废除;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考点4】贞观之治
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注重农业发展,免除苛捐杂税;对外,大力平定外患,使得社会安定、边疆稳固。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他扩大谏官的权力,又鼓励臣下直谏。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
在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农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总之,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隋唐时期:历史名人与盛世 【考点5】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为加强和唐朝的关系,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向唐朝遣使,请求通婚。唐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为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6】武则天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懦弱多病,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唐高宗去世几年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注重发展科举制度,重用有才能的人,如姚崇、宋璟等。其统治的弊端是重用武氏家庭、大肆崇佛等。【考点7】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第五篇: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国家的“命根”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特殊基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屹立于世界上的历史凭据。就像著名历史学者邓清珂先生说过那样:“文化不是漂移的浮萍,而是一个国家的根。”
天下兴亡,文化有责,兴之则强,弱之则衰。失去文化,一个国家就会停止心跳。就像现在正处于动荡的叙利亚正是依靠历史文化耶路撒冷得以建国。只要文化尚在,不论这时候的国家发展如何,总有一天没有什么能阻止它再一次重新屹立在世界上。文化能够立国,意义不言而喻。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文化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负载着整个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之魂。国家的军事等硬实力只是骨架,而文化是内涵实力。如果没有它,硬件只是空壳,熬不住时间的长期洗礼。唯有把文化注入骨子里,一个国家才能蓬勃发展,活力无限。文化正是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场景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并植入国家内心,是国家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然,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在当下,文化和经济的合流,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源泉。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阿富汗博物馆大门有一条著名横幅写道:“只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就会活着。”中国也有句古话:“灭人之国必先先去其史。”这两句名言从正反方面说明,只要文化尚在,无论发生多少曲折,不管经历多大“地震”,一座城市可以再造,一个国家可以再生。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否定,甚至污蔑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历史文化,甚至到了敝帚自珍的变态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百年之前的尿盆马桶,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彰显文明,炫耀历史并值得巡游展览的珍贵文物。更不要说具有民族归属性质的人文理念和哲学思想了,那更是赖以自豪的文化资本。
文化重要性想必不言而喻,那么作为现代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化呢?比如国家的历史文物,古城等等,我们要用心去了解他的历史意义,用心去保护他,让他继续影响后人,让影响力生生不息。除此之外,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持正确积极的态度,不要说时代变了,文化就不是适用了。孔子学院如今遍布全世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去了解这些文化。
所以,文化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而且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